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管理中的资源整合与运用(对复线及增建二线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已发表)
项目管理中的资源整合与运用
———— 对复线及增建二线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
宝兰工程指挥部 杨怀志
摘 要 本文结合湘黔复线、襄石复线、株六复线及宝兰二线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分析了资源整合与运用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复线及增建二线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资源 整合 运用 前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项目首先必须拥有满足项目管理和运作的相关资源,传统的项目管理者往往认为一个项目的相关资源只是项目本身的资金、劳力、设备、材料,即所谓的“人、机、料、资金”,笔者认为项目管理既然是以满足包括客户、项目团队、职能管理部门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作为目标和成功的标志,那么客户、职能管理部门、设计、配合单位、地方等的人力、技术、设备,乃至于包括不可见的企业诚信、对项目有深度影响力的人员与部门的评价、成功的管理经验、安全质量与工期形象等等,凡是能为项目所用并能促进项目管理的资源都是项目管理的可整合资源,而资源整合的好坏与运用的技巧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的成败。笔者参与了多年的铁路复线与增建二线工程项目管理,对施工项目管理资源整合与运用中的“借”术与激励感触颇深。2 资源整合与运用中的“借”术
《孙子兵法》云:“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原本说的是军队在深入敌国作战时所需的粮草要尽量就地解决,应用于项目管理亦即借鸡生蛋的“借”术,在资源整合与运用过程中“借”术运用得好不仅能够节省投入,直接影响到项目效益,关系到项目管理的成败,也必将为市场的开辟创造条件,为项目的延伸和扩展打下基础。2.1 “借”脑抢先机
“借”脑即借设计专业人员的脑和手引入新工艺、新技术并实现项目管理中“我”的思路与措施,借完善设计或设计变更使得设计与方案向有利于施工和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宝兰二线天兰段七标项目抓住二线提速引起二次设计的机会,在完善设计阶段积极争取自钻式锚杆挡墙和预应力锚索挡墙推广应用、西北干旱地区绿色通道试验区、隧道湿喷纤维网砼永久衬砌试验、湿陷性黄土边坡三维植草及绿化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扩展项目,施工中注重技术难题攻关,不仅加重了项目工程的技术含量,积累了技术资料和施工经验,也增加了管段建安工程量和价值,为项目本身的拓展抢得了先机;襄石复线K815处既有线旁深路堑施工发现滑坡群严重病害,经设计、建设、施工、工务多次现场补充勘察,设计拟定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桩群对滑体进行锚定加固,该方案虽然采用新工艺,但施工需要专业的大型机具,项目及当地均没用该种设备,由于属变更设计增加投资,建设单位对于增加高额机具投资面有难色,只能将工程委外分包给设计院专业施工队伍,对项目而言几乎没有利润可言,经过项目部技术人员的比选论证和细致的沟通说服,最终使设计、建设、工务同意了对项目有利的挖孔抗滑桩群与圬工挡墙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由设计院正式出图纳入调整概算,不仅节省了总体投资,提高了项目既有设备与劳力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建安价值,提高了项目利润。2.2 过程中“借”势拓展
每一个工程项目均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形势往往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如何在项目过程中巧借社会环境之“势”拓展项目和空间很值得研究。项目环境之中可借之势很多,从社会运动、观念之势到民俗民风、地方发展及规划、业主及运营单位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等等,作为项目管理者还要善于借势造势,将形势尽量向有利于项目的方向引导,扩宽借势途径。在湘黔复线仁大项目站场改造施工中,多处既有站台等设施损坏较为严重,部分设备已不能满足现有运营的要求,但设计院对此未作出明确设计,按常规只需严格按设计施工即可,当时正好处于作为建设单位的广铁集团全面开展三标建设期间,项目部借势垫资对站场既有设施进行了更新和美化,为三标建设创造出了良好的形象,“顺水人情”不仅为顺利验交、运营达标打好了基础,而且还因为主动配合三标建设获得了所有工程费用的追补和额外的奖励;同时在处理公关时将“全面接触”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将整个建设形势引向有利于项目的方向,充分利用项目环境中的外部资源(设计、监理、地方、建设单位基层人员等)进行廉价乃至免费的正面宣传,用“众口”造势,影响和引导客户中的决策者或对项目有深远影响力的人员作出有利于项目的决断,不仅使得项目本身获益,也为后续的经营(株六复线湖南项目中标)打下了基础;株六复线开始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提升到了一个重要位臵,宝兰二线的环保更是得到了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环保水保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重视,但设计在环保方面存在不完善,业主将环保投资列入合同外项目,各施工项目巧借社会与国家对环保与水土保持日益重视之势科学拓展,不仅获得了应得的效益,也树立了企业绿色工程的美好形象。由此不难看出借势拓展往往能获得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2.3 多路出击,以标养标,借标取标
