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会发言稿:家长做对了 孩子就优秀
一、端正好孩子的衡量标准
大家眼里,怎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a.身体健康
b.品德优良
c.成绩优秀
如果这是一道多选题的话,大家马上就会三个答案都选。但如果要把这三个答案排一下序的话,大家会怎样排呢?是的,大家都会毫不犹豫的按abc的顺序排序,都清楚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接下来一定要品德优良,然后才去追求成绩。但大家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真的按照这个顺序一一去落实孩子的成长呢?
事实上,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经常会碰到很多家长,他们跟我大谈怎样在乎孩子的成绩,应该怎样提高孩子的成绩,应该怎样去找更好的补习学校,怎样提分弱势科目,怎样快捷升学,而事实上,这个孩子的态度与习惯甚至品行都还有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却要去谈提分与升学的问题,我感觉这是很不懂教育的,也是很让自己本身以及自己的孩子痛苦的。
当然,这也不能一味去怪罪家长,因为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从上到下,因为评价标准单一,一直停留在分数上,所以无论领导、教师、家长,还是孩子本身,纷纷陷入了应试这个泥淖而不能自拔,以致,最后,我们对自己的孩子都只有一个评判标准:分数优胜,排名优秀!
可是分数永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第一名总只有一个,前十名总只有十个,所以,本来有很多孩子已经学得很好了,但一被排名,就变得不好了。老师焦虑,家长焦虑,孩子也焦虑。最后,家长们似乎都走入了一个共同的误区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考得了班级第一,还要担心年级排名,满意这次排名,还要担心下次排名,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个学期初三的中考,总是排名年级前十的三个孩子,竟然没有拿到6a,甚至还有一个只有3a3b。而这样一种心态,必然导致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幸福的。
那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
前不久,我认真拜读了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郑委的许多作品,我非常认同他给好孩子下的定义。
基本德行:不伤害不妨碍。
外在表现: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凹凸有致身体美。
首先,孩子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他有自己的生存环境,那对于他所在的环境,是不能妨碍别人的,更不能去伤害别人,那这个孩子就会有归属感,就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这是人需要理论中两种最高的追求。
另外,上面这句顺口溜希望大家都能记住。我们不难理解,铜头,就是指要有耐挫力,有随时迎接碰壁,并且能承受碰壁的心理素质。这个能力何其重要?如果你的孩子一碰到困难就退缩,那他能做成什么事?他会有什么自信心?他能炼就什么本事?所以,我们就要站在孩子后面,相信他,而不是怀疑他,鼓励他,而不是包办他。
铁嘴,就是指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我最喜欢的是战国春秋时的学者们,那个时候他们的思想都很自由,无论哪个领域的学者,都必修一门课程雄辩术,也就是必须要能说会道。中国的文化与哲学,基本上就是那个时候奠定的,并且一直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几千年,如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战国时期的屈原、苏秦、张仪等。直到现在,孔子对世界文化形态的影响都很深远,全世界到处都是孔子学院,连韩国的总统朴瑾惠对中国的儒道文化都是情有独钟。另外,在美国,衡量一个好孩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激情。我想一个有激情的人,他肯定是善于表达的;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肯定是有思想的,一个有思想的人,一定会是有个性的,将会是卓越的!
橡皮肚子,是指要有一颗豁达、宽容之心。一个不能为他人着想,不能容许别人的意见,心胸特别狭窄的人,他的人际关系肯定是一塌糊涂的。他也不会有朋友,也就不能找到归属感,久而久之,他也就会变得易怒,情绪异常,这个孩子也肯定不会快乐。法国著名诗人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度为上,只有具备豁达的度量,人才会像大海那样笑纳百川,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笑傲人生,搏击未来。
飞毛腿是指更快更好地实践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勤奋。后面讲的凹凸有致其实就是指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就是再次强调橡皮肚子和飞毛腿这个理论。而身体美就是要督促自己多锻炼身体,这是不可忽视的。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能调节心理,让孩子有更好的精力与良好的心情去面对学业。
作为一个家长,我也跟在座的家长们有同样的困惑,我也一直不知道怎样给好孩子一个比较全面而科学的概念。但自从有了这个理论,我感觉我在教育中有了方向。我把这个理念讲出来,让我的孩子自己对照,自我分析。她很乐意依照这个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且总结了自己做得最不好的地方。她说她的肚子不够橡皮,有一些狭隘。她曾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在吃饭时占位子。不管人多人少,她都要坐到最容易夹菜的位置,有时候占不到那个位子,就会很不高兴。趁此机会,我跟她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家孩子马上就脸红了。以前我也跟她讲过这个问题,可是她没接受过,但用这个理论跟她交流了之后,她再也不去占那个位置了。人多的时候,她就会夹一点菜,把饭端到沙发上或是某个角落去吃。能夹到就夹,夹不到她也不会表现出不高兴。以前她会动不动就发点情绪,但现在她生气时,我只要指一指她的肚子,做出拉橡皮筋的动作,她就会破涕为笑。因为她有些胖,我很希望她周末去小区的舞蹈培训机构跳一下舞,但她不愿意。但她知道身体美原来也是好孩子的一个标准后,就欣然答应去跳舞了。而且周六周日都去跳两个小时,不为过级,完全为锻炼身体。
对于咱们班的孩子,我也用了这个理论去教育。我明显发现,上课爱举手的孩子多了很多,好几个肚量有点小的孩子明显变得豁达宽容了,班上基本上杜绝了那种为人很高调的现象,班级非常温暖,非常和谐,我从来没有处理过我们班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因为他们之间压根就少有矛盾。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加入飞毛腿行列,遇到挫折,也能正确面对。
举几个例子,我们班上有个叫潘章毅的小伙子,特别可爱,特别积极上进。但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别人不能跟他开玩笑,跟同学相处时,很容易较真,自然人际关系有点紧张。那天,我刚好讲到这个好孩子的标准,让他自己评价反思自己。他站起来后,主动讲到了自己的肚子弹性不够大,需要改进。之后我跟踪调查同学们,大家都觉得他改变了很多,他慢慢能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友好了,所以自己也快乐了很多,人一旦有了归属感,自然干什么都起劲。还有一个叫吴宗泓的小伙子,我也让他自己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反思。他觉得自己做人方面有些高调,为班级服务的时候又低调。他自我表示,以后一定要改。之后,我就看见他自觉地换了座位,主动远离爱说话的同学,无论跟谁交往,都没有那么自以为是了。现在,他能做到我放学的时候,坐姿端正地听我讲说,并且每次在我讲做人的道理时都是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我也感觉很欣慰。这些孩子,都没有什么大毛病,但细究的话,总感觉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而最值得高兴的是,他们都能听从我的意见。我感觉不到八年级现象,也感觉不到他们的叛逆,我感觉的都是一派美好。我认为他们将来个个都有出息,我们不要把成功的标准太单一化,说不定在你家那个淘气鬼的出息比别人大得多。
二、孩子们到底最需要什么?
