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稿之模块1:我的大学 我的青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稿之
模块1:我的大学 我的青春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掌握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独立生活的能力,适应自我的变化,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适应大学的文化,从而使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的生活。
【教学重点】:(1)大学生活的特点(2)大学学习的特点(3)大学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安排】:理论2学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考入大学,相信是在座的每位心中多年的梦想,现在梦想终于成为现实,相信大家又会有不少的感慨。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相信大家也希望大家会有所思考: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大学生活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呢?带入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一讲,我的大学,我的青春。
内容讲解:
第一节 适应人生的新阶段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讨论】 “什么是大学精神?”你最喜欢的一句校训是什么?
(一)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1、我们先看大家们是怎么说的:
蔡元培:(北大校长)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但不是道德楷模,不是宗教之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
梅贻琦:(清华校长)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
杨叔子:(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理科,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要学会思维,第三是学会知识和技能,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跨,一个国家没有人文,不打自跨。
金耀基:(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要学4种东西,一是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 to togerther,四是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
许智宏: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师、大楼,更在于有一批“大”学生,我们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宽敞明亮的大楼,也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学富五年的大师,但更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一批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学生,只有这些年轻的面孔,才是一所大学的精魂所在。
所以,大学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学生,大学的本质是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相互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
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在大学的使命和大学生的责任中讲到,大学的文化,他说:
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物质存在很简单,包括仪器、设备、大楼等等。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
校训,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北京大学:“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济大学:“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一次由4762人参加投票的媒体调查表明,在对“你认为中国的大学哪个校训最好?”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获第一名,拿了54%的票。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排第二。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大学的校训。哈佛大学:“truth”(“真理”;有人译为:“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大学:“light and truth”(“光明与真理”)。华盛顿大学:“通过真理取得力量”。都离不开“真理”两字。2005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引了陶行知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之所以重提这十六字,因为在我们大学,出现了很多造假的事情。
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真理使人自由”)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麻省理工学院崇尚理论联系实际,它的校训是:“动脑又动手”(Mind and Hand);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拥有一流大学作为后盾,但是大学带给城市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飞跃,还应该包含精神文明、文化修养的提升。
大学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宾州大学,它的校训就讲到道德:“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上海交大的校训也体现了非常深刻的道德含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饮水思源”用英文来讲就是thanksgiving,“感恩”。如今我们的媒体经常在说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自然。人在生活中,感恩情怀不可缺少。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感恩,使社会能更和谐,世界更美好。但是,也有些不协调的声音:在很多大学,包括名牌大学,一些农村来的学生不愿意见他的父母,觉得很不光彩。所以我想起了哈佛大学所提倡的,“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不仅看智商,还应看情商,进而看德商”。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迎接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会”,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在大会上讲: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learnto be),要让学生学知识(learnto know),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掌握这些知识(learnto howto l earn),还要让学生学习如何与其他人相处(learn todeal with the others)。
所以在大学里,我们学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学的更是一种大学精神,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什么?(学生回答)对就是“厚德、求真、博学、创新”。因此,在大学里面“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
2、应实现的4个“一”
第一个“一”:确立一种信仰——精神支柱,“三观”,看待和领悟人生的杠杆
第二个“一”:形成一种独特风格和良好习惯——具备完美的人格?素质; 第三个“一”:掌握以专业为特征的一种专长——满意的工作(事业与职业)
第四个“一”:结交一批良师益友——团队精神
案例一:
在北京国展召开的春季人才招聘会上,美国特路普公司的摊位上方醒目地写着: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这个告示令应聘者议论纷纷。(清华和北大代表着中国大学生学力和心智的标高)
美国特路普国际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吴沁玫说:“应聘者要有自知之明,要在公司里选择好自己的位置,要有角色意识和舞台意识,才能达到导演的要求。公司追求的是综合素质,要的是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他认为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给他一个合适的位置,就能发挥其无限潜力。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说明了在当今社会,更多企事业对所需人才的标准,不是名牌,而是良好的个性和综合素质,以及个人由其良好的个性所能发挥的潜力,即学会做人。
案例二: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微软研究院录用标准是:
一、扎实的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二、聪明才智,是否有足够的创造力和再学习能力;
三、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和激情,能够热爱工作并积极地投入工作;
四、是否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考核是否正直、诚信。微软公司对人才的要求,除去第一点,要求的是一个人做事的能力,但其余四点,都是一个人做人的能力。
“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的关系简单点讲就是“才”与“德”的关系。中国有句有名的谚语: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因此,既“学会做事”,也“学会做人”,“德才”兼备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目标,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从父母身边走出来,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一个人的世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构建,然而其核心却无疑是学会思考。
在大学校园流传这样的一句大实话,“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正因为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非常茫然,所以不少同学在大一感到“彷徨”,正因为已大二了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
“呐喊”,到大三了,却仍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些什么,只是看到别的同学都参加了社会实践,自己也就跟着做了,随波逐流,所以感到“伤逝”,大四才明白过来自己才懂得那么一点皮毛,可能是什么也不懂,但已是“朝花夕拾”,却不得不离开校园出去找工作了。我想同学们肯定不想这样渡过自己的大学生涯,那就请“学会思考”吧。尝试每一次让自己的头脑积极冷静地高速运转,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提出应对之策;学会选择与舍弃,把握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我们每一人都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一次运动方向的改变其合力都必须是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拥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我们才能披荆斩棘,在人生路上游刃有余。
具体怎么做:
首先,你需要大量的阅读。一本好书总会蕴含作者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其次,需要敏锐的眼光与发现的视角。能迅速捕捉到问题的所在是思考的基础,当有了不解和疑惑时,你才能更好地运用大脑去积极应对。
最后,要经常全面总结自己的各种感悟并加以提炼,作为自己的思想储备。此外,平时多跟同学多交流,也有助于提高自己全面、透彻地看问题的能力。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是有思想、会思考的大学生。学会思考,用大脑无穷的力量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领域。明确自己的目标,运用自己的大脑,借助思考的风帆为自己的梦想扬帆起航吧!
