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广播战

时间:2019-05-14 20:1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广播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广播战》。

第一篇: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广播战

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广播战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播被称为除了海、空、陆之外的“第四战线”。“第四战线”是由德、意、日轴心国首先发起广播出击战,然后受到侵略的中、英、美、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积极应对。在二战时期,广播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本文综述了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期间“广播战”内容以及德国和日本“广播战”特点。关键词:二战;德国;日本;广播战

Abstract:Broadcasting wars were called as “the fourth battle line”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expect sea fights, air battles and landings.The Axis including Germany, Italy and Japan started broadcasting wars, which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rth battle line”.Then China, England, American, Soviet Union, those be-invaded Anti-FascistAllies, beat back actively.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dvantages of broadcast were carried to extremes.In this paper, features of broadcasting wars in Germany and Japan is reviewed.Key words:the second World War;Germany;Japan;broadcasting wars 引言

从1906年Fessenden广播到今天已经整整地走过了100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不仅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集团化战争,更有像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这样的局部战争的不断发生。大众传媒加速战争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而战争同时又为大众传媒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肥沃土壤。

1939年希特勒通过所有的德国电台, 发表了混淆公众视听、子虚乌有的波兰“和平建议”的广播,并在第二天以此为借口, 悍然开始了对波兰的侵略战争。1945年日本天皇裕仁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并通过广播向全世界播发。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广播开始,以广播结束。

去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一场法西斯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军事的较量,还是一场国家间广播宣传的较量。广播战在当时被称作除了海、陆、空战之外的“第四战线”,并以其时效性强、没有文字障碍、受众面广、抗自然灾害能力强、跨国传播等优势在大战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是由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首先发起广播出击战,受侵略的中英美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积极应对反击,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宣告终结。

本文所研究的广播战是指以人的心理为目标,以信息媒介为武器,运用多种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心理态势,达到分化瓦解敌人巩固己方阵线,[1]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或不战而胜效果的特殊作战样式。2德国的广播心理战

2.1“轴心国莎莉”的广播特点与影响

德国心理战宣传的一大“创新”在于,他们开创了以女播音员进行情感诱导的模式。这方面名气最大的要数“轴心国莎莉”米尔瑞德·吉拉斯(Mildred Gillars),她是俄亥俄州韦尔斯利大学的肄业生,曾在巴黎当过平面模特和裁缝,后来在柏林结识了“嘻哈勋爵”的副手克罗施维茨。后者为她量身打造了一档节目《家,甜蜜的家》,以激发美国士兵的思乡症,1943年后还增加了播报被俘美军家信的环节。大部分美军官兵把她的节目当成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不过“莎莉”刻意营造的温情氛围在某些时段的确导致了年轻士兵的情绪波动。诺曼底登陆期间,她演出的广播剧《入侵的幻象》引起了一些新兵的恐惧。

试想在枯燥并且有些残忍的战争中,每天面对的都是战友、敌人和医生,现在突然广播中有一个温柔的女声,向士兵们描述家的甜蜜,势必会产生思乡之情,影响士气。

2.2“哈哈勋爵”的感化式广播宣传

《德国来电》是二战中最具知名度的心理战广播的开始。在1940年夏天,这档节目拥有600万固定听众和1800万不定期的收听者,它对英法领导人嬉笑怒骂的评论和别出心裁的广播剧成为伦敦街头热议的焦点。

威廉·乔伊斯(WilliamJoyce)一直担当主播直至1945年战败。他在年轻时曾与人斗殴,右侧脸颊被剃刀割伤、留下一条疤痕。由于嘴唇无法合拢,他的发音带有明显的气声,笑起来也很夸张;英国人根据那独特的笑声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哈哈勋爵”(Lord Haw-Haw)。

和“哈哈勋爵”打过交道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都不错:除去狂热的反犹主义和对希特勒的过分推崇外,乔伊斯是个机智、幽默、能言善辩的人。他会在节目里即兴念起顺口溜,并用尖刻的言辞讽刺他敌视的英国政客,因此赢得了不少赞赏。

这档节目不同于其他法西斯广播宣传的特点在于,他们没有采用让人一下就能分辨出是战争宣传的广播——否则容易使部分人产生戒备心理,而是以一种和风细雨的生活化的方式“感化”听众,们以浓厚的英国乡音、甜蜜悦耳的声音及幽默辛辣的语言,通过在感情上的煽动、理性的倾诉制造精神上的诱惑。这种方式后来被轴心国与同盟国广泛应用。

