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材和演讲稿(白岩松篇)
白岩松训儿子:考第一就断绝父子关系
2013年7月4日,北京中考[微博]成绩公布,很快,白岩松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成绩,“是个高分”。
白岩松松了一口气,不仅因为儿子“考得好”,更在于“没考得太好”。中考前,他和孩子开过一个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以白岩松的个人经历来说,有谁能想到一个曾在班里成绩倒数的人,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抱得“中国金话筒奖”,以及后来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长江韬奋奖和中国电视榜 “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呢?近日,白岩松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谈起自己的成长和教子经历。
从倒数第二到高考[微博]第八的逆袭
白岩松小时候对成绩并不是“很在意”,中考时,他只比当时的重点高中录取线高出一分。
就在中考的前几天,他的精力还放在黑泽明的《姿三四郎》和卫冕冠军阿根廷0比1负于比利时的世界杯揭幕战上。那是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白岩松躲在同学家的黑白电视机前面正看得津津有味,却被母亲逮个正着。
这种“不好好上课,不好好学习”的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中,整个高一高二,白岩松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用白岩松自己的话说,“我最惨的时候,混到全班倒数第二。”
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学都跑去复习”的时候,白岩松才意识到,“是该冲刺了”。
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模拟考试中,如果不算上外[微博]语,他的成绩总分在全班就是“第一、第二”。
聊到这里,白岩松特意强调说:“我不觉得这可以让其他孩子借鉴,因为我是文科,可以完成这个逆转,理科可能很难。”
更为重要的是,白岩松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规划,而不是没头绪地复习。
对文科生来说,不需要做过多的练习,所谓复习就是看书和背书,白岩松的方法是,把语文书、历史书、地理书等所有需要复习的书全都钉在一起,然后计算着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页,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课本就出去玩。
计划一条一条地落实,高考前,白岩松从头到尾看了4遍,“我不认为这是我有毅力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了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做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当你量化之后,目标感强了,这比你糊里糊涂傻看要轻松得多。”后来,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微博](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微博])。
那一年,他所在的班级拿了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第一”,“一个总分第一和三个单科第一”。高考复习时,班里同学常常在课间“彼此发难”,考的内容却是“课文以外的东西”,比如说“正文下面的各种注释”,白岩松说,“在这样一种充满乐趣和友谊的环境中,你作为一个个体,也会学得非常有劲儿。”
回过头看高考,白岩松曾经对母校的师弟师妹这么说:“为了让别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须先拥有优秀的成绩。如果你说,我现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学习成绩不好,那么,在目前这个年龄段,你就拥有不了让别人接受你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在我们读初中、高中、大学时,我们的才能要透过我们的学习成绩去展现出来,尤其在高中阶段。”
爱读闲书的狂热分子
与“不爱看课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从识字开始,白岩松就是一个爱读杂书的“狂热分子”。
1980年代,文学热席卷中国。《人民文学》、《收获》这些纯文学期刊,都达到了百万份的发行量,白岩松的中学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度过的。
在那样一个“书店里有书也没钱买书,更没有电脑和网络去看书”的年代,白岩松所在的城市有两个图书馆,为了能读到书,他便拿着母亲的借书证,频繁穿梭其中。这个在当时“只比柜台高出半头”的男孩已经开始嗜书如命了,“一个借书证已经满足不了我读闲书的频率了!”
当时,母亲每把新的《十月》、《当代》拿回家里,白岩松就抢着去看。他还依稀记得,当时尤爱科幻小说,比如《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人马座》以及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还有中篇和长篇小说,比如《高山下的花环》,等等。
当然,爱读书和他的家庭氛围也分不开。白岩松的父亲、母亲、姑姑、舅舅以及舅妈都是教师,非常喜欢读书,而且他读什么书,从来也不干涉。
如今,不少家长[微博]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课外书,或是闲书,但在白岩松看来,“书无闲”,如果非要定义课外书是闲书的话,也还是一定要读,因为,“不从闲书进,无法从正书出”——
一上来就读正书,孩子读不进去,没有乐趣,慢慢地,他就视读书为畏途,不进去了,这就“瞎了”。而从“闲”进,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兴趣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读书和聆听的习惯。
白岩松的儿子也是一个书迷。快小学毕业时,白岩松的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气读完了金庸全集。之后,孩子便对清朝、明朝的历史来了兴趣,便去找这方面的书看。此外,孩子像白岩松一样也喜欢上了摇滚乐,但白岩松对此没有丝毫的紧张,“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瞎听吗,有什么用?但是,他在听摇滚乐的过程中,每天翻译一首歌词,英语水平上升得很快。”
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
对于孩子的兴趣,白岩松也从不去刻意地培养,“只有让孩子自由,才能成长得更快。”如今,孩子的兴趣、爱好基本上都是“耳濡目染”的结果,白岩松喜欢看球,孩子也爱看球,白岩松是阿根廷的球迷,孩子小名则叫巴蒂。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岩松对孩子兴趣的支持近乎于“纵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课的情况下,他同意孩子在头一天半夜看球,结果是孩子次日放学回家骄傲地告诉他:“我们班没有任何人敢这样。”如今,孩子已经晋升为一支民间球队的队长,白岩松对此有说不出的“开心”。
同样地,白岩松并不认为“看球是瞎看,没啥用”,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白岩松举了个例子,孩子最喜欢的是曼城队,有一场事关曼城队夺冠的比赛,同样是在夜里看。在比赛接近尾声时曼城队还是1∶2落后,但就在最后的四五分钟,奇迹出现了,曼城补时3分钟连入两球逆转,夺冠!
“请问在人生中,哪有这么好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不放弃,结果可能会发生改变的例子。课堂上给不了。”因此,即便是在那天,孩子一直到两三点还没睡,但白岩松相信,孩子第二天上课一定比往常更认真。
白岩松相信这样一句话:阅读打开世界,但是运动让人更早地体验到分享、团队精神以及胜败的意义。
外界通常对白岩松有一个误解,就是作为一个全国人民都熟知的“国脸”,他应该不是一个好父亲,“他那么忙,哪来时间陪孩子,又拿什么影响孩子?”
