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演讲稿
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还记得央视一套的一则公益广告吗?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
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微波荡起的水花,孩子纯真的笑脸,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多么温馨与幸福啊。年轻妈妈满脸的疲惫瞬间化成世间最美的笑容,人间的真情与天伦之乐的幸福展露无遗。
里面的两位母亲,一位慈祥可爱,一位贤惠孝顺,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作则,一个懂事可爱,受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这则广告感动了无数人,很好的诠释了“家风“这个词语。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关于老人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老人倒地,路人搀扶反被诬;在公交车上,年轻人没让座,老人竟一巴掌扇过去。前几天,上海又出了一桩吓人事:宝山区两名八旬老太吵架,其中一人竟一刀将对方捅伤,致其不治身亡,而且两人还是亲家!随后,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然而,看到这样的新闻后,我思考的却是:如果当时,老人的孙子或者外孙就站在他的身后,那孩子会从他的祖辈身上学到什么呢?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我的脑海中不禁涌现出妈妈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妈妈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妈妈也爱告诫我:“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记得那次我还小,去郊外游玩过程中,闲着无所事事的我,一边用小手牵着妈妈的大手,一边观赏着唯美的画面,突然,“啪”的一声,一个雪糕棍调皮的从我的小手里挣脱出来,随即,又不听话地蹦到了地上,这时妈妈的顺风耳和千里眼察觉到我的动静,立马张口就训我:“哎呀”!你什么能这样破坏环境呢?你知道吗?环卫人士早出晚归,不管什么节日都没有假期,可幸苦了!你的不文明的行为会给他们带来多少麻烦啊?在妈妈喋喋不休的教训中,我的小脸渐渐变成了熟透了的小苹果。这件小事很小,但它却深深教育了我。
家风,正像“播下了一种行为,收获了一种习惯,播下了一种习惯,收获了一种性格,播下了一种性格,收获了一种命运”这句话。是啊,家风给我们播下、收获了一种习惯、性格、命运,最终成就了这么一个我,它还让我有一技之长立足之地,让我的生活多彩多姿、无忧无虑、井井有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即为历代先贤崇尚,薪火相传至今。时至今日,我们需要进一步走近“正己修身”“居安思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国”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于东方。传承优良家风,昭示于后代,将永世莫忘。
第二篇: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中华美德是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影响力可继承的良好品德.而正是这中华美德陶冶爱国情操,使人仗义疏财,让世界上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美.这中华美德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凝结的优秀品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切身学习中华美德并弘扬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中首位是仁爱孝悌,孝敬老人,尊敬长辈是基本也是中华美德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仁爱,是对人仁慈并关爱他人;孝悌,是还报父母的爱和兄弟朋友之间的友爱.仁爱孝悌无形地要求我们,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人情味,它使我们懂得“百善孝为先”,它使我们了解了中华美德.“诚信礼义”则是中华美德中的一大部分,诚信,即真诚,诚信,守承诺,讲信用.同时诚信也是每个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信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诚信是一种准则更是一种道义,拥有诚信,就是拥有一种无形的资产.“礼义”是道德观念上的一种讲义气的体现,青少年要遵守各种规定,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都要积极帮助这是礼仪的意义所在.现在的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父母、亲朋的关爱下,不知生活中的疾苦,而这些良好的中华美德的优秀的家风可以丰富他们的道德素质,培养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关于中华美德的活动,让他们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成为一个拥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性格、良好素质.家风中的形式有很多,而家训就是其中之一.从小家中老人长辈便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和气对人,勤劳刻苦.自古便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行在于勤”的古训,同时这也是我家的家训.依我对家风的理解,家风就是一个家族多年总结下的为人经验和处事之道:家风即民风、社会风气,每个家庭都要拥有好家风.是为后生们所创造和陶冶的风气.往往这些家风中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私奉献精神”是时代的主旋律,“追求平等,维护尊严”的精神是《简·爱》中女主人公一直向往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家风„„这些良好家风是我们学习的必备良药.这些家风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无论是美德还是家风,都源于生活又融于生活.我们要用心去感悟,亲身体会先人凝结下来的至高至善的结晶.它无处不在.它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它拥有着让我们惊叹和学习效仿的能力.它……
弘扬中华美德,是我们二十一世纪青少年当前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传承良好家风,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辈,万千炎黄子孙去延续,让这中华美德和良好家风在华夏史上源远流长……
作 者 姓 名: 蒋莹莎
学 校:北城中学 年 级 班 级:七年级三班 指 导 教 师:陈雪燕 联 系 电 话:***
第三篇: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自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等等,这些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所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还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和社会的风气。
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还记得央视一套的一则公益广告吗?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那不太稳健的脚步,那微微荡起的水花,还有孩子那纯真的笑脸,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多么温馨与幸福啊!年轻妈妈满脸的疲惫瞬间化成世间最美的笑容,人间的真情与天伦之乐的幸福展露无遗。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心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广告里面的两位母亲,一位慈祥可亲,一位贤惠孝顺,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作则,一个懂事可爱,受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这则广告感动了无数人,很好的诠释了“家风“这个词语,宣扬了中华美德的"孝",呼吁现在的人们要常回家看看,关爱老人与儿童。“妈妈,洗脚“这稚嫩的童声依然回荡在我们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词。“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也成了我们行动的指挥棒。
“诚信”则是中华美德中的一大部分,诚信,即真诚,守承诺,讲信用.同时诚信也是每个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信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孩子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古语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深深地影响着国风,人情有冷暖,人际有关爱,人间有仁义,那一定是良好家风影响下的结果。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民族国家就一定能够建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尽职尽责,共同谱写家庭与社会双赢的时代凯歌!衷心的祝愿各位,家庭幸福,事事顺心!今天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碎碎光阴,细细流年,自古以来,风云流转时代变迁,一恍惚五千年已成为不可更改的历史。五千年来,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演绎了一场又一场戏剧,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进步了许多,亦失去了许多。
