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1、检查时间:2014年10月30日星期五上午 2015年5月8日星期五上午
2、检查地点:驻马店市第十二小学四楼会议室
3、评议专家:校 长 石如云 中学高级职称
副校长 罗霞 中学高级职称
4、参与人员:工会主席:张红
教导处主任:祝慧敏
教导处副主任:苏玉池 韦育红
教师:李珍 李小玉 童慧 李秀娟 徐慧娟
1、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① 2014年5月申报此项课题。
由课题组主持人张红牵头,各成员协同合作、出谋划策,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完成课题申报。
② 2014年8月26日该课题立项。
自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成员定期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规定一个月至少一次,采用自习或集中学习的方式。
③ 2014年9月3日该课题开始开展研究。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本课题的开展进行了集中学习。对本次课题的开展是一次飞跃性地进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次进行实践方案设计修改,使实践方案的设计得到了完善。目前基本定型,因为学生比较喜欢,操作得心应手。
立项通知书下达后,课题负责人及各成员分别收集和整理各种课题资料,保证个人工作资料充分齐全。还对全校的各学科教师针对本课题进行了访谈和相关问卷调查。
2、课题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完成了第二阶段工作,现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2014年5月——2014年9月)课题准备阶段。宣传发动,撰写实验方案,申报立项和开题。
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0月)实验探究阶段。① 课题组成员编写调查问卷,对学校一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教师幸福感的认识与感受。
② 理论学习与实验研究阶段,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并采用研讨课的交流方式,感受网络资源带给教师幸福感的实验过程。③ 课题组成员再次对一线教师抽样调查,了解教师在实验后,对于教师幸福感的认识与感受。
④ 收集整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编撰论文、反思,整理综合,形成最终成果,并发表相关论文。
三、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创新点
课题研究现状:信息技术已列入中小学课表,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也得到普及,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软硬环境条件已具备条件。以计算机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策略也在不断被探讨、研究、论证。目前来说,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的潜能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没有形成体系。
可能的创新之处:
⑴对根据不用课程选择合理的教学媒体给出指导策略。
⑵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到课堂后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⑶开发校本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程。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不断地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教育的传播媒体,以实现课堂教学方式最优化、课堂效率最大化。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需要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和发现整合的本质和特点。按照学科教学论所阐述的学科性质、学科教学的目标、学科教学的规律、学科教学内容等的要求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整合的教学活动体现出学科教学的个性特点。
实践价值: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我们应该提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太多,计划的时间总在不断调整,老师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障。
2、教师的教学任务较多,平时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课件,没有足够的时间制作较好的教学课件。
3、教师们还不善于整理科研成果。教师往往干得很积极,但不善于积累素材、经验,有很多事做了,但不会写,只限于表面现象,无法深入挖掘,这也需要教师的深入学习与专家的指导、帮助,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六、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安排
对教师进行高品质课件制作的培训,继续学习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使实验教师能随时积累材料,写出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实验教师上课题研究课,积累研究素材;组织教师进行定期研讨、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变化;进行课题的总结与结题工作,撰写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科研文章。
7、课题的可预期成果
报告、论文和反思。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三、第一阶段(2014年5月——2014年9月)课题准备阶段。宣传发动,撰写实验方案,申报立项和开题。
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0月)实验探究阶段。
① 课题组成员编写调查问卷,对学校一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教师幸福感的认识与感受。
② 理论学习与实验研究阶段,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并采用研讨课的交流方式,感受网络资源带给教师幸福感的实验过程。
③ 课题组成员再次对一线教师抽样调查,了解教师在实验后,对于教师幸福感的认识与感受。
④ 收集整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编撰论文、反思,整理汇总,形成最终成果,并发表相关论文。
论文: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李小玉
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绽放的光芒 徐慧娟
论文:多媒体,课堂因你而精彩 李秀娟
论文: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李珍
教学反思: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反思 李珍
教学反思: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反思 童慧
四、1、过程性评估(改0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幸福,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在前一阶段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对一线教师进行了两次的抽样调查,用于了解,实验前后,全体教师对于“教师幸福感”的认识与感受。通过对课题的检查,我们看到,教师幸福感与教学效果密不可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渠道,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非常必要的。
2、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
课题组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工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整理汇总,形成最终成果:论文、反思及相关研究报告,并对所撰写的论文进行了发表。
3、可持续性评估
教师幸福感源于教学中的成就感,教学中的成就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二是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尤其是后者更能给教师带来满足和幸福。看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就会感到自身有价值,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教师幸福感与教学效果密不可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渠道,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4、调整研究计划建议
学校追求的是综合的育人效果,教师不但要不断提升自我业务能力,还要具备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在与同事有效的合作中,去体现出教师的职业价值,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感受教育工作中的幸福。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第二篇:中期报告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
中 期 报 告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中心小学校