白岩松对此不置可否,但他举了个例子,他家里住顶层,每到晚上坐电梯回家。上了顶层后,他都会摁下“1层”,让电梯下去。因为晚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缩短等待时间。后来,白岩松发现,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这个习惯,而他从未跟孩子说过“你该怎么怎么做”的话。
“家长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角色,所谓言传身教,你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你天天摁在这儿,跟他讲大道理有用吗?”白岩松问。
孩子中考完的这个假期,白岩松希望他多跑出去玩,让自己放松放松,并开玩笑似地告诉他,“你要是在这个假期学习,我打断你的腿”,突然有一天,孩子跑过来说,“老爸,我特想学习”。“你每天翻译一篇歌词不就行了?”白岩松说。
“你以为天天让孩子学习有用吗,但是反过来,你不让他学习,他再主动要求去学,就是出于一种习惯和乐趣,这样不更好吗?”白岩松说。
谈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白岩松也常常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事实上,像第一次一起抽烟,一起喝酒这样的哥们儿义气,所谓的坏孩子生活离白岩松也不远。他说,“把任何一代孩子中学时代的成长真相,和盘托出在父母面前的话,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惊心动魄!”有几个人没打过架,有几个人没偷偷地抽过烟、喝过酒,偷偷地单相思过?白岩松认为,要接受这些,只要它没有变成主体,就没问题,不经历这些“好奇”,被改变,怎么可能成长?成长,就是充满好奇、波折,但也在不断地被校正、改变。
就像很多父母对中学生谈感情问题时所说的,“思想可以很复杂,但行为要简单”,白岩松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他说,“如果成长永远是一个模式,顺理成章,阳光灿烂,洁白无瑕,那不是成长,那是不合格的文学创作。成长是真实、立体的,也会让人有一些担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线就行。”(本文选自中国青年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白岩松在江西财经大学演讲
(全文完整版)
各位财大的同学,下午好!好了,接下来,就让我出声,你们就不用出声了(笑声)。我基本上是被绑架来的(笑声),因为这并不在我的南昌计划当中,突然有一天晚上,也就是前天吧,我接到了易剑东副校长的短信,替学生们恳请加出这么一站,不仅仅因为过去我们是很好的朋友,那时我们针对奥运和体育进行过很多的对话,还在于他能为学子去求这个情,更何况财大的这个位置也蛮特殊,我6点05的飞机要飞,他跟我强调这里离机场很近(笑声),来来复复,刚才我看了下手机短信,我们有15到16条手机短信,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此时就站在了这,一个原本绝对不应该也不可能站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行程太意外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所以接下来大家可以用一个热烈的掌声谢谢易剑东副校长!(掌声)
看到热气腾腾的这个场面,就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去年我刚刚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毕业20周年,对于我来说,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回忆,也是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四年。前天的晚上在广州,我因为在做这个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我们晚上也是我们大学的几个同学的聚会时间,即使很晚,也要一聚,因为他是你一生的朋友。在大学里很多的事情是一生当中无法复制的:
第一个,在大学里头一定要去珍惜和维系和发展那种一辈子很难遇到的集体的友情。舒婷曾经有一句话叫“人到中年友情之数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数日渐凋零”,但是在大学里面所结下来的同学情谊,因为你们在一个行当或者说大多在一个行当一生当中都有交集,那个时候又没有很多的利益纠葛,因此大学的友情便可以贯穿一生。
我为什么格外的要强调第一点要珍惜大学的集体友情呢?是,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对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千万不要因为提前走入两人世界,而丢掉了大学四年在你这一生里头所无法复制的这种集体的友情,所以我首先要提醒你的是这是最难得的,即使你在谈恋爱,也要融入到彼此的集体当中,去分享那种借自行车或者自己有自行车一帮的人可以骑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去踏青去玩,然后一帮人昏天黑地的打牌,然后考试前一起临阵磨枪的这样的一种记忆。
第二个,在大学期间一定要锤炼自己非常坚强的心理素养。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多的中国的教育有很多该强调的并没有被强调,比如说我们谈到素质教育或者是应试教育的时候,素质教育它的核心包括哪些成分呢?在大学里头我就觉得如果能让我们自己的心理变得更强,那是大学教育该给这个年龄阶段必有的营养,我们总在谈一个人业务素质很高,你的身体素质很好,但是千万别忘了,我衡量一个人经常是用心理素质去衡量,一个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才可能成功,一个心理素质不足够强的人成功起来就很难,比如说在大学的时候你会不会用挫折去让自己的心脏变得更大?你会面对失败吗?同样面对成功也是一种很严峻的考验啊,你学会面对成功吗?心理素养必然要成为大学教育期间不管是大学有没有意识的有没有效果的为大家增加这种心理课程,我觉得在座以及在站的每一位弟弟妹妹们,也要知道在大学期间要让自己心理变得更强,以我工作的这么多年的岗位上,在社会当中去打拼,我去看着我自己面临着成长。
走到今天,回头去看,有一颗还比较大的心脏帮了我足够多的忙。那同样的,我也有机会去看新的年轻人在成长。有的时候会很好奇,哪些人更容易成功,而那些人不可以,到最后就发现,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容易成功。而心理素质不强的人,几乎很难成功。因为打击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就是很难再起来,会演变一种自卑、压抑。但是对于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打击反而较越挫越奋。(掌声)(因为空间有限,还有很多人没有进来,现场有点吵,白岩松老师停下来说:“外头有多少人哪?如果我不在意你们也不在意的话这里起码还能够容300人,我觉得这是在学校,学校就是要不拘一格,如果外头还有一些人就让他们坐在这,校长不会反对的,你们可以坐地上,如果外头还有人你们可以让他们坐地上。”(长时间掌声)所以大家要去接受拥有一颗还算强大的心脏,是你将来走向社会通往人生的必备条件,而不是你可以选择的条件,甚至在我看来,如果让我去衡量这一个人的业务素养,心理素养等等很多层面,心理素养是我优先要照顾的层面,好啦,这是第二个因素。
(3)
中国人都熟悉泰戈尔的这句话,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现在生在中国,的确如此隆重,早已超过夏花般灿烂,但是死却远远没有秋叶般静美,我们在世界死亡指数上只是排倒数第十,因为我们一直重生不重死,但是一个不重死、不能够真正读懂死亡的民族,如何能真正很好地生呢?……”2015年11月3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点评新闻“全球死亡质量指数报告:中国排倒数第十名时”,一气呵成,没有一丝停顿,自动进入了直播状态。不过,这并不是在央视评论节目《新闻1+1》的演播室里,而是在白岩松创办的“东西联大”的课堂上。他向自己的学生们亲授如何做一分钟评论。
从2012年秋天开始,白岩松每年都会从北京东边的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和西边的清华、北大、人大招收研究生,每个月给每届学生上一天课,每届两年。因为钦慕西南联大的辉煌,他将之命名为“东西联大”。从2014年开始,每届学生人数固定为11个人,“奇数便于投票,也正好凑成一支足球队,我最喜欢的运动”。
“你确定汶川地震真的只排第七”
11月3日,又是一个“东西联大”上课的日子。下午一点半,白岩松拖着一箱子杂志,又带了几本书和几种茶叶,准时来到西边的北京大学电视艺术研究中心,给第三届学生上课。开水“咕咚、咕咚”烧开,每人倒上一杯热茶,这天的课正式开始了。第一项内容是建国六十年的新闻梳理。以十年为跨度,请学生们盘点每个十年的十大国内新闻事件与人物,三大国际新闻事件和人物以及榜外榜。“通过梳理,他们对这世界60多年是怎么走过来的,就会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懂历史何谈新闻?” 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快半年,这次做的是新千年以来的十年。“党校有这样的规定吗?”有个在政府机关实习的学生没有把汶川地震列进去,白岩松调侃他说。还有个学生把汶川地震排第七,白岩松也觉得不对:“顺序也是价值观,顺序是你的判断力,那你觉得汶川地震该排第七吗?排不排第一无所谓,我刚才说了,喜或者悲都有成为第一的理由,但是排第七实在是远了点,你觉得它比在上海开的APEC还要更靠后一点吗?”