2.3德国战时广播心理战的思考

二战中,广播以快速的传播速度,广泛的跨国传播范围,没有文字障碍等特点,成为德国的宣传工具。并且广播语言具有快速冲击力、亲和力和煽动性。在协同作战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鼓舞了自己军民的士气,并且削弱了敌对士兵的士气,勾起他们的厌战情绪。但是由于处在紧张的应战时期,德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有利于本国的战时新闻政策,使新闻的言论自由受到束缚。此时的广播作为战争中的一枚棋子,因为战争的需要而被摆布,甚至成为了制据造谬论、打垮敌人的战争工具。

德国除了广播台的广播员煽情动人的广播宣传,希特勒自己的广播演讲也起到了鼓舞自己国民的作用。希特勒的演讲有着鲜明的特点:强烈的情感与煽动性,甚至有的时候并不觉得是他在向我灌输思想,而是可以从他的演讲中自己感受到,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希特勒的演讲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他的演讲就是他的思想,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而且他自己也是一个争强好胜、好战的人,将自己的思想充满激情的表达出来就很容易感染人。

所以,虽然德国是战败国,但是它广播宣传依旧是成功的。

3“东京玫瑰”对美国大兵的心理战

3.1 户栗郁子的广播特点

《零点时间》遵循“柔性宣传”原则,以亲情、爱情等话题激发美军士兵的厌战情绪,从而减少“皇军战无不胜”之类的空洞吹嘘。户栗郁子很好地领会了这一精神:她的节目甚少提及正在进行的战争,更多是在谈论音乐、英语笑话、体育比赛以及和平时代的市井生活。她借用《纽约每日新闻》著名的连载漫画“小孤儿安妮”的标题,自称为“孤儿安”,把美军士兵叫作“我的孤儿兄弟”、“小笨蛋们”,播音结束前还会用诙谐的口吻来一句:“这里是你们最亲爱的敌人安!”由于“孤儿安”开始播音时日军颓势已显,美军士兵对广播中的恫吓和威胁当然不会在意;但这位温柔、幽默的女主播却赢得了他们的好感,大兵们甚至给她起了个绰号叫“东京玫瑰”。在战争结束多年后,一位美国老兵提及这位“东京玫瑰”时还称当时在深夜零点听她的广播由一种特殊的浪漫。

除了柔情幽默的报道,户栗郁子还曾经有过虚假报道。例如在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士兵明明击退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她还是在广播中按照原先的演讲稿说:美国大兵们,你们的舰艇又被击沉了几艘?你们还能回到家园吗?这个虚假的报道也成为了她回美国被宣判叛国罪的证据之一。

3.2 日本战时广播心理战的思考

户栗郁子是第二代移民美国的日本人,有着美国国籍她在美国长大,精通英语,了解美国,而且母亲,甚至包括她自己也还是日本人,从这种身份特征来额看,做这个播音员再合适不过了。但是户栗郁子却不这样想。当时日本和美国开战以后有一个政策,就是在日本的美国籍的人和在美国的日本籍的人交换,双方将人用轮渡送回到双方本土,在宋辉过程中不能相互攻击。所以,户栗郁子多次申请了船票,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希望她可以留下来服务,多次没有放她走。最终还是逼迫她当了播音员。

户栗郁子接手《零点时间》,开始在半夜向美国大兵传递“柔情”,这时也正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失利的时候。日本这次没有自我麻痹,宣扬皇军多么强大,而是用柔情攻势向敌人展开攻击。不知道这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是否是巧合呢?

事实证明,户栗郁子的半夜柔情的确起到了效果,流利的英语、甜美的声音及撩人的话题尽力勾引起美国士兵的乡愁,并试图挑起美国士兵对派他们出来作战的美国政府的怨恨。播音员们习惯用暗示性的语言评论说他们留在家里的妻子和情人在和一些人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这些“太平洋的孤儿们”却还稀里糊涂地在外为她们拼命。“东京玫瑰”们能够洞悉美国大兵和军舰的方位,善于勾起美国大兵的饥渴难耐的生理欲望和浓重的乡愁,劝诱他们放弃企图打败日本帝国这种无望的美梦,对美军太平洋战争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然,日本选择在半夜0点播出这个节目应该不仅仅是因为晚上大多数人都在休息吧?一群远离家乡的士兵,半夜0点的温柔声音的攻击效果不言而喻。4总结

