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1: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第一篇: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闽工商企监„2010‟159号

各市县区工商局:

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工作,维护食品市场秩序,现将《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六日

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维护食品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办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法定职责采集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依法对其进行信用分类和信用评价,依法实施不同监督管理措施的制度。

第四条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以下简称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食品流通监督管理、企业注册、外商投资企业注册、企业监督管理、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市场规范管理、商标监督管理、广告监督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检查、商品质量检验等内设机构,应当将本机构形成的,与信用有关的信息及时录入“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系统”;运用信用信息进行信用分类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指导下级业务工作机构开展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以下简称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所在食品经营者信用监督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采集录入由其办理注册登记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采集录入在日常检查、执法办案中形成的信用信息;根据信用分类评价结果开展信用监督管理工作;完成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交办的其他信用监督管理工作。第六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经营者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经营者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第二章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采集

第七条 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应当包括食品经营者基本信息、良好信息、不良信息和其他信息。

(一)食品经营者基本信息

1.食品经营者食品流通许可的基本情况; 2.食品经营者主体资格许可的基本情况;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专项检查或者周期性检查检验(含年检)的基本情况;

4.通过国家或省级相关部门组织质量认证认可的基本情况; 5.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样检验的基本情况; 6.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的基本情况; 7.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应当采集的其他基本信息。前项规定的信息包括登记、变更、注销或者撤销的情况。

(二)食品经营者良好信息

1.获得“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的;

2.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的; 3.纳税信用等级为A的; 4.认证为价格信用等级单位的;

5.获得县级(含县级)以上相关部门表彰的;

6.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应当采集的其他良好信息。前项规定的信息包括到期、注销或者撤销的情况。

(三)食品经营者不良信息。

1.未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进行的专项或者周期性检查检验(含年检)的; 2.违法受到行政处罚或在执法检查中被书面责令整改的; 3.经营食品被追究刑事责任或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4.拒不执行司法机关生效的判决、调解、裁定的; 5.被县级(含县级)以上行政机关通报批评的;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采集的其他不良信息; 7.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应当采集的其他不良信息。

(四)食品经营者其他信息。

1.食品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以及有关主管人员的信用信息,包括其基本信息、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1)基本信息:姓名,学历,职称,联系方式等;(2)良好信息:受到各种表彰的记录,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采集的良好信息;(3)不良信息:欠缴依法应当缴纳税费的记录,经营食品被追究刑事责任、被行政处罚、被行政处分的记录,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采集的不良信息。2.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应当采集的其他信息。

前项规定的信用信息,可由相关部门提供、企业申报等方式采集,企业申报的信用信息应当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录入。

第八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信用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内设机构或派出机构按照“谁许可、谁采集、谁录入”和“谁监管、谁采集、谁录入”的原则,采集录入信用信息。第九条 采集录入信用信息,应当自该信用信息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采集录入。第十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建立信用信息录入、校对、确认制度,加强对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督查,保证信用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任何单位、个人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不得擅自修改和增删信用信息。

第三章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和评价

第十一条 信用分类定为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级。第十二条 信用分类原则,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作为信用分类的主要标准,以违法行为的情节、主观过错和社会影响作为信用分类的辅助标准。

第十三条 守信食品经营者的标准,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政策; 2.诚实信用经营; 3.具有良好商业信誉。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警示食品经营者:

1.违反《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经责令改正的;

2.食品经营者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依照《监督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处理,经责令改正的;

3.食品经营者未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或者拒不履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更换、退货等义务,经责令改正的; 4.食品经营者拒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开展监督检查,经责令改正的;

5.从事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者没有向购货者开具销售票据或者清单,经责令改正的;

6.其他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经责令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失信食品经营者: 1.违反《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

2.违反《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拒不改正的;

3.违反《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 4.违反《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 5.违反《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

6.食品经营者未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或者拒不履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更换、退货等义务,拒不改正的;

7.食品经营者拒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开展监督检查,拒不改正的;

8.从事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者没有向购货者开具销售票据或者清单,拒不改正的;

9.一年内两次被责令改正的;

10.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当予以没收或罚款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严重失信食品经营者: 1.违反《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情节严重的; 2.违反《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情节严重的;

3.食品经营者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未依照《监督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4.一年内两次被处以没收或罚款行政处罚的;

5.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当予以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

