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

时间:2019-05-14 02:0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

第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

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

回到原点

(一)水之源头是最清澈最原始最单纯的起点,一路流下来,夹杂着两岸的杂质,越来越浑浊,如果不加保护,未免越来越肮脏。而真诚善良是人性的原点,单纯美好是艺术的原点,绿色自然是文化的原点。

现在的文化市场,俨然混乱不堪的集市,可谓玉石杂陈、泥沙俱下、乌烟瘴气。环境生态需要保护,文化生态迫在眉睫!回到原点,回到文化的源头,回到最干净最纯真的开始吧。

中国人钟爱饭局,饭店鳞次栉比。整个中国的夜晚,有一半泡在酒里,晕在菜里。赤裸裸的山吃海喝,一掷千金!这必然造成一种浮靡媚俗的气势,默许“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生活哲学,久而久之,人将不人,国将不国,斯可痛已!相反,高雅的书屋、茶室、剧院、民族艺术几乎无藏身之所,变成了无人问津的没落贵族。在无钱可赚、自身难保的窘困下,只好卷起家什作鸟兽散,庶可痛已!在21世纪的今天,高雅文化遭遇了有文化史以来最大的尴尬,离原点越来越远。那流芳百世的魏晋风度,那光耀千古的唐宋遗韵,只好“一骑红尘绝远陌”,追之不及,逝者如斯,徒留千古浩叹,一恸!

再看一看我们家里的那台电视吧,充斥其中的,大多是胡编乱造的历史剧、武打剧、言情剧,尤其是搞笑的历史古装戏,活生生把一段格调高雅的历史糟践成惨不忍睹的五花肉,把历史名着裁剪拼凑成浊臭逼人的乞丐服。更可怜了那些吟风诵月的古代名士,被逼大练超级武功,长年只穿一身衣服,春夏秋冬都要斗笠加顶、披风随身,还要强忍着不说话装深沉,要么出口就是港台腔,整日游手好闲,做些鸟勾当——打打架,谈谈恋爱,没事飞飞树顶,要么搞破坏:一掌树叶落尽、青草拔光,二掌叫人肺裂肝焚、元气大伤,三掌击倒房屋亭榭、古刹名山。大人看了付之一笑,也就算了,你可知那乳臭未干的孩子,如何心驰神往、竞相仿效?幼小的心灵早早被撒上一大把黑色的种子,将来要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

那可是民族的未来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电脑也免不了它的双刃特质,既服务于人,又暗伤人。对很多人来说,电脑到了爱你恨你离不开你的程度。对没有免疫力的孩子来说,电脑更像慢性毒药。充斥网络的暴力色情和享乐观念正在同人类可怜的意志力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重要传媒的几家大网站,迫于商业利益的驱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缺乏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民族危机感。呜呼,事已至此,痛哉,痛哉,痛何如哉!

让我们的文化市场回到原点吧,让我们的孩子在他们的人生原点就能感受清新自然的文化风气吧,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吗?

[作文得分亮点]本文像一把匕首,直刺文化市场的病根,揭示文化的堕落和弥漫的污浊,强烈呼吁回归精神的原点,读来让人扼腕,让决策者三思。其精妙在于观点鲜明激情澎湃,幽默嘲讽,力透纸背。在细致入微的抨击中,考生深入剖析危害性,给文化管理者敲响警钟,可谓入木三分。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线条分明。

(二)我把周长比作我们的信仰,把面积看成我们几年来物质需求的增长。我们的祖国正在和平崛起,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正在提高,然而正如那个圆一样,当它从寻找物质转变成寻找圆时,周长一点点被吞噬,正如我们的信仰在一点点地缺失。

周国平说:“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失。”是的。人们带着冷漠的表情像游魂一样行走;网络上的刀光剑影;舞厅里的灯红酒绿;人们绵里藏针,笔里带刀,钩心斗角„„沉湎迷失像尘埃一样迷漫于各个角落。舒婷的诗写到:“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困惑了,难道刚从对神话的顶礼膜拜中倏然醒悟,我们就立即堕入黑与白的另一个极端,一如逻辑上的排中律?

当王朔骂骂咧咧掘鲁迅的坟茔时,一位支持者(好像还是位作家)说:“什么年代了,还搞伟人崇拜!”此人有非凡之觉悟(倘若人人有此觉悟,则大同世界可计日程功),我建议他把郁达夫也否定一下。郁达夫说:“有了伟大的人物的出现,而不知崇仰、爱戴、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若伟人尚且不能崇拜,是否信仰之跫音已渐行渐远?我困惑了。

阿Q临死前有句豪言壮语:“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的忘却精神是他的祖传宝贝。我疑心灵魂的缺失是因为忘却精神已进化得淋漓尽致。

几十年的光阴磨灭了许多,也洗涤出许多。

当影星赵薇穿着印有日本海军旗图案的服装在纽约街头作秀时,我们能仅仅责备她吗?她的无知不正是我们的无知吗?她的忘却不正是我们的忘却吗?

我在另一些事中坚定了我的想法。

日本至今不愿忏悔,冈森正宏公然为东条英机等甲等战犯辩护,小泉首相每年都要参拜靖国神社,并得到近半数民众的支持。而同在欧亚大陆,在以色列犹太受难者纪念碑前,德国总理毅然下跪,德国民众带着小孩进行教育。

在对比中我感到荒凉。日本竟能在谴责的口水流淌成的河流中安然泅渡!是否我们该想想自身的问题?为何庞大的中华无法显出令人振慑的魄力。

我在作家张抗抗的《沙之聚》中找到了答案:当风渗透沙子,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沙子便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终完成它(鸣沙山)的屹立。

人心之聚正如这沙之聚,信仰就是那渗透沙子的风。一盘散沙,何以有威慑力?

看着那规范、稳定、大面积却短周长的圆,我又想起了红柯所说的:“一个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它长个子。”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信仰回归,让灵魂在场,让民族重塑血气?我依旧困惑。

阅卷老师点评

今年作文的平均分是44.24分。今年作文题是能够应用图形加文字的形式来命题,打破应试作文命题的模式。走出单一话题作文形式,注重对材料的感悟,与目前课改精神是比较相符的。两个图形内涵比较丰富,能联想到比较多的东西。

这个题目的难点是:学生对题目的审查要细致,要从抽象图形中提取出意义,从两个图形的差异入手,并且能结合历史的、现实的人和事来寻求途径进行叙述。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大体上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思维比较开阔,联想能力也比较强。其次是能够应用课内课外所学的知识来充实文章的内容。95%以上的考生都能完成900字的任务。从写作体裁来看,议论文最多,散文和记叙文相对少,也有寓言>故事、诗歌、>剧本等多种体裁出现。

忠与义的交织

(三)“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略地,何等的威风。

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前的空响,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至交一碗酒„„”

第二篇: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一、全国II卷作文题: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专家点评

思路一: 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 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三、优秀作文欣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中国人都很熟悉杜甫这两句诗。当年的诗圣饱经离乱之苦,兄弟亲友星散四方,彼此音讯难通,故而思乡怀人之情愈发显得浓烈。一流的诗歌总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杜甫的忧伤属于所有的游子。古今有别,月色依旧,千 兼济天下,不负青春 百年来漂泊异乡的游子无不对自己的家乡牵肠挂肚。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有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故乡的每一条河,每一朵花,甚至每一片云,都那么使人魂牵梦绕。

扩而大之,对于炎黄子孙的我们而言,中国是我们共同的故乡——国与家从来都是血肉一体的。我们绵绵不尽的乡愁的落脚点不仅仅是生养我们的村庄,也可以是江南塞北、黄河长江。江山壮丽,文明辉煌,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因为有如此伟大神奇的故乡而自豪不已。

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古往今来,为了让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愈加富强,为了使我们民族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奋发图强。他们的名字化作了天上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比如尧、舜、禹,比如孔子、屈原、诸葛亮、王安石和王阳明。他们勇 敢地践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上古格言。日星交替,四季轮转,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天道刚健,激励人们奋进有为,百折不挠。这种金声玉振的精神是我们祖国的品质,民族的魂魄,历史的骄傲。

日月不淹,历史老人抖擞精神,将发展图强的使命放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我们有青春,有热血,我们有理由为脚下这片热土奉献一份力量。志存高远,方可不负韶华。“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的这句话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同一理,都在提醒我们要建立宏大的人生格局,有了大格局才能有大胸襟,有了大胸襟才能有大作为。视野若限于一隅则只能做个自了汉,唯有放眼四方,才能做兼济天下的大豪杰。祖国培养了我们,故乡期盼着我们,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恩情,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无疑赶上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时代,能否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能否赋予我们各自的青春以深刻的价值,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严肃的人生课题。我们将绳武前贤,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最大的努力。

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生至理。中国名句,背后往往还暗藏了天地玄机,是为天机。所以如此,全因中国文化,不仅注意体察人情世故,还注意参悟天地之道。

这些参悟天地之道的圣哲,窥破了天机之后,留下的法语金言,中国天机 吾辈若能领悟一二,真真受用无穷。

窥破天机一:法天则地

天垂象,圣人则之,中国文化由此产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的这句名言,是说:上天的运行之象,刚健运转不息,君子进德修业,应效仿天地之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这里面暗藏的玄机是:天地的运行有它的法则,一个人的行事作为,一定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人性若不合乎天性,就会变异、退化和扭曲。顺应天道的人生,方显刚健、中正、纯粹。

你要达到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境界,你得先做到“无己”、“无待”,“乘天地之正”——一切完全顺应自然。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他遵循了解牛的规律: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郭橐驼 种树,就是让树静静地生长,尽可能少的去扰动,去干涉,甚至去过多养护……

窥破天机二:返璞归真

有一种美,清雅脱俗;有一种花,清香四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在写桂花,也是在写诗人自己。李清照就是这样一种美:美在内在修为,美在高雅气质,美在本色,美在纯真。

这使我想到了苏轼的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趣味,能于平淡的人生中发现诗意,这是最难以达到的境界。苏轼历尽宦海沉浮,历经人生风雨之后,再来看走过的路,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内心完全趋于平静。这正是:

繁华落尽,铅华洗尽,人生进入真境界。

返璞归真,至纯至简,生活方 得真滋味。

窥破天机三:心包宇宙

毛主席诗词,有一种“雄视古今,俯仰天地”的大气,有一种“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壮美。无论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都既有“推倒千古之豪杰,开拓一代之新风”的胸襟豪情,又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使命担当。

只有进入“宇宙境界”,才能如此鸟瞰人间,见一般人所不能见之景,抒一般人所不能抒之情。人存在于宇宙这个巨大的时空结构之中,可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读主席的诗,能把我们“唤醒”,把我们从狭小、平庸、猥琐中“唤醒”,从而遇见“胸怀天下、心包宇宙”的最美自己。

读名句,如果不能“唤醒”自己,从而找到自我,既有负于名句,也有负于自己。天机已泄,大道已显,赶紧对接,完成生命的不断自我超越。

悠悠文墨贯古今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 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 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般呼啸而过,卷起的风沙曾湮灭多少辉煌?!然而,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间!他们是历史的弄潮者,他们永远忠于自己民族的灵魂,他们称自己为:中国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然,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时至今日,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

灵魂是不可弃的。若连灵魂都可以遗弃,又谈何精神?又谈何民 民族的灵魂 族?然而,中华民族历史上却又不乏丢失灵魂的时候。君可记得曾经的丧权辱国?君可知晓文革中的人心惶惶?这都是我们曾经的“落魄”。但君又可记得虎门上空熊熊的热浪?君又可知晓粉碎四人帮时的举国欢庆?没错,中国人一直未曾忘记他们民族的灵魂!那是他们永恒的,不屈的精神!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对曾经的中国人的告诫。而这句话又是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我们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没有上进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视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以一种抱怨教育、抱怨社会、抱怨国家的心态回避问题,而不是从自身调整。而那些问题也并未有所解决。我们是不是该反省,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民族的灵魂? 我们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是昂首挺胸的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的辉煌我们都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泪支撑起来的!我们要让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而是在忍辱中丰满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灵魂!

正视自己的优点 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似一朵绽开的花,各具特色,独领风骚,或艳丽、或芬芳、或淡雅、或清新……何须强求自身所不具有的特点,每个人本身便是一道靓丽的景色。

正如李清照吟出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们并不生来十全十美,但必生来就独具特点,正视这些别样的特点,你会发现,自己可发展的优点并不少!

不强求自己与别人同化,不逼迫自己学来他人优点,而是找到自身优点,发现自己,发现你便是那独特的“花中第一流”。与其羡慕别人的“浅碧深红”,渴望将自己油漆成“浅碧深红”,倒不如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一流的地方!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不可以已”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 铭。这样的思想让许多已足够优秀的人忽略了正视自己,忽略了正视的重要性。

正视究竟有多么重要?

