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务公开,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党的十七大以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成效显著
村务公开,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党的十七大以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姜 洁
《 人民日报 》(2012年08月29日 03 版)
每月8日,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清泉村村民吴学起的手机上都会出现一条来自街道党务村务手机信息平台的短信,内容包括村集体收入使用、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等各种党务、村务公开信息。今年3月,昌乐县建立起统一的手机信息互动平台,每月定期将群众关心的党务村务公开内容编成手机短(彩)信,发送给各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联户代表等;同时群众可“点题”要求公开相应的内容。截至目前,该县11个镇(街、区)都建立了短信信息互动平台,收录党员、户代表等群体人员手机号码53217个,编发公开信息22万多条,收到反馈信息682条,解决群众各种热点、难点问题381件。
党的十七大以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组织载体逐步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
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组织载体日益健全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的十七大新修订的党章明确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定为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坚持的政治制度之一。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了修订,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12个省(市)根据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了本省(市)的选举办法,8个省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四川、湖南等省制定了村务公开条例。一些省份还制定了村民代表会议规则、村务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单独或联合出台30多个政策性文件,重点解决村(居)委会的组织建设、民主选举、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焦点问题。党和政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进行不懈探索,98%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以宪法为依据、以村(居)委会组织法为基础、以政策措施和地方法规为支撑、以村规民约和村(居)民自治章程为补充的基层民主实践的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农村实现了一村一党组织,有的地方还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把支部建在协会和村民小组。村民议事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建设普遍得到加强。目前农村59万多个村委会大都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下属委员会。85%的村建立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92%以上的村建立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其他一些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依法登记的专业合作社21.16万家,林区普遍建立林业合作组织、林业协会等。以党组织为核心、村级自治组织为主体、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覆盖基层各个领域、条块结合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网络逐步形成。
公开内容日渐丰富,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陈府乡荣马坊村在2009年换届时,全村集体负债20多万元,村内道路年久失修,农田水利、村内水电等设施老化,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和村“两委”的凝聚力。新上任班子积极推行“村务大事村民公决”,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将村内主要街道全部修成水泥路,建成了新的村民活动中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目前,全国各地农村普遍开展了8轮以上的村委会选举,98%以上的村委会依法实行直接选举,村民参选率达到95%,村委会成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35%的村每年都召开村民会议,57%的村每年都召开1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一些地方创造了“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农村“民主日”等办法,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集体债权债务、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村民群众关注的新热点纳入到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范围。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随着社会生活和公共需求的发展而逐渐充实,基本实现了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哪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就延伸到哪里。各地农村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不断深化。全国95%的村实现村务公开,村务公开规范达标村占60%,94%以上的县制订村务公开目录,91%的村建立村务公开栏。全国每年约有170万名村干部进行述职述廉,对23万多名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村民评议村干部200多万人次。
2009年,各级财政对村级组织的补助总额达189.51亿元,村均3.14万元。普遍实行“村财乡管”,村干部报酬和村办公经费逐年增加,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全国乡镇机构改革逐步推开,截至2011年11月,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改革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8%,其中24个省份已经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管理层级进一步精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村民自治组织行政化的问题有所解决。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导逐步建立以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民自治组织植根基层、贯通社会、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促进了在农村实现协调社会利益、增加社会福祉、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目标。
以农民群众需要为动力,服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
2011年初,浙江省绍兴市镜湖新区东浦镇湖口村农民陈增轩开心得合不拢嘴,他成为绍兴第一个直接拿到征地补偿款的农民:“以前征地补偿款都是村干部发,每个人该拿多少都不清楚,担心会被截留。现在好了,政府通过存单形式直接发放,使我们能清楚地了解该得多少钱,我们感到很放心,这下可以安心过年了!”
