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地的非暴力不革命运动为什么能在印度展开
甘地的非暴力不革命运动为什么能在印度展开
提起印度,我总想起东印度公司。一旦变成了英国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落入了苦难的深渊。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最大灾难就是毁灭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在18世纪中叶前,手工棉纺织业是印度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然而到了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发生前,上千年曾经辉煌于世界的印度手工业从此一蹶不振。英国的殖民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印度的手工业,使千百万的手工业者失去了生活来源,大批人因饥饿而死亡。这种罪恶的殖民统治便孕育了独立运动。总的来说,印度的独立运动十分特殊,原因可概括为这几点:印度被英国殖民,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法与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相比,因此暴力革命无异于以卵击石;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以往的民族大起义遭到失败,被英国强力镇压;加上宗教信仰和民族矛盾也很突出。
还有突出的一点,20世纪初的世界是一个动荡的世界,世界上大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英国的霸主地位正在丧失,对印度的控制处于最薄弱的时期。
甘地正是看到了这个大局,他看到了印度独立的希望。于是,甘地采取了不合作的斗争方式,以进一步加剧英国的统治危机,并希望最终瓦解英国的统治,而实现民族的独立。有人在这里会说,英国人很文明,没有对甘地的运动进行血腥的镇压,是甘地成功的关键。这样的理解是很幼稚的,英国人也尝试了血腥镇压,一次集中屠杀了1500余名手无寸铁的印度人。但由于英国必须应付德国的侵略,它无法调动部队来进一步镇压印度的不合作运动。英国殖民者不得已必须采取让步,以避免局势的激化。这为印度的和平斗争的成功奠定了起码的前提和基础。
当然,英国殖民者不得已必须采取让步的办法,并不是帮助印度独立。它是妄图将自己对印度的统治至少可以拖到战后,到那时再来整治印度。但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形势对英国更加严峻,英国不能让印度落入日本人手中。但英国人同时又把日本的进攻其实是看成一个机遇的,英国人希望由于日本的进入,能够让印度人和英国人一道暂时抛弃分歧,集中抗日。这样,英国对印度的控制就可以顺利地拖延到战后。甘地看到了英国人的弱点和企图,他进行了坚决的争取和斗争,迫使英国不得已做出了容许印度在战后独立的承诺,以换取印度人抗日。
采取和平斗争的方式,还是印度不得已的选择。或许有人会问,印度人要是采取武装斗争,不是就可以迅速地将英国人赶回老家吗?不一定,印度人要是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很难会成功,就算成功了,印度人民的日子也会很难过。
因为,印度赶走英国人不过是给日本人占领印度扫清道路。日本正处于军事的强盛时期,印度人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抵御的。印度人必须依靠英国的支持,虽然英国人不能调动大规模的部队来对日作战,但英国有钱有枪。只要英国还管印度,印度的人是不缺的。所以,印度必须既和英国人斗争,又不能激怒英国人甚至赶走英国人,印度必须既和英国人斗争又利用英国人。而要作到这一点,就只有选择和平斗争方式。另外,英国人手中有一个可以维持印度秩序的体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印度通过武力赶走英国人后,就必须重建秩序,由于印度宗教矛盾的存在,一个有效的秩序是很难建立起来的。一个本就没有太多资源,又没有一个可以有效调度和控制这些资源的独立印度,最后只能落入日本人手中。印度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
甘地的伟大之处就是洞察了当时的形势,为印度找到了一条代价最少而且几乎是唯一的独立道路。使印度得以从英国殖民者手中解救出来,但又不落入另一个帝国日本之手。甘地的伟大还体现在他能够将有非常严重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的印度人团结起来,甘地靠的是他个人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