鲁迅曾回答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位具有时代意义的革命家的话,敲响了我们脑海中的警钟:我们可曾正视过自己?

我们不停地忙着提升自己的能力,忙着提升自身素养,可到头来却忽略了这之中最重要的东西——自己。我们本就具有的优点被我们遗忘在了阴暗的小角落,以至于当我们遇到需要这些优点来处理问题时,我们“不敢做”,“不敢当”,“不敢说”,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孰不知,正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就不必再为“浅碧深红”而苦恼,因为那时你早已知道 自己便是花中第一流了!当年的阿西莫夫不就正是这样吗?正视自己,发现了自己写作的天赋,凭借这笔与墨汁造就了跨时空的科幻小说的传奇!

不可否认,“正视”对阿西莫夫这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或许,他忽略了正视自己的话,他至死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

“学”却乎“不可以已”,但“正视”也如“学”一样,不可以忽略。正视自己,发现独特的优点,你将是最大的赢家!

不刻意与别人一样,发现并正视自己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才聚集的时代,“我们”渐渐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而迷失自我。甚至悲观地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意义。

我们需要正视自己。鲁迅曾说: 正视赢得未来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即使在优秀的人群中我们很渺小,我们也应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劣势,与他人的差距。努力避开自己的劣势,缩短与他人的差距。同时更应正视自己优势,即使优势可能很微小,那也是不可替代。就像老板与秘书一样,老板擅长谈生意,秘书擅长排时间,看似老板比秘书的优势更大,但老板失去了秘书,时间混乱,生意自然也谈不好。

所以,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正视自己,发挥优势。

我们不仅要正视自己,也应正视现实。从我们出生,就注定我们的环境,教育,起跑线各不相同。不要因自己的家庭比不上富人家庭,便自怨自艾。要知道,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同样走向成功。诚然,富家子弟因父辈们打下来的 江山提供了原始积累,可以通过捷径走向成功。即使两种人生差距很大,但这就是现实。可你又何必在乎?正如李清照所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所以,请正视现实,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只有正视了自己,正视了现实,才会正视未来。“未来”,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看不到,摸不着。也是正因这样,人们对未来有着多元的想象,未来不容你过于乐观,也不容你过于悲观。未来如何是你现在一切行动的结果,不是不切实际地幻想。请不要为模糊不清的未来而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而奋斗!每个人的未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通过自己的拼搏奋斗,赢得未来!所以,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才能让未来不再虚无!

正视自己,扬长避短;正视现实,脚踏实地;正视未来,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正视自己,使自己成长、发光。请记住,正视赢得未来!

第三篇: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优秀作文 十分实用

2009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

我踮起脚尖,探着身子朝公路转弯处焦急的望,中巴车怎么还不来啊,都等了十多分钟了„„

今天端午节,学校放了一天假,再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很累心里反而踏实,都成这样了,清华北大去不了,一般本科应该没问题吧,焦急的心情逐渐平静,每一次月考的成绩如同放电影般闪现。

“嘀嘀”,车,终于来了,人不是很多,可能是中午的缘故吧,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中巴车在山岭和平原穿梭,山上苍翠苍翠的树,路边绿油绿油的稻田,偶尔还能看到人背着药筒打药,经过一些人家的时候,看到桃树上挂满了桃子,还有李子,院子里的竹竿上挂着开水烫过的粽叶。

穿过后山的橘子林就到自己家院子了,大喊一声,“妈,我回来了。”妈妈从屋里走出来,手在围裙上揩了两下,笑盈盈地接过书包。中饭有鱼,有肉,有鸡蛋,还有妈妈采的野蘑菇,妈妈一个劲地要我多吃点,我也毫不客气,肉还没咽下鱼又塞到了嘴里,最后连肉汤都泡饭吃掉了,好撑。

下午三点多,我又要去学校了,这次要等高考完了才能回来。妈妈给了我400块钱。“只有最后一个月了,吃好点!”

“知道了„„”我拖着长音。“放心好了,我一定给您考个本科!”

我背着包,妈妈提着做好了的两个荤菜,还拎了一袋桃子和李子。

“妈,我不要了,好重!” “放在车上,又不要你背。到桃源了打个的四块钱就把你送到学校了。”

小路上我走前面,妈妈走我后面,大路上和妈妈并排走。“妈,等我考上湖南师大,我们好好在长沙玩玩。”

“考都还没考上呢!”

“妈,我到时候找到家教,就把您接到长沙来住。”

“今天车怎么还没来呢?”,我踮起脚尖,探着身子,妈妈拍打我身上的灰尘,整理我的衣领,又开始唠叨„„

“嘀嘀”,终于,车来了,我挤上去,妈妈把东西递给我,然后站在那里,车门关了,风吹起妈妈的头发,裤管空荡荡的,我挥手,妈妈也挥手„„

很远了,马上就要转弯了,我踮着脚尖,趴在窗户上,看到妈妈也踮着脚尖探着身子和我挥手„„

第四篇: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一、全国II卷作文题: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专家点评

思路一: 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 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三、优秀作文欣赏

格局与担当

在庭户之中只能见斗室,而于天地间自然眼界宽广,这是格局;鲁迅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敢言敢作敢当,为同仁呐喊,为革命鼓与呼,这是担当。

格局大小,影响眼界之宽窄;不同的眼界,担负不同的责任。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境界!格局就是无尽的远方,穿过重重阻碍,身负家国天下。担当是为了无数的人们的福祉不断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格局有大有小,根植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烈激烈慷慨赴死者……他们的名字、事迹如昆仑伟岸,如大海浩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格言诠释什么是格局,什么是大我。

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鲁迅面对万马齐喑、风声鹤唳的局面,团结文化战线上志同道合人士,用笔作武器,敢于揭弊;也勇于解剖自己,对国民劣根性而痛,揭开伤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担当。有人批判现如今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缺乏必要的责任担当,沾染了太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钱理群教授指出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 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我们不会忘记“耶鲁哥”秦玥飞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做一个村官;不会忘记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工作者,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不会忘记中国维和人员奔赴战乱国家的战场一线,用行动争取和平;不会忘记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几十年内无偿提供给贫困国家而不计个人报酬……

扎克伯格在回到母校演讲时说,FACEBOOK有志创造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就是命运共同体,气候变化与你我相关,基因组全球共享为治愈某些病症提供契机。中国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大国立于民族之林,也离不开格局和担当。

现代青年的成人礼

近三十年,从自己参加高考到学生参加高考,再到女儿参加高考,对高考感悟颇多。今天学生问我如何作文,我就以高考为题来一次作文,来展示作文的基本要素。现在,我觉得,高考,就是现代青年的成人礼。

高考,是学习能力的检阅。上个世纪末,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学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现代青年了解时代,把握未来,创业创造,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学习能力。中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也是高考恢复、完善、改革的几十年。这几十年的高考,引导,选拔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中国今天的经济、科技、国力的进步和提升,是高考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从戚发轫到许渊冲,从唐嘉陵到颜宁,这些学习能力超强的人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研究发现中独领风骚。中国高考,是对现代中国青年学习能力的加冕。

高考,是适应探索能力的检阅。适者生存,创者发展。随着地球一体化过程的,是冲突,是竞争,是危机,是危亡。只有善于适应,主动适应才能生存,只有创新创造才能提升能力,才能赢得机会,才能获得财富。回想高考几十年,一直致力于适应探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国企业现代化,中国科技现代化,中国产业全球分布,文明古国从落后到进步,从挨打到助人,从被歧视到成为推动者、引领者,就是因为中国高考让中华民族的适应探索能力增强了很多。

高考是抗挫能力的检阅。绝美的风景,大多在人迹罕至处。探索的过程,磨难无穷,挫折常有。很多时候,极容易一败涂地,一无所有,这时候,让你再生,支撑你不放弃的,就是抗挫能力。高考,是能力的竞争和选拔,更是抗挫能力的沉淀和强化。那些不是靠天赋和机遇而通过高考的人,他们超强的抗挫能力让他们在开拓性的研究创造中百折不挠,执着不悔。中国航天、中国导航、中国高铁,每一张中国名片都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下面都是抗挫能力凝成的辛酸故事。

经历高考前的苦酷训练,接受高考的加冕,承担起现代青年的荣誉和责任,在社会和世界击水,穿云;修身,达人,兼济天下。

中国天机

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生至理。中国名句,背后往往还暗藏了天地玄机,是为天机。所以如此,全因中国文化,不仅注意体察人情世故,还注意参悟天地之道。

这些参悟天地之道的圣哲,窥破了天机之后,留下的法语金言,吾辈若能领悟一二,真真受用无穷。

窥破天机一:法天则地

天垂象,圣人则之,中国文化由此产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的这句名言,是说:上天的运行之象,刚健运转不息,君子进德修业,应效仿天地之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这里面暗藏的玄机是:天地的运行有它的法则,一个人的行事作为,一定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人性若不合乎天性,就会变异、退化和扭曲。顺应天道的人生,方显刚健、中正、纯粹。

你要达到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境界,你得先做到“无己”、“无待”,“乘天地之正”——一切完全顺应自然。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他遵循了解牛的规律: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郭橐驼种 树,就是让树静静地生长,尽可能少的去扰动,去干涉,甚至去过多养护……

窥破天机二:返璞归真

有一种美,清雅脱俗;有一种花,清香四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在写桂花,也是在写诗人自己。李清照就是这样一种美:美在内在修为,美在高雅气质,美在本色,美在纯真。

这使我想到了苏轼的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趣味,能于平淡的人生中发现诗意,这是最难以达到的境界。苏轼历尽宦海沉浮,历经人生风雨之后,再来看走过的路,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内心完全趋于平静。这正是:

繁华落尽,铅华洗尽,人生进入真境界。

返璞归真,至纯至简,生活方得真滋味。

窥破天机三:心包宇宙

毛主席诗词,有一种“雄视古今,俯仰天地”的大气,有一种“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壮美。无论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都既有“推倒千古之豪杰,开拓一代之新风”的胸襟豪情,又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使命担当。

只有进入“宇宙境界”,才能如此鸟瞰人间,见一般人所不能见之景,抒一般人所不能抒之情。人存在于宇宙这个巨大的时空结构之中,可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读主席的诗,能把我们“唤醒”,把我们从狭小、平庸、猥琐中“唤醒”,从而遇见“胸怀天下、心包宇宙”的最美自己。

读名句,如果不能“唤醒”自己,从而找到自我,既有负于名句,也有负于自己。天机已泄,大道已显,赶紧对接,完成生命的不断自我超越。

文人的傲骨

自古以来,文人以两种面孔示人:一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弱谄媚,毫无气节;一种是坚持操守,傲视群雄,拥有独立而又强大的人格魅力。这种傲骨,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也使得华夏文明除了“和”与“礼”,多了些刚韧与个性。

傲视百花是一种独善其身的高洁品性。诸多文人以物自喻,洁身自好。爱菊的陶渊明,面对充满束缚的官场选择隐遁。不愿久在樊笼,心为行役,于是种豆南山,采菊把酒,复得返自然,灵魂舒畅,安贫守志。爱莲的周敦颐没有选择逃避,不被逍遥山水所吸引,不被污浊世风所沾染,亭亭而立,香远益清,操守高洁,矢志不移。爱桂花的李清照,竟埋怨起当年的屈原来,《离骚》里赞美了那么多花,为何不提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她眼里,桂花为秋花之冠,“梅应妒,菊应羞”,只因它色淡香浓性柔,卓尔不群,这种清雅秀美,幽香袭人的美,也是李清照傲视尘俗,乱世挺拔性格的写照。他们虽不见得要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但或出世入世,或自赏自伤,都保有文人的一颗清净之心,止于至善,完善人格,无愧于心,也便无愧此生。

傲视死亡是一种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面对诱降不为所动,忠心可鉴,如同磁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落入敌手,不屈不卑,年仅17岁,慷慨赴死,可叹可敬。“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国不复,悲情难书,身入黄土,心系天下,陆游的身后事与己无关,与利无关,只有民族危难,国家统一。“此去泉台找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不惧死难,存亡之间豪气冲天,有的只是“死亦为鬼雄”的英雄壮歌。他们有血性,有骨气,有面对死亡的无畏和悲壮,这是中华民族凛然正气之所在,也是我辈敬仰膜拜的楷模。

傲视群雄是一种兼济天下的绝对自信。黄巢作为起义领袖,身上更多的是一种英雄豪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眼里的菊花独芳天下,香透长安,列阵如勇士兵甲,怒放如君临天下。之后虽无帝王之功,彼时确有称雄之意。这种自信与张扬在历代文人身上很少见,也并不会因他的功败垂成的而消弭,反而格外难得。与他不同,毛泽东的豪言壮语变成了现实。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面对湘江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叩问,已有鸿鹄之志。就算是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他也会慷慨高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一个是文韬武略了然于胸的真正英雄?那真英雄舍我其谁。何况这也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了,那属于谁?这种含蓄的自况迸发的却是绝对的自信,难怪蒋介石诚惶诚恐,责令御用文人再写诗词压过毛泽东。毛泽东是胸怀天下,心有黎庶的,他带领无产阶级所开创的新时代也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这种气魄岂是一般庸才所及。

当今时代,文人的傲骨更不可少。这种傲骨不是清高自闭,拒人以千里之外的高高在上,也不是不与尘俗,不触名利的酸葡萄心理,更不是没有道德底线无知无畏的冲锋陷阵。它是一份沉淀了浮躁的平心静气,是一种摒弃了俗累的自由性灵,是一种有节有度的自尊自强,更是一份充满了理性的社会担当。

故乡月明与他国月圆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两句令人共鸣难忘的诗,那便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前半句是写实,后半句则是写心。何谓“写心”?抒写心中所思所想所好所恶。那么问题来了:月怎么会是“故乡明”?他乡就没有明月?他乡明月就晦暗不明?难道他乡故乡会是两个月亮?

