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大全
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
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XX年11月25日申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郑艳玲,是佳木斯市第一小学一名教师。在这春暖花开,万木争春之季,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这次评比活动,也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粗浅认识向各位领导汇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概括地讲,可以用“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棵大树”来表述。其中,“一片阳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了天道自然、人天合一、五行相克、阴阳和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就像一片阳光,照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前进的步伐。“一块沃土”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包括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三个要素。上有阳光的照耀,下有肥沃的土地,就长成了“三棵大树”,这三棵大树就是儒、道、释,好比这片“沃土”里的氮、磷、钾,使得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先师用这种文化治理鲁国三个月就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方之客归之”的社会状况;周朝的成康之治,更是达到“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可见其和谐程度;山西晋商,运用儒家思想,以义制利纵横欧亚九千里,诚信为本称雄商场五百年。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啊,四大文明古国中,也只有中国的文化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并一直随时代发展至今仍闪耀光芒。
自秦汉以来,中国的GDP总值,一直占全球第一,占53%,最多时达到80%;到鸦片战争前依然是占32。9%,仍是世界第一;而20XX年,中国的GDP只占全球GDP的6%,美国占18%。中国当了几千年的世界第一强国,靠的是什么?就是靠我们的民族文化!而且,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唯有5000年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国家本身有这么好的文化,为什么不去学习呢?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文明?为什么不去传承呢?
具体到我们的教育来说,在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塑造、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从行为模式、思想倾向、心理倾向、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格和行为。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却在我们的教育中经常被轻视忽略。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立能力,欠缺劳动习惯;自私自利,不太合群,集体观念淡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是非观念淡薄的意识。在任何地方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没有任何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这样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新时代的学生是一批没有自己正确价值取向的人。对于学校来说,就必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着眼于继承发展它的心髓,适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让他们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负。
现在我要说,要想得到智慧、尊严、快乐,那么你一定要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要学习,而且要用自己毕生的力量去传播,因为现在全世界都需要这种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更喜欢另一种说法:天下之事教育为先!我们从事的是教育子孙后代的职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向学生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净化灵魂,升华思想,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中国,有着悠久的5000年历史。在这5000年中,一些伟大的政治人物,爱国人物,思想家,将领让祖国的历史变得丰富多彩。有博学广才的孔子、老子、管仲、孟子、苏秦等文人;也有卫青、霍去病、韩信这样能征善战、勇猛的武将;还有汉文、景、武帝,唐太宗、勾践等英明的皇帝;更有吴起、姜维、诸葛亮这样足智多谋的,会为自己的君主效力的谋士;而像屈原、文天祥、邓世昌、于谦这种爱国人士也有不少。这些贤王能臣名将装点着中华悠久的历史,更让我们炎黄子孙有了尊严,有了一种自豪感。
中华五千年,不尽有那些名人名士,还有出土的文物、兵器、美丽的神话。当我还在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夸父的故事萦绕耳畔;当我坐在实验室研究化石上的文字时,这小小的化石带动了我的心,我十分自豪,因为我是炎黄子孙!
甲午战争、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带着中华人民走进了噩梦。肆无忌惮的侵略者在中华的大地上为所欲为,给神州大地留下了残痛的伤痕、血斑。因为祖国的羸弱,中华儿女饱受外国列强的欺凌。直到“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才唤醒了噩梦中的中国。
现在,新的中国将要由我们建设,为了中国之崛起,让我们一起呼:让我们努力吧!
谢谢大家!
第二篇:传统文化故事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第三篇:传统文化故事
诚实守信
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诚实守信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让我们向曾子学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少年!
