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4 03:1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第一篇: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如何撰写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依据,以统计方法为手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去认识事物的一种分析研究活动,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也是展示统计工作成绩、提升统计地位的重要窗口。统计分析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为党政决策、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咨询建议,是领导决策的风向标,其地位十分重要。好的统计分析能够使领导正确了解形势,启发领导思路,从而引导正确的决策。

一、统计分析的特点

第一,统计用数据说话。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统计数据,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来说话:要依据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运用统计数据形成观点、统帅观点,而不是脱离统计数据空洞地发表议论,要把数据和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就数字论数字,搞数字罗列。用数据说话是统计分析研究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需要相应的来掌握统计数据的基本的运作、生产数据的过程、生产统计数据相应用的一些方法,对整个统计过程中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第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虽然是从数据入手,但在分析过程中,始终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任何社会经济现象都是质与量的统一,质是量的基础,而一定的量又是质存在的必要条件。我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必须在研究其质的规律性的同时,研究其量的规律性。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而定量分析则使定性分析更加准确可靠,使人们对质的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从而能深刻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定量分析是指采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及决定事物本质的数量界限。定性分析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逻辑推进式的分析研究,以寻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在统计分析中,把这两种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定量分析证明定性,用定性指导定量,使得对事物的分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量化实证,提高了分析结论的理论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当然,定量分析统计分析不是纯粹的数据语言,它在定量的过程中和定性紧密结合。这需要对数据进行解释,对数据背后的现象进行描述,用理论的知识来解释这个数据能够揭示其规律。比如说为什么利润高了,那么就要从数据的背后从理论上去解释,是因为这个规模扩大了,从量的扩张导致利润增加;还是由于加强成本管理,成本下降,销量上升,导致利润增加。

第三,统计分析具有客观性。就是它不像一个工作报告,也不像一个总结,它也不是某个部门纯粹的一个数字,它是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进行分析,提出结论这么一个过程。要求做统计分析的人一定要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比如搞投资分析,站在经济的角度来考虑投入高低是好是坏,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投资高低对整个经济好与不好。但如果我们站在经贸委的角度来看更新改造投资,经贸委很愿意,更改投资越多越好,因为那是它的工作成绩,而我们更多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对更新改造投资进行分析研究,就有公正性。所以统计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不应该站在一般的角度来考虑,不能站在部门的利益上来考虑。

第四,统计分析方法的科学性。统计分析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文字报道过程,它需要用一些科学的方法,需要用一些科学的理论来对这些枯燥的数据,单调的数据进行组合,进行加工,进行整理,这个过程是一个科学的过程。统计分析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经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现类。所谓经验方法,就是指一些与初等数学知识和人们的实践经验相关联的方法,例如,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综合指标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经验方法大都是依经验而产生、凭经验而完善、靠经验来检验其正确性的。例如在评价分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对比分析法,其评价标准的选择,比较方法的确定,虽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却需要研究者根据经验来判断,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研究对象,经验丰富的研究者肯定会比经验不太丰富的研究者获得更好的效果,在统计分析中,由于这一类方法简单、实用、约束条件下,因此应用什么广泛。数学方法又称数理统计方法,是以数学理论,特别是概率论为基础对客观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它可通过对现象貌似偶然的变动来探求其必然的规律性。由于这一类方法有着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因此,如能正确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如SPSS、SAS、ERP等统计分析软件的出现,为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五,统计分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再好,也成了无效劳动。要保证统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有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

第六,统计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不但包含了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行分析研究,能进行预测,能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能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直接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在了解形势、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第七,统计分析的对象具有综合性。统计分析的对象不是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个体数量方面,而是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分析研究其综合数量特征。例如,分析工业企业产品的成本水平、变动及其原因,不是分析某一个产品的成本水平变动,而是分析整个企业该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变动及其原因。从总体上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可以避免以偏概全,使认识较为全面和准确。

第八,统计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统计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从统计分析涉及问题的广泛程度来看,有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从所分析总体范围的不同来看,有宏观经济分析、中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从一般认识的角度来看,有状态分析、规律分析和前景分析。从统计分析在时间上的着眼点的不同来看,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随着统计方法与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对一些定性资料也可以进行统计分析。此外,从统计分析应用的领域来看,经济分析、会计分析等只要采取的统计方法,就也可以称其为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

统计分析的步骤一般包括选题、拟定分析提纲、选择分析指标并确定分组标志、搜集和整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归纳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1、选题

所谓选题,是指通过对客观现象的观察,或通过统计资料的初步分析,选择出所要研究的对象,确定研究目的和范围,规划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它并不是指为统计分析报告拟定一个标题,拟定标题属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具体表达问题。选题对于统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题在们对客观现象的认识中,是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接点,它既表现为已知的,是在已往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又表现为未知的,是有待于即将开始的统计分析活动来解决的;它既可以反映现有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体现了向未知领域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一个好的选题既体现了分析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又可以体现统计分析价值。①选题的要求

一是选题要切合实际。统计分析是为了研究和反映实际情况,因此,选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靠想象、凭兴趣。

二是选题要解放思想。选题要有勇气,要敢于正视各方面出现的矛盾,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并提出质疑。三是选题要新颖独到。要注意选题的求新意识,抓住显露出的新苗头、新问题,统计分析才能有新的内容或新的见解。四是选题要有针对性。统计分析是为了给各级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为了为社会公众提供咨询建议,而不是毫无目的的为了分析而分析。五是选题要切实可行。选题不仅要考虑“价值”,还必须考虑可行。主观上可行就是量力而行,客观上可行就是要有较好的外部条件。②选题的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课题虽然很多,但不等于随便什么都可以写。而是抓住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需要知道了解他们尚未认识或充分认识的社会经济情况。这是主观与客观应该结合之点。常常表现为“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应该抓住这“三点”。

所谓“注意点”,就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企业生产形势出现异常,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企业成本的变动等热点问题。所谓“矛盾点”就是问题比较集中,影响比较大,但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的社会难点问题。比如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等。所谓”发生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联系和新趋势。比如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居民消费启而不动等。抓住”发生点“来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意义是很大的。那么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发现”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呢?这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⑴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只有经常到基层去,到实际中去,才能掌握丰富、生动、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可以发现问题、才能研究问题。这样,脑子里积累的问题多了,材料多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刻得多,不致于枯燥贫乏,空洞无力。

⑵经常了解领导的意图和工作动向。主要是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参看必要的文件。了解领导意图及工作动向。

⑶经常走访相关联系部门。各部门由于分管具体业务工作,对其分管的某个领域的情况是比较熟悉的,经常走访这些部门,了解他们的业务活动,参加他们的有关会议,搜集他们的有关资料、既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情况,又能使我们了解这些部门所关心的”注意点“和”矛盾点“,并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发现”发生点“。

⑷经常研究统计资料。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统计历史资料等,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比较全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并能暴露一些问题,因此细心地研究这些资料,并有意识的进行一些纵向、横向比较,并注意剖析其中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联系的变化,这些统计数据也往往能提示社会经济活动的”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⑸加强理论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③选题的内容

在实际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来选题:A.围绕方针政策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题目:(l)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苗头、新动向和新情况,为制订新的政策提供依据;(2)研究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反映新成就、新经验;(3)研究政策执行中的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检验和校正政策提供依据;B.围绕中心工作选题。所谓中心工作,就是党政领导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开展的某项工作。应该看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单位,其中心工作是不同的,比如西部开发是国家当前比较大的中心工作;C.围绕重点选题,所谓重点,就是在全局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某些部位或某项工作;D.围绕经济效益选题。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当作为写作统计分析报告的经常课题;E.围绕人民生活选题。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状况如何?城乡居民收入与外省、外市的差距有多大;F.围绕民意选题。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出台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真实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向和要求;I.围绕横向比较选题;H.围绕较大变化选题;G.围绕薄弱环节选题;H.围绕形势宣传选题;J.围绕重要会议选题;K.围绕发展战略选题;L.围绕理论研究选题。

2、拟定分析提纲

为了达到分析的目的,在选定分析题目之后,需要拟定分析提纲。分析提纲是统计分析前的一种设想,它包括:分析目的和要求;从哪些方面分析;分析指标体系;分析所需的资料以及资料来源和资源取得的方式;分析所用的方法;分析结果的表达形式等。分析提纲的拟定,可以节省统计分析工作的时间,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有利于统计分析工作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建立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如何建立统计分析指标体系,要遵守五个原则,一是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紧扣选题;二是要注意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三是要讲求简洁有效;四是要注意指标的敏感性;五是要注意指标的可行性。

例如,分析全市经济运行状况,选取的指标体系有:GDP,三次产业结构,投资、消费、出口、城乡人民收入、CPI等指标构建指标。

3、搜集和整理资料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的,符合要求的统计资料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和条件,统计分析可利用的资料很多,统计资料、会计资料及其他一些与分析对象相关的专业资料等。一般而言,统计分析多应用现成的统计资料,但随着分析的深化,也要补充搜集资料。搜集和整理资料有以下要求

一是要考察资料的可信程度。由于搜集渠道不同、搜集方法不同,统计资料的可信程度也不大一样,甚至会出现“数出多门,数字打架”的现象,可根据经验来判断资料的可信度。二是资料的一致性。包括指标口径的一致性,指标范围的一致性等。

三是资料的计量水平。有些统计方法,尤其是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对统计资料的计量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如列名水平、顺序水平、间隔水平、比率水平等。

4、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归纳分析结果 在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周密的分析研究,并归纳分析结果,找出事物的规律,这是统计分析工作中的中心环节。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统计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①统计分析报告的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统计的方法;二是逻辑的方法。⑴统计的方法。

一是总量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总量指标(绝对指数)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方法; 二是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比较指标(相对数指标),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结构,比例、强度、速度及计划完成程度的方法;

三是平均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平均指标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平均水平,并以此为依据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比较的方法; 四是动态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动态指标反动态相对数(时间数列),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

五是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统计指数,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程度和方向的方法;

六是相关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有相关关系的社会经济现象所表现的相关形式、密切程度及数量联系的方法;

七是平衡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有平衡关系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数量联系及其综合平衡问题的方法;

八是预测分析法。是指通过数学模型或其他统计方法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及其数量表现的方法;

九是抽样分析法。是指通过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分析和推断,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情况的方法。

十是重点分析法。是指通过重点调查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重点单位的社会经济情况的方法;

十一是典型分析法。是指通过典型调查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典型情况,进而加深对总体情况认识的方法;

十二是分组分析法。是指通过统计分组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不同特征、不同性质及相互关系的方法。⑵逻辑的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离不开逻辑的方法。现将统计分析报告中常用的推理及论证的方法分述如下: 一是归纳法就是指从若干个具体事实做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二是演绎法这是以一般性道理对具体事实做出结论的方法;

三是类比法这是通过两个或若干同类的具体事实进行比较而的出结论的方法; 四是引证法这是引用某些伟人、经典作家的言论或科学上的公理,尽人皆知的常理来推论观点的方法;