孩子们到底最需要什么?一双渴望已久的运动鞋,一个功能齐全的手机,还是能解馋的满汉全席?家长们都知道,这些物化的东西,孩子们并不会买你的账,你认为你是他的救世主,他却认为你是他的枷锁。那么,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说:给你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只要你好好读书,你干嘛不把书读好呢?我们有多少家长会跟自己的孩子说:那时候,我饭都吃不饱,连学费都交不起,都要想尽办法去读书,可你为什么就不好好读呢?尤其是那些自己读书走出来的家长,看到孩子不读书,总会在孩子面前表示出很恼怒,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还有的家长自己本身很辛苦,很勤奋,确实没有很多精力去管孩子,自己本身又很希望孩子能多读点书,将来少吃点苦,可是孩子读书却并不努力,他也会把责任全部推给孩子。
可是,我们要明白,孩子他终究是个孩子,他不会按着你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他小的时候,你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他还会勉强妥协,但当他长大了,也就是我们说的青春期你还用自己的意志去左右他,他就会生气了,就会跟你对着干了!
那我们这些最愿意为孩子付出的家长们,到底是哪里得罪了我们这些宝贝?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生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公主,他非常高兴,自然也非常爱这个女儿。他把自己王国里的所有的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女儿,可是这个女儿还是很忧郁。更可怕的是,不仅国王的女儿,其余所有人家的女儿都犯上了这个可怕的忧郁病。国王很纳闷,让他的家翁去想办法。家翁说,森林里住着一个巫婆,她知道女人最需要什么东西。于是,国王与家翁一起去了森林。他们终于找到了巫婆,但发现巫婆长得很可怕,国王当即就要离开。家翁想,既然会见了她,就应该向她请教,给她尊重。巫婆说:你想要知道这个答案,我可以告诉你,当你的公主拥有了这个东西的话,会变得快乐。但我有一个条件,你得娶我为妻。国王一听,吓得要跑。家翁拉住了国王,说既然来了,又能得到我们的答案,您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只有您能拯救我们的国家了。国王没办法,答应了巫婆。没想到,行过婚礼后,国王揭开巫婆的盖头,发现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美丽女子。国王喜出望外,但巫婆说话了:尊敬的陛下,我一天24个小时,只能美丽12个小时,你是想让我白天美丽还是晚上美丽?国王想,我一国之王,不缺美女,为了我的面子,当然是让你白天美丽,至于晚上,反正也没有别人看见,就算了吧。正当他要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他的家翁及时出现,他说:美丽的夫人,您是最智慧的女神,你想白天美丽就白天美丽,你想晚上美丽,就晚上美丽吧!这个巫婆一听,非常高兴,说:您给了我这么多的尊重,我就只好白天美丽,晚上也美丽啊!至于公主需要得到什么才快乐,家翁您已经知道了!国王一听,茅塞顿开,是啊,他一直把美丽的公主当作掌上明珠,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征求过公主的意见啊!从此,他下令他的国度所有的子民,一定要把最珍贵的东西给自己的子女,那就是尊重!
亲爱的家长们,我们是不是也总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的附属物,想当然地强加自己的意志?高兴的时候,我们用物质的东西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不高兴的时候,我们又对他们横眉冷对呢?我们是不是一到星期天就对孩子说:今天你必须完成什么作业,你必须去上哪个培训班?当孩子不愿意服从时,您是不是千方百计不厌其烦去说服孩子?你是不是发现,你这样做,往往费力不讨好,孩子即使照你的去做了,也一百个不乐意呢?其实您缺少的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孩子长大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特别需要别人认识到这一点,特别希望自己能独挡一面,可是我们的家长却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假若你的上司用这种口气跟你讲话,用这种思维方式办事,我想他也一定是费用不讨好的,没有人会买他的人情。这样做一两回还估且忍一下,若是总这样,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你走人,要么领导下台。
是不是,我们可以这样与孩子交流:孩子,你今天怎么计划安排的?你用信任的眼神看着他,他一定会回答:老妈,今天我得把作业完成好,对了,下午还有个培训,那一定要参加的。你顺便还说一句:孩子你真有规划啊!对了,你什么时候回来?老妈有个朋友约着去逛街,可能会晚点回来,你能不能把饭煮好,老妈顺便买点好菜,今晚咱们家来个火锅?孩子一听,太好了,有火锅吃,关键是自己还参与到了烹饪行列中了,他觉得妈妈很信任他。也许他心情一好,还会说:妈,你跟你朋友逛晚点啊!妈妈再加上一句:儿子啊,你也别只记得学,你要抽点时间到小区里找几个伴儿打一下子篮球。您回去试试,绝对是这样的。
要期中考试了,你找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说:要考试了,你们班里学习紧张吗?紧张!再紧张也要保持好心态啊,那你们老师要求你们制定目标与计划了吗?制定了,老爸你要不要过目?行啊,让老爸来学习学习!你的孩子一定欣然去拿了,或者说我再改改,再给您过目。其实孩子并没有写,但被你这么艺术的一提醒,他顺着杆子,真的朝着你的期望做了。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说:你制定就好了,爸爸相信你,不用看。不用看?不用看他就不会有压力了,不会有方向了,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假若孩子正忙得不可开交,你却说:要期中考试了,儿子,你制个学习计划给我看看?孩子肯定是白你一眼,没看我正忙着吗,真是,凭什么要制定一个计划给你看啊!
