第一篇:诚信江苏建设
诚信江苏建设
综 述
【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在这一轮省市政府机构改革中,省、市信用办的工作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组织推进实施“诚信江苏”发展战略是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17项主要职责之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设“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承担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13个省辖市信用办机构也得到进一步明确。南京市信用办设在发展改革委,其他省辖市信用办设在经济和信息化委。苏州、无锡、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等6个市信用办为独立建制,另外7个市信用办与其他处室合署办公。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的意见》和《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省信用办指导和督促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等单位加快建设省级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9月16日,省级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一期项目通过初步验收。截至2010年底,该系统已经归集40家省级部门和单位,以及6个省辖市的303类信息、2800个数据项、6224万条记录,涵盖全省118.57万家工商企业和284.26万个体工商户;为实现政府部门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支
- 1 - 撑,为进一步服务于社会打下了基础。南京、苏州、无锡、南通、扬州及江阴等市建立健全了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睢宁县建设了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
【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创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信用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的意见》和《江苏省2010年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以培育信用管理机构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信用管理效果明显、社会信用形象良好的创建标准。召开全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会议,在106家申报企业中择优确定65家企业开展创建工作,分片组织评审。将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与培育发展信用服务业结合起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备案的信用服务机构为创建企业提供信用管理的咨询和辅导。进一步拓展了我省信用服务市场,促进了信用服务机构业务能力的提升,全省备案信用服务机构由2009年年底的10家增长到22家。
【工业企业质量信用评价】 省信用办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质监局、江苏检验检疫局等联合下发《关于推广应用工业企业信用报告的通知》,共同推进信用产品应用,在省质监局出具工业企业质量现场核查报告的基础上,组织信用服务机构出具全面的信用报告。在项目申报、行政许可、出口通关等领域应用信用报告。省信用办会同省质监局印发《江苏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组
- 2 - 织开展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提出江苏省工业企业信用评价指导性标准,制定《江苏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评价评审员管理办法》、《江苏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评价现场核查工作规范》,共同成立江苏省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审定委员会。在镇江联合召开了全省质量信用评价工作会议,启动全省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工作。在南京、苏州、淮安、泰州分片举办了质量信用现场评审启动仪式,启动对全省833家申报企业的现场评审工作。经审查,有599家企业符合A级条件,在有关媒体向社会公示。
【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根据国家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规范要求,省信用办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支持下,组织开展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首期助理信用管理师学员113人,全体学员员参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统一鉴定考试,其中105人通过考试。这次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得到了省市有关政府部门、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和广大企业的响应和好评。【“信用长三角”合作】长三角区域信用体系专题组分别在上海市和安徽省召开第11次和第12次例会,研究和部署本年度长三角信用合作重点工作。三省一市信用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编制和印发《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长三角地区信用服务机构备案互认协
- 3 - 议书》,三省一市联合下发《关于联合发布2010年长三角地区备案信用服务机构名单的通知》,本年度备案互认的信用服务机构共115家,其中上海市63家,浙江省30家,江苏省22家。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江苏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省级一期)项目于2009年8月启动建设,2010年9月通过初步验收。系统已具备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处理和应用等主要功能,实现了40家省级部门和6个省辖市信用信息的归集处理,全省118.57万家工商企业、284.26万个体工商户、549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约6224万条相关信息已入库,为政府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支撑,为进一步服务于社会打下了基础。
【信用信息归集工作】根据《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完成了40家省级部门和6个省辖市信用信息归集目标。截至2010年底,已经归集省高级人民法院等40家省级部门256类信息、2345个数据项、6157万条记录,(含涉税信息);归集南京等省辖市47类455个数据项,入库信息约67万条。实施按月通报归集情况制度,印发11期报送省政府有关领导、各信息提供单位和省辖市,积极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实现常态化。
- 4 - 【信用信息应用】为省工商局、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质监局等十多家省级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用于各部门开展联动监管和分类监管。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质监局等提供企业信用状况核查服务:完成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综合处等10个处室提交的1688家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完成省质监局提交的833家申报江苏省质量信用评价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完成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提交的118家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用于项目申请、资金扶持、评优评先等。为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开展综合治税提供信息保障服务,通过信息共享和比对,综合治税效果显现,漏征漏管户明显下降,补缴税款额明显增加。与省内10家备案信用服务机构签订《信用信息服务协议书》,向江苏安博尔信用评估公司等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信息近1500条,用于信用服务机构出具企业信用报告,推动江苏信用服务业发展。