月亮当然只有一个,他乡月与故乡月也不可能有本质的不同。所以问题不出在月上,而出在望月的人上,出在望月的人的心情心绪上。故乡的月亮之所以会独明,换句成语说,这叫“爱屋及乌”,因爱故乡这个“屋”,连带偏爱了月亮这只“乌”。这在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认知上,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弊病。

所以一旦主观上认定“月是故乡明”,爱屋及乌,很容易就演变成偏爱偏袒,而偏爱偏袒向前一步就是偏听偏信。一个人的偏喜偏嗜似乎无关大局也无伤大雅,但如果这个人是一家之主呢?一族之长呢?一县之宰呢?甚或是一国之君呢?那样的话,这种偏执偏好就是不公的开始,腐败的温床,混乱的渊薮,就是致命亡国的了。

和“月是故乡明”这种什么都是自己自家的好相反,则是“月亮是外国的圆”这种什么都是别人别国的好,这两个极端的看法做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患病的根源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只凭主观臆断,全无旁观客观。这种人这种事这种想法做法,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是一一指出,辛辣嘲讽过的,可惜,病症的诊断不等于病患的根除。现今的中国,深患这两种症候的还大有人在,要想弊绝风清,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那么,怎么走?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也开出了一剂良方:“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正视,我想,首先就是正视自己。不但正视己长,更应正视己短。《道德经》上说“自知者明”,就是此意。可是,自知何其难,总要找面镜子照一照,以鉴妍媸,以别雅俗。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也恰恰是这位视魏徵为人镜的李世民,在魏徵死后半年,就下令砸了魏徵的墓碑,毁了这块明镜。所以,当权力失去制约走向极端,再好的明镜也未必有用武之力。这还是号称千古明君的唐太宗,要是碰上《白雪公主》里的魔镜与王后,就更不知会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其次则是正视他人。也包括正视他族他国,总之,我之外的一切古今中外的人、事、物、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不过,这种智慧也非易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大原则,可是何者为精?何者为粗?还是需要正视的这个人立得正,站得稳,端得平,看得清,分得明。所以鲁迅再三强调“首先要这个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但不说别的,放眼天下,熙来攘往,又去哪里寻找那位“不自私”的圣贤君子呢?

而且,我还发现:“故乡月明”和“他国月圆”虽是两种症候,患病的却常常是同一个人。其可怪也欤?其实道理很简单:自卑的人往往自傲,极度的自卑往往产生极度的自傲。反之亦然。这大概也是物极必反的又一证明吧!只不过,这种证明一点也不令人愉快。

行文至此,似乎也该开出一副疗救的方子,可我不想开,药医不死,佛度有缘,再好的方子也救不下 必死之症,作死之人。这么说,好像又悲观了,不够正能量。那就算是负能量好了,负能量也是能量不是。况且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读《圣经》看《神曲》,一点也不喜欢耶氏父子的天堂,老觉得满天都是神光太刺眼,满空都是鸟人太单调。我天性厌恶厌倦动辄清一色,异口同声,一致同意之类,因为《论语》中孔子早就告诫“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全体的赞同与反对本身就不正常。所以,这篇哪怕打入荒腔走板,只要仍属于不同的声音,也认了!

兼济天下,不负青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中国人都很熟悉杜甫这两句诗。当年的诗圣饱经离乱之苦,兄弟亲友星散四方,彼此音讯难通,故而思乡怀人之情愈发显得浓烈。一流的诗歌总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杜甫的忧伤属于所有的游子。古今有别,月色依旧,千百年来漂泊异乡的游子无不对自己的家乡牵肠挂肚。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有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故乡的每一条河,每一朵花,甚至每一片云,都那么使人魂牵梦绕。

扩而大之,对于炎黄子孙的我们而言,中国是我们共同的故乡——国与家从来都是血肉一体的。我们绵绵不尽的乡愁的落脚点不仅仅是生养我们的村庄,也可以是江南塞北、黄河长江。江山壮丽,文明辉煌,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因为有如此伟大神奇的故乡而自豪不已。

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古往今来,为了让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愈加富强,为了使我们民族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奋发图强。他们的名字化作了天上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比如尧、舜、禹,比如孔子、屈原、诸葛亮、王安石和王阳明。他们勇敢地践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上古格言。日星交替,四季轮转,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天道刚健,激励人们奋进有为,百折不挠。这种金声玉振的精神是我们祖国的品质,民族的魂魄,历史的骄傲。

日月不淹,历史老人抖擞精神,将发展图强的使命放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我们有青春,有热血,我们有理由为脚下这片热土奉献一份力量。志存高远,方可不负韶华。“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的这句话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同一理,都在提醒我们要建立宏大的人生格局,有了大格局才能有大胸襟,有了大胸襟才能有大作为。视野若限于一隅则只能做个自了汉,唯有放眼四方,才能做兼济天下的大豪杰。

祖国培养了我们,故乡期盼着我们,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恩情,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无疑赶上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时代,能否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能否赋予我们各自的青春以深刻的价值,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严肃的人生课题。我们将绳武前贤,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最大的努力。

江山如此多娇,与尔一竞风流

朋友,当你乘坐飞机,从几千里的云层将目光投向苍茫大地时,花木渺渺,高楼难辨,是什么将即将抵达中国的讯息传递给了你?是那蜿蜒几千里的长城罢?

你来到中国,想认识中国,我想,将“长城”作为第一个关键词,引你走入华夏的大门,刚好。中国的万里长城,在英文中称为“the Great Wall”,意谓“伟大的墙”,然而,煌煌华夏,悠悠长卷,长城早已不仅是一堵跋涉了千山万水的古老城墙了。

你要认识中国,不单要看国人年轻的脸庞、朝气勃发的思想,还要去长城上去望一望,中华先民的灵魂。你在街道上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已然活了上千年,他们说着普通话,追忆着文言汉语;手捧着IPAD,向往着黄页古卷。这,才是中国,这,才是中国人,又老,又新。

当大漠的狂风把沙尘一径卷起,又狠狠掷下时,“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干一杯掺了沙土的酒罢;当春风把绿色和芬芳吹遍了江南江北,站在城墙上遥望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那是别样的风致;“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那是风致的传承。同在长城的护佑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之脉穿越千年,绵绵不息,亘古不改。

掬一捧黄沙,砂砾还记得古往今来几多风流人物的英魂。中国不仅有长城,更不乏“长城精神”和“长 城式”人物。大秦帝国统一了这片泱泱大地,北筑长城以为藩篱;而后,苏武牧羊,寒天雪地19年,终不堕其志;有唐一代,高适岑参等诗人骚客热血满怀,边塞诗竟成唐文学一页风流;岳母刻字,岳飞报国,民族气节竟是在母子血脉中早已一脉相承;近代更有李大钊、闻一多、江姐等,汶川地震有人民解放军的身影起伏,我们感激每一次火灾中最伟大的逆行……正是这一个个名字,铸成我们心灵的长城。

岁月的河流涛浪滚滚,长城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历史的见证者、守护者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条无形的情感纽带,串连起了一颗颗珍珠——看,那颗,是诗词歌赋;那颗,是古筝瑶琴;那颗……而与长城同样,有着龙一般的雄健身姿的高铁枢纽,从历史老人的手中接过了荫护中国的接力棒。

是的,我选择了“高铁”作为第二个关键词,希望它让你认识中国的另一面。在新时代,中国已经具备了雄厚的综合实力,她栉风沐雨地走了太久,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百十年前,我们痴痴地想着“山的那一边,是什么”,湍急的河流使隔岸的人儿咫尺天涯;百十年后,高铁线路网在祖国大地上纵横交错,在崇山峻岭间尽情翻舞飞旋,高铁的脚步走到了哪里,各地的人民就畅游到哪里,再不用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宽慰,朋友,下回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惬意吧!

不仅如此,中国高铁还创下了建造速度快、投入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的奇迹,享誉海内外。是啊,当这位雄伟奇绝的男子带领着乘客稳稳当当地跨过千丈悬崖,怎不叫世界为之瞩目和惊叹?如今,我们已从多国手中接过工程任务,在中国的外交事业中,“高铁”俨然成为我们一张响当当的“国家名片”。除了促进劳动力和资本的输入输出,它还带动了文化和思想的火花碰撞,以高铁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和工业产业正昭示着我们迈向世界前沿的步伐。比高铁更令人自豪的,是它所代表的“高铁精神”——一种敢于向先进国家“取经”,凭借着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锐意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呼啸的地铁和轻轨拉近了城市与城市的距离,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手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货币交易,许多人只需一个手机便可行遍天下;屠呦呦提取出了造福人类的青蒿素,诺贝尔奖是对她的嘉许,亦是对我们民族的期许;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我国研发的嫦娥四号或将着陆月球的背面,我们期待着掀起新一轮的风浪……中国从来不是一个保守封闭、固步自封的国家,她有长者的谨慎,亦有青年人开放的襟怀。

如果你觉得高铁、共享平台等的科技开发者离我们还太过遥远,那让我们走进“科学家的摇篮”——校园吧。看,无论城市或乡村的小学,它们都已开设了科学课堂;中学的校园里同学们正细嗅着文科的芬芳,汲取着理科的瑰华;大学已不再满足于“象牙塔”的标签,它鼓励莘莘学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而走出校门,放眼各行各业,高铁以外,中国的科学产业,小到一支圆珠笔,大到宇宙飞船,每个从业者,每项革新和创造,无不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有这样的国人,这样的“高铁精神”,中国何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惧? 朋友,时代的春风鼓满了改革开放的风帆,让我们在这多娇的河山中,一展豪情,一竞风流吧!我们欢迎你,中国欢迎你!

做人要有格局

经常听人讲怎样做人,有很多真知灼见,其中有一句“做人要有格局”,让我印象深刻。

格局是什么?我理解,格局就是眼光,气度和胸怀。央视不是有一句广告词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说的就是人的格局啊!

人的格局有高下大小之分。

有这么一个故事: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不耐烦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

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设计师,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管理者。

这就是格局的差别。

格局小的人,盯着自己的一日三餐,只关心老婆孩子热炕头,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别人家的事漠不关心,高高挂起。

格局大的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情系百姓福祉,心系国家发展,积极投身经济社会的建设。

格局小的人,未必不幸福,但总觉得缺一点精彩。

格局大的人,前行未必很顺利,但会活得有价值。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能过早地享受安逸,逃避挑战。

格局小的人,“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这是一种悲哀;

格局大的人,登高山,而知山之巍峨,临大海,而知海之浩瀚,这才是壮美的人生。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也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格局小,影响力就小,发挥的作用就小;格局大,影响力就大,发挥的作用就大。

格局对个人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在当今世界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到全世界的发展中去,同时为全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这就是大格局,大胸怀,大担当。

人的大格局不是凭空掉下来,它同样需要培养。

大文豪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首先是正视自己的缺点,找到学习的方向。要用虚心的态度聆听批评,用开放的胸怀包容多元,多取长补短,多加油充电,知耻而后勇,才会夯实大格局的基础。

其次是增强必胜的信心,增加超越的勇气。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承认落后、安于落后,自甘菲薄,失去前行的动力。我们必须要有不服输、不服老的心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打破别人眼中的你不行不能的妄断。信心比黄金更可贵,信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三是要脚踏实地的笃行,完成历史的使命。人的格局不是高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上。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要问你的追求。

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要问你的志向。

那么,你做人的格局有多大?不要问我,要问你的内心。

悠悠文墨贯古今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 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也谈“敢于正视”

鲁迅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可谓要言不烦,意旨深远。当今时代,尤其需要鲁迅样猛醒的灵魂,尤其需要敢于“正视”的精神!

