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19-05-14 03:3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一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

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12年12月我校向梅州市申报了“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同年12月得以立项,并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命名为: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生本教育的优点, 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开发、利用学校资源,将生本教研与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相结合,努力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好语文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的提出,给比较枯燥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都比过去提高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等等。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虽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问题集中表现在: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太少;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被大量挤占。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这些弊端,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 1 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从小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的问题:

⑴研究有效的生本学法: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构建新型的生本课堂。⑵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之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适应语文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和借鉴别国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正在创立或试行各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情景法、问题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综合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研究性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合理负担。总的精神是要使学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学方法也为我们开展“立足生本教研,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借鉴。研究重点、难点:

1、关注生本,突现素养。我们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让他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学生的生命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实现。

2、立足文本,超越教材,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生的生活 2 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将内容理解转化为个性语言;把情节分析转换为研究语言;创设语言转换的机会,进行说写训练,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力促学生积累的语言成为动态,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力促学生超越文本,以课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实现读、写、说等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形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我们通过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围绕“学生的言语运用,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成长”这个根基和原点,思考如何唤醒、诱导、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个性、情感和心灵;思考如何让学生感到读写的快乐,感受到言说带来的愉悦和骄傲;思考如何让学生表现出对言语的敏感,体验到言语生命的蓬勃和语文盎然的诗意。力求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学生倾听习惯不好、阅读及写作能力偏低、写字水平低下等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找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12年12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时间为2012年12月--2013年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

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

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通过自学、集体讨 3 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1.制定计划;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3、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案例,并提出修正意见;

4、实验阶段性总结;

5、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13年6月——2013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在教学上,课题组通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力促学生超越文本,以课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实现读、写、说等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1、论文交流。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第二阶段撰写的论文;

2、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完成专题论文撰写。

3、总结推广。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本收集了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12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高年级学生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通过对他们的访谈,了解他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他们的学习习惯与传统教法的区别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对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这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更新的教与学的方式。这为我们如何促进他们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学校实行“教研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我校试行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生本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我们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四)学校举办主题 “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自觉、自信和自爱三方面都仍有待培养。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特举办了“看我轻松学语文”主题活动。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学生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有的学生基础部扎实,有些学生比较懒读懒背,学生的自觉性较差。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文字功底不厚,脱离文本的白水文太多,自由诵读时读书声太小,课堂上思考、质疑的时间太少,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教研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教研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导师培训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受导的学生一般是学习自觉、有一定的自学功底的学生群体,特别是优秀学生先予以考虑。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导师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里了解受导学生的大致情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教研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教研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教研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 6 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教研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教研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技巧、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3.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教研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教研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教研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4.教研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3)引导学生自我创新。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自信、自爱的培养教育,达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创新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7 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从小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我校开展练题为“看我轻松学语文”的主题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看我轻松学语文”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宣讲活动及开设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语文”与学校各科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互帮互学的氛围的形成。

2、“看我轻松学语文”工作目标

1)关注生本,突现素养。我们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机会,让他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学生的生命发展,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实现。

2)“看我轻松学语文”的具体目标为:把促进学生轻松学语文为目的,将先进的教研理念内化为学生群体意识,在行动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文尚学”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教研导师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导学工作机制。

3、“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目的

围绕“轻松”:轻松自学、轻松互帮、轻松互学、轻松引导

1)轻松自学主要包括:自学习惯养成、自学方法养成、自学成果交流等,以“习惯养成”为核心。

2)轻松互帮主要包括:互帮氛围的营造、互帮小组的合成等,以“自主”为核心。

3)轻松互学主要包括:互学小组的合成、互学经验的交流等,以“互学”为核心。

4)轻松引导主要包括:自选引导、师生引导、生生互导等,以“自选”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轻松引导”和“轻松自学”为主。以“我学、我帮、我引、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通过努力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标。

4、“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安排。

1)开展“看我轻松学语文”统一安排一次活动,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个“看我轻松学语文”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课题组确定一些“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看我轻松学语文”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课题组需提供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故事、短片或照片、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内容的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课题组需提供:导学感想文章1篇。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学习的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教研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课题组主持人:罗辉龙

2013年7月

第二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爱生活 乐写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韩金玉