每跟孩子说一个问题,都要先想好了用怎样的语气,用怎样的语言,找什么样的机会,预测一下能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如果不过脑子的,随便乱讲,就还不如不说话。教育孩子,很多时候沉默是金。而我们的很多妈妈们,嘴巴确实很多,会不停地念叨。大部分的时候,其实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你想,孩子会不会喜欢呢?会不会信任呢?我们还有一些家长,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只唠叨孩子的缺点,在孩子的心里,他们就真的认为好孩子很多,但都是别人家的。如果你懂得尊重孩子,你就绝对不会这样。你想想,若是你的老公总在你面前说:你看看谁谁的老婆,多么俊俏啊,谁家的老婆,多么贤惠体贴啊,我想你早就把手上的活一丢,回答说:你去娶那漂亮的去,你去娶那贤惠的去,这日子没法过了。其实我们的孩子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你去要别人的家的孩子叫你妈算了。所以,这种碎碎念的教育是最不利孩子成长的,哪怕他在你的威胁下坐到了桌子边,但实际上他是静不下心来搞学习的。他的内心一直在抱怨,一直在逆反。他只好用做小动作、开小差的办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习上的坏习惯: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消极怠工&&
孩子学习一天多不容易啊,在教室里要坐上一整天,而且这一整天都是有人管束的,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天黑了才回家,而刚一坐下来吃饭,就要接受您的盘问,接受来自您的压力,他自然就会很烦。他一烦,您就更烦了,说:你这小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你一直就以为,孩子就是个孩子,孩子一切都应该听你的!孩子没了好心情,您没了好心态,自然就会关系紧张。最好的办法是,孩子一回来,您就用微笑迎接他,问他今天有些什么开心的事,若孩子愿意说,您就耐心地听,要是孩子不愿意说,您就不要说话。等吃完饭了,给孩子冲杯牛奶,要他注意休息,提醒他不要搞得太晚,再送他个大大的微笑,我想,孩子在您的这种呵护下成长,他不优秀都不可能了。
三、成绩好是水到渠成的事。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检验学习的好坏的依据便是考试,就是最后被量化的分数。事实上,孩子的路就是一个一个的台阶组成的,某一步没有走好,就有可能上不了那个台阶,或者说上不了那个理想的台阶。尤其担心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太少,如果孩子进入不了一个好的高中或是大学,孩子就进不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不能学好,甚至还有可能在坏的环境里变坏。是的,在座的每位家长并不是期待孩子必须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只是希望在日益残酷的竞争中有自己立足的地位,能过上稳定安逸的生活。而会读书、成绩好是最有保障、最快捷的一条路径,更重要的事,学习好的孩子,往往在其他方面,也会要显得更优秀,因此,我们的家长们才会如此的紧张他们的每一次考试,每一个分数。因为家长们如此紧张,所有老师们也自然很紧张,甚至整个社会都很紧张。这也是为什么重应试、轻能力的教育怪状在中国如此猖獗。
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现状。有专家作过研究,目前这样的教育现状至少还要持续一百年。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所经历的教育阶段,是没办法改变目前的考核标准的。那我们怎么办?我有一个观点:在夹缝中求生存!也就是说,在这种糟糕的现状中,我们也要为孩子找到一片阳光的天空,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
那么,我们的家长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的古语总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头悬梁,椎刺骨&&我们总是说,孩子,现在吃点苦,不算什么,将来就会苦尽甘来。我们向孩子传递了一种错误的理念学习是苦的,我们现在苦,是换来将来的不苦。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之前,我也是这么教育的,我也总是说,为了将来能考个好点的学校,吃这点儿苦,算什么呢?其实,学习是甜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若是让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别的孩子都在上学,他不用受这个苦,在家里看电视,玩,我看有一个孩子会愿意吗?他愿意到学校来,因为在学校里读书是充实的,是能让自己的灵魂安定的。另外,那些真正会学并且学得好的孩子,他绝不是因为他有毅力,能坚持学,而是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他才愿意坚持。换句话说,学得好的孩子,是因为学习快乐而愿意坚持,而不是因为坚持才会越学越好。
期中考试后,我问过好多个孩子,我们班的李晓佳,我们班的谢诗涵,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她俩是我们班的学霸,他们都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有一节课,我看到我们班的丁开珂萎靡不振,我说:开珂,你现在的状态不好,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他疑惑的看着我,我说:是因为你没学,所以你不快乐!你跟着大家一起学,看快不快乐?他试着投入到了学习中,他的脸上马上洋溢了笑容,他非常快乐地度过了一节课。还有一次,我问背书到十点仍旧精神饱满的李文振,你累吗?他回答我,学习太快乐了,我浑身都是劲!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不学习才是不快乐的。所以,我们要向我们孩子传递一种正能量,要想有快乐的体验,就要感受学习的过程。
感受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他一直在很努力地经营自己的事业,他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可是他仍旧感受不到幸福。他明明拥有了足够多的物质财富,可他还是不满足,因为他仍旧有一种危机感,另外,他更怕失去。这种心态,让他的生活里充斥着焦虑。我曾经跟许多看似无限风光的人交流时,他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而且,我们感觉到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深深的焦虑中,大家都过着一种很浮躁的生活。而不幸的是,我们把这种焦虑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他们面对考试,面对分数时,成也焦虑,败也焦虑。我曾经记得我们班的一个家长跟我说,他的孩子在前一次考试中获得了全班第三的好成绩,到临近下一次考试时,就深深地不安,甚至说:要是之前别考第三就好了!看我们的孩子多可怜,许多人都鼓励他考前三,他自己也特别盼望自己能出类拔萃。当他终于达成自己的目标时,他却没法去享受这份成功,而在为下次能否达到前三而深深地焦虑!多么不争的现实啊,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惹的祸。我们教孩子一定要优秀,但我们从不教孩子怎样驾驭成功与失败。甚至我们只允许孩子成功,不允许孩子失败。我们没有教会他们怎样平静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只要尽力了就好,不要那么在乎结果,这本就是真理,但我们怕跟他们讲,我们向他们撒谎:孩子,只要努力了就肯定成功。孩子,你达成了目标,就会给你买你最需要的什么什么。你若没有考好,那你就太对不起人了!
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的,一开始学习,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试问,孩子怎么会感受生活的快乐?考好了,怕下次失败,压力很大;没考好,就要受到家长的责备甚至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忘记什么是快乐了,孩子体会不到幸福了。学着去体会幸福,这种能力真的需要培养,幸福是一点点的快乐构成的,幸福是一种感觉。要让我们的孩子幸福,不是给他们提供多好的物质条件,而是教会他们乐观去面对生活中不如意。暑假里,我看了杨澜的《幸福要回答》,我深深体会到了幸福这种能力对我们人生带来的作用。我建议在座的家长,尤其是生了女孩的家长去看看。
其实,今天我们让孩子成绩好,就是希望他们能幸福,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孩子的终极关怀就是孩子能幸福。我想说,孩子将来幸不幸福,就看现在有没有培养让他感觉到幸福的能力,用杨澜的观点就叫幸福力。现在有幸福感的人,将来就一定有。在您的身边,他们得到了尊重,得到平等与自由,他们每天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学会了正确面对考试的结果,他们怎么会不幸福呢?他们更知道,即使遇到一点暂时的困难也不可怕,逆境更能锻炼人的心智,所以没有必要忧心忡忡,消极悲观;他们更知道,今天成绩好了,明天自己的路就会越走越宽,成功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他们也就一天比一天变得自信;他们更知道,在一种民主与自由的环境里成长,是何等的快乐,是多么的值得珍惜!