自2010年3月申报《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课题至今,从开展到实施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实施以来,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校的大力关心和帮助,得到了课题组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努力。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进行了具体的分工,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前阶段对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的研究,落实重庆市创建“五个校园”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了师生人文精神的展现;为提升教师、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师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提升了学校精气神;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和全校教师一起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一、前期研究进展情况
(一)课题的宣传和规划
自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我们课题组拟定了课题方案,学习了课题方案及相关理论;宣传发动,让师生明确了人文校园建设的目的意义。着手规划了校园蓝图,拟定了人文校园建设的实施方案。
(二)课题顺利立项和开题
我们的重庆市级规划课题《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于 年 月 日立项。2011年3月18日下午,我校隆重举行了开题会,该课题经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于2010年10月被列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基础教育规划课题。参加开题会的有区教委邓茂才主任、区教委基础教育科科长赖丽华同志、区教科所所长许元芳同志、副所长武德瑞同志、南平片区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张虹同志以及全体主研、参研教师。张校长对课题研究工作做了表态发言,表示会带领课题组成员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做出成效。学校将以本课题研究为载体,开辟一条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之路,提升学校品位,提高办学效益,推进“五个校园”建设深入开展。
(三)进行了扎实有效的研究
自2011年3月到现在接近两年的时间,我校以本课题研究为载体,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不断修改、完善了以前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案,建立了人文校园新的制度和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师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系列主题活动,探索了活动的有效性,总结了经验,形成了案例;人文校园环境得到了美好的规划,正在逐步实施和完善;正在收集资料,准备组织编写校本人文教材。
二、研究工作阶段成效
(一)环境文化建设显成效 ⒈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前阶段,我校课题组非常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绿化、美化、优化了各教学室,让墙壁成为学生个性的展示台,图书角成为学生知识的殿堂,黑板报成为学生知识的沃土。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受到了熏陶,每班的班级精神深入人心,让每个学生都刻骨铭心,从中受到了教育,受到了启迪,让他们的人生观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⒉功能室的打造
各功能室的布置适合其功能。如:音乐舞蹈室、科技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书法室等让人耳目一新,都有各自的特色,突出体现了该功能室的功能,让学生在该室内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展示了自己的技能,得到了全面发展。
⒊办公室文化建设
本阶段学校统一新制了办公桌、安装了新的窗帘,各办公室的建设,做到了整洁大方,绿化、标语、杂志等布置规范,有文化气息,给人以美感,每间办公室都有各自的特色(即有办公室精神),让教师们办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温馨。
⒋校园的美化
人文校园的建设,首先是校园环境要有人文气息,能让师生在一个幽雅温馨的大环境中乐学乐教。本阶段我校进一步绿化了校园,打造了学校的空白墙体,美化了每层楼,创建了走廊文化,建了学校赋和“在历史长河中前行”的屏风等。
通过对校园内建筑、绿化,墙报、口号、标语、文化长廊、班级布置等学校环境的人文教育因素分析,探索了学校环境建设中有利于开展人文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营造了有利于开展人文教育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二)活动文化的打造气氛浓厚
1.学生的唱、读、讲、传、书活动
我校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练书法活动,着眼于建设高品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将“唱、读、讲、传、书”融入第二课堂并作为艺术节、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活动、班队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家校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利用课前、每周一国旗下的表演、每周二或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的阅读活动等坚持开展“唱、读、讲、传、书”活动,实现“唱、读、讲、传、书”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精品化,着力培养师生求真、扬善、尚美、务实、高效、创新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提升校园人文精神的张力、活力、魅力,激荡师生顽强拼搏的志气、开拓创新的勇气、团结奋进的豪气、干净干事的正气,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
2.每天的课外活动
从2010年春期起,下午第三节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坚持了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有体育课的班级组织了学生参加阅读或书法活动;深入实施体育、艺术和科技创新“2+2”项目计划,严格课程标准、改善设备设施、强化常规管理、抓好“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落实考核评估,确保每个学生具备一项艺术爱好特长;学校、年级、教师都有计划,并且认真备了课,上好了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师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也展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3.师生人文素养活动
一年来,我校利用三八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节和每周升旗仪式等,开展了主题鲜明的人文教育活动。如凭吊先烈、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队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小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师生在活动中都受到了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弘扬了师生民主、自主、创新的主体精神,培养了师生人文精神、人文意识,并且收集了活动方案,研究提炼了相关的策略、方法。
(三)师生行为文化得到了提升
⒈学生礼仪
我们通过班级礼仪文化的建设,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做人的修养,提升学生的品位及人格力量,使礼仪教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学校专门制定“小学生在校礼仪规范”,如:在每条走廊上都有标语“漫步轻声”、“上下楼梯靠右行”、“静”、“净”„„在不知不觉中提醒小朋友注意礼仪规范,巩固礼仪教育的成果。学生做到了言行文明,举止得体,讲普通话,展现出朝气蓬勃,体现了时代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同时做好学生文明习惯现状分析调查,有转化记录和转化个案。
⒉教师礼仪
作为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意各方面要成为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老师要注意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教师以身作则,做到了言行文明,举止大方,说话做事有涵养,为人师表,宣起了戒掉一个不良嗜好的好风气。
(四)管理制度更具人文性
