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城市”撬动2万亿元产业蛋糕
“智慧城市”撬动2万亿元产业蛋糕
: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本报讯 日前,《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2012)》和《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战略研究(2012)》日前在由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研究报告基于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以13个城市为样本,对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问题、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面向智慧城市对支撑产业发展的影响,重新剖析了智慧城市产业新架构与演变趋势。
“智慧城市建设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启动、展开、建设、提升和完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处于建设和提升阶段。” 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路琨表示,经过3年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导入期全面进入实质推进期,在这一阶段,迫切需要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以解决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各自为政的状态,并发布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参考指标,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共识。
研究报告显示,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建设压力与投资风险并存。某些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期望过高,很多项目未经统一规划和可行性论证就仓促上马,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与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严重脱节,导致项目难以实质落地,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报告认为,要基于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确保智慧城市项目的可落地和可实施。
一项以“智能化”为焦点的产业盛宴即将展开。日前,国家住建部发布通知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已启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目前各地智慧城市规划早已启动,智能交通、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将迎来庞大市场商机,“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而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也将由此展开。
八细分行业分享万亿“智慧城市”盛宴
专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府投入支撑下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等领域前景广阔
本报见习记者 徐 科
测绘地理信息局12月11日发布通知,要求全国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每个试点项目经费总投入不少于3600万元。试点建设将主要围绕时空数据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开发、支撑环境完善和典型应用示范等。
就资本市场来讲,智慧城市建设会给哪些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带来商机?专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仍是未来掘金主阵地。长期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府投入支撑下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地理信息、云计算、物联网等八大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从已披露的数据看,“十二五”期间,上述32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超过3000亿元。业内人士估算,上述城市“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随着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民生证券分析认为,绿色建筑很好地契合了新型城镇化要求,信息化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会将“智慧城市”带向新的高度。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中央和地方政府正联手以“强制和补贴”并行的方式推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产业迎来发展春天。2012年1月,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7月26日,住建部公布《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为各地建筑节能补贴和技术改造提供参考,这预示着上海、重庆、江苏、浙江等地的建筑节能改造进入实质启动阶段。上海也拟出台《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单个项目最高补贴可达1000万元。其实,国家对建筑节能一直有补贴,但系统性规模化的趋势在今年尤其明显。相关分析师认为,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这个建筑节能服务领域,有望成就全国性公司。
另外,智能交通正在成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未减,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智能交通市场总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接近20%的增长。在稳增长的背景下,道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6月有所恢复,地方政府将重新启动对交通业的投资,由于智能交通行业市场投资规模的加大、行业增速加快,不断有新的公司进入这个市场,智能交通投资或将因此而受益。相关分析师表示,即将公布的《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有望进一步推升行业景气度。
可以确定的是,“智慧城市”建设仍是推动软件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技术应用来看,地理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均成为推动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利器;从参与者主体来看,以前由集成厂商为主的现状正在改变,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都陆续加入到其中。华宝证券认为,“智慧城市”进入实施阶段,不仅能带动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服务民生更加便捷。伴随着智能城市建设深度和广度的推进,智慧医疗等子领域也将迎来发展机遇,受益者也将涉及到存储、智能分析等等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日益成熟以及下游行业应用的深入,业内人士分析称,地理信息产业在环保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或将迎来爆发增长需求,2012年或将迎来地理信息产业爆发期。同时地理信息产业也会带动政务信息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政务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目前,现在全国各地纷纷掀起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也引发了IT投资的浪费和能源过度消耗问题。而云计算架构的基础资源和多任务体系可以大大提高IT资源的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公共云计算为服务体系,通过诸如市政云、教育云、社区云、旅游云等为各类上层应用提供支持。
专家表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和新兴产业,应该包括数据的采集,包括核心数据服务,包括应用服务和服务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而这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会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云计算应用需求的加大不断推动信息化以及信息获取、存储、处理和分发方法的变革,未来企业对私有云和公有云以及混合云需求的思考也会越来越深刻。
相关分析师表示,围绕数据进行投资的时期已经逐渐来临,并认为高端服务器、数据中心服务企业、数据智能分析、数据安全、分布式数据存储和管理类企业将不断受益,其中优质的投资标的将迎来重大机会。
智慧城市将为资本市场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板块增效益