还有,请您能容忍孩子的错误,树立错误是宝贝的观念。
我有一个来自学开车的亲身体验。我的方向感天生不行,机械操作能力也是不可想象的差。所以,教练跟我讲什么我都能理解,但一旦操作就不行了。为此,我经常畏惧上车。但我有幸遇到了一个好教练,他总是鼓励我说:就是要不断地犯错,只有不断去纠正自己的错误才可以把车开好。慢慢地,我也就没那么怕了,要领也就慢慢掌握。孩子的学习也是这么回事,如果我们不允许他在练习的过程中犯错,他在接受验收的时候肯定会犯错。我总是告诉孩子,你的作业本上最有价值的就是那道错题。如果做错了,你要用黑色笔做个永久性的记号,在复习时就把这些原来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我不太主张孩子们搞题海战术,资料书买一大堆,实际上孩子一看就发怵,不会去做,即使想做,也抽不出时间。孩子重视这些错题,亲近这些错题,反复去做这些错题,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如果您一看到孩子的作业本上有错题就非常敏感,提高音调说:怎么错这么多?怎么又错了?孩子一定不愿意做错,但事实上却做错了。你作为他的领路人,你就要比孩子有更高的境界。你告诉孩子:不要急,错题是宝贝,错题对于提高你的成绩才会有价值,我们不要抗拒这这些错题&&让孩子如获至宝,收藏着这些错题,一复习就去把玩这此宝贝,孩子的心态就变好了,学习自然变成有趣的事儿了。
当我们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会去感受身边的幸福,甚至连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都能视若珍宝,孩子成绩好不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吗?
结语:
讲到这儿时,我只想说,这一切,我明白得太慢了。直到带这届学生,我才开始懂点事,我才觉得我曾经是多么的无知。现在,我也是一位家长,我不想让我的孩子牺牲今天的快乐,美其名曰去换取明天的快乐;也就是说,我不想因为我的误区,而让她感觉学习与生活的不快乐,我要教会他一种新理念,今天是快乐的,将来更是快乐的,从小培养她驾驭幸福的能力。我不想让她慢慢失去一种驾驭幸福的能力。因此,我努力地去学习。所以,今天,我更多的是以家长的身份,跟在座的各位交流。我希望我们共同的孩子,今天是快乐的,永远是幸福的!所以,我希望我们家长,在你打拼事业的同时,也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只有懂得了一些教育的规律,孩子们才愿意与我们交流,才愿意把他们幸福的笑脸展露出来,才会在他们的人生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第二篇:家长会发言稿:家长做对了 孩子就优秀
家长会发言稿:家长做对了 孩子就优秀
一、端正“好孩子”的衡量标准
大家眼里,怎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A.身体健康B.品德优良C.成绩优秀
如果这是一道多选题的话,大家马上就会三个答案都选。但如果要把这三个答案排一下序的话,大家会怎样排呢?是的,大家都会毫不犹豫的按ABC的顺序排序,都清楚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接下来一定要品德优良,然后才去追求成绩。但大家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真的按照这个顺序一一去落实孩子的成长呢?
事实上,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经常会碰到很多家长,他们跟我大谈怎样在乎孩子的成绩,应该怎样提高孩子的成绩,应该怎样去找更好的补习学校,怎样提分弱势科目,怎样快捷升学,而事实上,这个孩子的态度与习惯甚至品行都还有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却要去谈提分与升学的问题,我感觉这是很不懂教育的,也是很让自己本身以及自己的孩子痛苦的。
当然,这也不能一味去怪罪家长,因为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从上到下,因为评价标准单一,一直停留在分数上,所以无论领导、教师、家长,还是孩子本身,纷纷陷入了应试这个泥淖而不能自拔,以致,最后,我们对自己的孩子都只有一个评判标准:分数优胜,排名优秀!
可是分数永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第一名总只有一个,前十名总只有十个,所以,本来有很多孩子已经学得很好了,但一被排名,就变得不好了。老师焦虑,家长焦虑,孩子也焦虑。最后,家长们似乎都走入了一个共同的误区——“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考得了班级第一,还要担心年级排名,满意这次排名,还要担心下次排名,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个学期初三的中考,总是排名年级前十的三个孩子,竟然没有拿到6A,甚至还有一个只有3A3B。而这样一种心态,必然导致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幸福的。
那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
前不久,我认真拜读了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郑委的许多作品,我非常认同他给好孩子下的定义。
基本德行:不伤害不妨碍。
外在表现: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凹凸有致身体美。
首先,孩子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他有自己的生存环境,那对于他所在的环境,是不能妨碍别人的,更不能去伤害别人,那这个孩子就会有归属感,就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这是人“需要理论”中两种最高的追求。
另外,上面这句顺口溜希望大家都能记住。我们不难理解,“铜头”,就是指要有耐挫力,有随时迎接碰壁,并且能承受碰壁的心理素质。这个能力何其重要?如果你的孩子一碰到困难就退缩,那他能做成什么事?他会有什么自信心?他能炼就什么本事?所以,我们就要站在孩子后面,相信他,而不是怀疑他,鼓励他,而不是包办他。
“铁嘴”,就是指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我最喜欢的是战国春秋时的学者们,那个时候他们的思想都很自由,无论哪个领域的学者,都必修一门课程“雄辩术”,也就是必须要能说会道。中国的文化与哲学,基本上就是那个时候奠定的,并且一直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几千年,如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战国时期的屈原、苏秦、张仪等。直到现在,孔子对世界文化形态的影响都很深远,全世界到处都是孔子学院,连韩国的总统朴瑾惠对中国的儒道文化都是情有独钟。另外,在美国,衡量一个好孩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激情。我想一个有激情的人,他肯定是善于表达的;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肯定是有思想的,一个有思想的人,一定会是有个性的,将会是卓越的!