一、研究背景

1、课题研究背景

学生应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清楚。但是,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怕写作,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假话、空话,甚至提笔无话可写;老师怕习作教学,目前不少教师把习作教学曲解为完成教材习作任务的课堂教学,有些是缺少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出力不见效。这样的作文教学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关注社会,才有丰富的写作的题材,才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才会有表达的欲望和真实的语言。应带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爱说爱写,帮助学生会说会写,引导学生说好写好。

2、学生的作文现状

学生感兴趣的领域日益狭窄,思维的空间日益狭小,关注的视角日益浅近,思维的触角日益迟钝,以至于周围社会的新变动,国家改革的新事物,日常生活的真善美等一切事物都激不起他们的半点热情和表达欲望。致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应有的兴趣与冲动,而把写作变成一种机械的作业。学生毫无写作的乐趣。老师们在教学上也在绞尽脑汁来让学生们写作能有提高,作文教学课也正常开展,但效果不大。当然我们知道想提高作文是要师生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有效果。因此,我们确立了“爱生活 乐写作”课题研究,希望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可以改变作文教学现状,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可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在生活化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智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

3、课题研究的条件

(1)学校通过优化组合,现有一支热心作文教学研究的年轻教师。课题组成员个个都是肯钻研、能吃苦、善协作的教师。

(2)为了让课题顺利、科学地发展,我们首先开展调查,分析实情,研究对策,积极宣传动员学生参与作文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引导师生共同交流学生习作。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提高作文教学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开发利用习作资源,使学生有话说,笔下有事写,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吐真情。

2、通过实践和研究,增强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快乐作文的兴趣,激活学生作文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提高学生捕捉生活写作素材的能力,给学生作文以生活的灵性。

3、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开发利用习作教学资源的基本途径、策略,得出习作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操作性经验,为习作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1、南翔小学、桃苑小学课题研究教研活动

南翔语文教研组长来我校针对课题教研“传金送宝”。毫无保留的把自己课题研究的步骤和经验和我们沟通。甚至取得好的成绩让我们一起分享。让我们对课题教研有了一定的方向。

2、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作文资料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从开发与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入手,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及时捕捉习作素材的能力,习作热情的激发,引导学生快乐习作。

3、利用课堂作文教学来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

为了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组内经常组织作文听课共五次了。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根据学生的片段的素材,指导学生完成符合要求的作文。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研究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作文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养成学生爱读、爱写的习惯,也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促使我校把作文教学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提高作文教学。

5、重视作文特色

(1)目标达到“学校有作文特色,教师有作文特点,学生有作文特长”的 “三特”目标。

(2)老师写“下水文”

(3)组内每一学期开展一次大型的作文竞赛。

(4)语文书中的每单元有写得好的作文上传到学校ftp上。

三、课题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如:课题研讨会,制定研究方案。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使课题研究开展得更符合实际,更科学规范。

2、第二阶段过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按计划邀请南翔语文教研组长来我校针对课题教研“传金送宝”。接着召开课题教师会议,分工到位。高年级张昌来老师采用观察研究法逐步带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习作资源,激发学生快乐习作的兴趣。课堂教学进行引导学生习作。作文教案详细,学生作文指导很到位,课堂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谢海征老师采用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某些学生的跟踪分析。课题开题以来,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促使我校把作文教学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提高作文教学。学校组织了三次“快乐杯”学生现场竞赛,涌现出一大批在写作上很优秀学生。为了全面展示我校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提高我校教师的写作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习作,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经学校研究,特举行2次“下水文”比赛活动。学校的校报上也有不少学生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六年级学生作品在南翔报上刊登。来我校禁毒、和卫生活动期间,学生的一份份学习感悟和作文让人眼前一亮,真为她们高兴。

3、第三阶段主要采用对比研究法,不断实践,对比,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习作资源开发利用的运行机制。边实践边小结,发现问题,交流研究,争取改进、提升。我校已经拥有“桃苑小学生原创作文集”。五六年级学生作文作品也登上“乐童作文集。这次课题研究中的二年级看图写话《秋游》和五年级《菊花》指导的很到位,老师们教案精细,课件准备充分,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去捕捉写作材料,大家都认为教学很成功。

4接下来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展示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达到的效果