学校管理必须把师生看成活生生的个体,要彼此尊重、理解。因此,自研究以来课题组从人文校园建设的角度整体构思学校管理机制改革,探索、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初步建立了体现人文关怀的、激励的、发展的管理和评价制度,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学校在执行制度的同时,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与欣赏,体现对教师的关怀,把尊重教职工、信任教职工、理解教职工、关心教职工、支持教职工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合情合理地解决困难,拓展了为教师服务的空间,使管理工作浸润着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关心教师的工作,鼓励他们上研讨课、示范课,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落实“学科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引领一般教师”的梯级培养策略,实现差异发展。做好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管理工作,使其积极热情主动地反辅其他教师。同时建立客观评价制度,人人都会找到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人人都有用武之地,让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宽松、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张扬。解决教师工作困难,让教师有信心把工作干好。下力气解决好老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真正做到不让一个老师带着闹心事工作,带着烦心事上课,不让一个讲台充满火药味,切实让老师们专心工作,安心授课,保证师生关系和谐,保证课堂气氛温馨。
(五)学校精神文化得到了充实
自研究以来,课题组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目标、校风、学风、校训、校徽、校歌等重新定位或编制。尤其是办学理念,它将指导学校的一切,我们面向学校全体教师征集,同时请专家指导,最终确定为“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我校坚持“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爱的教育;坚持“培养爱心加信心,合格加特长”为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坚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宗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课改理念,强力推进课堂改革;坚持以“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三把尺子为检验工作标准,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学校。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限于课题组成员的水平,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理论学习的时间可能得不到保证,实践操作过程可能不够规范而显得比较随意。物质条件的限制,可能也会带来不便。另外,作为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体现“乡镇”这个特点时还不够突出,将怎样体现出“乡镇”这个特点还需加大探究力度。
四、后期研究工作思路
我们的课题研究已经进入了总结提炼阶段,在后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内容,不断充实理论,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后期我们研究的具体内容有:
1.收集资料,组织编写校本人文教材。
2.通过人文校园建设的总结、提炼人文校园建设的经验,撰写论文和案例。3.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总结,能在全区、全市有推广价值。4.完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接受上级领导专家的评审鉴定
总之,我们课题组有决心,有信心在后期的研究工作中一如继往求真务实地深入研究,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五、重要变更说明
六、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说明
人文校园建设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人文校园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家庭、学校在教育中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方法是有效的,成果是显著的,在后面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优化研究过程,提高研究效率,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为创设优美的校园文化而不懈追求。
第三篇:中期报告
中期工作总结
根据前期工作计划书,中期的主要主要工作有:
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分工。讨论与协调。
二、通过文献以及网络资料,查找和了解新华书店渠道的基本构成且整理好资料,对新华书店的渠道有大概的了解以便于对实地进行考察。
三、给漳州市胜利西路新华书店客服打电话,其店员对于新华书店的渠道不了解,得不到想要的信息,索要负责人电话受阻。
四、下一步的计划是全体组员对漳州市新华书店进行实地考察。
新华书店渠道的基本构成
一、实体店销售渠道
(一)大型书店
面积大,图书种类齐全,一站式服务,多元化经营.一般选址在市中心,交通便利。
(二)社区书店
新华书店系统伸入社区文化中心自建或与社区文化部门共同组建,以卖书,阅览出借,网上书店的配送站按需印刷的交换点,甚至将书报刊,电子出版物一揽子经营,通过连锁配送支持,实现网点的增量,服务的延伸。
(三)团购
团体购物,新华书店根据薄利多销的原理,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新华书店通过利用团购这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消费者自行组团、专业团购网站、商家组织团购等形式,提升用户与商家的议价能力,并极大程度地获得商品让利,引起消费者及业内厂商、甚至是资本市场关注。
(四)馆配
以公共图书馆为龙头,配套职工书店,农家书屋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乃至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图书配送市场。
(五)联营
新华书店与与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实体型联营、合同型联营、合伙型联营以及复合经营、品牌经营和租赁经营等联营方式,得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六)平台合作
新华书店充分利用互联网较成熟的销售渠道和模式,选择与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合作,夺取已经失去的部分市场份额。
(七)书城网点建设
新华书店在不仅在全国各地设立连锁书店,还在一些地方的中心网点进行书城网点建设,像农村书城网点建设,县城书城网点建设,以及流动汽车书店等。
二、网络销售渠道
(一)建立网上书店
新华书店总店的网站,于2007年11月开始运营。最初主要致力于有关书籍的咨询活动。经过准备阶段之后,网站把重点放在书籍的销售上,书籍的网上价格将比传统书店中书籍价格低很多。2008年9月27日,经过长达一年的准备工作之后,新华书店最终开始了网上销售业务,与7家书店合作,包括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和中关村书店。新华书店开网上书店,是为了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更好地提供多渠道服务平台。早在2006年,浙江新华就突破传统书店经营方式,创办了“博库书城”网上书店,搭建了一个集B2C个人购书、B2B商户批发、B2G单位团购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出版物网络销售平台。2008年起,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文轩(新华书店网上商城:新华文轩旗下新华书店.COM-专业网上书店,网上买书,文化用品网上购物商城,提供网购图书,数十万种商品的网上购物,快递送货上门,支持货到付款,网上购书更便捷)在线分别在淘宝网、拍拍网等网站上开设了多个“平台+自营”模式的双料网上专营店。2009年4月,文轩在线以“新华文轩官方旗舰店”名称正式入驻QQ商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华书店除了自有独立的B2C网上书店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比较成熟的销售渠道和模式,选择与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强强联合”,以创新的网络连锁模式在外部激烈竞争的夹缝中生存。如借助淘宝网或其他在线B2C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开设网上书店等。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经营策略
随着当当、卓越以低廉的价格、先进的物流体系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一种有趣的现象是,一些消费者时常先去大型传统书店寻找所要购买的书,从装帧到内容都称心后,再从去网上以较低的价格购入,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传统书店变成了当当、卓越的现实体验店,这对传统书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打击。但同时可以看出,网上书店并没有取代传统书店,反而有一种共融的趋势,网上书店与传统书店的结合更能发挥协同优势。