为什么在二战时期,各国都把广播当做有力武器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1)广播媒介消除了人际传播的空间障碍,实现跨国传播。广播媒介把其所传达的信息加速扩散,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在舆论鼓动和舆情引导方面的作用。并且广播消除了文字不同的障碍。

(2)由于政界名人普遍具有政治权威, 很容易在大众心目中产生“光环效应”和“名人效应”,因而当社会危机到来时,他们往往会利用这一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亲自出面进行广泛深入的舆论动员工作[2]。例如希特勒的广播演讲。

(3)战争旷日持久,士兵们远离家乡与妻子儿女,难免心中郁闷空虚。有些国家就抓住了这一点,轻易攻破了士兵们的心理防线。

法西斯轴心国德国和日本运用广播的最大特点,是报道的战争消息全都经过粉饰,甚至完全虚假,“渲染成就”成为二战中法西斯轴心国广播出击战的主旋律。日本关于战果的报道,是实际情况的六倍;关于损失情况的报道,是实际情况的五分之一;关于商船损失的报

[3]道,是实际情况的十六分之一。1942年4月东京遭美机空袭后,新闻媒介的报道故作轻松,一再声称损失轻微,直到广岛上空出现蘑菇云,才被迫承认伤亡惨重。二战期间,利用广播宣传是希特勒的家常便饭。例如希特勒入侵波兰时,就借助广播编造入侵借口。此外,广播的目标群众精确,比如,日本的“东京玫瑰”就是针对美国大兵,用娇柔的声音打破他们的防线。还有新颖,精确的广播形式和内容。例如“轴心国莎莉”的广播剧和“哈哈勋爵”对英国官员的幽默讽刺。

不可否认,广播宣传在二战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首先就是削弱对方士兵的士气,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这也是本文主要介绍的一种作用。其次,广播还起到了混淆敌方视听的用处。例如,“新BBC 广播电台”是德国设立的对英国广播的秘密电台,许多英国人却错误[2]地以为是英国电台。盟军设立的“德国之音”电台聘请一些专家作为播音员,他们以地道的德意志音调,先是吹捧希特勒,取得德国人的信任,然后再制造混乱。二战中这些三色电台亦真亦假的广播,使得战火焚烧的战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此外,进行隐语广播,使广播成为了战时的“公开”指挥所充分利用电报的加密技术,在广播这种公开的媒体中,加入只

[3]有己方才能听明白的隐语,使广播成为一座空中“公开而隐蔽”的战时指挥所。参考文献

[1]王文利.二战中的广播心理战.军事记者,2005,10:44-46 [2]艾红红.二战时期广播演讲的省察与反思.新闻史话,2007,01(55):109-110 [3]姚宝权,唐芬艳.二战中的广播舆论战.青年记者,2006,24(31):55-56 [4]刘怡.出卖口音也出卖灵魂谁在为轴心国心理战广播.国家人文历史,2015,10:85-89

第二篇:日本二战时期在日本“移民”中推行的汉语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www.xiexiebang.com)

提要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久至1945年,汉语教育曾长期被作为服务于政府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工具。该阶段日本有关机构于在华日本人中开展的汉语教育,是日本近代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有关资料,从历史背景、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与教材编写、汉语水平考试等方面,着重对日本当时在中国东北日本“移民”中推行的汉语教育进行简要介绍与论述。

关键词

汉语教育“满铁”“移民”

一、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日本“移民”中推行汉语教育的背景

二、在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推行的汉语教育

三、培训汉语师资与汉语教材编写

四、建立和实行汉语水平考试制度

语言检定考试 《汉语国际教育》2010第四辑

第三篇:大国崛起观后感 美国 德国 日本

《大国崛起》观后感——日本

通过观看《大国崛起》,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发达国家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意识到了一个民族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应该具有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也清醒地发现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缺点和历史经验的不足。为了更加清楚地做出比较,我选取深深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日本来举例,浅谈其近现代的发展历程。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起点,明治政府大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此同时,中国也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却遭遇失败。历史为什么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呢?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苏迅速增长,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日本政府开始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并且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以失败告终,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于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战后日本却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我认为主要包含一下主要原因:

1.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2.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所以我们要做的基本的也是作重要的就是努力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

