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稿:真情书写百姓冷暖 信仰凝聚前行力量
真情书写百姓冷暖 信仰凝聚前行力量
中共施甸县委宣传部 杨丽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真情书写百姓冷暖
信仰凝聚前行力量》。
有这样一群人:胸怀真情,用心触碰人间冷暖…… 有这样一群人:哪里有新闻,就会出现在哪里…… 2015年7月,姚关镇大岭岗村城墙小组16岁的张子清患了巨乳症,病痛的折磨和高额的医疗费用,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就在这时,单位里经常下乡采访民生新闻的站长杨老师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和县电视台的记者来到了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采访的当天晚上,一篇题为《花季少女被巨乳症摧残 请救救她》的新闻在县电视台播出,之后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网络,张子清一家共收到爱心人士捐款10多万元,在去年春节前顺利实施了手术。
就是这样一篇饱含深情的报道挽救了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其实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一位前辈告诉我,一个新闻记者的脚下有多少泥土,他的笔下就会有多少真情,他的笔下有多少真情,新闻就会有多少力量。
从大尖山森林火灾到姚关干沟地震,从泥石流灾害到扶贫攻坚主战场,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始终持续奋斗在新闻发生的一线;
央视《焦点访谈》的记者不远千里来到布朗山寨,用三年的时间跟踪报道施甸的扶贫工作,只为真实记录一个西南边陲的贫困县在国家扶贫进程中迈出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
惠通桥上、在雨中,云南电视台记者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仰 1 举着摄像机,对撑伞的工作人员说:别管我、遮住镜头。他只为拍摄到一个抗战老兵低头流泪回忆战友的画面。
2016年6月14日,《春城晚报》总编杜少凌,编审完当天的《春城晚报》已是凌晨一点。这对于他和记者编辑们来说已是常态。这一期的《春城晚报》版面挺好看,杜少凌还发了微信,然而这却成了他朋友圈最后的记忆。当天凌晨6点,他突发疾病去世,年仅42岁。
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只要发现任何一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算饿着肚子熬夜采写也绝不放弃,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他们用一名新闻工作中的责任和担当,用一篇篇热情滚烫的文字,用一幕幕慷慨激昂的播报,一张张生动鲜活的照片记录下了百姓幸福的表情和时代转身的背影。
著名新闻人普利策说过:“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以真实为生命”的群体,公众才能发现更多中国好人,聆听更多中国好故事,铺展更多中国好梦想,也才能领略博大的中国胸怀、铿锵的中国力量和伟大的中国精神。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需要精神的凝聚,需要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渗透。正能量的传递没有终点,在这个网络高速发达的自媒体时代,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是传递党和百姓声音的宣传员,只要你对祖国和家乡有着一份责任和情怀,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用照片、用文字、用声音、用思想传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和身边的感动:那些全心扎在扶贫一线、长年不能回家的乡镇干部,那些不遗余力地在艰难地重塑施甸教育辉煌的老师,那些工资微薄却深知群众冷暖的村组干部......他们沿着2 杨善洲老书记的脚印,坚定不移地前行,他们用共产党员崇高的信仰和坚韧顽强的施甸精神,在百姓心中刻下了一个个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最朴素的形象。
正是这一个个平凡朴实的基层共产党员,他们用信念凝聚成一股铿锵的力量,推动发展路上的施甸砥砺前行!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演讲稿《凝聚就是力量》
凝聚就是力量
团队凝聚力是把团队所有成员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既包括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也包括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团队凝聚力对团队工作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抱团力量强,高团队凝聚力带来高团队绩效,凝聚力就是无穷的力量。
