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BIM专业演讲稿
闫:::::现在我们正面临建筑业的第二次革命,不过二十年时间,CAD制图、计算机制图技术已经渗透到建筑业的每一处细节当中包括前期规划、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等,我们在第一次建筑革命中艰难的生存了下来,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一部分骨干力量,学会了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站在了革命浪潮的浪尖,成为了建筑业一次革命的领军人物。然而,CAD、3DMAX、犀牛等软件的普及虽在建筑业掀起大波浪之后也有很多问题仍未解决。我们单看美国的相关数据表明建筑业存在百分之57的浪费,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来看看国内BIM发展现状。2011年6月住建部颁布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此刚要标志着BIM技术在建筑业已受到政府关注。香港在2009年借助BIM技术的应用,使其新建项目总造价降低了25%-35%。BIM技术作为整个产业的革命,必将对施工管理、施工质量建造成本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建材浪费的同时设计周期太长,施工流水节拍太乱,设计变更太频繁给传统建造方式带来了一堆又一堆的负面影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是必将被淘汰的,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大家达成共识的。而现在又一波大浪正在接近中,已经席卷的我国的沿海各发达省市。我形象的把它比喻为建筑业的第二次革命:名字叫做建筑信息建模,简称BIM,那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们有些人可能已经知道了,有些人并不知道,而我想通过这次机会给那些不知道的人了解一下,CAD制图和BIM它是一个不能对比的设计体系,CAD是一个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的一个设计工具,它实际上是一个从手工制图到计算机制图的一个转变过程,他只是改变了方法和技巧,但是实际上他的本质还是利用图形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方式,但是BIM呢它不光包含了图形语言,它是建立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个辅助设计施工管理体系,而不是一个管理软件,或是管理工具这么一个定义。这是一个体系,这里面就牵扯出一个庞大的产业。未来的话可能会发展出,设计会出现专门的BIM模型师,BIM构建师,BIM构架师,CAD制图慢慢会退出历史舞台,新的计算机技术对图形的处理,是使用模型自动生成图形,而不是呢用图形生成模型的一个颠覆性的过程,我们在计算机软件中建设一个模型,建设一个三维的模型这个模型不光是有XYZ三维模型,他还有运动的方向,而且他有时间轴穿入其中,这又多了一维度,实际上他是五维的他还有后续的成本控量。这实际上就拓宽了很多软件开发的空间,它后续管理方面的软件开发会更广阔,BIM实际上是给我们推开了一扇门,门后的世界有多大呢?目前来讲看不到边。只是说告诉你,新的运营体系和运营模式会有很多产业会在BIM模式下发散性的发展。作为BIM的先行者来说,我们不能一下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到位,一下就很完整,这也不现实,我们先完成BIM最基本的功能。1可视化,原来的CAD呢是借助3Dmax或shetchup软件来进行三维画的建模传达视觉信息的,因为CAD图纸是二维的,非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人是看不太懂的,他要能看懂专业的CAD图纸的话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专业素质的训练。所以为了让视觉信息传达的更通俗更高效,我们要把它转变成三维效果图、或者我们说的渲染图。或三维动漫来表达和传递。这个方式呢叫做可视化,这个可视化,BIM把它从3DMAX中吸取了,把它转移到别的平台当中,我们可以不再依赖3DMAX,第二个叫可统筹性,我们也叫可计算性,一个工程项目最重要的环节其实比可视化更重要的是预算、计算。计算签是是一个经济技术指标。任何时候经济要先行,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预算的精准度,对工程来讲,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几乎可以说是跟建筑本身同等重要的。但是原来的CAD软件和3Dmax计算机视觉传达设计辅助软件呢,在算量上面是天生的缺陷。无法对工程模型当中的数据进行提取,比如说用了多少混凝土,用了多少地板,用了多少个门窗,用了多少台设备,用了多少米管道,他无法提取。也就是说我们模型做完之后,他就会自动提取模型当中的一些设施、设备的具体数量,跟后续的定额软件形成数据接口之后呢就形成了一个完全数据化的工作流程,也就是说我们的设计做完,我们的预算就直接产生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准备,至少两个数据库并行,一个数据库:所有模型数据参数,关系型数据库的建设。例如我每放入一节管道,它就增加了一个浅层数据记录。并不是表象的模型数据。然后还要建立一个数据库叫定额站,我们建立一个通道连接模型关系型数据库和定额站。最简单的形式,举个例子我们将模型导出为一
