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莆田一中简史
莆田一中简史
学校创办
1904年,邑人张琴进京会试,拜见邑人甲午科进士江春霖,谈及邑郡兴办中学堂之事不可缓。同年10月,江春霖电促知府宝桢开设中学堂。1905年冬,新科进士张琴返莆拜见兴化府太守赖辉煌,促办学之事。太守发文集绅会议商定:拟名兴郡中学堂,招收莆、仙两县生员,择擢英书院为堂址,张琴主董其事,调拨款项若干。1906年2月,办学案由府置呈报省学政司。同年4月,移案省提学使司注册立案核准。兴化府第一所官办普通中学——官立兴郡中学堂由是成立,校名冠以“官立”区别于私立,标示其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官府,“兴郡”系兴化府域的俗称,“中学”则蕴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意。
校名更迭
百年间,学校数易其名:1906年,官立兴郡中学堂;1912年改为“兴化中学校”;1917年,改为“福建省立第十中学”;1927年改为“福建省立第十初级中学”;1929年,改为“福建省立莆田初级中学”;1936年,改为“福建省立莆田中学”;1939年,改为“福建省立莆田初级中学”;1942年,改为“省立莆田中学”;1952年10月,始称“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1969年9月,改为“莆田县城厢镇五七中学”;1972年11月,改为“莆田县第一中学”;1973年3月,改名“莆田第一中学”。
校址变迁
学校原址城内东门内擢英书院,1936年8月奉省教育厅令,自城内东门内搬迁至前省立莆田师范所遗校址(即旧兴化府学内)。1938年,因抗战形势紧迫,学校奉福建军管区令,疏散师生到广宫乡第二校舍。1940年8月,校址自广宫乡迁至城西门外下郑村,以公共庙宇和民房为办公厅及教室。1941年11月3日,奉省教育厅电准,学校又从下郑村搬回城内旧府学内。2003年搬迁至现址。
首招高中学生
1932年8月,首招三年制高中学生,因校舍不足于次年春并入省立莆田师范学校普通科。1933年春季,学校正式设立高中部,继续招收三年制高中学生。1937年,根据全省中等教育改造案,学校改为省立莆田初级中学,停止高中招生,未毕业的在校高中生并入省立福州高级中学。1942年,学校再次易名“省立莆田中学”,成为莆仙两县唯一一所省立完全中学。同年春季,恢复高中招生考试。1998年起,停止初中招生。
高考红旗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1952年,华东13所高等院校招生联考,全校高三毕业生100%达到高考分数线,创全省最高纪录。1957年8月,300余名毕业生参加高考,7人考入清华大学,4人考入北京大学,这一成绩轰动八闽大地。1959年、1960年,学校连续夺得全省高考第一名,被誉为“高考红旗”。1959年,省教育厅授予学校 “福建省高考红旗” 锦旗一幅。1962年,19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1963年,21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
成立党工团组织
1954年4月,中共莆田一中支部委员会成立,杨国华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1988年成立中共莆田一中总支委员会,李山同志任总支部书记。2004年,中共莆田第一中学委员会成立,党委书记黄荔军。党委下辖文科、理科、综合、擢英、退休五个支部。
1952年5月,校教工会正式成立,王家骧为首任教工会主席。1985年底,学校建立了教代会制度,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审议学校的重大方案等。
1950年,校团支部成立,吴景宁任书记。1950年12月,经县委批准,学校团支部升格为团总支。1956年5月,经团地委批准,学校成立了团委会,方元澍任团委书记。
校友会成立
1994年10月15日,经莆田市民政局核准,莆田第一中学校友会成立,会址设在校内,有会员校友1000人,并设立以施天水为法人代表的理事会。校友会以“热爱莆田一中、建设莆田一中、振兴莆田一中、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为宗旨。具体任务是协助母校促进科研经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与师生福利。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团体和个人捐赠款及会费。目前分会有六个:兴安分会、北京分会、福州分会、厦门分会、深圳分会、上海分会等。2006年校友杨春霖捐款25万美元,助建学校春霖艺术楼。
一级达标中学
1953年,学校因办学成绩突出,被省教育厅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3年1月,按照新时期的办学要求,学校向市人民政府递呈了《关于莆田一中定级达标的请示报告》,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随后,学校成立以施天水校长和李山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达标规划和实施细则。1993年12月,市教育局验收组按《福建省普通中学定级验收要求(修订稿)》的一级指标,对学校定级申报进行初评验收,报请省教委验收审批。1994年1月,省教委莅校进行全面认真的考评验收,以96分的成绩确认学校一级达标。乔迁新址
2001年5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东大路老校区与学园南街校区(原为擢英中学办学点)置换的决定。在吴智园校长和黄荔军书记的领导下,学校全面启动新校区建设工程,在擢英中学原有的57亩土地的基础上另购90亩,扩建新校舍。2003年 8月28日学校正式乔迁至现校址,开创了莆田市学校搬迁新校、扩大办学空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先河。几年后,又征购荔枝林带30多亩,现校园总面积达170多亩,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东大门校名由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题写。搬迁新址后,办学容量与条件进一步提升,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创办擢英中学及妈祖城校区
1995年6月,莆田一中校友会以30多万元流动资金作为启动基金,创办私立莆田擢英中学,并于同年秋季面向全市招收初中新生。1997年,擢英中学停办。1999年,在南门租借校舍复办。2000年 6月,购得学园路南街57亩土地筹建办学点。2003年,升格为完全中学,迁入莆田一中东大路老校区办学。
2007年11月1日,莆田一中妈祖城校区奠基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校区规划用地438亩,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2013年7月,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文同意设立莆田市外国语学校,与莆田一中妈祖城校区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学校设置为完全中学,行政隶属市教育局管理,学校常规管理纳入莆田一中统一管理。2013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市招生。
