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农民增收问题(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3:5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农民增收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农民增收问题》。

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农民增收问题

深入临沂实地调研

探寻农民增收渠道

——关于临沂市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导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促进农民增收是用科学发展观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思想。农民低收入问题的出现,已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新世纪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临沂市是农业和人口大市,我们此次深入临沂实地调研,主要是了解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探寻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地方各级对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倾听农民的心声,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摘要】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但是因为存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等先天因素,户籍管理、生产经营、土地产权等制度缺陷,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近几年,当地政府重视农民增收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持续增收,效果显著。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关键词:临沂市

拓宽渠道

农民增收

临沂市作为农业大市,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在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鼓舞带动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农民增收摆上了“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自2004年以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4.4%,增长速度位居山东省第一位;2009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1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3元。

虽然临沂市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年均增速只有10%,农民增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在主要存在五大“差距”:一是收入总量差距大,市人均收入水平低于省人均收入水平;二是城乡之间差距大;三是县区之间差距大;四是农户之间差距大;五是与经济增速相比差距大。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和制约临沂市农民增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多地少、底子薄、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等先天因素,也有户籍管理、生产经营、土地产权、劳动就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制度缺陷,但政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主要原因。例如:对农民增收重要性的认识人需提高,对增收办法的研究还要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薄弱,“靠天吃饭”现象依然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质量档次尚待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较低;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服务不够到位;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就业创业困难较多等等。

近年来,针对种种问题,临沂市各级政府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临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城乡统筹中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调结构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转方式中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大力加强“绿色沂蒙”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高质高端高效农业,唱响了建设沂蒙绿色新农村和打造“沂蒙优质农产品”品牌的主旋律。实地调查显示,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切实解决城乡差距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一)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增收

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家庭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其比例分别占56.3%、38.6%、2.1%、3%,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随逐年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做足农业自身文章,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措施。

1、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大力发展立体种植型、种养循环型、生态能源型、绿色有机型、休闲观光型等新型农业;区域结构方面,要认真落实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结构方面,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苍山示范园等为例,引进、示范和推广更多的名优希特新品种,不断提高非粮农产品产值的比重。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品牌注册的引导和服务,不断扩大沂蒙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

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发展大规模生态农业,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我们在蒙阴县实地考察了两个村庄,分别是垛庄镇古泉村和蒙阴镇百泉峪村,对比两个村的发展模式,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古泉村没有什么地理和自然优势,以传统种植为主,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也种一些小规模的黄烟,由政府和企业统一收购;村里有几家成小规模的畜禽养殖户,分别养猪、养鸡;劳力打工也是村民收入的来源之一,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就近就业。政府招商引资,引进几个大的工厂,例如附近的工业园聚集区,村民可以就近就业,平均月工资1000元左右。由此看来,古泉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种植和劳力打工,据村支书汲书记介绍,古泉村全村人均纯收入5888元左右,属于中等以上水平,很多村庄还不如古泉村。与很多普通农村一样,古泉村的教育问题很突出,大学生还是比较少,缺少标准化的学校,学生上课需要到县里去上学;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每家每户都有补贴,但是因为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平均每年每个人每亩地10元钱,虽然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拨巨资支援农村,但是到了每个农民这里就微不足道了,所以国家的补贴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并不能促进农民增收。

相对于古泉村,百泉峪村的发展模式就不同了,本村坐落在蒙山脚下,依托蒙山旅游风景区,打造集餐饮、住宿、采摘、观光为一体的多维“农家乐”经济运作模式,并且拥有规模化经济林。百泉峪村一共有85户村民,光发展“农家乐”的就有25户,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远近闻名,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而且蒙阴的桃子也特别有名,色泽鲜亮、美味可口,每年都会吸引很多客户,并有大批运往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销售。在深市领导的支持和扶助下,村支部书记方书记,依托优势的地理条件,带领村民成立了农家乐协会,进行旧村改造,带头发展农家乐,并发展经济林1300亩,因为蒙山是旅游胜地,所以也建有部分采摘林,是游客娱乐休闲的好地方。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百泉峪村村民平均年收入一万多。对于农家乐,村里实行系统化管理,村里还建有远程教育室,定期对村民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让村民接收最新的理念。

这两个村的比较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单纯靠种植农作物已经不能实现,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可以发展大规模的生态农业、大规模经济作物,依托自然环境,发展旅游、餐饮等服务业,这些才是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对已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和提升,保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