一个工程项目一旦开始运作甚至在运作之前,自然的会将项目相关的利益人联系到一起,对于单纯的项目管理而言这些外在的资源往往只被应用在项目本身,但作为施工企业其项目的开发、成立、管理与市场的开辟均需要一个比较连贯的综合流程,所以笔者认为作为成功的项目管理,其管理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项目本身,而应将项目的扩展、短平快项目的开发和延伸以及中长项目的跟踪自发地纳入管理,形成活力更强的综合性项目,充分借用地方关系与资源在当地开辟市场,并向上一级延伸或向邻近地区辐射成片,铁路建设则利用路局、设计院等资源跟踪追加二期工程或向局内乃至区域内新增工程辐射成网,将主体项目作为开辟市场的根据地,多路出击,以标养标,借标取标。短平快项目的同步开发可以使主体项目的剩余资源得以充分运用,不仅盘活了项目经营,也节省了资源投入,使得项目利益相关体均能获得较好的效益。湘黔复线仁大项目正是较好地运用了既有的公关资源为后续的襄石复线澧谭项目、株六复线湖南项目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宝兰二线天兰七标项目部在不增加人员和设备的基础上同步承担了宝天九标项目的管理,宝天项目完全借用天兰项目的管理资源,在项目建点之初项目就将标后经营的目光不仅仅定位在项目本身,而且积极为企业拓展西北市场,树立了良好形象和信誉,以诚信务实和良好的安全质量信誉为兰武二线及西康二线跟踪和投标添砖加瓦。五公司宝兰经理部在建点之初就在兰州同步建立了办事处,由一名副经理常驻负责市场开发和与设计、业主单位的联系,不仅为项目及公司节约了差旅办公费用,还在较短时间内开发了青海阿塞公路项目,调用项目部分设备和人员组建了子项目,项目与项目之间、项目与办事处之间资源互补形成良性循环,为借标取标树立了典型。2.4 市场中“借”力
“借”力指的是借用当地市场中的闲余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等资源为项目服务,从而达到节省投入提高效益的目的。在宝兰二线项目中参建的各单位围绕市场借力展开了有益的探索:天兰段七标有两座大桥、六座中桥需要架设桥梁,其中仅大高中桥两跨桥梁因墩台较高须架桥机铺架,其余桥梁均借用地方公路大吨位吊车起吊架设,大高桥则借邻近标段架桥机铺架之机“顺便”架设,大大节省了铺架费用;同时标段试验推广项目大都点散量少,专门购臵机具或长距离调用设备均不利于项目效益,充分利用当地市场租用廉价设备解决了这一难题。而对于点多线长、工程量分散以及标段既有线改造和站场改造任务量大的实际情况,以钟点工、季节工和项目工等多种形式结合现场精干管理起用当地大量供大于求的廉价劳动力,借市场之力提高了项目效益。3 资源运用中的激励机制
项目管理的优劣与成败往往取决于项目团队创造性的共同努力,取决于各类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而项目管理的所有运作最终都离不开人的作用,无论是团队本身还是客户、职能管理部门、配合单位及部门,可谓千人千面,因此适宜的激励成为项目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激励的方式千变万化,需要视环境、人员、绩效不同灵活运用才能充分调动项目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激发起创造性。对于直接面对基层的施工项目而言,薪酬、精神、目标、授权等多项激励方式灵活运用形成项目特色的激励机制非常必要。3.1 薪酬激励的功与过
薪酬分配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实现激励的最大化,薪酬激励是各类项目管理中运用最多的激励方法之一,一份对全国1500多户企业的调查显示,有61%的员工认为现有分配制度不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而高知本人才对薪酬的满意度更是低下,显然传统的薪酬分配制度已不能满足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项目管理的需要。从传统的月薪到岗薪制、再到年薪制乃至项目承包制,无不寄托着管理者打破传统分配制度,以薪酬激发员工创造性,实现激励最大化的决心,但是由于员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欲望的不断膨胀与企业有限的加薪激励永远不可能平衡的矛盾、传统企业规定了薪资级别的分配制度在员工成长的初期无疑存在着一定的激励作用,当员工成长到一定阶段时稳定的级别薪资往往满足了其安稳的愿望,事实在鼓励员工的惰性,其创造性工作的动力消失殆尽,薪酬激励不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对成长初期及中期的员工造成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在项目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除了主管单位不断加强对项目评价的准确度管理、分期绩效控制及主管与项目之间的相互信任度管理之外(主要是奖惩的兑现),同时要授予项目经理对薪酬分配更为灵活的权利,增加由项目考核的绩效、目标等风险薪酬在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以岗位在项目中的主次深度、岗位及岗位分期期望目标完成情况(即分期绩效)作为风险薪酬的依据,增加贡献值份量,调整那种薪资级别低下但贡献值大的员工与级高却功小者之间的分配差距,以一定的动态薪酬管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来确保分期目标及总目标的实现。3.2 信任、自尊、荣誉感即精神激励
日本有一本流行了很多年的商业管理畅销书《一分钟经理》,通过大量的实例论证了“一天一分钟”的精神激励对团队成员所带来的巨大动力。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完成某项工作后得到了上级、同事明确的认同和颂扬,那种荣誉感满足了个体的自尊和虚荣心,进而激发出自信、上进、兴趣等创造性动力,可能绩效的取得只是偶然之作,但良好的精神激励会激发你去总结、研究并将加倍的精力投入到下一步工作。记得在湘黔复线仁大项目时笔者在工程队任技术主管,一个偶然的疑问使我“傻乎乎”地将整座隧道的全部工程量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算,结果发现喷射混凝土设计给定数量不足,通过补办手续追回了近二十万元的损失,对于投资达几个亿的项目而言这也许并不算什么,但指挥部为此给予了我全段通报表扬并特别奖励,要求全段技术人员学习我的细致,那种获得信任和认可的荣誉感使我至今难忘,也极大地激发了笔者此后在技术、经营等工作中的细致、自信和加倍的努力。3.3 目标激励
我们都见过这样一种场面,年轻的父母为了鼓励刚刚学步的孩子,往往在前方一定距离的位臵张开双手召唤孩子勇敢前进,但当孩子接近目标时却常常一边悄悄往后退一遍继续鼓励,使得孩子超出计划值走得更远,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目标激励范例,项目管理本身的实质就是目标管理,无论是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技术积累还是资金控制、劳力使用、材料消耗等等均可通过设立项目目标及分期目标建立逐级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全体人员的兴趣和动力,在项目管理中科学运用目标激励一样能够获得超出期望值的效果。襄石复线澧谭项目中标价值仅两千九百万元,由于设计勘测缺少既有线详细资料,设计漏项较多,整体允许调整概算,项目开始后指挥长确定了变更设计追补价值五百万元的目标并设立了专项目标奖,为完成这一目标身为总工程师的笔者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全管段进行了踏勘,并在较短时间内超额完成了目标,在充分享受到对业绩肯定带来的成就感之后,指挥长将目标提升到了一千万,如此逐级提升目标激励项目技术人员,在项目竣工时实际已完成追补价值近六千万元,增幅达到中标价的两倍,为项目追补了大量流失资金,完善了设计,也使得该项目由战略标扭转为赢利标。3.4 授权激励
