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喜迎国庆 少年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定稿)
“喜迎国庆 少年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系列教育文化周活动方案
2018.9.14.十一国庆节即将来临,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按照辽阳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2018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将在校园中开展“喜迎国庆 少年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文化周活动,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喜迎国庆 少年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活动项目及要求
1、“小小百家讲坛”比赛
5-6年每班选派1名学生参赛,围绕中国古典文学、民 族文化、历史典故、神话寓言等经典读物内容讲述,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学生特点,时间为5-10分钟,比赛时间:9月26日从第二节课开始。
2、“英雄在我心中”歌咏比赛
3-4年每班选派一个节目参赛,独唱、对唱、小合唱均可,曲目、风格不限,内容为红色歌曲,要健康向上,符合学生特点,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自备伴奏带。比赛时间:9月28日从第二节课开始。
3、我的家风故事比赛
1-2年每班选派1名学生参赛或多名学生表演情景故事,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族中的优良家风故事,大力弘扬勤俭、节约、孝顺、坚韧等中华民族传统家族美德,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的家国情怀。参赛学生须使用普通话,时间不超过5分钟。比赛时间:9月29日从上午第二节课开始。
三、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参赛学生服装、化妆等按舞台妆准备。
2、各班于9月20日前将参赛学生用打字微信形式报给刘薇老师。报名内容请写清:班级、学生姓名、节目名称(请班主任按项目写全报送,便于整理)
第二篇:如何加强道德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如何加强道德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也可以说是道德大厦的支柱。从基本内涵来看,“仁”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的情感,是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义”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礼”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智”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信”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我们要很好遵循的、最重要的五种社会道德规范。它对于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道德一般都是在社会稳定时发挥作用,而社会剧烈变动时则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谓“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证明,儒家伦理往往在太平盛世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功效。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建设水平的如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梁启超在《新民说》一书中曾说:“中国要想建设一个新国家,必须先要有新民。新民是不同于旧时的中国人,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最必须的条件就是公德。”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推动下,当今社会的道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新趋势。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来推动。近年来,各地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道德建设活动,尤为突出的是学习先进典型、树立模范榜样,这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撒了对祖国的挚爱、对社会的热爱、对他人的友爱、对亲人的关爱,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当代晋城人崇实守信、开放包容、争先创新的精神风貌。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了文明新风正气,提升了人文精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要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为核心,培树一大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本鲜活教材,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座城市的一个精神坐标。培树先进典型,要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的大局,注重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的养成,使其既具有时代精神、传统美德和感召力量,又可亲、可信、可敬、可学。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先进典型必须来源于人民群众。要进一步完善群众推荐评选先进典型的机制和程序,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信服不信服作为评选的标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评选的积极性、主动性。要通过先进典型的评选及其表率和示范作用,真正达到激励人、教育人、鼓舞人、提高人的目的。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要大张旗鼓地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先进典型产生于现实生活,根植于人民群众;学习先进典型,也必须把他们的品质和精神,融入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体现到生活细节之中。为此,一要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树道德新风。要引深“学习道德楷模、弘扬文明新风”主题实践活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学好人、讲道德、树新风、促和谐”的新风正气。二要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引领社会风尚。要把学习先进典型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融入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当中,突出思想内涵,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三要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要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的精神品质,查找理论学习、思想作风、道德修养、干事创业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党员干部思想好、道德优、作风正的良好形象。
道德建设在本质上讲,还是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无论是私人品德、职业道德、还是公共道德,归根到底,最终落实下来还是需要个人的自律和努力。因此,就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而言,如何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使个人能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是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传统美德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可供我们借鉴使用。提倡传统美德精神,有助于加强道德自觉、道德自律的品格形成。
传统的道德建设比较强调个人的自觉和自律,但是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对制度建设认识不足。例如在《论语》里,孔子区分了道之以政和道之以德的区别,最后结果却是把刑政制度和道德修养对立起来。但是实际上,对社会道德建设而言,道德法制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制度更具有强制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道德建设必须要有制度监督。所以,对于道德建设而言,一方面必须用舆论引导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使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习惯;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法制,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制度上能够对道德建设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是不能忽视传统美德的作用的。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美德。在传统美德中注入时代因素,使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篇: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佛子镇寄宿制小学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小小百家讲坛”主题演讲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和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灵山县教育局及佛子中心校有关通知精神,我校决定开展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小小百家讲坛”主题演讲比赛。
二、活动目标
“小小百家讲坛”通过经典诵读、主题演讲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习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从传文化中汲取营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演讲主题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四、比赛时间:
2016年10月25日下午第二节课
五、比赛地点:
新教学楼五楼会议室
六、演讲要求与内容:(1)参赛学生要求热爱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个性鲜明,口齿清楚,表达流畅;
(2)演讲作品要求主题明确,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表达真诚自然;
(3)演讲内容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历史典故、神话寓言、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
七、组织形式:
各班推选1名优秀学生,提前准备3分钟时长的演讲材料,可附带背景音乐等。选手名单、演讲题目及相应材料于10月12前报送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姚家连老师处。10月25日下午第二节课,在新教学楼五楼会议室进行比赛。选手顺序抽签决定,评委现场打分,依据得分情况,分别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八、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主题鲜明,内容生动,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结构精巧,立意新颖,有真情实感。(40分)
2.语言表达:普通话标准,语调自然优美,表达流畅,语言生动,语速适中,正确把握演讲节奏,能够脱稿。(30分)
3.表情仪态:感情充沛,精神饱满,着装得体,仪态端庄、自然大方。(20分)
4.整体效果:时间控制适当,结构紧凑完整,富有韵味和表现力,引发听众共鸣。(10分)
九、评委组成人员
组长: 姚家连
组员:蒙晓凤 周有妃 陆燕萍 朱强英 劳日萍
佛子镇寄宿制小学
