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二:双汇用行动挽回信心

时间:2019-05-14 20:1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二:双汇用行动挽回信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二:双汇用行动挽回信心》。

第一篇: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二:双汇用行动挽回信心

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之二----双汇用行动挽回信心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游昌乔

案例主角: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65000人,年产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0位。

万隆,双汇集团董事长,世界肉类协会理事,中国肉类协会常务理事、高级顾问,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些媒体称他“中国屠夫长”、“肉类工业的教父”、“肉类品牌创始人”。案例回放:

2011年3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3.15特别节目,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瘦肉精”猪肉被曝光。

3月16日,双汇集团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央视报道属实,同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 3月16日,双汇给各大零售企业发出函件称:“凡我司生产的熟肉制品均可正常销售,如出现相关的质量问题,我司将承担一切责任。”另外,双汇还表示,已委托国家及地方相关检测机构,对其生产的熟肉制品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将在3月20日予以公告。当日,双汇集团总经理杜俊甫接受采访时更是明确表示,“双汇作为一家大公司,对所有问题不会回避,会承担所有的责任”。双汇集团同时宣布,“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目的是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3月17日晚,双汇集团再次发表声明,要求济源双汇收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处理。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济源双汇继续停产整顿。对此,网民呈现出极其的不信任,“再不食其肉”的说法比比皆是。

3月23日,双汇集团召开了“落实两个声明、确保食品安全全国管理层及客户视频会议”,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总经理游牧等集团领导高层、事业部领导、全国业务客户及部分记者4000多人参加了此次视频会议,万隆董事长表示:“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同时针对‘瘦肉精’抽样检测存在的风险,决定不惜成本,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测,确保生猪100%全检”。

3月25日,双汇集团再次召开了全国供应商视频会议,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总经理游牧等集团、事业部高层领导,业务采购人员,全国生猪和原辅料供应商及部分记者30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试图安抚处境艰难的供应商。

3月28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万隆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双汇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强调自己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代人受过”的言论再次引起媒体的广泛评论。

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部分新闻媒体等万人参加。双汇再次致歉并公布整顿举措,董事长万隆在会上向消费者致歉并把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他还声明,在近期政府执法部门开展的调查抽检中,双汇产品全部合格,并未检出含有瘦肉精。同时表示3月15日这一天双汇股票跌停,市值蒸发掉了103个亿,从3月15日起到31日影响销售15亿多元。双汇集团20多年时间筑就的放心品牌受到质疑,这个损失也是难以估量。但,其中几个细节也成为公众关注和质疑的焦点。

 当双汇员工和经销商纷纷表态支持双汇的过程中,辽宁营口的经销商高呼了4声“万总万岁!双汇万岁”,颇有喜感。

 细心网友发现,背板拼音竟出错误,“双汇”的拼音被写成“SHAUNGHUI”。有网友在论坛里发帖说,从背板拼音出错这样的细节来看,一方面说明双汇瘦肉精事件绝非偶然,另外,从这个出错细节也可以看出,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士的整体水平不高。

 在誓师会现场,双汇集团还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中检集团是独立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此次与双汇合作,将全方位监督双汇质量安全。此举也被各界质疑为“概念错误”。

4月7日《重庆晚报》双汇熟肉制品昨日在重庆各卖场重新上架,为证明重新上架的产品安全放心,双汇集团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但此举却只引来市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冷讽。

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痛斥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事件:食品行业道德滑坡严重。

截至2011年4月18日8:00,全国各地执法部门对双汇产品进行普查和抽检,100多个地区的执法部门相继公布普查和抽检结果,双汇产品全部合格,均未检出“瘦肉精”。

具体地区有: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深圳、河南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河北省、甘肃省、海南省、广东省、青海省、石家庄、哈尔滨、沈阳、长沙、昆明、西安、成都、长春、青岛、宁波、清远、阜新、鞍山、漯河、金华、宜昌、绵阳、日照、遂宁、望奎、本溪、怀化、汕头、衡阳、盐城、黑河、潍坊、淮安、葫芦岛、鹤壁、咸宁、佛山、克拉玛依、上饶、皋城、靖州、江门、滁州、梧州、淮南、明光、遵义、东营、吉林、兰州、福州、晋城、安庆、西宁、台州、莱芜、合肥、东莞、鹤岗、来宾、德兴、惠州、万州、泾县、池州、苏州、济南、徐州、运城、济宁、莱阳、黄冈、许昌、常德、绥化、朝阳、芦山、威海、德州、滨州、阳泉、乌兰察布、十堰、呼和浩特、高安、沧州、景德镇等100多个省、地市。

其中北京市食品办、工商局采用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通过对双汇33个熟肉制品样本进行抽检,结果全部合格,说明双汇产品的质量是可信的,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同时也说明,“瘦肉精”事件是济源双汇单一工厂的问题。截止目前,针对含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济源双汇,双汇集团济源工厂已收回所有产品。

