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村级工作测试题

时间:2019-05-14 03:2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村级工作测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村级工作测试题》。

第一篇: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村级工作测试题

三:计划生育相关了解情况

1、新《条例》关于生育政策作了那些调整?

答:有十四处修改和删除,其中有:

一、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计划生育违法行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计划生育违法行 为的举报应当组织调查,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二、第二十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合并,作为第四项,修改为:“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的,但不适用于复婚夫妻;”

三、第八项改为第七项,修改为:“夫妻一方为一级至六级的残疾军人,一级至五级的因公(工)致残人员,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1、新《条例》关于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有哪些突破和进步? 答:突破和进步有: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形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表现在

1、提高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男每月20月,独女每月30月,止16周岁。

(2)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年满60周岁,对只有一个子女或者两个女孩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给奖励扶助金。对独生子女死亡或者伤残的计划生育家庭,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给特别扶助金。”

(3)对办证的独女和双女户在养老保险、子女上学、扶贫资金等给予相应的照顾。

3、根据新《条例》相关规定,请列举出农村符合生育二孩的条件(五种)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四)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的,但不适用于复婚夫妻

(五)婚后不育,夫妻双方均满30周岁,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

(六)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十一)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4、请简要列举本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

1、已婚育龄妇女流出多,管理困难。

2、3、社会抚养费难以征收到位,起不到宣传教育、震慑作用。流出人口中孕情跟踪难度大。

第二篇:安徽省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

安徽省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 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立分类考评和区域人口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体系,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按照“主攻皖北、提升江南、带动江淮”的总体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提高科学考评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分类分区域及考评权限

(一)区域划分及分类

实行市级分区域、县级分类和省市相结合的管理及考评方式。1.市级区域划分。将全省17个市划分为3个区域,即宣城、芜湖、铜陵、马鞍山、池州、黄山6个市为皖南地区;合肥、巢湖、安庆、滁州和六安5个市为江淮地区;淮北、亳州、宿州、阜阳、蚌埠和淮南6个市为皖北地区。

2.县级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基础,将江南地区与皖北地区各县分成2类进行考评,江淮地区2009年考评一类县参照江南地区分类,其余各县参照皖北地区分类。

(二)考评权限

1.省对各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市本级工作目标完成、保障措施落实、城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等情况(党政线、城市和流动人口),结合所辖县(市、区)考评结果,对市进行综合评价;对县(市、区)进行综合考评(基层线)。对省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35个部门)进行评估(部门线)。

2.省对县级考评实行省、市结合,省、市结合按省统一方案考评调查1个样本点,样本点由省统一抽取。省对各县(市、区)工作过程和效果进行日常监测,重点核查,监测、核查结果直接纳入年终总体考评。

3.省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考评方案、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考评方案另定。

二、考评主要内容、权重及获取方式

(一)内容及权重 1.党政线(100分)

(1)市及所辖县(市、区)党委、政府解决影响人口计生工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对2009年存在问题整改情况(30分);

(2)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经费投入到位情况(20分);(3)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跟踪奖惩情况(20分);

(4)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综合治理人口计生问题情况(20分);

(5)执行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评规范(10分)。2.部门线

主要是对省直责任部门进行测评。(1)相关部门履职情况;(2)出台相关政策的兼容情况。3.基层线(100分)(1)江南地区:

①稳定低生育水平情况(30分);

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15分);

③保障措施(政策落实、标准化建设、财政投入、队伍建设)(35分),保障措施由市评估上报,省进行监督、复核。

④工作创新(10分)。⑤群众满意度(10分);(2)皖北地区:

①稳定低生育水平情况(45分);

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30分);

③保障措施(政策落实、标准化建设、财政投入、队伍建设)(20分),保障措施由市评估上报,省进行监督、复核。

④工作创新(5分)。

4.市级综合考评权重(总分100分)

(1)所辖县(基层线)抽样调查综合考评结果加权(50分);(2)城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20分,其中农村地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5分);