个EXcel格式的文字表格,其中比如第15栏,他有固定的数据编号和数量,比如DZ145-76表示145号凳子共76个,这样与定额数据库进行交换算量后自动生成单价与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表。这样一键生成预算表。第三部分叫协同:什么叫协同呢,我们设计界和建筑业攻克了20年都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就叫做协同。什么叫协同呢就是各工种的协作。比如说我是一个设计结构的工程师,我设计一个大梁,钢筋混凝土的大梁,你设计了一个管道,而你的管道跟我的梁交叉了。结果你交叉的高度要从我的梁上穿过。那是肯定不行的,你会破坏我的安全性,那我就要让你让位,但是咱们俩之间如何能提前的告知你这个事情,如果我不告知,就会产生原来的单线程的工作方式,我先做完我的结构,然后我把结构的图纸提供给你,你再去设计你的管道。这就形成了时间上的一个拉长。而BIM呢,我设计一个中央数据库,中央服务器计算机,然后我们可以同时干活。我每三十秒中刷新一次数据库,就是说我这边在做结构模型的时候,你那边同时在做管道设计,我们每30秒刷新一次数据库来同步一次,我增加了一根梁,你的管道就跟着我的走,在这个意义层面来讲不光是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等各专业全都存在类似情况。都存在这种交差,这问题我们通过BIM二次开发已经有很多机构在做不同专业的协同设计管理。我们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了,但是协同工作技术我们只能解决百分之七八十的事情。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有遭遇到。但是即使这样我们的设计周期功效比原来已经提高到了三倍以上,也就是说原来一个月的设计周期,我们可以缩减到十天。这是第三个成果。第四个成果呢我们说可出图性,可就是说原来3DMAX其实已经将三维的模型做出来了,但是不能出施工图,施工图只能用CAD来完成,实际上把一件事情又拆开成两件事情了,本来是你建完三维模型实际上已经有三维数据在里面的了。后面3Dmax软件就在朝重于娱乐动画影视方面发展了,而建筑施工图我们现在有Revit软件同一个公司相当于两个兄弟一样。因为娱乐影视不需要呢么多参数。我们只需要剖切到不同的标高就能切出这个标高我们所有的施工图,或立面施工图。第五个最大特点,自动纠错。例如:门一定是安装在什么上的?一定是在墙上,就是说门一定不会安装在天花板上。这个软件设计了一个关系型的一个链条。我们在设计软件的前期我们对所有的,建筑构件和数据库对他进行了一个关系型的链接。也就是说你把墙画上,才能把门画上。这在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CAD时代是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的。严格意义上讲是叫反逻辑的,所以BIM是建立在生产流程上的一个设计逻辑。比如农田里面种庄稼,你肯定是要先把地先起隆,才能播种、栽苗。你不可能说是我隆还没起,土还没松,我们先把苗栽上。这就不合逻辑了,其实建筑上也是一样的。那我肯定是在建筑框架完成的基础上在做门窗和管道,门窗完毕之后我们再贴壁纸,装灯具。就是一个生产逻辑关系。然后他的设计过程就会形成一个潜在的数据链条,把这个关系链条你把你的设计过程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时间列表文件以后呢,你就可以用一个播放器来播放你的设计过程。你就可以用一个动画的形式来给工人展示你的施工过程,现在的BIM软件已经做到了虚拟模拟施工,这一点就凸显了BIM的四维概念在里面了~包括前面说的成本预算加起来就是五维设计概念。云端技术将会站在世界潮流,在社会发展前端我们看出,80——90后必将成为社会的主导,现在我们抱一个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虚拟化时代就要到来了,我们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就是大型集中化工作空间将会被取代,工作点呗分散到各地,大型云端服务器把工作分配到各个客户端。这个行为我们叫做把软件硬化。咱们说一个最通俗的例子,在几千年前,活字印刷术,比如一篇文章,我们写完要印刷出来,但是每一个字是一个固定的硬件,想一个图章一样,我们把很多的章子拼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了吧。然后印刷,就可以传播了。我们做出上万个数字模型,设计师只需要从巨型数据库提取模型进行创意拼接,就可以写出各种华丽的文章。汉子不过10万个,当然包括从古代到现代所有的,常用字也就5000字,也就是说其实5000个不同的汉子字进行重组就可以写出各种华丽的篇章。我们把古人的活字印刷术运用在建筑领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BIM,回过头来我们重新定义BIM:我们是在做一个建筑的活字印刷。我们将建筑体各个部件(族)都做成数字模型,说到这里,我有必要提出BIM中一个很重要的名词:“族”。什么是族呢?我给它定义为带血缘关系的建筑局部组件。设计师开始按照生产建筑流程上的逻辑关系进行拼装和创意设计拼接。就组成了建筑体本身。工业化生产过程将辅助BIM进行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时代的革命。BIM中的设计创新和创意就是一种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基因级的创新。我们很多时候对于创新的理解是颠覆性的创新,而颠覆性的创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个伪命题,我们所说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步进式的推动,这种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创新,你是颠覆性的创新怎么行呢?