农业合作社可能是最常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了,利用土地经营权流转,把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连片开发,进行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可以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形成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品牌。运行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在产销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努力打造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参观调查的典型的采用合作社形式的地方是板泉镇赵家庄村和会宝山生态产业专业合作社。

板泉镇赵家庄村,以前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条柳编,近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市场因素的影响,条柳编收入呈下滑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改变这种现状,村两委通过考察学习,组织村民通过互换、租赁形式成功进行了土地流转,共流转土地180亩,投资22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蔬菜大棚。赵家庄村主要是利用良好的天然条件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大棚种植的大西红柿、大甜椒、芸豆等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已通过绿色认证,成功打入上海世博会。村庄经济模式的成功转型主要是依靠村委会领导的大胆尝试和领导以及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村委会帮助有意向采用大棚种植的村民贷款,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起第一期蔬菜大棚,一亩地建立一个大棚,每个大棚投资约6万元,通过种植绿色蔬菜,每个大棚每年的纯收入是5万元。在土地流转以前,原始的种植方式一亩地收入5000元左右,通过引进新的思想,改变生产结构,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实现了农民的增收。

苍山县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位于尚岩镇北部,东靠文峰山,西邻会宝湖。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整山治水、开荒造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发展林果、保护生态为宗旨发动山区群众利用当地适宜种植核桃、板栗、柿子、杏、桃等干鲜果的生产优势,建设生态果品产业基地,被省级旅游局认定为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园,并建有鲜果采摘园、干果采摘园、水上垂钓园、休闲娱乐度假区、金银花及苗木发展育苗基地、千亩多元养殖基地,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利润。短短几年内,会宝山就由一个荒山变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特色果品开发为一体的规模化生态园。合作社主要以五种形式入股,一是资金入股。大力鼓励社员以自有资金入股,最大限度地筹集启动资金;二是土地承包使用权入股。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社员入股,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把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连片开发。三是技术工资入股。技术管理人员,月工资1/2作为入股资金记入股份;四是劳动力工资入股。参与劳动的工人,月工资1/3作为入股资金记入股份;五是荒山承包经营权入股。社员的荒山经营权,作价记入股份。合作社下设财务核算部、生产管理部、加工贮藏部、市场营销部、农机服务部和技术保障部六个职能部门,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了以会宝山流域为核心的种植示范区和周边辐射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强,这使得有机食品具备相当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实践团队调研发现有机食品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普通食品,这也是研究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方向之一。有机食品的发展必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进而也是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向有机食品种植转变的总趋势。这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例子说明,只有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将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种植,才能形成规模,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生产质量高、有特色的产品,才能把品牌做响,把市场做广,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3、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政府需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给农户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让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化链条并从中获得更大收益。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对引进的农业企业和项目要特事特办,让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看,落户临沂、发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到临沂市平邑县汇源果汁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汇源果汁作为中国知名品牌在全国拥有41家分公司,汇源果汁平邑分公司于2008年开始一期建设,总投资3个亿,主要用来进行果汁配置和罐装的流水线生产;二期建设现已动工,主要生产以当地水果资源为原料的果汁饮品;计划开展的三期建设将主要从事于金银花的深加工,打造又一特色产品。以平邑县汇源果汁有限公司为例说明,二期建设竣工后,公司产品生产重心将会从果汁配制迅速转移到以新鲜水果为原材料进行饮品生产的新模式上来,如此,原材料供给将会作为新模式生产面临的第一大任务。公司大批量的收购水果就会为当地果农提供了又一大销售渠道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此外,公司在当地的快速发展将会给政府带来更多税款,这样政府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当中去,改善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缩减城乡差距。

与汇源果汁有限公司运作模式不同,山东三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畜禽养殖、绿色鲜鸡蛋生产、休闲观光农业、有机蔬菜种植、沼气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2004年,为了带动农民致富,公司与部分养殖户发起成立了三益养鸡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体系。2007年,公司从农户中流转了320亩土地按照“环境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有机化”的标准要求,建立了三益生态农业基地,形成了有机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一系列的措施和经营模式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业龙头企业,可以收购农民的种植作物,为农民解决了销路问题;合作社入股形式为农民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投入不多,利用自己的家院就可以进行养殖,收入比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翻几番;,农业龙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岗位,为附近的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增长 临沂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村劳动力大市,富裕农民的关键就在于千方百计减少农民,实现农民的转移就业。