(3)党政线方面情况(30分)。

(二)指标获取方式

1.基层线考评内容通过抽样调查、日常监测、重点核查、科学评估、信访举报调查核实等多渠道获取;城市及农村考评数据共用。

2、工作创新项目由各县结合实际自报一项,2010年3月底前申报,创新成果于2010年9月底前申报。工作创新成果、群众满意度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3.党政线考评由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对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工作成员单位35个部门(部门线),由各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按省统一要求进行测评,结果上报省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

4.调查时期以考评时点起上溯一个完整,党政线考评起点为“十一五”以来。

三、加分和减分 加分:

为国家工作会议或省召开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会议提供主要现场的;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发言介绍经验的;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的。

减分: 1.与群众有奖举报相关的减分:

①群众举报涉及出生、手术错漏报及瞒报重大事故且经查实的;

②严重行政侵权、违法行政或发生重大恶性事件的。

2、调查期间有干扰现象的(抽样调查中期内生育对象见面率过低的,除减分外,还将相应下调出生政策符合率)。

3、群众来信、来访超过当年全省平均水平的。

4、市级考评工作违反考评规范的。有关加减分办法另行制定(见附件)。

四、考评方式和纪律

(一)考评工作突出客观性、现场性、随机性,注重经常性工作落实。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场调查食宿自理,考评工作全过程接受纪检、监察及被查单位和群众的监督,有举报必查处。

(三)调查组和被调查单位严格执行考评工作纪律,对违规违纪者严肃查处,并追究调查员所在市、县连带责任。

(四)加强对市、县考评工作规范,整合考评内容,减少考评次数,以减轻基层负担。2010年10月底前各级考核、评估必须全部结束。

对县考评实行省、市数据共享。对乡镇考评,实行市、县结合,以县为主,结果共用,市只对县上报的后进乡镇进行复核,结果预警及“一票否决”;实行考评方案和考评结果逐级上报制度,市级考评方案和结果报省人口计生委备案,县级考评方案和结果报所在市人口计生委。

(五)省调查样本点结果不得作为否决干部依据。

五、结果使用

(一)市级按照分区域分配获奖名额。其中,皖南地区4个、江淮地区和皖北地区各3个。各区域的第1名和综合排名前3名的市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市”,由省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其它市和综合排名前8名的市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予以表彰奖励。处于表彰位次但被评先否决的,后序的市不增补。

(二)江南地区按50%比例,皖北地区按40%比例,江淮地区参照相同分类的比例评选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予以表彰奖励。

其中,江南地区综合排名前4名,江淮地区参照江南地区考评综合排名前2名,参照皖北地区考评综合排名前2名和皖北地区综合排名前3名的县由省政府表彰。处于表彰位次但被评先否决的,后序的县不增补。

(三)工作求实创新奖

创新奖面向各市,对各市开展的具有特色并富有成效的创新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各奖项。设立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求实进步奖面向农村考核县(市、区)。是指工作求真务实,抽样调查中无误差,报表数据真实准确;或在开展长效节育手术奖励工作中落实程度较好,取得良好效果(仅指皖北及沿淮23个县);或工作开拓创新,富有成效,得到国家或省级认可,具有推广价值。求实进步奖设立5名。

工作求实创新奖由省人口计生委予以表彰奖励。

(四)对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35个成员单位进行综合排序,按50%比例评选“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由省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评先予以否决: 1.市级未完成单项责任目标的;

2.出现严重工作失误、责任事故影响较大的,因方法不当引发较大影响案件或集体上访事件的;

3.有严重弄虚作假行为或严重干扰考评调查的; 4.被确定为单项预警县的。

(六)“一票否决”、预警和单项预警

1、未完成责任目标且综合考评总分最低的市,作为“预警市”。

2、江南地区最后1名;江淮地区最后2名;皖北地区最后3名的县被列为预警县。江淮地区参照江南地区考评的县单独 排序连续2年在后3位,且2年综合排序最后1名的县列为预警县。

3、对连续两年被列为预警的县进行“一票否决”。

4、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一票否决”

①因行政侵权引发重大恶性案件或造成恶劣影响的;

②故意造假造成数据失真程度严重的;

