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6国学小讲堂演讲稿(大全)
国学小讲堂演讲稿
五年六班 大家好,今天的国学小讲堂又开讲了,我是来自五年六班的小讲师董力齐,我是小讲师李思媛,我是小讲师郑子怡,我是小讲师孔雯。今天我们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明清小说。
董力齐: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元末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记载的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於元末明初写定。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李思媛:水浒传《水浒传》描述的是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原名施彦端,元末明初钱塘人,今杭州。他在江阴游学时,大财主徐麒羡慕他的品学,请他在东林庵讲学。施耐庵一边讲学一边写书。一天,他写到《水浒传》中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突然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徐麒问: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呢?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想让他们懂得,读书,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施耐庵听了,连连点头:我们写书,也要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行啊!
事后,他提笔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意国是告诫自己要排除一切困难,写好《水浒传》。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称为“耐庵先生”,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改名为:施耐庵!
郑子怡:《西游记》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事迹﹐由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改写而成。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祖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他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董力齐:《红楼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曹沾﹐号雪芹﹐满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宁织造任﹐后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童年曹雪芹淘气异常,厌恶八股文,不喜读四书五经,反感科举考试、仕途经济。虽有曹頫严加管教,请了家庭教师,又上过几天家塾,但因祖母李氏溺爱,每每护着小曹雪芹。幸而曹家家学渊深,祖父曹寅有诗词集行世,在扬州曾管领《全唐诗》及二十几种精装书的刻印,兼管扬州诗局。曹家藏书极多,精本有3287种之多。曹雪芹自幼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富丽的文学美术环境之中,接受父兄教育、师友规训,博览群书,尤爱读诗赋、戏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书籍,诸如戏曲、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文化知识和技艺莫不旁搜杂取。
这次的小讲堂就到这里,下次再见!
第二篇:国学小讲堂教学计划
国学小讲堂2016-2017第二学年教学计划
何晶
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方面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健康花城小学成为学生真正成长的摇篮,使我校的兴趣小组能得到不断深入发展。特开设国学小讲堂,共招收3-4年级学生36人。
一、活动目的
1、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社团活动中学习国学知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陈出新的素养。
3、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1、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2、地点:三二班教室
三、活动形式及内容
社团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课堂教学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可以完全脱离课堂教学,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也可以进行一些课本学不到的东西。社团活动的形式机动灵活、多种多样。
1、开展趣味小课堂。
我们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为“书生型”,缺乏动脑思考的能力,学生自己可能对于国学常识有所了解,但只是知道点儿皮毛,不能深入理解,与实际建立联系。趣味讲堂上,我会换另外一种方式上课,突出趣味点,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讲。
2、开展学生讲故事活动。
社团活动将学生以班级分为六个小组,每个组每周一人上台讲历史故事,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具体的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讲故事中锻炼了学生,成功地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3、开展户外表演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会在合适的时候编排一些经典的历史剧,历史重现不仅会让孩子对故事情节更加的加深印象并且可以激发孩子的表现欲。
4、抓好宣传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历史来积累知识,常作笔记、并分享。每节课后回家和家长做以互动,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享自己在社团课上的收获。