比如我的电视机原来是方的,我心在直接改装成球面的,那怎么行呢?每一次电视机的进步他都是一个微小的零部件的改变,他不可能是从现在的一个平面变成球面。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微小的进步,包括苹果手机,他们的进步都是步进式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产生一个细微的进步。他的进步越少,他的稳定度越高,我们所说的步进式的进步就是比如我们父母剩下我们,我们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百分之99。99都是一样的,那万分之一的不同或者万分之一的不同就会让你有非常与众不同的呈现。世界上有完全一样的人么?没有~!其实生物界也是一样的,自然界的规律都是一样的。所以说BIM实际上是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可预知的未来模式。我觉得我们新疆的设计师每次去做设计时候都是颠覆性的创新,实际上颠覆性的创新无法运用于生产。你说这种创新它的意义何在呢?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大学教育包括企业都有这样的一个责任,就是步进式的创新模式。这种步进式的创新模式一开始我们应该有一个体系和架构平台让我们的设计师,没做一个设计没做一个创新都有一小步成熟的推进。创新在哪里,可能别的地方都是成熟的,这次我改变了一个细节,比如门的边框的线条,从此门的成本或者此门的外观和实用度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你要是拿出这种创新成果给我,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每推进哪怕一点点,这种进步这才是更应该提倡的,而BIM带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个体系和平台,让设计师起步于最基础的族认知。提供了在自然生产流的逻辑基础上进行基因级的创新平台。这将是建筑设计在未来的雏形。底层数据库的建设实际上是最基础的,BIM平台最基本的数据库的建立。就是族库的建立,给每一个设计师发布应用程序的,服务人员,最上层就是设计师,设计师发展为主管创意和沟通的一小撮人,而这一小撮人。现在一个很可笑的问题是图纸画完了,设计师自己就都不知道图纸中的东西哪里能找到,如何能真正施工出来,我们提供采购的标准,参照标准,随着大物流环境的改善,辅助BIM真正实现设计云端化,设计师不必再按部就班的到公司固定上班,叫设计信息云端化服务,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家都知道百度云盘吧,有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的应该都知道Icloud,苹果云服务。就是我们把手机上的资料备份到云服务器,然后通过别的手机或电脑,用我们的苹果账号登陆后就可以在别的设备上看到我们备份的资料。我给你们解释的清楚一点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区域服务器。例如整个新疆我在乌鲁木齐建立一个云服务器数据库,我们的所有项目的信息模型都在这个服务器中,就像我们现在每人一个手机,手机上我给你授权一个客户端,你通过账号密码就可以登陆进去看到我们的项目信息模型,并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全方位的向人们展示我们的项目现状。这个技术目前正在完善中,腾讯公司刚刚签署了为BIM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贡献云端服务项目。QQ大家基本都了解了,你在深圳可以上你的QQ看到你的好友,你在新疆库尔勒也能登陆你的QQ看到你的好友~这就是云端服务器的一个例子。而BIM体系中的云端技术,将项目的沟通提升到随时随地无时无刻,BIM带了的产业变革很宽泛,在信息化时代,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和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我们要想不被别人淘汰,就要去淘汰别人。如何去淘汰别人呢?我们先休息一会,一会由常鸿飞给大家讲解BIM体系在企业级的应用。
第二篇:BIM汇报
BIM技术汇报
xxxx房建项目引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所用软件为鲁班软件,该软件为CAD衍生产品,该项目利用其主要功能特性为体量计算与图纸问题梳理(云端碰撞检索)、BE、MC(可视化技术交底与成本管控)、利用模型模拟施工方案。
体量计算方面主要为精细化建立数字模型,此功能在投标阶段意义较大,鲁班软件建模方式基于CAD立体建模,所建立模型进度高但手段较(3DS MAX、REVIT、天正建筑软件)复杂。
图纸问题梳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利用已有设计图纸所建立模型对管线、钢筋、结构物进行碰撞检查(例如在大型复杂建筑当中管线发生碰撞,通过云端检索可以再施工过程中及时规避与绕行,避免返工),此功能在施工前期意义较大,但需将模型发送至网络终端且需付费后才能实现,核心技术无法掌控。(REVIT软件可替代此项功能)
BE(鲁班BIM浏览器)可起到成本管控,此项功能需要提供准确的材料价款与模型进行属性绑定才能实现,但材料价属于波动状态,在具体运用方面可变性较大。
MC(鲁班管理驾驶舱)可进行可视化细部构造技术交底,此功能类似于建筑漫游,即在模型建立后在其内部实现行走漫游,提前知晓建筑结构内部情况。(3DS MAX软件可替代)
利用模型模拟施工方案,即利用BIM模型制作施工方案动画,快速、成本低、真实感强。此项功能非鲁班软件所有,具体实现过程需多种软件协同配合,将鲁班软件检索出的图纸问题用视频动画或图片的形式予以表现,对施工过程与施工工序的衔接的展现到位准确,使施工管理者与社会大众直观了解工程前景与施工工艺。