(二)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家进入大学,也生活了一个多月了。伴随着军训的紧张、痛苦和快乐,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也都在心中衡量着这个新的环境,还有自己心目中的大学。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正是一门关于思想的课程,而任何人的思想都产生于自己生存的环境,和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思考。
因此,接下来我们从“大学生活的变化”开始。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新生:5%不适应大学生活
高校新生入学已经超过一个月,记者从沪上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许多新生因为难以融入大学生活而导致心理问题频发。而根据这些中心以往进行的统计,“不适应大学生活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新生通常要占新生总数的5%以上
案例三:大一新生特写:有人跳楼,有人哭泣
入学一周,嫌饭菜不合口跳楼
不适应大学生活 大一新生报到一周后跳楼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因“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其时,他的父母正特意从家里赶往学校,准备陪读。有老师认为,酿成惨剧的原因之一是这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死者的一名同学回忆说,跳楼前他曾经抱怨“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不太适应这种生活”。新入学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问题,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据介绍,自杀男生是大一新生,2005年9月4日入学,正在参加新生军训。该生是番禺人,还有一个多月就满20周岁。可能是以前很少独立生活,该生入学后感觉不适应,据一名与他同一班级的男生说,跳楼之前男生曾经说过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好像不太适应。
9日上午,其父母特意从老家来到学校,准备在附近租套房子陪读。出事当天,他母亲看中一套房子,但每月租金要2000多元,她觉得太贵,就没有租。和儿子一起吃晚饭时,她告诉儿子,她不在附近租房子了,但会每天从番禺的家里做好饭菜送过来。当时儿子十分失望,吃完饭后,儿子说要回宿舍一会。到了晚上7点多钟,就出事了。母亲打着“飞的”送馄饨
亚纲是青岛一所大学的大一新生,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亚纲的母亲李女士出现在校园里,怀里还抱着一个保温瓶。,她接到亚纲的电话,亚纲在电话里哭着说想家,想吃妈妈亲手包的馄饨。“听到孩子的哭声,我很揪心。”头一天晚上她包好了馄饨,早晨煮好了,赶乘头班飞机,从福州飞到青岛。中午11时30分抵达青岛后,李女士又乘坐出租车赶到学校,将热乎乎的馄饨递到儿子的手上 她只是无助地哭泣
上海某高校数学系的小张进大学后,一直觉得学习压力很大,原来是上海市重点中学学生的她,忽然感觉以往的学习方式完全没有用了。觉得无助的小张有空就往家里跑,还哭哭啼啼了好几次。不想军训就装病?
北京石景山的北京物资学院西校区10多名大一新生相继出现腹泻症状,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治疗。老师却怀疑有腹泻学生是想逃避军训回家过中秋 “生活不适应”,考试不合格――退学!
2005年9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分3次在校园网公布红头文件,对45名学生予以退学处理。45名被退学的学生中,超过一半是大一新生。退学原因都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学院《学生学习管理条例》的规定。学生们反映,是在自己对大学生活并不适应,还没有了解到学校有关制度的前提下被突然退学的
担心生活不能自理 父母阻止女儿上大学
包头一考生在接到“喜报”后,其父母因担心女儿在外不能照顾好自己,整日以泪洗面,阻止其去上大学,鼓励复读。
会诊:怎一个“不适应”能概括!