③严重干扰调查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④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异常且综合治理不力的

5、“单项预警县”

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处于高位,且孕情监测和案件突破等居皖北地区工作分类后五位的。

六、组织实施

根据考评方案,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或授权省人口计生委制定考评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

附件:1.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加减分办法

2.2009年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江淮地区一类县(市、区)名单

附件1:

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

责任制考评加减分办法

依据《安徽省2010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方案》,制定本办法:

一、加分

1.为全国性工作会议提供主要现场的(国家人口计生委安排会议)奖励3分(市、县不重复奖励);为省召开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会议提供主要现场的,奖励2分;国家区域性会议提供现场的,奖励1分;

2.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发言介绍经验的奖励1分; 3.获得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表彰的奖励3分,获得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表彰的奖励1分。

1—3项奖励不重复累加,以最高分计。奖励加分直接计入考评总分。

上述奖励需持有关文件或经统计核实,由相关业务处室申报,经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办公会认定。

二、减分

(一)与信访和群众有奖举报等有关的事项 1.群众举报涉及出生、手术错漏报的

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群众有奖举报制度,将群众举报涉及出生、手术错漏报纳入扣分,累计扣分不超过4分。

2.与违法行政和重大案件等有关的事项

8(1)发生重大案件。即因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行为引发群众伤残、死亡和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的扣2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列入重点管理。

(2)非法关押或殴打群众的,非法扣押或损坏群众财产的,视情节轻重,每起扣1-2分;乱收费、乱罚款或违反计划生育合同规定收取合同违约金的,每起扣1分。

(3)县站乡所在计生技术服务中发生医疗责任事故的,视严重程度扣1-2分。

(4)瞒、漏报重大责任事故或未按规定及时上报重大案件信息的扣1分。

3.与来信来访有关事项

群众来信来访超过当年全省平均水平的,按人均信访量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计算扣分,最高扣2分。

(二)干扰调查及与抽样调查有关的违纪违规事项 1.在现场调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定为严重干扰,从考评总分中扣3分,情节严重的直接列入重点管理:

(1)进行跟踪和围堵,致使调查组无法进入调查现场进行调查的;

(2)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修改统计报表数据或支持和参与被查乡镇严重弄虚作假和提供假证并经查实的(考评结束后发现的,列入下一考评,予以等值扣分)。

(3)被查单位向调查员送礼品、礼金或向手机充值的。2.在现场调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定为中度干扰,从考评总分中扣2分:

9(1)被查乡镇在提供有关证据时,弄虚作假、提供假证的;(2)调查组在反馈调查情况后,拒不在反馈单上签字或无理纠缠,致使调查组在全部反馈后超过规定时间2个小时后仍无法离开调查乡镇的;

(3)市、县级有关领导或人口计生委工作人员到调查现场影响调查的或者反馈后帮助乡镇进行纠缠的。

3.在现场调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定为轻度干扰,视情节轻重,从考评总分中扣1分:

(1)拒绝向调查组提供必要的计生档案资料或超过规定时间提供的;

(2)调查组在反馈调查情况后,拒不在反馈单上签字或无理纠缠,致使调查组在全部反馈后超过规定时间1个小时后仍无法离开调查乡镇的;

(3)乡村干部在调查现场对调查员盯梢,经调查员指出后仍不离开,干扰群众如实反映情况或者驱赶转移群众的;现场调查未结束而进行跟踪调查的;

(4)未经过调查组同意将群众带至乡镇或调查组住地要求重新调查的;(5)其他违反被调查单位职责和纪律的。

4.调查员在现场调查过程中违反调查人员纪律,影响抽样调查效果,经核查属实的,除建议选派单位对其个人作出纪律处理外,视情节扣选派单位1-2分,直至评先否决。

发生上述1~3项情况的,经调查组集体讨论认定,以书面和音像资料等报省人口计生委考评领导小组确认后扣分。

(三)与抽样调查期内见面有关的事项

期内生育对象家庭成员见面率在50%至40%之间的扣1分至3分;期内生育对象家庭成员见面率低于40%的,扣3-5分,同时下调政策符合率0—5个百分点。

(四)省市结合考评有关的事项

市调查的样本点经省复核确认出生、性别和节育措施错漏报,除以误差形式纳入对市级相应指标进行修正外,按错漏报例数对被查县进行倒扣分。

以上减分除

(三)、(四)项单独扣分外,其他累计扣分不超过4分。

附件2:

2010年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

分类考评县(市、区)名单

(待2009年考评结果最终确定)

皖南地区考评县(22个): 芜湖市:繁昌县、芜湖县、南陵县

宣城市:广德县、宁国市、绩溪县、泾

县、旌德县、宣州区、郎溪县

铜陵市:铜陵县

池州市:贵池区、石台县、青阳县、东至县

黄山市:黄山区、徽州区、黟

县、祁门县、歙县

马鞍山市:当涂县

江淮地区参照皖南地区考评的县(12个)合肥市:肥西县

滁州市:天长市、南谯区 六安市:舒城县、霍山县

巢湖市:庐江县、居巢区、和

县、含山县 安庆市:潜山县、桐城市、岳西县 江淮地区参照皖北地区考评的县(18个)

县、休宁合肥市:长丰县、肥东县

滁州市:定远县、来安县、全椒县、明光市、凤阳县 六安市:金安区、金寨县、裕安区、霍邱县、寿县 巢湖市:无为县

安庆市:怀宁县、望江县、枞阳县、宿松县、太湖县

皖北地区考评县(23个)淮北市:濉溪县

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宿州市:泗

县、砀山县、埇桥区、萧 县、灵璧县 蚌埠市:固镇县、怀远县、五河县

阜阳市:颍泉区、颍上县、颍州区、颍东区、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

淮南市:潘集区、凤台县

第三篇:2009年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2009年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2009年,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为重点,坚持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并治、依法行政与优质服务并举、强化管理与利益导向并重,加快长效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大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省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在90%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一、推动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环境

(一)坚持宣传教育为主,继续强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基本国策的党政倡导和新闻社会宣传,特别是宣传计划生育30年的巨大成就,加强人口文化建设、人口理论研究,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组织举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党政领导专题研修班。

(二)协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就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情况开展督查,推动各地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指导各地出台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

(三)完善人口问题宏观决策体系,切实发挥省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作用,促进各项经济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衔接,推动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改革并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评制度,精简考评内容,优化指标设置,突出抓主抓重,倡导求真务实。探索在考评中引入预警机制,科学运用“一票否决”权。坚持农村、城市及流动人口考评数据共享,在考评中充分利用WIS等信息化手段。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人口统计数据会商机制。

(四)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按照中央《决定》要求,推动各级财政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力争各级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增长幅度,“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年人均30元的投入目标。

二、坚持分类指导,强化重点工作

(五)继续贯彻“主攻皖北、提升江南、带动江淮”的总体工作思路,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皖北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工作指导力度、投入保障力度,着力推动皖南地区优质服务上新水平。针对制约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调研,确定专门课题抓点探索,推进整体工作平衡发展。

(六)进一步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大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村为主”等工作机制,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和管理,引导基层做好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推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适时召开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

(七)加强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全省“一盘棋”工作格局。召开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化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创新工程”建设,加强城市社区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建设,开展流动人

口专项清理,实行流动人口全员统计。强化流出地基础建设,积极探索流出人口管理新模式,开拓省际间双向协作新途径。

(八)进一步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深化关爱女孩行动,坚持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孕情监测、依法打击等多措并举,完善“两非”案件查处工作规范,开展定点分娩、实名登记试点工作。适时召开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现场会。

(九)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积极推动法定奖励优惠政策兑现。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皖北和沿淮23个县全面开展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各地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发挥安徽人口基金会作用,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扶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普惠性政策中,体现与计划生育国策的兼容统一,并对计划生育家庭予以优先、照顾。

三、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

(十)积极做好《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的各项工作。同时做好新《条例》的宣传和普法工作。