现阶段保障房项目BIM技术应用主要以体量计算与碰撞检索和利用模型模拟施工方案为主,辅助以成本管理方面功能(成本管理方面的功能,软件自身还不完善且处于探索与拓展阶段),对于现阶段施工真正意义上的BIM技术应是将BIM软件所生成内容与3D技术紧密结合,做到图纸变成模型,模型变成信息,信息变为直观表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BIM技术对施工阶段的指导与展现。
第三篇:bim工作总结
BIM工作总结
一、BIM工作总目标
1、初步建立了****项目综合实验楼revit工程模型、广联达算量模型;
2、试运用BIM 5D平台。
二、BIM工作遇到问题
1、在创建模型时,一般都是按照底层到顶层构件相同时,会直接把构件从底层升到顶层,这种创建是不正确的,会导至模型在后期计算和模拟时出现错误,应分层创建模型。
2、在Revit中钢筋模型创建难度比较大,通过咨询在广联达GCL中创建钢筋模型在5D模型中也可以和Revit模型相结合。
3、水电建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欠缺,还没有进展。
三、BIM工作总结
1、人员组建方面3个人就可分别为:技术指导、建模、GCL建模各1人。
2、族的创建还需在深化学习,这关系到在5D模拟时构件的匹配。
3、计划对***工地项目进行建模,应用5D平台做工程量统计和结构模型进行实操应用。水电建模进一步学习、落实。
工程技术部 2017.9.6
第四篇:BIM年终工作总结
BIM年终工作总结
在建筑业整体向精细化管理方向的转型之际,BIM技术作为建筑业转型几大利器之一,得到了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随着BIM技术在中华大地的各大施工项目的应势上马,BIM技术在各大建筑公司正如火如荼地被研究应用。在BIM技术自在大力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时,本人有幸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投入到BIM技术的学习应用中,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引下,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落实公司的工作安排,加班加点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已经完成的工作情况汇报
(1)完成128连续梁7个不同块钢筋模型的建模工作,包括构成该模型全部的钢筋簇100多种:
(2)完成高家萍隧道四、五级围岩的隧道模型,主要包括衬砌、土工布、防水卷材排水沟等模型;
(3)完成项目项目二工区临建模型;
(4)为番禺广场站剪辑了番禺广场站的简短简介视频;(5)完成地连墙钢筋模型,包括附带的15个钢筋簇;(6)完成开工典礼视频剪辑;
(7)完成二工区信息中心管理制度的编写;(8)完成土方开挖施工动画一套;
(9)完成导墙的施工动画,包括钢筋、模板及混凝土的建模;
(10)完成管理平台上围护结构及土方开挖虚拟建造演示及虚拟建造动画加资源配置表的剪辑工作;(11)完成WBS编码工作;
(12)与二工区安质部长对接后,需对临建模型修改优化,完成对临建模型的工人入口大门部分重新建模工作;(13)完成对临建模型增设洗车平台,对临建模型的最新平面图研读后,重新完成对报告厅、质量样板间、安全体验馆、职工宿舍、平面布局、职工食堂重新建模工作;
(14)对原职工食堂的模型各构件分层后,增设太阳光、天光,并设置相机;(15)参与到股指的从10月18号以来的培训,主要培训了对项目的管理平台,编码插件的安装及编码原则、建模原则的学习;
(16)根据监理方提出的修改意见,对番禺广场临建模型增设排水沟盖板,经统计,总共布设5725块;
(17)根据最新版的平面布置图,创建了一幢复合式职工宿舍楼模型,以施工采用的实际尺寸,创建门窗簇,此外完成更改部分的平面布置工作;
(18)完成4号中间风井施工工艺动画,根据不同的要求,共合成6套施工工艺动画。
二、期间遇到的困难与总结
(1)在对番禺广场临建模型做最后一步渲染工作的时候,原计划用两天时间来渲染的,却没料到在渲染时出现材质没法区分的问题,如果材料不区分无法对模型区分渲染,得不到良好的渲染效果。为按时完成渲染任务,付出了不小代价。在后期总结时,发现对于要区分渲染的部分一定要在构建模型的时候就将材质区分,只有把材质区分开来才能分别渲染,达到渲染目的。
(2)针对我们的工作任务特点,虽然我们进行了任务分工,但还是无法弥补我们不熟练的短板,我们做出的东西在精度上还不够。为加快熟练掌握软件的步伐,通过探讨与请教,我们在短期内掌握了在很长的时间里才能掌握的技能与经验。
三、心得体会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历练,有些心得体会可以分享,有对软件的学习的,也有对整个工作流程的。软件学习心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团队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主要心得体会如下:
(1)团队工作必须分工明确。如果把一个团队接到的工作任务比喻成一个重担的话,那么每个人接到的任务就如同每个人分担了担子的重量,担子的重量在被充分抬起后才会被移到我们想要移到的地方。我们的工作任务适用于这样的道理,只有把任务分解并让擅长的成员完成相关部分,我们才能把任务完成的又好又快。
(2)团队成员需成为某一软件能手,构筑BIM工作链条
实现BIM理念是要依靠很多软件来实现的,每个软件又各有特点,如果要全面掌握相关软件必须得花上不少时间和精力。针对我们时间紧迫而任务却很繁重的特点,对团队的每个人进行分工,每个成员学习好一种软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样便可尽快完成给定的任务。
四、对BIM的认识