“橡皮肚子”,是指要有一颗豁达、宽容之心。一个不能为他人着想,不能容许别人的意见,心胸特别狭窄的人,他的人际关系肯定是一塌糊涂的。他也不会有朋友,也就不能找到归属感,久而久之,他也就会变得易怒,情绪异常,这个孩子也肯定不会快乐。法国著名诗人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度为上,只有具备豁达的度量,人才会像大海那样笑纳百川,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笑傲人生,搏击未来。
“飞毛腿”是指更快更好地实践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勤奋。后面讲的“凹凸有致”其实就是指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就是再次强调“橡皮肚子”和“飞毛腿”这个理论。而“身体美”就是要督促自己多锻炼身体,这是不可忽视的。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能调节心理,让孩子有更好的精力与良好的心情去面对学业。
作为一个家长,我也跟在座的家长们有同样的困惑,我也一直不知道怎样给“好孩子”一个比较全面而科学的概念。但自从有了这个理论,我感觉我在教育中有了方向。我把这个理念讲出来,让我的孩子自己对照,自我分析。她很乐意依照这个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且总结了自己做得最不好的地方。她说她的肚子不够“橡皮”,有一些狭隘。她曾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在吃饭时占位子。不管人多人少,她都要坐到最容易夹菜的位置,有时候占不到那个位子,就会很不高兴。趁此机会,我跟她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家孩子马上就脸红了。以前我也跟她讲过这个问题,可是她没接受过,但用这个理论跟她交流了之后,她再也不去占那个位置了。人多的时候,她就会夹一点菜,把饭端到沙发上或是某个角落去吃。能夹到就夹,夹不到她也不会表现出不高兴。以前她会动不动就发点情绪,但现在她生气时,我只要指一指她的肚子,做出拉橡皮筋的动作,她就会破涕为笑。因为她有些胖,我很希望她周末去小区的舞蹈培训机构跳一下舞,但她不愿意。但她知道“身体美”原来也是好孩子的一个标准后,就欣然答应去跳舞了。而且周六周日都去跳两个小时,不为过级,完全为锻炼身体。
对于咱们班的孩子,我也用了这个理论去教育。我明显发现,上课爱举手的孩子多了很多,好几个肚量有点小的孩子明显变得豁达宽容了,班上基本上杜绝了那种为人很高调的现象,班级非常温暖,非常和谐,我从来没有处理过我们班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因为他们之间压根就少有矛盾。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加入“飞毛腿”行列,遇到挫折,也能正确面对。
举几个例子,我们班上有个叫潘章毅的小伙子,特别可爱,特别积极上进。但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别人不能跟他开玩笑,跟同学相处时,很容易较真,自然人际关系有点紧张。那天,我刚好讲到这个“好孩子”的标准,让他自己评价反思自己。他站起来后,主动讲到了自己的肚子“弹性”不够大,需要改进。之后我跟踪调查同学们,大家都觉得他改变了很多,他慢慢能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友好了,所以自己也快乐了很多,人一旦有了归属感,自然干什么都起劲。还有一个叫吴宗泓的小伙子,我也让他自己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反思。他觉得自己做人方面有些高调,为班级服务的时候又低调。他自我表示,以后一定要改。之后,我就看见他自觉地换了座位,主动远离爱说话的同学,无论跟谁交往,都没有那么自以为是了。现在,他能做到我放学的时候,坐姿端正地听我讲说,并且每次在我讲做人的道理时都是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我也感觉很欣慰。这些孩子,都没有什么大毛病,但细究的话,总感觉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而最值得高兴的是,他们都能听从我的意见。我感觉不到八年级现象,也感觉不到他们的叛逆,我感觉的都是一派美好。我认为他们将来个个都有出息,我们不要把成功的标准太单一化,说不定在你家那个淘气鬼的出息比别人大得多。
二、孩子们到底最需要什么?
孩子们到底最需要什么?一双渴望已久的运动鞋,一个功能齐全的手机,还是能解馋的满汉全席?家长们都知道,这些物化的东西,孩子们并不会买你的账,你认为你是他的救世主,他却认为你是他的枷锁。那么,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说:给你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只要你好好读书,你干嘛不把书读好呢?我们有多少家长会跟自己的孩子说:那时候,我饭都吃不饱,连学费都交不起,都要想尽办法去读书,可你为什么就不好好读呢?尤其是那些自己读书走出来的家长,看到孩子不读书,总会在孩子面前表示出很恼怒,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还有的家长自己本身很辛苦,很勤奋,确实没有很多精力去管孩子,自己本身又很希望孩子能多读点书,将来少吃点苦,可是孩子读书却并不努力,他也会把责任全部推给孩子。
可是,我们要明白,孩子他终究是个孩子,他不会按着你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他小的时候,你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他还会勉强妥协,但当他长大了,也就是我们说的“青春期”你还用自己的意志去左右他,他就会生气了,就会跟你对着干了!
那我们这些最愿意为孩子付出的家长们,到底是哪里得罪了我们这些“宝贝”?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生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公主,他非常高兴,自然也非常爱这个女儿。他把自己王国里的所有的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女儿,可是这个女儿还是很忧郁。更可怕的是,不仅国王的女儿,其余所有人家的女儿都犯上了这个可怕的忧郁病。国王很纳闷,让他的家翁去想办法。家翁说,森林里住着一个巫婆,她知道女人最需要什么东西。于是,国王与家翁一起去了森林。他们终于找到了巫婆,但发现巫婆长得很可怕,国王当即就要离开。家翁想,既然会见了她,就应该向她请教,给她尊重。巫婆说:“你想要知道这个答案,我可以告诉你,当你的公主拥有了这个东西的话,会变得快乐。但我有一个条件,你得娶我为妻。”国王一听,吓得要跑。家翁拉住了国王,说既然来了,又能得到我们的答案,您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只有您能拯救我们的国家了。国王没办法,答应了巫婆。没想到,行过婚礼后,国王揭开巫婆的盖头,发现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美丽女子。国王喜出望外,但巫婆说话了:尊敬的陛下,我一天24个小时,只能美丽12个小时,你是想让我白天美丽还是晚上美丽?国王想,我一国之王,不缺美女,为了我的面子,当然是让你白天美丽,至于晚上,反正也没有别人看见,就算了吧。正当他要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他的家翁及时出现,他说:美丽的夫人,您是最智慧的女神,你想白天美丽就白天美丽,你想晚上美丽,就晚上美丽吧!这个巫婆一听,非常高兴,说:“您给了我这么多的尊重,我就只好白天美丽,晚上也美丽啊!至于公主需要得到什么才快乐,家翁您已经知道了!”国王一听,茅塞顿开,是啊,他一直把美丽的公主当作掌上明珠,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征求过公主的意见啊!从此,他下令他的国度所有的子民,一定要把最珍贵的东西给自己的子女,那就是尊重!