何为“正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等语,可与“正视”互解。其一,“正视”即是正面直视,不回避;其二,“正视”蕴含勇猛精进的用世精神,不畏葸卑怯;其三,“正视”体现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不怠惰消沉。在鲁迅的笔下,那些敢于“正视”的人是“真的猛士”,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幸福者”。可见,“正视”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在鲁迅看来,为打破旧社会的牢笼,必须要有成千上万的“猛士”,以“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决心奋斗和抗争。他们必须敢想,才有机会看到“微茫的希望”;他们必须敢说,即使会遭围追堵截以至“躲进小楼成一统”;他们必须敢做,即使他们知道未必会有鲜花奉献至他们死后的坟前;他们必须敢当,大丈夫生于天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拒绝“正视”的时代必将是一个堕落的时代!

这个时代,鲁迅似乎被渐渐遗忘了,遗忘了鲁迅的时代似乎真的洒满阳光。然而,我们在物质生活极大发展的光鲜华丽的背后看到了隐忧:人们正肆无忌惮地攫取着有限的资源,更有着对绿色环境巧取豪夺地占有,腐败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高铁上或是什么娱乐场所、休闲广场之中,人们正为新生活、新资源而廉价地售卖着道德……鲁迅是不该被遗忘的!人们应该重拾“正视”,正视传统、正视道德、正视文化、正视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的基础教育!

“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被无视的“问题”可能深埋“地下”,在数年之后成为新时代文明的“地雷”。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天翻地覆,但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难道仅仅是要关注孩子积极的情绪?近乎完全功利的教育理念正在使教育走向远离生命尊严的“迷途”!著名的“山东辱母杀人案”所反映的仅仅是伦理与法律的纠缠?人们关注的也许不应仅仅是于欢的改判,而是事件背后可怕的道德与人性!近日发生的“刘国梁被退休”事件难道仅仅是一次教练员与队员的“意气用事”?面对血性的拼搏男儿,制度与权力是否应具有人性的温度……

毛泽东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吞吐天地的强大自信来自一个政治家的智慧与胆魄,而这智慧与胆魄也正是源自直面历史与现实的“正视”态度。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从不躲避,从不妥协,从不胆怯!

那么,树立大时代自信,请从“正视”开始!

成为“我”

《阿甘自传》中有一段颇为经典的对话,别人问阿甘:“你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阿甘回答:“我为什么要成为别人,我不是应该成为我自己吗?”

不知道你是否也这么问过自己一句,在这个审美一致、只觉得“大眼腰瘦”才是美丽、个性被动统一、只知“书中”不知“书外”的时代里,问自己:“我不该成为自己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从生活到学习乃至工作,所有的标准都格式化起来。成为“我”在这个时代愈发的珍贵!

如果说对性格和人格的塑造,好比一次公车的乘坐。那么如今标准的“格式化”带来的大概是一次交通拥挤,你不知道前面那辆是不是你要坐的那班车,只知道人流疯狂的向那唯一的一班涌去,你也浑浑噩噩被人群夹带着,推搡着上了那辆不知能否把你带到目的地的“人生成功线公交”。然而,那个被无数人称赞,向往的“人生成功线路”能把你带到你向往的地方吗?其实你从来都不该被别人决定人生走向,塑造人格和性格,如果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特点,那便皆是没有特点。你难道愿意成为万千朵一模一样花中平淡无奇的一朵?其实无须如此更不必如此,正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其实你嫩黄的花蕊和长而细的根茎才最为好看,那一朵才是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你们分之一”。

成为“我”吧,成为自己。你知道成为“我”也需要冷静又努力从数不清的人中挣脱出来,但是那个你重新拥有了一张车票,你可以去体验一次,尝试一次驶向心中真正向往的地方的感觉,成为千万人中夺目的一个,因为,你是那样独特!

你不必担心自己的眼睛不是又大又闪亮,头发不能飘逸的在风中飞起来,你同样是一颗小行星,可以发光发亮的那一个。你可以站在身边那个小圈子所搭建的舞台上,也可以站在更大的舞台。你独特、唯

一、独一无二,你成为自己,相信自己;你存在于当下的小圈子,又展望着未来,你勇敢无畏地接受四面八方的打量以及四面八方的光芒。正如魏源所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成为“我”,去“我”要去的地方,实现“我”要完成的梦想,散发“我”独一无二的光芒!民族的灵魂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般呼啸而过,卷起的风沙曾湮灭多少辉煌?!然而,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间!他们是历史的弄潮者,他们永远忠于自己民族的灵魂,他们称自己为:中国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然,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时至今日,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

灵魂是不可弃的。若连灵魂都可以遗弃,又谈何精神?又谈何民族?然而,中华民族历史上却又不乏丢失灵魂的时候。君可记得曾经的丧权辱国?君可知晓文革中的人心惶惶?这都是我们曾经的“落魄”。但君又可记得虎门上空熊熊的热浪?君又可知晓粉碎四人帮时的举国欢庆?没错,中国人一直未曾忘记他们民族的灵魂!那是他们永恒的,不屈的精神!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对曾经的中国人的告诫。而这句话又是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我们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没有上进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视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以一种抱怨教育、抱怨社会、抱怨国家的心态回避问题,而不是从自身调整。而那些问题也并未有所解决。我们是不是该反省,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民族的灵魂?我们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是昂首挺胸的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的辉煌我们都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泪支撑起来的!我们要让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而是在忍辱中丰满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

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灵魂!

正视自己的优点

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似一朵绽开的花,各具特色,独领风骚,或艳丽、或芬芳、或淡雅、或清新……何须强求自身所不具有的特点,每个人本身便是一道靓丽的景色。

正如李清照吟出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们并不生来十全十美,但必生来就独具 特点,正视这些别样的特点,你会发现,自己可发展的优点并不少!

不强求自己与别人同化,不逼迫自己学来他人优点,而是找到自身优点,发现自己,发现你便是那独特的“花中第一流”。与其羡慕别人的“浅碧深红”,渴望将自己油漆成“浅碧深红”,倒不如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一流的地方!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不可以已”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这样的思想让许多已足够优秀的人忽略了正视自己,忽略了正视的重要性。

正视究竟有多么重要?

鲁迅曾回答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位具有时代意义的革命家的话,敲响了我们脑海中的警钟:我们可曾正视过自己?

我们不停地忙着提升自己的能力,忙着提升自身素养,可到头来却忽略了这之中最重要的东西——自己。我们本就具有的优点被我们遗忘在了阴暗的小角落,以至于当我们遇到需要这些优点来处理问题时,我们“不敢做”,“不敢当”,“不敢说”,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孰不知,正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就不必再为“浅碧深红”而苦恼,因为那时你早已知道自己便是花中第一流了!当年的阿西莫夫不就正是这样吗?正视自己,发现了自己写作的天赋,凭借这笔与墨汁造就了跨时空的科幻小说的传奇!

不可否认,“正视”对阿西莫夫这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或许,他忽略了正视自己的话,他至死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

“学”却乎“不可以已”,但“正视”也如“学”一样,不可以忽略。正视自己,发现独特的优点,你将是最大的赢家!

不刻意与别人一样,发现并正视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便是这两句所教授给我的全部。

所谓“故乡”

杜甫诗中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哪里不是幽蓝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为何偏偏在“故乡”看到的那一颗,分外地明亮皎洁呢?

中国人常常对故乡有一种奇怪的执念。尤其是那些带着一身酸气的文人骚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开始怀念故乡,寻找故乡,时不时感叹一句,再也回不到记忆中的“故乡”。

而这也不难理解。他们中的许多人怀念的,是在那个“故乡”中,他们所度过的童年与青春。我们的传统总是鄙弃喜新厌旧之辈,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怀旧,恋旧的人。他们对故乡的留恋,其实是一种“忆往昔”,他们的乡愁,愁的是自己回忆中最为美好无忧,却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们所寻找的,则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文化,便是从这样一个“源”,一个“根”,伸展出繁茂壮丽的无数枝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躯体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伟大和祖先的智慧,这些“根”,在他最初开始的地方。他们寻找记忆中的故乡,寻的是这思想的源头,寻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与他的父母、长辈不生长在一个地方,他其实有两个故乡。这两个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导,才成就他这样一个完整的人!

人们对故乡的感情往往十分复杂。它常会让人有“家”的归属感,也会产生“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认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离开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让他们自由飞翔的广阔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故乡记忆中的童年快乐和年少轻狂。人生像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从蹒跚学步到步履蹒跚,大家急着离去,最终又匆匆归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生,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醒来,又睡去;活着,便走向死亡。曾经在故乡看腻了的黄橙橙的月亮,成了长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颗牵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你历尽沧桑,别忘了回家的路,那个笼罩着皎洁月光的故乡,还在等待着当年那个轻狂少年人!

道是花中第一流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人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智慧生物。”而一旦带有感情色彩,那他必然多多少少会有些不足和缺点,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我看来,勇于正视,才是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关键所在。

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的天生缺陷而自暴自弃,但有的人却不会,正如邰丽华。音乐奏响,当她带领一众舞女于舞台上翩迁之时,谁能想到那是群天生便是聋哑人的残疾女孩!灯光流转,当她面带微笑带领女孩们跟随地板震动在她们寂然的世界里一遍又一遍的诠释舞蹈的内涵之时,谁能体会她们较于常人的艰辛与不易?在其他残疾人领着低保,靠着政府与邻里的救济艰难生存时,邰丽华没有,她和她身后的那群女孩们将生活带给他们的苦难舞成了花海,舞成了她们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正是由于邰丽华正视了自己的天生残疾,她才能微笑面对生活的苦难,并将那苦难化解,成为那个令人啧啧称奇的舞蹈精灵!

有的人会因为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而踟蹰悔恨,但有的人却不会,正如钱钟书。那是个年少轻狂的时代,一代才子钱钟书曾在人前大言不惭道:“放眼整个清华园,还没有哪个人配当钱某人的导师。”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却颇负盛名。可后来经历过岁月沉淀的钱钟书再次想起那段话时,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并没有对它进行遮掩反而大大方方的承认,让人心生敬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钱钟书先生终成一代大师,怕也少不了这个原因吧。

有的人会因为一些挫折的打击而萎糜不振,但有的人却不会,正如史铁生。当他得知自己的后半生都会在轮椅上度过时,他也曾如常人般绝望过,发怒过,为自己渺茫无望的人生心灰意冷过,但是万幸的是他熬过了他人生的低谷。在他母亲的鼓励下,他慢慢正视了自己已经失去了双腿的事实,一点一点地重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念,最终成为了名噪一时的文学巨匠。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不论是邰丽华、钱钟书还是史铁生,在他们正视了自己之后,都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之花,更甚至于成为了那绚丽的花海中最芬芳美好的一朵!因此,请正视自己吧,阳光明媚的未来即将属于你!

正视赢得未来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才聚集的时代,“我们”渐渐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而迷失自我。甚至悲观地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意义。

我们需要正视自己。鲁迅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即使在优秀的人群中我们很渺小,我们也应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劣势,与他人的差距。努力避开自己的劣势,缩短与他人的差距。同时更应正视自己优势,即使优势可能很微小,那也是不可替代。就像老板与秘书一样,老板擅长谈生意,秘书擅长排时间,看似老板比秘书的优势更大,但老板失去了秘书,时间混乱,生意自然也谈不好。

所以,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正视自己,发挥优势。

我们不仅要正视自己,也应正视现实。从我们出生,就注定我们的环境,教育,起跑线各不相同。不要因自己的家庭比不上富人家庭,便自怨自艾。要知道,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同样走向成功。诚然,富家子弟因父辈们打下来的江山提供了原始积累,可以通过捷径走向成功。即使两种人生差距很大,但这就是现实。可你又何必在乎?正如李清照所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所以,请正视现实,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只有正视了自己,正视了现实,才会正视未来。“未来”,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看不到,摸不着。也是正因这样,人们对未来有着多元的想象,未来不容你过于乐观,也不容你过于悲观。未来如何是你现在一切行动的结果,不是不切实际地幻想。请不要为模糊不清的未来而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而奋斗!每个人的未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通过自己的拼搏奋斗,赢得未来!所以,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才能让未来不再虚无!

正视自己,扬长避短;正视现实,脚踏实地;正视未来,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正视自己,使自己成长、发光。请记住,正视赢得未来!