这些新闻事件,白岩松往往都是第一线的见证人。许多新闻人物,他也都有过近距离的观察。有一个学生写到神舟五号时说:“直到大学的新闻课堂上,我才得知直播中的杨利伟是第二次跨出船舱,第一次爬出来时满脸是血。”当时就是白岩松做的直播,他跟杨利伟也有私交,他纠正了学生的说法:“出舱的时候已经隔了很久了,也的确出血了,但你们老师也讲错了,航天员回来之后是不许自主出舱的,是有人进去帮助他的,比如化妆,绝不存在爬出来这个概念。
他一个人点评了一个多小时。旁听的原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徐泓悄悄对本刊记者说:“新闻学院从来没有这样的课,这也只有白岩松上得了。他帮助学生建立了衡量新闻价值的坐标系。”
接着就是新闻评论课,白岩松给了四个新闻,要求学生必须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一分钟的阐述。徐泓听过很多次,她对此很赞赏:“作为一个高校教新闻实务的老师,我看到很多教学的要点、难点,岩松是如何用他的白氏教学法举重若轻。央视那么多主持人辞职时说去高校当老师,有几个真正在学校教书的,不过是个说辞。反倒是岩松在踏踏实实地做。”
前几天,白岩松在这里迎来第四届学生。“白老师为什么在这么多简历中选择我?”这是学生们在心里的暗暗猜测。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白岩松首先告诉学生的就是他选择学生不是因为优秀,他不在乎你得过多少奖,只是缘分。
其实还是有原因的,比如他看到一个学生在简历里写了自己的失败,看到一个学生写自己做了六年的失独家庭调查,他就选了。换句话说,就是投脾气。
其次,他声明“东西联大”不是找工作的地方,学生不要指望靠着他找到一个好的去处。“为什么?不公平,对所有人不公平。但是你如果在这儿很认真地度过两年,你的工作差不了,怎么可能差?”
每次课的最后都要看一部片子。第一节课,他给学生们放了迷幻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电影《迷墙》:“一定要看《迷墙》,看了,就知道电视应当怎么干,就知道,一个人的想象力可以行走多远。”
每次上课都有课外作业,他给学生推荐三本书,每本书写350字以内的读书笔记。带来的杂志也都分给学生们。“我怎么感觉你们像是从高中毕业直接上的研究生,你们大学在干什么?阅读量太少了。”
年轻人正在长身体,需要鸡汤
“东西联大”的教室一直设在中传曹璐老师的办公室。二十多年前,曹璐是白岩松的系主任,在这里教他们通讯写作,白岩松的班主任也是曹璐的学生。白岩松觉得教育就该是这样的薪火相传。
2007年年初,在白岩松的资助下,中传新闻学院启动了“子牛杯”社会调查报告征文比赛活动。学生做的一些调查报告后来成了媒体做新闻追踪的线索,比如非典后遗症。如今,这个活动已经成了该院的常规课程。
不过,白岩松很少对外提这个,怕被说“作秀”。他还嘱咐本刊记者写“东西联大”时不要再说是“白岩松的新闻私塾”。“一开始就是开玩笑的说法,但是就是有人误解,在现代教育体系当中怎么还会有私塾呢,难道这些学生是你白岩松的私人财产?你知道在中国做任何事情,即便你做好事也很难。有人在做事,有人在说话。我也不去深说,当然不是普通的一股力量,所以很难,很难。”
说这话的时候,他和本刊记者正在北京101中学的图书室里。校领导闻讯赶来,执意请他为学校题词,白岩松坚决不肯。他也会有选择地让人借力。
中传为了给他一个上课的地方,特意修建了梧桐书院。白岩松应承了,也提了很多想法,不过在落成的那一天,他就宣布这里与他无关,将其归还给学校。“如果没有开始借(我)这个力,也许不会那么快建好。”
梧桐书院建成后,他每个月都会去,与学生们吃一次思想午餐,边吃盒饭边探讨问题。他也建议中传请各路高人来与学生在这里交流。“你跟某一个著名老师或者著名的人士曾经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然后他的几句话有可能点拨过你,我们都有这样记忆,我也希望能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他不开微博,不用微信,“这样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但却乐于走进校园里做演讲,即使这样同样有被网络断章取义的风险。有些也是心灵鸡汤式的话语,但他觉得年轻人正长身体,需要加点营养。
白岩松不避讳说自己是既得利益者,是1993年电视新闻改革的受益者。“现在的既得利益者,是过去的改革推动者,他们因此拥有了名气、权力和金钱,但接下来他们怎么做,至关重要。我能从20多岁走到今天,是因为我那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具有开疆扩土的理想主义色彩,我是被他们扶持着一路走过来的,我与其对他们说感谢,不如以加倍的方式面对今天的年轻人。” 三年以来,他没有缺席过“东西联大”的一次课,经常是给学生上完课、请他们吃完饭后,他就直奔演播室去做《新闻1+1》的直播。
有趣味,就没问题
11月3日这天也是,晚上8点的时候,他收到消息,因为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新闻联播》延长半个小时。“这我就不用着急了,可以多待半个小时。”
吃饭也是“东西联大”的必修课。每次上完课,白岩松都要请学生们吃饭,换着地儿吃。
那天吃的是涮羊肉。白岩松摘下棒球帽,头发已经花白了。他眯着眼睛点菜,给学生们讲,吃羊肉必须是清汤锅,“辣汤适合吃下水,重庆的火锅、四川的火锅,主要就是各种下水,人家吃鸭肠、百叶、毛肚”。
羊肉、牛肉一大盘子一大盘子地端上来,在餐桌上垒了起来。“白老师又点多了。”“吃,肯定能吃了。”接着饭前的新闻采访课,白岩松指点学生说,你们这期做北京使馆区的展示,怎么能不提那里的各国美食呢?就跟驻京办事处一样,特色的饮食都特好。
火锅的热气升腾。白岩松给学生们出了个道德题,捷克挨着波兰,波兰人性子烈,二战时坚决抵抗,华沙因此被夷为平地,全部是战后重建的。而捷克人是任何人来我都投降,所以布拉格是全世界第一座全城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那现在回过头来看历史,应该怎样选择呢?
