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李敖先生不要歪批马克思
请李敖先生不要歪批马克思
---------------------
陈力丹 2006-01-16 14:49:14.0
我一向佩服李敖,因为他的学问深厚,而且敢于为了真理而斗争。关于李敖的学问,凤凰台李敖节目的广告词已经讲得明白:大家没有时间读书,可以通过李敖来读(读李敖)。所以十一长假期间朋友给我李敖先生9月份北大演讲“无遗漏版”,如获至宝,马上读起来。
也许习惯了李敖电视上的严谨,看到眼前的插科打诨有点犯晕。这属于个人的讲演风格,不宜多说。这里只就李敖先生关于马克思的几段话发表一点认真的意见。
李敖说:“马克思就是典型的唯心论者,你们说为他唯物吗,我认为他很唯心,尤其他在抄别人的东西的时候,更唯心。你们说马克思,我们北大还有马克思学院,抄什么东西,大家核对核对,英国首相格莱斯顿演讲,马克思资本论里面捏造了格莱斯顿的话,马克思说亚当斯密的话,亚当没有说过这话。马克思说,工人无祖国,这句话不是马克思说的,这句话是法国大革命时候英雄马拉讲的话。”
李敖让大家核对核对,但是李敖自己说这个话显然就没有核对。这是130多年的一件文坛旧案。1872年,一个叫布伦坦诺的人“揭露”马克思捏造了格莱斯顿的一句话,后来一个叫泰勒的人又在1883年的《泰晤士报》又再谈此事。为此,恩格斯于1890年出版了一本7万多字的小册子《布伦坦诺反对马克思——关于所谓捏造引文问题。事情的经过和文件》,用极为详尽的材料明白无误地说明(包括8家当时著名的伦敦报纸的报道):马克思引之有据。现在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通常附有恩格斯的第四版序言,其中也谈到这件事情。他在最后写道:此后,“任何人也不敢再怀疑马克思写作上的认真态度了。”
我可以确认李敖先生没有读过《资本论》前面的这篇恩格斯的序言,可能更不知道恩格斯写过这样一本小册子,但是敢这样武断地得出结论,这个风格不该是李敖的。
李敖提到的“工人无祖国”的话,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讲过。那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里面不仅吸收了马拉的思想,还吸收了德国作家歌德、英国作家卡莱尔和著名革命家维尔纳·松巴特的思想。最后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明显地借鉴了海涅的作品。一部党的纲领不是学术著作,如果一句话或一个观点被重复了一下,就定性为“抄袭”,那么除非不说话,文化的传承使得我们现在每说三四句话,就可能有一二句“抄袭”了前人。我们不能这样定义“抄袭”。在如此单薄的论据之后,李敖紧接着说:“为什么我们都被马克思骗了呢?最主要的是1895年,马克思的好朋友恩格斯,写封信给施米特说,马克思亲口告诉他,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自己都不信马克思主义,我们那么急干嘛。”
马克思不止一次说过这样的话。李敖谈到的恩格斯的信,时间上晚了5年,应是1890年。其原意是批评一些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是他的思想,决不是李敖说的马克思自己都不信马克思主义。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主义,只要这个主义是他自己自由阐述的。
小时候听过苏文茂的相声《歪批三国》,那是开玩笑。现在我看到李敖说马克思,感觉有点相近,但这是李敖在中国“真的”北大的演说啊!演说者要吸引听众,把事件略微夸张一些可以理解,但不能这样不负责任地根据一两件显然不大的事,得出唯心、骗人、抄袭、捏造等等耸人听闻到结论来。
第二篇:有感于李敖先生的读书方法
有感于李敖先生的读书方法
今天阅读梁昌洪先生的《科学漫谈录》一书,看到一个有关李敖先生的读书方法的文段: ‚李敖的阅读与资料搜集工作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李敖说他读书不是一本一本读的,而是‘一群一群’分类读的,把许多书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分离出来,再加以比较,区分优劣,提炼观点,形成结果。‛ 看到这一文段,心中颇有感触,赶忙上网搜索相关的文章,得如下一片断: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留存。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就分得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入干什么呢?当我要写小说的时候,需要这个资料,打开资料,只是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系,我要发表对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再把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
原来李敖之所以成为李敖,在很大的程度上利益于这样的读书方法。