眼界无穷世界宽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

最痛的往往是最美的

美,是古往今来经久不衰的话题。美,可以是夕阳下河畔旁,女子曼妙的身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以是晨曦微露时,叶上的晶莹,耀眼夺目。也可以是傍晚时分,恋人的相互依偎,甜蜜醉人。而我觉得,最痛的,往往是最美的。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沈园,这个令陆游魂牵梦绕的地方,困住了陆游和唐婉儿的凄美爱情,旧梦塞满沈园,然而这一错过,却是“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断墙上,两首《钗头凤》相守相望,然而却也是“时情薄,人情恶,泪痕残。”沈园东年草长莺飞,岁月的车辙却辗不散他们之间的情。沈园的一切,都是两人见证爱情的见证。陆游一辈子也走不出这个沈园,忘不了那个波无流动、柳眉夸月的女子。而他却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的深情与无奈,在人们的传诵里蔓延千年忧伤。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玄宗对杨贵妃的承诺,即使马嵬坡下杨贵妃缢死,玄宗依旧不忘旧日誓言,于七月七日长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誓言,那生死相随的勇气,任时光荏苒,岁月带不走那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生死之恋。那只古老的孔雀,绕树三匝,飞越无尽的岁月,唱出划过长空的哀歌;那对千年的蝴蝶,双双飞舞,跨过久远的时空,留下浪漫凄美的传说;那处秀丽的沈园,留下无奈的足迹,会尘埃的长河。那只是一段生死绝恋,却因为受到人间无端的阻隔,充满着无限的勇气,受到后世的称赞。漫漫历史长河中,有多少类似的故事在上演?又有多少悲情的故事在撞击人们的心灵?轻轻启齿,萦绕齿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品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如饮甘泉,得到无限启迪。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中,我却总是铭记着一句让我心生无限敬意的话。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梁启超曾在清华大学作过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用了“自强不息”等话语。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成为了清华校规。这无疑告诉我们:若想成功,必先自强。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一句感叹,让世人对孙权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年少亡父,随兄长颠沛流离,年仅十八,就接替父兄基业,坐领江东。年少万兜鍪,他以他的自强精神与老谋深算的劲敌相抗衡,使得江东政治清明,人民乐业,也正是因为他的自强自立,为江东打下坚实基础。这,难道不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人生中是非成败,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赋,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赋,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自强不息的人手中。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天才,而是那些平凡但勤奋、自强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恳、自立的人。拥有天赋而不会自强和自立人的成功只是转瞬即逝的火花。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心中有信念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必定由自强铸造,轻而易举的成功和对别人的依赖都是令人轻视的。我们将来都要走入社会,只有具备自强不息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会,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塑造坚毅刚强,还要有奋发向上的性格。

自强,不仅是在逆境中的奋斗;自强,也是一个人时刻的需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的话告诉我们,在顺境中,人也不应该停下脚步。一个人无论事业上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自强不息,不仅仅是超越别人,更应该超越自己。成绩只能证明过去,决不能躺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只有自强,才有进步。我们应该把自强不息当作我们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奋斗不息。

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2017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车里车外

淅沥沥的雨肆意地下着,我在车里,雨在车外。

人人都爱车,远行、踏青离不开车。外出,有车就有安全感,天亮天黑,都会被车挡在外面,为我们创造的是暖暖灯光和适宜的温度。晚间,将要回家的时候,按下手里的钥匙,车灯便开始远迎,像侍卫,将要带我安全离开,无论什么样的环境,车都会帮助我们应对。有言云之:有灯就有人,我说:有车就有人。

车里,是奋进的人生。

当方向盘确定了角度,目的地也就近在咫尺,车里的种种操作按钮就是我们的种种动力,每一件都至关重要,速度控制着时间,引擎牵引着整个车身,坐在车里的我们,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开往未来,开往理想,不由得这就是我们每天的状态,油加满,调整好状态便可以开启一天的生活。开车意味着前进,开车的状态就是生活的状态。

有时我们要慢慢地开,因为路况、因为人群,放慢速度是一种智慧,根据情况调整速度和方向帮助我 们安全通过艰难路段,很多人喜欢快速地前行,而我总喜欢按部就班慢慢地开,车速能够随着自己的意志调控才有安全感,有人说:车品即人品,性格决定了这个人开车的习惯,这也有几分道理,一个保守的人开车一定也很保守,有些外向性格的人总是喜欢超车和变道。

有时开快车也可见水准,当我们成群结队出去旅行,想不因技术原因掉队,也必须开快车。或许总有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时候,生活不会千篇一律,应变十分重要,到了加速的时候也必须超越自己。

车外,是风景,是人群。

车外的环境就像生活的外因,不在控制以内,车里的我们要根据车外来决定车里。车外有风雨,车外有阻碍,如果一段路正在检修,我们就必须绕行,就像很多时候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绕行,没有一条直路可以到达目的地,必须转弯,一个又一个弯组成了我们的经历我们的路,“绕行”规避了风险,找到了捷径。

车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你来我往,有的成为了朋友,有的只是一面之缘。而作为行者,我们不可以停下,总要牢牢抓好我们的方向盘,注视前方,去追寻一种远方。

车里的自己,车外的他人。

车里的奋进,车外的人群。

车里的自律,车外的自由。

每一步都认真走过。

201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重读长辈这部书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重读长辈这部书:深情回顾 理性思考

对话

雨静静地下,仿佛是天空与大地的对话。

窗外飘散着几丝云烟,映衬着行人花花绿绿的雨伞。空气中弥漫着油烟的余热,我和外公外婆相对而坐在饭桌边。桌上新鲜的热菜明显比剩菜离我更近。

筷子叩击着碗盘,发出令人空虚的回响。淅淅沥沥的雨为我们的对话渐渐拉开了序幕。

“多吃菜。”几次三番欲言又止的外婆终于打破了可怕的沉默,顺手夹了些菜放在我碗里。“谢谢。”我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惜脑海里已没有了下文。我默默埋下头继续吃饭。气氛尴尬得几乎凝固,这与我想象中的祖孙团聚相差甚远。千言万语堵在我的心中,却不知从何处开口。

空中坠落的每一滴水珠都仿佛在敲打我的心房。各房间秒针的“滴答”声错综复杂,扰乱了我的思绪。所有人都吃得很慢很慢。

“不要客气,多吃一点。”外公苍白地想挽回局面。话音未落,外婆接茬:“你最近学习怎么样?”外婆似乎斟酌了很久才说。我喉咙中灼热灼热的,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良久,才从舌尖上吐出两个生硬的字:“还行。”久违的团聚却换不来往日的欢笑了。吞咽的声音都显得格外响亮,窗外雨声似乎小了些。

桌上的鱼瞪大了眼睛,仿佛在静静聆听这场不瘟不火的对话、无言的对话。鱼的眼中反射出童年的场景,夕阳余晖洒落在大地上,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与推着车的外公外婆有说有笑。晚霞将我们祖孙 仨的背影拖得很长很长,糅合在一起„„

我时不时抬头观察外公外婆,他们也不自禁地用余光瞟我。我顿时宽慰了许多。“菜还合口味吗?”外公见我东张西望,颇关心地问。

“还行。”雨声淹没了我微乎其微的回答。“难道外公外婆忘记我的口味了?”望着桌上一片绿油油,我笑了一下反问道。

没想到外婆似乎听见了我心底的幸福,“多吃蔬菜有益身体健康。何况现在的病肉、注水肉那么普遍„„”外婆的声音里也有了笑声。那些尴尬、陌生和一丝紧张,最终都化作空中的雨滴一颗一颗坠落隐没。顿时,密集欢快的雨声为用餐伴奏起来。所有人都快活起来了。

不知秒针又旋转了几十轮,外公再次夹起一簇菜放在我碗里,我知道,那不是菜,是绿油油的爱。相视一笑,无需对话,我已然心扉洞开,澄澈如昨。雨,还在下,一直在下。

戒骄躁

岁值壬辰,商序归朏。江归汪洋,雁走衡阳。秋风萧瑟,白露为霜。吾独一人,见花落山空,夜深月明。仰畅九天之来息,恍恍然听袂襟飘飘起以八荒轻;扶凭崇碣之摧雪,昧昧乎见蓬莱渺渺移而三山近。烟花几醉,不胜嗟嘘。悲蒲仲之离落,叹天道之轮常。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遥望金沙延潮,惊涛拍尽,多少英雄;鸿影断日,夕阳西下,依旧青山。夫青山无欲,坐看流水落花;夕阳有容,笑谈潮落潮升。怀从容于天地正如白发渔樵于江渚之上,惯看秋月恍然兮水凝玉;静赏春风熳然兮絮成雪。不求世间荣华皆至此,但求一杯浊酒喜相逢。说及兴时,气宇轩昂,心激神荡,江水翻动,大有披盔戴甲,征战沙场,以身报国之势;谈及凄处,以手扶膺,披头散发,水漫脚踝,一番远离官场,归隐山林,恣情山水之景。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戒骄躁于尘世正如游子行于世间,惯看名川浩浩兮浪化虎;远眺山岳巍巍兮峰作鹰。不求一帆风顺为前路,但求鱼传尺素报家书。读至欣时,漫卷诗书,舞之蹈之,蓬头垢面尤不自知;读至悲处,涕泣连连,席地而坐,放声哭号不顾他人。此乃真性情也。于是乃知欲戒骄须先读尽世间书;欲戒躁须先行遍天下路。然后才知从容。

昔秦皇汉武,尚且自傲;唐宗宋祖,难有心安。然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正是前之古人,但觉骄躁之利害;后之来者,止于从容而难求。舟回飞羽,但觉风毣毣而过,从容且几许;草木葰楙,不知雨淅淅而落,骄躁者何如?况弘舸连舳,巨艦接舻,不从容何以渡江海;栾华浮柱,榧木成几,不从容何以为栋梁。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既知从容之艰难,而骄躁之易染,不由挥泪涕泣,不知所言,然吾心亦如薏米,知污泥以静置,觉妖水而轻濯,亦存其自风矣。遥想靖节先生躬耕于南亩,委身于彭泽。日日弄菊东篱下,夕夕候鸟西山隐。常倚南窗而寄傲,间耘北埔以容膝。短褐穿结,唯杜康可解困。箪瓢屡空,纵毛锥能忘忧。已而瞻顾环宇,归去还来,临水赋诗,登皋舒啸。望庐山之隽永,赤足漫至。叹帝乡之远期,白衣难登!是故罹乎富贵,邈乎小吏,耕乎五柳,醉乎客家。其非从容乎?

呜呼!行将枯槁之身,自诩老朽之心。列叙时人,以舒己怀,故世殊事异,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回廊九曲,心思九曲;玉钗恩重,你我知心。心字已成灰

令人惊异的纳兰词世界,那份惆怅,不可少。

明明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相思相望不相亲”,“一生一世一双人”。身为满清八旗子弟,情难圆,志不伸。他不得不将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最终化为了凄美的文字。

解得纳兰词,便解得一位故交的委婉心曲。解得纳兰词,便解得世间亘古的缱绻情怀。令人惊异的纳兰词世界,虽忧伤,但不悔。

见义勇为的内涵不只是一纸凭证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黄帅

如果悲剧已经发生,相关部门依然以“不鼓励”为理由,拒绝给其荣誉证书,也多少有些不尽人情。因见义勇为而不幸亡故的少年及其家庭应得到何种补偿?每逢类似事件发生,这个话题就会引发舆论聚焦。近日,江苏句容后白镇的农民江志根的“心愿”引发热议。16年前,他12岁的独子江伟华为救人溺亡于水塘。江志根求助了很多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要为儿子拿到“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尽管政府已经为他陆续发放了十多万元的抚恤金、补助金,但因为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颁发见义勇为证书,江志根对此并不满意。

理性分析江志根和政府双方的态度,似乎都颇有道理。丧失独子对农村家庭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另据了解,当年被救者及其家庭对江伟华的行为并不认同,家庭的破碎、旁人的冷漠和经济的贫困,让江志根的心结愈发严重,他说:“我的儿子救人死了,为什么没有表彰决定?为什么得不到见义勇为证书?”救人身亡和残酷现实密不可分,所以他的“偏执”言行也是应当被理解的。另一方面,官方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也是合理的,少年连自己都无力保护的时候就去救人,最后救人不成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样的悲剧并不少见。正因此,社会舆论和官方态度才从过去推崇少年舍己为人转向先自保再救人,这既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的现实,也是社会宽容度、开放度加强的体现。

但是,如果悲剧已经发生,相关部门依然以“不鼓励”为理由,拒绝给其荣誉证书,也多少有些不尽人情。江志根渴求的见义勇为证书绝不是其子荣誉的“一纸凭证”,而是对他十多年来心结的慰藉与破解。

在舆论关注中,不少人对江志根的不理解源自对概念的混淆,“抚恤补助”和“见义勇为荣誉”不是一回事,前者有物质但无“救人”之“名”,后者尽管无“实”却有“名”,只有荣誉到了,才算是“名至实归”,内心的“被冤枉”、得不到认可的痛苦才会逐渐消弭,这正是江志根的思维逻辑。如果不从这个立场上看,就很难理解他对见义勇为证书的痴狂追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来化解江老汉和官方间的矛盾呢?不能给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官方的理由是“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和“事迹不突出”。前者“不提倡”不意味着“事实发生后不承认”。如果为救人而死都得不到一个“承认”,这会让当事人和认同舍己为人精神者心寒;至于后者,更是一个无法被量化的概念,如何断定事迹是否突出?是否只能是相关部门说了算?官方态度在网上引发了不少人质疑、批评甚至“水很深”的臆测,涉事部门及早清晰、诚恳地给予江志根积极回复也有助于澄清事实、消弭杂音。