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有人认为这种传统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现任国务院总理习近平先生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和情怀,习近平先生特别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本民族一定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还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毫无疑问,其逻辑结论是明确的。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魂”,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文明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延绵至今。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国六十六年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追寻着黎明的曙光。面对六十六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拍着胸脯,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历过百年奋战的中国又蓬勃奋飞了,她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探索,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神舟升天,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2008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期待的一年,举国上下,国人一致呼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国家的富强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命是点点滴滴的美,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人文素养更是立身、立国之本、是成功的关键。然而,人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势必造成了对人文素养的忽视,所以就有了在风景如画的景观大道上打赤膊,在绿化树上晾衣服,刚装的电话亭里电话不翼而飞这类尴尬现象,所以才有了打着翻新的旗号对人文景观的痛下杀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惜破坏当地环境的可悲局面。
在这里,又牵扯到了中国传统礼仪方面,虽说中国传统礼仪 很多都太虚太繁琐,对于人民思想控制才是古代独裁者推广礼仪的原因,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毕竟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将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家风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记得之前在央视某台放过一个公益广告,里面提到一句“国是家”,在此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国风,一个家的家风决定了这个家成员们的素养,一个国的国风决定了这个国家国民的素质与涵养,以及这个国家在国际上享有的声誉和地位。
家风不一定必须是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它其实相当于一种信仰,一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去恪守的一种信仰。一般来说,家风都是些比较正义,比较美好的词语形容的,比如诚信,自强,老实,孝顺等等。我还记得年后某夜晚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旁谈心时,爸爸也适时问我:“你说说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想了想问你往日的一些琐事,父母对我如何教育,悉照他人的一些说法一一把我的想法细数出来。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恰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从而折射出我们的家风。父亲朗然大笑,褒奖了我的小机灵。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让我们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绵延万里的文化之河上泛起一叶文化扁舟!
姓名:王枥正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2.07.28 学校名称:南京市钟英中学 联系方式:1595602176
第五篇: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
请先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XXX的妈妈,我叫XXX,是一名舞蹈老师,今天是家长开放日,我十分荣幸地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经验。其实,也谈不上经验,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家长肯定做的都特别好也特别有经验,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一直非常重视家庭、看重亲情。重家庭教育、守家中祖训、正家中风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儿女的道德传承。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特别强调“重德修身”,涵盖爱国、孝老、慈幼、勤俭、自律、仁爱、进取等丰富的内容。家风和家教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独特精神标向,为中华民族绵延不息、发展强大供给了深厚的滋养。
我们作为孩子的标杆和导向,我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育、性格发展、行为举止等,所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良好家风、家教意义重大。
一、重视家风,始终如一
中国历来有重视家教、家训的传统。中国有句古话,常常以对联的形式出现于居家的门厅中,“忠厚传家久,诗书济
入消极负面或者极端的状态,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那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与孩子无关,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父母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批评甚至辱骂他人,这些父母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
事实上,这种身为父母的行为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父母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现在很多小孩,小小年纪就满嘴脏话,或者出口恶毒。这样的孩子,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喜欢,而这样孩子的背后,是一个充满责骂、批评的家庭。语言暴力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半
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讲,这一点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不陌生。很多父母都会当着孩子的面指责或者诋毁另一半,说对方的不是、对方的缺点。甚至有的父母,还会强行拉着孩子站队,比如:“我和你爸说的话,你听谁的?”“你觉得你妈这事做的对吗?”“我说的对吗?你爸就是个垃圾”,“你
会,胸怀感恩,孝顺父母。但是我们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关心自己的父母,尽可能的为他们多做些事,同时也要做好下一代最好的老师。我们站在中间,起着举足轻重,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古有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的美谈。“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价值观,“百善孝为先”。新时期的“孝德”教育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将中华民族传统“孝德”作为培育青少年爱家、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从引导青少年知孝理、讲“孝德”、践孝行的基本道德教育入手,着力培养青少年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祖国的知恩、感恩、报恩之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优秀、幸福。那么,有多少伤害孩子,且无益于孩子心灵成长的父母行为,需要在孩子面前杜绝。设定好与孩子之间的言谈行为界限,让孩子在刚刚步入校园的新时期,接触到优质的学习环境,逐步地让孩子知道感恩父母,孝顺为责;感恩老师,进步为责;感恩学校,文明为责;感恩社会,奉献为责,感恩挫折和失败,让人生走向成功。比给孩子买多少贵重的玩具、给孩子报多少特长课都重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