低年级和农村学生群体心理相对“弱势”
调查:大学生中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为强迫症、交际敏感、抑郁;从年级分布看,大二为心理问题高发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来自乡村的学生高于城市学生。而男女生之间,文理科学生之间差异不大。此外,有心理问题学生比例增多,与近几年高校扩招、大学生普遍就业压力增大有关。因而要加强对低年级和农村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关注 离家初“自理”,会解题不会照顾自己 校医:不少男生在军训结束一回到寝室就急着冲冷水澡,晚上连毛毯也不盖;一些女生为保持身材,每餐吃的米饭不足一两;还有不少新生明知次日清晨6点要起床集合,晚上仍聊天到深夜„„医生称,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在脱离父母的照顾后,各方面的能力均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大一新生刚刚告别高中生活、离开父母,进入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短期内会产生“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学习的不适应”,以及贫困生的“自卑心理”等 与人交往和独立学习的“初体验”
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陈老师:新生们产生心理问题,多数是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陈老师说,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学习不适应而产生,以前学习都有老师监督,每天看起来都很忙碌、充实,进了象牙塔后,忽然没有任何人督促,也没有高考压力,学习都要靠自身钻研,许多大学生反而不适应了。另外,人际关系也是困扰新生的主要诱因,一些城市里学生比较自我,不懂得与人沟通的技巧,导致同学之间关系不佳,自己内心也很苦闷;农村来的学生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压力与耐受力的博弈
院长:这些患者除了部分具有遗传、个性等自身诱因之外,社会的心理环境也是一个重大的诱因
精神病高发年龄之所以集中在20岁至30岁,其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们是社会上最活跃的人群,面临着学习、就业、恋爱、结婚、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他们参与社会、“暴露”给社会的机会最多,需要承受的身心压力最大;再加上他们原本经历的事情较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在社会生活各个环节中发生了不顺利、不理想的事情,就可能引起精神卫生问题,导致精神创伤、精神障碍甚至引发精神疾病
自我调整、投医问诊、家长辅助“三效结合”攻略
要学会自我调整与求助
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们也提醒新生,其实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慢慢融入大学生活,许多心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同时也可求助咨询中心 学校干预:建立学生心理手册
我国的很多精神病患者都有自杀倾向,自杀成功的概率是十万之二十二点三至十万分之二十二点八。青年学生是重中之重,学校不妨主动建立学生心理手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性格特征,一发现他们有思想波动的苗头,提前实行心理干预,防患于未然 请来洋专家,“疗效”好? 即日起,中国红十字会特邀的六位外籍专家将走进大学校园,进行关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和突发事件心理干预的报告。报告采取专家、老师和学生共同座谈的方式,解答学生中的心理问题„„>>>>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从家长做起?
老师说:“现在很多大学新生的自理能力很差,家长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应该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 相关阅读:
上海百万专款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
市教委发布了“关于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意见透露说,上海将对现有高校的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建设,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区域内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和危机干预中心建设,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率。
观点:成功欲望造成压力?
心理问题在学生中随学历升高呈倒金字塔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年轻人当中,66.5%的人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感觉压力不大的占3.7%,觉得完全没有压力的只有0.3%。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群体比其他群体压力更大。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分析,中国青年面临的压力及压力产生的原因是,整个中国社会存在紧张与焦躁的迹象。与世界各国相比,在中国,成功的压力更大。
专家认为,这个时代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情况在城市里表现得更为突出。
有家庭问题专家指出,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成功欲望特别强烈,因为他们承载着父母太多的期望。因此他们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一心指望他们能够获得成功。
案例四:马加爵,药家鑫案例
案例五:什么破学校!一大学新生嫌校门太破,报到当天就哭闹着要求退学!
“说不来,偏劝我来,你看大门这么破,心都凉了,还上什么大学!我要回去复读!”9日是山东师范大学2012级新生报到的日子,当天上午不到9点,在学校老校区的迎新广场上,一位女生对着旁边的一位中年男人哭着嚷道,身边还有两位迎新志愿者,看上去手足无措。
中年男人姓汪,正在哭闹的姑娘是他的女儿,来自安徽。“我丫头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次没考好,一直想复读,可是家里劝她还是继续上吧,到了大学可以再考研嘛,就因为这个,心情一直没理顺,总带着情绪。”汪先生告诉记者。已经准备报到办手续了,任性的丫头突然嚷着要回家,谁劝都不听。
不一会儿,得知情况的辅导员吴晓玲赶了过来。“你满18岁了吧?成人了吧?你这样冲动,草率决定,你这是在对自己负责吗?你有没有考虑过家人的感受!”