抑制“网语倒灌”更需社会价值引导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朱四倍

“网语倒灌”与低趣味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粗鄙化有关,审美价值的偏离和社会价值观的异化,让粗鄙成为时尚,庸俗成为流行,语言、文化的格调品位自然会下滑跌落。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发布《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指出,网络语言低俗化已向纸媒等传统媒体渗透,一些报刊为了吸引眼球,频频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为标题,失范之势不容小觑。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传统媒体三大关口的“失守”:标准打折,格调下降,把关缺失。

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具有严谨性和文化逻辑性。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语言的运用受到思维者文化因素的制约;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的表达又受到交际者群体心理和习俗的影响。因此,面对传统媒体“频频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为标题,失范之势不容小觑”的态势,有识之士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突破标准,冲击底线。二是定位媚俗,“拿来”取向。三是把关不严,生搬硬造等。有些专家还将此上升到“语言文字不仅承载历史文化,同时也承载民族的情感认同,反映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高度来批判之,也并不为过。不过在笔者看来,理论上的说教可能非常正确,但在所谓的网络语言“低俗”趋势面前,说教注定无济于事。因为,语言的被接受和接纳程度与空喊文明无关,而是与使用者的心态和社会环境有关。正如此前有些地方动用法律来禁止人们使用网络语言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样。调查显示,根据检索中文报刊媒体发现,媒体在标题中使用最多的三个用词是“屌丝”“逗比”和“叫兽”。而根据网民检索情况分析,网络低俗用词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尼玛”“你妹”“蛋疼”有明显的网民搜索相关。语言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异之中,在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承认了规范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认同了规范本身就是不断演变和完善的结果,那么,在认识网络用语的时候,就能多一份理性和清醒。因此,在看到“三大关口失守”的同时,更要正视语言生态受到污染背后的精神底色消退和气候问题。

“网语倒灌”与低趣味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粗鄙化有关,在一定意义上,“网语倒灌”并不仅仅是个语言低俗的问题,相反,是一个与时代精神症候和文化气度密切相关的课题。仅仅就网络语言的低俗谈问题是个死结。审美价值的偏离和社会价值观的异化,让粗鄙成为时尚,庸俗成为流行,语言、文化的格调品位自然会下滑跌落。网络语言的粗鄙化、庸俗化与暴力化正是时下文化品位在网络社会的折射。

语言学家约翰·塞尔在《心灵、语言和社会》一书中指出,“生活形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游戏的不同。任何语言游戏只能在它所在的那个生活形式中去理解。不懂一种生活形式,就不懂它所决定的语言游戏。”可以说,网络时代人们生活的多样性和人们追求快捷的要求,决定着语言运用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粗俗的、不得体的网络语言必然得到淘汰,那些不文明的词汇也必然消失。但这要建立在整个社会的精神和文化追求上。而在此过程中,价值引导的作品相比规范使用同样重要。

我们需要怎样的天才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空天阙

我国自古以来似乎就对于绝顶于群众的天才不太待见,古语里尽是“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的苦口婆心,历史上的天才最终下场似乎也多半不大好,方仲永很快就“泯然众人矣”,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样千古绝句的王勃也英年早逝。我们的文化传统似乎喜欢勤勤恳恳、循序渐进的努力之人,而对于天赋较差的笨鸟先飞故事则更加推崇,直到近代才稍有改观,开始呼唤天才的出现,但由于文化积习太深,这气象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以至于鲁迅先生上世纪20年代关于在《未有天才之前》里对于“民众成为培育天才的泥土”的呼吁到今天仍然可以听见回响。

但无论如何,我们培育天才的土壤还是越来越肥沃,人们对于天才的态度由以前的敬畏、嫉妒到现在欣赏和乐见其成。在这样的转变下,各个领域不断涌现出天才就不足为奇了。

都说“高手在民间”,但高手也好,天才也罢,想被世界认识,是需要舞台的。前些年的《中国达人秀》无疑是一个开端,在这个舞台上,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开始崭露头角,吸引着曾经对他们不屑一顾的人的目光。但将天才推得最不遗余力、也拥有最大社会影响力的,则是江苏卫视从两年前开始播出的《最强大脑》。经过两年的积淀,《最强大脑》第三季在近期捧出的天才,其网络上的人气甚至力压大热韩剧《太阳的后裔》里的男主角宋仲基。

这位天才就是王昱珩。他的出现,颠覆了国人相当长一段时间对于天才的刻板认知,此前,一提到我们自己的天才,人们想到的首先便是不食人间烟火,只知道求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或者义无反顾冲破阻挠回国创立两弹一星彪炳功勋的钱学森,或者是所向披靡的乒乓女神张怡宁。不是说这样的印象不对,而是,这样的印象太单调。

天才不应该仅仅包括天赋异禀、在各自领域取得绝顶成就的人,还应该包括在某些细分领域拥有超出常人能力的那些“普通人”。

王昱珩是立体的、血肉丰盈的。在成名的“微观辨水”那期节目当中,他从520杯来自同一水源地,同质同量的水中(装水的杯子也是一模一样的)成功找到被嘉宾随意选择的那一杯水。甚至还指出那杯水被放回去之后与他看的时候相比,“旋转了15度”。紧接着,他在中日最强大脑对抗赛上的惊艳发挥更是彻底征服所有的评委和观众,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与领悟力让旁观者只能感叹自己是木头人。

除了这些“超能力”之外,王昱珩还是清华美院的高材生,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颇具灵气。让人心碎的是,他在对女儿倾注无限父爱的同时,却要随时准备接受上天剥夺他仅存一眼视力的残酷现实,仿佛这种天才能力连上帝都心怀嫉妒一般。

当然,王昱珩的“超能力”并非无穷无尽的。在一篇关于他协助警方破案的热炒报道之后,山东警方官方表示,他提供的线索与民警此前已掌握的一致,并未发生太大作用。如此一来,一个真实的”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过去,我们在过分关注天才的“天分”和“才智”这两个特性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他们最根本、也是无异于我们的属性——人。是的,天才也是活生生的人,并非AlphaGo那样的人工智能。所以,当我们可以看到如同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有缺陷遗憾的天才时,可以更加以平常心看待他们,也更能体会他们的世界。他们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有他们自己的局限和无奈,我们需要更多的王昱珩。

还需指出的是,《最强大脑》与国内的众多综艺节目一样,并非原创品牌,是从德国引进的版权。毫无疑问,在综艺这个领域,我们对于原创天才的需要从未像今天那样迫切。

勿以同情弱者之名无视契约精神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舒圣祥 最近有这样两则新闻,标题分别是《乘客在温州机场坐头等舱摆渡车,300米收费398元》和《国务院扶贫办回应“手机话费判定贫困生”:不全面》。前者说的是,一位坐经济舱的乘客,因为帮领导拿行李坐了头等舱摆渡车,结果300米左右的距离被收费398元。后者说的是,江苏大学对月平均手机消费100元-150元的学生降低贫困等级;对月平均消费超过150元的学生取消贫困生资格。记者就此询问扶贫办,官员回应“不能说不好,但不一定全面”。

最近,天价虾、天价鱼都成了热门新闻,如今又来了个“天价服务”。不过,之前的天价鱼虾都在一个关键环节上模糊不清,那就是“是否涉嫌价格欺诈与强买强卖”。如果单纯只是市场行为的“天价”,可以惊叹一声却无可厚非。但是,在300米路程收费398元的“天价服务”事件中,此关键环节却是清楚明白的——工作人员明确告知了要收费,乘客同意了并且开具了发票,怎么还能叫“被宰”呢? 当事人放着大摆渡车不坐,为了帮坐头等舱的领导拿行李,非要跟着坐头等舱摆渡车,人家明确告知要收费,交了钱开了发票,完全不涉及“宰客”。如果当事人觉得价格高,就应该当场拒绝,去坐普通摆渡车。更何况,398元包括了贵宾室使用费,单纯突出“300米收费398元”也不客观。头等舱和经济舱同样都是坐一趟飞机,价格相差那么多,你觉得这样收费不公平,可如果让你免费坐,头等舱的旅客岂不是更要喊不公平了? 这个话题涉及的一个关键点是契约精神。乘客没有被强买强卖,也没有遇到价格欺诈,交易完成后又声称“被宰”,实际上是不诚信的表现。如果这种不诚信行为,都可以在保护弱者的名义下得到声援,那还谈什么契约精神?没有契约精神,又哪来的市场经济?并非所有类似事件,都适合用“天价”套之,若觉得凡事都要政府定价才合理,这是过时的计划经济思维。

相比之下,江苏大学通过手机话费大数据寻找“装穷贫困生”有其合理性,贫困生手机消费高,本身就不正常。最重要的,这种识别方法成本低廉,尽管“不全面”但是有效而且可操作。如果要突出“全面性”,识别贫困生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成本必然不菲——这笔钱,本可以用来资助更多贫困生,而不是用于“全面”地识别贫困生。

那些一边接受资助一边乱花钱的贫困生,无论当初是否“装穷”,事实上都已经违反了契约,让资助贫困生变得低效而错配。超过一定限额以上的手机消费,并不是生活必须开支,你愿意如何分配你的生活费固然是你的自由,但资助者也有权拒绝那些在非必要开支上大笔花钱的学生。生活得像个“隐形富二代”却去申请贫困生补贴,本就是不诚信的表现。

“天价服务”也好,“手机话费判定贫困生”也罢,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都是因为我们以同情弱者的名义无视了契约精神。这种泛滥的同情,我们貌似无须支付任何代价;殊不知,无视契约精神的后果,必然由我们每个人来承担。附1: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两种基本方法

注:本文适合初学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同学借鉴,结构明显,思路清晰,以明显的结构体现清晰的思路,适合考场作文。本文来自语文月刊,更多详情请关注语文月刊微信公众号。

方法之一:条陈理由,彻解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框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 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

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实例品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 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标题简洁、响亮)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师生认可,又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议,还有家长认为这样会使教育变味。我认为,焦老师是个敢于创新的老师。在如此沉闷的教育背景下,教书育人也的确应该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态度+观点)

首先,传统的育人方式是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以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抵触厌烦,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一些新的顺应时代的招数,本是理所应当的,只有不断更新方法,才能不断激活学习的动力。

其次,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效果明显。大焦老师的课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暂且不论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这点,已经证明新招的可行性。

其三,如果能把“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方法有机整合起来,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联网时代,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地引导与教育,定能激发出无数的能量。因此,焦老师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发波波涟漪。(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的确,现代学生本就生长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一味用钱去引导学习,极有可能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种风险而畏首畏尾或举步不前。只要是“在课后”,“用小钱”,方式恰当,不变本加厉,在红包激励的同时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为主线,发红包这样的新举动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激活辅助作用。(预设反方,简易批驳)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发红包能让学生更亲近其师,“信其道”就不言而喻了。又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因红包而唤起,那么,学生的热情必然会影响老师的激情,终将达到“相长”的目的。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学术与人格。一个教师若能紧紧依靠自身的学术与人格魅力,辅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让各种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进教书育人功能的巨大提高。(横向拓展)

如今,我国的教育因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多几个像焦老师那样不甘平庸、敢于创新的老师,拿出更多的新招,必然能冲破重重阴霾,走向教育强国的康庄大道。(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点评】

这一篇习作基本按照五部分基本框架来写,说理清晰,有条理,有深度,也有广度,适度的引用名言,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是一篇难得的考生值得参照的优秀作文。

方法之二:依事设问,分层论述

面对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许多同学不知所措,莫衷一是。在此,介绍一种十分基本实用的方法,即“依事设问,分层论述”,它既能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又可以凭此提升深入阐述事理的能力。

【方法指导】

1.依据任务梳理材料,选定角度,表明你的态度,发表你的看法或观点。

2.从材料出发,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中心论点(标题)。3.依事设问,列好提纲,分层论述。【实例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 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分角色梳理: 人物:吐痰男

所做的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遭责后与乘客对骂,被踢一脚,安静、一言不发。我的态度:恶其陋行,幸遇强人。

我的看法:文明拒绝粗鄙;社会秩序,人人有责 人物:黑衣男

所做的事:忍不住,拨开,踢,制止了对骂与吵闹。我的态度:扬其勇气,短其不足。

我的看法:以黑制黑,行不行?文明创建需有法制的保障;以错治错,并非正义。人物:乘客

所做的事:少数指责黑衣男,多数认可,更多议论。我的态度:赞少贬多

我的看法:法制意识淡薄是不文明的根;当局者往往易迷;狭隘的英雄主义要不得。1.选择角度,确定主旨

如选定“吐痰男”,确定“可怕的不文明”为主旨。2.依事设问,列好提纲 提纲

(1)吐痰男行为的性质与危害性?(2)吐痰男行为产生的根源?