【平台应用领域】2010年,江苏被中央确定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省份。根据省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设计开发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信用信息共享专栏,实现了工程建设领域从业单位和从业个人信用信息归集与应用。已归集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等试点部门以及无锡、连云港等试点省辖市34类69万条有关信用信息,并开展相关信息应用,完成了国家试点工作任务。
- 5 - 【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开展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中信息应用研究,探索信用信息的社会化应用途径。与省治理商业贿赂办公室共同完成《重点领域市场主体商业贿赂行为信息归集与应用研究》,拓宽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应用范围。继续配合省工商局开展《基于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展证照联动监管信息应用研究》,配合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开展《江苏省国税局综合治税公用信息应用方案(第一批)》、《省级地方税务收征管保障信息归集与应用研究》,积极推动信用信息联动监管应用工作。围绕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形成相关研究报告,为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重点领域和行业信用监管
【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建设】省政府出台《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初步建立了起以政府领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全省地税系统积极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税收、发展、民生”等为主题的税收宣传活动;充分利用“12366”税收服务热线、地税网站、办税服务厅和新闻媒体,宣传税收法规政策,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2010年全系统评定A级纳税人1913户,启动限制欠税人员出境程序,限制出境人员73名,其中有
5- 6 - 人申请办理出入境手续,2人主动到税务机关缴纳了欠税和滞纳金3.91万元,另外3人被阻止出境。省地税局以全省征管信息系统省级集中为契机,开展涉税信息的应用工作,提升税源监控效能。通过与工商、质监、民政等部门登记信息的交换比对,经分析排查,全省核查出漏管户6.59万户,及时补办了税务登记证,纳入了正常管理,解决了长期以来工商管理户数与税务管理户数差距大又无法对应的问题,全省税务登记率大大提高。据测算,通过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共享软、硬件及网络设备,节约投入资金近2千万元。
做好与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工作对接与沟通,积极与其他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可以提供涉税数据的部门协调,强化配合,促进共享,互动推进。在省局层面,通过与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反复沟通,基本解决了大部分的数据来源问题。依托现有系统,建设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综合平台,让数据能够实现拿进来、存下来、输出去。在市及县(区)局层面,各地利用自身优势,从内外两个方面,对省局未能集中数据,立足地域特色,结合行业特点,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开展了多层级、多形式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并在日常征管过程中注意收集非常规情报,扩展情报范围,发挥情报综合运用的效能。2010年6月,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为省国税局提供了工商部门归集的登记、变更、注销、吊销、年检等五类966万条基础信息,省国税局将数据与内部数据进行充分比对,找出在工商已经吊销或注销,而
- 7 - 国税未注销的纳税人1.7万余户。从省市各方面数据信息情报的应用成效来看,税收征管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有望杜绝漏征漏管户、无证经营户的现象,实现补征税收收入过亿元的增收业绩,而且更有利于提升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工商系统企业信用监督体系建设】2000年以来,全省工商系统累计投入4.4亿元资金,用于工商信息化建设。全省15000 个终端已通过数字光纤网络全部联通,自主开发的登记注册、执法办案、年检验照、警示管理、证照联动、广告监管、商标监管、合同管理、监督检查、督查管理等50多个业务软件、100多个业务模块相继投入使用。建立了省、市两级的数据库和数据中心,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全省工商系统实现了对全省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实时监控和联动管理,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技术平台。为全省370多万户市场主体建立电子经济户口,庞大的信息系统以市场主体为核心归集整合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各类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良好信息、监管信息、警示信息、经营信息。依托强大的经济户口数据库,以记录、披露、约束为手段,为各项管理服务提供信息查询,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级分类,对有不良行为的市场主体进行约束限制。实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互动,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各项管理的联动,以及工商执法资源的整合。在全系统推广运行联动监管软件,对省政府有关部门提交到省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中的处罚信息,特别是涉及证照管理的信息与工商系统
- 8 - 经济户口数据库相关联,促进联动监管。
【公安机关企业信用信息联动监管】省公安厅把企业信用信息归集与联动监管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将江苏省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链接到公安厅“大平台”,全省公安机关8万民警均可通过授权,实时在线查询江苏企业信用信息,为管理和服务企业创造了条件。省公安厅通过查询江苏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将拥有和保持良好信用记录作为“平安江苏”先进企业集体和省级“平安企业”评比的重要内容,建立“荣誉榜”,在诚信江苏网和江苏公安厅网站上进行发布,并在市场准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便利。对治安、交管、消防等部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信用缺失和不良记录,特别是影响公共安全等企业单位列入“黑名单”实行网上管理,对部分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及时曝光。对制假售假、经济诈骗、偷逃税款等企业单位加大处罚力度。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传销活动愈演愈烈,严重冲击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信用体系的情况,省公安厅组织开展相关企业信用数据关联碰撞比对,发现线索组织查证,努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信于民,提高公安机关主动发现、主动控制、适时打击和防控挤压经济犯罪的能力。