《大国崛起》观后感——德国

看了央视的《大国崛起》第六集之《帝国春秋》,讲述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衰落与崛起,非常耐人寻味。一个曾经多次遭受分裂的国家,一个曾经给全世界带来最大的灾难的国家,一个摆脱了全部历史的不幸重新进入欧洲,融入世界,并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国家,很让人敬佩和尊敬。

我这里想说的是其实很多问题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从德国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来看,它无疑就是想称霸世界,主宰所有民族,但是我们看到在当时民主及人权思想还远没普及的时代,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所有强大的国家或集权体所共有的吗?大到发现新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小到我国历史上的元朝、清朝的统一,都是一个集权体强大之后对周边范围内的征服和侵略,而被称为一个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的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警察”美国,因为碍于“人权”、“民主”等问题,于是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表面君子背后小人的通过发动战争、干涉内政、布臵军力等手段妄图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吗?因此,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评价只是由于它们产生的历史作用不一样才对它们褒贬不一,而这些所谓的“历史作用”却也是不同民族和人民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当然,这里要澄清的是我只是对这种自己强大之后的妄图主宰世界,或者希望能够实现对近邻的主权统治的愿望的一种理解,并不表示支持,更不是对其残忍的屠戮、虐杀、侮辱人类的行为表示丝毫的理解或赞同。

1990年10月3日,德国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分裂了41年的德国重新统一了。统一后的德国又在经济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经历这许多年的风霜磨练,德意志找到了自己的位臵,也找到了他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敢于面对,坚韧的个性。德国是我除了祖国外第二个喜欢的国家,为了他的历史,他的品格,他的智慧,他的力量。

片中,1990年统一的场景很让我感动,甚至有点想哭,我看着画面上一个个兴奋的脸庞,再想到德国重新走向统一的艰难及德意志历史的全过程,就能感受到他们的人民再次看到国家统一的欣喜,国家对于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在异国他乡时,家乡就是自己的寄托,在夜深人静时,在孤独寂寞时最想的也是自己国家的人、事。所以,我们可以想见那时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怎样的幸福,和来之不易的心酸,不过是喜悦的心酸,在这种情绪下,看到人们举着德国的国旗欢呼时,就能感到那个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就如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一样欢腾,不过后者还是没有前者的分量中。

《大国崛起》观后感——美国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的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过富人子弟!这就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的欲火被点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啸,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2061计划"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计划,美国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纪新的美国人。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第四篇:日本与德国的工会模式

日本与德国的工会模式

2010年05月29日 21:21 《时代风采》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

2条

二次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由美国主持它的立法和建立劳资关系体系,只看法律框架,跟美国很相似,但具体运作起来却带有很多日本民族文化。日本的劳资关系被称为“家族式”的劳资关系,首先日本人认为企业是一个家庭,老板就是家长,家长肯定会考虑员工的健康成长和工资福利,员工只需要好好干活,大家庭好了,家长自然会给员工涨工资涨福利。在这一理念渗透下,工会也被认为是家族里边的一个重要成员。与德国和美国那样的产业工会不同,日本工会多数是企业工会,工会非常维护企业,因为企业垮了工会也就没有了。

在日本,还有其独特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工序列工资制,使得工人和工会对企业的依附程度非常高,一个人进企业好好干,就能在那工作一辈子,而且逐年工资都会增长,所以在日本各个企业很排斥人员流动。

在这样的劳资关系下,日本员工通常非常敬业和关心公司,很多工人可以干到老板和管理层。反过来,企业也很关注员工,在员工培训上舍得投入。在汽车行业里,日本企业每年培训工人的时间达到150小时,德国为75小时,美国只有5小时。尽管日本企业每年都有劳资谈判,一般三月份开始,但谈判条文模棱两可,而相比之下美国的集体合同条文细而多,只有律师才能看懂。

与韩国、秘鲁工会强悍的风格不同,德国工会组织又有不同,它们具有严谨有序的特征,现在,德国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设备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另一个集中地。

相比之下,德国在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中是最好的,劳资关系体系最严谨,法律规范比较到位。在德国,劳资双方的组织程度都非常高,一旦有问题通常用谈判方式解决,让矛盾有一个规范的处理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传统。

德国劳资关系相对规范的表现之一,就是德国企业的双层董事会制,一般来说,公司董事会负责管理企业,但德国很特殊,它的法律规定了股东大会下面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具有象征意义,而监事会权力非常大,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任命、重大决策的表决等。由于多年的争取,工人得以进入监事会,所以收购德国企业不能忽视工会力量的存在。