授权意味着将制定决策的权力尽可能下放到更低的层级当中,这是权利与责任的真正委托,授权不仅让项目经理从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更为低级人员提供了证实他们可以承担更大责任的机会,从而产生巨大的激励动力,激发出项目团体中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潜力。这一点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传统的项目经理往往很难做到,权力欲与控制欲的短期真空使得传统经理难以忍受,但作为整个项目管理,特别是大型项目管理的第一决策者,其精力往往不可能做到事事躬亲,授权激励就成为必要。4 协调与沟通
组成项目团队的人员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和层次,是因项目的需要才组合起来的集体,团队的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项目管理者之间在项目之前缺少了解和工作的默契,作为铁路复线及增建二线工程项目,项目环境还包括地方政府、运营单位、配合施工单位等等,同时项目的成功与否的最终评判是客户(业主)和管理层,项目的成功是由他人的理解决定的,项目管理的导向应该是保证项目涉及的各方面力量在相关项目的基本问题上取得共识,这就需要有效的协调和沟通。5 结语
安全、质量、进度、成本都是工程项目管理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但资源的科学整合与运用是项目管理运作的基础,资源整合中的借术运用有助于项目节省投入,有效的激励则可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主观能动性,挖掘管理潜力促进项目管理。但工程项目千差万别,如何充分运用好资源整合与运用中的借术和激励仍然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篇:对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
对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
铁路不仅仅是交通运输体系的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动脉,它的建设和运营更是带动着其它众多产业的发展。铁路建设项目从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如果能够科学有效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整体铁路体系,更是给后续的运营和维修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因此,本文从我国铁路工程成本管理现状出发,发现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能够对铁路项目建设的成本管理提供帮助。
一、我国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不够强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不少铁路施工在企业成本管理上存在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内部轻外部、重战术轻战略等问题。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企业第一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头脑中没有树立成本的节约也是在创造效益的观念。有的企业习惯于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增加产值,扩大投资来实现盈利,却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
2.成本管理体系松散、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成本预测、计划制定、过程控制、方案优化、活动分析、经济核算、绩效考核等众多环节协同完成,这就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施工企业对某一个环节地放松或监管不力,都可能成为整个成本管理体系的短板,导致成本管理起效不大。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众多施工企业提出降低成本、控制成本的目标,但是缺乏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对于相关人员的成本责任分解不到位,权责不清晰,奖罚不明确。这就导致成本管理很大程度只停留在口号上,只停留在计划阶段,而难以落实和实现既定目标。
3.材料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机械设备利用率低
在材料的采购环节,主要存在无计划采购的现象,导致部分材料积压而其他材料却短缺的现象,不但造成材料费用的增加,还可能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
在材料的管理环节,入库保管的材料堆放杂乱、数量清点不够及时、导致材料变质锈蚀、丢失被盗等问题时有发生。或者材料的领用不按相关规程操作,导致材料没有按定额发放,材料浪费较严重。这些都直接增加了项目成本
4.人工费比重趋高
在一般铁路工程项目中人工费约占1O%左右。而实际中,项目人工费支出往往高达l5%一25。有一些项目在人员的使用上存在部分不按岗、不按实际需要配备人员,一人能完成的工作安排多人。可使用低工费的工种却使用高工费的劳力。从而人为地扩大了人工费的支出。
二、改善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的途径
首先,提高项目组成员,特别是管理人员节约成本,全面控制成本的意识 铁路工程项目的成本形成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是成本花费的主体,也是成本控制中的关键。无论是施工人员、采购人员、仓管人员还是办公人员,其工作的实施过程就是成本产生的过程。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只有提高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项目成本的整体节约水平。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必须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企业领导要亲自主抓、身体力行,不能只说在口上或写在纸上,要不断提高认识、更新理念、积极推行、正确引领,推动整个企业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要强化成本观念、经济意识,财务、计划统计等部门对于成本的工作要做到从思想上认同、从行动上配合其次,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及成本管理执行体系、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产生协同成本效益建立并完善配套的成本管理制度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强化制度执行力是推行项目成本管理的有力保障。