一是要突出农民“就业”这个关键。一方面要增强就地吸纳能力,内部多消化一些,积极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方便劳动力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大异地输出力度,向外多转移些。发挥各类劳务输出组织的作用和能人带动效应,多渠道拓宽劳务输出的路子,在全国打响沂蒙劳务的品牌。

二是要抓好农民“创业”这个难点。据研究,一个劳动者创业可以创造3—5个就业岗位,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所以政府要积极引导,让农民创业有门、就业有路。

三是要夯实农民“培训”这个基础。长期以来,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把培训作为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结语】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对于农民增收问题比较有代表性。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等方式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农村还是经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了进一步普及,形成规模化种植生产,政府还需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农民增收问题

关于玉溪市峨山县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导论】

现如今,农民收入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已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我的这次调查,选址在我的家乡玉溪市峨山县,主要是了解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探寻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地方各级对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倾听农民的心声,并适当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

【摘要】

峨山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全县地貌、土壤、气候和植物都有明显的差异和立体特征,几乎汇集了云南气候特征和亚热带的生物资源。但是因为存在人多地少、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基础薄弱等缺陷,导致了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近几年,当地政府重视农民增收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持续增收,效果显著。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特色经济作物生产与加工、招商引资等已成为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关键词:】产业结构拓宽渠道农民增收峨山县东连玉溪市红塔区、通海县,南接红河州石屏县,西南毗连新平县,西北与楚雄州双柏县隔绿汁江相望,北连易门县和昆明市晋宁县,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全县幅员面积197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95.8万亩,耕地面积165429亩,人均1.33亩。少数民族占64%。全县总人口150333人,人口密度为76.23 I

人/平方公里。我县地处哀牢山脉以东,滇东高原以西,属高原地形,山地辽阔,在群山之间有河谷、平坝、坡地等多种地形相间,使峨山的地貌、土壤、气候和植物都有明显的差异和立体特征,几乎汇集了云南气候特征和亚热带的生物资源。峨山县的农业发展优势很明显,可我们发现峨山县的农业发展并不合理,没有很好的利用资源。农业和农民增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现在峨山县主要存在五大“差距”:一是收入总量差距大,县人均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市人均收入水平;二是城乡之间差距大;三是乡镇之间差距大;四是农户之间差距大;五是与经济增速相比差距大。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人多地少且许多山地处高寒山区无法得到很好耕种;

2、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机产品普及率底、经济基础薄弱;

3、传统作物如烤烟和油菜等创收不明显,农民能获得的效益少等。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结合调查结果我认为要促进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发展应从两方面下手:

一、改善农业产业结构

作为玉溪市的农业发展县,我们峨山县应坚持“农业稳县”发展战略不动摇,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促进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大举措,立足山区、民族、农业“三位一体”的实际,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领域拓宽、水平提高、进程加快、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我认为峨山县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可以变为两点并进,共同发展:

(1)、用传统优势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通过烤烟、油菜、蔬菜三大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在稳步发展粮食、畜牧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新型生态循环产业发展,不断巩固和提高烤烟生产水平,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将全县粮经种植比例逐步调整为45∶55。用传统产业的优势来带动经济发展。

(2)、发展壮大特色经济

积极走“一乡一品、一县一业”、“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积极运用林改成果,努力探索林下种养、科学间种套种的有效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后续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从荒山荒坡向用好田好地种植、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种植转变,走向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能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峨山县应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举措来抓紧抓实。加大政策扶持,以竹子、核桃、魔芋、除虫菊为主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明显,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途径

(1)、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奠定增收基础。

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复建设,充分发挥水利为农业保驾护航的作用,实现农作物持续增产、丰产,保证种田不看老天爷的眼色,农民不再是“靠天吃饭”。通过传统优势产业,依靠红塔集团、蜜恋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稳定、长久经济;

(2)、优化种植业结构。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就峨山实际而言,发展优质高产的特色产品有着天时、地利和人和之优,同时,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积极走‘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不只走烤烟这一线,积极带动发展以竹子、核桃、魔芋、除虫菊为主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以促进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利益。

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农产品如粮食、牲猪的销售,政府既要给农民自主销售权,又要加强监管,稳定市场。要采取措施确保粮食保护价的有效实施,在重点产区政府应该设立收购点,避免保护价的好处落到贩子手中,破解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怪圈;

