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忆革命岁月,传承红色文化团日动总结书及新闻稿 2
人文艺术学院(团支部)“时间去哪儿”团组织生活
总
结
书
主办:共青团重庆科技学院委员会
承办:装潢13-01团支部(文艺学院团总支)
14年3月16日
一、活动的目的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让同学们充分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我班计划开展一次以“时间去哪儿”为主题的团日活动,鼓励同学们把握时间,寻找自己的目标与梦想,为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时间观、人生观,本次团日活动以去“时间”为主线,融入互动内容,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聚焦时间的主题班会“时间去哪儿”将成为同学们寻找自己梦想的正能量,成为引领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健康发展的推动力量。
二、活动流程:
主持人介绍各位嘉宾宣读团日活动的主题,通过主题来介绍了“时间去哪儿”,拉开了团日活动的序幕。整场晚会共有七个节目。
三、活动概况:
本次活动由人文艺术学院团总支装潢13-01支部全体成员参与,主要负责人有班长周云辉、团支书黄怡、主持人常玥。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位班干之间应加强默契,提高工作效率。
(二)看电影和做游戏时,稍欠组织和纪律
五、工作经验(总结)
(一)通过团日活动,同学之间一起活动,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二)通过对团日活动的筹备,同学之间懂得了分工明确。
(三)通过团日活动,大家释放了自己的内心,由开始的生涩到后来的热情。
(四)通过团日活动,各位班委得到了锻炼,提高了默契,增加了办事能力。
六、结语
时间飞逝,若是不能充分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没有把握住时间和机会去做一些实现自己价值的事情,那整个人生将会枯燥无味,毫无意义。时间就像一把无情的刀,改变了我们太多太多。作为一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最应该做的是把握住现在的时间,活得精彩,对于未来,满怀希望。
我们还年轻我们有时间和热情,我们对一切事物充满着热爱,我们会用最好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青春。
新闻稿
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装潢一班团日活动顺利开展
2014年3月16日晚,我院装潢一班的“时间去哪儿”团日活动在人文社科大楼G501教室拉开序幕。出席此次活动的有我校墨西哥交换生Ivan Amk、组织部干事孙茂林和周明跃以及装潢一班全体同学。
活动中,首先装潢一班的团支书黄怡围绕“时间去哪儿”清晰且简要的概述了时间的重要性,让我们充分了解到时间的飞逝之快。以及当代大学生不该容易满足,活在当下,应当树立自己的目标和寻找动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之后,让每位同学畅谈了自己的童年,回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然后是活跃气氛的<谁是卧底>和小合唱纷沓而至使现场气氛推入高潮。最后,放了电影《时间规划局》和《时间都去哪儿了》mv深刻地敲醒同学们珍惜时间的警钟,对于时间的流逝,有无奈有遗憾,但更重要的是警戒同学把握现在。
整个活动全班都参与其中,增进同学友谊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的同时也使同学们对组织生活的兴趣和对“时间”的意识增加。相信未来的日子里装潢一班这个大家庭会越来越团结,越来越优秀!