创办中美高中课程实验班、新疆班
2012年7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与美国达拉斯市比索迪昂(Bishop Dunne)高中共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式招生,成为莆田首家举办中外课程班的学校。实验班每年面向全市招收学生120人,学制三年。办学实行双轨制,毕业生可以参加国内高考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满足他们多样化升学需求。实验班的创办,标志莆田一中办学国际化和多元化进入实践阶段。
根据教育部的安排,学校自2012年秋季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开创了莆田举办民族教育的先河。8月30日,首届新疆班的师生抵达莆田一中。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专门建设新疆学生宿舍,开办清真食堂并从新疆聘请清真厨师为学生服务。
国际奥赛金牌
八十年代以来,学校教改实验成绩显著,学生专长突出。学生参加各级各学科奥赛及各类竞赛成绩突出,每年均有几十位学生获各级表彰。1988年7月,在第2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学生卢国强获得团体金牌、个人铜牌,这是莆田市在国际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的第一枚奖牌。2004年,学生周腾勇夺第15届国际生物奥赛金牌,实现了莆田市中学生国际学科奥赛金牌零的突破。
高考成绩 五、六十年代,学校以高考红旗著称。改革开放后,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保持了较高的升学率。三十多年来,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207人,1017名学生获得莆田市许亚琼奖学金,占全市获奖总数的44.6%。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四年内,共60人考取清华、北大,6人考取香港大学。其中,2010届高考理科全省前50名占12名,前100名占20名,18人考取清华、北大;2013届文理科本一总上线率达91%。
学校传统
1920年,举行首届田径运动会。
1971年,首办元旦环城跑和“五四”火炬环城跑活动。1983年,建立每周一升旗制度。1984年,实行劳动卡制度。1985年,成立蒲钟文学社。1987年,实行“班级周记”制度。1988年,实行班级精神文明评比制度。1987年,开展军训活动。1994年,成立《青春》编辑部。1994年,举办首届五四辩论赛。
历任领导
名师辈出
一百多年来,一代代莆田一中教职员工甘当铺路石,乐为人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教师不断成长,涌现出一大批名师。如翁祖烈、赖汝楫、江宗朴、林永熙、郑大成、宋庆嵩、黄明哲等老一辈名师,施天水、朱国容等省杰出人民教师,吴智园、吴金寿、黄家扬、李正中等11位特级教师。一批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如陈国文等省名师,郑梓华等7位市名师,郭丽华、施银辉等省市优秀班主任,省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余瑛等。现在职250多位教职员工中,有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93人,硕士研究生58人,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有56名。
英才校友
一百多年来,4万多校友从这里起程,谱写人生的新篇章。其中有护法运动先驱林师肇、邹鸿俦、林一士等,有革命烈士王于洁、韩永藩、徐元昌、欧成龙等,有抗战英雄温彦斌、陈文杞、林擎岱、陈祖勋等,有院士专家林兰英、闵桂荣、杨锦宗、黄维垣、蔡自兴、黄文魁等,有党政高级干部林一心、林汝南、黄国璋、肖键、李礼辉、陈金海、黄春萼等,有文学家教授学者郭风、朱维干、陈一琴、李建平等,有体育明星刘玉煌、翁康强等,还有各行各业杰出人士陈文松、林玉华、林加国、许国雄、杨义坚、王一飞、吴景宁、姚明、吴志忠、陈金象、林永育、蔡福金等,有后起之秀卢国强、黄岩谊、周腾等。
体育特色1 1920年,学校举办首届田径运动会,竞赛项目有田径项目,也有表演项目棍操、兵列操、国术等。1931年起,学校每年举办2次运动会。1947年秋季,20多名学生运动员加入莆田县田径访问团远征福州、上海、南京三地,三战三捷,震撼全国体坛。1948年,陈碧英获得全国体育运动会女子跳远、女子200米两项冠军。1983年,刘玉煌获得第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跳远冠军,并于1984年获第23届奥运会跳远比赛第五名。1982年翁康强获得第9届亚运会十项全能比赛冠军。2005年宋健获得亚洲田径大奖赛跳远冠军。2011年,林清获得第7届世界少年田径锦标赛跳远冠军,并于2012年获得第15届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跳远冠军。
体育特色2
学校重视群众性体育运动,课外文体活动形式多样。常年开展年段篮球联赛、羽毛球赛等。自127届起,学校运动会增设了集体跳绳、个人跳绳、提送沙袋、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成为盛大的体育节。学校竞技体育成绩显著。近年来,田径队3次获得省传统校田径比赛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篮球队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省重点体育传统校篮球赛等各种比赛,10多次获得冠军并代表福建参加全国比赛。2009年,学校男篮获得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总决赛亚军,系建国后我省中学生篮球比赛最好成绩。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福建省传统项目先进单位等。
科技教育特色1
学校科技教育传统底蕴深厚。标本制作、集邮、航模、地理兴趣小组、天文观测等社团活动及成绩曾蜚声省内外。1988年郭雪梅获卢森堡国际青少年集邮展览铜牌奖。经过几代科技辅导员努力,学校形成了一批科技特色项目:发明创造、电脑作品创作、智能机器人、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等。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电脑制作比赛、创新大赛、青少年电脑制作比赛、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创意大赛等竞赛成绩斐然,获全国一等奖14人次,二三等奖16人次,省级奖50人次。21项学生发明作品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08年方子韬、蔡凌楠参加亚洲机器人VEX联赛获高中组金牌。2000年陈俊新获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大赛第一名。