(4)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产业化经营

继续坚持以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为手段,着力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在巩固提高原有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改制、挖潜等措施,积极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5)、充分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由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转移,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大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到乡镇安家落户,可以采用农民在家给企业加工半成品的方式,既方便农民就业增收又能解除照顾家庭和孩子之忧。

(6)、加强农民文化建设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促进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结语】

峨山县是玉溪市的农业大县、农业稳县,对于农民增收问题比较有代表性。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等方式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农村还是经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了进一步普及,形成规模化种植生产,政府还需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农民增收问题

深入宝鸡实地调研探寻农民增收渠道

——关于宝鸡市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导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促进农民增收是用科学发展观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思想。农民低收入问题的出现,已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新世纪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临沂市是农业和人口大市,我们此次深入宝鸡实地调研,主要是了解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探寻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地方各级对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倾听农民的心声,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

【摘要】

宝鸡市是农业大市,但是因为存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等先天因素,户籍管理、生产经营、土地产权等制度缺陷,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近几年,当地政府重视农民增收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持续增收,效果显著。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关键词:宝鸡市拓宽渠道农民增收

宝鸡市作为农业大市,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在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鼓舞带动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农民增收摆上了“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自2004年以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4.4%,增长速度位居山东省第一位;2009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1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3元。

虽然宝鸡市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年均增速只有10%,农民增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在主要存在五大“差距”:一是收入总量差距大,市人均收入水平低于省人均收入水平;二是城乡之间差距大;三是县区之间差距大;四是农户之间差距大;五是与经济增速相比差距大。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和制约宝鸡市农民增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多地少、底子

薄、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等先天因素,也有户籍管理、生产经营、土地产权、劳动就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制度缺陷,但政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主要原因。例如:对农民增收重要性的认识人需提高,对增收办法的研究还要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薄弱,“靠天吃饭”现象依然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质量档次尚待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较低;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服务不够到位;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就业创业困难较多等等。

近年来,针对种种问题,宝鸡市各级政府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宝鸡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城乡统筹中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调结构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转方式中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大力加强“绿色沂蒙”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高质高端高效农业,唱响了建设沂蒙绿色新农村和打造“沂蒙优质农产品”品牌的主旋律。实地调查显示,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切实解决城乡差距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一)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增收

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家庭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其比例分别占56.3%、38.6%、2.1%、3%,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随逐年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做足农业自身文章,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措施,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必须的,单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大力发展立体种植型、种养循环型、生态能源型、绿色有机型、休闲观光型等新型农业;区域结构方面,要认真落实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结构方面,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苍山示范园等为例,引进、示范和推广更多的名优希特新品种,不断提高非粮农产品产值的比重。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品牌注册的引导和服务,不断扩大当地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

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发展大规模生态农业,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我们在凤翔县实地考察了两个村庄,分别是彪角镇南旗务村和范家寨镇董家河村,对比两个村的发展模式,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董家河村没有什么地理和自然优势,以传统种植为主,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村里有几家成小规模的畜禽养殖户,分别养猪、养鸡;劳力打工也是村民收入的来源之一,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就近就业。政府招商引资,引进几个大的工厂,例如附近的工业园聚集区,村民可以就近就业,平均月工资1000元左右。由此看来,董家河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种植和劳力打工,据村支书汲书记介绍,董家河村全村人均纯收入5888元左右,属于中等以上水平,很多村庄还不如古泉村。与很多普通农村一样,董家河村的教育问题很突出,大学生还是比较少,缺少标准化的学校,学生上课需要到县里去上学;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每家每户都有补贴,但是因为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平均每年每个人每亩地10元钱,虽然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拨巨资支援农村,但是到了每个农民这里就微不足道了,所以国家的补贴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并不能促进农民增收。

相对于董家河村,南旗务村的发展模式就不同了,本村依托旅游风景区,打造集餐饮、住宿、采摘、观光为一体的多维“农家乐”经济运作模式,并且拥有规模化经济林。南旗务村一共有85户村民,光发展“农家乐”的就有25户,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远近闻名,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而且蒙阴的桃子也特别有名,色泽鲜亮、美味可口,每年都会吸引很多客户,并有大批运往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销售。在深市领导的支持和扶助下,村支部书记方书记,依托优势的地理条件,带领村民成立了农家乐协会,进行旧村改造,带头发展农家乐,并发展经济林1300亩。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南旗务村民平均年收入一万多。对于农家乐,村里实行系统化管理,村里还建有远程教育室,定期对村民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让村民接收最新的理念。