没有人接茬。这一届学生面临毕业,在饭桌上交流着国考、实习、户口的信息。白岩松在一旁听着。他很清楚这种状态,1989年大学毕业,为了解决北京户口,从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来的他必须留在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三大台之一。权衡再三,他选择去希望最大的国际台努力实习。实习了几个月却被告知那年国际台不招收中文编辑。后来辗转去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过了几年又去了央视。“过去了,你就会知道这些东西没那么重要。你哪知道还有更好的东西在等着你,要有这种好奇。”
不过,他并不直接说。每到这个学年,他就会让学生抄两遍老子的《道德经》。“第一遍就是瞎抄嘛,抄完第一遍我会给他们详细讲一堂课,然后再抄就不一样了,其实《道德经》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深深地支撑他们。” 2003年,他辞去了央视三个栏目的制片人职务。他虽然知道这是对的,老子说“杯满则溢”,但心还是慌慌的,就像开车没有了方向。慢慢地,心里才踏实下来,生长出更多的东西。他让学生选《道德经》中印象最深刻的十句话,选得最多的是出自第二十三章那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程曼祺是第二届学生,已经工作了。现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她会坐下来抄抄《道德经》,让自己静下来。两年的相处让她发现这张电视屏幕上严肃的国字脸原来是这么的有趣:“他是文艺中年,性情中人,一个不张扬的特立独行的人。”有一次她看见白岩松在给《新闻1+1》的编导发短信,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他宁可牺牲一点便利,以换取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本刊记者与白岩松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说:“下午两点三十五,我必须要走了。因为一会儿是我们球队每周固定的训练时间。”47岁的他依然在踢前锋,每周五天的长跑让他保持充沛的体力。“我不是吹,10米禁区之内,大部分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依然不如我。”
两年东西联大的最后一堂课叫趣味,在白岩松家里上。他给学生们泡功夫茶喝,要求他们三十分钟不许说话。
程曼祺刚开始很难进入状态。安静中,远处的鸟叫声与屋里流淌的音乐声慢慢清晰起来,茶的滋味也慢慢浮现出来。她想,这或许就是生活的过程吧。三十分钟到了,最初反而没有谁想立即说话。白岩松又给学生们听音乐,先是迈克尔·杰克逊,然后是古典音乐,有《婚礼进行曲》,有《弥赛亚》,有《悲怆》……一首一首汇集了人生的各种境遇。
“我为什么每次上完课要请他们吃顿饭?其实最后的时候我把所有的这种东西都合并到趣味这堂课里头去了。”白岩松把自己的新闻实践和人生经验都浓缩到“东西联大”的课程里,“因为我知道我要送别他们,送上社会,我知道等着他们的是什么,平淡、挫折、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那种巨大的差距,会有很多的不适应、打击。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丰富的趣味,我就知道他没有问题。”
柴静离开评论部时,白岩松在央视南院的传达室里放了一个袋子,让人留给她,里面装着书,还有十几本杂志,都是艺术方面的。柴静理解他的意思,他希望什么都不要影响到生命的丰美。学生毕业时,白岩松送给每人一套《传家》,他觉得那里面有中国人的日子与趣味。就在这个月底,他去潮汕主持了第一个学生的婚礼,同学们也都从天南地北赶来了。“带了两年,真的有感情了。最开始可能是师生情,然后可能是友情,然后岁月沉淀一下,终究会变成亲情,互相抚慰、温暖。”
第二篇:白岩松演讲稿
【白岩松】主持人说我提前十六分钟开始,其实从我说话开始,只提前了不到十分钟,但是要介绍的领导比我想象的还少。提前开始,可不意味着要提前结束。该原定的到7:10分结束或者7:15结束,咱们还是那个时间结束,早开始起码意味着你还可以多问几个问题。(16:54)
【白岩松】一个很大的题目,“青春、信仰与幸福”等等很多很多,其实今天讲两部分。我觉得大家最期待的不光是我讲,包括我自己都在期待的也不是我讲,而是你会问什么样的问题,我会给予你什么样的回答。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并不大的空间里,没有必要写纸条,把你的注意力都放在听和一会儿问什么上面。我可能不会接受你写纸条的提问,为什么?我发现一个规律,但凡写纸条到上面回答的时候,都对我有利,因为我会选比较好回答的问题来回答,但是如果你站起来问的话,我躲都躲不掉。(16:54)
【白岩松】讲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目前的大学校园里的焦虑,现实的挑战和内心该如何去面对。这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一所高校、每一个从大一开始到大四的共同的焦虑。这也让大学校园里从校长到老师,其实也相当的为难。如何延续我们期待的象牙塔般的教育传统,如何在现实面前理解大家的焦虑,这两者之间如何寻找相似的结合点,对目前的高校来说,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虽然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中国处于整个折返点或者一个特殊时代下折射到校园里特有的一种焦虑,每一个行当都有,不光光在大学校园,我期待再过十年,或者说更长一点的时间,在大学校园里可以更心平气和,大家可以更享受大学校园几年的时光,但是现在几乎不是。(16:57)
【白岩松】第二个,要跟大家讲讲幸福。并不仅仅书的名字叫《幸福了吗?》而要给大家讲幸福,而是因为我们不得不关注幸福,所以书的名字叫“幸福”。好象重庆提出最有幸福感的城市,也在我写书以后,所以我不是剽窃,当然重庆也不是。首先讲讲大学校园里包括一代青年人的焦虑,去年在开全国青年会上,当时团中央书记和青年主席都在,内部的一个讨论,我讲了这样几点。我说我们现在要重新关注青年问题,因为青年问题已经重新成为社会问题。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情况,第一,现实的压力要比过去更明显。比如以蜗居为代表的住房的压力,以蚁族为代表的北漂一族,我只是用它做代表,并不是一定在北京漂的就是北漂。还有以 “潜伏”这样的电视剧体现的职场的焦虑等等。第一个集中体现在现实的压力要比过去更显性。第二个机会不如以往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机会不再像前两代人,比如50、60后,甚至部分70后那样,机会随时可见。那么大家觉得好象很痛苦,待会儿我会解释,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因为我们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正常的时代,相对正常的时代,机会是相对平均的,而不会是属于某一两代人,是特有的情况。(16:59)
【白岩松】第三个,青年由于我前面说的部分,还有以富士康连跳以及整个就业环境为代表的,在青年内心的心理问题,宅也好,或者剩男剩女,形成了年轻人的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合理和合适的舒缓,将会演变成为社会巨大的冲突。我的话真说早了,从西亚到北非所发生的一些局面的动荡,其实跟所在国家青年人更高的失业率也很大的关系。北非的很多国家的冲突来自于最初年轻人的绝望,当然这一点我要先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中国这方面远远没有到达,比如说有些北非的国家,青年人的失业率达到30—40%这样一个概念,中国远远没有达到。而且真正的绝望是一无所有,现在中国的冲突可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某种利益。(17:00)