五是反证法这是借否定对立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

六是归谬法这是顺着错误的观点、错误的现象继续延伸,进而引出荒谬的结论,以间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

掌握这些方法还不够,还要会综合运用。

一是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要分析一个企业的生产情况,只看全年的总产值就很难说明问题。如果我们用多种方法来分析,用动态数列法分析近几年工业总产值水平的高低和生产发展速度的快慢;用分组法对全厂车间班组进行解剖,对比分析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用平衡法把现价工业总产值同销售收入、成品资金占有额进行分析,观察产销平衡情况;再联系报告期的利润、税金、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物资消耗等情况分析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对这个企业的基本状况就有了总体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就可以把分析引向深入。当然,并不是分析每个问题都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这要针对分析对象灵活选择。二是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根据现有资料和经验,主要运用演绎、归纳、类比以及矛盾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定性分析主要从实地调查收集资料,通过选择能代表事物本质特征的典型进行研究而获得结论。定性分析可以较快地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本质要素。但由于定性分析忽略了同类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结论多具有概貌性,并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成分,因此不容易根据定性分析的结论来推断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定量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的方法。定量分析可以为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提供量的说明,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数量情况。定量分析是现代统计调查分析的主要方法。但定量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体系。

三是要善于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统计分析离不开比较,如分组法、动态数列法、指数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比较来说明问题的。比较可以分为纵比和横比。纵比是事物现状与历史的比较,它可以反映事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横比是一事物与其它同类事物的比较,它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差距,找出事物的外部联系。在统计分析中使用比较的地方较多,如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比、本期与上期比、本期与上年同期比、本单位与外单位比等等。使用比较应注意可比性。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比较的指标类型必须统一;比较单位的性质必须相同。

四是要善于进行系统分析。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研究对象所包括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要用系统的眼光将所研究的对象放在社会的大系统中去考察。如1985年我国工业超高速发展,单从工业本身看,似乎没有多大问题,速度虽然快一点,但轻重工业比较协调,经济效益也较好。但是当我们把这个现象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来分析,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外汇信贷等就缺少相应的负担能力。因此,工业超高速发展是不能持久的。这就是从系统分析中得出的观点。

只要我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进行分析,就可以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弄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一篇完整的统计分析报告,有两个过程,一是研究过程,二是叙述过程。①研究过程,即运用统计方法对反映分析对象数量特征的资料进行判断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过程需要应用统计方法,它是由已知的前提到未知结论的推理过程。②叙述过程,即将研究过程的内容进行文字上的加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过程。需要运用有关修辞、语法、语言逻辑方面的知识来研究内容进行文字表述,是从论点到论据的证明形式。

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存在密切的联系。首先,对于统计分析而言,研究过程是叙述过程的基础,叙述过程是研究过程的表现。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统计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叙述过程是否合理,则关系着能不能简捷清楚地对分析过程及结论进行表达。其次,在实际的统计分析中,两个过程的操作很难断然划分,通常都是边研究边叙述,而统计分析报告则是研究和叙述的共同结果。

三、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知识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知识包括:标题的拟定,导语的撰写,报告的整体层次结构和结束语等。

1、标题的拟定

标题是作者向读者传递社会经济信息的第一个通道,是文章基本思想的浓缩,在文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标题可以增强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使统计分析锦上添花。①对标题的具体要求

确切,指标题要准确概括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做到题文相符;

简洁,指标题要精炼、扼要、通谷易懂,以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概括全文的内容; 新颖,指标题要不落俗套,具有鲜明的观点和独特的风格。②几种常见的标题拟定方式

⑴以分析目的为标题。如“我市能源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我厂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等。⑵以主要论点为标题。如“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既分析我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又说明了主要论点“大幅增长”,就比“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分析”生动。⑶以主要结论为标题。如“产品销售是关键”、“兼并重组是国有企业发展之路”等。⑷以提问的方式为标题。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路在何方”、“金融危机的启示在哪里? ③关于正副标题。为了突出主题或吸引读者,有的分析报告使用正副标题,正题也叫主题或大标题,副题是正标题的辅助标题,用于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正题,使正题的意思更完整。如《**经济实现软着陆-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④标题的选择。要使标题新颖醒目,扣人心弦,增加吸引力,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一是多用”论点题“和“事实题”少用”对象题“。试比较以下两题(乡镇工业大有作为;关于乡镇工业的调查);二是适当采用”设问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商品库存为什么升高;商品库存情况的分析);三是用具体事实做标题。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市夏粮增产四千万斤;我县夏粮获得丰收);四是用突出的事实做标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大关;全市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五是加重语气。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市蔬菜价格猛涨2.65元;我市蔬菜价格上涨26%);六是运用对比手法。试比较以下两题(改革前长期亏损共达八万七,改革后一年盈利足有十万八;改革后我厂扭亏为盈全年盈利十万八);七是适当运用比喻。试比较以下两题(××地区大力营造”绿色宝库";××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情况);八是适当运用诗词、成语、古语、警句。试比较下面两题(安得广厦千万间黎民百姓尽开颜;我区房地产情况调查);九是适当运用副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市葡萄生产情况一一今年全县葡萄产量可达25万吨,比上年增长24%;××县葡萄生产情况)。

2、导语的撰写

导语是文章的开头,要交待分析和论述问题的背景,指出分析的目的,揭示全文的中心内容,使读者对所要论述的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要求一是要能够抓住读者,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二是要为全文的展开理清脉胳,牵出头绪,做好铺垫;三是要短、精、新。①导语的形式

⑴开门见山。紧紧围绕文章的基本观点,简明扼要,直叙主题。这是最基本的形式。

⑵造成悬念。在分析问题或阐述观点之前,先依据文章要旨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⑶交待动机。以交待动机的方式开头,分析动机清楚,写作目的明确。②导语的语言

导语的语言要精炼、新颖,避免用套话。还要注意导语语言与全文的协调,杜绝脱离文章主题地一味求新

3、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

统计分析报告的正文是它的主体。正文要围绕主题,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展开;要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分析论述;要考虑读者的认识程度,从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出发。这就需要对内容的先后次序,展开的步骤,及论述的详略从全局出发进行合理的组织。统计分析报告的常见结构有以下3种

①递进结构:文章的各部分之间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地衔接。这种结构通常用于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主要形式有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事物的逻辑关系及读者的理解顺序展开。如按“现状-原因-对策”、“历史-现状-未来”等。

②并列结构:一般是按所要表述的情况,分成并列的几部分横向展开来表达主题。如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时,按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进行叙述。

③序时结构:按照事物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表述。总结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按照事物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表述。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客观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分析。如《建国60年**市国民经济分析》,可以每个五年计划进行分析。

4、结束语的撰写

结束语是文章的结尾。好的结尾可以帮助读者明确题旨,加深认识。①结束语的种类

⑴总括全文。在结束时归纳总结,强调基本观点,突出中心思想。统计分析报告在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主客观原因,论证多层次观点后,在结束全文时予以归纳总结,加强基本观点,突出中心思想,这种结尾方法就叫总括全文。总括全文式结尾的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总起—分说—总结”的结构特点。且结尾的启始句多使用“综上所述”、“总之”、“总而言之”等概括性词语,然后再把文章前面叙述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概括,使读者进一步明确全文的中心思想。⑵提出建议。在文章结尾段,提出针对性建议。统计分析报告以建议结束全篇的居多,并且形式各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没有结尾段,以最后一个层次的若干条建议来收笔;二是专门有个建议结尾段,用简炼的语言把建议内容概括在终篇段内。⑶首尾呼应。在导语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在结尾时给予回答。

⑷篇末点题。此分析报告在开头不亮出基本观点,经过一系列分析、论证,最后在文章收尾处点明题意。这种点题,含义深刻,富有概括力、表现力。

统计分析报告的结尾除以上几种外,有的还展望前景,提出看法;强调问题引起重视;事物未来做出预测等形式结尾,意在引起人们进一步的思索;或补充、强调导语和正文中未提到的问题,以使分析报告更加全面系统;有的还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语言来完成全篇分析报告。

②对结束语的要求

⑴当止则止。在统计分析报告的结尾,只要把意思表达完整,就应该收笔,防止画蛇添足。⑵合情合理。结尾应是水到渠成,从前文的分析论述中自然形成,与前文内容相呼应,避免“尾”不对题。

⑶首尾照应。结尾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呼应开头,与开头相一致,避免“有头无尾”、“虎头蛇尾”。

⑷准确简洁。结尾提出的问题或对策建议应准确,语言表述简洁,避免过于冗长。

5、统计分析报告的语言 统计分析报告是应用文,其专业性强,指标概念多,所用数据多,容易造成枯燥无味。因此,尤其要重视语言技巧。

①准确。语言一是要符合实际,符合真理;二是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三是要恰如其分,把握分寸。

②简炼。要言简意赅,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③通俗。要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对于专业性太强的词、指标,要做深入浅出的解释。④生动。语言要具有活力,能感动人。如可以利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清晰、形象的描述。

四、统计分析报告中常见的问题

1、标题拟定中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新意。有些标题虽然如实反映统计分析内容,但缺乏新意,如“×看法”、“×问题”、“×分析”等

②标题与内容不一致。表现为标题范围广,而内容较窄,如写《物价形势分析》,仅分析蔬菜;标题范围窄,而内容较宽,如《2010年形势分析》,在正文中,对“十一五”五年进行了分析。

③标题过长。显得太过冗长,不简炼,不能吸引人。

2、导语中常见的问题

①过于冗长。容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使人提不起兴趣。

②与正文缺乏联系。导语是引导读者进入正文,需要与正文紧密联系。如导语范围与正文所述范围不一致等。

3、数字中常见的问题

①数字罗列过多,缺乏重点。②作为论据的数字不能说明论点。③数字运用涵义不清或表述不当。④数字运用不准。

第二篇: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分类

统计分析报告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由于它主要是报告社会经济情况的一种文体,因而属于应用文范畴。统计分析报告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种类,有许多种。

(一)按统计领域分,可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财政、金融、政法、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综合、核算等统计分析报告。

(二)按写作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统计分析报告。对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讲,基层企事业单位、村、家庭及个人,属于社会经济的“细胞”,可视为“微观”;乡镇、县一级可视为“中观”;而地(市)及地(市)以上的地区和部门,由于地域较广,社会经济门类比较复杂,需要较多地注意平衡关系,可视为“宏观”。

(三)按内容范围分,可分为综合与专题统计分析报告。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全面情况的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一般是定期的。所谓综合;既包括各方面的意思,也包含着综合方法的意思。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个专门问题的分析报告。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有定期的,也有不定期的,而以不定期的较多。

(四)按照时间长度分,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定期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利用当年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资料来定期研究和反映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期限不同,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又可分为日、周、旬、半月、月度、季度、上半年、等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用于研究和反映不需要经常性定期调查的社会经济情况。

(五)按写作类型分,可分为说明型、快报型、计划型、总结型、公报型、调查型、分析型、研究型、预测型、资料型、信息型、微型、综合型、文学型、系列型等十五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