这两个村的比较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单纯靠种植农作物已经不能实现,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可以发展大规模的生态农业、大规模经济作物,依托自然环境,发展旅游、餐饮等服务业,这些才是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增长

宝鸡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村劳动力大市,富裕农民的关键就在于千方百计减少农民,实现农民的转移就业。

一是要突出农民“就业”这个关键。一方面要增强就地吸纳能力,内部多消化一些,积

极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方便劳动力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大异地输出力度,向外多转移些。发挥各类劳务输出组织的作用和能人带动效应,多渠道拓宽劳务输出的路子,在全国打响沂蒙劳务的品牌。

二是要抓好农民“创业”这个难点。据研究,一个劳动者创业可以创造3—5个就业岗位,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所以政府要积极引导,让农民创业有门、就业有路。

三是要夯实农民“培训”这个基础。长期以来,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把培训作为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结语】

宝鸡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对于农民增收问题比较有代表性。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等方式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农村还是经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了进一步普及,形成规模化种植生产,政府还需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四篇:家乡农民增收情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时间:2013.2.5-2013.2.10

调查地点: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九岭山村

调查对象:村委会及部分村民

学院: 能源学院

班级:1102105

学号:1110200618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家乡农民增收情况

今年寒假,我做了一个关于家乡农民增收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的活动,了解了一些家乡农民增收的情况,认识到我国农村的现状。

一·调查时间:2013.2.15--2013.2.20 二·调查地点: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九岭山村

三·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关于家乡农民收入的调查问卷)。2.观察(通过平时观察,了解了一些农民增收的方式)。

3.采访(通过采访村委会成员、部分村民,了解了一些农民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政府一些政策的落实情况)。

四·调查背景:

余店镇位于广水市西北部、先觉庙水库东岸,西与随州市曾都区相望,由原兴隆乡和余店镇于2005年4月份合并组建而成,属市级重点中心镇。全镇辖39个行政村,39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6486户,总人口6.9万,现有耕地面积44860亩,国土面积248平方公里。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9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98元。九岭山村地处余店镇最西端,与随州市随县仅一山之隔,群山环绕,村里没有大的河流,附近仅有两个较大的水库,属于缺水的村庄。

近几年来,新一届村委会抢抓公路“村村通”机遇,九岭山村下大力抓好通村公路建设,通过村民捐款和政府投入,累计投资超过10万元,新铺水泥路11条共30公里,基本覆盖全村各个生产组。

2013年寒假期间,我利用闲暇时间,抓住过年农村家庭人员团聚之机,运用多项方法,查阅九岭山村的一些资料,分发调查问卷,走访部分村民家庭,观察村民一次活动场所及村民一些日常生活消费等。认真听取村民们的一些生活反映,听取他们的一些对党政策的批评和建议。

五·调查目的:

这次亲身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高自己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去更深入了解社会基层人民。

根据调查取得的结果,真实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现状,客观反映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争取为当地的农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加深对农村面貌、农村生活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认识,培养自己对家乡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责任心,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自己观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六·调查结果:

1.村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2.村民储蓄情况

3.村民受教育情况

4.村民家庭支出

5.村民对现阶段家庭收入满意情况

6.在调查中大多数村民反映村里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普遍认为国家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希望国家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七·调查结果分析 九岭山村居民中,现阶段仍在从事种植业的人不多,据悉,各村里的青壮年平时都是 外出在大城市打工,因为大城市工资较高,而且生活丰富多彩,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此外,纵使部分留守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基本上白天也算是在城镇里面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青壮年中绝大部分很久都已经没下过土地了。目前很多村子里面的土地,都是承包给人或者就是直接荒废,导致了大部分土地的闲置和浪费。农村的土地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其朝气和经济活力。此外,伴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的人工资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相比于在家种地,收益更大。通过与他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员交流发现,大部分过年从外面打工回来的年轻人都承认,现在在外面打工,由于他们文化低,只能干很苦很累的活,更是由于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他们在外面也是死生活得紧巴巴的。因此,在村民们中,基本上在银行没什么好点的储蓄,若是碰上有一个家人大病,整个家庭便是会陷入困境。只有部分家庭选择养殖来提高家庭收入,不过近年来,这些选择养殖业的家庭条件出现改观,使部分人也走上了这条道路,村里出现两个养猪场,一个养鸡场,一个专业养鱼塘,多个养牛户。但都是刚刚起步。综上所得,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而且收入的质量也是比较差。2 在村民们的收入调查中中,生活支出占了很大的部分,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很多村民都放弃样年猪的传统,加上最近肉价油价菜价飞涨,生活消费成为村民很大的消费。不断飞涨的物价,引来了村民们连绵不断的埋怨.此外,由于各种原因,我发现村子里很多村民都在镇上买房子。针对这个情况,我采访了部分村民,他们说由于家里很多男孩都长大了,作为家长他们需要为孩子先买房。这就花掉了家庭多年的收入,很多家庭甚至还因此负债。因此,可以这么说,很多在买房的村民们中,现在他们家里很多都处于负债的状态。