亲爱的家长们,我们是不是也总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的附属物,想当然地强加自己的意志?高兴的时候,我们用物质的东西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不高兴的时候,我们又对他们横眉冷对呢?我们是不是一到星期天就对孩子说:今天你必须完成什么作业,你必须去上哪个培训班?当孩子不愿意服从时,您是不是千方百计不厌其烦去说服孩子?你是不是发现,你这样做,往往费力不讨好,孩子即使照你的去做了,也一百个不乐意呢?其实您缺少的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孩子长大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特别需要别人认识到这一点,特别希望自己能独挡一面,可是我们的家长却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假若你的上司用这种口气跟你讲话,用这种思维方式办事,我想他也一定是费用不讨好的,没有人会买他的人情。这样做一两回还估且忍一下,若是总这样,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你走人,要么领导下台。
是不是,我们可以这样与孩子交流:“孩子,你今天怎么计划安排的?”你用信任的眼神看着他,他一定会回答:“老妈,今天我得把作业完成好,对了,下午还有个培训,那一定要参加的。”你顺便还说一句:“孩子你真有规划啊!对了,你什么时候回来?老妈有个朋友约着去逛街,可能会晚点回来,你能不能把饭煮好,老妈顺便买点好菜,今晚咱们家来个火锅?”孩子一听,太好了,有火锅吃,关键是自己还参与到了烹饪行列中了,他觉得妈妈很信任他。也许他心情一好,还会说:“妈,你跟你朋友逛晚点啊!”妈妈再加上一句:“儿子啊,你也别只记得学,你要抽点时间到小区里找几个伴儿打一下子篮球。”您回去试试,绝对是这样的。
要期中考试了,你找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说:“要考试了,你们班里学习紧张吗?”“紧张!”“再紧张也要保持好心态啊,那你们老师要求你们制定目标与计划了吗?”“制定了,老爸你要不要过目?”“行啊,让老爸来学习学习!”你的孩子一定欣然去拿了,或者说“我再改改,再给您过目。”其实孩子并没有写,但被你这么艺术的一提醒,他顺着杆子,真的朝着你的期望做了。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说:“你制定就好了,爸爸相信你,不用看。”不用看?不用看他就不会有压力了,不会有方向了,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假若孩子正忙得不可开交,你却说:“要期中考试了,儿子,你制个学习计划给我看看?”孩子肯定是白你一眼,没看我正忙着吗,真是,凭什么要制定一个计划给你看啊!
每跟孩子说一个问题,都要先想好了用怎样的语气,用怎样的语言,找什么样的机会,预测一下能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如果不过脑子的,随便乱讲,就还不如不说话。教育孩子,很多时候“沉默是金”。而我们的很多妈妈们,嘴巴确实很多,会不停地念叨。大部分的时候,其实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你想,孩子会不会喜欢呢?会不会信任呢?我们还有一些家长,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只唠叨孩子的缺点,在孩子的心里,他们就真的认为“好孩子很多,但都是别人家的”。如果你懂得尊重孩子,你就绝对不会这样。你想想,若是你的老公总在你面前说:你看看谁谁的老婆,多么俊俏啊,谁家的老婆,多么贤惠体贴啊,我想你早就把手上的活一丢,回答说:你去娶那漂亮的去,你去娶那贤惠的去,这日子没法过了。其实我们的孩子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你去要别人的家的孩子叫你妈算了。所以,这种碎碎念的教育是最不利孩子成长的,哪怕他在你的威胁下坐到了桌子边,但实际上他是静不下心来搞学习的。他的内心一直在抱怨,一直在逆反。他只好用做小动作、开小差的办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习上的坏习惯: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消极怠工……
孩子学习一天多不容易啊,在教室里要坐上一整天,而且这一整天都是有人管束的,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天黑了才回家,而刚一坐下来吃饭,就要接受您的盘问,接受来自您的压力,他自然就会很烦。他一烦,您就更烦了,说:你这小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你一直就以为,孩子就是个孩子,孩子一切都应该听你的!孩子没了好心情,您没了好心态,自然就会关系紧张。最好的办法是,孩子一回来,您就用微笑迎接他,问他今天有些什么开心的事,若孩子愿意说,您就耐心地听,要是孩子不愿意说,您就不要说话。等吃完饭了,给孩子冲杯牛奶,要他注意休息,提醒他不要搞得太晚,再送他个大大的微笑,我想,孩子在您的这种呵护下成长,他不优秀都不可能了。
三、成绩好是水到渠成的事。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检验学习的好坏的依据便是考试,就是最后被量化的分数。事实上,孩子的路就是一个一个的台阶组成的,某一步没有走好,就有可能上不了那个台阶,或者说上不了那个理想的台阶。尤其担心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太少,如果孩子进入不了一个好的高中或是大学,孩子就进不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不能学好,甚至还有可能在坏的环境里变坏。是的,在座的每位家长并不是期待孩子必须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只是希望在日益残酷的竞争中有自己立足的地位,能过上稳定安逸的生活。而会读书、成绩好是最有保障、最快捷的一条路径,更重要的事,学习好的孩子,往往在其他方面,也会要显得更优秀,因此,我们的家长们才会如此的紧张他们的每一次考试,每一个分数。因为家长们如此紧张,所有老师们也自然很紧张,甚至整个社会都很紧张。这也是为什么重应试、轻能力的教育怪状在中国如此猖獗。
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现状。有专家作过研究,目前这样的教育现状至少还要持续一百年。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所经历的教育阶段,是没办法改变目前的考核标准的。那我们怎么办?我有一个观点:在夹缝中求生存!也就是说,在这种糟糕的现状中,我们也要为孩子找到一片阳光的天空,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
那么,我们的家长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的古语总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头悬梁,椎刺骨”……我们总是说,孩子,现在吃点苦,不算什么,将来就会苦尽甘来。我们向孩子传递了一种错误的理念——学习是苦的,我们现在苦,是换来将来的不苦。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之前,我也是这么教育的,我也总是说,为了将来能考个好点的学校,吃这点儿苦,算什么呢?其实,学习是甜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若是让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别的孩子都在上学,他不用受这个苦,在家里看电视,玩,我看有一个孩子会愿意吗?他愿意到学校来,因为在学校里读书是充实的,是能让自己的灵魂安定的。另外,那些真正会学并且学得好的孩子,他绝不是因为他有毅力,能坚持学,而是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他才愿意坚持。换句话说,学得好的孩子,是因为学习快乐而愿意坚持,而不是因为坚持才会越学越好。
期中考试后,我问过好多个孩子,我们班的李晓佳,我们班的谢诗涵,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她俩是我们班的学霸,他们都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有一节课,我看到我们班的丁开珂萎靡不振,我说:“开珂,你现在的状态不好,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他疑惑的看着我,我说:“是因为你没学,所以你不快乐!你跟着大家一起学,看快不快乐?”他试着投入到了学习中,他的脸上马上洋溢了笑容,他非常快乐地度过了一节课。还有一次,我问背书到十点仍旧精神饱满的李文振,你累吗?他回答我,学习太快乐了,我浑身都是劲!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不学习才是不快乐的。所以,我们要向我们孩子传递一种正能量,要想有快乐的体验,就要感受学习的过程。
感受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他一直在很努力地经营自己的事业,他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可是他仍旧感受不到幸福。他明明拥有了足够多的物质财富,可他还是不满足,因为他仍旧有一种危机感,另外,他更怕失去。这种心态,让他的生活里充斥着焦虑。我曾经跟许多看似无限风光的人交流时,他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而且,我们感觉到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深深的焦虑中,大家都过着一种很浮躁的生活。而不幸的是,我们把这种焦虑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他们面对考试,面对分数时,成也焦虑,败也焦虑。我曾经记得我们班的一个家长跟我说,他的孩子在前一次考试中获得了全班第三的好成绩,到临近下一次考试时,就深深地不安,甚至说:“要是之前别考第三就好了!”看我们的孩子多可怜,许多人都鼓励他考前三,他自己也特别盼望自己能出类拔萃。当他终于达成自己的目标时,他却没法去享受这份成功,而在为下次能否达到前三而深深地焦虑!多么不争的现实啊,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惹的祸。我们教孩子一定要优秀,但我们从不教孩子怎样驾驭成功与失败。甚至我们只允许孩子成功,不允许孩子失败。我们没有教会他们怎样平静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只要尽力了就好,不要那么在乎结果”,这本就是真理,但我们怕跟他们讲,我们向他们撒谎:“孩子,只要努力了就肯定成功。”“孩子,你达成了目标,就会给你买你最需要的什么什么。”“你若没有考好,那你就太对不起人了!”