科技教育特色2
新时期,学校按照“继承传统、开拓创新、面向全体、深化特色”的科技教育工作思路,在巩固竞赛成绩的同时,全面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创意活动,发展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承办市科技活动周及省机器人大赛,经常邀请院士校友等回校讲座,常年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兴趣小组、学科游园活动和科普挂图展等活动。2012年,举办首届“奇思妙想”科技创意节,学生们用天马行空的创意作品,展示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福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福建省科普示范校、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学校、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学校荣誉
一百多年来,学校因优良的办学质量,得到上级和社会各届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百强中学、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校、历届省级文明学校、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学校、市一类平安校园、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等各级荣誉。
校训、校歌、校标
百年来,校训几经更替,2004年始以“进德、力学、求实、超越”为校训。北宋蔡襄言:州郡之有学,所以励贤才而进德业„„。进德可资载物,这是办学的首要工作。南宋郑樵夹漈草堂内有幅对联:三十年力学不下山度量包罗天地,五百部著书曾诣阙精神贯彻古今;勉励后人做学问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怕苦、不怕累,方有大成就。力学方可成就事业,这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求真务实,以期笃行,这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不断超越,这是莆田一中人不懈追求与发展的动力。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编有校歌,建国后中止。2005年重新编定校歌《名邦之光》。校标以“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为核心意旨。
林兰英(1918.2-2003.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中国太空材料之母。1933年考入省立莆田中学,1940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1955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固体物理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历任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材料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等。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科学研究工作,是我国半导体科学事业开拓者之一。先后负责研制成我国第一根硅单晶、第一根无错位硅单晶、第一台高压单晶炉、第一片单异质结SOI外延材料、第一根GAP半晶、第一片双异质结SOI外延材料,为我国微电子和光电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7年在世界上首次在太空用降温凝固法从熔体中生长砷化镓单晶获得成功,负责研制的高纯度汽相和液相外延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四次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霍英东成就奖,并受到中央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和接见。
闵桂荣(1933.6-),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及空间技术专家。1952年莆田一中高中毕业,1956年南京工学院研究生毕业,1963年前苏联科学院研究生毕业,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热控制研究室主任、空间飞行器总体部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卫星系列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三、第四、第五届常委等职。在航天器热控制方面,负责完成了我国多种人造卫星的热控制任务,并在航天器热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作出系统和创造性的成就。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领导完成我国第一颗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和飞行工作,组织领导完成国家12颗卫星的研制、飞行和应用工作。20世纪90年代,担任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组织领导我国未来航天创新技术的研究工作。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两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两次获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杨锦宗(1932.8-2008.12),中国工程院院士,精细化工专家。1952年莆田一中高中毕业,1955年大连工学院毕业,后师从前苏联专家攻读副博士学位,1983年到瑞士联邦高等理工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86年被大连理工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出任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精细化工》等多种学术期刊编委会主任委员或委员。