(3)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该如何对待?(4)怎样解决这种社会问题?(5)假设反方,适度批驳 依提纲写作示范文章 可怕的不文明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还不停地用污言秽语跟乘客们对骂,直到被另一黑衣男踢了一脚才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我对吐痰男的这种言行举止深恶痛绝,他的这种非一般的不文明是十分可怕的,它映射出国人的劣根。

吐痰男的言行是怎样的行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实是不卫生不文明之举,遭到指责后竟与人们恶语相加,这就不是一般的不文明,而是素质极差,性格有缺陷。这种知错还不改的偏执的人,只能算是人渣或是问题青年。一个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也许是平时卫生习惯不好所致,纯属个人习惯问题。但被人指出来后仍不知悔改,还口出秽语,想为自己辩护,连最起码的“羞耻心”也荡然无存,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轻则说明他品行缺失,重则说明他心灵扭曲。要知道:一个连最起码的羞耻感都没有的人,肯定不成其为人;一个连羞耻感也没有的民族也肯定是个没希望的民族。

吐痰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许跟他成长的环境有关,子不教,父母之过;也许跟学校教育有关,如今学校教育重成绩、重智育,轻德育、轻做人。培养出不少外表有模样,内在缺素养的青年。也许是一个个案,但它至少是我们社会的一份子,他的言行举止跟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不管是什么原因,一个孩子的不良和失足肯定与教育缺失大大关联的。

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一味地当众指责,恐伤其脸面,就是损伤了年轻人的自尊,才导致本就素质不高的吐痰男与乘客对骂。黑衣男的一脚,虽暂时让吐痰男心火熄灭,但是否从心里服气,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感到愧疚呢?不得而知。这种“以黑制黑”的方式,不一定能达到“以黑治黑”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对这种不良的行为,最好是善意的劝说,既维护了当事者的面子,又悄无声息地让他反省;其次是制定强有力的处罚制度,加上不折不扣的执法;其三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让“社会秩序,人人有责”“文明拒绝粗鄙”等成为公众的意识。只要有健康的土壤,文明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有人说,不就随地吐一口痰吗?至于如此大做文章吗?固然,一口痰是小事,很快就随风蒸发。然而,如果这个人的痰里携带病毒呢?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呢?那公共场所的环境文明有谁来维护?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社会中? 我们的国家人特别多,尤其是公共场合。如果没有良好的秩序与环境,如果没有正确的公共卫生意识,文明从何谈起?如今,我们的国家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建设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人的追求与梦想。而文明需要从我做起,精心培育出健康的土壤。那就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创建美丽的家园吧!

【点评】

这篇习作很适合于刚开始写作任务型作文的同学,当你不知从何说起时,先依事设问,列好提纲,然后在行文中,分层进行论述,也能完成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附2: 构建评论的基本结构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常用结构模式(1)引材料,明角度(2)析材料,提观点(3)挖根源,论危害(4)联现实,深剖析(5)提办法,作升华(6)下结论,作呼告。

就目前呈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来看主要有综合评论(如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卷)和比较评价(如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结构,在此仅以这两类尝试其基本结构。

【综合评论】

首先,引述材料相关部分(评价对象)。

其次,评析对象,呈现评价标准,并依据标准评价,得出评价结论。

再次,挖掘原因,深挖宽拓。肯定则追溯成功原因、积极影响;否定则探究错误所在,挖掘危害。并联系相关材料作评论,由个案到类案的深入评析。

最后,回应评价结论,联系现实生活,倡扬评价标准。

【示例】

“一元奖学金”实为舍本逐末的跑偏举措

王舒颖 高三1班

学校取消历来的奖学金制度,改为“一元奖学金”,校方称把取消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账户上。(引述材料相关部分,明确评价对象——学校)这样做实在有欠妥当。(表明态度)

首先,奖学金是对表现优秀、学习成绩突出的拔尖学生的奖励措施,是对名列前茅者的褒奖,对后劲勃发者的鼓舞,其作为一种必要的鼓励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所在。诚然,只看奖学金而学习并非正确之举,奖学金的数目也不应成为努力与否的“决策书”,但在这个利益正当性早已“除魅”的年代,学生有权利追求利益,也值得获取应有奖赏以作为前进之“助推器”。(欠妥当的理由一:奖学金是必要的鼓励机制)

奖学金降为一元钱,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此举是对出类拔萃者的敷衍与不尊重,同时给予奋发图强渴望爬坡上位者当头一棒,从某种程度上否定了优秀的意义,助长了逃课挂科现象的流行。在高校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奖学金也常常被认为是能力出众的有力证明。一元钱奖学金不具有沉甸甸的象征性,一纸荣誉证书换不来满当当的成就感。我认为,这样的举措实为教育之跑偏,不是督促学生“抛弃名利,返璞归真,潜心学习”的良药,反而是变相的“热情灭火器”,是脱于“利益正当”时代的辛辣讽刺。(分析奖学金降为一元钱的危害:不具有沉甸甸的象征性,荣誉证书换不来满当当的成就感,是变相的热情灭火器。)

其次,将奖学金额转到“扶贫助学基金账户”,看似理由充分内涵深刻,实则反映了学校在助学项目上的又一漏洞。扶贫助学,学校应当投入一定资金,而此资金组成应来源学校财务处固定 的教育拨款,政府教育部门的援助补贴,社会有关人士的爱心捐款及学生群体自发且自愿的资金募集。然而学校此番不由分说直接将奖学金款项转移到另一机制下的助学款项下,不仅侵犯了部分学生利益,还缺乏自愿性和民主性,不科学且不理性,乃本质扭曲。(对校方将奖学金额转到“扶贫助学基金账户”这一举措的评价)对此,学校应当给予广大在校学生更加公正合理的解释,可征求学生意见并完善本身存在漏洞的原始奖学金机制,而非草草打包一棍打死。“一元奖学金”出发点虽好,实施效果却值得商榷。其舍本逐末的变味本质使我们的内心充塞无奈与不解。我们希望获得肯定,渴望看到同学们为了那不算多也不算少,却可以证明所有努力当得回报的奖学金而更加勤奋刻苦的倔强身影。我们并非执着于名利与金钱,我们只是在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中以悦己方式鞭策和提高,在学校的殷切期盼与支持嘉奖下,最终也成为一个无愧的奉献者。(提办法,明态度,做呼告)

【比较评价】

首先设置“比较”的情境,引述材料(各比较评价对象)。

其次,逐一评析对象,呈现评价标准,并依据标准评价,分别得出评价结论,并做出比较结论。再次,呈现比较(选择)的标准,展示在比较中依据标准做选择的过程。

然后,针对所选择结果,挖掘原因,深挖宽拓,阐明积极影响或者意义所在;并联系相关材料作评论,由个案到类案的深入评析。

最后,回应比较评价结论,联系现实生活,倡扬比较评价的标准。

第五篇: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在高考阅卷现场,我们总能读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委婉,有的长于说理,有的精于记叙,有的如出水芙蓉清新自然,有的似洛阳牡丹典雅厚重……它们争奇斗艳,尽显风流,它们摇曳多姿,风格各异。下面,我们一同感受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的馥郁芬芳,揭示它们夺魁的秘诀。

秘诀一 —— 针砭时弊,追根溯源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总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给人以警醒与深思。写议论文,如果能从社会现象入手,然后追根溯源,分析事物的本质原因,那么你的文章将绽放理性光芒。

【佳作借鉴】

拒 绝平庸

一考生

众多的大智慧者,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正走向平庸。拒绝平庸,对他们而言,是如此必要,却又相当艰难。

还记得一年前的四月,在校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字的哲学家的思想。可结果很是失望,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反而感受到了,会场中充斥着的恶俗的商业味道。

没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不能说他已变得平庸,只是,毋庸置疑,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在某种程度上他正在走向平庸。他自己很清楚,他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平庸。”但他无力拒绝。

对于有“孔雀王”之称的杨丽萍而言,现实同样如此。当她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吗”的吆喝呐喊时,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这是中国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

但杨丽萍又能如何?当《云南映像》这样的精品都带动不了票房,“拒绝平庸”四个大字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走向平庸,乃是无奈之举。

是什么,让这些大智慧者拒绝平庸变得如此艰难?

答案很简单,是当下文化环境与文化品位的日渐平庸化和商业化。

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留给大智慧者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而就在这样狭窄的空间中,还挤占着商业利益等许多相斥之物!越来越狭小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渐渐放弃自己的坚守。因为拒绝平庸,可能意味着放弃生存的机会。

但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不平庸的大智慧者,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线。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如果缺少了不平庸的人们的思想航标,那将会有一大批人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只是太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觉得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与自己无关,于是站在一旁冷眼相看,保持着集体的冷漠。

为大智慧者提供拒绝平庸的空间,是一个时代的任务、一个民族的任务。

拒绝平庸,更是每个人的任务。

【亮点赏析】

这篇满分作文的亮点,大致有二。

其一,目光敏锐、针砭时弊。高考作文需要作者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现实中寻找写作素材和灵感。作者从周国平与杨丽萍的身上,隐隐约约看到了什么叫平庸。一位是受人尊重的学者、作家,一位是技艺精湛的舞蹈艺术家,他们都难以拒绝平庸,这是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作者以此切入,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其二,追根溯源、思想深刻。面对崇拜的对象,他不是顶礼膜拜,而是客观认识,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冷静思考,难能可贵的是,在批判之余还能客观分析,指出‚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不平庸的大智慧者,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线‛,触及事物的本质,足见其思维的深度与

秘诀二——领异标新,独树一帜

千古文章意为高,高考作文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特色。‚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立意不落窠臼,想别人之所未想,发别人之所未发,定能让你的作文独树一帜,赢得高分。

佳作借鉴】 世间再无真“狂”人 一考生

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时说的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没有棱角的“圆”。

悲哀也就来了:世间再无真“狂”人。

有诗云: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吗?从社会的角度看,是的,而且是不得不。看看那些名人,有谁敢不低头以示谦逊?有谁敢锋芒毕露?大师是清一色的戴一副眼镜,腋下夹着书,低着头行色匆匆,显出儒家风范;大官是清一色的西装革履,笑容满面,手里提着公文包,见人就笑;还有专家、成功人士等,这些“成熟商人”无不这样,但他们以前完全不是这样的,是功利的社会改变了他们。他们为了人气,为了知名度,为了粉丝而不敢锋芒毕露。就以那知名歌唱演员来说,她因为一句“大家好,我来了”而在社会上栽了不少跟头,她人气低,红不起来,于是她变了,变得圆滑了。

因此,当整个社会都变得圆滑的时候,世间也就再无真“狂”人了。为此,我要高呼:世间曾有真“狂”人,世间需要真“狂”人!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自述:“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金榜题名谈及恩师时竟狂言:“居然是无名小辈王植!”这自然是他“亦狂亦狭亦温文”的个性的体现。当代学者钱钟书更是对老师极不满意,而戏言老师太笨、太懒、太俗。狷介之士刘文典更是狂得痛快,他狂言:“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当人们提议把沈从文升为教授时,他大怒,并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当代学者李敖,也狂得洒脱。他在《传统下的独白》一书的封底写道:“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上骂我吹牛皮的,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这些都是“狂”人啊!他们的狂,构建了中华民族挺立的傲骨,这种真“狂”,是时代的脊梁,是真性情的流露!

可叹,当代社会,这种“狂”被名利吞食了,这种“真性情的流露”也被风尘淹没。于是,一切都变了。

当所有的人都将“大家好,我来了”改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时,世上再无真“狂”人,这是时代的悲哀!