业内人士称,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与应用为企业发掘新增长点
本报见习记者 丁 鑫
发展智慧城市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型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快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且在发展和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还能够加快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为企业发掘新增长点和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智慧城市领衔新兴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针对当下城市交通拥堵、看病难、安全系数低、突发灾难多等“病症”,以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支撑的智慧城市技术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按照发展规律,城市必定要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要有远景、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而且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来实施。
对于目前我国在发展智慧城市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发展特点,在日前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2012)》中显示,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已成燎原之势。二是智慧城市建设凸显共性和个性的融合发展。三是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集群逐渐显现。
《研究报告》也对目前发展智慧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需合理统筹规划,创新发展思路;智慧城市建设需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坚持平台化、集成化发展两点建议。
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秘书长刘献军认为,今年是 “十二五”规划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智慧城市建设掀起一轮新的热潮,全国各地纷纷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服务和运行中的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城市竞争力提升方面,仍面临着源于能源消耗、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诸多问题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刘献军指出,应客观、清晰认识自身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了解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能有效指导今后发展重点和建设方向。探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建设模式、重点应用、运行策略、智慧产业发展等是各界目前共同关心的核心议题。这些核心议题的解决,可以解决各地智慧城市实践面临的切实问题,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
发展智慧产业推动产业转型
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将对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及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目前在发展智慧产业方面,各个处于发展和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也在加快发展智慧产业、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将发展智慧产业作为推动相关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主要发展动力。
对于福州市成为智慧城市首个落点的省会城市,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表示,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技术促进转型升级、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智慧技术,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新兴潮流。
宁波市经信委主任林克宇指出,近年来,宁波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
此外,西安市经开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持续跃升的转型期、全面赶超的加速期,具备了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和物质基础。经开区草滩生态产业园也将以智慧型产业和商务配套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进而推动经开区工业振兴。
海南省政府也在发展智慧产业方面也于11月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决定从园区扶持、产业培育、人才支持、市场支持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海南省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加大对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扶持力度。
各个在建智慧城市正在发展智慧产业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且通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来推动智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智慧城市试点:
制度建设与技术发展齐头并进
本报记者 李木子
距离12月31日智慧城市申报工作的结束,还有不足20天的时间。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明日在上海还将举行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推波助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通知,提出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通知强调,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抓住机遇,通过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通知明确,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旨在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和发展的科学方式。
虽然智慧城市的申报工作还没有结束,但已经有个别城市先行一步,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
常州“智慧城市”将结合常州市产业基础,立足常州实际,以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为特色,以产用互动为路径,解决转型发展、民生保障、城市运行等方面的问题,成为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运行以及智能制造为标志的智慧城市,打造一流的智能制造装备名城。
常州市的规划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江苏省信息化条例》、《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等编制,是常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年限2012-2016年。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在武汉市全面展开。”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黄长清表示,“今年8月,武汉市审议通过了《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到2020年,总投资将超过816亿元来建设智慧城市。”
武汉在国内首次将“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纳入“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立智慧的社会公众服务系统,建设社会服务网站群,为居民提供互动的平台。通过网络,把各个社区连接起来,实现社区与居民间的交流和互动。借助互联网,及时向公众传递各类实用信息。