在调查中发现,最近几年村里出现多起村民财物失窃事件,而且事件越来越严重。几年前,还只是少数的偷鸡摸狗,最近,出现偷猪,偷肉,偷家电,偷摩托车等严重危害村民财产安全的事件,而且作案者多数未被抓获,抓获的也只是交钱了事,出现偷了进,出来再偷的一批惯犯。现在,人人自危,不敢在院子里放任何值钱的东西,甚至在夜晚还得照看牲畜,粮食等,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秩序。对此,派出所,村委会没有任何动作,群众普遍反映,对作案者的惩罚不够严厉,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尽管收入状况不尽人意,然而绝大部分村民都是对自己现阶段都是还有一定层次的认识,在受访人群中,他们大部分都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一些不满和一些期待。他们大多数想过其他的方法来改善生活,提高收入。然而,我采访了部分养殖业户主,他们表示,养殖业是一个耗时间,耗精力,耗人力的职业,这钱并不好赚。此外,加上村子偏远,路途又不好走,这些村民必须为产品的输出支付大量的运输费用,导致很多农副产品价格不高,以至这些村民不能靠种植副产品来增加收入。综上所述,村民平时收入消费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市场闭塞,导致消费居高不下。在采访中,村民普遍反映政府的很多政策未能完全落实,惠民政策未能真正惠民,医疗保险不能及时返还,低保五保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不能全部送到村民手中。对于村民普遍反映的水利设施问题,政府长期置之不理,或仅仅是面子工程。邻近很多村子的堰塘都进行了清淤工作,而真正缺水的我们村仍不见动静,村民多次找到村委会,村委会也以搪塞了事。对此,村民怨言较大。一系列原因,造成我们村人口流失严重。

六·增加改进农民收入的建议 各级乡镇和党政领导机关,要切实做到关心农民,帮助农民,真实反映农民现况,把国家和社会分配的资源花在农民身上,减少腐败贪污的行为,严厉打击违法压榨农民行为,在农民们心中树立一个廉洁正直的形象。要大力提倡健康富有朝气活力的文化,严抓严打偷盗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3 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四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要建立品牌意识,整合农业,养殖业资源,提高农产品,农副产品质量,打出品牌,扩大影响。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首要的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三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5 统筹城乡之间的发展距离,政府要有计划引导城镇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农产品滞销和资金短缺,利用城里的优势,拉动农村的资源充分发展。加大招商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到村子里去办厂,招工等,充分利用剩余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村民应提高各种意识。首要应提高自己当家做主的意识,对于不能为村民谋福利的村委会,应敢于直言,甚至投票罢免。其次,提高主动意识,不能仅仅等待政府投入改造不良的水利状况,应该动起手来,做出成绩。再者,提高保护财产安全的意识,做好防护工作。还有就是提高法律维权意识,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附录:本次调查问卷:

关于九岭山村居民收入调查的问卷

各位农民朋友:

您好,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名学生,为了解我们九岭山村农民的收入情况,我做了此次调查,并会对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一些分析,会对我们村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大家能为我提供帮助。谢谢您的合作。

请在符合您家庭情况的选项前打勾,谢谢。您家庭人口数

A 1人 B 2人 C 3人 D 4人 E 5人 F 6人 G 7人以上(含7人)您家庭年收入大概是

A 低于5000 B 5000-8000 C 8000-10000 D 10000-15000 E 15000-20000 F 20000以上 3 您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及人数(“无”请填0)A 小学或小学以下 _______ 人 B 初中 _______ 人