第四篇:传统文化德育故事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当他们住在墓地旁边时,孟子就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住!”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奇怪的鳝鱼
中国古代有一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一次朋友送了他最喜欢吃的鳝鱼,刚巧这天闲来无事,周豫一时技痒,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厨艺,想煮上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喝。
周豫把鳝鱼放进锅里,让它们在冷水中自由自在地游,锅下用小火缓缓地加热,水温一点点增高,鳝鱼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慢慢就会被煮熟。据说这样煮出来的鳝鱼没有经过被宰杀的挣扎,肉质不会紧绷,味道最好了。
汤煮开了,周豫掀开锅盖一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锅里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和尾巴在煮开的汤水里。这条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在了水面之上,直到死了,仍然保持这个姿势而不倒下。
看到这种情形,周豫十分好奇,赶快把这条鳝鱼捞出来,用刀剖开它的肚子,想看看它究竟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地把肚子弯起来。剖开之后,周豫惊奇地发现,鳝鱼肚子里藏着满满的鱼卵,数量多得难以计算,原来它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木兰替父从军
汉朝时,北方匈奴人侵扰我国,战事吃紧,汉文帝下令征兵。花木兰的父亲年老又有病在身,可是朝庭一次又一次催逼,家中没有男孩子,花木兰勇敢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参了军。
花木兰从军12年,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她是一名女子。在战场上,她英勇善战,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和嘉奖。面对名利,花木兰从容淡泊,只要求皇帝批准她解甲回乡,侍奉年迈的父母。
陆绩怀橘遗亲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从小喜欢读书,见多识广,被称作神童。6岁时,陆绩跟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大名鼎鼎的袁术。对袁术提的问题陆绩都能对答如流,态度不卑不亢,袁术非常高兴,破例请他与大人一起坐,还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吃完橘子,悄悄地往怀里藏了两个。
临走时,陆绩向袁术弯腰作揖,橘子从怀里滚落到地上。袁术很惊讶,问:“你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偷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我妈妈最喜欢吃橘子,我想这么好吃的橘子妈妈吃不到太可惜了,所以带两个回去给她。”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不仅不责怪,反而更加赏识。
陆绩成年后,才华横溢,有许多成就,并且一身正气,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吴猛恣蚊饱血
晋朝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家里很穷,没有蚊帐,每到夏夜,爸爸总是被蚊虫叮咬得不能安睡。吴猛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自己脱掉上衣坐在爸爸的床前,任凭蚊虫怎么叮咬自己,吴猛都不去赶,就担心那些蚊虫离开了自己会去叮咬爸爸。
张良敬老拜师
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一天走在桥上,正好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桥边,一只鞋子掉到桥底下去了。老人对张良说:“年轻人,帮我把鞋捡起来。”张良赶紧到桥下捡回鞋子。老人又说:“替我穿上!”张良想做好事做到底吧,于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神秘地一笑就走了。
没走多远,老人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我看你是值得教诲的,五天后的早晨,你还到这里来见我吧。”张良虽然觉得奇怪,还是乖地答应了。
五天之后,张良来到桥边,见老人早已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老人很不高兴地说了一句“五天后再来吧!”就扭头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一叫,张良就起床去赴约,没想到老人又先到了。这次老人更生气,说“又迟到了,五天后再来吧!”
又是五天以后,张良半夜就去桥边等候。没过多久,老人来了。这次老人面露微笑,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递给张良说“读通了这本书,你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
张良回家后,发现这本书叫《太公兵法》,从此刻苦攻读。后来张良跟随刘邦打了很多胜仗,成为一位历史名将。
重阳敬老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第五篇:小学生传统文化-小学生传统文化故事
小学生传统文化-小学生传统文化故
事
传统文化故事
中
传统故事——门神
门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汉族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对联、门神,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门神信仰由来已久,据《山海经》说:在苍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
后来《山海经》这种以神荼、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们承传了下来,如晋干宝《搜神记》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这中间,桃亦是人们崇拜久远的植物,人们认为桃多子多福,是长寿的象征,因此能够除灾避邪制鬼驱怪,而老虎为百兽之王,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
这种信仰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与过去稍有不同的是,画中神人除了神荼郁垒外,还有唐代出现的钟馗,元代以后出现的秦琼尉迟恭,旧时苏州地区人们崇拜的温岳二元帅。传统文化新体验——小学生如何学习《论语》 岱 宗 学 刊
J OUR NAL OF DAI 0
Z NG
V0. 5 NO.
1 1
1 Mf . 2 1 i r 01
传 统 文化 新 体 验
一 小 学 生如何 学习《 语 》 论
邹 秀 丽
70 0
[ 摘 要] 重视《
论语》 《、诗经》 等传统文化教学,在不断提 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
断探 究有效 的教 学策略,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情 感共 鸣,优 秀的传统文化得 以传承。激发 使
[ 关键词 ] 情景创设 ; 创新 ;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G 2.
