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推进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构建铁西文化新城区
扎实推进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
构建铁西文化新城区
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实施以来,铁西区以完善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构建共享演出工作格局为抓手,以建立广泛覆盖、实质对接的艺术惠民网络体系为目标,以“深入、提升、实效、发展、和谐、惠民”为主线,努力把“双百万”工程打造成为惠民、便民、乐民的民生工程,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是立足于格局构建,以统筹协调促深入。为深入推进“双百万”工程,加强工作的组织实施,铁西区成立了由区委宣传部、文体局、教育局、各街道(镇)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领导小组,制发了《铁西区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工作实际,区委宣传部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工作调度、检查指导和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情况,发现解决问题,注重发挥好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加强。年初以来,区委宣传部先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全年工作、人员对接、重大活动等事项进行了专门研究和部署,有效解决了艺术指导员选派、活动开展、经费保 障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了相互协调、通力合作、运转顺畅的工作格局。
二是着眼于规范管理,以完善机制促提升。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实施好这项工程,艺术指导员进社区活动是关键。铁西区从机制和制度建设入手,一方面加强了对艺术指导活动的规范和管理,建立了艺术指导员工作责任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对工作任务、目标等做出了明确要求,保证艺术指导员真正走进社区、走近群众,实现了与社区的实质性对接。同时还针对艺术惠民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吸纳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惠民艺术培训工程,为艺术惠民工程的实施提供可持续力量支持。另一方面,建立了工作考核评比制度,根据各艺术指导员和社区艺术惠民工程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形成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带动整体的工作机制,推动了艺术惠民工作的扎实开展和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8月4日铁西区隆重举行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成果展演暨表彰晚会,400多名群众文艺爱好者登台演出。在展现艺术培训、艺术共享成果的同时,还对23个“双百万”工程优秀组织单位,36名优秀艺术指导员,31个优秀节目进行了表彰,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艺术指导员投身艺术惠民工作的积极性和居民群众参与艺术活动、提高文化素养的热情。三是服务于群众需求,以科学谋划促实效。针对各社区和居民群众的不同需求,铁西区就市、区、街三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骨干进社区开展艺术指导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努力在活动的实效上下功夫,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上做文章,做到社区特色文化活动有相应艺术门类的指导员开展辅导,艺术指导员与所进社区建立起和谐顺畅的服务关系。结合社区文化特色,组织艺术指导员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艺术指导计划,不断提升培训指导的层次和水平,提高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的质量,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群众演艺队伍和精品节目,推动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一年多的运作,铁西区各个社区(村)平均至少有两支以上群众文艺队伍常年演出,并推出了歌曲《自豪吧!光荣的劳模》、《前进!铁西新区》、时装表演《四季 * 霓裳 * 追梦》等一批精品特色节目,其中铁西经典合唱团在第十三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全市预赛中脱颖而出,代表沈阳市参加比赛并荣获金奖。
四是着手于基础建设,以拓展阵地促发展。为扩大艺术惠民活动影响,在全区范围内开辟了城区和农村两块艺术共享阵地,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同步提高。一是充分利用区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站)室等现有场馆设施及活动中心,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功能,加强硬件建设。在市拨付专项资金基础上,区里同时提供了配套资金,用于添置音响器材、演出服装等,为各社 区(村)广泛开展培训讲座、节目排演等项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利用区级和街道社区两级文化广场,进行公益文艺演出及公益电影放映,通过送戏下乡、组织安排市属专业院团慰问演出等形式活跃城乡文化,丰富群众生活。
五是用心于载体设计,以主题活动促和谐。自新年以来,铁西区根据各时间节点和群众需求,先后开展了新年音乐会、文艺小分队慰问演出、街道社区迎新春文艺晚会、香江家居文化广场公益文艺演出、“红色经典电影公益放映周”、社区居民才艺展示、庆祝建党90周年“工人之歌”合唱音乐会等系列主题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心支持和广泛参与,营造了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使广大居民群众在观赏中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提高。
六是注重于培训质量,以公益讲座促惠民。从5月份开始,区文化馆推出了“铁西区艺术惠民公益讲座”,每周举办2次,围绕音乐、舞蹈、书画、诗歌等方面由市、区文艺工作者进行专题辅导,至今已举办了40余场,并在《新铁西》报上开设了专栏,每周以半个版面刊发电影放映和讲座安排,报道活跃在区文化馆、各社区里的文艺队伍和优秀艺术指导员,至今已刊发电影放映和讲座的报道共41期,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和好评,也有力推动了铁西艺术惠民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从年初至今,铁西区艺术惠民工程共开展免费艺术培训1700场,受益群众约8万人次;开展公益演出近200场,观众近9万人次;放映公益电影500余场,观众近20万人次。通过一年多的稳步推进,铁西区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形成了活动有指导、演出有场地、需求有满足、工作有成果的喜人局面,铁西艺术惠民工作正在让广大居民群众越来越多、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享受和幸福感。
第二篇:刘延东全面推进村村通文化惠民工程(定稿)
刘延东全面推进村村通文化惠民工程
http://.cn 2012年02月07日 08:54 农博网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6日出席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把村村通工程作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先导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举措,奋力开创村村通工作新局面。