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的,一开始学习,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试问,孩子怎么会感受生活的快乐?考好了,怕下次失败,压力很大;没考好,就要受到家长的责备甚至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忘记什么是快乐了,孩子体会不到幸福了。学着去体会幸福,这种能力真的需要培养,幸福是一点点的快乐构成的,幸福是一种感觉。要让我们的孩子幸福,不是给他们提供多好的物质条件,而是教会他们乐观去面对生活中不如意。暑假里,我看了杨澜的《幸福要回答》,我深深体会到了幸福这种能力对我们人生带来的作用。我建议在座的家长,尤其是生了女孩的家长去看看。
其实,今天我们让孩子成绩好,就是希望他们能幸福,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孩子的终极关怀就是孩子能幸福。我想说,孩子将来幸不幸福,就看现在有没有培养让他感觉到幸福的能力,用杨澜的观点就叫“幸福力”。现在有幸福感的人,将来就一定有。在您的身边,他们得到了尊重,得到平等与自由,他们每天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学会了正确面对考试的结果,他们怎么会不幸福呢?他们更知道,即使遇到一点暂时的困难也不可怕,逆境更能锻炼人的心智,所以没有必要忧心忡忡,消极悲观;他们更知道,今天成绩好了,明天自己的路就会越走越宽,成功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他们也就一天比一天变得自信;他们更知道,在一种民主与自由的环境里成长,是何等的快乐,是多么的值得珍惜!
还有,请您能容忍孩子的错误,树立“错误是宝贝”的观念。
我有一个来自学开车的亲身体验。我的方向感天生不行,机械操作能力也是不可想象的差。所以,教练跟我讲什么我都能理解,但一旦操作就不行了。为此,我经常畏惧上车。但我有幸遇到了一个好教练,他总是鼓励我说:“就是要不断地犯错,只有不断去纠正自己的错误才可以把车开好。”慢慢地,我也就没那么怕了,要领也就慢慢掌握。孩子的学习也是这么回事,如果我们不允许他在练习的过程中犯错,他在接受验收的时候肯定会犯错。我总是告诉孩子,你的作业本上最有价值的就是那道错题。如果做错了,你要用黑色笔做个永久性的记号,在复习时就把这些原来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我不太主张孩子们搞题海战术,资料书买一大堆,实际上孩子一看就发怵,不会去做,即使想做,也抽不出时间。孩子重视这些错题,亲近这些错题,反复去做这些错题,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如果您一看到孩子的作业本上有错题就非常敏感,提高音调说:“怎么错这么多?怎么又错了?”孩子一定不愿意做错,但事实上却做错了。你作为他的领路人,你就要比孩子有更高的境界。你告诉孩子:不要急,错题是宝贝,错题对于提高你的成绩才会有价值,我们不要抗拒这这些错题……让孩子如获至宝,收藏着这些错题,一复习就去把玩这此宝贝,孩子的心态就变好了,学习自然变成有趣的事儿了。
当我们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会去感受身边的幸福,甚至连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都能视若珍宝,孩子成绩好不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吗?
结语:
讲到这儿时,我只想说,这一切,我明白得太慢了。直到带这届学生,我才开始懂点事,我才觉得我曾经是多么的无知。现在,我也是一位家长,我不想让我的孩子牺牲今天的快乐,美其名曰去换取明天的快乐;也就是说,我不想因为我的误区,而让她感觉学习与生活的不快乐,我要教会他一种新理念,今天是快乐的,将来更是快乐的,从小培养她驾驭幸福的能力。我不想让她慢慢失去一种驾驭幸福的能力。因此,我努力地去学习。所以,今天,我更多的是以家长的身份,跟在座的各位交流。我希望我们共同的孩子,今天是快乐的,永远是幸福的!所以,我希望我们家长,在你打拼事业的同时,也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只有懂得了一些教育的规律,孩子们才愿意与我们交流,才愿意把他们幸福的笑脸展露出来,才会在他们的人生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亲爱的家长们,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先努力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我们记住一个理念: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三篇:家长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Microsoft Word 文档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长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为回报新老学员对培根教育的长期支持,培根教育邀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郭建民先生为培根教育优秀学生家长免费开展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讲座。帮您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难。
主讲嘉宾:郭建敏
讲座地点:洛阳市西工区温州大酒店(老旋宫大厦)2楼会议室。讲座时间:2014年上午9点。
邀请对象: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培根学员家长。参与方式: 凭借短信邀请函或者提前电话预约限额入场。
专家简介:
郭建民先生
★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
★ 青少年成功素质培训师
★ NLP心理调整师
★ 中国传统文化讲师、圣贤教育践行者
郭建敏先生多年来对教育学、成功学、儿童心理学、行为科学、高效学习方法等从理论到实践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把自己两个孩子培养上了国家重点大学,十多年来还帮助八百多名痴迷网络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安心学习,帮助一千多名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考上“985大学”或“211工程大学”,帮助上万位家长掌握了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
郭先生的终生使命:帮助更多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使他们快乐自信、积极进取、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四篇:父母做对了 孩子才优秀
父母做对了 孩子才优秀
中国的家长,遇事最喜欢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我认为,滥用表扬和批评是造成孩子想赢怕输、畏难不前、缩手缩脚、顶嘴反抗、叛逆对抗,甚者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根源。
无用的表扬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表扬,滥用或错误地“表扬”孩子。你是否用以下的方式“表扬”过孩子:
1.无知型“表扬”
当孩子和人打架时“表扬”孩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多有英雄气概”;当孩子撒谎时“表扬”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有谋略,前程不可限量”;当孩子贪小便宜时“表扬”孩子,“我儿子不吃亏,顾家”;当孩子没有礼貌时“表扬”孩子,“看我的孩子多酷”;当孩子阴沉少语时“表扬”孩子,“看我的孩子多成熟”„„
无知的“表扬”让孩子以错为对,可能建立错误的生活和学习观念,为未来孩子出问题埋下隐患。
2.炫耀型“表扬”
这类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太聪明了”,“你真是个天才”,“我家那孩子是个神童”„„
炫耀的“表扬”让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起初孩子趾高气扬,觉得自己真的不错,一旦经历真实社会后,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回事”时,就会气馁、退缩、逃避甚至厌世„„
3.忽悠型“表扬”
最具代表的是中国家长耳熟能详的三个字“你真棒”,与此类似的还有“你真乖”、“你真聪明”„„
这根本不是表扬,如果是事实应该被称为“赞美”,如果不是事实应该被称为“忽悠”。在“你真棒”环境下生活,一类孩子认为自己很棒,因而“不可一世”,等发现自己不棒的时候,心理会出现问题。
不具体、不定量的表扬对孩子有害无益!