63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 12 21)1 0 1 — 2 09 12
在 《 论语》 言简 意丰,与学 生 的实 际生 活 相 隔甚 远。却
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画 面的理解 比对文字 的理解 更 容易,以在 《 语》 所 论 的教学
中创设情境就成为一种行 之有 效 的教学方 法。教师 在教
学时用心创设 与《 论语 》 和谐 的 情境,能带 领学 生穿
相
就 越 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简短 的文字 里所 蕴含 的哲 理。
如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 乎? 这几 句话 时,” 我们 就
可以创设学生普遍熟悉 的“ 开学典礼 ” 的情境。
创设情境,习“ 学 开学典礼 ” :
师: ‘ “ 当!当!同学们 请 听,“ 当!
’ 孔子 学院
开学典礼 的钟声响起来 了,四面八方的 弟子 汇聚在 学
堂里 静 静 地等待 着他,们的老师来给他们做 重要 的讲话。孔子 稳步 走 向讲
台,同学们 正神 情 专 注地凝 望着 自己。于是,看到 孔
子发表 了重要 的讲话 :学而时习之,‘ 不亦
说 乎?有朋
自远 方来,亦乐乎 ?人 不知 而 不愠,亦君 子乎?
不 不 ’ 三句话讲 完 了,孔子再 次 看看每 位 同学的 眼神,只见
有的同学脸上露出喜色,朝着孔子微微点
头; 有的同
学眉 头紧锁着,不明 白他讲的什 么道理 ……孔子
好像 微微一 笑,的弟子们就 讨论 起 来 了,他 老师在 开 学典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孔子在开学典礼上讲的三句
话。跟老师读这 三句话。子 曰“ 学而时习之 ……起。
生 :齐读)曰“
师: 我们读到的这叫古文,与现代文有很 多都不
样。到不懂的地方 怎么办呢? 碰
生: 可以看后 面的注释,或者
师: 啊,是 在课本 中或 工具 书 中都 有重 点字的注
释,也有全文的大意介绍,还有相关链接丰富我们的 知识面,再不会,以多读 多
其、一 问。
教 在 在情境 的延 续中品味
在教《 论语》 时不止于课本、堂的局 限,拓展延
课 而是 伸,把相关 的内容组合 在一 起研讨,可达到 整体优化 的便 教学效果。
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 乎?有朋 自远方 来,不亦 乐
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是在 向我们 阐述孔子的” 做人之道,做一个什 么样 的人 呢?做 一个快 乐 的人,一
做 [ 收稿 日 ]O0 2 9 期 2 1—1—0
[ 作者简介 ] 邹秀丽女,17,山东泰安人,市实验学校教师。泰安
16 l
岱 宗 学刊
第1 5卷
个快乐的君子,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 的人,这才是 中国文
化,儒家文化最根本所在。而 “ 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
殆。“ ” 温故而知新,以为师 矣。“ 可 ” 三人 行,有我 师焉。必
学生 的心灵。重视 朗读 要尊重学生独特 的体验,师要成教 为引领学 生朗读的组织 者、作者
和促进 者,学生 渐人
合 让 佳境,读出层次。
般来讲,学生对文 章 的感悟 要经 过这样 几个层 次 :
初读
——感悟读
—— 品读
抓 反 —— 美读
。如在讲述学习之道时 :
一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以求之者也。则 向我们 阐述 了孔子 的学习之道。敏 ”
所 以我们便可以在刚才的情境 中继续下 去。
当,孔子 学 院的钟 声又响起 来 了,学期 当 当,新
的第一课开始 了,弟子们安安静静地 坐在教 室里等孔
子 来给他们上课。高大的孔子稳 步走入 教 室,走到讲
师 : 几句话都是 围绕着“习的 道理” 这 学 来讲的。
你对哪一 句话特 别有体 会?