【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省食药监局先后出台《江苏省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等级评定标准》、《江苏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发布和查询制度》、《江苏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采集制度》、《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对工作失
- 9 - 责、记录虚假信息、隐匿信息的,将追究具体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在医疗器械信用建设方面,共有37家企业被评为诚信优秀单位,150家企业被评为诚信单位,诚信企业数已超过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数的10%。依托行政受理审批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药品经营企业筹建、验收、认证、变更、注销、发证、换证等全部许可事项实现了网上申报、受理、审核、审批、公示和网上全程监督;并以企业电子档案为基础,建立了药品经营企业及从业人员“户口化”管理制度。全省网上受理审批药品经营企业已达15657家,受理审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8241家。
【工业企业质量评价工作】省质监局和省信用办出台《2010年全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工作方案》,全面启动质量信用评价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省质监局联合省信用办等单位,制定《江苏省工业企业信用报告》标准,在全省质监系统按照“先内部、后外部”的原则,以质量信用评价为特色的江苏省工业企业信用报告推广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重点推进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采用质量信用评价结果。
(蒋文娟、盛宝隽)
【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 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江苏实际,江苏选择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等4个省级部门,南京市、无锡市、扬州市、连云港市4个省辖市,以及相关县(区)和对应的部门开展试点工作。专项治理工作由省、市经信部门(信用管理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建立起省市治理工
- 10 - 程建设领域项目办公室组织领导、经信部门具体负责、试点单位分工落实、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包括各地、各部门工作负责人、协调联络人、技术联络人在内的100多人的工作组织网络。针对江苏工程建设领域突出专项治理工作实际,制定《江苏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上报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办公室,印发各试点地区和部门组织实施。各试点省级部门和地区都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并上报各自的试点工作方案。各试点部门和单位明确责任处室和专门人员负责开展工作。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议,采取现场演示、互动交流等方式,协调解决各地、各部门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定期检查和汇报机制,强化试点工作督查和督办。,明确总体技术架构、专栏设计要求、信息归集和共享要求,统一和规范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内容及格式。省治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办公室组织赴扬州、无锡等试点地区进行督促检查,指导推进工程专项工作。
至年底,全省完成中央布置的各项试点任务,各试点地区、部门基本达到“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开通率100%、专栏链接率100%和目录发布率100%。省级试点部门根据省级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目录,归集省试点部门信用信息32类274个数据项、项目信息27类49项,各试点部门已按要求报送项目公开信息5千多条,共享信用信息38万多条。各级政府及部门都根据要求在相应网站上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全面启动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共享工作。依托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省电子政务内网设计开发江苏省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信用信息共享专栏,实
- 11 - 现工程建设领域从业单位、从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提供信用信息在线申请和下载。
省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上建立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发布工程建设项目信息169条,报送省政府门户网站项目审批和核准信息约3856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初步归集2008年以来全省各类型工程项目基本信息37936项,归集各类型工程中标信息45958个标段。信用信息公开方面,归集包括全省施工企业、工程招标中介代理机构、检测机构等企业17558家;归集各类执业注册人员32041人。省交通运输厅在“江苏交通”门户网站上实现17个项目的信息公开。省水利厅收集3795个工程项目建设信息,565个从业单位信息,6701个从业人员信息,3641个企业工程业绩信息。省水利厅在江苏水利网上发布“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
南京市在国家明确的发改、建设、交通、水利等四部门基础上,将涉及到工程建设全流程的规划、国土、环保、人防、文物、消防等其他相关单位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全部纳入信息采集范围。针对现有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以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系统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服务基础数据库,涉及公开信息和信用信息有1000多项。无锡市建立公开专栏10个,试点部门专栏建设覆盖率达100%,市政府和各试点部门专栏和试点市(县)江阴市专栏全部实现链接。扬州市将全市108个部门(单位)列入政务信息公开范畴,将69个行政部门列入电子政务监察的范畴,将19个部门(单位)列入信息共享范畴。330万人建立信用信息档案户,在建筑系统为1270家企业和11700名执业人员建立基础信用
- 12 - 记录,市级数据已开始向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免费提供信用信息数据。已形成各类评价标准标准共823条,其中不良行为评价标准639条,优良行为评价标准184条。扬州市将19个部门(单位)列入信息共享范畴。全市已有330万人建立信用信息档案户,在建筑系统为1270家企业和11700名执业人员建立了基础信用记录,市级数据已开始向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免费提供信用信息数据。连云港市发布投资300万以上项目审批信息99个,涉及到交通、建设、水利、房产等试点部门项目16个。东海县发布投资500万元以上工程建设项目39个。发布从业单位信息140多篇,每个从业单位信息又分为企业基本信息、资质信息、良好行为记录等信息。
构建长效机制。省水利厅出台《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南京市制定《南京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南京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用信息目录》和《南京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与使用暂行办法》。