亮点赏析】

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一般的考生看到作文题,只会想到感恩、谦卑等相关立意,而此考生能独辟蹊径,深入思考,认为‚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没有棱角的‘圆’‛,从而批评这种处世态度,发出世间再无真‚狂‛人的喟叹,立意不凡,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文章材料丰富、新颖,极富说服力。文中龚自珍、钱钟书、刘文典、李敖等人的事例,作者信手拈来,运用恰当。综 5 观,本文立意高远,不落俗套,文笔大气,论证严谨,亮点频出,不愧为满分之作。

秘诀三——因事悟理,以小见大

写作来源于生活,当我们空发感慨、胡编乱造故事时,不妨把笔伸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从亲身经历的事情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因为自己亲身感受,知道其中细节,所以容易写得具体、细致、生动、感人。因事悟理,从小处感受精彩的世界,感悟非凡人生,让我们的文思如清泉般汩汩流动。

【佳作借鉴】

拒绝平庸——风沙渡 一考生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邈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高考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雨吹凉了满腔热情、浇灭了心中理想,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而被丢弃在脑后,他们早忘却了自己接受过高等教育,忘却了父母的期望,于是一个个变得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他们身居陋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 6 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甘于平庸甘于卑贱,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必先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拥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者与出众者的最大区别。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坚定的眼神,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脚下的路,我坚信:终有一天,“蚁族”也能“扶摇而上九万里”。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一定不是一个平庸世俗的商人。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满腹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透着豪情与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一笑出门而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因你而精彩。

【亮点赏析】

作者因赶考时看见一家名为‚风沙渡‛的小餐馆,由此生发,情思飞扬,联想到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发 出‚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坚定的眼神,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的感叹,事由虽小,但阐释的却是人生的大道理。生活中处处有文章,看我们是否有心而已,作者从细微处着笔,由此生发出不凡的人生哲思,让人折服。

另外,本文视野开阔,旁征博引,才气逼人。即便化用诗句,也饶有情趣,你看‚与老板相视一笑出门而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句,潇洒之态跃然纸上。

秘诀四——融情于物,意切情真

记叙文写作如果借助某一物体来反衬所描写的主体,融情于物,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行文时,若借某一物体点明中心,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卒章显志。

【佳作借鉴】

向日葵没有眼泪

一考生

从我记事起,家中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重瓣的那种,花期很长,在盛夏的阳光里常常开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是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得耀眼眩晕。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在我出生时种下的,每年留种,每年播种。模糊的记忆里留存着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起了大早,我忽然发现花丛中蹲着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正在悉心清除杂草,扶正微微倾斜的花株。

“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怎么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自己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年轻的爸爸少有的耐心模样在那一刻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中,好看的眉眼,高挺的鼻子,说话时微微张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的微笑。

于是,在我那有日记情怀的年纪,我便在日记本的扉页写下了这句话——向日葵没有眼泪。

阳光普照大地,向日葵盛开又凋谢,我也渐渐长大了,但心中的倔犟与固执没有改变,一如儿时记下的那句话,心中还惦记着向日葵的眼泪。

终于走到高三,以为自己已足够完美、心灵强大,以为一切都将按着自己心中的轨迹发展,就像向日葵的生命旅程。

“爸爸,你到了吗?我们下课了。”难得的休息日,我和爸爸约定吃饭谈心,在这人生的转折点我似乎与爸爸也变得亲密起来,至少没有了年少时的冲突。

“爸爸还有些事,你在校门口等一等吧!”他似乎真的很忙,电话就这样被草草挂断。

天气还有些冷,下午天一直阴沉沉的,有风吹过,让人心烦意乱。街道上甚是喧嚣,车辆、人流、尘土等搅在一起,没一会儿,雨便大滴大滴地砸了下来。慌乱中我躲进了校门口的值班室,湿湿的外套贴着后背,心里禁不住开始抱怨起来。

当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街对面时,我竟没有叫出口,只看见雨滴拍打着他的身体。他穿过马路走过来,弯着腰,好像在护着一 包红色的物品,可能是给我买的,可我心中依然不满,没有期待和惊喜。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或许是我长高了,总觉得此时的他不再高大威武,也没有了儿时痛斥我时的挺拔模样。

我慢慢走出值班室,朝着他的方向走去。时光赋予我怀念和遗忘的力量,过去我觉得不能理解他,现在觉得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纹路错杂,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在与过去重叠,记起若干年前的那个清晨,他告诉我说向日葵没有眼泪,此时的我,泪流满面地站在原地,等待着他潮湿而温暖的拥抱。

爸爸,请原谅我的自我与固执,成长中的我不能没有你,我需要你的宽容与教导,是你教会我不再自我,不再骄傲,用心感受周围的支持与爱意。

真的,向日葵没有眼泪,因为太阳会灼干它的眼泪,而我的太阳就是父亲。

【亮点赏析】

‚向日葵没有眼泪‛,好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诗情画意,引发读者的遐想,为文章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作者以‚向日葵‛为载体,叙写‚父亲与我‛的故事,以‚向日葵没有眼泪‛反衬自己的自我、脆弱,烘托父亲的高大形象。以‚向日葵‛贯穿全文,卒章显志,是本文最大的亮点。

‚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纹路错杂,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融情于物,情真意切,感人至 10 深。另外,文中对‚向日葵‛的描写详略得当,记叙、议论、描写相得益彰。

秘诀五—— 一字立骨,主旨凝聚

议论性散文中,若能巧妙地运用一字或一词贯穿全文,便可以把零散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把纷繁复杂的内容集中到焦点上,从而使文章线索明晰、结构缜密、主旨凝聚。

【佳作借鉴】

回 到 原 点

一考生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确实出人意料,但我确信,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因为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自己不施粉黛的容颜,是不是已经忘却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了挤出虚伪的笑容,习惯了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当我们暗自高兴,以为能将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 11 是原地踏步,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候,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动作很规范,态度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庞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但让人感到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乐章中弹奏最和谐的音符,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真善美。

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且偷生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的原点。“决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尊严。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起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声色犬马、亦真亦幻,但一个人人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唯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本真,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亮点赏析】

文章通过联想电影《让子弹飞》耐人寻味的结尾,提出自己的观点——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一个‚回‛字贯穿全文,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以‚一字立骨‛,将毕淑敏、空乘人员、马寅初等人‚回到原点‛的事例连缀成篇,气势沛然,一气呵成。文章纵横捭阖、开合自如,很好地论述了观点,且结构严谨,论证有力。当然,文章过渡自然,语言隽永,整散结合,也是其赢得满分的重要原因。

秘诀六——结构严谨,叙议结合

记叙文写作获得高分的必要条件,一是结构严谨,这也是其他体裁的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条件;二是记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增加文章灵动的色彩,如果还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样的文章必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佳作借鉴】

总有一种期待

一考生

我是个山里娃。

山里娃和城里娃不一样。城里娃只管埋头读书,吃喝有家长伺候。山里娃没那福气,除了读书还得帮家长干农活。

山里娃和城里娃也有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山里娃还是城里娃,大家都总有一种期待。

城里娃的期待很单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山里娃的期待也很单纯——走出大山,变成个城里娃。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期待,城里娃孜孜不倦地努力读书,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较之城里娃,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期待,山里娃要付出两倍的努力,因为要走出大山,要变成个城里娃,先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很小的时候,这个期待就在我心里酝酿、发酵。

往事越“十”年,“牧童”挥鞭。那时一放学,我总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挥着鞭儿,牵着绳儿,吆着牛儿,上山去了。

放牛的时候,牛和我都很忙。牛忙着吃草,我忙着读书。牛吃草,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我读书,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牛吃着草,不时东张西望,“哞哞”地叫几声,像在告诉它的小主人:别管我,你只管安心读书,我不会走远,我就在你身边。善解人意的牛,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忘情地读书,读语文,读英语,读那些拗口的定义、定理„„琅琅的读书声,和着满耳的天籁之音——风声、流泉、鸟鸣,在绿意盎然的山坡上回荡。

就在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灵一天天地骚动起来:这样的生活,我是多么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这样在大山里放一辈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辈的路。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闯荡,使自己变成个城里娃!

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说去就能去的吗?当年,白居易初到长安,把诗作呈给著名诗人顾况,顾况却戏之:“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14 但是,白居易凭着出类拔萃的才华,很快在繁华的长安站稳了脚跟,一时间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

于是,怀着这种期待,面对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我不再犯愁了,书海冲浪,不也是一种富有情趣的生活吗?听到老师严厉的批评,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航向的罗盘吗?面对考试的失利,我不再沮丧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块基石吗?

就这样,我脚踏实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仅越来越清晰,而且离我越来越近了。

城里娃,你们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和你们一样,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娃。

山外的世界,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向你走来,走进你的怀抱,融入你的血脉。

因为,总有一种期待,会赋予你无限的生活激情;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在坎坷泥泞的路上义无反顾;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穿越重重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亮点赏析】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行文极美。本文行文之美,首先美在结构严谨。开篇通过山里娃和城里娃的对比,引出题旨;中间部分紧密围绕题旨展开叙事、议论;篇末与开头照应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而且使题旨得以强化和升华。

其次,行文之美,还美在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有机结合,描写山里娃特有的生活,再加上‚总有一种期待,会 赋予你无限的生活激情;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在坎坷泥泞的路上义无反顾;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穿越重重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这样的抒情,充分表达出了作者的期待,生动、形象,生活气息浓厚,有较强的感染力。另外,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亮色。

诀窍八——展开联想,放飞想象

梁实秋先生曾指出,联想不快是造成文思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考考场,如何才能‚文如春华,思若泉涌‛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联想,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不妨从自然万物、历史名人、现实生活等处展开你联想的翅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联想的源头,就不必为作文材料犯愁了。

【佳作借鉴】 时间在流逝

一考生

高山幽谷中蜷缩的最后一撮雪终于绷不住身子,融化于草丛中,化成了一丝水,汇成了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

是啊,还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连绵不断地诠释着时间,又有什么能像河水一样在宇宙间“三态”切换得那么自如?不可捉摸的时间,人们无法直接描述,只好借助神奇的河水来形容了。于是就有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北雁南飞时,我们知道了季节的更替;从青丝到白发,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流逝。“少年不识愁滋味”,大多因为对时间的认识还处于 一种混沌状态,等弱冠不再,自然有了衣带日已缓,岁月忽已晚的悔恨。所以有许多憾事与时间有关,如在某个时间段,爱没说出口,他(她)却成了他人所爱;在流逝的时间中,孝未尽,亲人却已不在。

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可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有的人说自己的时间太多,多得整把抛撒也无所谓,于是在灯红酒绿里泡着,在纸醉金迷中躺着,在“桌上长城”边坐着,就这样时间在酒杯中流走了,在奢靡里消逝了,在赌桌边输尽了。这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可他们哪里知道,“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只是季节的轮回,春已不是昨日春,花已不是先前花了。

智者们明白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可以伸展。钱学森,这位科学界泰斗,一生不题字,不参加宴请,不出席鉴定会。他说,我时间不多了,我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是啊,人的差别在于是否珍惜时间,若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也就在生命体里注入了内核。等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人们会说,他的一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想当年辛弃疾报国无门,叹时间流逝,尽管将“栏杆拍遍”,也无人知晓其“登临意”。于是他吟出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诗句。真是英雄泪洒吴钩,岁月不堪回首。

时间在流逝。虽然雪年年有,春年年在,但这些只不过是飞逝的时间列车沿途丢下的旅客而已。因为水是去年的雪,春是昨天的冬。

时间在流逝,我们必须将爱说出口,将孝尽到位,将事做到好„„抓住机遇,只争朝夕。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激起时间长河中的浪花,哪怕只一朵。

【亮点赏析】

本文思绪飞扬,联想迅速,亮点突出。开篇联想自然,引出光阴的飞逝,之后,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展开纵向联想,迅速联想到‚逝者如斯夫‛的千古长叹,随后,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时间的荒废,联想到钱学森充实的一生、辛弃疾无奈的时间悲吟,读者仿佛行走在时间的长廊中,穿越时空、纵横古今,感受着时间的无情与可贵,心灵为之振奋。不难看出,作者紧紧抓住时间飞逝这一中心不放松,展开联想的翅膀,从古至今,贯穿不同领域,有自然的感慨,有名人的长叹,有现实的遗憾……

文中,有些比喻句,颇有情趣,如‚虽然雪年年有,春年年在,但这些只不过是飞逝的时间列车沿途丢下的旅客而已。因为水是去年的雪,春是昨天的冬‛,意蕴深远,含蓄蕴藉,值得玩味。

下载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满分作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这也是一种永恒》永恒,不只在于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在于风声从亘古而至的呢喃。一个瞬间,往往也能成就永恒。 昙花从不为她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

    2017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2017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满分作文一一隅中国,美在乡村巍巍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洗练,沉淀。传统文化灿若繁星,熠熠生辉。中国之美,美在和,美在礼,......

    高考满分作文思路赏析

    2009年嘉兴市中考满分作文:不走寻常路你, 中国,一个泱泱大国,从远古走来,带着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怀着夸父逐日的梦想。从东方走来,向世界宣告:不走寻常路!你从蔡伦的造纸作坊走来,走......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赏析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赏析 宁远一中语文组 雷国琼 亲亲与明理 湖北 /一考生 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理”, 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

    陕西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陕西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西安的无奈 学习方法网 2010-10-8 17:11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兔子弃长补短,以它的弱项代替擅长的奔跑,不禁令人哑然失笑。可你又......

    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2012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交流的无奈鼠标轻击,按键轻点,电波激发一个个信息点,代码串联起一个个字符。此时此刻,你的话语就传达到我的身边。高速发展的现代......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篇

    榆林市第一中学校本教材——————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激情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篇 《赤兔之死》(2001年) 蒋昕捷 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亮点点评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亮点点评秘诀一 —— 针砭时弊,追根溯源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总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给人以警醒与深思。写议论文,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