4月19日,停牌了一个多月后,上午9:30,双汇发展复牌了,双汇发展称“瘦肉精”事件构成的损失已超过13亿元。

4月20日,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日前下发的《“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农业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九部门将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彻底根治“瘦肉精”问题,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5月31日晚间,双汇发展发布公告称,“瘦肉精”事件中的主角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济源双汇”)将于2011年6月2日开工复产。

7月22日,双汇集团深埋处理含“瘦肉精”猪肉3769吨,处理损失约6200万元。7月23日,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3·15”对双汇的影响即将过去,6月份双汇的销售已恢复到80%,现在从销售额上看,考虑到通胀的因素,双汇已经超过原来“3·15”之前的水平。

7月25日下午,“瘦肉精案”在焦作中院一审宣判,五名被告系共同犯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罪名成立。其中,瘦肉精生产者刘襄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同伙奚中杰被判无期徒刑。案例点评: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游昌乔先生危机公关5S原则,对案例做如下点评: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在事件发生后,双汇集团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央视报道属实,同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要求济源双汇收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济源双汇停产整顿。并把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深埋处理含“瘦肉精”猪肉3769吨。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

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在说明双汇在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承担起对公众健康的责任,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项目分值:40分 项目评分:40分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A.在真诚沟通方面,做得好的是:

1)屡次召开大型会议,发表声明向公众道歉

2)双汇董事长万隆亲自在万人大会上鞠躬道歉。双汇集团总经理杜俊甫接受采访时更是明确表示,“双汇作为一家大公司,对所有问题不会回避,会承担所有的责任。”。

3)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报纸等各种广告等宣传方式,传递“头头检测”的信息,增强公众信心。

B.在真诚沟通方面做得不好的是:

1)在召开万人大会时,发生经销商高呼 “万总万岁!双汇万岁”以及背板拼音错误的乌龙事件。

2)董事长万隆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双汇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强调自己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代人受过”的言论再次引起媒体的广泛评论。

项目分值:20分 评分:10分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双汇在危机48小时内发出两次《声明》来“致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达到安抚媒体和民意的作用,同时,又两次召开视频会议,来安抚企业员工和经销商。

项目分值:20分

评分:20分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双汇在瘦肉精事件中连续发声明,连续召开会议道歉,并采取一系列行动,以希望得到消费者的谅解,但在万人大会上活动过程失控,出现高呼万岁及企业名称拼音出错的乌龙事件,表明企业在危机管理系统性上存在问题。

项目分值:10分 评分:5分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在这方面,有两点做得很好:

1、双汇集团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中检集团是独立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此次与双汇合作,将全方位监督双汇质量安全。

2、截至2011年4月18日8:00,全国各地执法部门对双汇产品进行普查和抽检,100多个地区的执法部门相继公布普查和抽检结果,双汇产品全部合格,均未检出“瘦肉精”。

但是遗憾的是,在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的实际行动中,除了广告投放外,双汇并未进行相应有足够影响力的公关活动,更没有与媒体和公众进行很好的互动以使双汇重拾公众的信任。

项目分值:10分 评分:5分

案例评分:总分100分,实际评分80分

第二篇: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四

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四-“侵权门”

案例主角:

百度

百度(简称:BIDU)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彦宏、徐勇两人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百度”二字源于中国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

案例回放:

3月15日,贾平凹、韩寒等50位作家公开发布《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指责百度文库“偷走了我们的作品,偷走了我们的权利,偷走了我们的财物,把百度文库变成了一个贼赃市场”。

3月22日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王志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这也是继50位作家“3•15”向百度文库维权以来,版权局相关官员的首次表态。“百度已经向版权管理司提交了整改报告,目前我们也委托了北京市版权局对百度进一步调查,如果违法或者违规,版权司会依法查处(http://www.xiexiebang.com/)。”

3月22日,百度副总裁朱光就文库版权问题接受专访,这也是百度高层首次就文库版权问题接受媒体的专访。据朱光介绍,百度一贯非常重视知识产权,针对文库涉及的版权问题,近期将有新的重大突破。朱光透露,百度从去年11月文库正式上线起,开始着手开发版权识别的新技术——“文库版权作品DNA比对识别”技术,希望从源头控制用户对侵权作品的上传。预计此项新技术将于4月中旬开始上线运行。此外,朱光特别强调称,百度将加大与出版社及版权方的合作,用合作的方式带给版权方更大的利益,推动产业共赢,用技术解决版权问题。

3月24日消息,中国作家代表、出版界代表与百度公司的谈判在北京举行。

出版界反侵权同盟称百度侵权事实清楚,要求百度赔偿一亿人民币,并提出百度文库需执行“先审核后发布”新模式(市场营销论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因维权方对百度提出的“技术解决手段”无法接受,单方面宣布“谈判无任何进展,完全破裂”。

百度亦表示,由于对方条件过于苛刻,“我们表示遗憾”。

香港导演彭浩翔在

总结与百度进行的首轮版权谈判时说,“今天,权利人的态度是悲痛的、严肃的,百度方面的态度是活泼的、快乐的。从态度上来讲,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

