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演讲稿
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同时并存
4月19日上午,记者赶往唐王镇(属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并在众位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选择自杀的村民家里,几间破砖房,少量的家具,就构成了他的家。“上有老下有小,以后剩下老父老母,还有小孩子这日子怎么过吧„„”一位姓李的大妈凑过来小声告诉记者,这个村民名叫韩进,今年才39岁,平时虽然不爱说话但是为人淳朴老实。他的父母今年已经70多岁了,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的今年14岁,小的今年才只有6岁。“头天发丧的时候,他的大女儿在前面哭的走不动路,老太太牵着才6岁的小闺女在后面跟着,我们旁观的人看着都直流泪。”
“地里卷心菜才八分,市区的却八九毛,这10倍差距从何而来?唐王镇离济南市区不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何市区的卷心菜那么贵,而菜农卖出的却这么贱呢?”不少市民存在这样的疑问。另一方面,城市里的菜还很贵,居民没有享受到菜渐带来的好处,而是因为高菜价增加了生活成本。
出现这个怪圈的原因何在呢?
一、农民自身原因。当前蔬菜滞销也与部分地区菜农盲目扩大生产,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人为”因素有关。据了解,山东等地卷心菜批发价前年是0.8元一斤,去年由于菜价大涨一度达到1元一斤,于是导致当地农民盲目跟风扩大种植,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大小年”。农民信息之后,不会根据市场几时调整生产。
二、中间环节成本上涨的推动。一家媒体曾报道,“广东一家大型蔬菜配送商广州市旺泰佳农业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利润只是比钱存在银行的利息要高一点,关键是现在人工成本上升了20%-50%,去年1200元就能请个工人,现在至少要1800元;运输成本每月也多了2万元多元,上升了15%„„运费中主要包括高速公路收费和汽柴油消耗。高速公路基本上都已开通蔬菜运输绿色通道,空车收费,装菜的车不收费。因此,油价的上涨才是最主要的原因。笔者在菜市场遇到一位卖西红柿的农民,他说原来从徐水拉一车西红柿到北京,油钱是120元,现在是200元。过路费等等、三、政府的政策失误。“菜篮子”工程加剧波动但是此次“菜贱伤农”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宏观调控扰乱了市场。具体而言,是近两年各地政府补贴扩建“菜篮子”基地,加剧了市场波动。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通胀预期加剧,食品特别是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的“国十六条”,在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方面,提出落实省长“米袋子”和市长“菜篮子”负责制。随后,一些地方开始对蔬菜种植进行补贴。国家发改委网站信息显示,北京对“两区两带多群落日光温室和大棚建设项目”按中高档温室每亩1.50万元,简易温室1万元,钢架大棚0.40万元进行补贴;对“百村万户一户一棚工程”按中高档温室每亩4万元;简易温室2万元;钢架大棚1.50万元进行补贴。天津对新型节能温室每亩建筑面积补贴7000元,普通温室补贴4200元,钢骨架塑料大棚补贴2500元,普通塑料大棚补贴1200元;对每5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小区,给予10万元的补贴。
这造成那些大农场不卖菜都不会亏钱,因为补贴导致零成本。而小农更加受伤
四、最后一公里费用昂贵,即广义上的“租金”,包括进场费,管理费,档租,小贩的档租,进场费。(商贩在田里收集的蔬菜进入批发市场要费用,大的批发商进入商场也要费用,然后大的批发商把菜批发非小商贩进入市场又要费用。举惠州农贸市场的例子,进场费每公斤蔬菜就要两毛多,还不包括进场费之类的。)根据郎咸平的调查, 卷心菜从农民手里批发的时候大概是每斤0.1元左右, 运输费用从山东或者河南运到北京下来平均每斤0.1元左右, 再加上其它, 蔬菜到城市里面批发价是0.3元左右.然后大家注意了, 在最后一公里的环节上, 一天之内, 价格到了超市里面, 一下子就变成了1.2元左右.(这九毛钱就是广义的租金,谁拿了这九毛钱,政府)
如何解决这个怪圈呢?(解铃还须系铃人)