德国监事会中有两种运作方式,按照德国《共同决策法》的规定,在大企业(工人在2000人以上)是对等共决,即监事会中职工代表可以占一半,一般企业(2000人以下企业)叫一般公决,职工代表可以占三分之一,而职工代表中多数为工会成员。

德国还前一个特殊之处,企业里不允许有工会活动,但企业员工可以加入工会组织。德国最主要的工会组织形式是产业工会,德国工会联合会是全国性的工会组织,下面有八大产业工会,德国工会联合会只需要做统筹协调工作,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或者给罢工提供一些经济支持,进行劳资谈判都是由产业工会出面,比如,五金产业工会与雇主协会谈下来一个合同,当年增加工资3%,五金产业覆盖的所有企业都会把增加工资的幅度带到各个企业进行细化。这样一种体制下,德国很少发生某个企业突然罢工,产业工会谈判谈不下去可以指定一个企业罢工,但很少企业自己罢工。

对有意并购德国中小企业的中国公司来说,他们直接面对的并非产业工会,而是德国企业里一个叫企业委员会的机构。一般在产业工会谈判完成之后,各个企业的企业委员会就会与雇主谈判,商议产业工会的谈判成果如何在本企业实现。德国法律规定,雇员五个人以上的企业就可以建企业委员会,企业委员会的成员可以是工会成员,也可以不是。当然,这不意味着他们会失去保护,尽管德国工会的组织率只有40%,近几年还有一些降低,但它的影响力很大,因为产业谈判具有一个可扩展的程序。尽管德国工会组织率只有40%,但通过集体合同的扩展,其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工人数量的80%-90%。

德国工会运行模式的另一个特征是,罢工被看作是劳资谈判的一个阶段,德国各个产业工会每年都会与相对应的雇主协会谈新一年的工资标准。如果谈判破裂,法律规定先调解,调解不成再罢工才是合法的,而且罢工行为全部围绕谈判来进行,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内,一般来讲不允许罢工。此外,工会组织罢工要给会员支付罢工津贴(约等于工人平常工资的60%),因此一般产业工会选择罢工都很讲究策略,会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罢工多长时间能取得成功都有精确的计算。

第五篇:大国崛起观后感之德国日本

大国崛起观后感

通过观看《大国崛起》,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发达国家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意识到了一个民族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应该具有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也清醒地发现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缺点和历史经验的不足。

说起德国,想起来的却是一些零星的片断。饱受古典音乐的影响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辉,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两百年前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当作战利品被来自法兰西的皇帝拿破伦.波拿巴取走带回了法国,这使得德意志的惨痛记忆被唤起。当拿破仑的军队在1806年悍然入侵时,这个所谓的帝国根本无力抵挡,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解体。

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想起了德意志诗人席勒的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人的心灵。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奔走游说终于让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呈现出曙光。然而,最后他却已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862年9月30日,刚刚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走进议会,发表了一段强硬的讲演,他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以及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将不可避免地通过一场残酷的斗争,一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来达到目的”,从此俾斯麦被世人称为“铁血宰相”。

由德国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最黑暗一页,无数生命和家园在战火中消亡,这是全世界都不会遗忘也不能遗忘的历史。而如何对待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是这个曾经失去理性的民族必须面对的一次考验。

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二战中,波兰有250万犹太人在集中营里饱经痛苦、最终无助地死去。在冰凉的风中,勃兰特一步步走到死难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德国人诚恳地接受了历史,没有否定自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推卸自己应该对犹太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没有否认自己经受了12年的纳粹独裁统治。诚恳地回忆自己的错误,帮助德国人大大地减轻了民族复兴的困难。

1990年10月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

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意志,它在哪里?也许,近两个世纪执著的寻找已经有了答案。

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看了大国崛起之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人类对自然的驾驭能力就越强,人类社会也就越发达,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类发展史表明,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日本这个国家封建历史上一直是我们中国的学生,然而十八世纪后中国已经走上了封建社会的末期而日本则及时调整了自己——跟上了资本主义的末班车。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反观中国,现在仍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近乎于神话般的高增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掩盖的某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逐渐

凸现出来。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对我们能否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度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史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代,实践表明只有建立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才能有效地发展社会经济。

虽然,我们的祖国还不发达,虽然,我们在发展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发挥优势,修正不足,力克困难,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我国之崛起将指日可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必将成为闪耀在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0802班

赵政光 080102035

下载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广播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广播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