C 高中 _______ 人

D 大学或大学以上 _______ 人 4您家庭这一年储蓄情况如何? A 储蓄足够 B 收支平衡 C 略差资金 D 严重负债 您家庭这一年主要支出在

A 家庭子女教育支出 B 家庭生活消费支出 C 医疗费用支出 D 其他 6 您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可以选出多项)

A 家庭种植业 B 家庭成员外出打工 C 养殖 D 其他副业 E 其他来源 您是否想过其他增加收入的方法 A 是 B 否 您会考虑什么方式来增加家庭收入

A 增加副业收入 B 外出打工 C 做生意 D 其他 9 您对您家庭现阶段的收入满意吗? A满意 B 不满意

10您觉得制约我们村发展的因素是 A缺水 B 交通 C 土地 D其他 11 您对国家的补贴政策满意吗? A 满意

B 不满意 您觉得国家政策是否真正落实了? A 没有落实 B 落实了 您希望以后在那些方面可以有所改善? A 家乡交通

B 家乡教育状况 C 家乡水利设施 D 国家扶持力度

F 其他

再次谢谢您的真诚合作,祝你家庭和睦,万事如意。

第五篇: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5:49:9

为了摸清当前农民增收现状、构成与变化趋势,各项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方案,组织技术干部深入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趋势。

(一)经济资源情况。

1、基本情况。

该村393户,1501人。按文化程度分类:不识字的11人,占0.7%;小学的604人,占40%;初中的525人,占35%;高中以上的361人,占24.1%。按劳力结构分类:总劳力731人,占总人口的48.7%,其中满劳力518人,占劳力总数的71%,男劳力464人,占63.5%。在劳力中受过培训的325人,占总劳力的44.5%,有技术特长的218人,占总劳力的29.8%,在外打工的384人,占劳力总数的52.5%。土地构成分类:全村土地总面积697.6亩,其中耕地498亩,林地199.6亩,在耕地中水田面积441亩,旱地57亩。生活设施建设享受程度:全村通电户390户,占总户数的99.2%;通公路户325户,占总户数的82.7%;通电话121户,占总户数的30.8%。人均纯收构成;全村2003年人均纯收入2350元,2004年村级人均纯收预计2500元。

10户调查汇总,共计42人。其中男25人,女17人,按年龄分0—16岁11人,17—22岁7人,23—40岁7人,41—50岁14人;按文化程度分:不识字的2人,小学20人,初中17人,高中3人。劳力28.5人,其中男劳力20人,劳力中受过培训的2人,在本资料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请登陆原创网站查看外打工的18人,占劳力总数的63.2%。

按人平纯收层次划分,人平纯收在1201—1800元的有3户,1801—6500元的有6户,6501元以上的1户。

2、土地总面积10户合计160.5亩,其中耕地46.3亩,林地17.2亩,药材93亩,在耕地中水田29.3亩,旱地4.9亩。

3、物资总价值10户累计419090元,其中房屋价值370400元,家庭耐用品41670元,生产用固定资产900元,存货折款6120元。

养殖业10户中国共产党计养猪20头,户平2头,养鸡62只,户平6.2只。

家庭生活耐用品10户中国共产党计拥有电视机9台,电冰箱2台,洗衣机2台,热水器2台,摩托车2辆,电话机7部,自行车7辆,家具16组。

存货数量调查,10户共计存粮4450公斤,折款5400元;存油料420公斤,折款980元;存药材50公斤,折款250元,其它农产品275公斤,折款160元。

房屋建筑面积1822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995平方米,砖木结构147平方米,土木结构680平方米。

4、金融资产:合计85500元,其中存款9000元,现金6500元,应收外欠款70000元。

5、粮食平衡。当年收入累计22205公斤,其中购入2100公斤,当年支出口粮4770公斤,种粮145公斤,饲料6250公斤,其它7550公斤,年未结余6575公斤。

6、债权债务累计17.1万元,其中债权7万元,债务10.1万元。

(二)种植业结构与效益。

1、种植结构:10户累计2003年全年农作物复种指数188.9亩,其中粮食作物65.3亩,经济作物116.5亩,蔬菜0.6亩,油料5.5亩。

2、经营收入:10户累计经营收入144317元,其中粮食27254元,经济作物114150元,蔬菜1190元,油料1723元。

3、经营支出;10户累计经营支出71081元,其中粮食4394元,经济作物66300元,蔬菜123元,油料244元。

4、净收入。10户累计净收入72460元,其中粮食22464元,经济作物47450元,蔬菜1087元,油料1459元。

每元投入净收3.09元,亩平净收入392元,每工净收27.8元。

(三)家庭纯收入。

1、总收入。10户累计267238万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64218万元,工资性收入59820元,转移性收入45000元。