3月24日北京市版权局首次公开回应百度文库事件,指明百度对于“避风港”原则是误读和滥用,已涉嫌构成违法出版行为,对百度等资源分享网站予以行政处罚没有法律障碍,而防范此类事件的行政法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指导意见(试行)》。

3月25日凌晨消息,百度副总裁朱光对媒体透露了“版权谈判”破裂的相关情况,表示愿意与更多的版权方协商,并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百度也对涉嫌违法经营的指责予以否认。

3月26日下午消息,针对外界对百度文库的广泛质疑,百度发布声明,就“伤害了一些作家的感情表示抱歉”,同时加强排查,预计在未来3天内,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类别的文档凡未获版权方授权的将得到彻底处理。

3月28日,李彦宏出席在某公开场合表示,对于百度文库的事件,他本人也正与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他认为,如果百度文库不能有效的清除盗版,百度文库甚至可以关掉,不过,他仍然一再强调,希望能够与众多作家达成共识,共同合作,为读者造福。

3月29日,有网友在贴吧、天涯等论坛发帖,发起了一场“文库保卫战”,力挺百度文库,呼吁网民愿自发组织删除各自以前在百度文库中上传的未经授权作品,以避免为百度文库“添乱”。此呼吁一经发出,立刻得到了众多网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3月29日,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蔡继明与百度再次对簿公堂,要求百度关闭“蔡继明”贴吧,该贴吧大量辱骂、骚扰言论对其构成侵权。并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200万元。蔡继明与百度的死磕在今年两会关注度极高,此前,其还在两会期间提交了“拆分百度”的提案。在其看来,百度一些吸引流量、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以伤害个人和其他企业的利益为基础的。

3月30日凌晨,百度文库版权合作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包括与版权方的具体合作形式,以及对版权合作方的宣传支持等几大板块内容。其中,对百度文库对付费分成、广告分成的两种合作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3月30日上午,出版业和作家群体反侵权同盟联合声明,表示欢迎李彦宏关于百度文库如果管不好就关掉的表态,反对百度3月26日发布的“三点声明”,质疑百度文库版权合作平台,出版业和作家群体反侵权同盟代表沈浩波通过其新浪微博发表声明,称版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虽然百度文库删除了大量文学门类的作品,但是仍有大量非文学类的侵权图书存在,数量远远超过文学类图书。并质疑其“保护费模式”,并表示“将维权进行到底”。3月30日20时,记者登录百度文库,发现文学作品一栏中的文档骤减至167份,这和三天前百度声明的承诺兑现。出版界反百度侵权同盟代表、中国文著协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表示,百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有这个举动,应该给予肯定。“虽然一些侵权作品被删除了,但侵权事实存在,产生的影响还在,如何消除这个影响?而且百度文库的版权问题还没有实际的解决方案。”张洪波说。张洪波最后表示:“如果对方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我们愿意坐下来谈。如果对方在一定时间内还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关的法律准备,可以随时采取行动。”

4月1日,针对近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百度文库**,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表示,支持作家依法维权,对作家反映的百度侵权问题,国家版权局将根据事实依照法律进行处理。据报道,面对作家对于百度文库涉嫌侵权的“声讨”,百度相继采取了删除文库中的非授权作品、紧急上线文库版权合作平台等行动。对此,王自强指出,目前百度较为积极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并不意味着作家反映的百度侵权问题的结束。“版权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在查明事实真相的前提下,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对百度文库是否侵权依法作出处理。”

4月1日,互联网上流出《15名法律人就百度公司及其负责人涉嫌侵犯著作权应依法追究责任的声援书》。

4月6日,记者登陆百度文库发现,其文档中文学作品有7988份,较3月15日前的280万份已经删除约99%的内容,但教育、外语学习、资格考试、专业文献、应用文书、生活娱乐等其余6类作品的数量并无明显变化。

12月8日,百度文库首页改版,将版权类作品从百度文库中剥离出来,“变身”为百度阅读。

案例点评: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游昌乔先生危机公关5S原则,对案例做如下点评: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李彦宏表态:百度文库如果管不好就关掉。虽然维权作家们仍质疑百度,但是对李彦宏的这个表态相当认可。李彦宏的表态足以证明企业是愿意承担责任的。百度也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如:百度进行技术革新——版权作品DNA比对识别技术,希望从源头控制用户对侵权作品的上传,同时删除非授权作品。项目分值:40分 评分:40分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百度很快致歉,多次承诺愿意承担责任,按照承诺删除部分非授权作品,并开发新的百度文库产品。并不断地履行承诺。但在与作家谈判过程中,作家联盟人士认为权利人的态度是悲痛的、严肃的,百度方面的态度是活泼的、快乐的。从态度上来讲,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而最终未达成统一意见。项目分值:20分 评分:10分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3月15日,50位作家公开发布《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对百度文库侵权进行声讨,直至3月22日,百度副总裁朱光才就文库版权问题接受专访,并做了一系列的表态和处理手段。

项目分值:20分 评分:5分

4、系统运作原则(SYSTEM):