刘延东对“十一五”时期村村通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在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村村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无线覆盖水平大幅提升,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06%和97.82%,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延东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村村通工作乘势而上、决战决胜的关键五年,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完成“十二五”村村通目标。要以直播卫星覆盖为重点,有线联网、无线数字电视为补充,重点解决好广播电视覆盖“盲村”、“入村不入户”等问题,基本实现“户户通”。要更加重视内容建设,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广大农民群众的特点,精心组织节目,不断提高质量,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广播电视成为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使文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确保村村通实现“优质通”。要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农村覆盖技术体系,使村村通实现“长期通”。各地要进一步健全村村通工作领导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运转机制,确保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顺利推进。
据悉,“十二五”时期村村通工程的目标是:重点解决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覆盖,完善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
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同志对村村通工作作了部署安排,贵州、安徽、浙江省负责同志介绍了工作经验。
第三篇: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有利契机,扎实推进“双通”工程顺利实施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被县委、县政府纳入新农村建设八项工程的重点之一。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给予扶持。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积极宣传政策,争取项目、落实资金,全乡4个村共落实村内路面硬化13条3266延长米,通村路面硬化1条3.2公里,修筑了十八公里至红旗村、红边村路基,为今年修筑白色通村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道路的建成使用,不仅方便了出行,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还强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广泛宣传,加强引导,打牢思想基础
“要致富先修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便捷的交通作保证,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文明村建设的良性发展,绒山羊产业越做越大,旅游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所有这些都得益于良好的交通条件。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引导乡、村干部充分认识修路的必要性。近些年,虽然乡、村两级对通村和村内道路建设和维护投入了一些资金,并多次组织过道路整修会战,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路况差、出行难问题,更重要的是部分路段已经直接影响到正常交通和农副产品的加工运输与销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些现实问题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修建乡村道路迫在眉捷、刻不容缓。二是引导乡村干部充分认识修路的机遇性。在修建通村和村内道路上,国家和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进行道路改造,对我们来说是千载难逢、梦寐以求的事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此,我们多次召开党委会和乡、村两级干部会议,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农户,广泛宣传,在全乡上下形成了一个广泛关注、共同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提供有力保障
为确保通村和村内道路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乡、村两级领导小组,乡党政一把手挂帅,深入一线抓落实,并与各村签定了责任状,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到目标考核之中。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程序,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筹资筹劳办法,坚持边动员、边规划、边筹资,力争抢前抓早,提早开工。在资金筹措上,我们采取政府投一部分、村级补一部分、各帮建单位支持一部分,农民一事一议筹一部分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资金难题,2006年乡村筹资筹劳折合人民币共计44万元,为通村和村内道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在材料供应上,我们一方面协调县内的运输队以最低价格提供砂料,一方面动员现场附近的村屯无偿提供存料和拌料场地等便利条件。2006年春节过后,仅一周时间,就将砂料全部备齐,保证了工程按期开工。为确保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我们组织包村干部深入基层,充分发挥服务职能,认真指导农业生产,提前进行技术培训和组织生产资料供应,提前设好绕行路段,最大限度避免因道路建设而给农民带来的不便。同时为有效化解因道路建设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我们组织乡村干部认真宣传政策,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得一些征地、青苗补偿等疑难棘手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三、保证质量,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工程实施过程中,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各村本着量力而行、勤俭节约的原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充分发动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体村民自觉出工出车、义务劳动,自己动手建设家园,既节省了资金,没有产生新的债务,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双通”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村屯建设品位不断提升,带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如今我乡各村对实施“双通”工程的认识越来越高,积极性越来越强。截止到目前,全乡已上报2007年通村路3条20公里建设计划,落实村内水泥路建设4个村10条2590延长米,这些村正在积极落实修路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交通部门和各帮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双通”工程建成真正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使农村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