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向家坝水利工程对长宁县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5篇)

时间:2019-05-14 03:4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向家坝水利工程对长宁县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向家坝水利工程对长宁县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一篇:论向家坝水利工程对长宁县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论向家坝水利工程对长宁县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长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胡 力

水是人类类生存之源、发展之本。由于降雨季节分配不均,水利工程不足,长宁县成为一个受到水源性威胁的地区。国家实施向家坝水利工程,给长宁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本文就向家坝水利工程对长宁县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向家坝水电站及灌区工程概况

向家坝水电站是继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之后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宜宾县与云南省水富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出口处,是金沙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最后一级水电站。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超过307亿千瓦时,是我国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并兼具防洪、航运、灌溉、生态等综合效益。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向家坝水电站2004年开始筹建,2006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截流,2010年二期工程大坝混凝土开始浇筑,2012年坝体具备挡水条件,水库蓄水,首批机组发电,2015年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工程竣工。

向家坝水电站灌区工程是向家坝水电站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宜宾、泸州、自贡三个市的17个区县、193个乡镇、2690个村,灌区面积9877km2,涉及人口1024万人。年平均设计引水量16亿m3,占灌区2030年总需水量的70%。可向灌区内307万亩耕地、57万亩果林地提供灌溉用水,向7座县城2030年近90万人提供优质可靠的城市用水。

向家坝水电站灌区工程途经长宁县的输水渠道为南总干渠。根据规划,南总干渠经翠屏区的李端镇龙门桥后进入长宁县境内长宁镇、井江乡、竹海镇,在甄子湾电站库区跨长宁河,经龙头镇进入江安县的红桥镇。工程建成后将解决长宁县共17个乡镇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灌溉面积27万亩。其中:自流灌溉14个乡镇,灌溉面积约25万亩;提水灌溉3个乡镇(三元乡、花滩镇、铜鼓乡),灌溉面积约2万亩。长宁县仅有硐底镇一个乡镇未涉及。规划我县修建中型水库东山水库1座;扩建小

(一)型水库为中型水库方四滩水库(又称碧浪湖)1座。规划渠道为:在跨长宁河甄子湾电站河段后,设桃坪支渠,灌溉竹海镇、桃坪乡、老翁镇、长宁镇、开佛乡、古河镇部分,能满足长宁河右岸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在总干渠设支渠串通东山水库,在水库设置左右干渠,解决长宁镇、开佛乡、井江乡、竹海镇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在总干渠设支渠串通方四滩水库,设左右干渠,解决梅白乡、下场镇、古河镇及南溪县江南镇部分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在铜锣地界内主干渠设支渠,经铜锣乡在后河处穿长宁河进入龙头镇、双河镇、富兴乡、梅硐镇,解决这5个乡镇的部分农田和生活用水;总干渠在高县地界内,提水解决珙县县城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在输水渠道中设支渠进入长宁县花滩镇、铜鼓乡、三元乡地界,解决这3个乡镇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二、长宁县目前的经济特色及产业布局状况

长宁县是四川省经济欠发达的丘陵类区县,农业比重大,工业比重小;农村人口多,城镇人口少;财政底子较薄,整体发展较为滞后。县域经济的支撑产业主要有粮油、畜禽、竹类、旅游、轻工业等。因地势等因素,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南林北粮”格局。县境内春旱、夏旱、伏旱、冬干时有发生,抗旱减灾任务较为艰巨。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8.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16万元,粮食总产量21.6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370元,综合经济实力最新排位全市第4位,四川省第80位。

三、向家坝灌区工程建设对长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作用

向家坝灌区引水工程覆盖长宁县大部分地区,通过蓄水补水,工程效益将直接体现出来:一是农田灌溉效益。满足27万亩以上耕地灌溉用水,确保全县年产粮食稳定在21万吨以上。二是人畜饮水效益。确保15万城镇人口和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同时保证16万头牲畜饮水。三是工业用水效益。突破工业发展的用水瓶颈,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四是生态用水效益。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植被绿化率,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四、向家坝灌区工程建设对长宁县实现和谐发展的深远影响

