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查看未成年子女信息不应该禁止”辩论稿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犯的错误实在太多,下面我将一一进行说明。
首先,对方辩友歪曲概念,戴了有色眼镜看待“查看”这个词,还有就是对“未成年人及监护人”的定义和权力没有搞懂。…… ***** ***** 其次,对方辩友盲目夸大了“查看”的副作用,以为“查看”就是“偷窥”,以为“查看”就是侵犯了未成年子女的隐私权。***** ***** 最后,对方辩友又说********,对此我方就不能理解了。我方认为******* ***** *****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反方三位辩友的立论是错误的,论据是荒唐无稽的,逻辑是混乱的,言词是苍白的,这也进一步论证了我方的观点的正确性:
“家长查看未成年子女信息不应该禁止”。
第一,第二,家长可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来了解孩子的状况,在必要时,选择以不被孩子知道的方式翻阅孩子信息。
信息不直接等同于隐私,信息大于隐私。对于“家长可查看未成年子女信息”这个话题,我们不提倡,但是不禁止。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如孩子行为有异时,可以通过私下查看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动向。
第三,父母查看孩子的信息,尽管有的时候不是子女所愿,但他们的目的是关心保护子女。如果禁止父母查看未成年子女的信息,那孩子将会用法律武器来对抗关爱他们的家长,这将是怎样的价值导向?同学们,想想你们的父母,于心何忍?
第四,父母对未成年之子女有保护及教养的权利义务,让子女有安全的生活和成长环境,防止子女身心受到创伤。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违法,家长也要负责。正所谓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没有无条件的权利,也没有无条件的义务,如果家长只是有义务保护孩子,并在孩子违法时受罚,却没有权利了解孩子信息以更好的保护关爱孩子,这样子,法律的公平性何以体现?
第五,《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由此可见,只有披露未成年人隐私才为法律所禁止,那如果只是父母查看,而没有披露出去的话,父母无罪。
最后,我方认为,家长通过查看未成年子女信息来管教还未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子女,未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所以不该禁止。谢谢大家!
第二篇:辩论 家长应不应该查看未成年子女的隐私
定义
1.家长:家长,旧称一家之主,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一般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自然人)。一般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孩子的长辈。其并非法律术语,学校常见称呼,但与法律上的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范畴比较近似,属于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一部分。2.查看:检查,视察,看望,探望事物的情况。(可以扩大范围,如通过与孩子交流获得信息也算查看)
3.隐私: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只能公开于有保密义务的人)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详细看隐私的内容)
判定标准(家长应不应该查看未成年子女的隐私)1.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2.是否有利于父母履行监督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3.是否有利于保护孩子的权利和义务
4.是否触犯了相关法律(个人觉得反方一定会牢牢抓住这个问题,我们不能逃避,更应该直接面对,否定家长的方式是违法的,同时找到相关支持法律来站稳脚跟。)5.是否有利于孩子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和关系。
分论点
1.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家长在发现未成年子女思想或行为异常时,只有充分了解情况,才能在更大问题发生前进行有力纠正和引导,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了解方式的确多样,但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他们不愿将一些自认为私密却又和成长息息相关的事情告诉家长,所以这一方式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查看其个人信息便显得更为行之有效且合理了。
2.有利于父母更好的履行监督、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家长有法律赋予其必须履行的义务。查看行为并不是不尊重子女,在察觉到子女异常时,若个人信息中含有重要线索,查看行为,是合理的,甚至是必须的。不能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这样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教育引导子女的过程中给家长套上一个沉重的枷锁,这样超乎现实的理想化法条只能让父母投鼠忌器。3.有利于保护孩子的权利和义务。详见图片…
4.没有触犯相关法律。很多情况下,未成年子女与父母在隐私方面发生冲突,涉及到侵犯不侵犯隐私权的问题,引来众人热议甚至批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大家对隐私和隐私权的认识并不够,盲目给父母扣上侵犯子女隐私权的帽子。事实上,父母的查看方式并没有触犯法律。
二、大家极度地放大了未成年子女的隐私权而忽视了父母作为监护人拥有的义务和权利。父母有责任和义务了解未成年子女的成长动态,而同时他们也在法律上拥有知悉权……(详见图片2…)