为从源头上杜绝征地补偿款截留、挪用等现象,确保征地补偿款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绍兴市率先开展“征地补偿款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试点。1月28日下午,试点项目所涉两个村共269名被征地农民领取了征地补偿款存单,共计242.1万元,直付率达100%;同时,需依法直付给所涉村的征地补偿款部分计1152.626万元也同步支付到位。截至今年初,试点工作已完成,1394.26万元征地补偿费全部支付到位。
各地坚持把村民自治与农民需求有机结合,充分保障了“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据初步统计,2008年至2011年各级财政对村级一事一议各类资金投入达到775亿元,完成一事一议建设项目63万个,受益农民达到5.3亿人。各地以村民广泛参与的民主方式有效保障林改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国确权集体林地 26 亿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 95%;发证面积 22.65亿亩,占确权林地总面积的87%,发放林权证9785万本,8379万农户拿到林权证,共涉及我国农村约5.6亿人。2009年至2011年开展“难点村”治理,排查出的13007个“难点村”基本得到治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实,“难点村”落后面貌得到改变。
第二篇:“三进三同”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三进三同”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干部同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个角落,这是一件一举三得的好事,它历练了作风、锻造了党性、服务了群众,对于搞好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进三同”历练了作风。党员干部要仆下身子,重走艰苦奋斗路。重新深入农村,不断接受老百姓的教育,劳动人民给予党员干部的,是一种根基和养料来源,党员干部切不可脱离群众。我们的干部要在艰难繁重的工作面前,要有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韧劲。作为领导干部,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消除群众的疑虑。
“三进三同”锻造了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党性如灯,只有不断加强锻炼,才能保证党性不退化,才能使广大党员永葆先进性,才能促进党员在新时期坚定理想信念,我们的党性光辉之灯才能长明。“三进三同”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巩固了执政之基,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三进三同”服务了群众。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对于地处偏远的山区群众,部分还是很艰苦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已经很落后了,对于此
类不易得到帮扶的贫困群众,我们要发挥党组织的力量,帮扶之,才能真正让社会全面小康。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把握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群众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用为民办事的良好成效取信于民,以群众是否满意来检验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政绩。
第三篇: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aaaaxxxx镇xxxx村位于xxxx城区东北面,全村面积3.7平方公里,有16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547户11750人,村设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其中党员162名。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中办发17号文件下发以来,我村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贯穿于村民自治全过程,创新实施了村级财务预算、村民代表议案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论证制度和村干部问责制度等载体,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3年被定为xxxx市小康示范村、xxxx市“五村、四规范”建设示范村和自治区民主与法治示范村。
一、冷静反思,公开从“被动”到“主动”
我村虽然以前已经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起村务公开栏,制订村务公开制度,村中的财务和事务对群众进行公开。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怕事难做,怕麻烦多,怕受制约的心理,造成公开不及时、不完整,数字较粗糙笼统等,群众对此不满意,群众不信任村干部,村级班子人心涣散,缺乏战斗力。2002年我村在区委、区政府派出的指导组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两委换届。我们召开群众大会,充分发扬民主,由群众自己组织提名,通过“两推一选”和村委直选群众选举出了满意的两委班子领导。新的班子及时组织班子成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共同探讨过去村两委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出了问题的主要症结:村务公开不彻底,只流于形式,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不够,缺乏应有监督。我们认识到,要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主动推行村务公开,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把知事权,议事权,监督权还给群众。一是明确村务公开的内容,在规定公开的内容外,根据村实际,及时调整公开的内容,如村民土地转让金,集体资产发包等情况,都必须纳入公开的内容。二是规范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形式上除了在固定的公开栏上实行公开外,还要根据本村的实际,利用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立临时开公栏、村民会议等形式公开。在时间上,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相结合。一般至少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到重大问题或群众关心的其他问题要及时公开。在程序上,先由村委会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公布。三是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村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向监督小组进行投诉。
经过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后,增加了透明度,把事后监督变成事前监督,把依靠少数人的监督变成村民多数人的监督,做到村里的事由村民作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让村民从村务公开中理解村干部,支持村干部,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二、抓住关键,财务从“混乱”到“清楚”
由于以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村干部乱开支乱报帐的问题比较严重,连续两届村总支负责人被开除党籍。新的班子到任后,主动采取措施,在推进村务公开的道路上找准症结、重点突破。
村级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热点和难点。过去两届村委出现问题主要症结是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不够,缺乏应有监督。为使村级财务真正向群众公开,全面向群众公开,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破解难题,我村拟订了《xxxx村财务及资产规范化管理办法》,在每年年初对村“两委”办公经费、兴办集体企业经费和公益事业投入等项目奖金都编制预算,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公布执行。在编制预案时,要先将编制的预案草案公布在村务公开栏,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联席会议进行讨论,在获得会议半数以上通过后方能编入预算。年终决算,由村民理财小组对全年的财力支出进行审核汇总后编制成决算草案,提呈村民代表会议审查通过。年终决算时如果超出预算,村“两委”要对超支部分一一作出原因分析分析,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接受村民代表质询和审议,在实行财务预决算制度的过程中辅以村务公开、村理财小组审计等方法进行监督。2003年,村民代表提出“建设文化生态家园”的议案,认为应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预算,村两委会议讨论后认为这个议案是关系到全村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有要求,村有经济能力,建议增加预算支出180万元作为硬化村主要道路,并把这个建议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我村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中办发17号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决心在新的一年里,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更加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中办发17号文件,围绕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不断推进和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把我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向新台阶。