(程友华、蔡传贵)
- 13 -
第二篇:加强诚信建设
加强诚信建设,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创建的重要指标,也是 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一贯要求。建设具有公信力的诚信公安 机关是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加强公安责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如 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公安责任、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进而推动和谐社会 建设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明确职责任务,担起历史重任 稳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与条件。如何保障社会的和谐,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就是抓发展、抓稳定,同时也抓住了新时期公安机关 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文明、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也 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公安机关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不辱使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建设和 谐社会作出贡献,是当前我们在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基层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为指针,明确职责任务,从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 入手,切实增强民警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从查找服务意识、执法 行为、工作作风、队伍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执勤执法 形象,窗口服务形象,真正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的历史重任。必须强化“责任胜于能力”的责任意识。公安机关作为解 决民难、化解民怨、维护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公安民警要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始终保持不胜不休的进取精神,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 众,时刻关心群众,努力贴近群众,从群众最盼的事干起,从群众最怨的事改起,切实提高“把小事做大,把大事做好”的能力,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努力解决一个一个的实在问题,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二、打造诚信公安机关的重要意义 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公安机关要不辱使命,获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尊重、理解与支持,必须善于严格按照法律 规定的程序、内容和手段行使职权,真正把执法行为和执法方式纳入法制轨道,切实提高公安机关诚信度和公信力。
(一)打造诚信公安是取信于民、得民之心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和管 理社会治安的重要职能部门和刑事司法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承担着重要职责,特别是在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实现社会 安定有序等方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公安机关只有言行如
一、竭尽忠信,那么 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推进各项公安工 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打造诚信公安是惩恶劝善、教育群众的根本保障。在打击违法犯罪过程中,公安机关公正执法,不仅能有效地惩治违法犯罪、匡扶正义,也能使群众受到警 示教育,起到震慑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打击违法犯罪 的行动中。在治安行政管理中,减少行政审批程序,严格依法管理,坚决杜绝冷 硬横推现象,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人民群众会更加服从管理,治安管理也会
更加井然有序。对各种见义勇为、支持公安工作行为及时进行褒奖,能更大地调 动公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三)打造诚信公安是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诚信的公安机 关必然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公正、言而有信的,无疑会得到人民群众的 信赖支持。通过诚信公安机关建设,公安机关公信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警民关系 会更加和谐,警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会更加浓厚,从而为推动全社会诚信风气的盛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打造诚信公安是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大力提高民警的 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和为民执法意识,教育引导全体民警将无意识 体现人民警察的工作成果转化为有意识、积极
地、创造性地树立良好形象的行动,在执法工作或服务群众的工作中自觉维护和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通过健全 执法机制、严格执法程序等措施塑造严格执法的人民警察形象,组织开展形式多 样的爱民实践活动,树立公安队伍亲民爱民的光辉形象。
三、影响公安机关公信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公安机关在转变执法理念,树立诚信公道、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 作出了很多努力,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在不断增强。但是,距离党委、政府和人民 群众的要求,距离诚信公安机关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个别公安民警素质低下。一小部分民警“官本位、警本位”思想观念根深蒂 固,背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法理念,以执法者、管理 者自居,特权思想严重,对群众感情薄、敷衍多,漠视群众利益,甚至冷硬横拖,引发群众的反感情绪。极少数民警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逐渐淡薄,出现了人民群众不满意的不正之风,极少数民警身上甚至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极大影响了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诚信形 象。
(二)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尚未彻底摆正。维护社会治安和热情为民服务是公安机 关的重要职能。过去,有些公安民警注重严格管理,认为管得越多,对社会贡献 越大,而往往忽视规范执法,经常事与愿违,动机与效果相背离。近年来,在强 调服务时,有些民警又不敢管理,怕投诉,执法失之宽、失之软。不能正确处理 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不能正确坚持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安机关 执法连续性和均衡性不强。