1、更新了老师的习作教学观念,探索出适合本地学生的习作教学模式。

2、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善于在生活中取材,使学生善于表达,说真话、写真事,让学生快乐习作。

3、教师优质作文课展示。

4、学生优秀习作选集。《乐童作文集》和《桃苑小学生原创作文集》

五、后期的措施

1、邀请外校专业课题研究的老师进行指导。

2、多参加课题研究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这方面能力。

3、督促学生养成“爱生活 乐写作”的习惯。

4、学会积累并掌握和运用写作素材。

5、从不同的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6、利用学校ftp上传的好作文来资源共享。

在推行“爱生活 乐写作”课题研究过程中,深感阻力重重、困难多多。依照原来制订的方案,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整改边提高,争取课题研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语文组

2013年12月

第三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

题中期报告

北舍中心小学 李引玲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所以制定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教学设计方案,是顺利开展课堂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前提条件。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即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应用的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的范畴与重点。

一.课题概况

(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1)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有效措施。

(2)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力。

(3)通过探索,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把教育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使媒体成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身潜能的工具。

(4)在恰当的时候,找到能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措施,达到现代信息技术或校园网络与小学学科的最佳整合。

(二)课题周期与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实验材料,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子课题研究骨干成员名单,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

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负责人:陈海琦)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1.根据课题2015-2016学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

(1)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探索规律。

(2)有针对性、递进性地听取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

(3)定期(多次)开展多项有层次性的教研活动,展示阶段性研究效果,提高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与辐射度。

(4)与兄弟学校共同引进“小学教学资源网”,更有效地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

2.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负责人:陈海琦、孙辉)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

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实验总结。

2.总结本课题研究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交流情况,汇总本课题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汇报。

(负责人:李引玲)

(三)问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教育信息化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现代化,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将面临教育信息化的猛烈冲击和掌握现代技术的巨大挑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本校而言,全面推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关于到我们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本实验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目前,随着我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全面实施,我校校园网已建成,学校联接“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了“班班通”,因此,本实验是学校工作发展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效渗透的研究,能带动学科教学。

(四)问题的背景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势必成为最佳途径,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其学习潜能得到激发。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五)研究现状

信息时代的教学活动应以开发人的潜能为主要目标。为此,人们尝试了许多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其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

在我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育中,成为为儿童少年开发潜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可以使课程实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人们意识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它与任何教学改革一样,关键在于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多媒体技术环境、网络环境下学生、教师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三个教学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的问题,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成功的难点和关键。此外,学会建立和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是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趋势之一。

(六)研究目标与研究策略

研究目标:通过实践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效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研究策略: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直观、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共处的能力。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本校各班应用现代技术的现状,适当组织问卷调查。

(2)分析法:按实验要点、内容,作好科学分析。如:分析现代技术手段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影响,可按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进行。

(3)其它:实验中可相机运用观察法、个案法、文献法等。

(八)研究对象

全校1-6年级全体学生。

(九)研究组织机构

1.总负责人: 陈海琦

2.具体负责:

语文学科教育:刘丹婷、李引玲

3.理论指导、材料整理:杨然 4.后勤保障:王文利、王时昌 5.信息技术指导:范莎

(十)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在2015-2016中,课题按照预定的开展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主要的研究、实验和实践工作有:

(1)2015年9月份,做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工作,做实验实施计划,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本校实施过程中的优势、缺点及对策研究。

(2)2015年10月份,结合教学实验,讨论开展教师有关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工作。

(3)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份,结合教学实验,在全体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培训。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

传统的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要素,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相关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就是起这种作用;在这种结构下,教材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点极主动的学写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见,这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够很完美的 实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并养成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究开发工具的角色。

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封闭式教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全方位的课程整合,因为它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的育人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初步感受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魅力。

第一,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有效应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如教学《走进音响世界》课例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把每堂课呈现出来,课前先倾听大自然的音乐,优美的旋律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然后让学生介绍大自然的声音,激发学生语言交流的欲望,我口说我心,教师借机进行作文写作指导,体会小作者语言之精妙,习作的表达很容易就水到渠成。

第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故事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这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紧张而活泼。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对诗意的理解就显而易见。

第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三.阶段成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争光添彩,李引玲老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015年1月发表在国家刊物《学校教育研究》。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工作设想