长宁县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环境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旅游先导、工业支撑、农业强基、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和“强工重农、兴旅活商、建城促乡、构筑和谐”发展重点。长宁县的县域经济呈多元化、复合型结构,主要有农业、旅游、工业、城镇四大经济板块。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都迫切需要供水保障。与美国西部实施的一系列水战略和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一样,向家坝灌区工程的实施,由此提供可持续利用的充足的水资源、安全的水品质和优美的水环境,必然对构建生态、魅力、和谐美好新长宁,实现长宁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金沙江之水通过浩大的灌区工程引入长宁县,主干渠道在中海拔位置上穿行,支渠网络延伸至县境大部分地区,让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必将极大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使城镇更加宜居宜业,农村生存发展条件得到改善。基本农田保灌性能提高,必将生产出更加丰富更具特色的农林畜水产品,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使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同时,生产生活用水矛盾趋于缓和,淯江河抗水污染应急能力提高,必将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随着向家坝水利工程的启动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在长宁的汇聚,必将形成能动的“向家坝效应”。有效对接3600人的移民接安任务,既有利于长宁县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又有利于长宁县进一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状况。农村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使农村人口向城镇梯度转移提速,特别是向县城集中。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土地规模经营扩大,从而使县域经济迈上科学发展轨道,实现新的跨越。

长宁人民将更加珍惜向家坝水利工程特别是灌区工程建设这一战略性、历史性和现实性机遇,精心谋划,积极应对,顺势而为,借力腾飞,为实现富民强县和谐崛起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走开放合作之路 统筹推进向家坝库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走开放合作之路 统筹推进向家坝库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屏山县政府办课题组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是全国第三大水电站,库区淹没涉及川云两省三个市(州)六个县。随着移民迁建全面展开库区各县共同面临着城镇迁建、产业重构、基础设施复建移民开发等重大机遇。树立“大库区”意识,走区域合作统筹规划、联手开发之路,推进库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谋求移民机遇效应最大化,实现共建共赢,是当前库区县亟需思考的现实课题。屏山将围绕“建设向家坝库区生态经济县的战略定位,联动各方,乘势而为,加快建设雷马屏绥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努力实现由贫困山区移民大县向水电生态经济强县的跨越。

一、重构库区城镇体系,支撑长远发展

水电开发移民搬迁,使库区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城集镇面临重大的迁建机遇,城镇体系的调整必然带来县域生产力布局的优化重构。重新审视城镇发展条件,准确规划定位调整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库区县必须首先思考的课题。屏山县城从金沙江畔远迁 50 公里到岷江下游新发乡,县域经济重心远远偏离县域腹心地带,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弱化。为此,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化解:一是努力把新县城打造成精致、宜居的滨江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聚集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商流,吸引周边乡镇或宜宾城区的人士到新县城买房居住、经商置业,汇聚人气。近期要借助宜宾县高场镇这个拥有 2 万集镇人口的传统商贸物资集散地的承载能力,为新县城建设服务,缩短新县城“成长期”,及早彰显移民新城魅力。二是库区集镇应主要依托江对岸谋发展,形成清平、新市、新安依托绥江县城,楼东、锦屏依托水富县城的发展格局,配套基础设施,培植相关产业,发展配角经济,主动接受云南县城辐射带动,克服

县域腹地经济中心缺失对库区发展带来的不利格局。三是把中都工业园区建成县域西部产业中心,重点发展能源产业及高载能产业,与新发工业园区相呼应,以307省道为交通连接轴,成为屏山“哑铃经济”的重要一极,使县域经济均衡发展。