四、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

1.说明型

这是对统计报表进行说明的统计分析报告,亦称为“文字说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报表说明。这种说明,主要是对报表的数据作文字的补充叙述,配合报

表进一步反映社会经济情况。这种补充叙述主要是针对报表中某些变化较大的统计数字,这也可以帮助本单位领导审查报表,以保证数字的质量。这是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作用。

严格地说,这种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因为它只是附属统计报表,而不能独立成篇,也无完整的文章形式。但由于它也具备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统计分析报告的雏形。

写这种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文字说明的情况要与统计报表的情况有关,与报表元关的内容不应写进文字中。

(2)写文字说明时,既可以对整个报表做综合说明,也可以只对报表中的某些统计数字加以说明。

(3)在写文字说明时,可作出简要的分析,但不宜论述过多。如需要深入研究,应另写专题分析。

(4)说明型统计分析报告没有标题,也一般没有开头和结尾。文中的各个段落,各有其独立的内容,结构呈并列式。最好用“一、二、三、四……”来分段叙述,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晰。

(5)文字要简明,直截了当。全篇文字一般为五六百字,多者为一千字左右。

2.快报型

这是一种期限短、反映快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按日、周、旬、半月写作的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突出特点,是一个快字。按日写作的统计分析报告,常在第二天上午上班不久就要递交主管领导。以此类推。由于这种快的特点,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常用于反映生产进度、工程进度等,便于领导了解情况,对生产和工作进行及时指导,所以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在企业用的比较普遍。

快报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特点:

(l)统计指标要少而精。因为它是一种简要的统计分析报告,指标项目要少,但要有代表性,能反映各个主要方面的数量情况。

(2)要有连续性。为了观察进度的连续变化和便于对比,分析报告中的指标项目要相对稳定。

(3)标题要基本固定。例如:《我厂一月上旬生产情况简析》、《我厂一月

中旬生产情况简析》。

(4)结构多是简要式。通常全文分两部分:前面列出反映情况的主要数字,接着写文字情况。

(5)在文字上,要简明扼要,全篇文字在一千字以下,日分析报告,二三百字亦可。

3.计划型

这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按月、季、半年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定期统计分析报告,都属于这种计划型。

计划型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要点:

(1)检查计划是文章的中心。不但有实际数、计划数,而且要有计划完成相对数。

(2)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的进行数字对比,而是通过分析,找出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3)统计指标要相对稳定。在同一个计划期内,统计指标与计划指标的项目要一致,并相对稳定,以便进行对比检查。

(4)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比较固定,例如:《我厂四月份计划执行情况》、《我厂五月份计划执行情况》。另一种是可以变化,以突出某些特点

第三篇: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心得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心得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对于好多人来说,最大的困难是面对一大堆统计数字不知从何处着手,不知如何对这些数字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并运用语言文字把这些数字有机地组织起来:往往出现所撰写的统计分析报告不是文不对题.就是简单的数字罗列等弊病。归根结底是对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缺乏了解。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是统计分析结果的最终形式,是对研究过程进行表述的文章,与一般的文章相比。

对统计分析报告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合在一起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一)以统计数据为语言

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清晰明确地表述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一篇好的统计分析报告所使用的统计数据不是个别的、简单的、杂乱无章的,而应是相互联系的、反映事物深刻特征的、系统的统计数据。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统计数据应该是准确可靠的。如果统计资料的质量没有保证,势必会使统计分析偏离科学的轨迹,也会使统计分析报告建立在谬误的论据之上。(二)具有简明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

统计分析报告属于说明文,它的基本表达方式是以事实来叙述,让数字来说话,在展开中议论,在议论中分析。因此,在表述时,不宜使用那些夸张、华丽、虚构、想象等文学手法。它要求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做到言简意赅、精炼准确,并做到资料与基本观点相统一,论点和论据相一致。

另外,从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上看,其特点突出表现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一般是先摆数据、事实,在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基础上,针对问题,亮出观点,最后提出建议,办法和措施。

(三)分析方法的特殊性

统计分析报告除了使用哲学、数学等一般学科的分析方法外,主要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分组分析,动态分析、相关分析、指数分析、平衡分析、回归分析等等。这些统计方法虽然属于定量分析方法,但与纯数学分析方法有明显区别。纯数学方法只是分析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统计分析方法则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质的规定性。这就形成了统计分析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分析方法。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统计分析报告是表现统计成果最理想的形式之一。表现统计分析成果有文章、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在这些形式中,以文章来表现最为理想。这是因为①它能综合和灵活地运用表格式、图形式等表现方式。②它可以表现出表格式与图形式所不能充分表现的活情况。③它可以表现出表格式与图形式所不能表现的定性分析。④它可以表现出研究过程中的条理性和逻辑性。⑤它可以运用语言的表现力对重要问题加以强调,对一些细节进行提示,对数据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解释。

(二)统计分析报告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报告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三)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要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就要广泛地开展统计分析,经常向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这是一项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成就统计人才的必由之路。统计人员积极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不断增长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统计分析报告是增进社会了解的重要窗口。由于统计分析报告可以综合表现和传播多种统计信息,因而它可以成为充分展示各种统计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既可以向社会各界传递统计信息,也可以使他们增进对统计工作的了解,进而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统计部门和各部门的统计机构大办开放式统计,积极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各种形式的统计分析报告,发挥了参谋和助手的作用,使统计的地位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和改善。

四、统计分析报告的分类

统计分析报告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种类,有许多种。

(一)按统计领域分,可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电视、环境、资源、人口、财政、金融、政法、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综合、核算等统计分析报告。

(二)按写作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统计分析报告。对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讲,基层企事业单位、村、家庭及个人,属于社会经济的细胞,可视为微观;乡镇、县一级可视为中观;而地(市)及地(市)以上的地区和部门,由于地域较广,社会经济门类比较复杂,需要较多地注意平衡关系,可视为宏观。(三)按内容范围分,可分为综合与专题统计分析报告。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全面情况的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一般是定期的。所谓综合;既包括各方面的意思,也包含着综合方法的意思。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个专门问题的分析报告。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有定期的,也有不定期的,而以不定期的较多。(四)按照时间长度分,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定期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利用当年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资料来定期研究和反映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期限不同,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又可分为日、周、旬、半月、月度、季度、上半年、等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用于研究和反映不需要经常性定期调查的社会经济情况。(五)按写作类型分,可分为说明型、快报型、计划型、总结型、公报型、调查型、分析型、研究型、预测型、资料型、信息型、微型、综合型、文学型、系列型等十五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

下面介绍几种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报告:

1、专题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报告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门调查和深入研究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它的作用主要是为领导解决某个问题,制定某项政策,做出某项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专题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1)单一性

专题分析报告的内容单

一、不要求反映事物的全貌,只针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问题、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某一因素进行分析。如产品质量、原材料供应、市场销售、奖金分配、劳动工资、设备改造等等。虽然在分析和写作中,有时涉及的范围较广,研究的问题较复杂,但是它的目标必须始终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而不能面面俱到,泛而不专。(2)深入性

由于专题分析报告内容单一,重点突出,因此便于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解剖,透彻分析。它不仅要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状态进行具体描述,更重要的在于探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和规律,并且还要提出对策和办法。这就要求专题分析报告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比其它类型的分析报告更加深刻,更有力度,切忌蜻蜓点水,泛泛而谈。(3)灵活性

专题分析报告一般是根据作者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以及社会需要,由自己选题。要反映什么,分析什么,写作什么,灵活自由,可不受内容和对象的限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是带有突发性、动向性、重要性的问题,均可以作为选题的目标。正是由于专题分析报告选题灵活,范围广泛,因此课题必须选准,这是写作对路的关键。

2、综合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报告是从社会生产全过程综合反映和评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全面情况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它的分析对象可以是大小不同的总体,不仅能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总规模、总水平,综合研究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也能综合研究一个企业产、供、销以及内部生产经营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综合分析报告通过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基本状况、各种矛盾以及比例关系,为促进社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综合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性

综合分析报告反映的对象,无论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还是一个单位,都必须以这个地区、这个部门、这个单位为分析总体,站在全局的高度,反映总体特征,做出总体评价,得出总体认识。综合分析涉及的范围广泛,要把构成总体的各个侧面、各种要素联系在一起,加以综合研究。比如反映企业的综合分析,就既要全面分析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又要全面分析人、财、物各因素,要把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单从一个部分、一个侧面来反映总体情况。(2)联系性

综合分析报告要把互相关联的一些社会经济现象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资料要求不仅全面而且系统。综合分析不是对全面资料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对系统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这种联系的重点是比例关系和平衡关系,研究这些关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否协调,是否适应。

3、进度分析报告

进度分析报告是以定期统计报表为依据,反映计划执行情况并分析影响和形成原因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一般是按月度、季度和等时间阶段定期进行,故叫定期分析报告;由于它的内容主要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所以又叫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进度分析报告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进度分析报告应用十分广泛,既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监督,又可以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只要有定期统计报表任务的部门和单位都要用到进度分析报告。

进度分析报告分为期中和期末两种。期中分析报告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编写的。如在月度计划执行中,按旬编写;在季度计划执行中,按月编写;在计划执行中,按季或半年编写。期中分析报告写作的重点是反映计划执行的进度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期末分析报告是在计划期结束以后及时编写的。它利用定期统计报表资料和实际调查得到的情况,分析和总结计划的完成情况。如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分析。这种分析具有综合性和总结性,其作用是总结前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为改进今后工作和制定新的计划服务。

进度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1)进度性由于进度分析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反映计划的执行情况,因此必须把时间的进展与计划完成的程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观察两者是否一致,从而判断计划执行的好坏。为此,在进度分析报告中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计算,使用一些相对数指标来反映和突出进度。(2)规范性

进度分析报告基本上成了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的例行报告,到时就必须向本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提供。为了阅读和使用的方便,进度分析报告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写法。一般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反映计划完成的基本情况;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不仅结构较规范,而且标题一般变化也不大,有时为了保持连续性,只变动一下时间范围,如《××季度工业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3)时效性

由于进度分析报告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它是时效性最强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只有及时提供生产活动进程中的各种信息,才能使领导掌握生产经营管理的主动权,否则将失去机会,贻误工作。为了增强其时效性,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五、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与撰写其他类型的文章有其相似之处,但统计分析报告要突出其简明扼要的特点。

(一)写作提纲的拟定

拟定提纲,并不是写作统计分析报告必经的步骤,有些短小的统计分析报告可不必有提纲。但对于大型的综合性较强的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和初次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同志来讲,提纲是很重要的。随着写作的进行,统计分析报告不断展开,作者的分析和认识不断加深,在具体的分析中,也常会出现新的问题,有新的发现。因此,在具体的写作中,根据不同情况,要随时补充新的资料、新的观点,论证新的发现。所以,提纲不是写作的框框,作者也不要受写作前拟定的提纲的约束。一般地,最后完成的统计分析报告,总会多多少少与提纲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二)标题的拟定