【白岩松】比如大家说陆续出现拆迁,拆迁**是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在一无所有下的绝望。所以这是完全不同的性质。有很多年轻人可能会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等等,性质不同,因为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和体现出来的焦虑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觉得要重新的看待。第四个,当时我提出了另外的问题,关于农民工城乡的冲突问题的时候,不要忘了,90后都已经走上了打工的道路,并且已经开始有一两年的过年回家了,我们还在想80后的时候,90后已经以更加凶猛的姿闯入了我们生活。在座的各位,集中是以90后构成的,也就是说大家80后这个问题还没有讨论完的时候,90后快把80后拍在沙滩上了。在这样一个背景上,他们和过去的期待不一样。60、50、70后打工的时候,他的全部梦想不是为了自我实现,而是为了改变家庭的境遇。(17:01)
【白岩松】我相信不管是肖书记还是我,我们当时不是为了改变我们自己,整个家庭的压力还是大。作为中国最早的农民工出现的时候,他们什么样的压力都能忍,什么样的艰苦条件都能忍,因为他们的身后永远有自己的年迈父母,还有成长的弟弟妹妹的压力,因此反而奇怪的是心理问题和冲突很少。但是现在不同了,80后和90后的这批人,不管在农村,也依然没有沾过土地。他们从小在现代的互联网的环境中长大,县城里的网吧比城市里更凶猛,很多孩子只是跟爷爷奶奶长大,而没有跟父母,拥有一种更宽松的、纵容的东西。现在去一些小的县城和镇,那种网吧和孩子的发型,要比大学里更现代化。这代人,背负的更多是自我的实现。(17:02)
【白岩松】而自我的实现中,一旦遇到了现实更他的巨大的压力和冲突,能忍的幅度是很小的,出现问题的概率是更高的。因此全社会如何协调刚才我说的这几个和青年人紧密相关的问题?不管是陆浩书记还是王主席,都是同意我的看法的,我的这句话不轻,我说青年问题重新成为社会问题,这是一年前说的话,我觉得现在由于很多的事件决定了会更加的看重这一点。(17:03)
【白岩松】我先表达我理解和关注的这一面,接下来,我要换个角度和大家谈这些问题。不管是房价过高,还是北漂,还是职场的压力,还是机会成本的增高,机会不像过去那么多,该怎么看待这代青春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我的概念历来是几句话,第一句话,全社会一定要关爱年轻人,但不是用溺爱的方式。(17:03)
【白岩松】第二句话,没有一代青春是容易的,你们的痛苦在我看来是带着羡慕的同情,因为没有一代青春系容易的,相比之下,你们青春的不容易,其实已经是进步中的不容易。第三句话,如果青春那么顺当,没有任何的奋斗和挣扎,没有那么多的痛苦、眼泪以及理想甚至破灭,青春还能叫青春吗?如果青春不是为了让将来回忆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跌宕起伏的色彩的话,回忆有什么意义?如果青春没有经历过绝望和希望的交织的话,青春在人生中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这就是换个角度的三句话。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社会要去关爱你们,但是不是溺爱,这些问题,房价过高、北漂等等,都要用各种各样的层面解决。但是反过来,中国能够解决所有的年轻人在30岁之前买房的梦想吗?我告诉大家,门儿都没有。(17:06)
【白岩松】我们的房改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是在十几年前房改初期的时候,给了全体国民一个非常糟糕的和不可能实现的预期,那就是每个人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抱歉,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都没有实现,请问13亿的中国如何实现呢?为什么当时政府没有想明白你该做的事情是要把廉租房到保障房等等这样的住宅问题解决好,而商品房交给市场经济解决。结果上来就交给商品房,等到泛滥以后,想压下去,重新再来做廉租房和保障房的时候,已经晚了十年。当然这话可能有点儿狠,但是是事实。(17:06)
【白岩松】我从03、04年开始,就抨击当时的经济适用房,我说连我的有些同事都住经济适用房里,连那么多的宝马奔驰都在经济适用房里,04年两会期间我做的节目,我说经济适用房会是一个合适的政策吗?政府要从廉租房、保障房做起,像香港和新加坡一样,我专门去香港进行这方面的采访。(17:07)
【白岩松】到了前几年,政府开始转向,重点开始回到了廉租房、保障房,重庆去年就投放了一万多套的保障房。比如日本,日本要退休的时候,一辈子的房贷在交完,而我们的年轻人很多一开始就一次性付清。报纸上登的,北漂一族夫妻俩的平均岁数是26岁,买了一套160平米的房子,代价是双方的父母都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换了这一套房子。我非常的悲凉,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大家可能要说,我们要属于我们自己的住房,做得到,当然我祝福你,你如果23岁、25岁像Face book那样去闯荡,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主创业具有了另外的意义。按部就班,你只能是工作,慢慢的积累,三十而立,刚开始是在租的房子里建立自己的小家,然后有机会买远一点的五六十平米的房子,等到岁数再大的时候,再住好一点的房子,人生就是这样的步伐,前世界都如此,中国也不会例外。(17:09)
【白岩松】但是另一方面,我又祝福在座的各位,既然是重大将来的毕业生,由于你自主创业,你可以更早的获得财富,更年轻的时候拥有很大面积的房子,我祝福你,但是从平均的角度来看,这个国家做不到让20多岁的孩子买到属于自己的中大城市里的房子,做不到。在我三十二岁的时候,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而且还是很幸运的赶上了福利分房,就是房改的尾声,已经要花钱了,但是没有现在这么多。在那之前,我搬了八次家,我已经在电视台工作很多年了,我在北京搬了八次家,我孩子的孕育和最初的成长,都是在我租的房子里,我住的离这个城市中心最近的时候,都是我租房子的时候。(17:10)
【白岩松】在我租的八次房子的过程当中,其中有一次回忆起来都非常的骄傲,又有一定的悲情,当时我从一个房子的六楼搬到另外一栋的六楼,我给搬家公司打电话,能不能便宜一点。他们不仅没有便宜,反而要加钱。那天晚上,给我的时间很短,我要装箱,一个家意味着不仅记忆越来越丰富,东西也越来越丰富。(17:15)
【白岩松】夫妻俩打包,最后夫人急性肾炎犯了。这是我成长经历的。你们能想象吗?我青年时期搬了八次家,我认为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的青春是不完整的。当然我曾经拥有了一次成为富二代的机会,但是我爸爸没有珍惜。(17:15)
【白岩松】因为在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等等,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带大,离苏联最近。(17:16)
【白岩松】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因为如果你要信那些你没法不愤怒的事情,它只能害了你。所以信正直的道理。论相貌,你怎么也比我强,你不能看顺眼了,现在觉得我很好看,人不能这么没立场。(17:16)
【白岩松】所以反过来说,我为我经历过这样的青春而感到骄傲,它也能让我今天面对任何事的时候心平气和。我祝福你,富二代可以继承,一进社会可以不租房子,女朋友追我。(17:16)
【白岩松】有人说我夫人怎么怎么样,我说那是,人家买的原始股,认识我的时候,是我最悲惨的时候。但是人生如果没有一些落差做比较的话,人生就没有那么多趣味了。日本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他很惊讶,他说在日本富二代在日本被人瞧不起,大家都认为是寄生虫,反而逼得富二代自己去拼、去奋斗,而我们为什么不这样想呢?(17:17)