二、打造库区交通枢纽,改善发展条件

向家坝库区周边交通资源相对富集,有成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乐宜高速公路、宜泸渝高速公路、213国道、307省道,金沙江、岷江、长江水道,周边城市机场,以及即将建设的成贵高速铁路、宜攀高速公路,区域交通发展潜力巨大。可按“整体布局、互连互通、快速便捷、形成网络”的原则,将库区交通设施复建、区域交通发展项目与库区周边交通大动脉、中心城市连接,以“十二五”规划为载体,统筹库区各县铁路、公路、水运网络化布局,打通“断头路”铺设直通道,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向家坝库区综合交通枢纽,缩短库区与宜宾、乐山、西昌、昭通,以及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的时空距离,显著提升库区对外交通能力,主动承接成渝经济圈、川南经济区辐射带动。屏山将发挥地处宜宾、乐山、凉山、昭通地区结合部,座拥金沙江、岷江的区位优势,以移民迁建为契机,调整县域路网布局,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开工建设新县城至宜宾沿岷江快速通道、乐宜高速公路真溪连接线、岷江大桥及沿江港口码头等,一批关系长远的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加快 213国道、307省道、屏楼公路复建工程和楼安公路建设,配合推进成贵高速铁路、金沙江大桥、云川金沙江大桥建设,发挥溪洛渡电站专用公路、五指山隧道的“直通道”效应,提升中都—马边、龙华—沐川出县公路等级,积极融入宜宾市半小时核心圈和一小时经济圈,彰显新县城和库区集镇发展活力,显著提升石盘、宋家坝、中都工业园区聚集产业的竞争力,支撑长远发展。

三、联手开发库区资源,共同脱贫致富

借助移民迁建机遇,打牢产业发展基础,是促进库区社会长治久安、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的关键。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使金沙江流域逐步形成以水电资源开发为主,承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产品加工基地。向家坝库区各县可顺势而为,力争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合力搭建电力、特色农业、磷化工三大产业平台,避免出现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首先,可整合力量发展电力产业。按照水电开发惯例,向家坝电站库区县在电站建成投产后,可争取到一定比例的“落地电”后扶政策,库区各县可联合引进电力企业,将争取的优惠电力入股,形成一定规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工业,将电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其次,可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特色农业。金沙江河谷光热资源充沛,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永善、金阳、雷波、屏山的白魔芋和雷波脐橙远近闻名。库区各县可通过调查论证,以农业产业重构为契机,以脐橙、白魔芋为主导品种,调整库区农业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做强加工企业,为后靠移民提供可靠的安置产业。第三,可联手发展磷化工产业。向家坝库区属连片贫困山区,曾以“雷马屏”著称。库区各县可探索联手资源开发、共同脱贫致富的思路,如雷波、马边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水电资源,库区蓄水后将形成宝贵的岸线资源,具备产业布局必需的区位、用地、交通条件,库区各县可创建“磷化工产业园区”,协商建立分税、分利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屏山具有背靠山区资源,面向丘区市场的地缘优势。在能源建设上,与省地电集团合作组建电力公司,建成新县城110KV变电站,架设马边—新市110KV输电线路引进周边富余电力 10 万千瓦,创造了工业用电价格宜宾最低的竞争优势。在特色农业上,将移民安置产业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 10万亩“沿江第二水果带”;发挥屏山是白魔芋命名地的品牌效应,打造中都河流域5万亩

白魔芋基地。在产业布局上,发挥新发工业园区享受四川省“7+2”重点工业集中区的政策优势,全力打造“新发百亿工业园区”,目前已引进规模企业 14家。

四、开发库区生态旅游,提升整体形象

电站建成后,库区将呈现绵延 130 公里、总面积达 90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壮丽景观。库区毗邻川南旅游环线上的长宁竹海、兴文石林、五粮液酒城、峨眉山、乐山大佛,加上库区西部大峡谷温泉、马湖、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龙华八仙山大佛、楼东新石器遗址,即将形成的电站大坝景观等旅游资源,为整体规划打造向家坝生态旅游品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库区各县可遵循“库区一体、错位开发、各具特色” 的原则,突出“游高峡平湖、泡西部温泉、听金江号子、品君山炒青、赏彝乡风情”旅游主题,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特色农业,建设“库区百里绿色长廊”,共同把库区生态旅游景点打造成连接宜宾与乐山旅游景区的重要节点,融入川南旅游环线,塑造库区的生态文明形象。