开展创新染料的研究,对“染料-纤维-助剂”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高了固色率并降低污染;率先研究可反应性高分子染料,首次把染料在纤维上的固色率提高到99%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先发现分散剂分子量分布对分散染料分散性和热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在国内率先开展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研究和生产。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项,国内外专利5项,“从活性染料到反应性染色的理论与实践”获2000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维垣(1921.12-),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1932年考入省立莆田中学,1943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1949年获广州岭南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哲学博士,后任哈佛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所长、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化学学报》主编等。早年从事甾体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为中国甾体药物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0年代末转向有机氟化学和含氟材料的研究,曾先后为氟油、氟塑料、氟橡胶、含氟表面活性剂及氟碳代血液在中国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1982年发现亚磺化脱卤反应,继而发展了全氟烷基亚磺酸盐和全氟烷基磺酰卤化学,对中国的核工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并为中国氟化学工业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科研成果获国防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5项,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1997年陈嘉庚化学科学奖。
第二篇:莆田一中新课程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莆田一中新课程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莆田一中新课程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 校本培训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部颁、省颁文件为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学校对新课改“加强学习,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创出特色”的总要求和统一的管理下,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及综合素质为目标,立足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学教研实际,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校本资源,逐步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我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我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与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新课程校本培训,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因人制宜,保证实效。不搞形式、走过场。
2、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原则。新课程校本培训要从提高教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角度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实践素质教育。
3、开放灵活,注重创新的原则。培训的资源既要向内挖掘,又要寻求外源,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方式要开放灵活多样,要勇于创新,形成有我校特色的培训模式。
4、以校为本,突出发展的原则。新课程校本培训要体现我校“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的办学理念,突出学校“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立足本校实际,以岗位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又要着眼于长期发展。
5、教、研、训合一的原则。新课程校本培训要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导向,以培训为主线,教、研、训有机结合,整体推进。
6、全员全程性原则。在积极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培训之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本校全体教师都参与校本培训,主动学习,不断提高。
三、培训目标
1、通过新课程校本培训,使教师的基本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科研素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为重点,立足“人本”,研究“能本”,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2、指导教师学会自学,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激发教师的教学研究兴趣,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