【白岩松】房价会不会降,我不是算命师,我只知道中国13亿人,你们自己去想。但是政府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创造更多的廉租房,拿出更多的地盖保障房,让更多人居者有其屋,不是居者有产权屋,将来我希望你们有产权,但是一步一步的来。因此告诉你更真实的事实,残酷却美好,不至于骗了你。北漂一族,大家说,离开北京,回重庆、成都,回自己的家乡,探讨这个问题有意义吗?你有机会就留在这儿,甚至可以去纽约、伦敦,没有机会死守在这儿没有意义。(17:18)
【白岩松】但是我想说,当初我们想留在北京都不可能,因为没有全国粮票。那个时候没有全国粮票,想到外地飘不可能,我的很多同学都是30岁以后,背井离乡,放弃家里温暖的被窝和孩子关切的目光到北京来闯荡和流浪的。而现在毕业了以后就可以在北京闯,当然有很多的抱怨,每天座地铁、蚁族等等。(17:18)
【白岩松】我当初实习的时候,我在广播学院,离城里很远,那个时候没有地铁,我为了不挤公共汽车,早上五点多钟,要赶老师的班车去广播电台实习,我经常上了车就睡着,然后车一停就下去。(17:18)
【白岩松】结果有一天,莫名其妙的这辆汽车中间停了一站,我看也没看,因为车一停就下去了,车走了,我才发现没有到目的地。那一天,我悲从中来,比你今天要绝望得多。但是都走过来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不如你们的一点就是我们那个时候有天大的委屈,都没有互联网,没有广泛的媒体,我们的委屈声听不到,而你们所有的声音可以迅速的放大成为全社会的问题,祝福你们、祝贺你们,社会不得不关注你们,我也坐在这儿,不得不谈论你们。因此我充满了羡慕。(17:19)
【白岩松】哪一代青春容易吗?季老离开了母亲以后,去了德国,二战时期,回不了国。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机会看“巨流河”这部书,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写四川、重庆,写当时抗日战争的时候。你们看一看他们那一代人的青春,那个时候女生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待遇,住庙里,每天的战斗就是和臭虫的战斗。(17:20)
【白岩松】但是我依然看到了他在回忆那段日子里,轻描淡写的写出这段苦难,但是写出了那么多诗情画意的地方。没有一代青春容易。我们再说49年共和国成立的这一代青年人,比哪一代都惨,该长身体的时候吃不着东西,该上大学了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该谈恋爱了男女又不分。(17:20)
【白岩松】你们可能没有概念,那段时间,中国的男女分不出来,中国的邮票都是铁女子,男女都一样。等到想结婚的时候,突然恢复高考了,一下子抉择,家、高考。等到想生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计划生育了。等到好不容易孩子长大的时候,想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时候,自己下岗了。容易吗?(17:20)
【白岩松】所以没有一代青春是容易的。这是我的第二个看法。别忘了还有第三句话,那就是诗情画意的东西,青春太过顺畅没有意思,青春如果没有了奋斗,没有了挣扎,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绝望,还叫什么青春?举一个例子,我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流行一首诗,回忆的时候才知道我们那个时候也不怎么好。(17:21)
【白岩松】我们那个时候流行21岁走出青春的沼泽地,我告诉各位,青春是一生当中最迷盲、焦虑、充斥着绝望、挑战的时候,但是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说青春美好呢?我告诉你,说青春美好的人,全部是在回忆的时候下的定义,亲自过的人,没有几个人说过青春美好,除非你喊空洞的口号。在座的各位,你的青春此时此刻过得容易吗?我跟很多大学的弟弟妹妹聊在一起,我们经常同学聚会,但是青春最美好的,就是充满着所有的希望、绝望、一会儿有太阳的时候,你都觉得天昏地暗,因为心情不好,有的时候下着大雨,你只想穿着背心到大雨中狂奔,因为你很开心,这就是青春。(17:21)
【白岩松】到了中年不可以了,到了老年也许又可以了。所以青春怎么过,每个人都会留下一下思考,所以要给自己一些劲。有人问我青春怎么好?我说青春当然好,青春可以犯错,因为有无数的时间可以改,而我已经不可以了,40多岁的人,一定要减少自己犯错误,因为你改的机会不多了。(17:23)
【白岩松】我内蒙古的老家,曾经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问我,白老师,你坐在主席台,我在最后一排,我什么时候才能到你那个位置呢?我说老弟,角度不同,在我的位置上,你在第一排,你有无数条路可以走到这儿来,我再也找不到一条可以走到你那儿去了。是我该羡慕你,还是你该羡慕我呢?怎么样过你此时此刻的青春?(17:23)
【白岩松】今天中午我和媒体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了这段话,因为我今天早上在飞机上看到了这段话。史铁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大哥,去年的12月31日,离他的60岁还有几个小时,他走了。(17:24)
【白岩松】他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当时四肢健全的时候,可以随地奔跑的时候,抱怨周围的环境如何的糟糕,突然瘫痪了,坐在了轮椅上。(17:24)
【白岩松】坐在轮椅上的时候,抱怨我怎么坐在了轮椅上,不能行动了,怀念当初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他才知道那个时候多少的阳光灿烂。又过了几年,坐不踏实了,长褥疮,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出现,突然开始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的坐在轮椅上的时光(17:24)
【白岩松】那么的不痛苦,那么的风清日朗。又过了几年,尿毒症,开始怀念当初有褥疮,但是依然可以坐在轮椅上的时光。又过一些年,要透析了,不断的透析,一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还是怀念刚尿毒症的那会儿时光。(17:25)
【白岩松】所以史铁生说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为什么不去珍惜呢?大学中为了未来忧虑,失去了美好的四年,你值吗?如果我们要为未来忧虑的话,你拥有一辈子的机会,难道你会为了你的未来,一辈子的忧虑吗?(17:25)
【白岩松】爱你现在的时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较什么劲呢?未来的还没有来,你焦虑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恐惧吗?真正的恐惧不是血肉横飞的画面,真正的恐惧是调动你的想象力,把你自己吓着了。(17:27)
【白岩松】最高明的恐怖片的导演,都高明于此,调动你自己的想象力吓唬你自己,人生对未来的恐惧就是如此,都是你自己想象把自己吓着了。可是有科学家调查,你所忧虑的事情,只有10%最后变成了现实。这个数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你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忧虑,却其中有90%是瞎耽误工夫,明天的事交给明天,(17:27)
【白岩松】而且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了每一天,明天还不错。如果你安安稳稳的做好大一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你的大四应该不错,可是你大一就开始做大四的事情,我想告诉你,你的大五会很糟糕。(17:28)
【白岩松】曾经在我的单位就有一个,我当时做制片人的时候,后来辞了,我做制片人的时候,就看到有些孩子来实习,还是找的关系来实习,我总觉得我有一种天天觉得心神不宁,我觉得我可能哪儿犯了罪,因为我觉得我用了童工。(17:28)