几年来,新华书店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根据中央确定的总体改革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改制和连锁做了大量工作,在一些方面实现了突破,为下一步改制和连锁经营的全面推开奠定了基础。全国以区域为中心,形成了几个比较强势的发行集团:西南有四川,东北有辽宁,长江三角洲有浙江、江苏、上海,珠江三角洲有广东、福建,环渤海地区有北京、山东和天津等。这些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自身改革逐步做大的发行集团,构成了未来国内书业的重要影响力量。由此可以设想,新华书店在拥有丰富的图书营销经验、良好的客户资源、实体店网络营销、物流基础、供应链资源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区域界限和所有制界限,以连锁店与网上书店为依托,率先实现网上书店全国连锁的经营模式,走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发挥集群优势。在构建自己网上销售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网络书店常采取的送货方式以及新华书店遍布全国的连锁网店优势,建立一套书店连锁网店配送体系,就近配送,节约物流成本,为顾客省掉不必要的邮费支出。这些措施有利于拓宽经营渠道,降低采购成本,进而在价格方面缩小与当当、卓越的距离。
三、进货渠道
在十年前的中国,实体图书渠道的分类只有两种:主渠道和二渠道。主渠道就是走新华书店,二渠道的书是走各地民营书店、图书商城等。因为历史与政策的原因,主渠道曾经在图书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新华书店利润主要来源于两方面:教材约占40%,属于垄断经营部分;一般图书(包括电子、音像制品、文化用品等)约占30%。从2004年开始,新华书店积极弥补自身不足,不仅大兴土木,更在服务质量、图书种类上下功夫。同时,新华书店的股份制改革拉开帷幕,2007年改革完毕。改革后的各地新华书店从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转轨到自负盈亏的模式,与民营书店基本相同。因为原有的土建直接划分给当地书店,所以即使自负盈亏,新华书店也带有一个先天优势,不需要付房租。省去了房租的烦恼,新华书店系统内的书店成本比民营书店下降了很多,竞争力自然提高了。
各省新华书店在新一轮改革的连锁系统中的连锁总部无一例外定位于图书市场中盘,连接着供货商与各连锁分店,发挥着“蓄水池”的功能,这必然要求连锁总部拥丰富的备货品种,以支持整个连锁系统的日常经营。新华书店连锁系统的供货商包括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以及各种图书发行总代理商。具体如下:
1、常备常销书的进货以发货店(含大型看样仃货会)征订目录报订为主
2、热点书和畅销书的进货以批销中心为主
3、向出版社进货的原则
4、拿到了该商品当地的代理权,直接从厂家进货
5、通过当地级别较高的代理商进货
6、发行代理制。新华书店出版社是图书发行的主要渠道,与作者协商,自己发行 新华书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是重要特征。对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提出“六统一”(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信息、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要求。新华书店的图书供应渠道是一条典型的纵向一体化的供应链。其流通渠道是间接渠道,即经过图书发行中间商,向读者销售图书的一种发行渠道,也就是“出版社图书批发商零售书店读者”这种模式。
四、渠道管理
我国图书发行市场以国营新华书店为主体,要充分发挥新华书店作为主渠道的基础和优势在党和政府在方针、政策上确定了新华书店的性质、任务和服务方针,肯定它的主渠道地位,并多方面子以支持。而企业市场营销渠道是一个关键性的企业无形资产。渠道管理是指制造商为实现公司分销的目标而对现有渠道进行管理,以确保渠道成员间,公司和渠道成员间相互协调和能力合作的一切活动,其意义在于共同谋求最大化的长远利益。新华书店在渠道管理这一方面也将成为此次研究的重点。新华书店渠道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1、对地方新华书店的供货管理,保证供货及时,在此基础上帮助地方新华书店建立并理顺销售子网,分散销售及库存压力,加快图书的流通速度。
2、加强对新华书店广告、促销的支持,减少商品流通阻力;提高图书的销售力,促进销售;提高资金利用率,使之成为重要利润源。
3、对地方新华书店负责,为新华书店解决图书销售中的实际困难。如对滞销图书的调剂、破损图书的调换等作及时处理。
4、建立数据库。根据与书店多年的合作经验,为客户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将有助于对客户的科学管理。数据库包括书店的基本情况,销售情况,回款情况,营销能力,相关情况的备注等。通过数据库管理,可以对书店各方面情况有一个及时完整的把握,有利于来年对渠道进行调整。
5、其他管理工作,包括对新华书店渠道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对新华书店理念、价值观的认同。还要负责协调出版社与新华书店之间、新华书店与新华书店之间的关系,建立稳定的图书进货渠道。认真对待新华书提出对待建议和对图书促销的要求,帮助书店做好宣传工作,协调与出版社关系,对书店提出的签名售书等活动积极配合,尽量做好协调工作。
新华书店渠道研究
中期报告
10营销2 101206201 樊露丹 101206202 胡娟娟 101206204 林丽君 101206208 谢晓梅 101206210 冯惠新 101206221 王玉丹 101206233 陈德霖 101206240 林威
第四篇:中期报告[范文]
《提高老少边山地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信息
化水平的研究》中期报告
同乐镇初中课题研究组
核心提示: 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边远农村初中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扩大信息技术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题概述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的是课题组所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希望通过此课题,借东风,带行动,全方位进行信息规划与改革。利用二年左右的时间,探索一种可推广的模式:把学校基本建设成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教师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学习环境下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同时丰富和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
(二)理论准备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教育传播理论
3、系统论
4、最优化理论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理论研究法
(四)研究内容
1、老少边山地区农村初中教师区教师信息化水平状况及改进策略。
2、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的优化整合。
3、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水平的设想
4、农村初中教师信息化心理研究
5、农村初中信息化教学案例及反思
6、如何优化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7、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促进信息化教学水平发展
(五)研究思路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研究信息化应用于学校管理的方法
3、研究与学科整合的模式方法
(六)课题组成员变动。目前课题组成员:李少华、田宗年 兰胜云
黄金鉴
杨桂月 黄仕介 张柏瑾
罗万将
黄素娟 杨再领
杨胜钦
黄艳海
罗小萌
黄丽霖
黄会清
二、中期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本阶段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1、跟踪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进一步获取数据
2、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3、指导教师制作优秀课件,参加市级学科优质课件评比
4、收集不同学科优质课件。
5、采访调查各个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对课题效果初步评价和感受。
6、教师撰写教学小论文、案例、反思、感悟、随笔等。
7、组织交流,开展阶段成果汇报和观摩课等活动。
(二)中期研究成果:
1、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我校成立了由兰胜云校长亲自挂帅的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小组的职责就是及时处理在数字化校园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善的规章制度。从而使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扎扎实实而又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我校建立了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如:《同乐镇初中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电脑室管理制度》、《多功能电教室管理制度》、《校园广播室管理条例》、、《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以及各个学科专用功能室管理制度。
2、完善了场室及硬件建设。
在原有基础上,建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10间;教师电子备课室2 间;常规课室都配有液晶投影仪、投影幕、实物投影仪、高档次的电子平台、广播系统。同时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台式电脑和可移动磁盘,全校电脑总数为80台。各种电教设备齐全,拥 有电教平台15个,投影机20台,双卡收录机5台,打印机7台,数码相机5台。此外,安装了三个电子屏幕,全天候滚动各种信息(以中考信息为主),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成果、宣传中考信息等,成为学校重要的宣传窗口。
3、收集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有《同乐镇初中及本县同级学校教师信息化办公现状分析》、《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一)》、《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二)》、《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分析》、《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