见她不再嚷着回家,吴晓玲的语气也和蔼了不少。“一个假期没做好的决定,今天这一会儿就非要做,这么冲动,肯定会后悔的,不如我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现状,考虑清楚了,再决定也不迟啊。”经验丰富的吴晓玲开始耐心地替这位新同学分析专业、现在的大学以及复读等种种问题,为她自己做决定提供参考意见。“好吧,那就先报到,在新环境试试吧。”经过辅导员和众师哥师姐的一番耐心劝导,倔强的新同学终于同意报到入学。
现在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爸爸妈妈疼,有爷爷奶奶爱的,根本就不懂得考虑别人。我们说这个同学就欠骂,是吧?我们上大学主要学的是知识,是为人处世,是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上大学了,我们应该要学会理性吧。我们进入大学就更应该学会做人,做事。这是一个还没有进入大学的学生,说明现在的学生在没有进入大学期间,心理就严重的有问题。
通过上面的案例,现在在的大学生有杀人的,也有自杀的,心理问题相当的严重,价值观也是相当的扭曲。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他们在中学的时候都是好学生,上了大学之后反而成为杀人犯,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那么我想问大家,大学为什么会使这些学生走上犯罪之路,大学和中学相比,有哪些不同,大学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讨论】 “大学生活的变化有哪些及感受 ?”
正是因为存在如此多的变化,因此产生了非常多的新生的心理问题: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个人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家庭为依托——独立参与学校集体生活。——大学生活的集体性和自理性
中学阶段,大多是同父母生活在一起,衣食起居等生活琐事基本由父母处理。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依赖性。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其背后的含义:即心理上的成长,是以管理好自己的日常事务作为开端的。
在大学里,没有父母可以依靠,独立自主的生活开始了。即“通过扫一屋,为将来的扫天下作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辅导员老师一再强调要注意宿舍内务的重要性的原因)
许多人在中学时代强烈希望自己能过上独立的生活,但真的过上了,又会发现所要面对的问题之多、困难之大是始料不及的。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这种生活,应对自如,而有些自理能力差的同学,则可能生活得一塌糊涂。感到恋家、孤独、烦燥、无所适从,影响工作、学习和身体。
同时,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出现了攀比的情况,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案例六:据《北京晚报》报道,时下,不少大一新生已开始为大学生活添置“装备”,各种数码产品不可缺少。在北京中关村一家“苹果”产品销售店门前,一女孩开口就要买iPhone4s、iPad3和mac book“苹果三件套”,且得是高配,超过2万元的支出让母亲觉得吃不消。女孩说:“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现在的社会的大学生的物质观。我们说大一新生,添置些手机、笔记本电脑之类的东西,大体也是生活和学习的必需。“苹果”的产品当然时尚好用,可凡事都要量入为出,2万元怕是一些人几个月的收入了,一些孩子对父母下手未免也太狠了点儿。更何况,数码产品可选择的品牌很多,这种一味追求时尚的毛病,家长们断不能纵容。因此有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就出现了自卑感。在我们在大学校园里,比的不是谁吃得好、穿得好,我们比的是学习,是以后取得的成就,是对社会的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吧。
因此,集体生活与独立生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相伴而生的。大学确实是拥有了更多的自由、自主、自立的机会,然而自由对于没有准备的人是痛苦的。
抽样调查表明:25%的大学新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8%的新生入学2个月左右感到严重不适。并且会因为这个严重适产生过激行为。案例
一、案例二就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案例三中的学生跳楼的原因是“不能忍受这种生活”,就是:“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不会洗,晚上同学太吵睡不着,想家,没有朋友,不太适应”。
就是这样的“痛苦”(加了引号),让一个大学生选择了自由落体。
如果一定要从“这名大学生的生命和他家人的痛苦”中寻找一些意义,这个意义是什么?——再一次引起大家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差和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问题的关注
有心理学者这样分析:十八九岁的年龄阶段,个体自我意识有一个逐步增强过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上容易产生挫折感,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同时,处于陌生环境的新大学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导致自我评价发生动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极端的行为必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心理问题仅仅是恋家、孤独、烦燥、无所适从而已。
我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只专属于你个人的问题。今天看到大家都好好地坐在课室里,至少说明大家已经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最痛苦的自杀期,心理素质还不错。当然,如果你还沉浸在个人的不适之中,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案例七:我们大家刚来学校报名缴费的时候,很多都不要家长进去的吧,这是现在很多学校新展开的一个新的措施——拉响警戒线。
全国高校陆续开学,今年许多高校不约而同地定了一项规定:独立报到。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在校内拉起警戒线,让家长“远观”;天津大学为家长们准备了帐篷;上海大学不再在火车站设校车„„不少人赞同这些做法,也有人质疑:高校究竟是想培养学生独立还是为了省心省力?