存在问题:

1.信息化程度及共享程度较低。

2.学校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广度及深度还不够。

3.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不足,有的还有待开发使用。

4.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

5.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师资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充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下阶段工作设想:

1.积极配合教育局完成课题运作的科研网站工作平台(专题网站)的建设,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和交流,方便课题组成员更有效地进行整合研究。

2.进一步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的实验研究。

3.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素养和技能,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推动课题以良好的态势保持健康的发展。

4.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焦点,把课题研究与实际教学工作有机密切地结合起来,要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5.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

六.结束语

我们相信在课题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实验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互相协作下,通过各实验教师的积极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这一课题必将会硕果累累,必定会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四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

《减轻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探究》

中 期 报 告

(2014年9月---2015年10月)

彭阳县第三小学课题组 苏生逵

2014年9月,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减轻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探究》课题编号《JXKT-XW-04-103》经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审定批准立项。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收集资料,做调查研究,商讨撰写课题实施方案,于204年11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仪式。

在开题论证仪式上,与会领导、教师一致认为,本课题的选题针对性强,无论从大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当前减轻课业负担的困难性,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性强,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研究中重点探索的几个问题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教学工作的实际。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县教研室以及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多次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成立中心课题组,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策略。

本课题由我校一级教师、区骨干教师负责,成立了以学校部门负责人和学科负责人以及学校教学骨干为主体的中心课题组。课题组成立后,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是:

课题以“减轻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探究”为研究内容,分析当前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出怎样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用,为提

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出有效的途径。同时提高家长的认识,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课题研究目标为:

1、减轻学生语文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研究,总结出减轻学生语文过重课业负担方法与途径。

3.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的科研水平。

(二)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目前课题研究进入第三阶段,具体所要经历的阶段如下

本课题于2014年6月申报,2014年9月通过审批,2014年11月开题,计划于2017年7月结题,期间,本课题组将按照研究计划及分工,分阶段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第一、准备阶段(2014.6-7):成立课题组,确定各成员具体工作,论证研究课题,初步制定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起草问卷调查,调查学生有作业与无作业情况下的学习现状并分析原因,调查教师在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调查在学生不同学习方式下的课堂学习效果。为进行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进而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召开课题研究会议,撰写立项报告书,并完成申报工作。

第二、调查阶段(2010.4--2010.12):开展本校专题问卷调查,走访家长调查,专题研讨活动,并汇总调查情况,形成书面调研报告,掌握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学校及家庭原因与学生自身原因。课题组讨论初步确定从学校管理、作业布置,课堂教学三方面落实减轻语文课业负担。

第三、分析研究阶段(2015.1--2017.2)本阶段是此次研究的重点阶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对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和改进研究过程。

(三)课题研究主要采取的举措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进行,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列举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定要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此,课题组组织每位教师进行理论水平的提升学习,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树立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同时学习《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推进依法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我们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负担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贯彻教育方针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全面素质、重视学生特长发展的迫切需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保护青少年身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教师的研究水平都有了一定层次的提升,使得他们的课题研究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2.加强学校管理,力求将减负工作落实到位。

首先,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建立了一系列合理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检查,考核奖励制度,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保证课时和师资配备的全面落实,严格按照课表上课,确保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程全面开设,并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要求,使各类课程的开设有计划实施,保证不把其他课堂用于语文教学。

其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做起,将师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在6小时以内。严格要求学生不要过早到校和过迟离校(要求学生早上8:20到校,下午5:30离校)。并且规定任课教师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一般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一、二不留课外书面作业)。

最后,学校严格控制各类资料的征订,杜绝教师为学生集体订阅学生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从而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定期开放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语音室等公共场所,坚决杜绝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和平时加班加点。

3.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是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 3

关键环节。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参差不齐,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教育误区,如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育方法不科学,应试教育理念还在深深影响家长们,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家给孩子不是报这个辅导班,就是报那个特长班,或者是买大量的学习资料让孩子去做,极大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为此,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积极的探索,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提高科学育人水平;帮助家长了解教育规律与方法; 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培养目标及主要任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帮助家长学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孩子,如在家庭教育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文化环境等;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地辅导学生学习等。