第十七条 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认定方法。县级以上(含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每年按照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评价标准,对食品经营者信用进行评价,认定食品经营者信用类别。被认定为警示类别的,在随后一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的,调升到守信类别。被认定为失信类别的,在随后一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的,调升到警示类别。被认定为严重失信类别的,在随后一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的,调升到失信类别。

县级以上(含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日常监督管理中按照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评价标准,对已经达到某一信用类别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在行政执法文书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相应的认定。新登记注册的食品经营者信用类别,可视为守信类别,在年度信用评价前实行动态认定。

第四章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守信食品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适用以下监督管理方式:

1.专项检查或者周期性检查检验(含年检); 2.举报检查;

3.日常监督检查每半年应当进行一次。

第十九条 警示食品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除适用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外,还应当适用以下监督管理方式: 1.检查责令改正期间是否纠正违法行为; 2.日常监督检查每季应当进行一次; 3.年度检查检验计划应当重点安排检验;

4.县级以上(含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应当采取的其他监督管理方式。

第二十条 失信食品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除适用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外,还应当适用以下监督管理方式: 1.行政处罚后15日内进行回访检查,检查其是否纠正违法行为; 2.日常监督检查每两月应当进行一次; 3.年度检查检验计划应当安排一次检验;

4.县级以上(含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应当采取的其他监督管理方式。

第二十一条 严重失信食品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除适用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外,还应当适用以下监督管理方式: 1.行政处罚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回访检查,检查其是否停业或停产; 2.责令停业或停产期间,日常监督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其是否纠正违法行为;

3.责令停业或停产期满后,日常监督检查每月应当进行一次; 4.年度检查检验计划至少安排二次检验;

5.县级以上(含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应当采取的其他监督管理方式。

第五章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指导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日常监督管理中运用巡查监管劝导制的方式,加强对食品经营者即时性行政指导,指导其规范经营和自律,预防和抑制其潜在或刚出现妨害食品经营秩序的行为。第二十三条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运用规制性行政指导的方式,指导食品经营者认识其妨害食品经营秩序的危害性,促使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社会危害后果。

第二十四条 在查办案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运用执法办案疏导制的方式,指导食品经营者认识其妨害食品经营秩序的危害性,促使其纠正违法行为。

第六章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披露

第二十五条 披露信用信息,不得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披露信用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披露。第二十六条 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信用信息应当依法主动公开披露: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披露的。第二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披露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在发布信用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披露的信用信息进行审查。

对信用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披露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损害食品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但是,经权利人同意披露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不披露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可以予以披露。

第二十八条 应当将主动披露的信用信息,通过相关信用信息网、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披露。第二十九条 属于主动公开披露范围的信用信息,应当自该信用信息生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公开披露期限为6个月。法律、法规、规章对信用信息公开披露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七章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激励与惩戒

第三十条 守信食品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给予以下激励: 1.除专项检查和举报检查之外,减少日常监督检查频次; 2.定期公告良好信息的记录; 3.优先办理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4.优先适用各级政府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5.优先推荐参加“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企业知名字号”等认定;

6.优先推荐参加各级政府和部门组织的评先评优活动。

第三十一条 警示、失信、严重失信食品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分别依法给予以下惩戒:(一)警示食品经营者

1.除专项检查和举报检查之外,增加日常监督检查频次; 2.办理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实行审慎审查;

3.在责令改正期间,暂缓适用各级政府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4.不推荐参加“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企业知名字号”等认定;

5.不推荐参加各级政府和部门组织的评先评优活动。(二)失信食品经营者

1.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名单,责令提交每批次购进食品的检验报告; 2.定期公告不良信息的记录;

3.办理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实行实质审查;

4.不享受各级政府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5.限制参加“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企业知名字号”等认定;

6.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限制其参加各类评先评优活动。(三)严重失信食品经营者

1.列入风险监督管理名单,销售食品必须事先提交每批次购进食品的检验报告;

2.定期公告不良信息的记录;

3.办理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实行限制; 4.抄告政府和有关部门限制办理相关事务; 5.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撤销各类认定认证与荣誉;

6.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经营者,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7.食品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活动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形式审查,是指登记机关对登记申请材料只做书面、形式上的审查,审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对于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不作审查。