团队首先要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理念才能把大家聚到一起。就像组织大型活动,最重要的不是活动的组织策划是否完整,而是活动立项是否合适,项目、团队才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比如宣传中心就是一些爱摄影的同学共同组成,网络电视台可能就是很多爱做视频的同学,艺术协会就是对社会工作或者布置展览很感兴趣的同学。有目标才有动力,让每个成员认同团队观念,明白整个团队的工作任务以及自己在团队中的任务和职责,这样大家才有工作方向,能在团队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也更能保证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新成员进入团队,也要使它尽快明白这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接受团队的价值观念,尽快融入团队。
管理是“人”的管理,因此如何使用合理的方式以及成员在团队中的角色安排对于增强团队凝聚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建立有特点的团队,这里的有特点是指根据团队中每个人的特点进行组织建设和工作安排。就像团委、学生会有不同的文化风格,团队风格也会根据新旧人员交替产生不同变化。首先要建立团队与个人的高水平了解,成员不是工作机器,多数人加入团队都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知识,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根据成员的角色期望进行重新分类,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盲目在组织中灌输“部门传统”,应让团队成员发挥个体优势做好工作,这样也可防止出现组内的边缘化人群,提高团队综合竞争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是高效团队的润滑剂,团队中处理好领导人员和成员的责权关系非常重要。保证良好的团队关系,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团队规章制度,任务分明,做到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将个人奖励与团队奖励结合。不能盲目地团队内部皆兄弟而导致规章制度不完善,吃饭聚会得到的只是浅层次的沟通,要建立成员间的深层次认同感。
(2)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项目团队成员各自的作用。工作分配中要统筹兼顾,善于抓住某一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在工作人员上精心安排,在资源配置上充分保障。同时安排好其他各项经常性工作人员,保证组织规范性和基本运行体系。也要让成员及时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形成协调平衡、整体互动的态势。成员间对互相工作也要熟悉、了解,并能在工作中相互配合。
(3)加强团队内部信息交流,密切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团队的团结与内部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可以加强团队一致性,达到增强团队凝聚力的作用。
(4)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对团队成员起榜样和示范作用,切实地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才能让部员信服,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务实工作。从“时事大讲堂”得到很大启示,领导人员要对自己全职进行合理把握,真正合理把权力分配给每个部员才是智慧的。给成员适当权利,使团队成员更多地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使每个成员真正发挥主人翁精神。把团队当做自己的平台,整个团队效率会大大提高。
(5)善于运用各种激励理论对工作成员进行适时的激励,鼓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团队工作中要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性的团队才是有竞争性的团队。情绪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性团队激发同学工作热情。具有创新性的团队与繁冗无聊的团队相比也更有吸引力,并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在能力。在工作中要及时跟进,了解任务进行情况,设立“节点”以使团队成员时刻保持工作效率。
用合理的方式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处理事务能力,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一定是亮剑出鞘,所向披靡。
何珂
2011012974
第三篇:转变中凝聚前行的力量
转变中凝聚前行的力量
编者按:2014年的第一块评论版上,我们打下一个问号——“2014,你将如何存在?”时近岁末,回望过去一年,我们与这个国家一起,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历程,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奋斗者的足印总是更加坚实,转折处的轨迹总是更加清晰。2014年的存在,写在深化改革奔涌的大潮中,写在正风反腐强劲的脉动里;2014年的存在,写在普通人生活变化的鼓点里,写在思想观念演进的潜流中„„这一个年份,绝不是历史简单的韵脚,而是一个新时代的悄然来临。
“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一年来,充满希望的生活、充满活力的人们,谱写发展的时代新篇。我们从事件、人物、观念等角度,与你一起回顾将逝的2014,展望将至的2015,见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波澜壮阔的前行。