制度是成本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依据,施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本身的特点,建立并健全成本管理制度。项目一进驻,就要根据责任成本预算指标制定一套成本管理办法和制度。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改进,通过实践使之趋于完善,以确保制度科学可行、没有漏洞,真正起到规范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全力以赴地抓好抓紧成本控制过程中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一时点和每道工序,使最终项目成本效益最大化。
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是项目成本得以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要根据每个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项目成本管理机制。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计划、核算、监督等成本管理机构,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确保其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要对成本管理相关部门、人员在成本控制中的绩效进行定期考核,奖罚分明、激励到位。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责、权、利对等的成本管理运行机制。
再次,强材料管理。厉行节约
材料费用在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中占的很大,是项目成本的重点,加强材料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最后,培养成本管理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关键。施工企业要注重培养成本管理方面的专家。要选择有实干精神、现场经验丰富、善于钻研的人才予以培养,要选择业务精、能力强、有权威的人才充实专家队伍。要通过专家队伍的培养,建立起成本管理的专家治理机制。建设一支优秀的成本管理队伍是确保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项目经理是成本管理思想、制度推行和落实的中坚力量。要提高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特别是项目经理的成本管理业务素质。施工企业可以通过组织相关培训,进行内部交流学习,向旧行吸取先进经验等方式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成本管理水平。
总之,铁路工程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铁道部提出了“提速不提价”,其实质就是降造,从招投标办法、施工定额两个方面对铁路工程造价进行了重新调整,两项调整后将比原来路内国铁的降造率降低了近20%.这对铁路施工企业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只有提高全项目组人员的节约成本的意识,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培养优秀的成本管理人员,才能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利润率,从而增加企业的整体效益。
第三篇:工程项目与项目管理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论文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居住空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建设管理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建设项目对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个方面的需求。在工程项目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工程实践虽然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单纯的依靠管理实践的方法是难以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进行满足的,而工程管理教育专业由于需要培养出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人才,就更应该承担起更多的教育重任,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有效的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得人才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一、现代工程项目的发展以及对管理人员的主要影响
1、大规模建设项目数量增加
现如今,我国正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事务当中,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适应,很多大型项目立项上马,例如,为了能够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对点需求的缺口进行满足,对长江三峡水电工程进行了开工建设;而为了能够更好的承办奥运会,也专门对水立方、鸟巢等工程进行了建设,我们能够看到,复杂性、大规模都是这些工程的重要特点,这样的特点也对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也使得管理人员负担了更大的责任,对其素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2、现代工程建设项目提高了对科技的需求