人文艺术学院团总支装潢13-01支部
2014年3月17日
第二篇:红色文化传承问卷调查总结
红色文化传承问卷调查总结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宣传,我对革命历史和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按照活动计划安排,我们的活动开始了进一步的调研,我们实践团队所有成员分成两人一组在公园、市区等地做关于红色文化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将打印好的调查问卷分给各个小组,强调了一下注意事项和集合时间,我们便开始了调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做一份客观科学的问卷,需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也需要客观的讲解。我和我的搭档来到分好的区域,开始寻找调查对象。调查中,大部分市民在听了我们的介绍后,都表示了支持,这对我们调查的进行非常有利。不过在调查中,我还是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一些市民说的方言让我们交流起来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坦诚的想他们说明情况,然后更加耐心完成交流,做好一份份问卷。以便于以后我们更加准确客观的了解红色文化教育情况。
今天我们的活动依旧是做红色文化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不过今天的活动地点该到了市区人民广场,人民广场的人比较多。早上,我们来到目的地,按照昨天的分组方式开始做问卷。一些在这里晨练的老年人便成了我们的第一批调查者,老年人对红色文化都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开始的调查都做的比较顺利。有些老人甚至还和我们进行了很多交流,看到我们问卷设置的一些题目,为我们讲述他们所熟悉度历史。下午,我们终于做完了我们手里准备的所有问卷,看着一份份成果汇聚在一起,让我对我们团队合作的力量充满了自信,也让我对后期的数据整理结果充满了期待。
根据实践活动计划,今天的活动没有安排校外的内容,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整理之前两天所做的调查问卷。上午,团队所有成员来到我们的大学生活动室,将调查问卷分析整理。我们做好每个人的分工,每个人负责几个题目,开始统计结果。这是很多同学第一次做这类数据分析,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我们的数据分析能力,让我们了解了一个问题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让很多同学新学了一项技能。最后,通过整理和数据汇总,我们对调查地区的红色文化教育情况有了初步了解,虽然不能够十分准确的反应情况,但是对我们的活动方向还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三篇: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活动方案
开展“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文化”系列活
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文化”
二、活动目的:
突出立德树人,以清明节为契机,采取网上签名寄语与网下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未成年人慎远追怀、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学习懂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不断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材。
三、活动时间: 2015年4月3日-4月7日
四、活动安排
1、各班开好一个主题班(团、队)会。
2、上好一节革命传统教育课。
3、利用学校多媒体组织观看一场革命故事片。
4、组织好一次祭扫或参观瞻仰活动。(对象:团员志愿者)
5、办好一期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做好一份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
6、组织广大师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祖国历史、学习英模事迹,登陆中国文明网等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
第四篇:开展“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的总结(模版)
开展“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文化”系列活
动的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巩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成果,按照中、省、市要求,在今年清明节期间,要突出“少年强、中国梦”这一主题,继续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网下系列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运用重要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次活动帮助同学们了解了党的光辉历程和辉煌业绩,增强了心向党的意识,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进一步懂得了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自觉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通过讨论,同学们深深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精神理念是一种文化的深层性内容,相应的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容。作为一种既存的文化因子,它能熏染、浸润,溶解人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甚至在必要时刻把民族的千千万万民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动员起来,从而捍卫民族集体的尊严与利益,从而使一个民族历以艰难曲折但却能自我岿然屹立。
针对学生实际,学校对广大青少年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国情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组织全校师生缅怀革命先烈,感受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甘洒热血、勇于献身的民族气魄;二是激励广大青年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采取评比的办法,评选校园学先烈优秀学生。通过身边可感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从而使青少年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第五篇:革命据点村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考
武平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例研究
——以亭头村为例
林金秀
(中共武平县委党校 福建 龙岩 364300)