武汉市中心医院智慧医疗试点项目引入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宽带互联网等新理念和新技术,充分整合、延伸并扩展医院现有信息化系统,创新医疗服务方式,实现了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信息自助服务、移动查房、医疗物联网示范应用、院内一卡通等,并尝试开展医疗云计算平台建设,集中体现了“智慧医疗”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与技术的完善相比,制度建设同样重要。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姜春海表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市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智能化,智慧城市也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大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智慧城市建设重在应用,重点在制度而非技术。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凸显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体系发展的现实意义,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首先,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到智慧基础设施先行。其次,智慧城市建设要有智慧产业体系做支撑。再次,智慧城市建设要强化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
在刚刚结束的2012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上,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呈现阶段性特征、各个城市积极探索应用、未来发展展望等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释了中国智慧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与愿景。杨冰之指出,近几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智慧城市已经被国家高层认同,除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基础支撑之外,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无疑是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和执行举措层面的科学实施。
杨冰之的看法与姜春海相近,他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一张白纸也可以,关键在于理念,如果智慧城市是一项高效益、高回报率的投资,政府不花钱也有人做,智慧城市建设如果说不清效益,就不能保证投入的可持续,智慧城市的评估、项目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杨冰之认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关注点是:一是互联,大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二是协同,注重人的参与,虚拟与实体间的协同;三是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创新;四是可持续,绿色化、低碳化、治理机制的可持续化。
杨冰之表示,智慧城市是奠定城市发展的新平台,将促进城市的转型升级。智慧城市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理念、模式、创新和目标,也是对传统城市的改造和新生。智慧城市内涵需要深化,发展需要思路,行动需要清晰,应用需要效果。
资本市场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阎 岳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多个行业,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成为当前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也将由此展开。
据了解,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产业和行业包括智慧城市总体方案设计厂商、物联网、智能交通、绿色智能建筑、医疗信息化、数字城市管理和信息安全等。
根据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编制的《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2)》显示,在国内有22个大中型城市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南京、武汉、厦门等城市已经制定或者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统计,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经达到154个,预计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而从上下游产业延伸的角度考量,智慧城市建设迸发的产值将在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实现飞跃式的发展。
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行业也可看出这一点。
物联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在2010年。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而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物联网的表述则进一步升级为“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
目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组织都在物联网的建设上投入了巨额资金。物联网的试点示范工作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今年7月召开的首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特别提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关注并解决产业、民生、环境、行政、资本这五个问题。
相对于其他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在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结构性转型过程中,以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发展模式已经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这一战略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相关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得到政策、资金的支持,其投资价值和前景值得期待。
然而,智慧城市不是几天就能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个渐进、综合而漫长的过程,其发展方式和模式在推进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所调整,但并不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呼风唤雨。智慧城市建设缔造的一轮资本市场盛宴已经开场。
第二篇:智慧城市扩大产业规模
智慧城市扩大产业规模
顶层设计缺乏 尚需试点探路
“建设智慧城市应从善治政府、和谐社区、精明增长、绿色经济、智慧交通、多彩文化、终身学习和全民保健八个方面着手。”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
到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超过400个,带动投资5000亿元。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哄而上缺乏标准、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应开展区域性试点,在试点成功后,再在其他城市大规模选择性地复制。智慧城市大军扩容
近日,重庆市规划局召开“智慧城市”研讨会,提出将地理信息框架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相融合,在重庆市现有地理信息资源基础上建设“智慧重庆”。重庆的加入再次壮大了智慧城市大军。此前据国家信心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统计,目前国内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达到154个,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市场预计,前期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安信国际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加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资,市场总规模将达两万亿元人民币。“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来临。”辜胜阻如此感叹,他介绍,上述城市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为代表的领跑者,第二类是以天津、武汉、无锡、大连为代表的追赶者,第三类则是以重庆、沈阳、株洲等为代表的准备者。发改委产业结构研究中心的相关人士指出,虽然智慧城市概念迭起,但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有一哄而上的嫌疑,还缺乏对相关标准和规划的设计,使得很多城市处于盲目跟风状态。
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也指出,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缺乏对智慧城市的系统深入地研究,从而对智慧城市的定位不够准确。因地制宜 做好试点