4、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和提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促进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显现。特色形成之路,就是学校发展之路。特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办学效益。
四、培训内容
新课程校本培训内容的确定,应当充分体现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目标与需要,充分体现专业提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以校为本的特点,应当广泛而灵活。校本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培训内容要与每一周期教师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教学计划的内容相协调统一。
校本培训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与地方课程开发等。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准备进行以下内容的培训:
1、学习《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文件汇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使全体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探索、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途径,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再次学习教育部《新课程通识研修》16个讲座系列光盘、组织研讨,进一步明确实施新课程的重大意义,写心得体会。
3、学习教育家魏书生《教学艺术》《管理艺术》《家教艺术》《和谐自强》《如何当好班主任》五个讲座系列光盘,培养优秀教师优秀管理者,培养心智和谐的学生。
4、学习《全球创新学习大会》11个讲座系列光盘,学习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脑神经科学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世界先进的教育教学法,扩展教师新课程国际视野。
5、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解读,研修培训,由各学科组长,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负责。
6、教科研知识的培训,逐步培养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7、师德培训。加强师风师德教育,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8、教育心理学培训。使全体教师能更新教育理论,娴熟地把教育心理学运用于新课程改革。
9、加强对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和教学技能的培训。
五、培训模式
新课程校本培训的模式采用新课程通识研修与各学科新课标解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应当是自主的、灵活的、多元的;在注重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可走出去,请进来,注重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通过采取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案例研究、问题诊断、导师指导、远程教育、学术沙龙和“菜单”选择等模式开展校本培训。
培训以“官教兵、兵教兵”的方式展开,以本校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为主,兼请市进修学院轮训部福建师大及北京师范大学海威教育培训中心的专家为我校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安排校级和处室领导按分管的八个模块对教师进行讲座培训指导(详见培训安排表)。采取符合学校实际的培训模式,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恰当的培训方法,针对不同的教育问题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有计划、分层次组织好教师的培训,使参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坚持向教育教学科研要教学质量。
六、管理与考核
1、组织领导:
校长是校本培训的主要组织者,成立学校新课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长 吴智园、副组长 林子仁、成员:蔡辉森 洪凤玉 郑梓华 蔡金清 陈丽华 陈国文。培训工作由校长吴智园和副校长林子仁全面领导,教研室主任洪凤玉、副主任郑梓华具体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作为领导小组成员的各职能部门同志,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日常事务工作。蔡辉森负责参训教师的考勤及教师培训档案的记录;蔡金清负责参训教师的安排;陈丽华负责培训社会实践课及班级管理内容;陈国文负责培训的后勤保障。
2、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新课程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做到目标到位,内容到位,时间到位,管理到位,培训到位,辅导到位,提高到位。用科学的管理保证校本培训工作有序而高效地开展。参加新课程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计划。
所有在职的教师都必须通过周期考核,否则该的考核为不合格。在周期内需晋升教师职务的,必须完成晋升前应该完成的校本培训时数,否则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记入本人继续教育证书,将作为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2006年5月
莆田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通识研修及各学科新课标解读指导安排表
莆田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通识研修及各学科新课程解读指导安排表
第三篇:莆田一中2016-2017学上学期期中考
莆田一中2016-2017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 地理
命题人:林培贤 审核人:高一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2分/题。31-42题,1分/题)