在整个过程中,百度始终执行一个声音:维护版权。在所有对外的回应中都以此为口径,在每一次与作家联盟发生冲突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步步推进,最终与作家联盟和解。

项目分值:10分 评分:10分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4月1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对百度长期以来对于版权维护的积极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记者登陆百度文库发现,其文档中文学作品有7988份,较3月15日前的280万份已经删除约99%的内容,摆在眼前的事实,成为最好的证明。

项目分值:10分

评分:10分

案例评分:总分100分,实际总得分:75分

第三篇: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九——达芬奇造假之谜

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九——达芬奇造假之谜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游昌乔

案例主角:

达芬奇家具是一些国际高端品牌家俱的经销商,1994 年,达芬奇家具在新加坡开设了首家零售店,迄今为止,达芬奇家具已扩展到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中国主要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中国香港),透过与经销商的合作连续开设了7 家超级商店。

案例回放:

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节目,指出记者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调查后发现,达芬奇公司销售的这些天价家具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是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达芬奇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旗下部分家具却是从广东东莞加工贴牌生产的,质量并不过关,产品涉嫌伪造产地,经过检测,消费者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据《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有关东莞长丰家具与达芬奇公司的多项指控,均来自长丰公司“总经理”彭杰。

7月11日,达芬奇家居官方微博对外发表声明,称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至国内。同时,声明表示,达芬奇将计划于本周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达芬奇在国内的运营以及销售情况。但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达芬奇部分销售主管却改口称,代理的部分品牌家具是在国内生产的。

7月12日,质检总局要求沪深两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达芬奇家具近两年的进出口情况进行调查,执法人员在位于上海青浦的仓库内查获了部分涉嫌伪造产地的家具产品。东莞市成立由工商、质监、检验检疫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及产销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广州市工商局出动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广州达芬奇家具店出售的部分进口家具目前尚不能提供合法来源手续。

7月12日,记者回访涉事的东莞长丰家具有限公司,发现工厂已经停产,一名黄姓负责人称,长丰家具厂并未给达芬奇家具公司供货。

7月13日,达芬奇家居情况介绍会在北京柏悦酒店举行。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以及其代理的意大利、美国品牌的20位负责人都悉数到场。在发布会进行中,消费者现场指控达芬奇产品造假,并大声谴责达芬奇发布会不具备可信度;总经理潘庄秀华则含泪讲述与长丰的“冤缘”关系与创业经历,多次声称自己压力大,愿意接受消费者的退货要求,并因情绪失控中途离场。

发布会现场有四个事实得到确认。第一,达芬奇的产品并非全部是纯实木;第二,达芬奇家居确有与包括东莞长丰在内的中国工厂有合作;第三,自2002年,达芬奇与超过13家中国工厂合作生产弗勒登系列家具;第四,达芬奇代理的意大利家具都属于原装进口,但代理的美国品牌则并非完全产于美国,产地包括印尼,中国等等。但对于产品质量一事,总经理潘庄秀华没有给出直接回应。

7月14日,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了对达芬奇家具的初步调查结果:今年上半年,达芬奇家具共有11批木制品和木制家具,是从国内的家具企业采购的。采购的方式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先是出口到上海保税物流区,又再进口到达芬奇上海仓库。换句话说,家具都没有运到国外,只是在上海的保税区兜了个圈子,就成了进口的产品,被媒体戏称为保税区“一日游”。上海工商局表示.初步认定达芬奇家居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部分产品不合格、多数产品不标注产地和材质这三大问题,工商部门已责令达芬奇公司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对标志不规范的商品标签要求限期整。

7月16日,上海工商部门表示,达芬奇公司“卡布丽缇”系列家具样品经权威第三方检测,综合判定为产品“不合格”。目前,上海工商部门已责令达芬奇公司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同时,广州工商局对达芬奇广州店进行立案调查.且已掌握伪造产地的初步证据,媒体对于‘达芬奇’涉嫌伪造产地的报道基本属实。

7月17日,达芬奇家居位于杭州的专卖店由于标签标注不规范已被要求整改,该店因为消防原因已被查封。

7月17日晚,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再次曝光达芬奇家居问题,有消费者表示达芬奇给家具产品提供了虚假的关单。7月18日,达芬奇家居发布《致消费者的公开道歉信》,称公司已开展内部清查整顿工作,并表示正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核实情况,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承担责任,绝不推卸。达芬奇家居在道歉信中称,今日有关媒体对该公司部分国际品牌家具提出了质疑,主要集中在某些产品产地标注问题、质量问题以及不规范宣传问题。但对于备受关注的退换货及赔偿问题,达芬奇家居在致歉信中并未提及。

7月18日,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达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国内所卖的进口家具都是以假乱真。大家的质疑存在常识问题,其实,国际品牌可以有不同的生产地,只要标明产地即可。产品从中国出口,再进口到中国,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是可以的。”