2、纯收入。10户累计189025元,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84105元,工资性纯收入59820元,转移性收入45000元,2003年人平纯收入3685元。

(四)家庭总支出。

累计支出31753元,其中生活消费支出234720元,家庭经营支出72937元,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9000元,税费1368元,其它452元。

(五)家庭纯收预测。

2004年家庭纯收10户累计187271.4元,其中家庭经营纯收97451.4

元,工资性纯收21820元,转移性纯收68000元。2004年人平纯收预计4458元,较上年3684元增774元,增长21%。

二、制约因素。

1、文化素质较差。抽查10户调查,文盲2人,占抽查样本的4.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37人,占抽查样本的88.1%,高中以上的3人,占7.1%。

2、专业技能人员少。抽查10户中,劳力28.5人,其中受过培训的仅2人,占劳力总数的4.8%,在打工收入当中,基本是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因此打工收入较低。

3、技术含量普遍低。抽查10户中,种植结构调整比较优良,其粮经比为1:1.8,但在经营过程中受市场价格下跌和技术投入跟不上等因素影响,致使家庭收入出现负增长。

4、人口素质相对差。全村1501人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58人,占总人的3.9%。其中弱智人口27人,重病人口31人,这将给平稳增收带来一定的影响。

5、村办企业无发展。调查结果,全村没有突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更谈不上有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积累的生产加工企业,固此,农民增收潜力不大。

6、交通通讯条件差。全村393户,通公路的325户,还有68户人家住在偏高偏远的地方,这部分人口因交通条件差而限止了生产发展。通电视信号的仅172户,还有121户不能正常收看电视节目,因此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掌握科技知识。这些因素制约着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增收途径与对策。

10户调查结果,2003年总收入267238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62418元,占总收入的60.8%,转移性收入104820元,占总收入的39.2%。由此可见,其主要增收途径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富余劳力外出务工,不仅学到了技术,挣回了票子,而且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树立和增强了发展市场经济的胆识和气魄,调查实事也充分证明了打工经济在近期内仍然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撑,是农民脱贫致富,改造居住条件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有效捷径。

2、认真做好耕地资源开发。一是要有效利用和开发现有耕地资源,保护基本农田,坚决杜绝滥占滥用耕地;二是要下力抓好耕地利用,杜绝抛蔬、撂荒现象;三是要调整好作物布局,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要调优结构、调新品种、调高效益;四是切实抓好旱地农业开发;五是要实现种地养地结合,发展生态农业。通过耕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农民增收水平的稳定提高。

3、认真做好山场资源开发。在山场资源利用上,一是要对25度以上宜退耕地进行退耕还林,重点抓好茶叶、干鲜果、生态林、用材林、药材、魔芋为主的基地建设;二是开发利用草场资源,发展牛、羊畜牧养殖业。

4、认真做好养猪业的发展。调查结果10户中,养猪的20头,养鸡62只,户平纯收入在1600元左右,人平养殖业纯收在380—400元,占年人均纯收的10%以上。可见养殖业对人均纯收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要在养殖业上下大功夫,实现户平4头猪,10只鸡的养殖目标,立争养殖业步入一条良性发展轨道。

下载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农民增收问题(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农民增收问题(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增收难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增收难问题调查报告主持人:王正洋(201004010126) 组员: 何云龙(201004010058)黄金贵(201004010018)朱佳伟(201004010092)赵延超(201004010047)葛智斌(201004010020)2010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报告新的暑假开始了,为了丰富我的暑假生活,我决定去调查当下农民的生活。中央政府为了使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1 20xx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周期性规律影响,我市农民增收形势严峻。日前,市委农工部就今年农民增收问题组织人员深入xx等地......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 作者:李 霞 高生荣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对农民收入问题概况及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关键词:......

    浅议农民增收问题

    浅议农民增收问题 写作提纲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与特征 二农民增收的现状 (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二)我国农民收入低速增长给国民收入带来的......

    2016年度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全5篇)

    2016年度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要解决农民增收难题,必须从湘东的实际出发,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掌握和运用农业发展......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

    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中央政府为了使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事实却不是很乐观,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