一、建立公益性的市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收费问题。政府可以多一些菜市场,而且不收高额的进场费、档租等,只收少量的管理费、水电费,或句话说建立菜市场不以为盈利为目的。例如香港的菜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二、完善市场机制,建立一个法治的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严惩投机倒把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按市场规律对农业生产进行引导和补贴,补贴不要偏向大农场、大户。控制好市场的供求关系,稳定物价,在伤农和伤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借鉴成功经验,建立完善的农副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特别是提高农民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形成生产流通主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才能真正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弱势地位。具体有以下措施:
1、改革“农业体制”,建立一种全新“农村生产模式:,改变广大农民个体分散种植生产这一落后组织方式。家庭承包责任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化的今天,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要改革这个制度,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抵抗市场冲击的能力,当然不能搞以前“合作社,生产队”等制度,我们要找到一种新的制度,既能发挥农民的积极生产的能动性,又能对抗在市场面前个体户容易受到冲击,受到伤害,在国外农产品进入市场时,保持较高的竞争力,使之有与机械化生产的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2、政府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建立专供渠道,限价销售。可以用农资优惠换农产品。
3“农超对接”菜零售市场直接对接种菜的农民,由蔬菜市场直接收购蔬菜在蔬菜市场销售,打掉众多中间环节。提高农民的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农民一起闯市场的意识,使农民团结起来免受压价、打压等现象。
4、鼓励农民自己到就近城市买卖蔬菜,可由政府管理部门划出一定的场地免费给予进城农民。对进城农民销售蔬菜减免相关税收,过路费,给予销售的资格。
5、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立即取消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税费。包括农资化肥农药薄膜等。对采购运出储存零售免税。
6、把蔬菜纳入农业保险。政府把蔬菜甚至是农业纳入保险,为这个市场提供一份保险,为农民种植蔬菜等农产品提高一个最低价。
7、加强准确的市场引导。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拓宽信息渠道,召开产销对接会、组织流通企业直接采购、网上对接撮合等多种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手机、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发布分品种的蔬菜种植、产量、价格、销量等产销信息。
8、向台湾学习,建立农会。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的农民组织,服务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根据农会法,农会分为乡镇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实行的是民主选举和管理,强调农民素质的提高和技能的增强,还包括农民政治地位和权益的保护等。在台湾的超市,顾客仅凭农产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比如一个蔬菜包装袋,就能查询出,这是台湾哪个农会、哪个农户,甚至哪块儿茶田地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农会高质量的信誉保证了食品安全,并且由于农会是公益法人,它还帮助农民组织起了具有小型公司性质的产销班,其运作实现了“农超对接”,农民和市民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
最后希望我们的政府能集思广益,多听群众意见,深入农民生活,了解农民的生活现状,多为农民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阶层谋利益,解决好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问题。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果贱伤农的思考的杂文随笔(写写帮推荐)
近几年,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各地农村,瓜果蔬菜普遍难卖,从大葱滞销,金银花弃采,到甜瓜、西瓜价格极其便宜,现在就连收益一直不错的蓝莓也挺不住了,价格跌得让人揪心。可是城里的水果店却雨后春笋般出现,究其原因,水果流通环节利润可观。一边是果贱伤农,一边是果品市场繁荣,这说明什么,农副产品滞销与城市价格高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农副产品在卖给消费者之前大都会经历多个环节每经历一级经销商价格都会有所提高,层层递进到了消费者手里,自然价格高。商家赚了,果农赔了!