【白岩松】我问他,你大几呢来实习?他说我大一。我说你大一就实习了?他说我觉得早实习,可以早了解这个工作。我说不管你找了多大的官,从明天开始,我这个栏目不接受你,请你回学校做一个大一的学生。不上课,去实习了,而且有很多事情我只有建议权,做好你大一大二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大一的时候,结交更多的朋友,舒缓高考带来的压力。(17:28)
【白岩松】二年级的时候,尝试做一些公共的事情,学生会、外联、志愿者,大二大三都可以。大三下半期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和未来工作衔接的东西,大四的时候,为工作、论文冲刺。这是第一个。(17:28)
【白岩松】第二个,我看到很多由于家庭条件不错,就开始到外面租房子住,也许这里有其他的一些比较敏感的、很性感的问题不说了,但是我起码要说,起码在我度过的四十多年的时光中,我最开心的就是大学四年里属于集体的友情,那是你这一辈子再也不会有机会拥有的东西。有男同学、有女同学很着急,提早的进入了两人世界,哥们,一辈子,你会不烦吗?(17:29)
【白岩松】我见到很多学生很悲惨,大二的时候就搬出去了,然后临毕业的时候分手了,然后很多年都孤单着。所以谈恋爱,OK,没有问题,但是别失去了大学四年里,这一辈子都难以遇到的集体的友情。我们班现在已经从友情变成了亲情,我们整个年纪聚会的时候,大家都热泪盈眶,这是你一生都无法找回来的。(17:31)
【白岩松】所以在大学校园里珍惜它。所以青春该怎么过,校园的时光怎么过?不计后果的过不所,但是请注意,我说的不计后果,没有让你违法,在法律、各种限制条件内,别那么功利的计后果,为了后果而过。(17:32)
【白岩松】我是说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涯非常功利的话,你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痛,他们不知道我们那个时候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悲惨。我从功利的角度告诉你,你越在乎过程,你越拥有一个完满的过程,你的结局越有可能不错。(17:32)
第三篇:白岩松演讲稿
白岩松演讲稿:
这可能是我在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当中可能很少会提及的字眼,但是它可能无处不在。在2008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社论叫《伟大的一年》,当这一年过去的时候你回头看这篇社论题目的确非常准确,然而定性为伟大的时候,那是因为一切我们在那一年可以想得到的很多的事情,改革三十年,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等等。但是想不到会有雨雪冰冻灾情,尤其想不到会有汶川大地震,也想不到金融危机。然而正是这样一系列的事件混杂在一起,印证了伟大的一年这样一个标题的正确,正是因为有一系列的事件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这一年才可以写进历史。
从哪儿说起呢,讲一个故事吧,一个13岁的四川女孩,名字叫黄思语,她是映秀小学的一个学生,大地震发生的瞬间,她被砸在了废墟的下面,后来她被送到了华西医院截肢了,再后来送到北京要装假肢,当我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她一直在笑,小姑娘漂亮得让人心疼,陪着她的是她的妈妈,一直在北京进行治疗,她们家只有四口人,但是一场大地震让这个家庭在三个地方生活,几个月他们都没有见面。2008年的11月底,因为集善嘉年华这样一个公益的活动,组织方把他们一家人给团聚了,一家四口人抱在一起哭,现场几百人都在哭,同情,心疼,不忍,然而当我们流着泪水的时候,突然在我的心里又生出了一种羡慕,为什么,因为这个家庭几乎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你知道,他们有爱,又亲情,有思念,尤其重要的是有希望。
一场特别大的灾难让我们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但是这样大的代价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有那些被你司空见惯的你都不觉得是什么的幸福,其实一直都守护在你都身边,只是平常,甚至显得平淡的日子里头,你都不太在乎了他而已,在平常的日子里头,在回家变得非常容易的时候,你不觉得它怎样,但是2008年的年初一场雨雪冰冻灾情突然阻隔了很多人回家的路,于是你发现那一瞬间你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在冬夜,敲开父母还在的房门,进去吃一顿非常温暖的饭,什么都可以放弃。其实回家往往是一个最终的目的,不是吗?就像今年神州七号升空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欣喜,但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知道,只有当回家的那一瞬间,我们才可以一起鼓掌。我们共同在那样的一个傍晚,去见证了神州七号所有的成员安然回家,他跟我们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当他着陆而来,当他回家了,我们就像一个家人一样,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奇怪,2008年几乎所有的事情好像最后都容易让我这个刚刚进入40岁的人去想到家。年底金融危机了,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有人说是次贷危机,我跟他们开玩笑说,其实不就是所有的老百姓想买房,想有个自己的家,最后这种愿望太强烈了,产生了次贷危机吗?但它金融危机毕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在提醒着我们。
很快这一年就要过去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的那顿饭没吃,鞭炮没有响起,饺子没吃,这一年就算没过去,那总得记住一点什么是吧,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一本书,梁漱溟老爷子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说人这一生啊,总要解决三个关系,首先顺序是不能错的,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
是啊,我在想,我们年轻的时候奔三十而立的时候,总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争取有房子,有钱,有名等等等等,后来你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朋友,为人对手等等等等,但是走着走着你又突然发现,离起点越来越远了,好像人生的终点似乎看得见某些迹象,就像我觉得什么是40岁——40岁就是敲开了一个年老的大门,而还守护着青春的尾巴一样。这个时候你要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幸福是什么?你如果不能回答自己内心所提出的这样的一种问题的话,你会每天过得非常难,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不同样如此吗?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就像在纪念改革开发三十年的时候,胡锦涛说的哪句话一样,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那么我们会不会问一下自己,我们有没有出发得太久,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了。
改革刚开始我10岁,今年40,我在想我十岁的时候想的幸福是什么?太简单了,甚至简单到我都有点忘了。但是当到了40岁的时候我已经拥有很多在我十岁的时候想过和不敢想过的很多很多,但是我比十岁更幸福了吗?我的眼睛还会像十岁那样清亮吗?我还会被一种梦想激动得彻夜难眠吗?我的回答并不肯定。就像年少的时候跟同学喝多了酒总有一句话说,总有一天我要找到幸福,那么也许今天就是年少的时候说的那个总有一天,幸福还会离我们有多远呢?我不知道答案,您知道吗?