9月1日,同济大学新生报到,校内一条警戒线把家长挡在远处,个别家长试图“越线”,被保安劝回。一位来自安徽的郭姓家长对记者说:“反正也没事,待在远处看看也好。”清华大学今年也首设警戒线,家长一律只能在线外目送孩子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
“新生独立报到”成了全国众多高校新学期的第一条规定。复旦大学2012级新生龚莲娜报到前一天由父母“护送”到上海,一起打扫宿舍、逛校园。但登记入学时,龚莲娜便独自前往。“学校辅导员之前给我们发了邮件,鼓励我们独自报到。”
【讨论】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为了适应大学生活,我们最怎么做? 所以我们要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首先要:(1)确立独立意识
换言之,就是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要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
(2)观察+求教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学着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学着自己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多多观察,多多虚心求教,老师、师兄、师姐、同学都是我们求教的对象。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案例八:弗莱明与青霉素
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实的农夫,生了八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岁便要出来谋生;在二十岁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二十五岁医学院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医学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细毛的)。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 “小弗莱,你有甚么看法?”
“做。” 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 “小弗莱,你现在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 “茶。”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弗莱明皱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明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 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3)实践+积累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意思就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如:我们知道的比尔盖茨在哈弗大学辍学搞微软研究,马云不当教师搞了阿里巴巴,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是学比尔盖茨去辍学,比尔盖茨本人在回顾自己20岁创办微软的经历,向香港学生传授创业秘笈:“要找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但要擅长,还要充满热情;不但要了解,还要不断测试。”并劝大学生不要学他辍学创业。他说,在步入盛年后才深知教育的重要。并对大学生说“千万不要学我”。所以我们在这些成功人士身上学的是他们的那种勇于实践的精神。
然,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如:认识调节法:开朗、乐观(哲学的辩证法:一分为二)
自我暗示法:语言、行为、情境
渲泄法:运动、唱歌等
咨询法:心理咨询室
(讨论)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图书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有很多师兄、师姐在那里学习,大家可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刻苦努力的学习吗?
案例九: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虚无坐席。
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
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书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 位。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在上大学之后,不仅改变的生活环境,同样我们的学习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2、学习特点的变化:简单记忆和反复训练——系统学习和独立研究。——大学学习的选择性和自觉性
中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基础教育,以基础知识的储备为主,内容上局限于教材,所以每一个词,每一个概念,老师往往都给予明确的解释,一般无须中学生进行更多的自学和独立思考。在形式上多是采取小班上课,学习的进度固定,每星期、每天、每节课,甚至业余时间都被学校和老师安排得满满当当,学习环境的确定性很强。
大学就完全不同了。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环境的弹性也很大。
首先,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专业基础知识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都开设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选修课程;
其次,在我们的周课表上,有老师讲授的正课仅占去一部分时间,其余的自修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
第三,大学老师所讲内容信息量大,不局限于书本,还常常涉及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并且许多问题尚无结论,这就要求大学生上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还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积极思索;
第四,教师一般都会布置大量课外阅读书目,期末复习没有范围和重点; 第五,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凸显出来,如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索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现代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所以,面对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我们要怎么做:(学生讨论)(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填鸭式”与“放养式”
(1)自主学习: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自主判断教师讲授内容,做好笔记。
充分利用图书馆,查阅参考书和有关资料。学会自己去学习。哈佛大学的例子就充分证明了,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自己学习,老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2)全面学习:学习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首先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
(3)创新学习: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4)终身学习: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要有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
案例十:“热点反思”——(材料一:汪洋:大学生重读中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成功者必备的学习理念:学习是成功的助推器 1.生活就是终身学习2.学习才明白以苦为乐 3.工作是最好的学习渠道 4.锥形学习法更有效 5.当一辈子学生 6.永远与好书为伴 7.新问题有待新知识 8.放开才是思维方式 9.不断调整看问题的角度 10.形象思维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11.揭去灵感的面纱 12.知识在于转化
13.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篱笆墙
3、课余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人际交往环境的变化:“三缘”熟人社会——生人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超脱血缘、地缘、人缘关系的旧模式。血缘:父母、亲戚;
地缘:同学们彼此地域同一,语言、生活习惯相近,交往范围较小,交往频率较高。
人缘:往往是父母的关系网络,因为有父母的关系在,所以办起事比较方便。进入大学,则由熟悉的交往环境变成生人社会的交往。
大学班集体由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个地方,有着不同方言和生活习惯的大学生组成,同学间的交往情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方面,入学初期,大多数学生是从中学校园直接走进大学校园,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相互之间能够自然地产生纯朴的“同窗”情谊,形成友好的同学关系。
另一方面,随着相互交往和了解的深入,不同的地域出身、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甚至不同的方言,都有可能成为继续交往的障碍,而大学生在学习上、课余活动等的激烈竞争中,往往夹杂着利益冲突,例如,学期末奖学金、三好生的评定、推优、学生干部工作竞选等,容易对相互间的正常交往造成伤害,有些人因此开始逃避与周围同学的交往。