5.明显有利于父母与子女的面对面交流和关系。未成年子女会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认知范围有限,青春期的叛逆,认为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等拒绝向父母告知信息及个人心中想法,时常构成与父母交流的障碍,严重时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父母通过查看未成年子女隐私可以及时发现子女思想行为动态以及自身所做的不足,能够及时做出改正,通过婉约得当的方式引导孩子,促进家长与子女间的面对面交流和关系。
第三篇:“家长查看未成年子女信息不应该禁止”事实论据
》》》》根据法律相关条项,未成年人未满10周岁,子女在父母面前无隐私。未成年人处于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前,子女独立拥有个人领域的隐私权。但基于监护的需要,父母知情权对子女隐私权有一定的限制,诸如手机号码、学习成绩、外出活动这些隐私事项,未成年子女应当向父母履行告知义务。父母行使知情权也有相应限制。父母知情权实现后必须自动履行保密义务,未得到允许不得披露未成年子女隐私。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教育、培养为重,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未成年子女隐私权应作出让步而使父母知情权得到实现。但对此应该有严格界限:只有父母在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未成年子女有不良行为或举止严重失常时,才能以承担监护职责为由采用有效方式来知晓子女的行踪和思想动态。如未成年子女屡次旷课而没有正当理由、夜不归宿、赌博吸毒、有离家出走倾向等等,在与子女沟通失败的情况下,可采用查看子女个人物品等非正常手段了解子女的相关情况,以便取得教育、管束和挽救子女的效果。
》》》》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父母对子女的个人信息也是具有一定的控制权的。如根据美国的《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对面向12岁以下儿童或向儿童收集信息的网站和在线服务者,必须事先向父母发出有关信息收集的通知并征得其同意,且保证父母可以修改和更正这些信息。
》》》》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血缘关系,在法律上享有亲权,并负有监护义务。无论从亲权的角度还是从监护义务的角度,都应当赋予父母了解未成年人思想动态的权利,因为未成年人的思想未成型,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长要更好地保护孩子,履行好监护职责,就应该可以去查看子女的信件、短信等个人信息,及时进行管教。当然,父母与子女之间最好能多一些沟通,以未成年人自愿的方式查看其相关信息,效果可能更好。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在这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仅限于“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10周岁或者患有精神病的未成年人),而湖北省该项立法则将范围扩大至未成年人(不满18周岁),这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家长更大的权利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在这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仅限于“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10周岁或者患有精神病的未成年人),而湖北省该项立法则将范围扩大至未成年人,这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家长更大的权利。
》》》》网易游戏家长监护服务于2010月2月5日正式上线服务,网易游戏旗下所有公开测试运营的游戏中同时开通“未成年人家长监护”服务。
旨在加强家长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的监护,引导未成年人健康、绿色参与网络游戏,和谐家庭关系。“工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家长提供一种实施监护的渠道,使家长纠正部分未成年子女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成为可能。
第四篇:父母不应该查看未成年子女的个人信息
所谓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者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权则是指公民享有的对其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与生俱来,受法律保护。
首先,父母认为你还是个孩子,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隐私可言,这一观点实际上是不对的。由上述的分析可知,隐私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不受公民年龄的限制,你虽然未成年但也是我国公民,因此,你当然应该享有隐私权。
其次,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的规定,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非经法律许可,他人不得干涉。你写的日记由于内容大部分都涉及到隐私,与社会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并且你自己也不愿他人知道,所以,这些内容应该属于你的个人隐私,未经你许可,其他任何人都无权翻看。父母虽然与你有最亲密的关系,但是未经你的允许他们同样也不能翻看,否则就构成对你隐私权的侵犯。所以,你父母认为看你日记是关心你而不需要你同意的观点是不对的。
尽管我们相信:父母在人生阅历上可能比子女要丰富得多,但这是否就说明他一定能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正确或相对正确的呢?我认为:这肯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然如此,某些父母为什么又要努力地剥夺子女的决策权?!