第四篇:白岩松耶鲁大学演讲稿
白岩松耶鲁大学演讲稿
白岩松耶鲁大学演讲稿为大家整理白岩松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稿,演讲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讲述他的故事以及中国梦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岩松耶鲁大学演讲稿
白岩松耶鲁大学演讲稿
过去的20年,中国一直在跟美国的三任总统打交道。但是,今天到了耶鲁大学我才知道,其实它只跟一所学校打交道。透过这三位总统我也明白了,耶鲁大学毕业生的水准也并不是很平均。
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如果要起个题目的话,应该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了起来,也在全世界站了起来。
我要讲五个年份,第一要讲的年份是1968年。
那一年我出生了。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乱,在法国有巨大的街头的骚乱„„在美国也有,然后美国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了(他的哥哥约翰·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遇刺)。但是,的确这一切的原因都与我无关(哄堂大笑)。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了起来,也在全世界站了起来。但是,当时很遗憾,不仅仅是我,几乎很多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梦想。因为当时中国人,每一个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梦想,甚至是领袖的
一个梦想。中国与美国的距离非常遥远,不亚于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但是我并不关心这一切,我只关心我是否可以吃饱。
很显然,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时候,不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对于世界来说,似乎都有些问题(众笑)。
1978年,10年之后,我10岁了。
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地方,那个只有20万人的非常非常小的城市。它离北京的距离有2000公里,它要想了解北京出的报纸的话,要在三天之后才能看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存在新闻这个说法的(众笑)。
那一年,我的爷爷去世了。而在两年前的时候,我的父亲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亲一个人抚养我们哥儿俩,她一个月的工资不到10美元。因此,即使10岁了,梦想这个词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我从来不会去想它。我母亲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建立新的婚姻,是她一个人把我们哥俩抚养大。
我看不到这个家庭的希望,只是会感觉,那个时候的每一个冬天都很寒冷。
就在我看不到希望的1978年的时候,不管是中国这个国家,还有中国与美国这两个国家之间,都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那是一个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该记住的年份:1978年的12月16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那是一个大事件。而在中美建交两天之后,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那是中国改革开放31年的开始。
历史将两个伟大的国家、一个非常可怜的家庭就如此戏剧性地交织在一起,不管是小的家庭,还是大的国家,其实当时谁都没有把握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接下来的年份,该讲1988年了,那一年我20岁。
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虽然,今天在中国依然还有很多的人在抨击中国的高考制度,认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然,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家,它变得很具体,它也不再是那个过去口号当中的“美帝国主义”(众笑并鼓掌),而是变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细节。
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尝试过可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众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众笑)。
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非常狂热地去喜欢上摇滚乐。那个时候,正是迈克尔·杰克逊长得比较漂亮的时候(哄堂大笑)。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开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
那一年,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这在你们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当时是一个很
大的迈进,因为过去的价格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
就在那一年,因为放开了价格,引起了全国疯狂地抢购,大家都觉得这个时候会有多久呢?于是,要把一辈子用的食品和用品,都买回到家里头。这一年也就标志着中国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了。当然,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市场经济也会有次贷危机(众笑)。
当然,我知道那一年1988年对于耶鲁大学来说是格外的重要,因为你们耶鲁的校友又有一个成为了美国的总统。
我说:“看样子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时候要从语言开始”。“对于中美这两个国家来说,面对面永远要好过背对背”。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年份:1998年,那一年我30岁。
我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成为一个1岁孩子的父亲。我开始明白我所做的许多事情不仅要考虑我自己,还
要考虑孩子及他们的未来。
那一年,在中美之间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主角就是克林顿。也许在美国你记住的是性丑闻。但是,在中国记住的是,他那一年访问了中国。在6月份他访问中国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和江泽民主席进行了一个开放的记者招待会,然后又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个开放的演讲,这两场活动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当克林顿总统在上海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记者问道:“这次访问中国,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他说:“我最想不到的是这两场讲座居然都直播了(笑)。不过,直播让中国受到了表扬,而美国却受到了批评(众笑)。”当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批评。在北大的演讲当中,由于整个克林顿总统的演讲,用的全是美方所提供的翻译。因此,他翻译的那个水准远远达不到今天我们翻译的水准(听众大笑并鼓掌表示对现场翻译的感谢)。我猜想有很多的中国观众,是知道克林顿一直在说话,但是说 的是什么,不太清楚(众笑)。
12全文查看
第五篇:白岩松重庆大学演讲稿
青春该如何安放
目前的大学校园里的焦虑-----现实的挑战和内心该如何去面对,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一所高校、每一个从大一开始到大四的学生共同的焦虑。
首先讲讲大学校园里包括一代青年人的焦虑。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情况,第一,现实的压力要比过去更明显。比如以蜗居为代表的住房的压力,以蚁族为代表的北漂一族,我只是用它做代表,并不是一定在北京漂的就是北漂。还有以 “潜伏”这样的电视剧体现的职场的焦虑等等。
第二句话,没有一代青春是容易的,你们的痛苦在我看来是带着羡慕的同情,因为没有一代青春是容易的,相比之下,你们青春的不容易,其实已经是进步中的不容易。
第三句话,如果青春那么顺当,没有任何的奋斗和挣扎,没有那么多的痛苦、眼泪以及理想甚至破灭,青春还能叫青春吗?如果青春不是为了让将来回忆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跌宕起伏的色彩的话,回忆有什么意义?如果青春没有经历过绝望和希望的交织的话,青春在人生中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日本,要退休的时候,一辈子的房贷在交完,而我们的年轻人很多一开始就一次性付清。报纸上登的,北漂一族夫妻俩的平均岁数是26岁,买了一套160平米的房子,代价是双方的父母都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换了这一套房子。
按部就班,你只能是工作,慢慢的积累,三十而立,刚开始是在租的房子里建立自己的小家,然后有机会买远一点的五六十平米的房子,等到岁数再大的时候,再住好一点的房子,人生就是这样的步伐,前世界都如此,中国也不会例外。
青春是一生当中最迷茫、焦虑、充斥着绝望、挑战的时候,但是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说青春美好呢?我告诉你,说青春美好的人,全部是在回忆的时候下的定义,亲自过的人,没有几个人说过青春美好,除非你喊空洞的口号。在座的各位,你的青春此时此刻过得容易吗?但是青春最美好的,就是充满着所有的希望、绝望、一会儿有太阳的时候,你都觉得天昏地暗,因为心情不好,有的时候下着大雨,你只想穿着背心到大雨中狂奔,因为你很开心,这就是青春。
有人问我青春怎么好?我说青春当然好,青春可以犯错,因为有无数的时间可以改。曾经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问我,我什么时候才能到你那个位置呢?我说老弟,角度不同,在我的位置上,你在第一排,你有无数条路可以走到这儿来,我再也找不到一条可以走到你那儿去了。是我该羡慕你,还是你该羡慕我呢?怎么样过你此时此刻的青春?
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为什么不去珍惜呢?大学中为了未来忧虑,失去了美好的四年,你值吗?如果我们要为未来忧虑的话,你拥有一辈子的机会,难道你会为了你的未来,一辈子的忧虑吗?
爱你现在的时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较什么劲呢?未来的还没有来,你焦虑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恐惧吗?真正的恐惧不是血肉横飞的画面,真正的恐惧是调动你的想象力,把你自己吓着了。
最高明的恐怖片的导演,都高明于此,调动你自己的想象力吓唬你自己,人生对未来的恐惧就是如此,都是你自己想象把自己吓着了。可是有科学家调查,你所忧虑的事情,只有10%最后变成了现实。这个数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你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忧虑,却其中有90%是瞎耽误工夫,明天的事交给明天。
而且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了每一天,明天还不错。如果你安安稳稳的做好大一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你的大四应该不错,可是你大一就开始做大四的事情,我想告诉你,你的大五会很糟糕。
比如大一的时候,结交更多的朋友,舒缓高考带来的压力。二年级的时候,尝试做一些公共的事情,学生会、外联、志愿者,大二大三都可以。大三下半期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和未来工作衔接的东西,大四的时候,为工作、论文冲刺。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看到很多由于家庭条件不错,就开始到外面租房子住,也许这里有其他的一些比较敏感的、很性感的问题不说了,但是我起码要说,我最开心的就是大学四年里属于集体的友情,那是你这一辈子再也不会有机会拥有的东西。有男同学、有女同学很着急,提早的进入了两人世界,哥们,一辈子,你会不烦吗?
我见到很多学生很悲惨,大二的时候就搬出去了,然后临毕业的时候分手了,然后很多年都孤单着。所以谈恋爱,OK,没有问题,但是别失去了大学四年里,这一辈子都难以遇到的集体的友情。我们班现在已经从友情变成了亲情,我们整个年纪聚会的时候,大家都热泪盈眶,这是你一生都无法找回来的。
所以在大学校园里珍惜它。所以青春该怎么过,校园的时光怎么过?不计后果的过,但是请注意,我说的不计后果,没有让你违法,在法律、各种限制条件内,别那么功利的计后果,为了后果而过。
我是说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涯非常功利的话,你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我从功利的角度告诉你,你越在乎过程,你越拥有一个完满的过程,你的结局越有可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