(三)警察公关的理念尚未普及。当前公安机关没有确立全员公关的理念,与公 众的沟通联系不十分密切,公安机关感到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公众对 公安机关的整体评价不高,平等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有待进一步发展。一些办理 证照、受理案件、综合服务的“窗口”单位,由于形象不佳、服务质量差、办事效 率低,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互信。
(四)部分群众对公安工作期望值过高。部分群众认为有困难找了警察就能解决 问题,而一旦个人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在频繁的警民接触 过程中,极少数群众对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形成对整个警察队伍的错误认知,对民警工作绩效的不满导致对整个公安机关公信力的怀疑。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 不断深入,群众用法意识不断提高,但部分群众在掌握刑法等实体法的同时,对 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却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刑罚执行等 有关法律了解不深,以致对正常的警务活动产生误解,进而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四、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的几点对策
公安机关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维护者,更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示范 者、实践者。要开展以创建“好班子”为重点的核心工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民 心工程、以打造一流公安队伍为目标的警营工程,致力推进警营内部的和谐、外 部的和谐以及内外的和谐,实现公安工作各种要素、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促 进,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以富民强家为已任,提高服务发展能力。作为和谐社会的保 障者、建设者、促进者,公安机关将始终站在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平安法治社会的高度,积极防范、严厉打击各种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和不和谐 因素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牢固树立“社会治安也是投资环境”、“公安工作 也是生产力”的理念,着力在简化手续、方便群众、提高效率、转变态度、办事 公正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服务经济建设,操作规范、管理透明、服务 高效、执法公正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切身利益。以“大走访”、“构建警民和谐关系”等工作为载体,不断疏通和拓宽 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渠道,把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呼声转变为执法执政的自觉行 动,让人民群众从内心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积极实践诚信之行。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转 变优化行政职能,改进创新管理方式,建设管理型、服务型公安机关。坚持解决 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这一理念,做任何事情都设 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使公安工作真正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认真实施 《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颁布的依法行政纲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 思想,在管理理念上完成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责任本位的转变。按照合理、合法、效能、责任和监督一致的原则,因势利导,因情制宜,科学调整、确定公 安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公安机关介入管理的要积极承担责 任、落实管理职责,对不应由公安机关管理的要坚决退出,对需要加强管理的要 切实管住、管好。三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牢固树立诚信之本。全力以赴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提升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对违法犯罪 活动的震慑力。公安机关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 限,规范执法行为、管理活动和用警行为,逐步杜绝因参与非警务活动的“乱作 为”造成行为“越位”、“错位”,避免在当前刑事犯罪多发时期因警务资源分散而在 正常执法活动中“不作为”,造成职责“缺位”。克服对“有求必应”承诺的片面认识,把相对有限的警务资源从兑现“大包大揽”式的“有求必应”中解放出来,充分投入 到履行法定职责的警务活动中,确保在法定职责范围内的“有求必应”,实现从“全 能”警务向规范警务的转变,推进警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增强警 务工作独立性、权威性。注重改善执法的策略方式,尤其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坚持“三个慎用”原则,疏缓警民关系,防止矛盾激化事端升级,切实提高公安 机关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四是提高民警队伍素质,锻造修练诚信之德。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 根本,也是保证。公安机关要认真履行好“三大历史使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 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诚信公安队伍。深入推进“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主 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一切公安工作都要取信于民的理念,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岗位实践活动,引导全体民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恪 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努力做新时期诚实守信的模范,提高公安机关在人民群 众的信誉。五是切实转变作风,努力树立诚信形象。始终把勤政为民、公正执法、优质高效、服务群众作为公安民警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提升公安机关 的公信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以正确的政绩观检验工作,以紧迫的时效观 推进工作,努力多干群众所急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察民情,知民意,讲真话,出实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 好事。把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统一起来,本着有什么问题就重点 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认真排查在规范执法和为民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认真排查 在服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 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向社会公开警务流程,让民众了解和熟悉 警务规程,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破除警察执法的神秘性,消除 警民隔阂,融合警民关系,树立公安机关诚信的形象.