第四篇: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七大以来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综述
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七大以来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综述“仅仅一天,就有这么多中央部委公开了自家‘账本’,动作之快的确出人意料!”随着财政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于今年7月18日率先公布“三公”经费信息,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公开的大幕在19日全面拉开。截至目前,已经有95个中央部门公布了本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人们普遍感到,与2011年第一次公开“三公”经费相比,中央单位回应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更加积极主动、标准更加统一规范、内容更加详细具体。“三公”经费公开已经成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狠抓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内容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
一名普通公民,只要想知道的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就可以依据一定的程序申请,获取他想了解的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施行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中坚持的重要原则。2010年至2011年,各地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145万多条,国务院各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66万多条。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受理渠道,答复信息公开申请做到依法有据、严谨规范、慎重稳妥。2011年,各地区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130多万件,中央部门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3000多件。
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的预决算情况和“三公”经费,才能让群众知道政府究竟把钱花在了哪里,该不该花这么多的钱。2011年,共有9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预决算,98个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今年,已有95个中央部门更加及时、准确、详细地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安徽、河南、四川、陕西、新疆等9个省(区、市)及大连市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切实增强了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抗灾救灾、恢复重建以及筹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情况的信息公开,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各地区各部门在因地制宜地运用好传统公开方式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服务热线、政务微博、手机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手段,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大力推行决策公开、公众参与,权力行使更加规范有序
2012年底,北京市地铁6号线一期即将运营通车,这让住在6号线地铁沿线的定福家园的业主们十分期待。早在2007年6号线建设初期,有关部门就曾经到小区专门听取居民意见。当小区居民听说地铁全线只有他们小区附近3站为高架形式,其余均为地下运行后,他们立刻提出了将整条线路全线地下运行的建议。在多次以公开信的方式向北京之窗、北京市交通委等有关部门反映后,他们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最终6号线改为全线地下运行。
大力推行行政决策公开,落实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更加注重听取多方意见建议,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程序规则,有效促进了各级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严格履行职责。北京、上海、重庆、湖南、广东和公安部、教育部、农业部等地方和部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出台、重大项目立项等,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云南省自2008年以来举行重大决策听证4277项,组织重要事项公示11万多项,发布重点工作通报17万项。
大力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全面清理和明确各类职权,科学编制“职权目录”和每项职权运行“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布,做到依法确权、科学分权、公开示权、有效控权,破解行政权力监督制约难题。2011年,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对党的机关、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部署。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中央国家机关91个部门和单位采取不同形式开展了这项工作。财政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审计署、人民银行等部门在细化权责、完善程序、规范流程、拓展载体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创新。积极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领域的裁量权基准制度。江苏省市县三级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权力29万项,制定自由裁量基准21.8万个,并向社会公开。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让群众从政务服务中受益
“过去跑断腿的事,现在只要动动嘴,就有村干部帮忙替咱办,真是太方便了!”浙江省在2011年10月实现了村村都有便民服务中心,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设立政务(行政)服务中心2912个(含各级各类开发区设立的服务中心),其中省级10个,市(地)级368个,县(市)级2534个。30377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占乡镇(街道)总数的70.3%。全国省级政务(行政)服务中心去年办理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227.7万多件,办结率达98%。同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政务,搭建集网上审批、在线办
事、电子监察、投诉受理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浙江省50个省级部门(涉密部门除外)的721项行政许可事项、101个市县的29122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并实现联网运行。安徽、江西、湖北、宁夏等一些地方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加强招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逐步将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药品集中采购等纳入平台集中交易和管理,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基层政务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将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服务范围全覆盖、服务流程无缝对接、服务质量群众认可。一些地区在大力削减审批事项的同时,整合基层公共服务事项,推动省、市两级把县(市)级能够审批的事项主动下放。对一些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通讯通信、供水供电、农资补助等民生事项,许多地区都实现了由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或服务窗口来办理,浙江等地还实行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免费代办制,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地区开展定期上门服务等,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优质服务,把政策落实和群众问题解决在基层。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以及医院、学校、环保、公交、公用等公共事业领域,特别是基层站所,认真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拓宽办事公开领域,依法公开办事的依据、流程和结果,做到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利于群众监督。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