4.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课题组组织老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做好课堂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探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准备,认真备课,抓住要点,精讲多练 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把好练习、作业、辅导关,注重迁移训练,提高学生能力 ;注重动手操作,强化体验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探讨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撰写教学案例(每位老师至少一篇)。上课教师及时进行教后反思的撰写。并且,在课题组的组织下,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撰写摘要与心得,使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得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5.限制作业的量,逐步尝试作业优化,更重视学生兴趣个性发展。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作业的数量多,学生自主创新的时间少;二是布置作业时一刀切的多,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少;三是独立完成的书面作业多,关注合作互动生成的作业少;四是师生获得的信息失真的多,相互交流沟通的少。这些不正常的作业设计,总量过大,质量偏低,费时低效,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使语文教学质量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以往小学语文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和理解知识。课题实施以来,我们限制了作业量,规定了作业的种类,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尝试优化作业,更重视学生兴趣和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做为学生发展的平4

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发展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时间不足。由于课题组的成员大都是一线教师,并且兼班主任,平时教育教学任务重,使得课题研究的时间不够充足,这一定程度的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成果。

2、教师理论水平有局限性。由于认知结构与理论水平的差异及教育教学任务重等原因,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认识不够,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影响他们的教学成绩,不愿意去探究,甚至阳奉阴违,让课题研究不能很好的进行;个别教师探究内容过于形式化。有个别他们把探究只是当成了一种任务,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形式,没有从根本上研究、探索,结果探究只是一种完任务,让课题研究没了实质性的意义。

3、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家给孩子不是报这个辅导班,就是报那个特长班,或者是买大量的学习资料让孩子去做,极大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4、学校布局调整,课题组教师分开在几校工作,相互协作有制约,学校管理不参与。学校只是观望,应给予课题组相应的经费,因为部分工作还要占用休息日,加班加点,影响大家对工作的激情。

三、后期工作思路

1、加强课题研究组与县市区专家的联系,做到集思广益,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争取共同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今后研究的重点在课堂优化和作业优化上下功夫,切实落实减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宗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建立健全课堂和作业评价体系,着力改进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重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改变作业设计的“老面孔”。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让孩子课业负担更好的得以减轻。

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扎实进行课堂研究,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孩子课业负担能够真正减轻。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及时进行成果展示。

为了让课题研究能够更好的开展,课题组的成员要深入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及时展示研究成果。如:紧密切合课题研究,联系教学实际,撰写相关论文、案例。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组织课题组的成员进行分期学习、培训,以课件、网页、光盘(课堂实录、微课堂等)资源库等形式将减负落到实处并推广到全校甚至全县。

4、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为课题研究争取更多的时间。为了让课题研究的时间更加充裕,让课题研究的内容更加完善,学校可以适当的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奖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教师能够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探究,让课题研究的工作保质保量地进行。

第五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二连浩特市第三小学

课题负责人签字:

编制日期: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二连浩特市第三小学 英语课题研究组

研究工作的进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显突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就如何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众说纷纭。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英语的口语教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就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却不容乐观,“听不懂,说不出(李岚清语)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由于学生来源复杂,发音水平参差不齐。基于此,我们进行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1通过创设真实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并通过真实语境,培养学生大胆交际的能力。

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设英语课堂教学的小情境,并营造校园英语的大情境,拓展和延伸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进行经常性地英语运用与交际,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探索当代新理念下英语情境教学与学习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策略。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通过情景来辅助教学.4、提高小学英语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使他们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够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顺利接轨。把课题研究运用在课堂课外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5.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实验改革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专业素养。

开展课题实验以来,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一)加强学习与领导 1. 加强学习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坚持理论学习,学习专业的英语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学习他人的教学技能等等,我们研读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设计》,《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教学用语及课堂教学指南》,《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评价》等专业的英语教育丛书,帮助我们整理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上所做的思考,促进教师对自己的口语教学进行深度的反思与总结,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制订方案。

在调查研究、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搜集资料信息,组织课题论证,制订课题方案。

3、开题报告。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审议和修订。

(二)抓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就是课堂,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课堂用语入手,联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学习场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一年来,我们研究口语教学的种种思路与模式,找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口语交际方法。

(1)口语对话教学多采用伙伴式口语训练模式,这种模式的操作主要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新课标指出: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而小组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形式,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伙伴式学习小组,利用多媒体手段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语言实践的真实场景和互动对象进行模拟交际场景训练。