第三篇:向家坝灌区工程对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向家坝灌区工程对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市水务局课题组

向家坝灌区工程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顾城乡生活、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向家坝水电站灌溉综合效益的配套工程,可一定程度减轻电站建设对宜宾市占地移民搬迁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宜宾乃至川南地区综合发展能力。可以说,向家坝灌区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灌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三峡公司提出的“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水电开发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向家坝灌区工程基本情况

向家坝灌区覆盖四川省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四市21个区县和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县,涉及总人口1237万人。灌区规划灌面348.85万亩,其中新增灌面166.18万亩,改善灌面139.14万亩,现有水利设施保灌面积43.53万亩。规划灌面中,宜宾市158.9万亩,占总灌面的45.6%;泸州市136.16万亩,占总灌面的39%;自贡市51.69万亩,占总灌面的14.8%;昭通地区2.10万亩,占总灌面的0.57%。

灌区向自贡市城区年供水0.82亿立方米,向内江市、隆昌县城区年供水1.21亿立方米,为水富县、长宁县、珙县、屏山县、宜宾县、兴文县、南溪县、富顺县等城镇生活年供水1.18亿立方米。规划新建和改扩建中型水库13座,共计库容34071万立方米。灌区分南北总干渠,北总干渠渠首取水流量98秒立方米,总长122.68公里,南总干渠渠首取水流量38秒立方米,总长107.34公里。灌区渠系总数125条,总长1675公里,多年平均引水量17.82亿立方米,总投资179.5亿元,工期15年分三期实施。

二、向家坝灌区对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一)向家坝灌区工程将极大地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宜宾地处四川盆地南缘,长江上游河谷地区左右岸,自古以来干旱灾害频繁,频繁出现的干旱是制约灌区经济发展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区内干旱主要有冬干、春旱、夏旱和伏旱,其中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是春、夏、伏旱,犹以伏旱最为严重,常造成溪河断流、塘库干涸,干旱严重时,往往禾苗竹木干死、人畜饮水困难。据气象部门资料统计(参见灌区主要气象站干旱分析表),灌区范围内,冬干春旱出现频率在50%~70%;夏旱出现频率为50%以上,高县局部地区夏旱频率高达90%;伏旱频率在50~70%左右。在干旱发生的年份中,以春、夏旱或夏伏旱的连旱形式较多,在发生春旱的年份中有68%紧接出现夏旱;有夏旱的年份中有74%继以伏旱。干旱的另一特点是连年发生,如1959~1961年,1969~1972年,1979~1981年,1990~1994年,均为严重干旱连年出现,持续2~4年。各类干旱在地区上的分布规律是:灌区西北多春、夏旱,东部多伏旱。解放以来重大夏伏旱灾年份有1961年、1964年、1969年、1974年及1977年~1979年连续三年、另外还有1986年、1990年。进入90年代更为频繁发生,有1992年、1993年、1994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3年、2006年。据统计,1980年至1994年15年,几乎年年干旱,宜宾市平均每年受灾人口达91.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3万亩,损失粮食3918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用于抗旱经费223万元。宜宾市1966年出现的夏伏旱,持续时间长达90天,受旱面积达139万亩,大春粮食减产达1.5亿公斤。宜宾市1992年遭受高温伏旱,全市断水田18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80%,断水开裂田110万亩,占断水田的60%,干枯死苗面积10万亩。再生稻和双季稻及晚秋作物受到严重影响,迟玉米和红苕普遍受旱。烤烟受灾15万亩,占烤烟面积的80%。养鱼稻田干裂21万亩,占养鱼面积的60%。旱区有90万人,6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由于高温酷暑,死亡8人,死亡牲畜1000多头。1993年~1994年出现连续长达226天的秋、冬、春、夏、伏五旱相连的特大干旱,全区受灾面积达339.5万亩,绝收21.3万亩,减产量1.27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3.97亿元。2006年从3月~9月上旬,灌区普遍遭遇持续的春旱和夏旱连伏旱,旱旱相连,农业生产损失巨大,其中,宜宾市已种水稻、玉米、红苕等农作物面积1064.74万亩,受灾469.85万亩,成灾221.72万亩,绝收51.517万亩。无水栽种的11.7万亩。