【摘 要】革命据点村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无私奉献,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既传述了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又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红色文化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应时代的召唤,武平县亭头村以红色文化为基础,深入挖掘革命据点村的文化价值,开发红色旅游路线,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为红色文化价值转换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革命据点村 红色文化 亭头革命旧址群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8)04-页码-页数
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其核心地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了肯定,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在发展人文社会、繁荣经济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因此,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坚守文化责任,彰显文化力量。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1)
总书记提出了“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思想和创造活力,建设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兴文化”为新时代文化事业提供了发展的养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
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分布于全国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湮没,需要我们积极挖掘、整理、传承、发展。
1武平作为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拥有多处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三进武平,1930年红四军主力进入武平时,毛泽东将前敌委员会设在梁山书院,毛泽东住在书院的左后厅,朱德和红四军军部驻在考棚,陈毅和政治部设在三元福地,召集地方干部和各阶层代表召开座谈会,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开展系列革命活动,推动土地革命斗争深入 【收稿日期】2018-09-18
【作者简介】林金秀(1975-),女,汉族,福建武平人,本科,福建中共武平县委党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
开展,把武平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高潮。长期的革命斗争让武平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留存的多处革命旧居旧址,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革命据点村是红色文化的“根据地”,武平是红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一大批革命据点村,如红军入闽第一村民主高书村、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上将出生地湘店乡湘洋村、大禾上湖村、象洞光彩村、永平塔里村、桃溪亭头村、城厢载文村陈禾坑等。革命据点村的人民群众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无私奉献一切,包括生命,他们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反帝反封建运动,直到全国解放,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精神,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红色文化。湘店乡湘洋村见证着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的光荣事迹,文坛宿将林默涵更为武平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革命据点村的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们对新社会的探索经验,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呈现,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值得后辈子孙世代传承。
亭头村红色文化的价值
了解革命据点村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让红色文化在世界发声,提升中国影响力,是发掘和利用革命据点村红色文化独特价值的意义。亭头村革命旧址群作为红色文化的重点保护对象,其开发及利用情况影响着红色文化传播。
1.亭头村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底蕴
亭头村位于武平桃溪镇南部,距县城35公里,人口约20000余人,是省定革命据点村之一,有着悠久而光荣的革命历史。据《武平县志》记载,“亭头”村可追溯至宋代,以前道路交通不便,亭头村凭借穿村而过的水路,成为武北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中心,人们将亭头村及上游的木材等产品沿河流而下,漂到上杭等地区售卖,将上杭等地的丝绸、生活用品也通过河道运至亭头村,当时亭头村的经济相当发达,这也是奠定亭头村建国前曾一度是武北四乡乃至全县政治中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革命时期,李长明等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宣传马列主义,并于1928年在赖园寨成立“铁血团”。1929年12月5日,李长明联同小澜的张涤心、湘店的刘亚楼、刘克谟,组织180多人,策划指挥“小澜暴动”,牵制了长汀国民党势力,有力地保障了古田会议的召开,随后在亭头建立武北地区革命根据地,成立武北区苏维埃政府。
1932年5月至1933年秋,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进驻亭头,在亭头成立县委县苏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等机构。亭头村成为全县红色苏区的政治中心,领导和指挥全县的革命斗争。此外,红四军第三纵队、红十二军36师直属部队、福建省军区武平独立二团、红十九军司令部、红军独立团、红军56师独立第三团、中央模范师第七团等都曾进驻亭头,亭头也成为了红军的根据地。
2.亭头村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亭头现存有当年红十二军政治部、亭头乡苏维埃政府驻地春园别墅,红十二军司令部、县政治保卫队、县监狱所在地西平,中共武平县委机关驻地宝善居,县政治保卫局、县工农检察部所在地择仁居,红四军第三纵
队、县苏维埃政府及县裁判部驻地三苟居,红军独立团、模范营、模范连、游击队驻地衡公祠,区裁判部、区监狱所在地三乐居,以及县邮局所在地、红十九军驻地及县苏妇女部旧址等红色旧址九处,是红色旅游的圣地。
此外,亭头村地处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沿,青山环抱,山势连绵,拥有山林面积2.3万亩,生态茶园230亩,绿水长流,亭头河水如丝带蜿蜓在亭头谷地,村落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客家农耕方式,茶园、田野、流水、古树、村落组合了绮丽的自然风光,是现代人休闲、赏景的优选之地。