但是,大学生远离了家人的呵护,独立地生活,许多人际交往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不再可以任性、随意,特别是同宿舍的同学,朝夕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必须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必须学会彼此尊重、宽容、忍让,与性格、生活习惯不同的人友好共处,否则必然会感到孤独,感到同学间没有友情,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备受煎熬。
在大学校园里,很多新生都热衷于找老乡,与居住地相同或相近的老乡进行交往成为大学生交往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共同的乡音俚语、饮食习惯,很容易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们联系起来,大家一起交流大学生活经验,减轻心理震荡,获得情感共鸣,摆脱暂时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但只热衷于老乡关系,是有失偏颇的交往方式。因为人际交往是复杂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惟此才能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因此,大学生需要与老乡交往,但不能局限于与老乡的交往,否则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封闭,减少与其他人的交流。
案例八:程某,男,某大学一年级学生,有较强烈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交谈时胆怯,说话哆嗦。看到别人侃侃而谈,自己却不知晓,便陷入沉默,惟恐自己说错话被人耻笑。由于性格内向且自卑,所以特别多疑,十分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认为别人的某些无意举动是对自己的莫大侮辱,时刻处于警惕状态。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与自卑,致使人际交往不顺。
材料二:一念之间 海阔天空——给妹妹的一封信 【讨论】面对新的人际环境,我们要怎么做?
如:我们加入一些社团,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也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和现在坐在身边的同学打招呼,认识对方,拓宽自己的焦急范围等等,这些都能改善我们的人际交往环境。有的同学属于内向型的,那就要大胆的走出去,认识身边的人。
具体做法:(1)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俗话说“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人不能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形象等进行正面观察,只能从他人的反应中得到反馈信息。若反馈不正确,容易形成“错误评价”的误区,只有正视自己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2)调整期望值,恰当表现自己。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应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目标去努力。在恰当表现自我才华之后,会得到他人的肯定,进而发现内在潜能,逐步自信并积极进取,以求获得更大成功。所以要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确表现自己。
(3)从交一个好朋友开始。朋友都是由少渐多的,一个朋友容易更亲密地交往,更坦诚地交流,更真心地互帮互助。所以先从交一个好朋友开始是明智选择。
(4)正视不足,积极补充自己。每个人都有成功与失败,失败体验如同阴影,挥不去赶不走,进而影响情绪。“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自己有足够信心,一样可以征服世界。当然这需要有知识的积累,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很多的,看书、读报、听广播、上网„„经过不断积累,知识面自然会拓宽的。
成功者必备的社交理念:社交是成功的基础 l,交际的实质在于提高水平2.“跳槽”也是一种交际能力 3.尊重他人才是处世的原则 4.谦虚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5.推销自己是成功的基础 6.微笑是成功者的表情
7.记住别人的名字才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8.自爱就应维护别人的自尊 9.重温就是双份礼物 10.以德报怨才能感化他人 11.信守诺言就是真价值 12.成功者皆有外部支持 13.亲和力让人更易亲近14.冷漠是人际交往的屏障 15.与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更显才能 16.宽容是一种美德
二、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第一,增强独立生活能力。第二,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第三,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
三、尽快确立成长新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良好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善于控制和协调情绪,心境良好
3、能较好地适应和改进现实环境
4、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5、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8、能了解并恰当地评价自己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生活适应问题
(二)学业问题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四)情绪问题
(五)性与恋爱方面的问题
(六)焦虑问题:考试焦虑与自我焦虑
(七)其他问题
四、保持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1、大学生关注个体心理健康 第一,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是合理作息;二是平衡膳食;三是科学用脑; 四是积极休闲;五是适量运动。第二,培养和完善人格。
第三,投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2、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第一,学校教育中应着重于“五学”教育。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第二,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第三,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咨询观念。
第三节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
1、人际交往的含义:亦称社会交往,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人际交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两个特点:一是交往双方互为主体,二是交往双方行为互动。
2、人际关系的含义: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关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主要由三种心理因素构成:认知、情感和行为。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根据人际交往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经济方面的交往关系,政治思想方面的交往关系,文化娱乐方面的交往关系。
根据人际关系联接的纽带来划分:可以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趣缘关系,业缘关系。
根据交往的主题情况来划分可以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根据人际关系的相容程度可以分为相容的人际关系和不相容的人际关系。根据交往的形式和媒介可以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根据交往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期关系与临时关系。根据不同性别划分为同性关系和异性关系。
二、人际关系建立的原则与方法(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的基础。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2、真诚原则:真诚原则是人际交往延续和发展的保证。真诚地评价他人、关心他人、理解别人、帮助别人。
3、宽容原则
4、互惠互助原则:互惠互助是人际交往的客观需求。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
1、正确认识自己
2、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因素
人际吸引的因素:第一,正确的人生观。第二,良好的品德修养。第三,良好的心理品质。第四,出色的智力和才能。
3、掌握交往的艺术
第一,语言艺术
第二,非语言艺术: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
第三,学会真诚微笑与赞扬 第四,学会幽默
三、大学生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第一,平等意识强
第二,感情色彩浓
第三,富于理想化
(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1、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第一,认知障碍 第二,情感障碍(1)嫉妒与自卑(2)自负、害羞与孤僻 第三,人格障碍
2、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第一,提高认识,掌握技巧(1)肯定对方(2)真诚热情
第二,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 第三,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1)真诚(2)信任(3)克制(4)自信
课后作业:
1、大学生活有哪些新的不同于中学时期的特点?
