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项目经理学习体会: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公司项目经理学习体会:再熬再奋,自
有亨通精进之日
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读到这条名言警句,联想近期公司掀起“打经济翻身仗,我们怎么办?”的讨论,我想对公司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再梳理,对于近些年来我们的重点问题,作一剖析,以利于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项目管理的几个要素就是:“人、机、料、法、环”。机械设备租赁价格的限价和公开,设备采购的激烈竞争和市场化及项目用的主、附材的公开招标,让我们项目所使用的设备、材料等在市场机制下客观不会“吃亏”的。近些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人”和“法”都发生了变化。我们项目管理的差强人意,我想主要在于我们主观方面的因素出了问题,这些要素都要扭一扭,纠一纠。
一、人的因素:、人才的断层和流出与规模激增的矛盾
从10年来的公司产值一览表可以查看出:XX年和XX年度公司的规模相比多年前翻了4翻,目前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52亿元左右,规模在集团内部子公司趋于最高水平;按照趋势线可以看到规模发展是:每每爬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会进入一个高原期,高水平维持几年。所以,需要我们各方面都要调整,跟得上,偶尔或许要“阵痛”一下,才能调整到位或者适应“节奏”。
从10年来公司总人数的图上可见:近5年我们公司的总人数是平稳的,说明每年流入的群体数量和流出的群体数量是基本一致的。另外,公司还有一部分人员在集团公司直管铁路指挥部等局内部单位助勤,实际的在岗的总人数是在下降的。
从上两张图结合起来可见:首先,总人数和我们的规模增长不适应。加之,原有的一部分劳动力在老化和弱化,一部分劳动力在集团“援建”,还有一部分人员上调集团公司或其他单位。还有,公司规模的扩张和公司精英团队的扩张是不适应的。现状:一方面,年轻的、现有的同事们有更多、更广的岗位空间去发展,有更多的机遇去适应;另一方面,公司的各方面的基础技能培训、管理岗位、知识培养、结构性调整也是迫在眉睫。
从XX年-XX年的人均产值完成一览表我们清晰可见:近两年的人均创造的产值都在185万元/人以上,为历史最高水平,整个公司的工效已经达到历史最好的水平,并横向在集团内工程公司比较,我们公司人均产值也名列前茅。解读一下,不管你是在项目的哪个岗位,不管你是在机关的哪个岗位,你有没有觉得真的忙了很多比原来?你周围人和领导都很忙了呢?你遇到的问题和工作小“麻烦”也更多了呢?是的,因为你个人的产能和工效已经发挥的很好了,你一年中解决的问题数量已经增长了不知道多少倍了(图中数字可以说明一切)。当然,你在工作遇到的棘手“小麻烦”也增多了。这,就是在发展,在适应。
2、人的思想活跃度和潜心业务培优思想的矛盾
搞管理,人的因素是第一要素。思想的引领,思想的扭正和纠偏是我们管理中绝对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曾经几何时,我们可能是酒量尽涨,武功尽失;可能是榜样的力量、文化引领的认同感在消减;可能是技术员的身顶着总工的位儿,副经理的能撑着经理的摊儿。我们应该持有正确的价值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切实际的官本位思想是在日销月减的弱化我们技能的增长,是会荒废我们青春的时光。目前全公司春回大地,风气蔚然,我们更要重视各个管理层,作业层级的结构调整和资源管理。鼓励、引导各层级,尤其是基础人才团队的发展壮大,形成正常有序的“正三角”管理架构。倡导、下沉管理层级到基层和作业层去了解现状,服务现状。
目前,项目上优秀的维修工、设备操作员、测量员、试验员、技术员、预算员、会计员、调度等比较缺,影响着我们规模的增长、工作的顺利推进,经常在赶工期就显得更加的捉襟见肘了。马云的淘宝帝国能蓬勃快速发展,不就是靠默默地、专一地快递人群和满城尽是的购物者吗?
3、人的承压能力和担当与岗位职责担当不匹配的矛盾
能力是价值的体现,岗位是义务和职责的平台。做好自己,做好平台是相辅相成的。常怀感恩之心,常念守土之责,撑起自己,撑起一片天,就是当时当值的价值。往往,撑过去便是晴天,不撑或撑不过去,就一直是阴霾。不经历,不精神。
二、管理方法:、传统管理方法与多变的管理域不适应的矛盾
公司施工生产的特点是板块多,地域广,跨界大。同一个板块,不同地域管理模式不一;同一地域,不同板块的管理模式不同;同一地域,同一板块,不同时期的管理模式也是有变的,所以动态管理是永恒的。我们所到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全新的管理,从零开始,不管是规定动作还是自选动作,我们都要在规范允许下破旧立新。动态管理的特性需要的是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适应,方能很好的履职、履责。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一个企业的效益、信誉、人才培养、长久发展甚至生死存亡。项目管理不可因循守旧的保守式管理,不可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管理,不可盲目自信,更不可放羊随性管理。任何的管理模式不可能一直保鲜的,我们大家应该不断进取,防微杜渐。
2、管理经验的不足与管理要求不适应的矛盾
人才的流失和结构的不合理,对于我们这样的施工企业影响周期是比较长的,会导致项目或者企业管理当期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现象突出,进而成为管理中的硬伤。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倡导“走工地”。“走工地”不是“跑工地”,更不是坐车上“逛工地”、“看工地”。只有踏实地、务实地“走工地”才能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才能补齐我们经验不足的短板,才能全员积累经验,才能起到以上率下的管好项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能补拙,坚持“走工地”的工作和学习方式,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我们的问题会解决在路基上、桥墩下、掌子面、楼层间等等,会让我们的管理在现场生效,体现在现场的管理才是有效的管理。我们反对现有的一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体的现象,完全依靠微信管理项目,完全依靠车子“跑”工地,完全依靠“传递”指令等等。
3、制度管理与个性管理相互兼容性的矛盾
项目法施工强调法人管理项目,强调法人代表(项目经理)管理项目,那么我们必须围绕项目经理这个中心,项目班子这个中心,是没有错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就往往会有一些现象和我们的相关制度,人文管理,纪律规范等是发生矛盾的。如何化解?我觉得我们作为公司员工要兼容并蓄,要善意理解和沟通。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项目主管的压力是很大的,在日常的管理中会出现“家长式”“英雄式”“朋友式”等等的管理现象。一方面我们要理解,为我们企业的利益总是好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改进,现代管理还是要向制度管人的方向去发展,向公平、公正、暖人暖心的人文管理方向去发展,企业才能生生不息。
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看不见问题,回避问题,逃避现实,不担当,不履责,缓作为,慢行动等等。摒弃那些思想,远离那些作为,我们都会进步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发展是挡不住的,让我们为打赢经济翻身仗,做出我们该有的奋力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