(十一)强化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纳入目标责任制考评,对重大恶性案件实行“一票否决”。继续改革完善社会抚养费征管用机制。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加强法制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指导工作。

(十二)深入推进便民维权活动,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继续加强人口计生系统效能建设,实行信访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12356”人口计生阳光服务热线作用。

四、完善服务体系,推进优质服务

(十三)深入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所创建活动,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提质提速。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研究和指导,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探索和推动城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活动。

(十四)全力推进县站乡所建设。加快国债项目建设,落实县站乡所技术装备等项目,进一步推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室)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十五)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执业监管,优化执业资质,强化依法执业,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疗文书管理。继续推进科技大练兵活动,落实“三千人才工程”,提升技术服务人员能力和素质。继续推动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促进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深化药具工作改革。组织开展“幸福微笑”活动,推动项目县做好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和有关国际合作项目工作。

(十六)大力推进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快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建设,完善我省WIS信息管理、奖扶特扶管理、城市人口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等建设,提高实际应用水平。探索建立无纸化办公系统。

五、加强作风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十七)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系统行风、政风建设,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着力解决弄虚作假问题。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

(十八)确保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稳定并不断加强,加强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建设好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宣传咨询、信息工作、群众自治五支队伍。加强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激励,引入优秀大学生充实基层计生队伍,大力宣传系统内干部职工的先进典型,加强对系统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拓展能力建设,提升素质、搞活队伍。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解决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聘问题。推动市、县两级计划生育协会落实参公管理和“三定”工作,做好省计生协会的换届和“三定”工作。

主题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2009年通知

第四篇: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知识测试题

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知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 共30分)

1、《决定》指出,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2、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3、《决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4、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必须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普及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

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首次以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

6、《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开始实施。

7、《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于开始实施。

8、《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条例》自起施行。

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以为主,予以配合。

10、乡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指导流动人口育龄夫妻选择、、的避孕节育措施,适时提供随访服务。

11、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办理。

12、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之间建立流动人口通报制度。

13、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服务。

14、现居住地对流动人口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同、同。

15、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日内提交婚育证明。

16、现居住地应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

17、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管理为主。

18、《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一般应当在独生子女岁前领取。

19、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20、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21、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可以加

收。

22、农村居民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在审批宅基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

分红等利益时,独生子女按计算。

23、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生育第二个子女时生育间隔期的限制。

24、再婚前双方曾生育合计为,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的夫妻,经批准可再生育。

25、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以为单位审核。

26、特别扶助对象夫妻一般应在以后出生,女方须年满(49)周岁。

27、村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由会员大会或民主选举产生。

28、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要求做到“四有”,就是指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

抓经常工作的队伍,有一条符合实际的好的工作路子;有一套规范化的。

29、计划生育协会创办“三结合”的项目是指组织妇女、妇幼保健与计

划生育相结合的活动。30、B超查环时应注意:、、、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 共40分)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于()颁布。A.2006年12月17日B.2002年3月2日

C.2007年7月12日

2、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村居(社区)和其它组织、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

A.上级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达标的; B.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管理地区已按期改变面貌的;

C.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村居(社区)和其它组织发生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育情况的。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第()个《决定》。A.3B.2C.14、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提高人口素质B.稳定低生育水平

C.控制人口数量

5、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A.重大B.唯一C.次要

6、()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A.晚婚晚育B.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C.科学婚检

7、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和其他组织职工晚婚的,增加婚假(C)天;晚育的,男方可享受()天护理假。

A.12,5B.7,12C.12,7 8、2009年9月()日,是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29周年纪念日。

A.1B.28C.17

9、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女职工流产、产假期间,工资()。A.停发B.减半C.照发

10、女职工在()、产期和哺乳期内的不能被解除劳动合同。A.经期B.婚期C.孕期

11、()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之一。A.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 B.自觉落实避孕节育

C.协助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12、公民()的,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A.晚婚早育B.晚婚晚育C.早婚早育

1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开始实施。

A.2003年12月1日B.2004年1月1日C.2003年1月1日

14、流动人口的来源主要是()。

A.农村B.大中城市C.沿海开放地区

15、《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有效期一般为()。A.三个月B.六个月C.一至三年