“国家出台统一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也不现实。”一业内专家介绍,智慧城市更多带有地方特色,很难有统一标准。
辜胜阻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应遵循差异定位、应用为王、技术支撑、智慧整合、变革治理原则,即注重区域特色激发智慧城市发展活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同时还需依托技术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通过智慧整合方式破解城市发展中的“孤岛现象”,还需转变城市治理模式,医治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
成思危则提出,应从善治政府、和谐社区、精明增长、绿色经济、智慧交通、多彩文化、终身学习和全民保健八个方面着手。具体来说:善治政府包括政府在法制方面的建设和政府管理的透明和高效等;和谐社区主要包括社区治安、老人孩子的智能看护、社区成员就业三方面;绿色经济则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
“智慧城市建设要围绕我国的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城市问题,开展区域性试点,在试点成功后,再在其他城市大规模选择性地复制。”业内人士介绍,试点要考虑经济发展、产业繁荣、生态环保、智能运行、和谐平安、公平服务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传媒蓝皮书 2014年传媒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
传媒蓝皮书:2014年传媒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
2014-04-19 17:20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核心内容
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8902.4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长率较2012年上涨近4个百分点。电视、互联网及移动媒体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柱。2013年移动互联网正式走入第一媒体的序列。广告市场重心仍停留在北上广和沿海一线。预计2014年传媒产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
光明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李瑞英)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传媒》杂志社合办的“传媒发展论坛2014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2014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传媒转型、融合与创新”。论坛上,清华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邓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以及传媒学界著名学者、传媒业界有关领导就传媒转型模式和融合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对话,共同探索传媒业的创新之路。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外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传媒蓝皮书目前已连续出版十年。在过去的十年期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通过持续对中国传媒产业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及时反映中国传媒发展现状并科学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文章亦被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该蓝
皮书已成为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并于2012年起被认证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伴随传媒发展演变和结构调整,今年的报告进行了重新架构,分为总报告、印刷媒体、广电产业、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媒生态、海外及港台地区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等7个部分。在对传媒产业总体以及各细分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对“转型”“移动”、“大数据”、“并购”等热点进行了跟踪,剖析了新技术引领下的商业模式与行业变革。
该报告指出:2013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互联网及移动媒体行业收入的增长幅度领跑各细分市场,市场份额超越传统媒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也追平电视媒体,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作用愈发明显。PC互联网的广告、游戏等市场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3年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是具有里程碑的一年,移动互联网重构传媒产业结构,媒体未来趋向多屏融合;互联网媒体展开移动入口争夺,社交媒体开始开拓新市场。传统媒体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电视媒体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电视广告市场基本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电影票房和植入广告推动电影产业加速前进。另一方面,广播和期刊增长率市场衰退加剧,报业集团开始寻求转型革新的模式。
会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主编崔保国教授发布了2013年传媒产业主要指标数据。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达8902.4亿元,同比增长16.2%,较2012年上涨近4个百分点。传统PC互联网的贡献率下降4.7个百分点;而移动互联网相关业态发展迅猛,对传媒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0.3%,较2012年上升12个百分点。随着手机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未来还有较大成长空间。
专家认为,传媒产业未来五年还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产业集中度和行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初步预计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2017年达到1.6万亿元,文化传媒产业整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GDP占比达到5%。
蓝皮书指出,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连续12年上升势头,延续着全球电影市场的奇迹。但前半年的风风火火与后半年的不温不火以及影院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等现象,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红利”可能逐渐稀薄,产业的内涵式发展迫在眉睫。专家分析,2013年国产故事片产量638部,同比减少影片生产量多达107部。全国电影票房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用7年时间突破百亿元大关,然后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200亿元的纪录。票房总收入相当于36亿美元,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北美地区的1/3,稳稳领先于不到30亿美元总收入的全球第三大市场日本,票房增幅全球最大。2013年全国电影观众6.1亿人次,增幅30%;平均票价37元,略高于前一年36元水平。内地观众总人次在印度、北美市场之后,居全球第三;人均年观影人次0.4;如果限于7亿城镇人口,人均年观影人次不到1,远低于欧美以及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水平,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专家指出,33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元,份额优势失而复得。2013年院线发行上映电影305部。60部影片票房超亿元,其中,国产片33部(含1部跨年影片)。在217.69亿元的总票房中,国产片收入127.67亿元,同比