正确的表扬
正确的表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表扬时说的话;第二部分,孩子听了家长表扬后对自己说的话。
请家长记住正确的表扬流程:表述孩子的行为+说出行为的结果+ 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谢。
这个流程的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说话”——让孩子因为父母正确的表扬得出努力被认同、行为被称赞的结论,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肯定,孩子因此积累进步的勇气和决心,增加自信。
比如,孩子在家里第一次扫地了,你不能一见面就和孩子说:“你真棒!”孩子可能吓一跳!自己对自己说:“我怎么棒了?哦,可能是我扫地了。”孩子非常高兴。这样做的结果是:第一,孩子扫地并不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一定程度上是他的责任,这样的“表扬”会越来越没价值;第二,孩子真的认为自己“很棒”,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为日后生活埋下隐患;第三,孩子可能会对“表扬”产生依赖,不表扬就不努力了!
看到孩子第一次扫地时,先描述行为“宝贝扫地了”,再说出这个行为造成的结果“扫得这么干净”、“妈妈不用扫了”或者“地板原来很脏的”,然后表达感受和感谢“妈妈谢谢你”。这样的话,孩子知道你为什么表扬他,感觉被认同,他心里和自己说:“妈妈这么认同我,我付出是应该的,下次还要扫地。”
只有真正的表扬才能激励孩子进步,不过尽管如此,表扬也要适度,要少用。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每天都在学习,表扬多了,一来孩子可能对表扬产生依赖,为表扬而做事,本末倒置,二来,孩子可能觉得被忽悠,觉得表扬“不值钱”,对表扬产生了免疫力。
少表扬多鼓励
西方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想让孩子进步,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教育孩子要鼓励,那什么是鼓励呢?
就好比两军对战,胜利以后要“表彰”——犒赏三军,打仗过程中要“敲鼓激励”——浴血奋战。表扬关注“结果”,一件事情做得很好,我们应该表扬,但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要少用表扬,多用鼓励,因为鼓励关注的是“过程”。
不论孩子做了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不错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这就是鼓励。我总结了鼓励的公式:家长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
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是很好,家长首先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的孩子下次一定会进步”,只有家长有信心孩子才会有信心;指出孩子平时的正确行为或客观事实,“你每天晚上都努力学习到很晚”,或者“这次题比上次难,你其实进步了”;再给孩子方法和方向,“你如果考试再细心一点”、“保持努力”或“加强记忆”;最后给个期望,“没关系,下一次再来”,或者抱抱孩子说“努力吧,有爸妈在背后支持你!”
第五篇:《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
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骄傲!同样孩子的不省心经常让我会去恶补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但大都是读时心血来潮,读后波澜不惊。为了营造一个温馨的暑假,我依旧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涵,老师也推荐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这本书是郑委老师之作.这本书真的对我影响很大!
翻开前言,第一个问题引起我的共鸣:是啊,我们这一代人,家长何时烦过心,都是望天收、自由发展,而到我们做家长的时候怎么就这么累呢?!郑老师说的好:只要拥有智慧,每一位家长都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而智慧与知识,学历不相关!是的,教育是一门学问,而郑老师是用心来做这门学问的。从这本书中,我发现有许多经验和方法值得我借鉴。
这本书中提出一个新的教育观点,即做一名智慧型的家长。对照老师的原则我才发现自己是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
我们来说说郑老师说到的平等与尊重的原则。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和他是平等相待的,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感觉的自己像大姐姐一样,现在看来我没有用心去做。我总是把坐下来讲道理当成是对孩子的平等和尊重。可我没有把平等和尊重的前提“相信”与“信任”理解清楚,扪心自问,对孩子我是完全相信与信任的吗?没有,真的很惭愧,很多时候我总是不放心。在我眼里他一直是个小孩,很多事不敢放手让他去尝试,现在想想我这并不是爱他,某些程度上来说会害了他,在爸妈的呵护下他会没有想象的坚强,很多事不是孩子不去做,而是我们舍不得让他去做,看了郑老师之作,这个暑假,我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发现,孩子真的可以做的很好!很优秀!真的感谢老师的推荐,郑老师真的教会我很多!“你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谁会相信你的孩子”,这句话我会牢记在心!
我们再说说郑老师书里提到的听话原则:孩子长这么大,我们从不强迫他上什么兴趣班,所有的兴趣班都是他自己选择的,可大多都半途而废,我总是会说我的孩子没有长性,做事不能坚持。按照老师的说法是我们家长没有帮助好,方法不对,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六字真言”是个好方法!这叫欲擒故纵、有机会我一定试试。
接着说说郑老师书里提及的行动原则:所谓行之合一就是去做。做一个好家长,真正的与孩子平等,尊重孩子,只有好家长才会有好孩子,好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榜样,身教重于言传.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我也非常渴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掌握教子方法和技巧,很好的帮助孩子.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我会努力的变成智慧型的家长。这个暑假因为我的改变,孩子的表现真的很好!我都没发现原来孩子可以如此优秀!希望我和孩子可以共同成长,一起进步!他的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