16、下列对象中,外出必须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对象是()。A.在校学生B.出差、参加会议人员C.到省外务工人员

17、下列不是流动人口的特征的是()。

A.增长速度快B.主体是农民工C.流向农村

18、国家计生委于()颁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A.1998年9月22日B.1999年1月1日C.1999年9月22日

19、现居住地应为流动人口未婚青年提供相应的计划生育()服务。A.宣传教育和咨询B.宣传教育和技术C.咨询和技术

20、现居住地计生管理部门应将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的()状况通报其户籍所在地。

A.结婚B.生育C.结婚和生育

二、判断题:(每题1分 共5分)

1、流动人口由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管理。(╳)

2、一方是少数民族城镇居民的,可以生育二胎。(╳)

3、妇女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5-30周岁。(√)

4、育龄妇女可凭《生殖健康服务证》在任何地方生育。(√)

5、《流动人口生育证明》只有育龄妇女外出时才需要,男性育龄人员不需要办。(╳)。

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什么?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

3、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六要素的内容是什么?

4、农民哪几种情况可以生育第二孩?

5、农村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奖励条件是什么?

第五篇:《安徽省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

皖人口发„2010‟6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

工作规范的通知

各市人口计生委:

现将《安徽省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学习培训、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二日

安徽省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 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城市人口发展质量和家庭发展能力,保障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综合治理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条 实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建立 “统筹管理、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服务均等”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

第五条 城市街道统一管理驻本辖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辖区单位)以及工作、生活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规模较大的单位可由城市的区落实属地管理。

第六条 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实

行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依法维护群众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第二章 工作职责和任务

第七条 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加强监督。

第八条 街道办事处的职责

(一)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街道工作总体规划,组织协调社区和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及志愿者队伍,依托社区组织和服务网络,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二)与辖区内社区和单位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书,指导、检查、监督社区和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

(三)负责辖区内计划生育信息的整理、汇总、分析、上报和交流工作。按照上级人口计生部门的统一要求,使用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和网络化工作平台,并利用上级人口计生部门建立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

(四)组织并指导社区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宣传氛围。

(五)负责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的普及、避孕药具的供应管理和各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工作。

(六)负责辖区内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推行计划生育

政务公开。依法发放《生殖保健服务证》、审核并负责上报《生育证》申请,协调落实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辖区居民的奖励优惠政策,协助上级政府人口计生部门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人员征收社会抚养费。

(七)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区域内流动人口变动情况,依法办理或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开展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孕环情监测,实行流入、流出地的双向协作,严格控制流动人口违法生育。

第九条 社区居委会的职责

(一)在街道指导下,制定本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和方案,制定社区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实行计划生育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引导社区居民依法履行计划生育义务。

(二)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明确专人负责区域内的人口信息采集和核实工作。重点采集、核实区域内育龄人群的婚姻、生育和避孕节育信息,做好服务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运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和网络化工作平台开展日常工作。

(三)协助街道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婚育证明》等有关计划生育证件。

(四)做好人户分离、下岗失业、流动人口等特殊人员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五)协助街道办事处依法查验外来人口的《婚育证明》

或其它有效证件,帮助社区内流出省外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为流动人口提供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做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

(六)指导和帮助育龄群众落实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依托社区计生服务室或医疗服务室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服务。

(七)依托社区服务组织或服务载体,组织辖区单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

(八)发挥社区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为群众排忧解难,共建幸福文明家庭。

第十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责:

(一)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本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接受驻地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协助和参与街道、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三)配备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保证本单位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经费落实。

(四)负责本单位职工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落实法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五)协助当地政府为本单位职工落实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与所在地政府共同做好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人员的补救措施落实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

(六)建立计划生育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辖区街道(或社区)通报本单位职工(含聘用人员、临时工)、流动人口(或租住单位房屋人员)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等信息。

第十一条 街道、社区在全面掌握辖区人口信息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实行分类服务和管理。重点加强对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宣传与服务。