与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比较我们能够看到,高科技元素在现代工程建设项目当中得到了十分突出的体现,与此同时,在现代工程建设项目当中科技的含量以及数量正在不断的提高。这样的特点,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应对加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对以往的管理方法进行积极的变更,从而在现代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活动当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3、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工程施工进度、工程施工质量等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组成了施工绩效的主要指标。但是,目前的市场竞争正在变得愈加激烈,不管是承包商还是设计单位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提高,能够对市场实现有效的占领,并使得企业的工程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很多企业也对其产生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想要更好的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更提升,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对各种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应用,从而使得工期最短化。
二、提升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发展需求的管理人才建议
当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这一定的滞后性,难以与当前的时代发展情况进行很好的结合。而培训机构也很少对学院就专门应对管理问题的技能进行培训,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挑战也缺乏一定积极性。在下文当中,本文根据新时期对工程建设的需求,提出了两点建议。
1、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调整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对工程项目的时代特征以及变化需求进行反应,是高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原则。高校应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并不断完善,保证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设置,从而培养出在市场当中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管理人才。而在对管理人才的培育过程当中,还应对课程的均衡性进行注重,保证管理、工程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对该专业的开设对于工程并不重视,这样的情况缺乏这相应的合理性。不管是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任何教学,都应该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使得学生能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对工程管理挑战进行更好的适应。
2、注重应用教学方法
在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对教学方法应用以及改变的注重,就是要将学生的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善于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发现,并使得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比较深,因此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普遍对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现如今,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些相关的研究学者提出将协作教学、问题启发等方法应用在工程教学当中,这些教学方法的利用,都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类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例如,写作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而竞争学习的方法则能够使得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使得学生更好的对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行形成,并培育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建立起自信。
三、结束语
工程管理专业有对具有技术、法律的相关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任务,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则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近些年来,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正在出现一定的变化,本文针对这样的情况,提出了工程管理知识专业教学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将教育与实践进行衔接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刘畅.项目管理在轨道交通制造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
[2]刘明峰.项目管理在汽车研发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3(01)
[3]刘芳玲.试论对于建筑建设项目管理的创新[J].科技与企业.2013(11)
[4]郑楠,王丹.移动办公在IT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1)
[5]胡旭,于鑫淼,刘洋.刍议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J].辽宁建材.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