2、大学精神是什么,具体我们要怎么做?
5)热情(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教学目的绪论部分着重围绕时代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要求,帮助大学生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促使其认识到其肩负的历史使命。通过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部分是本教材的前提和切入点。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大学生活的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把握人生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锻炼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2.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
3.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教学重、难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大学生活在三个方面具有显著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生活活动的变化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做到“三个不仅”: 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 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能力; 不仅要钻研学业,而且要提高素质。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勤奋
2.严谨
3.求实
4.创新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三个方面的挑战:
——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1.德——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人才素质的基础
3.体——人才素质的条件
4.美——人才素质的内容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 3.4.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可以概括为“八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国家观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人民观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观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观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集体观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观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纪观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生活观
——以上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是人的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第四节 学习本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本课的意义——三个有助于: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道德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道德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学习本课的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 4.注重知行统一
(五)本章小结及思考题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内涵的理解。
4.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教学目的
理想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
(二)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3.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
(三)教学重、难点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概念:
是在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理想的特征:现实性、多样性、预见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概念: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强烈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稳定性、层次性(其中,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3.理想与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即能使人心灵充实安宁,避免空虚迷茫,又可塑造高尚人格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是科学性、革命性与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共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实践性是其基本特征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
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以及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立下鸿鹄之志,搏取辉煌人生
2.立志做大事——即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立志须躬行——千里之行始足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做起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长期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艰巨性:实现理想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3.曲折性: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理想与现实即对立又统一: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为理想而献身,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而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五)本章小结: 思考题:
1、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年学生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坚定的爱国者,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二)教学要求
1.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4.了解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把弘扬时代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重、难点
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4.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
5.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
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位卑未敢忘忧国”;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民族自强精神;
开拓进取的民族创新精神;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相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3.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
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 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
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
4.勤劳勇敢
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5.自强不息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境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 “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 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2.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含情感、思想、行为三个方面。其中:
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
——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
——爱国行为是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当代大学生是促进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生力军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国防观念:
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主要包括:规范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规范竞争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新时期,大学生应当继续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
“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五)本章小结及思考题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教学目的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履行对祖国、对社会的崇高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二)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2.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各方面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与处境。
(三)教学重、难点 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概念
(1)世界观:
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人生观: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4)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二者紧密相联: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影响世界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来体现: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 ——人生态度:回答“人应该怎样活”
——人生价值:回答“人怎样活才有意义”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决定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即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正确的认识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总之,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讲稿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七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三、教学方法与学时
1、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法教学
2、教学学时:4学时
四、导课方式 问题导入、案例导入
五、内容讲授: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必须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关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要在这一进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自觉性。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法治都是与特定的政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内在统一性,不能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一方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法治建设各领域的工作,确保党的意志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具体实践中。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水平,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从严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
中华文本库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2、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3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4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5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3、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答:道德规范和法律密不可分,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
用。其表现在1社会主义法律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2社会主义道德是执行社会主义法律的基础。
4、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答:1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2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5、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答:理想信念在人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6、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的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4健全性。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答: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怎样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答:1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2把理想信念化为追求的行动3正确认识和处理
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理想以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误区)。
10、大学生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注意的方面。
答: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1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对诸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
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12、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答: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
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13、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
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14、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答: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实现振兴中华的夙愿。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标志,也是祖国兴旺发达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必备条件。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心愿。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15、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
答: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
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16、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答: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士的要求和期待2培养和树立为
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认识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17、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现实意义。
答:1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2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3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18、实现人生价值所需要的条件和方法。
答: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2自觉提
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1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2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3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3进行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19、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1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2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3积极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