亭头村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遇到的问题
1.亭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近年来,亭头村为了传播和发扬红色是文化,对红色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也采取了不少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以“游亭头革命遗址、观茶乡风情、学农耕文化、品客家美食、享长寿养生之道”为主要内容,以红色旅游为特色,以生态茶乡为依托,打造的集教育、观光、休闲、体验、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别具特色。红色茶乡亭头乡村旅游依托红色革命文化、客家古民居生态茶园、原始森林等自然、人文资源,规划开发“制茶工坊” “竹筏漂流”“河流垂钓”“快乐农耕”“森林探访”“生态健身”“红军客栈”等旅游项目。目前亭头村已完成神潭大桥、书香阁、“一河两岸”河堤及道路硬化等工程,修缮革命旧址群,整理观光茶山茶田,以及正在筹建的亭头旅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实施“一河两岸”十里花堤工程、改造民居房屋立面,整治村庄环境,培育红色茶乡农家乐,都是亭头村旅游规划的重点工程,是吸引游客前往参观旅游的重头项目。
2.亭头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亭头村作为革命据点村的重点开发对象,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对其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众多问题。一是亭头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亭头村距离县城较远,从县城到亭头革命旧址群需花费时间较长,不利于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传播,且红色旧址附近食宿基础设施也还不完善,削弱了红色旧址在游客心中存在感。二是当地群众对亭头革命旧址群保护观念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当地群众普遍缺乏对红色文化旧址的保护观念,从根本而言,是没有意识到保护革命旧址群的重要意义,目前亭头革命旧址群存在严重的保护失责现象,长年失修,致使房体倾斜残破,遗址斑驳不堪,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大打折扣。三是当地居民的红色思想输入不足、宣传不到位。革命旧址群所在地红色文化氛围明显不足,当地居民(包括在那个时代出生还没有故去的老人)甚至不清楚革命旧址群的详细情况,红色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中断的危机。亭头村村民受限于文化水平,无法理解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当地政府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不到位,未能很好地引导村民形成红色思想,也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挖掘、完善亭头革命旧址群的几点启示及建议
1.增加及改善基础设施
红色文化资源能吸引游客到亭头村感受革命精神,配套的基础设施是能留住顾客的重点。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重点保护和修缮亭头革命旧址群,在尽量不改变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完善参观游步道,设立指 3
路标识,改造参观停车场,兴建生态公厕,以及配套相应服务,方便游客的旅程的同时,对亭头红色文化的宣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
对外,除了在报纸、电视新闻、旅游网站等常见方式进行宣传外,还可以把当地的革命事迹拍成电影、纪录片等,加深人们对当地的印象和对先辈革命精神的向往。定期召开由知名专家参加的学术课题研讨会,同时邀请知名媒体跟踪报道,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对内,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当地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让其熟悉家乡的红色历史,更要继承和发扬家乡的红色文化传统和精神。通过重要节日、纪念日,如“五·四”青年节、“七· 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和“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将教育主题与教育对象紧密结合起来,联合团委、工会、教育等部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3.开拓思路,选择合适的开发利用主题
在挖掘革命旧址群的资源潜力时,应开拓思路,选择合适的项目,不能让先辈们的革命历史掩埋在一座座仿古的房子里,让红色文化浮于表面,其挖掘与开发也只是虚有其表。武平是革命根据地,亭头村是革命据点村,可以收集有关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实物、文字图片及革命英雄事迹,成立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主题博物馆。并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载体,向游客展示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发展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4.加强政府各部门合作,完善红色教育机制
亭头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和开发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现象,如文物部门分管旧址的保护,而党史部门则对革命旧址进行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革命旧址承担起教育的作用,联合党校、党史、档案文化、教育、文联、旅游游等部门,对革命旧址进行有机整合利用,充分挖掘革命旧址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整合各部门资源,发挥革命旧址的党性教育阵地作用,形成红色教育的长效机制。
5、倡导学习红色文化作品的风气
推荐红色文化书籍,鼓励大家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及革命精神,并撰写心得体会,学习红色文化作品,弘扬红色精神,适时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及征文活动等,让红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红色文化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通过科学有效地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提升我国影响力,统筹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以文化传播的形式向人们再现老区、苏区人民和革命志士并肩奋斗的光辉历程。组织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旅游等主题活动,寓教于乐,让人们了解革命历史,接受“红色熏陶”,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注释](1)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
(2)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