第三篇:诚信建设
诚信建设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当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世界地位稳步提升,缺少的已经不是GDP的增长,而是社会诚信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古语有“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说。但在现今一味追求经济建设,个人都已经济上的收获论成败的当今,诚信的影子却很难看到。丧失诚信的结果就是新闻天天播的内容,不是制假贩假,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缺失诚信感,成为了人人避之的“独行者”。以个人再到整个社会,当前,诚信已成为牵动社会的中枢神经。由诚信缺失而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不仅破坏社会秩序、危害人的生命健康,而且瓦解社会的信任心理,冲击社会基本的道德信念,扰乱人的心灵秩序。因而,有效遏制社会诚信危机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声。但在社会诚信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不要窄化社会诚信
目前,对于诚信与信用,存在概念使用的含混现象。尽管二者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但不能混用,尤其不能把诚信直接等同于信用。诚信与信用至少有三方面的区别:在概念的外延上,虽然诚信与信用都是指承诺与践约的伦理关系、规范要求、行为品德,但诚信泛指所有社会生活领域中由承诺
形成的伦理关系,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学术研究、公共生活等领域中与承诺和践约相关的一切伦理关系,同时也包括人们对社会理性凝结出的制度的遵守而形成的特定伦理关系。信用主要是指经济活动领域中,出于对承诺的信任而以一定的利益让渡和偿还为条件而形成的经济伦理关系。在强调的侧重点上,诚信不仅看重人们对承诺、合同遵守和践履的结果,而且也强调对诚信道德规则本身的认同和自觉服膺,具有德性伦理的特质。信用更看重行为结果的合规则性,即是否实际履行了承诺或合同,而不追问人们履约动机是出于道德责任还是出于免除惩罚的利益考虑,具有功利主义的后果论特征。从文化传统来看,诚信延续了中国传统道德德目,强调诚是信的道德基础,行为主体具有“诚”的内在品质和信念,才会有“信”的价值取向和外在行为方式,即诚于内,信于外。信用更具西方德目的传统,偏重守约行为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更注重外在制度的规约与惩罚。显然,把诚信等同于信用,是对诚信的窄化,不利于我国的社会诚信建设。首先,经济领域的信用主体,不单具有经济人的特征,而且也具有社会人的道德属性。事实上,人的基本道德素质是经济信用维护的根本,因此,不能光强调信用法律和管理而忽视社会诚信的建设。其次,缺乏“诚”的内在品德支撑的“信”,即单纯强调守约行为结果的信用,易于导致个人功利的价值相对主义,表现为对己有利的契约
就遵守,对己无利或失约的利益远高于惩罚的风险,就会践踏信用规则而发生欺诈、投机、违约等悖德行为。再者,民族文化的主体归属性以及民族道德文化的相对独立性,预制了我国社会诚信建设必须要立足我国国情,尊重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中国传统诚信道德文化,强调“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注重发挥社会个体良心、信念等内在机制的约束性,因此,我国的社会诚信建设,绝不只是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不能单纯移植西方社会信用制度
目前,虽然政府和学界都在研究我国社会诚信建设问题,但总体来看,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西方信用制度的片面“移植”倾向。一些学者在对我国传统诚信德性伦理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陷入诚信契约性质的西方化话语体系,把社会诚信制度直接等同于社会信用制度,一味推崇法律制度的外治作用而忽视诚信德性的内在规约性和心灵的精神特质。
西方主要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市场体系完善过程中,基本上建立了规范政府、企业、个人不同主体的信用制度。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建设经验表明,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是市场体系完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较为完备的社会信用法律制度,自然可以为后发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诚信建设所借鉴。但借鉴不等于照搬或移
植,从发达国家借鉴良好的法律法规,若要它们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还需在借鉴过程中进行批判的吸收,进行中国化的改造。还有,诚信与信用的区别表明,社会诚信制度是比信用制度更具广泛社会意义的概念,可以把信用法律制度建设作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能完全用西方的“信用制度”取代“社会诚信制度”。
要注意社会信用法制建设的渐进性
社会信用法律制度包括两大部分,即信用管理的核心法律法规和影响信用管理的外围法律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建设处于起步期,迄今为止尚无专门的全国层面的信用法律被制定和颁布,只有部门或地方性的法规,同时还需要对信用管理的外围法规进行修订,如《民法》、《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刑法》等。显然,加快信用立法,改变信用法律的缺位状态确实是当务之急。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能急躁冒进。首先,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建立受制于社会信用经济发展的程度。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与经济信用活动的广泛性与活跃性密切相关,而经济信用活动又受制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因为只有各种赊销、信贷、融资等信用交易形式多样化、普遍化且出现了大量的对市场秩序破坏的失信行为,才会催生信用产品的需求和发展。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而言,一方面是社会资源
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尤其是信用交易的广泛性仍需提高,另一方面,经济活动领域的违约、虚假等失信行为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程度严重。其次,从法律制定的滞后性特征和发达国家信用法律制度建立的历程来看,信用法律制度的出台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美国为例,美国在二战之前,市场经济就有了相当的发展,且存在着一定范围的赊销交易和地方性的少数信用管理公司,但其信用方面的法律则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制定颁布的。到目前为止,美国信用和征信相关的基础法律、信用管理相关法律和信用投放相关法律共20部。由此可见,信用的法制化,不是一个法规问题,而是一个法律体系。因而,可以预测,我国的信用法律体系的建立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但在正式的法规颁布之前,可先用行政性法规或指导性意见等过渡性条文给予规定和指导,以解决信用法律的现实迫切需要问题。
不要弱化社会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
毋庸置疑,对社会成员诚信道德品行的型塑,需要依理制善法。但在加强信用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要看到法律硬化制度的僵硬性,不能忽视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换言之,我国社会诚信建设,应该坚持德法并重的原则,既要尽快建立和健全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制度,也要注重个体诚信德性的内在规约力和向善力,以达到德性伦理的内规与制度伦理外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诚是