BIM技术从政府发展的角度来讲,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要发展的重要技术。这种发展方向是为解决我国建筑行业长期处于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材料消耗量大而产出低的问题,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此就不着重讨论。与国外BIM技术应用相比,我国BIM技术处于辅助的作用并且多应用BIM的可视化作用,没用充分发挥BIM的所有优势,更没有完成使我国建筑行业向集约式的模式转变使命。
要想使BIM技术被充分应用,必须满足如下几点要求:一要有足够成熟的管理平台并且具有定制化的功能;二模型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颗粒度;三必须具有强大的软硬件支持;现在各种资源投入到管理平台的开发上,比较成熟的管理平台如广联达的BIM 5D等。而第二点与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关,人才队伍足够成熟便可以建出满足要求的颗粒度模型。尽管应用BIM技术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可为什么BIM技术仍然难以在各大项目有实质性的应用呢?自接触BIM以来所接触的信息来看,主要原因如下:一国内项目大多工期紧张,而BIM技术的应用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作前期的建模及检查工作,建设方与施工方不愿意把BIM技术作为关键工序来看待;二BIM技术应用需要比较大量的软硬件支持,前期投入较大而所带来的效益没有被充分认识到;三缺乏模型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BIM模型提出的工程量难以被各施工利益方所接受;四BIM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工作方式的转变难以被快速接受;五投入的BIM技术应用的人才队伍在数量上不够,在质量上不高。
综上所述,尽管BIM技术在发展应用上仍有诸多困难,但是BIM技术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变得成熟,也将是企业走向国际先进企业的强大推力。如果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BIM技术所带来的巨变,必将被日益增强的市场化竞争所淘汰。作为四公司BIM成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BIM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企业带来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BIM成员就有的责任。
五、工作计划
(1)把BIM技术所涉及的软件加强熟练掌握程度;(2)学习项目管理平台先进应用经验;
(3)关注国内外有关BIM的应用动态,积极发表BIM应用论文;(4)完成领导交待的其它事务
第五篇:BIM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姜老师跟我们讲述了BIM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的一些建筑业趋势,并铺以案例加以说明,我有很大的体会。
我国建筑业的行业门槛比较低,因此拥有大量的从业人员,他们之间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准参差不齐,往往对招标意识认识不够准确.盲目压价;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混乱;成本管理粗放;难以实现高效.高质量.高收益地完成工程等等一些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无可厚非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竞争力的加剧,政府对行业准入资格的要求提升,业主对项目质量的高标准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这种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低素质低水平的管理人员和从业者也将逐步被淘汰。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将成为项目管理强有力的工具。BIM建筑信息模型适用于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它应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领域。掌握BIM技术,才能在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推广使用BIM技术,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新技术、新软件的使用层面上,而是站在我国信息技术变革,推动整个建筑业转型的战略层面上。随着BIM技术在整个建筑业的迅速、不断扩散和发展,愈来愈多的业主将会在招投标中约定BIM技术的使用,BIM技术将成为投标单位维持和扩大新的市场业务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谁先使用BIM技术,就能够在未来变革转型中占有先机,占稳市场。否则将被市场无情淘汰。作为未来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我自认为了解并且掌握BIM技术是大势所趋,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