“一群一群”分类地读,既保证阅读量的大,又确保能读得集中和深入。而对书本大卸八块的过程就是思想整理的过程、孕育成果的过程。
当代人面临着信息爆炸、信息过剩的问题,许多人沉溺于信息的洪流之中而无法自拔。但对于像李敖先生这样一个掌握了信息工具与思维工具的人而言,信息就像韩信手中的兵,那是多多益善。
我也曾经向学生提出要建设自己的题库与文库,也曾经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要在自己的电脑上建立起完备的文件夹体系,要对资料进行“定向收集,分类存放,专题研究”,这与李敖先生是相通的。
今后,我将以李敖先生为例,给自己的学生更充分的说服。
第三篇:请不要轻易给学生定位,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李朝霞)范文
请不要轻易给学生定位,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
新郑市外国语小学李朝霞
打开记忆的闸门,有一件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令我难忘,因为这件事的发生转变了我对学生的观点,它时时在提醒我,不要轻易给学生定位,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我讲的是《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当我讲到文章最后一部分“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这时请同学们讨论:“你们喜欢青蛙吗?为什么?经过一番讨论,有的同学说:“我喜欢青蛙,因为青蛙的样子很可爱。”有的同学说:“我喜欢青蛙,因为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有的同学说:“我喜欢青蛙,青蛙是保护庄稼的卫士。”还有的同学说:“我不仅喜欢青蛙,还自觉保护青蛙,我从不捉青蛙,还劝我的同伴不要捉青蛙呢?”对于同学们的回答我很满意。同学们不仅说出喜欢青蛙,还说出了保护青蛙。这节课自己感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和同学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突然,高岩站起来,我心一惊,高岩同学平时沉默寡言,说话吞吞吐吐,启而不发。是一个被我遗忘得角落,不知这时他“心血来潮”,会说些什么呢?这时只见高岩满脸胀得通红,结结巴巴的说:“我……我不喜欢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他却持否定的态度。同学们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有些不知所措。心想,这个孩子真是异想天开,,瞎说什么呀!我故作温和的说:“老师很喜欢你与众不同的见解。”我没有深挖他为什么这样说,我感觉像他这样的孩子也不能说出什么,会越问越乱。这节课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我感觉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使这节课没有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课下我找到高岩,我想知道他为什么那样说,如果他是瞎起哄的,我想告诉他上课不要乱说。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喜欢青蛙时,高岩红着脸,略带激动、声音发颤地说:“我……想小蝌蚪是多么可怜呀!没有……妈妈的疼爱,还要到处找妈妈,我……认为青蛙是一个没有爱心的妈妈,所以我不喜欢青蛙。”听了他的话我感到震惊,多么有心计的孩子呀!虽不善表达,但心里有数,我被他的话所折服。我因势利导的对高岩说:“青蛙忙着捉害虫,保护庄稼,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青蛙的母爱是无私的,把全部的精力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同时也锻炼了小蝌蚪的独立性。”高岩听了我的话,心悦诚服地点点头。我又顺势引导说:“假如青蛙听了你的话,不知有多伤心呢?
是啊,孩子的话不无道理,孩子的内心是真实的,他从母爱的角度衡量青蛙。正如一千个读者读《哈雷姆特》,有一千个哈雷姆特的形象。高岩与众不同的见解,不正是学生独特的个性的表现吗?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创造更多更广的自由空间,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因为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成千上万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人格的学生,更需要具有丰富多彩、个性张扬、有创造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