守信的道德基础,只有内心诚才有信,否则就会沦为空伪。市场主体对合约的遵守,除了需要法律的威慑外,更需要社会成员具有道德自律和良知,能够坚守信用道德律令而不投机牟利。相反,一旦人们内存贪欲,毫无诚实之心,再完备的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也不足以遏制人们伺机失信作恶的行径。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出现的各种诚信危机也说明,光有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外在规制是不够的,还要有人的良心、道德信念和德性的内在约束。近年来,美国相继发生的大公司的财务作假案以及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等无不表明,一旦社会成员缺乏道德良知的守望,再健全的法律制度,也难以阻遏失信的欺骗行径的发生。显然,对社会成员进行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善化其心灵、强化其道德自律精神,是社会诚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事实证明,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单纯的道德教育不足以形成良好的诚信社会,同样,单纯的法律惩治也不足以形成良好的诚信社会,唯有德法相济,使诚信既是德性,又是制度,还是资源,三者相得益彰,协调一致,良好的诚信社会才会真正实现。
第四篇:诚信建设
创建诚信医院工作方案
按照《卫生计生系统诚信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要求,院委会决定在全院开展以“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为目标的诚信医院创建活动,以进一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推动全院医德医风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高医院社会满意度,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为加强我院诚信医院的创建活动,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医院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的公益性机构,诚信是医院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和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以诚信作为立院之本,以诚信为荣,以损害病人的利益为耻,依法管理,依法执业,依法行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为病人提供优质、价廉、高效的医疗服务。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同时开展争创“廉洁诚信科室”、“廉洁诚信医生”、“廉洁诚信护士”等活动,努力实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廉洁诚信取信于患者和广大人民群众。
二、基本标准
(一)诚信服务,合理治疗检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廉洁诚信服务,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理、合理用药,杜绝过度医疗现象,杜绝夸大病情、诱导医疗等医疗欺诈行为。不以虚假广告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诱使病人就医、招揽病人。
(二)打击商业贿赂,拒绝收受“红包”。严格执行药品“阳光采购”,在医疗设备、耗材、卫生材料、基建、物资采购等方面实行招投标制度,在医院内部建立完善和执行“阳光用药”制度。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不得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等医药产品采购活动中,利用职权(职业)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回扣,为医药产品销售方牟取利益。医务人员不得利用职权便利,索取、收取病人或家属“红包”。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严把医疗质量关,杜绝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医疗设备、医用材料以及其他卫生材料。
(三)依法依规执业,杜绝无证行医。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诊疗科目设置科室,医院执业范围和服务项目;坚决杜绝非法行医,超范围执业或违规经营等行为。不使用无执业资质人员执业。医生、护士、医技、药技等从业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执业,不得跨类别、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实习人员和见习人员不得单独开展诊疗、护理活动,参加临床工作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四)规范质量管理,完善诊疗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核心制度,实施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和病案管理制度,坚决杜绝篡改病历行为;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持续改进方案;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对病人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等。不断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定期检查、监督机制,落实整改措施,保障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公开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医院及科室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不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自定收费项目、超标收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和比照项目收费等,按规定出具费用清单和电子票据。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完善价格公示制度、查询制度、费用清单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严格管理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在注重经营和成本核算的同时,努力降低病人医疗费用。严格执行医保政策,依病情收治病人,不发生套取、骗保、挂床收费、降低门槛收治病人的行为,禁止诱导过度依赖服务需求的行为。
(六)尊重患者权益,促进医患和谐。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维护正常诊疗秩序,建立并完善畅通的医患沟通渠道和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患者的意见和投诉。依法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开展诚信医疗服务,规范文明服务用语。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诚恳接受患者和社会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评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制度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定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纪律法制学习和教育,加强医院廉洁诚信文化建设。
(二)建立和完善廉洁诚信承诺制度。推行医院或科室与患者签订不收“红包”、不送“红包”协议;医务人员与医院签订廉洁承诺书,承诺不收取患者及家属红包、不收取医药回扣及其它物质利益;医院向患者公开廉洁诚信服务承诺;医院领导班子作出遵守廉洁诚信制度的承诺,为从业人员提供廉洁诚信行医的良好环境。