审慎审查,是指登记机关在法定审查期限内,依据法律法规规定,通过形式审查方式或实质审查方式,对申请材料进行认真、慎重的审查,以发现申请材料形式上可能存在瑕疵问题或者实质内容可能存在真实性问题,并依法作出恰当处理,确保登记行为的合法性。实质审查,是指登记机关对登记申请材料实质内容依法进行核实,通过调查核实,确认申请材料的形式内容与实质内容是否一致,申请材料上所记载的有关内容是否真实,有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是否真实,有关证明文件是否真实等,即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相关的审查。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暂行办法》的通知(闽工商综〔

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暂行办

法》的通知

闽工商综〔2007〕549号(2007年11月7日)

各市、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工商局各处室、直属单位:

为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省工商局制定了《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暂行办法

二○○七年十一月七日

附件:

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政府信息,提高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切实做好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企业之家”建设,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本系统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信息,是指福建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开政府信息,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和谁制作、谁更新、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必须依法、及时、准确、完整。

第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相关内设机构在制作政府信息时,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内容把关和保密审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第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制作信息的机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第八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内设机构负责人为成员。

第九条

办公室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信息部门负责技术保障,包括软件开发、网络安全、运行维护、数据备 1 份、设备维修等相关工作。各相关内设机构负责确定、制作、更新、审查、发布本部门起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本部门的执法依据及相关信息,办理申请事项和协调确认。其中,人教部门负责制作、更新、审查、发布机构设置、职能等相关信息;法制部门负责制作、更新、审查、发布行政复议等相关信息;财装部门负责制作、更新、审查、发布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等相关信息;注册、外资、商广、市场等部门负责制作、更新、审查、发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办理情况等相关信息;商广部门负责制作、更新、审查、发布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等相关信息;合同部门负责制作、更新、审查、发布动产抵押登记、“守合同重信用”、合同示范文本等相关信息;市场部门负责制作、更新、审查、发布食品监管等相关信息;公平、消保、商品检验等部门负责制作、更新、审查、发布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等相关信息;公平、市场等部门负责制作、更新、审查、发布市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应对情况等相关信息;企业监管、检查等部门负责制作、更新、审查、发布监督管理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指定机构(统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协调、指导、监督本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组织编制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三)受理申请人申请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

(四)汇总、答复涉及多机构的依申请政府信息;

(五)本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责。相关内设机构应当指定一名信息员,负责本机构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信息员具体职责是:

(一)制作本机构拟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维护、更新、发布本机构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对本机构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四)办理并答复依申请的政府信息;

(五)协调确认本机构要公开的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事宜。省工商局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设在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省局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市、县、区工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也应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本级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三)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四)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

(五)市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六)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七)12315维权网络分布情况;

(八)本辖区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名录;

(九)本辖区动产抵押登记情况,“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合同示范(参考)文本。依申请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

(一)各类市场主体申请自身的信息;

(二)行政复议申请人、第三人申请被申请人答辩的信息。

(三)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总局规章规定可以依申请公开的信息。

第十二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由相关内设机构确定并制作、更新,经本机构负责人初审和分管领导签发后,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予以发布。

第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相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按照“统一受理、分别办理”的原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受理,根据工作职责分流到相关内设机构。相关内设机构负责办理,经本机构负责人审核签发后,由信息员直接答复。重要或敏感信息报分管领导同意后答复,涉及不同内设机构的,相关机构提供相关政府信息,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汇总答复。具体要求(包括收费)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通过各级工商红盾网、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广播、电视、公告栏、报纸和纸质材料等方式公开。各级工商红盾网公开本级机关应主动公开的所有信息,由信息制作机构负责发布。省工商局在办公大楼一楼大厅、二楼服务大厅设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服务大厅公开行政许可类信息,一楼大厅公开机构职能、目录、指南信息,相关机构负责制作、更新、审核,信息分局负责发布。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办事大厅配备触摸式电脑,有条件的可以设立电子显示屏,用于公开机构职能、目录、指南以及行政许可类信息。

第十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相关机构,对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制作完成并提交信息员或相关机构发布;信息员或相关机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发布。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本机构负责人同意,并由信息员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十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编制、公布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第十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公室和监察室,负责对本机关及下级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十九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把它作为绩效考评一个项目。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纠正;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本机关监察室依法对责任人员追究相关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五)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六)未进行保密审查的;

(七)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下载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