7月20日,达芬奇关闭了与媒体联络的热线电话,重新公布一个公共关系邮箱。达芬奇方面表示,目前还在等待相关部门的结论,得出后会第一时间告知媒体,恳请媒体以事实为依据,不要急于得出结论。

7月25日,达芬奇公司正式开通顾客服务热线4006505867,每天早9点至晚6点将受理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承诺购买了原产于中国的家居产品的顾客,如果不满意达芬奇交付的产品,可开始致电与达芬奇联系,问题家具可以进行退货;而原来的公共关系邮箱,仍旧使用,消费者仍然可以继续发邮件到该邮箱。

7月25日,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回应质疑。潘庄秀华表示达芬奇公司的现状是成立法律和公关团队,等政府核查结果。在采访中谈到“达芬奇”的血统时,潘庄秀华说,达芬奇曾找长丰生产家具叫“富尔敦”。实际上,长丰确实是“好莱坞”的代工厂。“达芬奇”曾委托长丰生产“富尔敦”家具,2006年就已停产。采访中她也对公开信的质疑等给予回应。

8月2日,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透露,达芬奇家居消费者维权一案,最快将于本周向法院正式递交诉状。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60多名消费者在该所登记维权,其中上海地区已有20多名,涉案金额近3000万元。

8月5日,集体诉讼达芬奇公司的第一批3名消费者已将诉状递交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正式起诉达芬奇公司涉嫌欺诈,首批诉讼请求中索赔金额共计近200万元人民币。8月14日晚,达芬奇家居的内幕真相正在被官方逐一揭开。记者从工商领域权威人士获知消息,上海市工商局已初步认定达芬奇家居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部分产品不合格、多数产品不标注产地和材质这三大问题。

8月31日,沸沸扬扬的达芬奇家居“产地造假门”终于有了官方调查结论。上海市工商局8月31日公布,经查实,达芬奇家居公司存在部分“卡布丽缇”家具质量不合格、产品标签标注和广告宣传不规范3大问题。而伪造原产地的问题,工商表示尚未发现有造假行为。

11月21日,广东卫视《广东早晨》栏目播出“名牌家具疑出自山寨厂”的报道,称众多名牌家具其实产自顺德某无牌家具厂,成本低廉,而且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劣质化学物质。对此,达芬奇家居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广东卫视以“虚假新闻”对其进行诬陷。达芬奇家居表示,达芬奇家居从未在广东顺德设立分支机构,而佛山市顺德区达芬奇家具实业有限公司与其没有任何关系,并表示要追究该公司的侵权责任。再次重申,达芬奇从未从事过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指控的造假行为,期待行政机关做出“公正的最终调查结论”。

11月23日,达芬奇已委托律师向广东卫视发出律师函,要求其纠正该虚假报道,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投诉,追究当事记者的责任。广东卫视反攻:“我们的报道不是虚假报道。” 对于达芬奇家居提出公开道歉的要求,该负责人表示不可理解。“顺德质监部门给我们发来的函件中的确有名字叫做‘佛山市顺德区达芬奇家具实业有限公司’的公司,但是给我们发来律师函的却是‘达芬奇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我们的报道中通篇没有出现过这一名词,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发来律师函。”同时,该负责人称,所谓的“虚假报道”是达芬奇家居污蔑广东卫视,“我们的报道是客观真实的,我们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11月25日凌晨,达芬奇家居再次“突袭”,坚称广东卫视“故意以虚假新闻诬陷栽赃”达芬奇,并自称广东卫视工作人员在与其取得联系时表示:希望“和和气气”解决此事。

12月7日,达芬奇家居与媒体大战依然没有最终结果,历经两次口水大战之后,但是网民的同情分并没有因此而倒向达芬奇一方,达芬奇的“造假”嫌疑并因为没有此次的强硬态度而有所改变。据羊城晚报所做的微调查显示,认为此次是客观报道,不是虚假新闻,占88.1%;而同情达芬奇家居,认为其受到媒体恶意栽赃的占11.9%。12月23日,因认定“达芬奇”在产品质量、标签标注和广告宣传方面存在3项违法行为,上海市工商局向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罚单”总额133.42万元。晚6点到7点之间,达芬奇家居通过官方微博连发3条信息,回应上海工商的处罚。达芬奇坚称“从未造假”,并且说“不服上海市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将依法对该局提起行政诉讼,追究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

12月24日凌晨1点,达芬奇家居微博再次更新,上传洋洋洒洒3页的公开声明,不服处罚。今天,达芬奇家居的网站首页,也全部被公开信占据。上海市工商局通过官方微博再次重申,判定产品不合格有据可查,对于达芬奇方面的行政诉讼将依法应诉。

2012年元旦。由胡舒立领军的财新传媒旗下的《新世纪》周刊,以“达芬奇案中案”为题报道了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芬奇)造假**。总经理潘庄秀华称《每周质量报告》为虚假报道,其记者与中间人敲诈她一千多万元。达芬奇方面偷录了与中间人及记者面谈的内容,并将其提供给媒体。达芬奇再起**,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热点。