(2)拓展联系遵循生活化原则。我们遵循学习素材生活化、学习形式生活化,在生活中运用的原则,帮助学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把握恰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深刻领悟到学习口语交际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学到与他人交际的方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展示活动。

课题上的口语交际多数处于模拟状态,而我们要求实现的是在真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为了使模拟状态下的口语交际更多地转化为现实生活中 的语言运用,课题组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生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如:英文歌咏比赛、英语乐园、举办英语角活动等。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英语口语节”活动,主要以英文歌曲联唱、英语小故事表演、英语短剧、英语猜谜、英语韵律诗等形式展示自己英语学习乐趣。

总之,通过一年的探索,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课题组成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案例,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二、研究方法

按照教育科学通用研究的方法,我们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研究。1 文献研究法

学习和应用情境教学法原理和新课程理论指导研究活动,注意积累其他学校及个人的有关外语教学成功经验的材料,并系统归类比较,甄选有效教学经验作为本课题借鉴。2 调查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英语课的要求,喜欢什么样的授课形式,英语课上学生的表现。通过对调查结果合理的分析,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3 行动研究法

通过研究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举止,及时发现和记载学生喜爱、学习效果较好的活动方式,以便积累研究、实验的经验和材料。

三、研究过程:

研究初级阶段(2009.09---2009.12)

自2009年九月开始着手本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积极全面地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记录点点滴滴与课题相关的信息,确保了课题顺利进行。

学校为配合英语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专门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本教程,选用上海牛津英语教材,形成了二连浩特市唯一一所具有英语特色教育的学校,也为我们课题组从事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多条件。同时学校从硬件设备的配备上也为我们从事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校24个班级里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校两个语音室已投入使用,学校里平均每两位教师拥有一台电脑。2009年的课题初级阶段我们主要对英语教师进行了课件制作的培训,一到三年级每位教师准备了校内英语口语交际公开课一节,四到六年级每位教师准备了以词汇教学为专题的公开课,并邀请市教育局教研室老师前来指导,我校六年级教师樊敏被推选代表二连市小学英语教师前去乌兰浩特参加全区优秀课例展示,获得区级一等奖。2009年十月二十六日我校邀请教育局电教馆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教研室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有序进行。自2009年十月起英语组开始筹办学校第一届英语圣诞节晚会,由六年级学生主持,汇集英语短剧,英语歌曲歌谣,舞蹈,师生互动等节目。为孩子们练习口语交际提供了机会。研究中期(2010.01---2010.12)

开学之初召开课题组会议对中期研究中课题组各成员进行了详细分工,提醒每位教师注意收集记录平时课堂上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工作。要求三至五年级的英语教师每人准备口语交际公开课一节,并邀请教研室老师观摩指导,对整堂课进行了录制和拍照;每天下午半个小时的英语大课间生活也为孩子们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条件,孩子们在英语氛围浓厚的英语角自由发挥,高年级的学生带动低年级的学生开口交流,取得一定成效。教研组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活动,及时收集课题研究信息,及时小结,同时认真学习刘所长所著《阶梯指导》,准确寻找课题研究方向,努力做好每一步工作。课题教学中的主要尝试:

1、课堂情境创设。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利用网页或课件创设与新认知知识密切相关的情景,激活学生原认知知识,帮助学生知识内化。外语教学目标通常有“听、说、读、写”等四方面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但是在传统的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既不便于教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多媒体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一体化电子教材使学生置身于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注意力马上被这些活泼、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学习兴趣高涨。例如,在进行《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四册第一模块Weather的教学中,利用媒体创设出各种天气现象,使学生在虚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也有了较感性的认识,有利于他们今后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同 时,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传播媒体集于一身,赋予教学信息传播以交互功能,使教者潇洒自如,学者轻松愉快,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学之乐。

2、开展交互活动。

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教师提供的专题网站、网络课件、互联网或校园网资源进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人机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现意义建构。在多媒体设施的帮助下,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频繁,英语歌曲演唱、情景对话演示、趣味游戏和分组比赛,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同时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联系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讨论,在自己思考和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对知识有了更深的见解。如在《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三册第六模块Weekend Activities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调查、对话、表演等方式进行交互活动,以此获得信息差,整个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在交流中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倡导拓展训练。