向家坝灌区工程将为灌区提供水量17.82亿立方米,是当地自备水源和当地径流提供水量的近两倍;将新增有效灌面190.38万亩,改善灌面125.12万亩,极大地提升灌区农业生产抵御旱灾的能力,向家坝灌区将成为宜宾的“鱼米之乡”和川南的都江堰。

(二)向家坝灌区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宜宾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工程少,全市无一处大型水利工程,中型水库仅有四座,大部份小型水利工程多系50—70年代修建,属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先天不足,大部分已列入病险水库之列,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调节能力很差。水库配套渠系也是多年失修,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4。耕地灌溉率仅为4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旱涝保灌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5%左右,大多数耕地处于靠天吃饭状态,许多地方都采用“保田不保土,保栽(秧)不保灌”的不完全灌溉方式,农作物的后期灌溉得不到保障,亩均粮食产量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得不到保障。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灌区经济发展落后:2005年,灌区总人口537.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4.21万人,占灌区总人口的85.8%;灌区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37:34:29,农业占较大比例;灌区人均GDP仅5177元,只为全省人均的74.4%,农民人均纯收入3341元,只有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8%,远低于先进地区的水平。灌区工程实施后,灌溉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生产效率极大提高,被束缚在有限土地上的农业生产力将得到极大解放,对促进灌区二三产业发展,改变灌区经济发展落后局面意义重大。

(三)向家坝灌区工程是保障向家坝水电站移民稳定与发展的基础 向家坝电站移民由宜宾市自行安置解决,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政治任务。灌区宜宾市范围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经比较突出,但由于区内地势相对平坦,是宜宾市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也是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的重点接收区域。这就意味着宜宾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将承载更多人口的生存与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为了实现向家坝电站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就必须在移民安置区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安置区功能,提高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灌区工程实施后,宜宾市有效灌面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将由现状的44.68%增加到73%以上,人均有效灌面大幅度提高,将极大地改善灌溉条件,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对电站移民和移民接收区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起到保障作用。

(四)灌区工程是灌区城乡供水安全的重要水源保障

宜宾市虽然拥有长江、金沙江和岷江三条大河,但自产水资源总量仅有8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156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和全省人均2990立方米水平,也在联合国公认的人均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同时,灌区内有11座县城,其中长宁县、兴文县、珙县、屏山县、宜宾县和南溪县无第二水源,向家坝灌区工程为县城的供水提供了饮水安全保障。另据调查,目前灌区内180个场镇中有134个乡镇或由于远离大江大河水量不足、或由于水源水质有问题,场镇生活用水和乡镇企业生产用水困难,乡镇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受灌区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分散居住着大量的饮水不安全人口。据各地农村饮水安全调查,目前灌区约193万人、8.13万头大牲畜、228万头小牲畜饮水安全不达标,其中,水质不达标的占54.2%、水量不达标的占17.4%、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占15.8%,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占12.7%。群众为争夺水源纷争不断,遭遇连续干旱时,群众生活用水更加困难,严重影响了灌区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灌区工程引用的金沙江水水质优良、水量充足、位置高,具有向以上乡镇供水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可很大程度上解决灌区存在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灌区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下载论向家坝水利工程对长宁县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向家坝水利工程对长宁县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