(三)建立和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加快医疗机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排查风险点。一是加强职务权力廉洁风险防控,以决策权、基建权、采购权、人事权、财务权等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医院领导干部和科室等管理行为的监控。二是加强职业权力廉洁风险防控,以诊疗、用药、检查、收费等行为为重点,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三是落实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促进卫生系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业。
(四)建立和完善医院“阳光采购”、“阳光用药”、“阳光物流”、“阳光院务”制度。建立和完善对药品、耗材、设备及其它物资采购、使用、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用药监控,防止不合理用药。主动、充分公开医院党务信息、服务信息、事务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完善和落实财务管理及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医院财务收支依法依规管理,医院及其科室不得设立“小金库”。医院不向科室下达经济“创收”指标,科室不向医务人员下达经济“创收”任务,医务人员薪酬收入不与创收额度直接挂钩。建立和完善规范合理的人员收入分配制度。
(六)完善和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医德考评与日常监管、科室日常考核及医师定期考核结果相结合,细化工作指标和考评标准,把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评奖直接挂钩。探索建立医务人员不良记录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廉洁诚信电子档案”。
(七)建立供应企业廉洁诚信承诺制度。开展供应商诚信度管理,建立诚信准入、诚信承诺、诚信评估调查制度,医院与供应商签订廉洁协议,明确禁止商业贿赂等法律责任。建立和落实暗访排查制度、企业不良记录制度,提高行贿风险,遏制开药方收回扣、拿“红包”现象。及时公布和上报不良企业信息,依规定停止采购违规企业的产品。
(八)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制度和医德医风问题投诉查处机制。所有公立医院要建立患者就诊后满意评价制度,定期分析评价意见,对存在问题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整改纠正。要畅通投诉渠道,及时排查问题,确保群众反映的医德医风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答复。建设医疗卫生行业自律体系。
(九)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各单位的领导实行“一岗双责”,按照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事关医院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涉及职工切实利益的重要事项,要广泛调研征求意见,按规定程序会上讨论通过;重大事项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执行。要建立人员轮岗制度,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要定期轮岗。
四、工作措施
(一)工作部署。各单位要制定工作方案,将创建“诚信医院”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医院,落实到科室,落实到全体工作人员。
(二)查摆问题。由各单位根据创建“诚信医院”的要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找本单位在廉洁诚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提出创建“诚信医院”的工作重点。对存在问题,能够整改的要立即整改;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整改的工作,要制定整改时间表,落实责任科室,制定和落实有效措施,限期纠正和完成。
(三)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要成为廉洁诚信的表率,起到模范引领和带头作用。根据国家卫计委《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要求,教育引导医务人员争当“廉洁诚信医务人员”,在医院树立廉洁诚信的良好风尚和文化氛围。
(四)督导检查。创建“诚信医院”既是当前的工作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按照重点建设、定期检查、巩固提高、务求实效的要求,把落实制度、督导检查作为创建“诚信医院”的主题环节。要结合实际,进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及时反馈工作信息,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创建“诚信医院”的工作,将创建“诚信医院”工作纳入到卫生目标工作的规划中,单位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头抓,纪检监察协助抓。创建“诚信医院”工作要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责任制相结合,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相结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创建活动,将我市公立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提升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如何加强诚信建设
如何加强诚信建设
8月27日,南宁市宾阳县中华镇宣村干部韦曰坚先进事迹经本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后,在首府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韦曰坚信守诺言、有诺必践的诚信精神,震撼、激励着广大党员和群众。
读者黄志广说,韦曰坚以他的诚实守信、恪尽职守,成为大家诚信立身、清白做人,以诚相待、乐于助人的榜样。我们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首先必须要求党员在自身的道德品质上优于普通群众,而诚信是一切优秀道德的公共基础和根本所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质。古人讲“人无信不立”,一个具有先进性特质的党员干部,必须首先是一个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一个讲诚实、守信用的人。
那么,如何加强党员的诚信建设呢?一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诚信意识。党的诚信是建立在全党理想信念一致的基础之上,并集中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中,同时又反映在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上。共产党员做诚信的表率,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生活抓起,树模范、抓典型,树立诚信是品行、是责任、是道义、是准则、是声誉、是资源、是市场、是财富的现代诚信意识,重操守、讲诚信,言行一致,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人民群众投身于诚信建设之中。二是加强诚信制度
建设,改善诚信环境。加快制定诚信制度和法规,同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加大对各类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三是开展诚信活动,共铸诚信社会。继续广泛深入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影响周围,从现在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
党员的诚信建设,不仅关系到个人品德问题,而且关系党和国家的为政之本,是党和国家取信于民的关键。我们应该加快诚信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