第十二条 加强对人户分离、下岗失业、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一)以现居住地为主,建立服务管理档案,落实日常服务管理。

(二)及时掌握人员变动信息和婚育信息,加强与户籍地、单位的信息交流和通报。

(三)及时上门开展计划生育政策、生殖保健知识等宣传咨询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和计划生育有关服务等方面的困难。

第十三条 加强住宅小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一)建立住宅小区基本情况档案,统一纳入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范围。

(二)街道办事处委托社区与住宅小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或协议书,明确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或住宅小区所属单位的计划生育职责和任务。在社区指导下,小区物管公司及时通报小区居民计划生育信息,协助社区开展计划生育各项服务管理工作。

(三)社区建立住宅小区居民档案,指导和组织住宅小区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协助街道为小区居民办理计划生育有关证件,维护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四)发挥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作用,在小区建立计划生育协会及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提高居民参与计划生育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十四条 加强部门协作和人口信息共享工作

(一)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督促和落实部门和单位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

(二)建立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部门和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制度,规范部门和单位计划生育信息通报等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

(三)建立全员人口社会事务信息系统,实现人口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章 工作网络

第十五条 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按行政区划界定,建立街道、社区居委会二级工作网络。

第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街道成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办事处设置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具备行

政执法资格。

第十七条 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做好本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社区下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由社居委主任担任工作委员会主任;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从事社区计划生育日常工作,专职人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第十八条 建立社区综合信息员队伍,实现人口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加强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信息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十九条 成立社区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按照协会章程发展协会会员,建立以院楼长、单元组长、居民积极分子为骨干的社区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

第二十条 建立健全街道、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城市街道、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明确服务范围和内容,制定服务程序和质量标准,为辖区居民提供相关的计划生育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

第二十一条 建立街道、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辖区内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参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章 工作保障

第二十二条 把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街道、社区经费投入,并比照常住人口标准

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一)保障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落实工作人员报酬。

(二)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兑现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三)加强监督和审计,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经费管理制度;禁止乱收费和搭车收费。

第二十三条 建立和完善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及服务阵地

(一)街道计生办设置独立的办公室,具备开展信息资料管理、发放各种证件、接受群众办理事务、咨询和来访等基本工作条件。街道计生办配备计算机及网络相关设备,实行计划生育信息计算机管理。

(二)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场所可与街道资源共享,具备开展计划生育音像宣传、授课,及计划生育图书报刊、宣传品的借阅和发放等服务的条件。

(三)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场所可由当地政府根据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或单独设置,具备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孕环情监测、节育术后随访等生殖保健咨询、指导服务条件,能承担相应工作任务,并有宣传挂图、模型等相关生殖保健科普宣传物品、资料、档案等。

第二十四条 建立和完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及服务阵地

(一)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具备开展信息资料管理、接受群众办理事务、咨询和来访等基本工作条件,逐

步配备计算机及网络相关设备,实行计划生育信息计算机管理。

(二)社区内设置计划生育居务公开栏和计划生育宣传栏。营造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氛围,设立文化展廊、流动宣传袋、咨询服务卡等。

(三)社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综合服务场所可与社区资源共享,具备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随访服务等活动的条件,并有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宣传挂图、音像设备、计划生育图书、报刊等宣传基本条件。

第二十五条 加强制度建设。街道、社区应根据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计划生育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任务,规范服务和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安徽省城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试行)》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各城市及县(区)人民政府所在镇按照此规范执行,其他中心镇参照本规范执行。各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范由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主题词:人口计生 城市 规划 通知

安徽省人口计生委办公室 2010年3月22日印发

(共印45份)

下载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村级工作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村级工作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文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节选)根据2014年1月22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二......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4修改版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的决定 (2014年1月22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02年7月28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安徽省最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一)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是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三)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来本省定居不满6年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只有一个......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7月28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

    最新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文

    最新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文 2014-01-22 来源: 法律快车 www.xiexiebang.com 核心内容:最新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通过修改并于2014年1月23日施行。最新安徽省人......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4修改版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的决定 (2014年1月22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修订)(范文)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02年7月28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