总有一些年份,历史的波澜显得尤为壮阔。而只有回头看去才会发现,原来我们正处在曲折向前的三峡之中。2014年就是这样,社会议程的新热点,民众期待的新要求,治国理政的新气象,都在催生许多转折性变化,或在天空写下风雷激荡,或在角落生根发芽。
一部引来举国热议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不仅让“转折”一词迅速升温,更让人们意识到历史的“转折”、审视着现实的“转变”。“1976年10月的一个夜晚,北京,紧急出动的8341部队驱车驶出中南海。与此同时,在京城一个寂静的小院里,蛰居的邓小平正给瘫痪在床的儿子擦洗身子。”人们从第一集中的场景就找到了感觉,静水深流、柳暗花明,久违的记忆被重新激活,让人从忙碌的奔波中放慢脚步,思考现实的生活——我们同样置身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样见证着推动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不凡征程,那些动人心魄的“转折”与“转变”,仍在发生。
转变,首先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热潮中呈现。迈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从总书记河南考察首提“适应新常态”的说法,到在北京APEC会议上首次公开诠释,“新常态”迅速成为最热词汇,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年,敢啃“硬骨头”,多项经济改革有了新的顶层设计,迎来新突破;不搞“大水漫灌”,定向调控成为宏观政策新思路,蹄疾而步稳;加速告别“唯GDP论”,就业收入、大气环境成为更重指标。这一年,中国互联网迎来20周年,亚太自贸区正式启动„„保持战略定力,葆有历史耐心,中国经济在下行压力中砥砺前行,改革步伐在逢山开路中笃行致远。
转变,在“打虎拍蝇无禁区”的高压态势中出现。“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坚决查处一个”。这一年,中央对***立案审查,并最终将其开除党籍、移送司法。直面政治局原常委的违纪违法,展现出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坚定决心。这一年,令计划、徐才厚等高级干部落马,一些地方“塌方式腐败”揭盖,诸多“累死点钞机”的小官巨贪曝光。中央纪委的网站,因每每发布重磅消息,而被网民亲昵地称为“反腐通讯社”。
搞小圈子、拉山头总要出事,推动改革必须清理权力寻租„„这些被一些人忘了的朴素道理,重新成为政治常识。一个束河冲沙、激浊扬清的执政党形象,让改变发生于此,让人心聚拢于此。据中国社科院最新统计,有93.7%的领导干部、88%的普通干部、84.8%的企业管理人员、75.8%的城乡居民,对未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表示有信心。改作风久久为功,反腐败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决心、政治信用和政治定力,得到党内外广泛认同。
转变,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脚步中闪现。这一年,四中全会吹响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号角,无论是设立国家宪法日,还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无论是提高司法公信力,还是加强全民法治观念,都是铺就法治中国新河床的历史性设计。大河奔流之下,小河涓涓流淌,这一年,11部法律被人大通过,581项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取消和下放,174个无律师县进驻律师,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律师法律服务县域全覆盖。依法治国的旗帜之下,让权力确保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
也在这一年,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集中获得了审结、复核、复查、再审。衡阳贿选案、唐慧案、刘汉案、念斌案、呼格案、聂树斌案、复旦投毒案,等等,在争议激辩中,在公开透明中,甚至在有错必纠中,“公正司法”深入人心,“公平正义”空前响亮,司法改革的脚步清晰可见,普通人在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光芒。
“中国即未来”,有西方学者这样判断。对于中国人来说,前景已很丰富,未来足够清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总书记这样说,“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推车上坡,头几步最难。2014年之所以值得铭记,正因为它是一个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中国的真实缩影。2015年同样需要我们铆足力、把好关,积蓄乘势而上的劲头,为伟大的时代凝聚最强大的力量。
第四篇:力量凝聚真情爱心延续生命
力量凝聚真情爱心延续生命
---给脑瘤患者常君芳同志捐款的倡议书
全县卫生系统的兄弟姐妹们: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你过着健康快乐的生活,享受生命乐趣的时候,您可知道,就在我们身边,有一位柔弱的女子正遭受着脑瘤的折磨,用她微薄的力量与病魔抗争。年轻的生命、无助的眼神、家人的期盼、孩子的泪水......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有难言的揪心和说不出的痛楚。作为同事看到年轻的生命被推到绝望的境地,我们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和无能为力,我们仅仅能做的就是让每一颗爱心像烛光一样在黑夜中照亮她前行的道路,给予她生存的信心和光明。