(二)》等,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材料,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为下一步动作打好基础。
4、分析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针对教学环节)。有《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一)》、《同乐镇初中及本县同级学校教师信息化办公现状分析》、《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分析》等。其次,把信息技术作为学校常规工作管理,与量化考评挂钩。
5、跟踪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制定了《同乐初中教师电子备课要求及管理办法》要求教师电子备课必须格式规范,采用统一格式:16k纸张,页边距为上下各1.5cm、左右各2cm,单倍行距,教案具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具体格式不得随意改动。并且,不定期的地对单个教师的教学环节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反馈,量化分析。尤其是课题研究汇报课活动,各学年组、学科组每月至少开 展一次,而且同组老师必须参与听课,听后要站在新课程的高度对照所研究的课题进行交流、研讨,使讲课人、听课人得到共同进步和提高。为教师搭建了相互展示研究成果、相互交流研究体会的平台。学校对所有课题组汇报课情况集中整理,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反馈,以引起全体教师随时借鉴,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除此,我们还有效地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周三下午集体备课,可窜不可占。学年组长或学科组长为组织者,每次指定中心发言人,教学有关业务领导深入年段参与备课,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后大家研讨,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中心发言人再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后进行反思交流。学校更加重视课堂展示后的反思交流,通过这样的反思交流更有利于推动科研和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6、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制定了《同乐初中课题组<多媒体软件制作与使用>培训方案》,和《同乐镇初中课题研究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信息技术组集体备课记录》等。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教师必须能熟练使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教研、教改,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领略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坚持与校内外软硬件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合理的利用软硬件资源。同时,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开展了《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Ppt制作资料下载》、《Word文本处理》、《电子表格基本电脑维护》、《白板使用》等相关的小本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收集不同学科优质课件。我们手机的课件都集中存放于教务处的档案管理电脑,按学期分科目分教师进行系统管理。自从开展研究以来,每科每册每章每节的教案,一应俱全。其中,不乏很多优质课件。
8、组织教师优质课评比。为了检验和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我校《提高老少边远地区农村教师信息化水平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学习、创新与发展,开展信息化教学竞赛。使用统一的《同乐初中信息技术化教学竞赛评分表》,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
9、采访教师学生对课题效果的评价。为了掌握我校《提高老少边远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信息化水平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实践性效果,准确把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技能是否提高以及提高的程度,在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以及教师们的建设性的建议;为了了解学生在教师信息化教学当中学习是否便捷高效,存在哪些困难以及合理的建议;为了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的后期工作,特别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采访。并做好了采访记录。有《<提高老少边远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信息化水平的研究>课题效果采访记录》。
10、教师撰写小论文、案例评析、反思等
经过本阶段的研究实施活动,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成效显著。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得到提高,100%的教师都会上网查询资料,98%以上的教师会制作课件。100%的教师都参与过培训,60%的中青年教师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教师们在运用中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自觉学习、不断提高,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越来越高。随着学校数字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学生综合素质也明显提高。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计算机竞赛辅导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深入开展“农村初中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研究”,我校在乐业县乡级初中的教学综合成绩近两年来一直名列前茅。
三、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1、设计一堂CAI教学课,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成果的推广,并非所有的课都能利用多媒体。
2、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教师实际的操作能力有差距,培训方式与培训效果难以达到课题实施的理想状态。
虽然,我校的课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坚信,在各位领导、专家、老师的鼎力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四、下一阶段研究重点:
下一步的设想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应以硬件为基础、以培训为先导、以教学工作为纽带,在比赛中促交流,在总结中促反思。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加强教学效果,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相结合,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更新培训内容对教师进行flash动画和网页制作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广泛地接解信息、使用信息并得益于信息,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总之,本课题的实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老师们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信息技术水平也有所提升。我们将继续寻找课题的切入点,加强实践研究。确保课题按预期目标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朱乐平.《在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研究》 [2]朱学增.《计算机智能的教学应用》.四川教育出版社
[3]刘晓中•《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2012.10
第五篇:中期报告
“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策略研究的研究
中期报告
孟丽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当今局势: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和不断深入,在陵县教育局提倡的课堂改革模式推动下,我们糜镇中学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改革。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糜镇中学的现状:
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抓好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中小学教学质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校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很不容乐观,与周边中学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中考中时距县局领导和老百姓的期望还差得很远。因此,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深知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的策略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教学实践的需要,急需革新和寻求与教学有效性相联系的师生教学行为策略。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旨在使学校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课题的实验、研究,揭示和探索在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模式和优化策略,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有效、高效、优质。因此,如何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就成为我校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行为策略就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行为调节方式和行为模式。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的实施策略”等行为方式的研究和实施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㈠.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进一步增强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二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是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有效教育管理策略、教师教研策略、教学行为策略群。㈡.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探究“有效的教学行为策略”为重点,着眼于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两个方面,以及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学校层面形成的教育“管理行为”和教师层面形成的“教研行为”展开研究:
1.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的策略研究。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空等因素进行协调的过程。首先,管理行为不同于交往行为,它是一种典型的“目的性行为”,每个管理者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并作出规划、决策,采取行动,试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益。其次,它还是一种“规范调整行为”,从目标的达成要求出发,从提高效益的需要出发,建立团体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并对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调节。
⑴.有效课堂规则的研究。
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在合理而明确的课堂规则基础之上,是在课堂规则的生成与执行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就不会有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规则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具有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育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的功能。适宜的课堂规则对课堂学习同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⑵.课堂时间科学管理的研究。
科学运筹课堂时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
⑶.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这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教学机智——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2.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
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是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课堂中利用一定的条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应用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⑴.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从学生心理过程来看,学习活动主要依靠学生内在动力的驱使,但外在动力机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动力因素。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甚至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采用何种方法方式,在什么时机运用激励机制是教学行为艺术的重要方面。⑵.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行为的指导研究。
知识的获得,不是在学校教育、学生时代一次就能完成的,现代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远远胜过掌握知识本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习惯又是学生的某些学习行为经过不断重复而达到的一种自动化行为。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⑶.教学过程(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简单呈现课本知识结构,而内容学习的思维过程被压缩,甚至被忽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难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无法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课本本身所包含的丰满的内容,更要体现知识认知和迁移所需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⑷.有效的课堂交流研究。
教学交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人与人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也就是古人所讲的“教学相长”。它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教学主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有效的课堂教学交流是规范化的教学交流,合理进行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教师教研策略研究。
⑴.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培训、加强管理等措施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在学校层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策略。
⑵.通过学习、交流、指导等方式,加强教研组建设,探索出不同学科的各具特色的教师教研策略。
四、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区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学校《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教师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及教材观。2.加强组织管理,保障研究实施,力争取得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增大管理力度,健全教科研组织,形成研究制度,加强教科研考核,实行奖励机制,提供实验条件,保证研究经费。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中心组,中心组成员具体负责研究工作。⑴.课题小组组长负责制定研究、论证、修改、实施方案,检查实施情况,调控研究措施,进行阶段检查测控,总结研究成果,负责课题过程管理,保障课题顺利实施。
⑵.培训教师。组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研究实施方案、吸取先进经验、定期开展研讨,提高理论水平,学会研究操作,增强实施方案的自觉性。
⑶.课题研究与学科课堂教学密切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建立课题组活动制度,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建立课题工作台帐。
⑷.认真做好课题材料的备案、存档工作,通过分析资料,及时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工作。督促各子课题组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学期行事历的制订及履行。