标题也称题目,俗话说: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人们阅读文章,第一眼是看标题, 它是作者向读者传递社会经济信息的第一个通道。加之标题常常是文章中心内容、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因而标题也就成了文章的眼睛,在文章的总体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篇统计分析报告有了好的标题,可以增强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因此,选题是写作统计分析报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选题的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首先要解决写什么题目的问题,确定题目对统计分析报告写作很重要,第一,它关系到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具有实用性,是否产品对路。如果没有实用性.写得再好,也是不会有人需要的。第二,关系到写作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如果选的题目难度超过了作者本身的能力和条件,写作也不会成功,不但不能实现写作目的,而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人们常说,?选好了题目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统计分析报告的题目有三种:一是任务题,这是领导交办或上级布臵的题目;二是固定题,这是结合定期报表制度进行分析的题目,这种题目,一般不变化;三是自选题,这是作者自己选择的题目。所以,我们所说的选题就是针对自选题而言的。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应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实用价值;二是有新颖性,必须有新的内容或新的见解。

选择题目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题。二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来选题;三是要根据本身的工作条件来选题。

一般情况下,最好是结合自己的专业工作,选择自己熟悉的,适合自己业务水平的、各项资料也比较齐全的课题来写。这样,成功的把握较大。切不可好高骛远,选题过大过难,以至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既使勉强写出来了,也不会有较好的质量。

2、选题的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课题虽然很多,但不等于随便什么都可以写。而是抓住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需要知道了解他们尚未认识或充分认识的社会经济情况。这是主观与客观应该结合之点。常常表现为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应该抓住这三点。

所谓注意点,就是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前几年的通货膨胀到近年来的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农民收入等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所谓矛盾点?就是问题比较集中,影响比较大,争议比较多,但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的社会难点问题。比如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等。

所谓发生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联系和新趋势。比如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居民消费启而不动等。抓住发生点来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意义是很大的。

那么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发现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呢?这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1)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只有经常到基层去,到实际中去,才能掌握丰富、生动、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可以发现问题、才能研究问题。这样,脑子里积累的问题多了,材料多了,写起文章来就会深刻得多,不致于枯燥贫乏,空洞无力。

(2)经常了解党政领导的意图和工作动向。主要是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参看必要的文件。了解领导意图及工作动向。

(3)经常走访有关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由于分管具体业务工作,对其分管的某个领域的情况是比较熟悉的,经常走访这些主管部门,了解他们的业务活动,参加他们的有关会议,搜集他们的有关资料、既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情况,又能使我们了解这些部门所关心的注意点和矛盾点,并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发现发生点。

(4)经常研究统计资料。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统计历史资料等,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比较全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并能暴露一些问题,因此细心地研究这些资料,并有意识的进行一些纵向、横向比较,并注意剖析其中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联系的变化,这些统计数据也往往能提示社会经济活动的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

(5)加强理论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3、选题的内容

在实际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来选题:a.围绕方针政策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题目:(l)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苗头、新动向和新情况,为制订新的政策提供依据;(2)研究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反映新成就、新经验;(3)研究政策执行中的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检验和校正政策提供依据;b.围绕中心工作选题。所谓中心工作,就是党政领导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开展的某项工作。应该看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单位,其中心工作是不同的,比如西部开发是国家当前比较大的中心工作;c.围绕重点选题,所谓重点,就是在全局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某些部位或某项工作;d.围绕经济效益选题。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当作为写作统计分析报告的经常课题;e.围绕人民生活选题。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状况如何?城乡居民收入与外省、外市的差距有多大;f.围绕民意选题。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出台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真实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向和要求;i.围绕横向比较选题;h.围绕较大变化选题;g.围绕薄弱环节选题;h.围绕形势宣传选题;j.围绕重要会议选题;k.围绕发展战略选题;l.围绕理论研究选题;m.围绕空白来选题

4、对标题的基本要求:就统计分析而言,好的标题应做到确切、简洁、新颖。

确切,是指标题要准确概括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做到题文相符。

简洁,是指标题要精炼、扼要、通俗易懂,以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概括全文的内容。

新颖是指标题要不落俗套,具有鲜明的观点和独特的风格。

5、几种常见的标题拟定方式

标题的拟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以分析目的为标题。这是统计分析标题最基本的形式,如:?濮阳市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b.以主要论点为标题。如?我市工业企业大有作为?。c.以主要结论为标题。如:?制度创新才是国有企业解困之路?d.以提问的方式为标题。如:?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路在何方???亚洲金融危机告诉了我们什么?? 制作好标题,一般来说有正题和辅题。正题(也叫主题或大标题),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引题(也叫肩题、眉题或小题),是正题的引子;副题(也叫次题或提要题)是正标题的辅助标题,用于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正题,使正题的意思更完整。要使标题新颖醒目,扣人心弦,增加吸引力,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多用论点题和?事实题?少用对象题。试比较以下两题(乡镇工业大有作为;关于乡镇工业的调查);(2)适当采用设问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商品库存为什么升高;商品库存情况的分析);(3)用具体事实做标题。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县夏粮增产四千万斤;我县夏粮获得丰收);(4)用突出的事实做标题。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大关;我区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5)加重语气。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市蔬菜价格猛涨2.65元;我市蔬菜价格上涨26%);(6)运用对比手法。试比较以下两题(改革前长期亏损共达八万七,改革后一年盈利足有十万八;改革后我厂扭亏为盈全年盈利十万八);

(7)适当运用比喻。试比较以下两题(××地区大力营造绿色宝库;××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情况);(8)适当运用诗词、成语、古语、警句。试比较下面两题(安得广厦千万间黎民百姓尽开颜;我区房地产情况调查);(9)适当运用副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县葡萄生产情况一一今年全县葡萄产量可达25万吨,比上年增长24%;××县葡萄生产情况);(10)适当运用提示语和有强调作用的语句。如(请注意:我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我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差距惊人)。

6、标题的常见毛病

(1)提法雷同。很多统计分析报告,一般都冠以?对比分析?、?几点看法?、?几个问题?、?情况?、?调查?等标题。这样的标题,大家可用,年年可用,显不出特色,显得呆板、千篇一律。虽然标题基本上反映了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但却吸引不了人,使人看了不想再读下去。

(2)标题与内容不一致。一般文不对题的情况较少,但标题与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则时有发生。例如,有的题义过宽,如,一篇题为《关于我市物价情况的分析》的报告,实际上只分析了蔬菜价格问题。有的题义过窄,如,一篇题为《关于我厂今年生产情况的分析》的报告,实际上不但写了今年的生产情况,还比较大篇幅对明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预测。

我们拟定标题,要力求避免这些通病,使标题确切、新颖、有吸引力。

(三)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

统计分析报告所需要的材料主要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不仅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报告写作的基础;不仅是形成和表现观点的依据,也是阐明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

统计分析报告的材料有多种分类,我们仅按材料的形式分类做如下说明:

1、统计资料。这是写作统计分析报告用得最多,也是最主要的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种材料:(1)定期报表资料:这主要指当年的定期报表数字资料,也包括定期的原始记录资料;(2)一次性调查资料:这里指统计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数字资料;(3)统计整理资料:这里主要指历史统计资料和统计台帐资料。仍是数字资料;(4)统计分析资料:这是指已经印发的各种统计分析素材及统计分析报告;(5)统计图表资料:这是指各种形式的统计图;(6)统计书刊:这是指统计部门编印的有统计资料内容的书刊,如《统计年鉴》、《统计》杂志、《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统计月报》、《中国信息》等。

2、调查资料。这是在特定的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情况或资料。是指在统计报表之外的,尚未写成统计分析资料的情况。主要通过观察、访谈、发问卷、座谈等方法获得。

3、业务材料。这是反映社会经济有关业务活动情况的文字材料。这些材料大多来自各业务部门以及有关的业务会议。比如计划会议、财政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等。

4、见闻材料。这是通过非统计调查的日常见闻所取得的活情况。这种活情况,一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如报刊发表的一些社会现象;二是指没有文字记载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某些社会现象(如在街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等)这些并非特意调查的见闻,有时也成为统计分析报告的材料。

5、政策法规。这是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定、决定、决议等文件材料。

6、有关言论。这是革命导师、领袖、党政领导、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的有关言论。这也是统计分析报告论事说理的重要材料。

7、书籍材料这是有关的教科书、论著、专著、资料书与参考性的工具书等等。在书籍材料中,主要是理论材料。

8、报刊材料这是报纸、期刊发表的各类材料,其中包括内部的,不定期的报刊材料。

9、横向材料这是指同类地区以及市际、省际、国际之间的材料。有了这种材料,在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就便于进行横向比较。

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文学材料,如诗歌、成语、典故、谚语等。这些文学材料若在写作中运用得好,必能增加统计分析报告的生动性与可读性。(四)掌握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方法,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统计的方法;二是逻辑的方法;三是辩证的方法。

1、统计的方法

在说理中运用的统计计算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总量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总量指标(绝对指数)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方法;

(2)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比较指标(相对数指标),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结构,比例、强度、速度及计划完成程度的方法;(3)平均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平均指标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平均水平,并以此为依据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比较的方法;(4)动态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动态指标反动态相对数(时间数列),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5)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统计指数,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程度和方向的方法;(6)相关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有相关关系的社会经济现象所表现的相关形式、密切程度及数量联系的方法;(7)平衡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有平衡关系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数量联系及其综合平衡问题的方法;(8)预测分析法。是指通过数学模型或其他统计方法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及其数量表现的方法;(9)抽样分析法。是指通过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分析和推断,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情况的方法(10)重点分析法。是指通过重点调查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重点单位的社会经济情况的方法;(11)典型分析法。是指通过典型调查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典型情况,进而加深对总体情况认识的方法;(12)分组分析法。是指通过统计分组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不同特征、不同性质及相互关系的方法。

2、逻辑的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离不开逻辑的方法。现将统计分析报告中常用的推理及论证的方法分述如下:(1)归纳法就是指从若干个具体事实做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2)演绎法这是以一般性道理对具体事实做出结论的方法;(3)类比法 这是通过两个或若干同类的具体事实进行比较而的出结论的方法;(4)引证法 这是引用某些伟人、经典作家的言论或科学上的公理,尽人皆知的常理来推论观点的方法;(5)反证法 这是借否定对立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6)归谬法 这是顺着错误的观点、错误的现象继续延伸,进而引出荒谬的结论,以间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

3、辨证的方法

这主要是运用马列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来说理的方法。例如物质与意识,认识与实践,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略)。

掌握这些方法还不够,还要会综合运用。

第一,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要分析一个企业的生产情况,只看全年的总产值就很难说明问题。如果我们用多种方法来分析,用动态数列法分析近几年工业总产值水平的高低和生产发展速度的快慢;用分组法对全厂车间班组进行解剖,对比分析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用平衡法把现价工业总产值同销售收入、成品资金占有额进行分析,观察产销平衡情况;再联系报告期的利润、税金、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物资消耗等情况分析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对这个企业的基本状况就有了总体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就可以把分析引向深入。当然,并不是分析每个问题都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这要针对分析对象灵活选择。