案例点评: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游昌乔先生危机公关5S原则,对案例做如下点评: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达芬奇这种一开始就矢口否认自身有问题,用逃避的态度去面对媒体的监督的做法只能换来企业信誉的受损和品牌公信力的下降。品牌存在问题,达芬奇始终没有正面面对,依然通过搪塞的方式回应,不能直面危机,不敢承担责任,而是采取鸵鸟般的回避策略, 是达芬奇危机公关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第二季中,达芬奇接受《财新》杂志专访,揭露央视记者与中间人合谋敲诈,这种鱼死网破式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央视即使有问题,但并不证明达芬奇没有问题。项目分数:40分 评分:0分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达芬奇在7月13日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潘庄秀华一厢情愿地讲起自己的创业史,更召集与自己有切身利益关系的所谓意大利等国的家具生产商,企图以此证明其所销售具在原产地这一问题上的清白,发布会期间.潘庄秀华不接受记者提问,对消费者关心的质量问题及赔偿问题只字不提,最后哭啼离席,使得发布会最终以闹剧收场。难怪一位网友评论到:“你跟她讲欺诈.她跟你讲创业;你跟她讲赔偿,她跟你讲慈善;你跟她吹胡子,她跟你飘眼泪。”达芬奇的新闻发布会本应以真诚沟通的方式去赢得公众的了解,但却以闹剧收场,可谓达芬奇危机公关的又一大败笔。

项目分数:20分 评分:0分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在危机爆发的第1 天起,达芬奇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但可惜的是运用了错误的危机公关方式。

项目分数:20分 评分:20分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从达芬奇应对危机的处理方式看新闻发布会的仓促召开,回答问题顾左右而言他,新闻发言人的无故变换等,并且在事件已经过去数月后,又以状告广东卫视、揭露央视“加害”及不服工商处罚,而上演第二季明显反映出其公关体系建设的落后和危机传播管理的缺失。

项目分数:10分 评分:0分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与工商部门对抗,与央视宣战,无疑都是把自己置于了风口浪尖上。当然,接受著名媒体人胡舒立《财新》传媒的专访,甚至请来厂家的董事来做澄清,是加分之举,但是即便央视记者和中间人都因潜规则受到了惩罚,却对达芬奇自身的造假形象于事无补。

项目分数:10分 评分:0分

案例评分:总分100分,实际总得分20分

第四篇:有关双汇瘦肉精事件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公关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

2011-03-15双汇被曝使用瘦肉精猪肉 “健美猪”大行其道 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 发声明致歉

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赴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正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济源双汇高管被免 产品收回

2011-03-19国务院派员督察瘦肉精 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走过场 2011-03-20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2011-03-21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 双汇发展重组存隐患

2011-03-22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 严肃究责

2011-03-23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 发现3个制造窝点 2011-03-30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

2011-04-01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 拟引入第三方监测产品 2011-04-02双汇瘦肉精自检率仅为规定1/10 监管漏洞惊心

2011-04-10协会称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系公关公司策划 2011-04-16双汇发展19日复牌 将公告“瘦肉精”事件核实情况 2011-04-19双汇复牌首日无量跌停 中长期看空还是看多取决市场 2011-04-215机构席位抛售双汇13亿元 深圳游资接货3亿搏反弹 2011-04-22双汇公告隐瞒关键数据 律师称已涉嫌虚假陈述 2011-04-23双汇危机导致发货量骤降 或至少损失20亿元 2011-04-24双汇承认隐瞒退货承诺 律师:应承担误导责任

为何猪肉里面要添加瘦肉精?

它作为一类药物,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添加剂。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

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却对人体健康危害过大,因而造成安全隐患。它们也因而 在全球遭到禁用

不法养殖户使用瘦肉精主要还是为了巨额利润。据农业部统计,如果用瘦肉精把一头普通猪变成“瘦肉型猪”,只需要10到20天的时间,成本只要8元钱,而净利则高达22元钱,利润率为275%。在利益驱动下,养殖户铤而走险。

以双汇问题猪肉为例,添加“瘦肉精”喂出的生猪出栏价格比普通猪每公斤贵0.4元左右,以每头猪出栏时100公斤计算,一头猪能够多卖四五十元。

双汇内部反应

3月15日,双汇集团应对举措则略显举棋不定。双汇集团副总经理杜俊甫表示,农业部对瘦肉精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双汇集团同样一直对瘦肉精有严格的管理和检测规定,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集团一定会严格核实,了解具体实情,并承诺一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3月16日午时,双汇发布官方声明,推翻了前一日“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的说法。声明称,“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这意味着双汇官方承认了“健美猪”流入的事实。

3月17日,双汇方面一系列举措似乎表明想要扭转被动局面。3月24日以来,双汇集团一再表示“不惜成本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测,确保生猪100%全检,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放心产品,并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3月31日 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部分新闻媒体等万人参加,双汇再次致歉并公布整顿举措

国家和部委态度

国家部门:官方最先给出明确应对举措的是农业部,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针对此次新闻报道中反映的问题,农业部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然而,这一应对举动并未在网民中引发共鸣。