20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答: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4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1、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
22、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答:1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3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23、怎样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
系)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24、道德的社会作用。
答: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
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民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2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答: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答: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
成、相互促进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协调,作用上相互促进
27、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答: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2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3追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4乐群贵
和,强调人际和谐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2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意义。
答: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3诚实
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30、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答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2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文化传
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3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31、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2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32、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答: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最高概括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33、当代公共生活的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4、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答: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
德的人的最基本条件3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35、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1规范性和专业性2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36、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37、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38、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1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2努力塑造优良职业品质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39、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答:1对个体人生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家庭,创造和睦邻里生活是
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高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2对社会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40、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
答: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一学思明理,二择善而从,三学习榜样。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一知行统一,二积善成德。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一省察克治,二陶冶情操。三慎独自律。
4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
答:1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2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42、依法治国的内涵。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4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答: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4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答: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5从中国国情出发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4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答: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其深刻内涵可概括为1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依法治国
2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6、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
答: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其主要包括1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贯通2重证据,证据应具有客
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3讲程序
47、法的本质和特征。
答: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3法是受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48、法的作用:1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2规
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制裁作用)。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4、人生价值: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
有的意义。
5、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生活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
需要的满足程度。
6、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
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7、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
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8、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9、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0、家庭美德: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关系。
11、法制:国家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常常与“民主”相对称。
12、法治: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13、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1、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继往开来2勇于创新3积极努力。
2、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1生活领域2职业领域3道德领域4社会领域。
4、社会公德的特点:1基础性2全民性3相对稳定性
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
6、爱情的特征:1平等互爱性2专一排他性3强烈持久性4纯洁严肃性
7、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1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维护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
3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价值取向。
8、国家安全包括:1主权和领土完整2国体和政体的稳固3国家的统治机能与作用4涉及国家和全
体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侵害和破坏。
9、法律规范结构上的三要素:1假定2处理3制裁
10、法律规范按内容可分为:1授权性规范2义务性规范3禁止性规范
11、法律规范对人们的限定程度和范围分:1强行性规范、任意性规范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结课论文
之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
浅谈当代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古语有曰: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举政之木”、“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尽管世事更迭、时代变迁,中华民族讲究诚信的精神始终延续不断。
所谓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所谓守信就是重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的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掌握并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诚信基本道德建设,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是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锤炼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高素质群体的代表,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行为和品质都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还关乎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义不容辞的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建设,将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
当代大学生存在一些诚信缺失的问题。
弄虚作假现象。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作弊团伙。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证书。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没有真才实学。
信用意识缺乏。一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今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
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
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载,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随意违约的行为,致使一些学校声誉的声誉受到不良影响。
其实,这些诚信缺失的问题都是不应该发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首先,诚信是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一个没有良好诚信道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当代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终于忠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其次,诚信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当代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的发展。
再次,诚信是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谋求发展的重要考察对象。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正常运行需要每个人诚实守信、遵守契约。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社会成员遵纪守法、相互信任。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
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当前,从总体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是好的,但在少数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如上所述的一些诚信道德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也有当代大学生自己的问题,如心态浮躁,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还不够成熟等一些原因。但是,对于缺失诚信的道德问题应该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高度的重视,并在诚信道德建设的实践中自觉加以抵制。
既然出现一些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问题,就应该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不至于任其发展下去。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诚信的重建不是单纯靠哪一家、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首先,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一是要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抓好。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
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
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
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是重建诚信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其次,要加强管理。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在学校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排除权(钱)学交易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在师德建设上,要坚决杜绝学术抄袭、剽窃等不诚信的行为。对学生的管理上,每个教师要各司其职,不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教师,不论是行政人员还是一般干部,都应该义不容辞。在对每个违纪学生的处理上,要根据校纪校规从严处理。第三,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一是由他律型向自律型转变。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二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要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注意发挥现代传媒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
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
络技术,拓宽教育的领域,使教育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由灌输型向互动式转变。要克服片面硬性灌输的方法,由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转变为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自主的接受、自主的发展、平等的对话、进而和谐的解决问题,同时,实现教育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四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育工作方法有多种,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心理暗示法等,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作用,不能孤立地采取某一种方法,发挥各种方法的互补作用,同时,要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最后,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从社会来看,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对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的探索,如上海市政府已于2000年在全国首创个人联合诚信体系,2002年上半年,又建立了企业联合诚信体系;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拟定了诚信管理条例草案等等,这表明诚信立法是大势所趋。作为人才济济、思想活跃的高校而言,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目前有很多大学如上海大学已建立国内首份大学生信用档案,天津师大推出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等等。综合起
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
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措施。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也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为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