第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根据现有资料和经验,主要运用演绎、归纳、类比以及矛盾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定性分析主要从实地调查收集资料,通过选择能代表事物本质特征的典型进行研究而获得结论。定性分析可以较快地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本质要素。但由于定性分析忽略了同类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结论多具有概貌性,并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成分,因此不容易根据定性分析的结论来推断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定量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的方法。定量分析可以为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提供量的说明,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数量情况。定量分析是现代统计调查分析的主要方法。但定量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体系。

第三,要善于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统计分析离不开比较,如分组法、动态数列法、指数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比较来说明问题的。

比较可以分为纵比和横比。纵比是事物现状与历史的比较,它可以反映事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横比是一事物与其它同类事物的比较,它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差距,找出事物的外部联系。

在统计分析中使用比较的地方较多,如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比、本期与上期比、本期与上年同期比、本单位与外单位比等等。

使用比较应注意可比性。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比较的指标类型必须统一;比较单位的性质必须相同。第四,要善于进行系统分析。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研究对象所包括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要用系统的眼光将所研究的对象放在社会的大系统中去考察。如1985年我国工业超高速发展,单从工业本身看,似乎没有多大问题,速度虽然快一点,但轻重工业比较协调,经济效益也较好。但是当我们把这个现象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来分析,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外汇信贷等就缺少相应的负担能力。因此,工业超高速发展是不能持久的。这就是从系统分析中得出的观点。

只要我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进行分析,就可以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弄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五)构思内容形式

在动笔写作之前,必须对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而缜密的构思。这是统计分析报告整个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孕育统计分析报告?胎儿?的过程,而且是深化和完善统计认识的过程。

构思首先要考虑的是确立文意(即文章的基本观点)。通过统计分析,作者对社会经济现象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还不能直接成为文章的基本观点。构思文意就是要把对事物的认识经过精心选择,反复提炼,转化为统计分析报告的观点,使之成为统帅全文的主脑。然后要考虑的是文章的内容。全文写些什么,大体内容有哪些,分为几大部分,各部分是什么关系,有些什么观点,需要哪些材料来说明,等等。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构思后,还要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构思。最后再考虑报告的层次、段落、表现形式等问题。

经过这一系列构思,统计分析报告的构架就基本形成,于是就可以动笔进行具体的写作了。

(六)合理安排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内部构造,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安排的形式。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在过去有个俗成约定的格式,就是一情况、二问题、三建议这种三段式。还有一种就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这是最常见的也是经常用的两种格式。但统计分析报告的格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例如:有的统计分析报告是情况、问题、根源、预测建议五个部分组成。有的是情况、问题、根源、建议四个部分组成。有的虽然也是三段式,但组成部分是情况、问题、根源或者是问题、根源、建议。还有的是两部分:情况、问题,或问题、根源,或问题、建议,或情况、建议。也有的则专门写情况,或专门写问题,或专门写建议。总之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应该不局限于三段式,应该是多种形式。但都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一般地,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有以下几种:(1)递进结构

即各层意思之间是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地联系。一般又可分为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及按照事物逻辑层次展开的递进结构。(2)并列结构

即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是将所要表述的情况,分成并列的几部分横向展开。如在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时,按照农业、工业、商业等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叙述。(3)序时结构

即按事物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次序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客观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统计分析。如在分析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状况时,可按?一五?时期,?二五?时期,三年调整时期,…来安排。

(七)掌握开头与结尾的写作技巧

人们常说:写文章是头难起,尾难收。

1、开头的撰写

对统计分析报告的开头(导语的撰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抓住读者的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使读者急于读下去和乐于读下去。②要为全文的展开理清脉络;牵出头绪,做好辅垫,主定格局。③要短、要精、要新。

具体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其特点是紧紧围绕文章的基本观点,简明扼要,直叙入题。这种开头方法是统计分析报最常见的一种。

(2)造成悬念

在分析问题或阐述观点以前,先有意地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造成悬念?式开头与下文是密切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外乎是:

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来认真分析吧。

为什么会得出这种结果?让我们讲给你听,你就会明白的!今后发展趋势如何?让我们都关心、探讨吧!

这种开头方法使文章内容在问与答中不断扩展深化,使读者在问与答中得到新的启迪和提高。

(3)交待动机

以交待统计分析动机的开头方法,目前也属常见。这种开头的主要特点是:起因线索完整,时间、地点俱在,分析动机清楚,命题明显自然。(4)总说全文。这种开头,把全文所要阐述的内容作概括的介绍。使读者在开始即能了解总的情况,也为全文的论述定下基本的格局。

除以上几种开头(导语)比较典型,导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的统计分析报告不写导语,直接进入正文

2、结束语的撰写

结束语就是分析报告的结尾。好的结尾,可以帮助读者明确题旨、加深认识,又可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统计分析报告结尾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统计分析报告在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主客观原因,论证多层次观点后,在结束全文时予以归纳总结,加强基本观点,突出中心思想,这种结尾方法就叫总括全文。

总括全文式结尾的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总起—分说—总结?的结构特点。且结尾的启始句多使用?综上所述?、?总之?、?总而言之?等概括性词语,然后再把文章前面叙述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概括,使读者进一步明确全文的中心思想。

(2)表明态度,提出建议。

统计分析报告以建议结束全篇的居多,并且形式各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没有结尾段,以最后一个层次的若干条建议来收笔;二是专门有个建议结尾段,用简炼的语言把建议内容概括在终篇段内。(3)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有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导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在结尾时给予回答,这种结尾方法叫做首尾呼应式。

(4)水到渠成篇末点题

这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开头不亮出基本观点,经过一系列分析、论证、最后才在文章的收笔处照应题旨,点明题意。所谓?点?,就是用笔极少,但却含义深刻,富有概括力、表现力。

统计分析报告的结尾除以上几种外,有的还展望前景,提出看法;强调问题引起重视;事物未来做出预测等形式结尾,意在引起人们进一步的思索;或补充、强调导语和正文中未提到的问题,以使分析报告更加全面系统;有的还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语言来完成全篇分析报告。

(八)掌握统计数据的运用技巧

数字是统计的语言,也是统计分析报告论事说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表达中用好统计数字,对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极为重要。下面介绍一些常用方法:a.密度法是指适当控制统计分析报告的数字密度。如果统计数字用得太多,容易使读者产生枯燥感和疲劳感,难以再读下去。一般来讲要控制统计数字的,总用量,以占全篇文字的10-20%为宜,不能超过30%。b.概略法是指把复杂的统计数字加以简化,使读者易读易记。c.明晰法是指把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字变得更清晰、更明确。

六、统计分析报告的修改

所谓修改,就是文章的初稿(草稿)写成后,作者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再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使其不断完善、提高,直至定稿的过程。

为了把统计分析报告修改好, 修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修改需要冷处理。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要热气争取一气呵成,以求文意贯通,语气畅达。但在修改的时候,却不能趁热打铁,而要冷处理,如果时间允许,可放一段时间,使头脑冷静后再修改,就能发现许多不妥之处。

(二)要正确地听取意见。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一方面听取领导同志的意见,一方面听取其他统计人员的意见。

(三)抓住重点修改。修改当然要推敲某些字句,但这不是重点,修改的重点主要是核实数字和情况是否准确,观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说理是否透彻,意义是否深刻。

写好统计文章,必须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要想写好统计分析报告,仅凭知道什么是统计分析报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读书.多看报.及时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勤于读书、善于做笔记,及时把所看到、听到或想到的观点记下来.日积月累就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等到写分析时.所用到的观点就可以信手拈来。在写分析的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推敲,要学习古人?两句三年得?的治学精神。以上的过程是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读书学习是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要求我们必须耐得住孤独、忍得住寂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演变后,一篇好的统计分析报告就完成了。

八、一篇好的统计分析报告的标准是怎样的

首先是在?质?的要求上。数据与文字的有机融合。两者结合不好造成顾此失彼,结构紊乱的通病已严重影响了统计分析报告的表述效应。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时统计数据的选择与表述文字的组织不可马虎了事,必须反复优化,使之?质量上乘?,极具说服力。具体要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要准确,有真实性。采用的数据要准确可靠,否则一个不实的数据就会影响全篇的说服力。如某乡上报的春耕生产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全乡已积上渣肥30000公斤,可保证每亩稻田施上渣肥2500公斤。?照此一算,这个有两万多人的乡仅有12亩稻田,令人啼笑皆非。此外,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的分析判断要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如某纺织厂的季度统计报告说该厂主导产品宽幅装饰布的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 1.25%,得出的却是?有大幅度提高?的结论,前后搭配失调。这些现象须防止。

第二,要新颖,有时效性。从事统计分析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及时捕捉最新的统计数据,并及时做出中肯的分析报告,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如 1982年,墨西哥发生火山喷发,亿万吨火山灰直冲云霄,形成罕见而又十分壮观的景象,当人们对此赞叹不已的时候,美国的一个专家小组敏感地意识到此事对农业的巨大影响,立即采集了大量的气象统计数据,着手进行分析研究,并向美国政府及时提供了一篇统计分析报告,指出这些悬浮在半空中的大量火山灰,将会造成大面积的低温多雨天气,使全世界范围的粮食作物受到损害,于是政府的农业部门根据这篇报告,马上采取了相应的促进粮食增产与储备的措施。果然,第二年世界各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而美国粮食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大大地赚了一笔。这个例子就很有说服力。而统计分析中若采用滞后的统计数据或过时的文字描述不仅会弱化统计分析报告所提供的统计信息的使用价值,甚至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误导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决策。

第三,要典型,有代表性。写统计分析报告要精心选用最有代表性的统计数据,使之以一当十,反映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文字分析则要能一语破的,揭示出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2000年6月12 日的《信息日报》曾有一统计分析报道:?1990年各种部门向健力宝公司伸手要钱631次,总额1.98亿元,其中职能部门开出‘红头文件’索要1736.32万元;各种媒介索要3323.71万元,各种研讨会和出书赞助索要1042万元,各类社会管理部门索要1.4亿元。而健力宝公司一年利润仅两、三个亿。?文章据此分析:?国内各部门无穷索要这种‘打’‘压’形成的杀伤力已远远大于外国品牌的封堵,企业已招架不住。?切中时弊,发人深思。

二、?量?的均衡

?量?的均衡指的是统计分析报告中数据与文字二者在用量上要适度。这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编写中常常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某些统计分析报告要么从头到尾全是统计数据的堆砌罗列,就数字论数字,脱离实际,既不生动又缺乏表现力;要么全是依赖主观判断,凭经验进行的文字描述,由于没有准确数据的支撑,缺乏说明力。因此,编撰统计分析报告一定要注意两者搭配的适度,不可顾此失彼。数据引用应控制在篇幅的10~30%之间,分布也要均衡。作者授引统计数据,必须具备基本的统计知识和运用计算机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善于运用综合指标法、时间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作科学的处理分析,援用数据要与精要、中肯的文字分析有机结合,使之有理有据。