在部委方面,继农业部派出督察组后,另一主管部委——商务部也出台举措,商务部的这一举动获得的反响不一,有网友希望藉此彻查,也有网友认为官方反应迟钝。

河南省委、省政府15日便出台相应措施严查“瘦肉精”猪肉,并在 官方网站上发布了5项具体措施

双汇危机公关

1、三次万人职工大会

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半个月影响销售额15亿。

2、双汇领导大嚼火腿

双汇产品因瘦肉精事件下架20多天后,区域经理为证明自己的东西没问题而现场大吃火腿肠,算是典型的危机公关。只要我们细心来审视双汇的危机公关就不难发现:无论是集团内部召开的万人大会上喊出的“万总万岁”、“双汇万岁”;还是集团准备抛出投资200亿计划;抑或是此事件中双汇经理在超市亲自嚼火腿肠,人们似乎都并未感到双汇集团面对错误的真诚态度。似乎,双汇所有的举动都是为了重新上架,继续占有市场而谋取和巩固企业利益。可双汇集团是否清楚,“东山再起”的前提是勇敢而务实地正视错误,改过自新,恢复消费者对双汇集团的信心和价值期待。

3、大规模销毁生猪肉

4、发表道歉信

双汇危机公关中所存在的问题

1、没有确定完善的危机公关系统。

2、没有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道歉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一,道歉诚意与民意期待有很大距离,道歉的诚意明显不够。其二,道歉大会似乎变成了娱乐大会。经销商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成了一出闹剧,完全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其三,道歉的对象理应是广大消费者,但此次道歉大会云集了职工和经销商,更像是一次热热闹闹的“家族聚会”,淡化了道歉。

3、没有积极承担责任。双汇集团在道歉大会结束后,没有提出一系列的反馈措施,没有积极承担责任。

4、滥用危机公关手段,反而起到反效果。

双汇危机公关效果分析

就“双汇道歉”这一公关策划案例来说,存在多处败笔:

其一,道歉诚意与民意期待有很大距离。从表面上看,这次策划 迎合了民意———民意希望看到双汇道歉。然而,从万人道歉大会的表现来看,诚意明显不够。民意希望双汇反思深刻、道歉真诚、整改到位,而双汇呢,道歉的诚意明显不够———相关批评文章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其二,道歉大会似乎变成了娱乐大会。大家知道,万人道歉大会最滑稽的一幕是经销商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一个企业刚刚有些名气有些实力就出现了问题产品,何谈“万岁”?毫无疑问,道歉本来是非常严肃的一种行为,但因为高喊“万岁”,让人反而乐了起来,产生了戏剧效果。这显然与道歉的主题格格不入

其三,道歉的对象理应是广大消费者,但此次道歉大会云集了职工和经销商,更像是向职工和经销商道歉。而且,双汇万人道歉大会也像是一次热热闹闹的“家族聚会”,淡化了道歉。看上去让上万人参加道歉大会,一是想把人数多作为亮点;二是想让这些人扮演“人证”的角色。但我以为,这个道歉大会似乎与消费者关系不大。人民时评:危机公关不是“丑闻消音器”

双汇的万人道歉大会没有请消费者代表参加,大谈企业损失,还声嘶力竭地大喊“双汇万岁”,种种迹象显示,双汇的道歉诚意不足,私心太重,很像一场危机公关秀,对此,很多人都提出了鲜明的质疑,但质疑归质疑,大家没有证据,只能猜测,只能凭借着一些现象做出个人的判断,说实话,民众尽管非常不满,对双汇的道歉还是抱有一些侥幸心理的。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负责人抛出的双汇万人道歉大会是公关公司手笔的消息则一下子将民众的侥幸心理抽离的一干二净。

双汇”思考

危机一旦出现,邀请专业公关机构参与应对,组织公关活动,这本身不是问题。但危机公关有一个前提,就是以诚恳、诚实的态度面向公众,不回避问题和错误,而不是通过拙劣的表演欺骗公众。仅靠公关手段,绝不可能代替危机的真正化解。那些只会“捂盖子”、花钱“删帖子”,而不是忙着解决问题、舒缓公众情绪的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事实证明,“秀”出来的危机公关不是、也成不了真正的“丑闻消音器”。只有真诚地道歉、及时地弥补、积极地查处、主动地改进,才能及时挽回形象;也只有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同情理解,重新找回公众的信任尊重

双汇瘦肉精事件——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学校:北方民族大学 班级:10人力(2)姓名:王剑峰 学号:20101359 指导教师:李先锋

第五篇: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中石化天价酒

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中石化天价酒

摘要: 案例主角: 中国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案例主角:

中国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820亿元,总部设在北京。

案例回放:

2011年4月11日,天涯论坛出现名为《中石化广东石油总经理鲁广余挥霍巨额公款触目惊心》的帖子,引起网民极大关注。网帖贴出了四张发票,总消费金额约168万元。除此之外,网帖还贴出文字材料,矛头直指中石化广东石油总经理鲁广余,指其“今年中秋节前,指使手下用便利店非油品促销费,从2010年9月起,先后购进高档酒三批,总价值259万元„„所有酒都由总经理鲁广余个人支配使用,无人知道酒的去向。