然而,正是某些父母自作聪明的“垂帘听政”,无形中扼杀了子女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子女的心理障碍。这些为人父母者似乎没有意识到: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同样都会使人增加知识,甚至在挫折和创痛的混沌中更容易激荡出思维的耗散结构来。而我们的父母太爱我们了,以致于太苛求完美了,不容许我们经受一点挫折和磨难;结果,在潜移默化之中子女的思维力萎缩了,洞察力钝化了,耐受力也极为脆弱——这就是一种爱的悖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三国时期蜀国的后主刘禅。我个人认为:刘禅的懦弱无能(当然,他可能有他自己的做人方式——这一点笔者完全尊重他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亚父——就是那个“近似为妖”的诸葛先生一手造成的。诸葛亮以“做事谨慎、事必躬亲”而闻名。这样,刘禅就必然会失去许多应该得到的试错机会,以致于胸无大志、安于享乐、亲近谗佞、误民亡国。诸葛先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蜀国也随之逐步走向衰亡。真是——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由于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父母与子女的效用函数是正向关联的,所以,父母有权过问子女的所谓“私事”;子女也没有理由将父母作为“局外人”看待,而应该对自己的“委托人”负责,对自己行为可能给父母带来的精神的或物质的损害予以应有的考虑。特别是父母作为具有一定人生体验的人、作为相对意义上的“旁观者”,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向子女传递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
2、尽管父母有足够的激励来为子女的利益着想,但在子女的个人事务上,父母无疑是不折不扣的信息亏拙者;退一步讲,即使他们具备完全的信息,也未必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对其可能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足以证明父母比子女更具决断力。因此,父母在发表意见之后最好加上如下声明: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3、在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人的理性是有差异的。当子女年幼、理性思维尚处于萌发阶段时,父母为子女决策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父母不应窒息子女理性能力的发展,而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子女在正反馈和负反馈中获得经验、知识和理性。父母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对自身的理性能力有正确的判断,要懂得“无为”而“为”的玄妙,要知道即使自己具有“近似为妖”的才能也不能伴随子女终生,最好的办法就是:送给他们猎枪,而不是现成的野兔。
第五篇:家长可以查看未成年子女的个人信息一辩稿
家长可以查看未成年子女的个人信息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很高兴与对方辩友就家长是否可以查看未成年子女的个人信息这一问题进行讨论。首先,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所谓未成年子女,是指法律上未满18周岁的有合法监护人的公民。个人信息,指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识别某一个体的信息,如个人基本信息、金融信息、交友信息等,不限于数据文字,还包括影像声音.个人信息不完全等同于隐私。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个法律许不许可的问题,而是查看未成年子女个人信息这一行为合理性的问题,而衡量的标准在于:其是否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我方认为:家长可以查看未成年子女的个人信息,理由有三,陈述如下:
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家长在发现未成年子女思想或行为异常时,只有充分了解情况,才能在更大问题发生前进行有力纠正和引导,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了解方式的确多样,但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他们不愿将一些自认为私密却又和成长息息相关的事情告诉家长,所以这一方式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查看其个人信息便显得更为行之有效且合理了。
二.有利于父母更好的履行监督、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家长有法律赋予其必须履行的义务。查看行为并不是不尊重子女,在察觉到子女异常时,若个人信息中含有重要线索,查看行为,是合理的,甚至是必须的。不能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这样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教育引导子女的过程中给家长套上一个沉重的枷锁,这样超乎现实的理想化法条只能让父母投鼠忌器。
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当今社会未成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刑事涉案的未成年人所占比例,由1986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提高了一倍。同时未成年人心智不够成熟,行为处事容易冲动,以上种种都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隐患。较之于学校和社会等监管途径,家长的监管更具及时性、针对性。充分了解子女需求和现状,才能更好处理子女成长道路上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家长可以查看未成年子女的个人信息。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011新生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