例如一篇统计分析报告为了说明某山区贫困的主要原因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与该地?人口与经济增长不协调?有关的观点,就用了这样的统计数据?950~1995年该地区粮食增长50%,年平均增长0.91%,而同期人口增长3倍,年平均增长

3.13%,人口增长大大快于粮食增长,致使人均产量锐减,195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320公斤,1995年人均粮食产量锐减到110公斤。?这里作者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和精心提炼出6个统计指标数值,其中有两个定基增长速度指标值,两个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值和两个平均发展水平指标值,它们在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中统计数据与文字阐述有机结合,相互关照,使读者感受到了人口无节制增长的严重后果。

当然,如果统计分析报告要用一连串的统计数据才能说清问题,就可以在文中列表显示或绘制成统计分析图,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统计分析报告中的文字阐述同样要简炼紧凑,不要繁杂冗长。两者用量恰当,搭配均衡,就可以产生相得益彰的整体效应。

三、?序?的合理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在数据、文字?质?的优化与两者搭配?量?的均衡的基础上还须进一步讲究内在组织?序?的合理,才能实现?l+1>2?的最优系统效应。这里的?序?指的是数据与文字在文中的组织艺术,涉及的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章法。文章数据与文字的组合技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全文的谋篇布局,二是层次、段落的内在结构安排,三是自然段中句间意义的搭配。要使数据、文字的组织合理?序?,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全文布局要服从统计分析的目的,突出全文主旨。所有统计数据的运用和文字语言的描述都要围绕主题。统计分析报告?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分析的目的不同,报告的章法也就不同,没有僵化的模式。可以先叙后议,先摆出数据,后作量化分析,予以议论阐述,揭示事物的规律与本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边列数据,边量化分析,边作理论阐述。

层次段落安排要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层次的安排要反映事理逻辑,各段内容要清楚地体现层次意义。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即每一段只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各层、各段既要相对独立又彼此关照,前呼后应。

段内句子意义要精心搭配,使之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统计分析报告数据较多,文字简朴,易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但如果讲究文句的组合技巧,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就可使文章既准确精要又生动活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一篇反映我国耕地面积面临严峻形势的统计分析报告这样表述:?我国耕地本来就少,近几年平均每年又占用700多万亩耕地以作他用,这相当于青海全省的耕地。每年种植烟叶又占去耕地1600多万亩,比宁夏的全部耕地还多。饮酒更有过之,全国一年喝掉白酒、啤酒944万吨之多,耗用粮食1400多万吨,相当于10亿人口一个月的口粮,而生产这些粮食需要4000多万亩耕地,差不多等于新疆的耕地总面积。如此看来,我国耕地面积每年将被占用一个‘青海’,抽掉一个‘宁夏’,喝掉一个‘新疆’?。作者巧用比拟辞格,比较换算手法,使本来单调枯燥的数据文字鲜活起来,既能晓之以?理?,又能感之以?形?,实现了文句组合合理有?序?的最佳效应。

综上所述,统计分析报告数据与文字融合?质?的优化,?量?的均衡,?序?的合理是系统理论思想的具体体现,运用这些原则来解决统计分析报告中数据与文字搭配不当的突出矛盾,实现?质?、?量?、?序?的有机结合,提高写作的质量,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第四篇: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众所周知,统计分析写作是为了制作统计分析文章。在统计部门,统计分析文章则称为统计分析报告。那么,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是什么呢?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

对统计分析报告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

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运用一整套统计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推断等),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二)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让统计数字来说话,通过确凿、详实的数字和简练、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和分析。

(三)注重定量分析。利用统计部门的优势,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五)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不能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再好,也成了无效劳动。要保证统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有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

(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不但包含了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行分析研究,能进行预测,能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能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直接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在了解形势、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第五篇:统计分析的撰写与体会

统计分析的撰写与体会

大家都知道,写好统计分析对统计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下面,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写(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写什么和怎样写(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概论

1.统计分析的概念(什么是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依据,以统计方法为手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去认识事物的一种分析研究活动,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是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的高级阶段。

2.统计分析的特点

(1)以统计资料为依据。统计最基本的特点是以数字为语言,用数字说话。因此,统计分析必然以统计资料为依据,从大量的数据入手,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观点,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这是统计分析最基本的特点。

(2)以统计方法为手段。统计分析要通过大量的、散乱的数据去观察事物的整体,了解事物的全貌,要透过事物的数量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就必须使用各种科学的统计方法。比较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分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时间数列与动态分析法、指数与因素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综合评价分析法及各种预测方法等。

— 1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研究事物的量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事物的质和事物运动的规律。‚定性—定量—定性‛,是统计分析的公式。因此,统计分析必须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数字与情况相结合,绝不应当是数字的堆积和统计表格的汇集。除了必要的数据外,还要有与数字相关的业务情况。要以专业理论、技术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为指导,将统计信息文字化、理论化、政策化、通俗化,使不熟悉统计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能从数字、图表和曲线中看到事物的质及其运动的规律。

(4)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后一阶段以前一阶段的为基础,是前一阶段工作的延续。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终出成果的阶段。

(5)是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的高级阶段。统计有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虽然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也发挥统计职能,但更多、更深层次的发挥统计职能作用还是要靠统计分析。

也有的把统计分析的特点归之为:数量性、实用性、准确性、时效性和通俗性。

3.统计分析的(为什么写)

(1)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宏观)。制定规划和政策,以及规划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准确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工作目标检验等,都离不开相应的统计分析。

(2)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微观)。通过市场— 2 — 调查、生产经营状况和质量分析等,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3)为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提供信息渠道。通过新闻发布、统计公报、统计分析产品,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必要的统计信息。

(4)是改进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地位的主要手段。一方面,使用数字方知其不足,指标合适不合适,数字准确不准确、可靠不可靠,只有用了才知道。同时,更重要是,可以借助于此、也主要凭此来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拓展个人能力,引起领导重视。

4.统计分析的种类

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按时间,可分为静者和动态、定期和不定期分析报告;按专业(行业),可分为综合、工业、农业、投资、贸易、价格等分析报告;按资料来源,可分为调查、综合、预测统计分析报告;按认识程度和时间序列,可分为状态、规律、预测统计分析报告,等等。但更多的,还是使用以下分类。

(1)进度监测性统计分析报告。以定期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辅以其他必要的统计调查资料,对被研究对象(宏、微观)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其特点是进度性、时效性和规范性(具体地说,就是反映基本情况,分析主要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或预测未来趋势)。

(2)全面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这是从社会生产全过程或者

— 3 — 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的一种分析报告。其特点是全面性、系统性、客观性。也就是说,此类报告要运用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站在全局角度,客观分析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做出总体评价,得出总体结论。

(3)单个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这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门调查或深入研究而形成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它的重要作用是领导制定某项政策,或是解决某个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其特点是选题具有灵活性(作者根据自己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以及社会需要,自行选题,灵活广泛)、内容具有单一性(只针对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分析具有深入性(要深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不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综合性和专题性分析报告的关系,如同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可以转化,并不是绝对的。

(4)未来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这种报告就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准确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和数量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方向性的参考意见。这种报告的特点是预见性(展示前景)、运算性(有较多的数学运算)、论证性(以大量数据和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二、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和相关要求

主要包括选题、取材、写作三个阶段和选择题目、拟定提纲、— 4 — 收集资料、加工整理、立论构章、执笔成文、修改定稿七个环节,前两个阶段分别一对二对应前四个环节,后一个阶段对应后三个环节。但这只是一般的步骤,实际在写统计分析的时候,可能缺少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也可能相互间交叉进行,或来回调整,并不是绝对的。

(一)选题(写什么)1.选择题目。(1)选题的要求

①选题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分析,不能为写而写,言无重点;也不能时过境迁,雨后送伞,丧失时效。

②选题要抓住热点、重点和难点。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导工作的重点、当前任务的难点来做文章。

③选题要兼顾效用性和可行性。即分析的东西要有意义,对领导或其他读者要有参考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尽量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选题,然后再逐步拓展。

(2)选题的来源。

①‚以销定产‛——上级领导布臵或其他单位委托的分析任务(指定产品)。

②‚定产定销‛——自身的工作要求(常规产品)。

③‚自产自销‛——自己的兴趣所向和心得体会(特色产品)。(3)选题的误区

— 5 — ①凭兴趣、想当然。不问社会需求,往往无的放矢。②随大流、赶浪头。人言亦言,人为我为,不结合实际,不分析特点。虽然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可以写同样的题目,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③眼高手低、不切实际。题目虽好,但环境条件、自身能力不能匹配,也不宜动笔。

2.拟定提纲

对整个分析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初步构思,包括资料来源和整理方法等。主要有:

(1)确定主题思想。即本课题要分析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是统计分析首先要确定的,而且确定之后一般是不宜改动的。

(2)安排篇章结构。即分析报告准备分哪几个部分,逻辑顺序如何排列。但这只是初步安排,随着研究的深入,篇章结构是可作调整的。

(3)选择资料来源。包括所需资料的名目、来源和收集资料的方法;采用哪些分组标志,使用何种分组构成,分多少组;需要计算哪些分析指标和设计分析表格等。

(二)取材 1.搜集资料

(1)搜集资料的意义。统计分析所需的资料是指用来提炼和表现主题的各种统计数据和相关的文字材料。事实胜于雄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料是说明情况的依据,是形成和支撑观点和— 6 — 论据,是一篇文章的‚血肉‛。缺乏资料的统计分析,必然形如骷髅,没有生命力,不会给人好的印象,不能产生好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收集资料的工作。

统计分析必须充分占有资料,要围绕主题尽量博采广集。材料用时方恨少,要有‚以十当一‛的准备。资料越多,感性知识越丰富,对事物的认识就越全面。资料越多,筛选的余地就越大,就能从中寻找出最有价值的资料作为有力的论据。资料越多,还可最大限地减少以至消除临时填空补缺的调查,有利于统计分析的顺利进行。当然也是越多越好,也需要成本效率方面的考虑。

(2)资料的种类。

①与主题相关的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统计年鉴、专题统计汇编。

②相关的计划(规划)、财务和业务技术资料。

③以往的调查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情况介绍、群众反映等文字资料和亲自从事调查的感观记录。

④供参照对比的国内外同类事物的资料。

⑤相关科学原理、基本概念和事物发展规律的书籍报刊。(3)搜集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①‚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收集资料时一定要材料都要看,防止片面性,防止误入‚材料陷阱‛。

②搜集资料也要注意利用现有资料和深入实际调查相结合。现有资料必要时也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收集第一手资料。

— 7 — ③‚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收集资料还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对于和自己工作相关的事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要勤于学习,勤作记录(输入电脑、报刊剪辑、笔记摘录等),做到‚有闻必记‛,‚有见必录‛,‚有资料便抄‛,‚有心得便写‛。‚蓄之既久,其发必速‛,资料积累丰厚了,不仅会催生写作的‚灵感‛,还会在你需要某种资料时给你一个‚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外惊喜。

2.资料的加工整理

(1)鉴别资料。统计分析必须以与主题有关的、准确的、真实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和情况为依据。因此,对所得的资料,必须作认真的审查鉴别,‚去伪存真‛。