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要在传统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是做不到的,而在多媒体电子教科书中这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需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扩展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利用超文本特性设置和预备知识有关的热键以及和扩展知识有关的热键即可。这样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优生吃不饱,8 差生吃不了”的教学难题,又有助于巩固听说技能,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

4、进行评价运用。

小学英语教学中倡导实施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开放性、过程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开发学生创新潜能。这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相一致的。因此,建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的。先进的评价方式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的评价手段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主体,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对学科课程实行“分项考核,等级评价”,使学生在全面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配乐唱所学的英文歌;根据多媒体所提供的图画来编写故事并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交流,自评或互评彼此的作品,或是利用人机之间的交互,由计算机对你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价。这些方式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强迫性的学习为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变死记硬背的学习为轻松愉快的学习。它可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无疑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模式给了学生一种自由,让他去选择;给了学生一项权力,让他去评价;给了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去表现;给了学生一些疑难,让他去探究;给了学生一个目标,让他去追求;给了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去创造。

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创新探索”实验,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机理工具、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优化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英语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愿意彼此用英语交流取得了如下效果:

第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由于老师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愿意用英语交流,并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一个人只有对某事发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不论是什么内容,教师只给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从形式到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去构想,去设计。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解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亲自动手,多次实践,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学生们通过互相配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到 了共同攻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愉悦。这对于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有好处。

存在问题

第一、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观念。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不能始终抱着教会学生的概念,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说,去练,去体验。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创设真实的情景,如何设计好任务,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从而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策略.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第三、课题研究的力度还不够只停留在对问题表面的研究,缺乏对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

下一步计划

(1)充分利用英语角。英语角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和施展才能的一个窗口。每个三到六年级的班级由学生布置一个英语角,可以根据各班特色,可以介绍英语小知识的,可以是学生的作业展览,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等。每班由专人负责更新。

(2)定时开展英语小广播活动。

由各班级轮流推荐主持人,开展英语小广播活动,英语小广播分以下几个版块:1.歌曲欣赏,播放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和歌谣;2.异国风情,介绍英语小知识或者西方文化知识;3.跟我学儿歌,主要学习胡澄宜老师主编的《易捷韵律儿歌》;4.好言相赠,一般学习的都是英语谚语;5.一起猜,针对本次英语广播的内容提问,猜对的学生有奖品。广播的内容由学生负责收集,教师负责审阅定稿。英语小广播的开设,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园英语文化。

在学校的走廊和一些学生公共活动的场所有中英对照的英语提示:No Smoking 禁止吸烟;Parking 停车处;Save the water,please.请节约用水。Upstairs downstairs ,keep to the right.上下楼梯,靠右走;Keep quiet.保持安静。等等。

重大变更

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经课题组研究决定将文印人员改为杨培君。已取得成果

学生取得的成绩:刘欣、裴雅丽两位同学获得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实验班级中有好多同学在学校举办的英语手抄报、英语书法、英语单词卡制作等比赛中获得奖项,作品已在校英语角展出。

教师取得的成绩:王敬琳老师于2010年4月在《现代教师与教学》杂志中发表论文《小议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字数2500。

樊敏老师于2009年8月在《创新与发展》论文集中发表论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纠错艺术》,字数2000。

徐必霞,王敬琳两位老师分别录制公开课,获市优秀课例二等奖。

课题负责人签字: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下载课题研究中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研究中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带团建的共建模式探究——以经管学院本科11级学生党支部为例中期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改革发展稳定......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一: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鲁古完小《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鲁古完小课题组 《民族山区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课题类别:校级课题 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开始时间:2014年9月 结题时间:2015年7月 2014年9月,我课题组申报的校级课题《......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中年段语文体验式教法策略研究 (阶段研究报告) 前言: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也就是说,学习知识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鲁......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生物教学中愉快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沐春风,款款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如催化剂,像ATP,给......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青年教师研训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编号:JXKT-ZH-04-034 课题主持人 苏润军 一、课题简介 1.背景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口变化,大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

    省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精选合集)

    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  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中 期 报 告 一、开题立项稳步推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联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桥......

    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的科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利用“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