增长54.32%,占比58.65%;进口片收入90.02亿元,同比增长2.30%,占比41.35%。国产片夺回之前失守的份额优势。特别是《西游降魔篇》以累计票房12.46亿元的成绩成为全年票房冠军,也成为国产影片历年来总票房第二名,居《泰囧》之后。专家提醒,中国电影观众和电影市场的培育还在进行中,2013年下半年的市场疲软很可能预示着市场一定程度的消费瓶颈,不少人预言的3-5年“超美”的产业目标未必那么容易、那么乐观。中国电影发展如同中国经济一样,即将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蓝皮书认为,2013年移动互联网正式走入了第一媒体的序列,全面抢夺了传统互联网的风光,更在使用时间上远远超越了广播电视、报刊图书等传统媒体,成为占据人们工作、休息之外闲暇时间的最主要媒介。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用户规模持续攀升,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全体网民中所占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24.0%上升至2013年的81.0%。2013年,中国移动视频用户规模为2.47亿,与2012年年底相比增长83.8%,移动视频用户的增长率远高于网络视频。2012年移动视频用户规模占全部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的36.1%,2013年这一比例已经增至57.6%,移动视频正快速缩小与传统网络视频的差距。2013年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出现爆发性增长,游戏行业内用户从电脑端向手机端转换增加,手机网络游戏对于PC端网络游戏的冲击开始显现。中国手机搜索用户数达3.65亿,较2012年年底增长7365万人,增长率为25.3%,远高于整体搜索用户增长速度。2013年,微信的全面普及继续巩固了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与社交功能,移动设备的社交新媒体特征越发明显。微信平台用户强势突破6亿,至2013年年底,其全球月活跃用户达2.7亿,已跻身全球超级移动应用之列。年内,微信公众平台迅猛成长,微信公众账号规模已超过200
万个,信息交互次数高达亿万次,已跃升成为国内移动营销的新阵地,其5.0版本推出后其商业化布局初现,公众平台广告模式创新不断。2013年,移动商务市场爆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手机网络购物在移动端商务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达到1.44亿。从交易规模来看,移动网购当前已列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排名首位,2013年其交易规模已达1676.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65.4%,而同期PC端网购同比增速仅为35.7%。
蓝皮书指出,2013年,中国广告营业总额达5019.75亿元,较上年增长6.84%,增幅有所回落。电视报纸呈现衰减,移动终端日渐成熟。2013年,传统媒体广告经营额持续下滑,电视和报纸广告经营额分别下降2.75%和9.17%,广播广告基本持平,期刊小幅增长4.73%。与传统媒体相反的是,网络媒体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国广告协会互动网络分会的统计数据,中国互联网广告在2013年实现638.8亿元的营业额,较2012年(437.97亿元)增长45.85%。互联网广告增长空间巨大,视频和移动广告优势逐渐显露,企业开发利用数据能力的增强也使互联网整合营销能力更加强劲,同时给媒体产业结构带来更大的变化。综观2013年全国广告经营收入,北京地区广告经营额仍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广告经营总额的35.8%。排在前五的省份(直辖市)广告经营收入总和为3456.39亿元,占全国广告经营总额的三分之二强,达到68.86%,广告市场重心仍然停留在北上广和沿海一线。
第四篇:中国汽车配件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 万亿元
中国汽车配件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 万亿元
2010/10/10 12:26:12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山水 评论
手机看新闻 0条[查看评论]
由于美国汽车销售走下坡路,中国车市成为全球车市的“一哥”。当前,中国车市已形成品牌云集的汽车消费市场。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和生产国,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快速发展。
据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汽车配件市场增长迅速,规模已由2000 年的1700 亿元增加至1 万亿元,今年将达到1.4 万亿元。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汽车产业的资产逐年提升,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经济支柱产业,而汽车零部件是整个汽车工业的基础行业,已经成为决定汽车产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消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日益显现。加上外资零部件企业的不断打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投资潜力巨大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及廉价的劳动力正吸引着愈来愈多的国际零部件企业。据悉,中国目前已出现一批以汽车零部件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2009 年,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总值达到197 亿美元。其中汽车零部件、附件及车身占汽车产品出口的43%,同比增长51%。由于整车利润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中国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提高,产品达到了国际标准,国外汽车巨头纷纷采购中国产的零部件。据统计,全国5000 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1200 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截至去年年底,全球排名前100 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至少有70%在中国开展业务。
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认为,从汽车产量看,2010 年中国将超1700万辆,未来几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始于2007 年的中国汽车行业大飞跃,实际上预示着该行业未来10 年将孕育巨大机会,相关的汽车配件将是投资重点。从汽车配件行业来说,汽车锂电池是未来应当长期关注的领域。
自主创新是关键
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散乱,产业集中度不高,绝大多数的小规模企业既没有充足的运作资金,也缺乏研发能力,根本无法研制出先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些问题不但妨碍了中国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整车制造行业产生了相当的牵制。
有报告认为,中国现正处于过渡阶段,一些零部件厂家成为零部件工业的“ 小巨人”,发展机遇巨大,汽车产业链中零部件业将成为今后若干年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压力也愈来愈大,要想治理好零部件行业的散、乱和经济效益差的问题,使零部件企业降低成本、做大规模,必须借助市场经济的力量,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日前在参观第四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时曾强调,提升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对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升中国汽车工业水平至关重要。要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基础建设,加快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全面提升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从长远发展来看,零部件企业还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研发水平,争取尽快进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领域,如汽车导航系统、减震器、制动器、发动机、电池、空调压缩等领域。
第五篇: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 打造百亿元林业产业
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 打造百亿元林业产业
贺州是典型的华南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市总面积1725万亩,林业用地就占了1316万亩,森林覆盖率70.39%,活立木总蓄积量3414.2万立方米,林地面积比重、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等均排在广西前列。2011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75.01亿元,林业产业已经成为贺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贺州市“十二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贺州要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和打造百亿元林业产业。2011年贺州市林业局围绕这两项重点工作,大力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扎实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兴林富民”大行动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市的造林绿化、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各项林业工作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