鉴别资料是否准确、真实的方法:一是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上看有无突升、突降、违常规、逆总体的现象。二是看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分析指标的指标口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三是看相关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否正常,是否符合一般规律。如出现可疑现象,则应进行核对,搞清事实,或给予更正,或说明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

(2)筛选资料。筛选资料就是从我们所掌握的众多资料中选择用作统计分析之论据的最有价值、最有说服力的材料。这也是统计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尽管我们所收集的资料一般都是与主题相关的,但统计分析不是资料的堆积,不仅需要‚去伪存真‛,还必须‚去粗取精‛。即使是真实有用的资料,也要精心挑选,甚— 8 — 至要忍痛割爱。在收集资料时,我们强调要‚多‛,要有‚以十当一‛的准备;在运用资料时,我们则强调要‚精‛,要尽量使我们所用的资料能够发挥‚以一当十‛的效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统计分析既不会成为皮包骨头的‚瘪三‛,又不致成为臃肿如瘤的‚肥佬‛。

(3)科学分组。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正确进行分组整理。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分组方法,要合理确定组数和组距,正确运用组限。若原有资料的分组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则需进行再分组,或采用新的分组标志,或调整组数和组距。总之,如何分组主要取决于事物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要求。

(4)指标计算。要正确判断统计分析所涉及事物的状况,作出中肯的结论,就要从多方面去比较鉴别,就要灵活运用统计方法去计算各种分析指标。

(5)制作统计表。统计资料使用最多的还是统计表,即把搜集整理后的数据资料表格化。

(三)写作 1.立论谋篇

(1)选准主题定标题。

①主题要鲜明、唯一,开宗明义。②标题要确切、简洁、醒目。

Ⅰ、要文题相切,不能文不对题或题不对文;

Ⅱ、要简洁明了、高度概括,不能拖泥带水、臃肿累赘;

— 9 — Ⅲ、要生动新颖,能抓住人的眼球,尽量避免落入俗套。③标题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种:

Ⅰ、揭示主题——标题直接揭示分析报告的主题思想。如最近有的市统计局写的《当前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市工业的影响》、《我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Ⅱ、表明观点——标题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揭示了主题。如《工业化、城市化是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必然途径》。

Ⅲ、设问提问——以设问方式提出分析报告所要分析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何处》。

Ⅳ、——用正标题高度概括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副标题从范围、时间、内容等方面对正标题加以限制、补充或说明,一般在副题前加个‚——‛破折号。如《十年、十五年、还是二十年——安徽省人均GDP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的测算与分析》、《在差距中警醒.在创新中奋进——对我省经济发展差距的客观分析与思考》。尽管这两篇文章的正题词句非常生动,但人们难以理解其主要内容,加上一个副题,就使读者明确,它们分别是关于我省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和发展差距的分析报告。

有时候到文章写好了再定标题。(2)巧妙设计定结构。

①统计分析的一般结构。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一般都是按照— 10 —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报告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说明基本情况和所要分析的问题(通常为开头部分);二是根据问题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通常为主体部分);三是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四是提出建议(三、四部分通常为结尾)。

②分析结构的具体类型。主要有横式、纵式和交叉式三种基本类型。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Ⅰ、横式结构。按照研究对象的构成或属性来安排材料的方式属于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整体横向展开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然后通过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共同表现分析对象整体和分析报告的基本观点。

(ⅰ)按照研究对象的构成组织结构。这是将其各个组成部分逐一展开,分别予以分析和说明,把各部分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研究对象的总体状况,通过对各个部分的描述来说明总的观点,表现主题思想。如合肥市局撰写的《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极——合肥与‚马芜铜‛经济优势比较》一文的结构就是横式结构,构成这篇分析报告的三个主体部分(合肥市城市综合实力强、省会城市龙头作用大、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极优势明显)处于平等并列的地位,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它们之间的顺序基本上可以任意交换。

(ⅱ)按照研究对象的属性组织结构。这种方式是把性质特征相同的材料归为一类,逐类展开,从各个侧面来表现事物的基本情况。如对某一问题提出几条对策措施,分析某一现象产生的

— 11 — 几个原因,总结几条工作经验教训,反映事物存在的几个状态,都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如《某某年我省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初步分析》的分析报告,全文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展望与建议‛三大部分,从这三个方面来展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尽管有的统计分析报告是横式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但仍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一般先主后次,先详后略。这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先讲成绩,后讲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就是提出建议和对未来进行展望(一般情况是前三季度分析展望全年,全年分析展望下一年)。

Ⅱ、纵式结构。按照研究对象的发展阶段或内部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整体纵向展开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具有发展或递进关系,位臵顺序较严格,不可随意交换。

(ⅰ)按照研究对象的发展阶段组织结构。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是统计分析的基本任务。因而,统计分析报告常按照发展阶段来组织材料。如某省统计局写的《我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就是一篇规范的采用纵式结构的分析报告。这篇统计分析报告分‚从现实地位看作用和贡献‛,‚从过去地位看发展中的潜力‛,‚从未来地位看决策和措施‛三个部分,各个部分各反映一个历史阶段。作者从现实出发,回顾过去,叙述现在,展望未来,把历史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对某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有— 12 — 一个历史的、辩证的了解。本来,这种结构方式一般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但这篇统计分析报告,为了突出‚现在‛这个阶段,将这种顺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过去发生的事后写,现在的状况先写,好像记叙文中的‚倒叙‛。这种情况,在纵式分析报告的写作中,是允许的,而且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ⅱ)按照研究对象的逻辑关系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常按层次之间的逻辑来组织各部分的先后次序,做到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如合肥市局撰写的《我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一文,总体框架是纵式结构。第一部分写差距的现状,第二部分对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提出缩小差距的建议。全文在逻辑上有递进关系,按照人们的思维习惯,先讲差距,再讲原因,后提看法,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建议的有机整体,使读者对合肥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形成的现状、原因以及如何缩小差距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充分显示出文章结构严谨和逻辑性。

Ⅲ、交叉式结构。交叉式结构是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的综合。这两种结构方式,往往交叉使用,相辅相成。有时以纵式展开为主,穿插横式;有时以横式展开为主,穿插纵式。一般比较复杂的统计分析报告,都采用交叉式结构。以《在差距中警醒.在创新中奋进——对我省经济发展差距的客观分析与思考》一文为例,三大组成部分和第三大部分基本上是纵式结构,而第一、二大部

— 13 — 分则是横式结构(顺序可以调换),但第一部分内部有的又是纵式结构,第三部分内部有的又是横式结构,交叉式结构的特征非常明显。

2.执笔成文

(1)紧扣主题开好头。开头亦称为导语,也就是文章第一部分,故俗称‚开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写统计分析报告也是一样。开头的任务就是用一根主线将杂乱无章的资料串起来,找到叙述的起点,理清我们的思路。开好分析报告的头,不仅可以使正文顺利展开,还可以吸引读者注意力,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文章的开头也像我们一般人唱歌时的起头一样,不易过高,也不易过低,高了接不上,后续困难;低了无力度,缺少激情。对统计分析报告开头来说,一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二要高度概括,简明扼要;三要提纲挈领,统率全文。常见的统计分析报告的开头有以下几种:

①直奔主题式。这种开头一般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主题,话语不多,文字较少,如国家统计局为全国人大财经委提供的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材料的开头是: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的通知要求,现对当前全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一简要分析,供参考。就这么几句话,交待了文章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撰写的目的。

②总揽全文式(在进度分析中运用比较多)。如芜湖市统计局今年撰写的《1-4 份全市经济形势简析》的开头:4月份,我市经— 14 — 济在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效益、财政收益保持良好的回升势头,市场消费、对外贸易旺势不衰……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③目的动机式(专题分析常用的方式)。如合肥市局撰写的《对‚七五‛以来合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分析与思考》的开头,写得很不错。工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工业经济的发展及总量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投资。‚七五‛以来我市工业性固定资产逐步加大,为提升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扩大工业经济规模,促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推动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深入)研究这一时期我市工业性投资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将对我市在实现‚GDP千亿元规划‛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工业性投资的规模、结构以及与其它投资的比例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为此,我们对‚七五‛以来我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进行了如下分析。本文开头非常简洁,语言流畅,先说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再谈工业性投资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紧接着说明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④制造悬念式。如《十年,十五年,还是二十年——对安徽追赶全国人均GDP水平的测算及分析》的开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人均GDP还处在相对较低

— 15 — 的水平。这一问题已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为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坚实基础的发展目标。然而,从目前的比较情况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任务较为艰巨,正如王太华书记在省委六届十二次全会上指出的那样,还要做出很大的努力。那么,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两个五年计划?还是更长一些时间?对此,我们在全面分析安徽与全国人均GDP差距的基础上,就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所需的时间和速度进行了初步测算,并对安徽经济实现赶超的发展思路进行归理,以期能为省领导和有关经济管理部门指导经济工作提供参考。

读了这篇文章开头,在读者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悬念:虽然人均GDP这个指标如此重要,如此受到省领导重视,那么,我省究竟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原因何在?这个开头既能吸引读者,又突出了主题。

⑤设靶论战式。在文章的开头,就把各种对立的观点摆出来,然后进行比较研究论证,得出结论,表明作者的看法和观点。如2000年国家统计局编写的《对近期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及政策建议》一文的开头:

‚这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不断趋缓,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极大关注。我国经济究竟是由快速进入低速发展呢?还是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呢?双方观点各持己见,分歧很大。对此,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 16 — 这段导语,有意识地列举了对经济形势判断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为后面的论战拉开了序幕,接着在系统分析中表明了作者所赞成的观点和看法。

⑥写作开头常犯的毛病:

一是入题慢。这是开头最常犯的毛病,绕来绕去,转了一大圈,才回到正题上来,正所谓‚秀才卖驴,三尺不见驴字‛。

二是套话多。空话套话是统计分析报告开头的大忌。有的喜欢运用一些固定的套式句作开头,如‚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潮中‛,‚在××精神的鼓舞下‛等等。这类套式句不是不可用,用要注意场合,在向党委、政府提交分析材料或经济新闻发布稿中,一般是可用的。但不能‚场场不离穆桂英‛,反映成绩可以,揭露问题就不可;会议材料可用,专题报告、预测报告就不一定可用,不然就落入俗套,令人乏味,意兴索然。

三是不考虑阅读对象。报告的开头,不仅要考虑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写作的目的和阅读对象。如给党政领导的统计分析报告,开头一般不要使用不常用的和领导们不熟悉的统计专业术语,如‚根据某某数学模型得知‛、‚根据对什么回归函数预测‛或引用国外著名经济学家的观点等等(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

(2)围绕主题写正文。依据结构安排,使用统计资料撰写文章。我们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相应的文章结构与之相匹配,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社会经济现象的