常君芳,现年34岁,出生在临洮山区普通农民家庭,2001年参加工作,是卫生系统一名普通护士。丈夫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7岁的女儿康文瑶在养正小学二年级上学,父亲腿脚行动不便。常君芳于2008年因臀部组织增生缀生物在县妇幼站做了切除手术,经甘肃省肿瘤医院病检后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在肿瘤医院行腹股沟淋巴组织摘除术并进行抗癌化疗,系统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5年来,常君芳一直拖着病体坚持上班,去年4月份由康家集卫生院借调到东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每天不辞劳苦的参与下村体检工作。10月份,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出现呕吐、头晕头痛伴视力下降等症状后,同事及家人将她送到兰州武警总院检查,被确诊为继发性恶性脑瘤,住院并实施伽马刀保守治疗一个多月后回家定期化疗复查。
近期病情又见恶化,出现视力消失、意识阶段性模糊、呕吐等症状,转入兰大二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后,大夫建议行颅脑内肿瘤摘除术为唯一且最有希望留住和延续生命的治疗方案。但是高额的手术费用,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常君芳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难题,况且近几年四处求医,已经负债累累。她还有7岁多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个疼爱她的老公,还有和蔼的公婆和父母,可在病魔的摧残下,一个原本温馨的家庭此时却愁云惨雾。
面对窘境,只能求助于医疗卫生界各位兄弟姐妹们!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去成全一份勇敢的坚持,传递一份生命的热度,帮助常君芳战胜病魔。让我们少抽一包香烟,少喝一瓶饮料,少吃一块雪糕……这些积少成多的爱心,有可能挽回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愿我们的点滴付出汇成爱心的暖流,让暗淡的生命重新迸发出灿烂的霞光,让希望的光芒照亮常君芳,也照亮我们的人生旅程!
一、捐款时间、地点
时间:从即日起开始捐款
地点:各医疗卫生单位定点组织职工进行捐款,奉献爱心。
二、捐款方式
捐款以个人名义进行,各医疗卫生单位统一将本单位职工所捐款项于5月20日前交至局党委办公室,捐款结果将公布在县卫生局宣传栏上,由局党委转交患者,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监督。
三、捐款相关事宜请与师江同志联系。联系电话:***
第五篇:信仰——不断前行的力量
信仰——不断前行的力量
在此次公务员初任培训课程中,我们有幸聆听了王健老师的精彩讲课——信仰的力量,通过一帧帧图文并茂的课件,我们回到了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一个个鲜活的共产党人形象跃于眼前,让我深切体验到信仰的力量。
九十一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一大批誓将壮志换新天的时代先锋们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改变了历史,他们创造了历史,更给所有炎黄子孙打造了一个无比美好的未来,如今,新一代的共产党人还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共产主义进行着不懈的奋斗。
年轻的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能否为坚守自己的信仰彻底抛开功名利禄和锦绣前程,能否用信仰的力量去对抗严刑拷打,用生命去践行“永不叛党”的誓言。这是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在信仰和生命之间做出选择何其艰难,但是对于真正的共产党人而言,信仰永远是唯一的选择。
当时苦闷的彷徨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找寻着各自的信仰,1917年11月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前行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无数的青年人冒险,吃苦,为了给国家带来一个新远景,他们把自己的整个人生投入到那个新尝试的革命中,他们不知道这个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但它至少牺牲了这一代人而造就了另外一个远景。他们始终坚守着追求理想社会的信仰,一个个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去实践自己的信仰,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未来,正是由这些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他们胜利于无比艰难的时代,前进于激情澎湃的时代,引领着锐意改革的时代,他们的故事在流淌不息的历史之河中浮沉,他们的精神在最伟大的国家和最伟大的民族中传承,被历史铭记,被人民铭记。铿锵有力的誓言,质朴无华的字句,诠释着共产党员钢铁铸就的意志,坚如磐石的信仰,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力。无论是昨天,今天抑或是明天,信仰都将永远扎根于我们的心中,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