3.建立课题研讨固定日,课题公开课课堂教学研讨制度。我们将每周半天教研组活动日整合为课题研讨日,安排教研组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及研讨。以理论学习、听课评课、主题研讨、学术沙龙、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为主。力求课题研究的实效性。4.加强与各教科研部门及教育专家的联系,及时取得对研究课题的咨询指导,定期聘请相关领导、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及主题研讨。5.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⑵.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初中、高中各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重点进行实验。
⑶.调查法。在实验研究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测试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⑷.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⑸.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⑹.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2013.3~2013.4)
通过调研明确研究方向,选定实验课题;搜集相关理论材料,完成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动员,组织学习;完成学科组和教师承担的子课题方案制订和课题申报立项、开题论证及前期研究工作。2.中期实施阶段(2013.5~2013.10)
调整、充实、完善课题方案;开展课题实验,实施和深入开展各项子课题研究;组织教改实验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论文评比等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情况的第一次调研;梳理、整理过程性资料:问卷调查材料、实验数据、活动记录、活动评价、活动图片、课例录象、工作台帐,阶段性成果材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校本教材、教学论文;进行中期总结、评估;根据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提升和推广转化;针对课题研究和实验情况调研,提出新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不断深化课题实验工作。3.后期总结阶段(2013.11~2013.12)
梳理、整理事实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归档;分析、处理事实资料,进行归纳、提升研究成果,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形成物化成果,宣传推广成果;组织结题鉴定。
六、课题阶段性成果
1.加强研究管理,规范行动研究。
首先学校完善了课题研究三级管理网络。坚持课题研究自主申报参与制,调动每位研究者的主动性。修订了多个校本化教科研条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和《教科研成果奖发放规定》,着力体现奖励制度的公开、公正、公平,追求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有效。其次学校出台了《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出版了《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扫描专刊》,下发了学校《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学校《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区教育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用以指导、规范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研究。
2.教师确立了课改意识。
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主要理论文献、著作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郭)、《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肖川)《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宋秋前)、《实施有效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袁东升)、区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学校《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等,通过学习,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课题研究水平。学校还搭建了“教师论坛”这一新型的理论学习交流的平台,它既是专家学者的讲坛,更是参与研究者交流互动的阵地,也是各子课题组将课题研究成果向全体教师展示推广的舞台。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教师讲坛”活动,其中校外专家3次,校内教师20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层面的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广大教师确立了改革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意识。更愿意遵循新课程理念去探寻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3.研究活动多样,物化成果显现。
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成员共上校内研究课360节,校际公开课30节,如成功举办了以“关注学生需求,提高课堂实效”为主题的市级公开课展示活动,承担省级观摩活动1次,市级公开研讨活动1次,区级公开研讨活动3次,校级研讨活动9次;教师评优课区级以上获奖24人次,发表教学论文48篇、教学论文区级以上获奖316篇、教学设计区级以上获奖57篇,学生个人竞赛获奖区级以上118人次,团体获奖区级以上28次;制订并印发了《无锡市荡口中学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汇编》,印发了《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扫描专刊》,汇编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课题方案集,出版了8期校刊《学海教育研究》,校刊中以“学校管理”、“ 实践反思”、“ 教学策略”、“ 课题研究”等版块刊登了学校指导性意见,如“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等,以及大量的教师研究成果和反思文章;两年中,学校新增了1名市教学新秀、2名区教学能手。
4.教学实施中初步形成的策略。
根据总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实验,归纳总结了各子课题实验研究的初步共性成果,即在教学实施中初步形成的策略。⑴.创设氛围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追求民主、和谐、生动、高效的学习氛围。
②提倡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和探究,反对课堂教学“一言堂”的做法。
③提倡师生、生生之间有价值的互动,鼓励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教师对话和交流,反对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做法。
④提倡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反对让学生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的做法。
⑤提倡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反对过度拔高教学难度的做法。⑵.开展活动
①提供实践、实验、操作、讨论等机会,特别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
②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对话交流,形成体验,探究运用,加深理解。
③对教学过程中偶发的事件作出判断,敏锐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并加以充分利用。
④在提供多样化机会的同时,要不断提醒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⑶.规范语言
①课堂语言要严谨简约。表述要准确、科学、清楚,尽量减少口误;要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讲述他们容易接受、领会、理解的话。
②课堂语言要声情并茂。要注意语调的变化,根据内容的特点,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时而高亢,时而舒慢;要讲究节奏感,把握好语速;要融入教师的真情实感,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③课堂语言要生动幽默。既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又有优美形象的描述。创设生动和谐、积极思维的课堂氛围,用幽默方式提高批评的效果。⑷.时间管理
①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个学科应最大限度地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
②提倡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反对用过分耗费学生时间、精力去换取考试成绩。
③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个别辅导,反对缺乏针对性地低效教学。
④提倡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反对课堂中无效的教学行为。