第四篇:少年传承传统美德总结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6月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按照上级要求,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了这一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了实践教育活动,具体如下:
一、主要活动形式
我校“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主要通过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1.开展“小小百家讲坛”教育活动
学校通过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了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
2.开展“墨香书法展示”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书法教育,激发和培育了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成立“书画兴趣小组”,让学生感受到书画的魅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了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3.开展“寻访红色足迹”教育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红色感悟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体验了革命情怀,弘扬了革命精神,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二、主要教育活动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有机渗透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部过程,同时,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爱心帮扶活动。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1.开展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在家中践行《弟子规》,孝敬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处事热情,做合格的家庭小主人和社会小公民。
2.开展学校教育。学校是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学校将系列教育活动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各科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红色”为主题,设计了具有引导、感召、激励性的活动内容,营造浓厚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氛围,使全体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学校通过演经典、唱经典、书经典、诵经典,为学生提供认知、践行的平台。
3.开发校本教材。学校重视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开发了“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教材。使“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4.开展合唱活动。用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展现各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5.寻红色足迹活动。学校要求各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了“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等活动,以及举行“红色感悟“写家书、传真情”等比赛,并有多名学生参加市级比赛获奖。
6.重大节日教育。结合“七一”“八一”“十一”重大节日,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开展寻访革命老前辈等系列革命教育活动。结合“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承中华美德”朗诵比赛活动。
7.利用宣传作用。学校通过广播站、校园网、黑板报等及时宣传“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宣传引领作用。
总之,通过“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了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的养成教育,丰富了学生教育的内涵。
XX学校 2016年11月
日
第五篇:【整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整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爱国
“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爱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情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虽饱受排挤、流放之苦,依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以“生斯世,为斯民”为己任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如屈原、陆游、文天祥这样的爱国主义者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弦高、申包胥、辛弃疾、岳飞、陆秀夫、史可法、阎应元、王夫之、郑成功等。到了近代,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产生了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洪秀全、洪仁干、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从古至今,爱国的诗篇数不胜数,爱国的故事史不绝书。
相关名言警句: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二:勤俭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明君尧看到有人挨饿受冻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大禹治水数过家门而不入,他们拥有天下但是生活却十分俭朴,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为天下人作出崇尚俭德的表率。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也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勤俭”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名言警句: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三:敦亲
敦亲,从狭义上说就是厚爱父母双亲。《诗经·小雅·蓼莪》篇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报。”意思是人人由父母所生,在长大成人之前,也由父母所养,享用的一切物质生活的基业也由父母所创,因此,奉养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敦亲,从广义上说可以包括兄弟友爱、夫妻和睦等伦理道德行为。儒家一向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前提条件。《周易》说:“正家而天下定矣”。《礼记》说:“家齐而后国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原则。
相关名言警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四:诚信
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崇尚诚信,不论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重视诚信。《道德经》中说:“轻诺而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孔子也多次谈到诚信的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孔子有一个高徒叫曾参,一天曾子之妻欲出门,幼子要一起去,其妻不答应,孩子哭闹,妻子就哄孩子说回来后会宰猪做肉给他吃,孩子不闹了。妻子回来后,看到丈夫正在磨刀,问他为什么,曾子说要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惊慌失措,说当时不过是为了哄孩子而已,不要当真。曾子回答,如果孩子从小就在哄骗、欺骗中长大,将来成人后是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家长要说话算话。于是,曾参履行了他妻子对孩子的承诺。可见,诚信既是一种人格修养,又是一种道德行为。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进而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因此,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基。相关名言警句: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轻诺必寡信。——《老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五:廉洁
古人云:“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经过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熠熠生辉。一代青天包拯、海瑞、于成龙恪守“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人生信条,抵挡住各种诱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范仲淹曾以直言而遭三贬,三起三落都不改其志,他为国为民,直言敢谏,始终如一,他先忧后乐的精神,廉洁奉公的节操,对时人后人的影响都很大。刘鹗曾说:“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相关名言警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六:贵和
古人云:“和气致祥,乖气致异”、“万事以和为贵”。和即和谐、统一,即相互支持、宽容、感恩。一个“和”字,包含了和气、谦让、体谅、互尊等。“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事主张“和衷共济”,共事讲究“和睦相处”,待人注重“和蔼可亲”,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也因“和”而美好。但要做到以和为贵,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唯有宽容,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消融心与心的隔阂,才能创造和谐。历史上有不少靠一颗宽容之心创造“和为贵”的千古佳话,廉颇负荆请罪,将相终成刎颈之交,于是历史上有了著名的“将相和”的典故。“以和为贵”,铿锵有力的四个字,闪耀着中国传统智慧的灵光。
相关名言警句: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君子和而不流。——《礼记?中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七:重义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不仅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孔子也曾说过:“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又说:“见得思义。”(《论语?季氏》)意思是说,利益是人希望获得的,但是不能见利忘义。而见到可以得到的,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这就是是古人崇尚的取之有道,见利不忘义的道理。
相关名言警句: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八:好学
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据《汉书》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战国时期的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与之同朝的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西汉的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借着缝隙里的一缕烛光读书。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借光”,更不必模仿“悬梁刺股”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相关名言警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