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一个明显的杀手,供过于求,价格就会有很大的波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扶贫开发的力度,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有一定力度,可是市场信息的指导不够,这是出现果贱伤农一个根本原因。对果品市场,没有理性分析,盲目跟风种植严重,没有考虑市场供求因素。多数农民看到什么行情好,就大批量、大规模地种植,不考虑市场需求等因素,等种植的瓜果蔬菜成熟大批量上市,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产品自然不好卖。
因此调整果品结构很重要。一个地方,果品结构不应该单一化,应该是高、中、低样样有,产品综合效益上来,果农才不会亏。另外,加强果品储存技术研究,错开产品上市的时间,这样果品价格会有一定提升。
中国的水果购销市场是一个最低档次的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生产者的果农成千上万,每家生产规模和产量太小,收购和经销商这边同样千差万别,数量众多,而每家的经营量都不大,没有形成覆盖全国,体量巨大的行业巨无霸企业,而进入这一行业的门槛为零,只要你有意愿,集合部分资金就可以在这一行业一展身手。水果市场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个市场的低档次完全竞争特点。但买卖双方由于自身可利用的资源所限,无法准确掌握全国果品消费市场的供求形势和相关信息,因此,他们彼此的博弈和竞争充满了随意性和盲目性,表现为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整个水果购销市场呈现了目前混乱无序状态。结果就会出现时而“卖果难”,时而“苹什么”、“蒜你狠”现象。
要克服“果贱伤农”现象,根本问题是规模化生产经营。日本农协全称日本农业协同工会,他们在这方面有很成功的经验。农协为农民提供的服务主要是3方面。一是购买即通过大批量、规模化购买农资包括肥料、农药、饲料、农机具等会员经营农业所需的生产资料,由于购买量大所以可以获得很大折扣,然后根据农民的预定分发给他们。二是销售,果农根据农协技术人员的要求在规定时间采收,然后直接运到附近的分级包装厂,上分选线,马上知道这批果品不同级别的重量,后由农协统一包装、冷藏、运往全国不同市场,由于农协有专职市场人员驻扎各大批发市场,市场信息灵敏,所以市场供求平稳有序,价格合理。三是农协的技术指导作用。农协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果农日常管理工作,所以不会出现大的失误。我国目前现存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基本已具备农产品经销、农资供应的功能,只要吸纳整合一些专业技术推广力量,即可转化成类似日本农协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要克服“果贱伤农”现象,实质问题是解决市场问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是水果“跟风效应”作怪,也就是往往头一年价格卖得高、卖得好的水果,第二年就有农民大量种植,然后造成价格暴跌,农民就赔钱,最终造成果贱伤农。有观点认各级政府在扶贫工程上,在思路和管理方法上,出现了比较大的漏洞和问题,管理部门片面认为把价格完全交给市场就万事大吉了,而忽视了水果销售流通领域,从而导致水果价格的不正常涨落。
要克服“果贱伤农”现象,实际问题是解决深加工问题。跳出“果贱伤农”怪圈,最直接的办法是根据果品市场的价格、需求、风险等情况,合理规划种植面积。然而,当价格、需求泡沫掩盖了市场真正的需求时,得不到真实市场信息的农民,依然会为避免受到二次伤害而砍掉果树,或不顾风险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毕竟,有些情况变化是农民无法预知的。所以,要跳出“果贱伤农”怪圈,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提高果品抵抗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首先,作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多为农民提供正确的市场信息,引导他们合理规划水果种植面积,为农民当好“参谋”;其次,要改变被动的水果产品营销模式。农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等要主动开拓市场,并与购销商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以保障和扩大水果产品的销路;另外,要针对本地水果生产状况,适当开发深加工项目。这样既可以解决市场需求相对过剩问题,降低运输成本,实现水果产品的增值。
要克服“果贱伤农”现象,深层次问题是解决品种问题。好品种是推动水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的基础。新品种不一定是好品种,好品种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好的“好品种”。生产者在选择发展品种时,不能偏听偏信他人介绍和宣传,应根据区域生态条件、现阶段栽培管理技术和消费需求去综合考虑,牢牢抓住品质和特色这两大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的法宝,不能一味求新求异,应因地、因市、因时选择适宜品种适度规模发展,以期实现高效生产和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