4月12日,广东石油分公司新闻发言人徐涛和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助理黎海琳表示这些酒的购买与鲁广余个人无关,属于公司正常经营的一部分,因为公司也存在“非油品”经营,并指中石化加油站的便利店为零售。不过深究这批酒的相关数量等情况时,对方以不掌握数据为由没透露更多详情。

4月12日晚,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出示的一份书面回复只字未提“非油品经营项目”。声明中称:“我公司已经注意到相关的信息,目前已经组建调查组对此事件予以调查,调查结果出来后将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如果存在违纪行为将依法严惩。”

4月14日,中石化集团已派出调查组赴广东就天价酒事件展开调查。调查组在回应中说,公司关注到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对所属广东石油分公司“天价酒”事件的评论和报道。公司党组高度重视,紧急召开党组会,决定立即派出联合调查组赴广东,对事件开展调查。如发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4月15日下午,中石化党组的决定:由纪检监察部门、人事部门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组成调查组对广东分公司“天价酒”事件展开调查,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停职配合调查,中石化油品事业部副总经理夏于飞临时主持广东分公司工作。

4月17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召开三次会议,一个是领导班子的会,一个是所有处室干部会,还有一个是外宣部门会。会议主要两个议题,第一,要求各个部门追查泄密人,到底是谁泄的密,怀疑肯定是内鬼,一旦查出要严惩。第二,跟外宣部门商量如何应对媒体采访,坚决要求任何人未经同意情况下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4月18日,中石化集团赴广东的“天价酒”调查组返回北京,向集团公司党组汇报调查情况。这也意味着天价酒事件的调查结果将很快出炉。

4月20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年召开度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针对广东石油违规购买高档酒事件指出:在调查组最后结论出来之前,立即在全系统全面开展自查自纠,通过此事,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对超标准、超规定的行为,都要进行认真彻底的整改,树立中国石化负责任的国有企业良好形象。

4月21日,中石化机关报《中国石化报》头版就“天价酒”事件发表文章《弘扬优良传统维护国企形象》,文中举例说明了中石化长期以来的良好节约风气。被网友戏称为“中石化的萝卜”。

4月25日,中石化天价酒调查结果公布:决定免去鲁广余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职务并降职使用,同时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对已消费的13.11万元红酒费用,由其个人承担。

4月27日,网友发掘出中石化于4月21日在其网站上发布的文章《弘扬优良传统,维护国企形象》。文中自称中石化随处可见节约的理念,更有“葱白和葱叶分开使用”、“萝卜分部位红烧或凉拌”的内容,于是引发网友热议。网友指出中石化早有“天价吊灯”等不良记录,而萝卜的复杂做法更是凸显其奢靡。此外,中石化天价酒事件曝光后,网友在将《我为祖国献石油》改编成《我为祖国喝茅台》以调侃此事,歌曲在网路红极一时。

案例点评:根据著名公关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游昌乔先生危机公关5S原则,对案例做如下点评: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THEMATTER):

中石化虽然最终鲁广余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职务并降职使用,同时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对已消费的13.11万元红酒费用,由其个人承担。但事件曝光后,中石化热衷于严查“内鬼”,而且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鲁广余一个人身上,希望借此将企业的责任撇清,从而淡化此事件的影响。还用萝卜公关来表明企业如何节约,这种推脱责任和转移视线的作法无法给公众一个交待。

项目分值:40分评分:20分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Y):

“天价酒”事件曝光之后,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先是辩称购酒“与鲁广余个人无关”,接着又狡辩“这批酒是公司正常的商品购进,属于公司“非油品”经营项目”。这些辩解无疑激化了事件。但是中石化集团调查组的回应还是非常积极主动的,称公司党组高度重视,紧急召开党组会,决定立即派出联合调查组赴广东,对事件开展调查。如发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项目分值:20分评分10分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4月12日,即在危机的爆发的次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便做出回应,但是中石化集团却在三天后才有回应,虽然错过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项目分值:20分评分10分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反应速度很快,但回应过于草率;中石化集团虽然进行调查,并处理相关责任人,却也暴露了严重的管理方面问题,中石化集团在危机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以至于在此事件处理过程中漏洞百出。

项目分值:10分评分5分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在危机爆发之后,中石化总部成立调查组开展自查,企图以“自证清白”的方式消解危机,但是公众并不买账。

这种自证清白的方式缺乏权威性,没有第三方站出来为自己说话确实是难以服众,而在自查过程中,证据也不翼而飞,更加激发了公众对于中石化的强烈不信任感,而“自证清白”也成了“躲猫猫”。

项目分值:10分评分0分

案例评分:总分100分,实际总得分40分

下载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二:双汇用行动挽回信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十二大品牌危机公关案例之二:双汇用行动挽回信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