四、评价、成果展示
1、每次上课前让学生签名,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奖励贴,奖励贴可以换礼品。在学期中、结束时,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
2、编排节目争取六一展演名额。
五、具体实施内容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新学年开学,学生报名注册
第二周 组建兴趣小组、确定授课教师及社团活动对象 第三周 熟悉了解学生、选班干部。第四周 三纲五常 第五周 三从四德
第六周 “六艺”指的是什么 第七周 五大圣人都有谁
第八周 儒家经典中“三礼”指的是哪“三礼” 第九周 “五行”指的是什么 第十周 “杂家”是怎样形成的 第十一周 茶文化 第十二周 酒的来历 第十三周 汉字文明 第十四周 古典乐器欣赏 第十五周 汉服文化 第十六周 围棋的奥秘
第十七周 古代官员的“品、级”是怎么回事 第十八周 古人的鞋是什么样的 第十九周 古代刑罚 第二十周 民俗礼仪 第二十一周 考试
第三篇:国学讲堂教案
国学讲堂——儿童诗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国学赏析课,学习古诗的韵律性,趣味性。
2、朗读、背诵古诗,感受祖国的丰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3、培养学生学古诗,爱古诗的情感。学情分析:
学生为四年级学生,对于年龄小,古诗赏析能力较差的情况,培养学生读诗,悟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2、体会诗中独特的动态美,韵律美了解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初步的赏析古诗的能力。
导入:出示“好”字,这是什么字?还读什么?组词:喜好爱好。今天,我们就用“好”字,欣赏几首儿童诗。授课:
1、好玩篇:《村居》、《宿新徐公店》。
2、学习:《村居》。乡村四月,万物复苏,看,放学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呢?看视频,理解诗意。
3、读诗歌,读出韵律美。
4、前两行诗句描写了什么?(小草、黄莺、杨柳)描写了景色的静态美。后两行诗句描写了什么?(放纸鸢)
(“忙”字写出了乡村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的情景。)
5、总结:这首诗由动到静是儿童的特点,请同学大声朗读。
6、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7、轮读,比赛背诵。
三|、1、好学篇:《小儿垂钓》、《四时田园杂兴》
2、学习《小儿垂钓》。背诵,并说诗意。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看出了什么?(侧坐、草映身,看出孩子爱模仿的天性。)
4、从三、四行诗句你读出了什么?
(遥招手、不应人看出儿童专注、可爱的样子。)
5、总结:抓住孩子的动作表现孩子的专注。朗读,体悟。想想孩子钓到鱼了吗?
6、用抓住孩子的动作、神态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7、轮读,赛背。
四、好客篇:《回乡偶书》、《溪居即事》
1、看视频,你看懂了什么?诗人贺知章在外五十多年,八十多岁告老还乡,当他回到家乡时,发生了什么事呢?
2、读第一二行诗句,哪些地方看出
作者年老了?(鬓毛衰)为下文做出铺垫。
3、三四行诗句中,孩子好奇地说什么?(抓住笑、问看出孩子彬彬有礼、天真的天性。)
4、演一演:孩子与作者对话的情景,体会诗情。
5、总结:好客诗抓住儿童的神态、语言表现儿童彬彬有礼的天性。
6、用同样的方法学下一首古诗《溪居即事》。
7、背诗,赛背。
五、总结:通过学习三种意境的儿童故事,你体会到了诗歌的什么美?(儿童古诗具有动态美、童趣美、节
奏美、意境美……这正是儿童古诗的魅力所在。希望同学们学古诗,爱古诗,在古诗中挖掘更多的宝藏!)
六、拓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所见》、《稚子弄冰》、《与小女》……
第四篇:国学演讲稿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五(1)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听到同学们的朗读声,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记录在《论语》里,得以流传千古。《论语》它是一部闪烁着理性光芒、包蕴着朴素道理的文化经典。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提醒现代人要重德。重德即是顺应天道,顺乎宇宙的规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重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的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庆幸是瓦市小学书香浸润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瓦市小学读书是幸运的,因为这里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我来到瓦市小学是幸福的,因为瓦市小学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能够感受到国学经典的无穷魅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第五篇:小学生德育故事国学讲堂
“财物轻,怨何生”,人有孝心,有兄弟的这一份情义,他会轻利、轻财,重道义,把钱财物件看轻了,怨恨的心又从哪里生呢?“言语忍,忿自泯”,能够忍住脾气,言语能忍的话,对方就不会烦恼,在言语当中尊重对方,互相怨恨的心就不会有了。【故事】重义轻财
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原式西汉河南郡(今河南温县)人,是孔子的门生----战国时著名文学家卜子夏的七世孙,自幼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与弟弟种田牧畜为业。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后来繁殖到上千头,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而这时弟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卜式不仅不贪图财物,而且为了照顾弟弟,还把自己的财产让给弟弟,这一行为感动了当时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