⑤通过采取一定的策略增加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如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阶段性的督察,对指定的学习任务作出明确的指示,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反馈,适时安排课堂提问,适时环绕课堂走动,适时改变教学节奏等。
⑥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现行每节课时45分钟的体制下,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大体可安排为,“学”和“教”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当堂训练”宜不少于15分钟。其中“学”和“教”环节中完全由教师单向传授的时间宜限在15分钟以内,而其余15分钟以上时间用于教师迅速简明地揭示教学目标和学生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回答教师提问及师生交流等。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的“3个1/3”评价标准来引领我校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第1个1/3是一节课中,教师的累计讲授时间不超过1/3;第2个1/3是一节课中,学生的独立参与人数不少于1/3;第3个1/3是一节课中,学生的集体训练时间不少于1/3。例如,我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是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理念下,参照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主要分为六个教学环节:一是揭示学习目标(2-3分钟);二是自学教材(5分钟左右);三是自我检测(5分钟左右);四是小组讨论(5分钟左右);五是全班交流(20分钟左右);六是当堂训练(7-8分钟)。⑸.指导学法
①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并参与评价,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
②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③鼓励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互动。
④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心向。⑤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并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⑹.行为管理
①提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树立教师威信,让教师优秀的品格、才能、信念、价值感、行为举止,都被学生所认同、吸收、模仿,让学生敬重你,自然形成对教师的向心力。
②提倡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明确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对课堂不良行为有明确的约束,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③提倡采取富含学科特点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课前演讲、课堂提问、分组讨论、演角色剧、问题抢答、探究活动、小组竞赛等,防止教师长时间只管对着黑板自己讲。
④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眼神接触,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行为采取积极的调控措施,如走近暗示、突然停讲、提问学生、幽默语言等,让教师教学智慧产生力量。
七、后阶段研究思路
在继续实施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先进经验为契机,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重点做好两项工作:第一,基础工作。指加强课题研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第二,重点工作。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提升我校课题研究水平,以点带面,力争在个别学科有大的突破,并以此向其他学科拓展。1.基础工作
⑴.组织建设做到有层次,有网络,职责分明。
完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课题中心研究组,做到人员合理,职责清晰明确。⑵.制度建设
坚持课题研究日制度和参与课题自主汇报制度,制订和完善教科研课题评价奖励制度和课题管理制度。2.重点工作 ⑴.实施措施。
①分层展开,分步推进。
“分层展开”指学校中心研究组、学科课题组分层次各施其责开展研究;“分步推进”指本阶段、后阶段课题研究成果逐步从重点突破学科向其他学科推广实施。②学习引领、文献指导。
自学为主、解读为辅。在前期经验成果不断总结推广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改改革先进经验,聘请专家顾问定期来学校指导引领,保证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开展。③加强行动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同案异教、同题异构。以班级、学科为载体加强跟踪研究,进行前后测对比,以求通过量化分析,保证实验结果真实有效。⑵.成果形成。
成果一:多层次的课题研究资料,如参考学习文献,问卷调查材料,实验数据,活动记录,活动评价,活动图片,课例录象,工作台帐。成果二:发表和获奖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例的汇编; 成果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八、困惑与反思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对此,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所以老师们自主科研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的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活动不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实施的活动,事实上我们也通过这些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实的评价机制和短浅的竞争模式,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出现两难的境地,也有了许多的困惑之处。1.在教师定位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一直认为自己只要教好书、会教书、能教书就可以了,很少有人把教师也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并以此来影响别人,引领学校的职责。另一方面,过去的教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是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很少涉及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一方面缺乏研究的意识,把教科研看成是教育专家的事、教研人员的事,另一方面也缺乏教科研的能力。
2.研究能力和方法上的问题。
一些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教科研行为、课题研究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些教师缺乏科研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科研能力不强,失去了不少课题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机会。3.“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每个小课题都是提高“教学成绩”课题的子课题,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这一共同体主要表现为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与教师的合作、学校教师之间合作三种类型。从目前情况看,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共同探究,专业研究人员对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从教师共同体形成来看,由于过去教师习惯于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对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目前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约束制度,因而教师共同体的形成是松散而不稳固的,所以教师间研究成果的共享、借鉴很少。特别是当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时,许多教师往往把课题研究看作了额外负担,当实验效果不明显时,许多教师往往对教科研的功能产生怀疑,以至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半途而废。4.子课题研究内容与总课题研究目标承接问题。
各子课题研究内容与总课题目标的承接不够顺畅自然、贴切达意,目标意识不强,内容针对性不够;有些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有重复;有些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学科特色体现不够明显。5.简化步骤,缩小研究范围。
建议研究者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些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及时与组内外教师交流,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策略”的研究
中期报告
孟丽凤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