“ 学,你们从 四面八 方投奔 到我 的 门下都
是 来干嘛 的 呢?都 来 向我 求 学的,来 向我 求 学 问 都
的。怎么学习呢 ?今 天 第一 堂课 咱们就 讲讲 学习的道理,学问的 道 理。孔 子 在 黑板 上 出示 了 5句话。”
地 问同学)你能真正理解孔子 的“习之道”
学 吗? 生 1 我 对“ 日 : : 子 三人行,必有我 师 焉。择 其善
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有理 解。每个人都是我” 的老师,班有 4 我们 9个 同学,4 同 学都 是我 的老
8个 师,各有各 的优 点,吸取 他 们 的优 点,改掉 自身 的缺
点。
利用巧妙的情境,晦涩难 懂 的语句 整合 起来,将 学生
便 很容易明 白了语句 的含义。不 至于使 教学 “ 一句,东 西
句” 学生学起来摸 不着东西南北。,三 咬文嚼字,在研词磨 句 中升华
《 论语》 中的语句 是最精 练 的语 言,不耻下 问、贤
“ 见 思齐、巧言令色 ” 等等都成 为现 代常用 的经典成语,而,故
学习古文感受传统文 化切勿 浮光掠 影,而须 沉下 来,诗
觅 眼,品佳句,感受文 中的意趣和含 蓄。
在课堂 中,我们 可 以这样 来 “ 咬文 嚼字 ” 品 味诗 句。,还是学习“ 而时习之,学 不亦说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几句话。”
师: 那这三 句话是什 么意思,同学们翻 到读本,请
读一读 原文,读一读课后 注释,自己能理
解多少? 看
师: 交流一 下,你是怎 么理 解这 三句话 的? 这叫三人行。
师 : 身上有 哪些方面可 以做 为你的老师? 他
生 1 他很聪明也很机灵,: 还有 幽默感。
师: 他很聪 明也很机 灵,还有 幽默感。“ 择其善者
而从之” 不对 呀? 对
生 1是的。:
师 : 告诉 同学们,“ 请 你要 择其善者而从之”
。师 : 的哪些方 面值 得你 学习?
生 1他 的画画得 非常的好,: 有一股钻研 的精神。
师 : 也要 一 你
生 1 “ 其善者 而从之 ”
:择。师: 他们 身上是 不是十 全十 美的呢?俗话说 “ 人
无完人,金无足赤” 他 身上有没有“,不善者” 值得你
反 省和 改 正 的 呢 ?
示 意发 言)
生 1“ : 学而时习之。亦说 乎? 我 觉得 是,习不 ” 学
以后温习,是件很 快乐的事。
师: 第一
句,这是他 的理 解。
还会 学什 么?对一 岁的小娃娃,能会 学什 么 他可
?他 会 怎样 学? 通过 不 断“习
之” 学会 了,学会之后,心情 ?高兴!来读 吧。他的 对 于刚参加 工作 的大哥哥 大姐姐,可能 学会
他们 什 么? 学会后心情 怎样 ?
你爸爸妈妈会 学什 么?他们的心情呢?
生 1我觉得
。: 有一点调皮,有时也调 皮。我 师: 这一 点“ 不善者” 们要 “ 我 改之”。他呢?
生 1查博诚有 时候粗 心大意,时候也会。: 我有
师 : 别人 身上看到 了优 点和缺点,她从 这叫“ 三人
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板 择 当代 的小孔 子,掌声送 给他 们。
师: 真好!对孔子的语 言领会得 那么深刻。我们
把润澜有体会 的这
句话读一读。
对于6 0岁的老爷爷,可能又会 学些什 么? 他
是啊,不断地 “ 经过 学之” “、习之” 一岁 的 小娃,娃会 感到—— “ 学而 时习之,亦说 乎” 大哥 哥大姐
不,姐 会说—— “ 而 时习之,亦说 乎” 爸 爸 妈妈 会
学 不,说—— “ 学而 时习之,亦说 乎 ” 爷 爷 奶 奶 也 会
不,说—— “ 学而 时习之,亦说乎”
不。经过这样反 复地读,这几 句话,对 相信学 生 已经能从
不同的方面全方位理解并学会运用 了。
直意抒情
要让古 文教学弥散醉人 的芬芳,在教学 中就必须抓 住
“ 文眼 ” 和关键词句,细细品 味 文本,途径 引导学生 投
多种 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 的意 义,直指作 者的心灵,唤醒
进而 生 : 齐读)三人 行,(“ 必有
我 师焉。择 其善 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 在“ 做人 之道 ” “习之道 ” 与 学 都学 完后,进学 生
为促 深刻领悟,感受传统文 化的 迷人魅 力,我们可 以再配乐 朗
诵,在美妙的音乐中吟唱,使感情升华。
精妙 的语 句,的意境,刻 的内涵是 我们取 之不
高远 深 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也使我深切地
感 受到 只有 不断提高 自己的文学素养 的同时,正确把握作
品的情感,在原有教学 方法 的基础 上不 断创新,而探 究
从 有效的教学 策略,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和情感 共鸣,激 才能
让《 论语》 这一 民族文化 的瑰宝 金光 闪烁,人意志,励 催人
奋进,使我们 的传统文 化在现代生活 的星空 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