1.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 2.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是
A.23小时56分4秒 B.24小时
C.24小时3分56秒 D.24小时48分46秒
3.若右图为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若某人在乙处观察,则此人所见的经纬网分布应为图中的
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5-8题。
5.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向上传播时的变化
①纵波速度加快 ②纵波速度减慢 ③横波速度加快 ④横波速度减慢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7.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A.a+b+c B.a+c+d C.b+c+d D.c+d+e 8.当前科学家仍主要利用地震波的性质对地球内部的结构进行探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其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A B C D
美国科幻电影《火星救援》讲述了人类首次登陆火星的冒险故事。火星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约为65°,自转周期为24小时50分,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质量约为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2/5,有稀薄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据此完成9-10题。9.和地球的特点相比,火星
A.表面平均温度更高 B.属于远日行星 C.昼夜温差更大 D.大气层厚度更大 10.可以推测,在火星表面
①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地球
②存在大气的“热力环流”现象和尘暴现象 ③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地球 ④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于地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十一”过后,莆田一中上午第一节课由7:30开始改为7:40,下午放学时间提前半个小时。而此时我国某另一中学上课时间为9:40,放学时间为19:30。据此回答下列11-12题。
11.莆田一中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A.气温高低 B.太阳高度 C.经度差异 D.昼夜长短
12.资料中所涉及我国某另一中学可能位于
A.东南地区 B.西部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拿着“地球仪”在同一水平面上绕“太阳”运动一周。读图回答13-14题。13.该实验主要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大气保温作用 B.运动物体的偏移 C.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活动 14.图中,此时甲地的太阳高度和地方时分别是
A.0°,4时 B.0°,6时 C.60°,4时 D.60°,6时
我国《物权法》规定: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时(如下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6.按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度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
A.北京(40°N)B.哈尔滨(45°N)C.广州(23°N)D.台州(29°N)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德国在每年的3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到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实行夏令时制。夏时制是一种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家住上海的高同学利用暑假期间去德国自助游,这是她在德国汉莎航空的网站预定的机票信息(注:机票显示时间为当地时间)。请回答19-20题。19.据机票显示信息,上海至法兰克福(夏令时使用东二区区时)所需的飞行时间
A.5小时55分钟 B.7小时5分钟 C.11小时55分 D.12小时55分 20.德国实施“夏令时制”的目的主要是
A.延长工作时间,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B.延长农作物的日照时间
C.充分利用白日的阳光,节约照明能源 D.改变民众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
21.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的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A.甲岸和丙岸 B.甲岸和丁岸 C.乙岸和丙岸 D乙岸和丁岸
22.读下图,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夏至日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用A或B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极地地区 B.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丙地位于北半球 D.图乙中阳光A表示该地夏至日
根据圣彼得堡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23-24题:
23.根据图推断,圣彼得堡的地理坐标为
A.53°26′N,30°E B.53°26′N,45°E
C.60°N,30°E D.60°N,45°E
24. 据图推断,中国南极长城站(62°12′59″S,58°57′53″W)在北京时间6月22日的夜长时间大约为
A.约22~23小时 B.约18~20小时 C.约24小时 D.约1~2小时
25.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该地位于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
假设下图表示某纬线圈,A、B、C为该纬线圈上的三点,其中AB弧为昼弧,ACB为夜弧。读图回答26-27题。