— 17 — 发展规模(或运动过程)。因此,正如前面所说的,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一篇文章有多少层次、结构多么复杂,它们都必须围绕主题、紧扣主题。反映在文章中的各个段落之间、各标题与主题思想之间一定要有紧密的联系,不能信马由缰,离题万里;各个段落、标题之间一定要有逻辑关系,或并列、或关联,结构紧凑,不能支离破碎,一盘散沙。总之,我们在谋篇布局、设计结构时,一定要做到结构必须围绕主题,紧扣主题且富有逻辑;内容必须服从主题,服务主题且论据充分。

(3)呼应主题结好尾。结尾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束语。如果说统计分析报告的开头是‚提出问题‛的部分,正文是‚分析问题‛的部分,结尾则是‚解决问题‛的部分。一般情况下,作者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建议。好的结尾,可以帮助读者明确主题,加深认识,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结尾的写作,不能将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

结尾的写法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我们可以根据写作的目的和正文部分的分析灵活地选择结尾方式。常见的有:

①总结全文。其作用是强调作者的观点或看法。如今年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长10.2%(后调为10.3%),经济理论界有人据此提出了经济过热的看法。对此,国家统计局发表文章,对经济是否过热进行了分析,结尾对全文做了总结。‚既然经济增长仍在潜在增长区间;既然在10.2%的速度下经济增长的产业协调性还有所— 18 — 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仍具有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还有所减缓,经济增长的效益又明显提高,经济增长的金融环境整体平稳,那就不要轻言10.2%的速度“过热”了,更不要草率做出宏观调控政策需要紧缩的结论。‛

②呼应开头。通过首尾互相呼应,来深化统计分析报告的主题和意义。如合肥市局撰写的《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极——合肥与‚马芜铜‛经济优势比较》一文,开头简要叙述了构建经济增长极对于整合地区资源要素,激发地方经济活力,推动区域经济乃至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意义,指出作为省会合肥具有诸多发展优势,有能力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正文部分将合肥与三市(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比较,结尾对此做了呼应,写道:‚在今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我市一定要充分利用科教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好有效的政府、有序的市场和活跃的民营企业,为开放开发构筑出发达的金融、快捷的交通和良好的诚信。只有这样,我市才能真正成为都市圈中的都市,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表明了作者的意见和看法)。

③得出结论。目的是通过对主体分析的总结,得出全文的结论,也就是表明作者的基本观点。如《工业品价格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的结尾:‚通过对以上经济效益指标的定量分析,说明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燃料购进价格的变动已成为影响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逐步理顺工业品的价格关系,已成

— 19 — 为了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④预测未来。这类统计分析报告的结尾,常常是在总结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表明作者对其未来的看法。如1998年初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撰写的《1998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及对策选择》一文,在第一部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1998年经济增长趋势,并做了数据测算;第二部分从投资总量、资金投向、利用外资、农业生产、政策操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文章的结尾非常简洁,即对当年经济发展做出预测:我们认为,只要趋利避害,操作得当,1998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可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格局。(根据发展趋势预测未来)

⑤提出建议。提出建议是统计分析报告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写结尾的时候要注意建议切实中肯,具有可行性;既不与主体部分的内容重复,又要密切相关,具有联系性;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突出重点,对症下药,具有针对性(围绕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写建议、提对策)。建议可长可短,因文而宜,该长不短,该短不长。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并非所有的统计分析报告都有结尾,有的分析报告把要分析的几个问题,说明的几个情况,提出的几条建议一交待完就完结全文。因而没有结尾部分,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

⑥结尾应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防止草草收尾。这是指在结尾写作中,我们没有继续下功夫,不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结果造成胡乱草率地收尾,— 20 — 结尾有气无力。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头无尾。就是文章不该收尾的地方戛然而止了,给人有言犹未尽之感。二是虎头蛇尾。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文章中心不突出,层次结构紊乱,收笔时如同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只好生拼硬凑,草草收尾,造成文章结尾与开头和正文不够衔接。

二要防止画蛇添足。一般情况下,一篇统计分析报告的观点都已点到(或者是预测已经提及),或者建议、措施已提出之后,就可以说结了尾,不必再添一些不必要的文字,否则就是画蛇添足。‚蛇足‛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三种,一是担心文章短了点(初写者常犯的);二是生怕自己没有把文章的内容表达完(不相信自己);三是不相信读者,生怕读者看不懂自己的意图。

(例:某某报告的结尾:总体上看,我市经济仍然处于高速增长区间,受经济运行惯性作用,全年经济增长趋势不会发生逆转。预计全年我市一产顺利完成奋斗目标,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好于奋斗目标,某某等大型骨干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扎实工作,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超过年初确定9.5%的奋斗目标。)

应改作:从当前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我市某某等大型骨干企业在四季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因此,全年经济增长趋势不会发生逆转,仍将处于高速增长区间,预计一产增长任务会顺利完成,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好于预期,总体经济增长有望超过年初确定9.5%的奋斗目标。

— 21 —(4)精心修改细雕琢。统计分析报告写好后,要认真修改。这是统计分析撰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往往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玉不琢不成器。一篇好的分析报告一般都是在多次修改过程中形成的。列宁曾说过:一篇好的文章,至少要修改七遍。‚出口成章‛有可能,‚落笔成文‛不容易。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给别人看的,我们应具有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一个至少是自己认为较好的作品献给读者,而不是一个粗糙的毛坯。只要我们认真地精心地去修改,即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太高,也可以改成一篇比较好的文章。然而,我们当中有些同志,往往完成初稿后不太重视文章修改,有时甚至连再看一遍的工作也还愿做,或由于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去做。这样,即使有写好文章的愿望,也难以达到目的。重要的是,不愿或不肯修改文章,还会影响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篇分析报告,大到主题思想,小到标点符号,包括引用的统计数据,都在修改之列。从大的方面讲,要修改的不外乎分析报告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修改分析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具体地说,修改的范围应包括五个方面:斟酌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推敲语言,校对数据。这里,首要是对主题的修改,主题斟酌好了,主线贯通了,其他方面的修改才可有所依据。我的看法是,不论是领导修改部属的文章,还是作者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一般都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看主题是否符合形势(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 22 — 传为主;坚持与时俱进,服务于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

二看内容是否服从主题(内容围绕观点,观点围绕主题,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三看结构是否严谨(大小标题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段落之间是否衔接,做到脉络清晰,过渡自然);

四看观点材料是否统一(观点结论是否正确,前后提法是否一致,一定要保证数据准确无误,观点与数据相符,情况与史实相合);在写统计分析报告时,一定要用观点去统率材料,用材料去说明观点,并使二者统一起来。有观点无材料则空洞无物,有材料无观点则是一本流水帐,或是观点与材料相脱节,这都是不正确的。但材料一定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能凭印象,想当然。

五看语言是否规范(语言通俗简练,言简意赅,表述准确,使人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疑义;语句通顺流畅,主谓搭配得当,动宾使用合理)。

一篇信息稿子是这样写的:‚今年1—2月份,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

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42%。其中,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拉动我市今年以来工业高速增长的‘五匹黑马’‛。还是这篇信息,‚市委提出建设几大基地,壮大几大产业,强化几大工程……扣人心弦‛(无主语,语言不精炼,比喻不恰当)。

又:由于一季度‚禽流感‛的影响,我市农户的养殖生产,特别是家禽养殖受到较大冲击,我市各级政府迅速反应、正确引导,由于措施得力,在二季度家禽生产得以较快恢复。

— 23 — 总之,就一般文章而言,题目、结构和语言是文章的基本三要素。题目要新颖、独特、紧扣主题、高度概括;结构要合理、严谨、疏密有致、详略得当;语言要流畅、自然、引人入胜、缓急适度。

就统计分析而言,调查质量、整理水平和分析能力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调查数据要准确、及时、全面;加工整理要适合恰当、指标完整、分组合理;统计分析要资料运用娴熟、方法使用合理、善于总结特点、切中问题要害。

三、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 1.比较分析(1)动态比较。

①环比。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较。相同时间间隔,一般为月度、季度和,且连续。

环比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环比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1)×100% ②定比。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比。所比较的水平固定,时间间隔相同。

定比增(长)量=报告基水平—基期水平

定比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100%

=(定比增长量/基期水平)×100% ③同比。报告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的比较。同比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去年同期水平

— 24 — 同比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去年同期水平—1)×100% ④比较情况的语言描述。增长量描述用‚增加或减少‛,报告期水平描述用‚增加到或减少到‛;增长速度(增幅)描述用增长(提高、上升)或减少(回落、下降)。如果比较指标是绝对数,变化情况既可计算绝对变化、也可计算相对变化,变动量的表示用本身单位(绝对变化)或百分数(相对变化);如果比较指标是相对数(百分数),只计算绝对变化情况,用百分点表示。

(2)静态比较。一般是同一指标在不同空间范围上(地区)的比较。也有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之分。

(3)标准比较。与既定的标准水平比较,这是定性分析最常用的。常用的如计划标准,还有确定的国际、国内等标准(国民收入水平、城市化、老龄化);也有不确定的相对标准(如增长的快慢)。

2.因素(结构)分析

对多因素构成(影响)指标,分析它的结构状况及其因素影响程度。

(1)结构比例。部分总量与总体总量的比较,占有多大份额,反映影响的绝对水平。

比重=(部分总量/总体总量)×100%(2)影响贡献。部分增量与总体增量的比较,反映构成因素对总体变动的影响程度。

①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量/总体增量)×100%

— 25 — ②拉动总体增长的点数=增长贡献率×总体增长速度(小数)

3、预测分析

对某一指标未来变动趋势作出预测判断,在编制时间数列的基础上,采用一定方法或模型,进行分析预测。

预测方法包括:固定平均法、移动平均法、长期趋势法、周期变动法、回归分析法和随机预测法,等等。

其他还有相关与回归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方法,不再列举。

4、状态(进度)分析的主要内容

(1)总量及其各类分组指标的完成情况。多为静态指标。(2)对比分析。包括环比(上月、上季)、同比及与计划水平、平均水平、最好水平等的比较。多为动态指标。

(3)综合评价。总量的规模大小、速度的快慢高低、内部结构的优劣、质量效果的好坏等。

(4)问题及其因素分析。(5)相应对策与建议。

— 26 —

下载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分析报告

    一、党员基本情况截止到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从党员的身份来......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一)近年来,巴州区委在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用好的作风和好的制度保障《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和各项干部政策、制度的贯彻......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的现状,为学校决策提供参......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我院党委组织部于2005年底对全院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从统计数据看,一年来,在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力度......

    资产统计分析报告

    资产统计分析报告 市财政局: 根据贵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的通知》(X市财资„2011‟10号)要求,我单位认真对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单位资产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数据显示我单位......

    2016统计分析报告

    2016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年报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西宁市2016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6年西宁市人才资源快速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

    数理统计分析报告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 课程论文题目:姓名: 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分析报告 2016年 12 月22日 1 在钢线碳含量对于电阻的效应的研究中,得到以下......

    统计分析报告格式

    2012-2013-1《统计学》课程设计统计分析报告题目: 关于**********的调查分析小组成员: 财务1040*班 39号 张三财务1040*班 40号 李四 联系方式: 189******** 指导教师: 张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