26.此图中 C处日出的地方时刻为 A.2时 B.5时 C.8时 D.10时
27.在图示时刻,假设B点的经度为30°E,则全球二个日期的面积之比是 A.1:1 B.3:1
C.4:1
D.5:1
右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度,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在东半球。据此完成28-30题。28.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
A.4时 B.8时 C.10时 D.14时 29.此时,B点位于
A.晨线,昼长8小时 B.昏线,昼长8小时
C.昏线,夜长8小时
D.晨线,夜长8小时 30.该日,下列地点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A.成都 B.昆明 C.新加坡 D.新西兰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31.“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32.“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昼短夜长,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一位中国游客在挪威旅行观赏到“日不落景观”,下图为该游客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3-34题。
33.若拍摄地经度为15°E(东一区),当太阳位于F位置时,北京时间是
A.19时 B.5时16分 C.18时44分 D.5时 34.与北京相比,该地
A.冬季更短 B.热量更丰富
C.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 D.年内昼长变化幅度大
有三个不同地区的同学合作设计了一个“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在6月22日当地正午前后,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完成35-36问题。
35.甲、乙、丙三地纬度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36.当丙地测得影子最短时,乙地的地方时是
A.5时
B.7时
C.17时
D.19时
37.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①、②、③、④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符合的是
A.①23°26'N
②46°52'N
B.①90°N ②66°34'N C.①0°
②23°26'N D.①23°26'N
②46°52'N
③66°34'N ④90°N
③23°26'N
④0°
③90°N
④66°34'N
③90°N
④66°34'N
38.下图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70°N B.75°N C.700S D.750S
下图中的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的昼夜状况,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中信息回答39-40题。
39.P地位于T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40.若该日一架飞机在F地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 A.东北、5小时
B.西北、6小时
C.东南、5.5小时 D.西北、5.5小时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回答41-42题。
4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为
A.100°E、50°N
B.110°E、40°N
C.125°E、40°N
D.130°E、50°N 42.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00 B.7:50、17:10
C.8:20、17:00
D.8:
10、17:10
卷Ⅱ(综合题)43.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C点位于昏线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在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
。(顺时针或逆时针)(2)A、B、C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3)此时,北京处于()
A.接近子夜
B.接近中午
C.已经日出2小时以上
D.刚刚日落
(4)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5)再过
小时全球共处同一日期。
44.读图“地球两分两至日公转示意图”和图“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左上图中画出冬至日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右中②日期时,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在_______(极圈、极点),若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该日日期是_______前后,赤道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3)说出A时段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出右图中对应的时间段是 _______________(①→②、②→③)。
莆田一中2016-2017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 地理
1-10 AACAB,BAACD 11-20 DBCAD,BBDCC 21-30 BBCAD,CBBAD 31-42 CDADD,ABBAB,BD 43.(1)逆时针(2)A , A>B>C , C
(3)A(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整个北半球
(5)21 44.(1)略
(2)极圈 6月22日
昼夜平分
(3)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昼渐长夜渐短 ①→②
第四篇:莆田一中庆“五四”青年节校园活动策划书
莆田一中庆“五四” 莆田一中庆“五四”青年节校园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球类大杂烩 活动名称: 二.活动意义: 活动意义:
球类运动不仅是男孩子喜欢的运动,同时也受许多女孩子的喜爱。球类运动 有: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等,多种多样。根据现代体育的理念娱 乐体育才能健康强身,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必须具有娱乐功能,使练习者产生兴 趣,自发地投身于练习,才能实现娱乐体育,健康强身之目的。来吧,让自己的 生活丰富起来;抛开那虚拟的刺激,投入真实的挑战吧。校园球类大赛结合各项 球类运动,用新奇,有趣的方法来展示球类运动的魅力。加入进来吧,来体验新 的运动中来。
活动目的: 三.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五四”爱国、民主、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同时 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示中学生蓬勃的朝气,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增强同学们积极进取,顽强拼搏 的精神,“五四” 为 增光添彩。由莆田一中主办的校园球类大杂烩即将拉开帷幕,本次大赛以“全员性,竞争性,自主性,创新性”等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顺应 教育形式的潮流,这就是“莆田一中庆五四校园球类大杂烩”。
活动宗旨: 四.活动宗旨:
1.2.3.4.庆祝五四青年节 91 周年庆典,展示当代中学生良好风貌;切实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中学生体质; 增进同学们间的感情,增进班级凝聚力。创新,新奇的球类运动,促进球类爱好者之间的交流
活动主办单位: 五.活动主办单位:莆田一中 六.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七.活动地点:莆田一中操场 活动对象: 八.活动对象:莆田一中高一学生 人员安排: 九.人员安排: 1.通知工作: 由体育部负责分发比赛规则等详细内容,并通知团支书; 2.宣传工作: 宣传部负责画海报张贴在学校楼道等同学们经常出没的 地方,比赛前两天用广播站通知。3.比赛常务:需要其他部门协助人员 15 个,有组织部负责,人员安
排由体育部负责(每个场地安排计时员一个,裁判员两个,常务一个)。十.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活动分为 5 中球类: 1.第一阶段,先由一位男生运篮球过障碍 20M;(方向由北向南)2.到第二个阶段,拿起跑道上的乒乓球和球拍,垫乒乓球 10M(不能 让乒乓球掉落,如果球掉落,则从原地重新开始); 3.第三阶段,踢足球,距离 10M 中间有障碍。(注意:不得将球踢向 别组,妨碍别组的比赛,否则从第三阶段重新开始); 4.第四阶段,抱排球。抱着排球走,距离 10M。男生抱
个,女生抱 4 个。(若在途中掉落,则回到第四阶段起点重新开始); 5.第五阶段,抛绣球。拿起桶中的羽毛球,抛向距离 3M 远的桶中(注 意:只有将羽毛球投入桶中,才可进行下一阶段比赛); 6.男生到达第五阶段后,女生由南向北,倒过来重复上述活动; 十一.排名: 十一.排名: 按时间向后排名,取前八名。注意事项: 十二.注意事项: 1.赛前 15 分钟点名检查,三次点名没有到得班级将视为自动弃权。2.如需饮水,请班级自带。3.本次比赛只是促进班级交流,增强同学们锻炼意识。请参加比赛 的同学谨慎小心,注意避免受伤事故发生。4.必须听从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的指挥,遵守比赛纪律。对违反比赛 规则,又不听劝阻的,判输。
第五篇:莆田一中百年校庆贺词1
尊敬的莆田一中老师、领导们,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莆田一中百年校庆.在这百年华诞之际,预祝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愿母校积历之厚蕴,宏图更展,再展年华,继续创造辉煌!
百年的风雨兼程,母校几经沧桑,走过风风雨雨,奋发图强,赢得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无数栋梁.饮水思源,作为一中校友,我们深切感谢母校的栽培.是母校给予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是母校让我们拥有了奋斗的目标与展翅飞翔的天空,是母校为我们实现理想插上了翅膀„„母校,亲切而庄严的称谓,却最能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母校,让我们踏上成长的列车,驶向梦想的清华园。
想起三年前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多少个夜晚我们挑灯夜读,多少堆书山被我们移平„„艰辛的历程中却有着一个笃定不移的信念:考入莆田一中。最后,汗水与辛勤终于换来了一张薄薄的却又无比珍贵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在母校那沉积了百年的文化底蕴中历炼出自己的人格,让我们的高中三过得充实美满,成为了一生享之不尽的宝藏。我们一定会谨记母校的校训:进德、力学、求实、超越!
来到清华已接近2个月了。在这两个月中,我们在清华美丽的校园中经历了艰苦的军训生活,并步入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很快地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这一切和母校的关怀与三年来的辛
勤培养是分不开的。当不少同学对军训生活感到恐惧的时候我们却很坦然。是高中的军训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造就了我们坚强的毅力,培养了我们严谨的作风。所有当我们再次面对军训的挑战时,我们拥有的是十足的勇气和信心。而在学习方面,大学较之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有更多的自习时间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母校在这方面一直是极力推崇的,并让我们在自习中逐渐养成了自觉自习的能力。母校“文明、勤奋、求真、向上”的学风更将是促进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正是有了母校的优越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校风传统才有了我们的今天。因此,面对学弟学妹们,作为学长,我们承诺将以身作则,实践母校“团结进取、勤奋创新”的校风。面对老师,作为学生,我们承诺将奋发拼搏,发扬母校的精神。面对社会,作为公民,我们承诺将全面发展素质,成为社会需要的“四有”新人。
在母校的三年生活将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让我们以最真挚的言语感谢母校:谢谢您!我们相信母校的百年华诞将成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新起点!
06级校友:林毅 林建立 李媛
许锋 王丽香 方圣
楠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