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成立30年周年基本经验

时间:2019-05-14 03:4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机关成立30年周年基本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机关成立30年周年基本经验》。

第一篇:审计机关成立30年周年基本经验

审计工作的基本经验

我市各级审计机关自1983年相继成立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省审计厅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加强“人、法、技”建设,在推进依法行政,维护财经法纪,加强廉政建设,促进宏观决策,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加快地方经济建设步伐和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我市各级审计机关经过3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少为人知到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审计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在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效能建设、廉政建设、机关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和回顾30年来我市审计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确保上级审计机关部署的审计工作任务的完成

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审计领域不断拓展,审计的触角伸向社会方方面面。审计工作的任务也不断加重,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国家审计署和省厅计划部署的审计项目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和服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必须突出上级审计机关 1 安排部署审计项目的重点,才能正确履行审计监督职能,这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

我市各级审计机关在每年的审计工作总体部署上,注重抓大放小,科学取舍。对国家审计署和省厅的指令性审计项目高度重视,周密安排。一是在时间上必须与上级审计机关要求的时间保持同步,保证各个审计项目能按时完成;二是严格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制定的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确保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程序与上级审计机关保持同步;三是在审计力量配置上,努力克服人少与事多的矛盾,打破业务科股室界限,集中优势力量完成上级审计机关安排部署的任务;四是注重审计质量的提高,确保上级机关安排部署的审计项目高质量地完成;五是在审计技术和手段上,不断提高和改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级审计机关下功夫克服计算机审计的种种难题,对重点审计项目一律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完成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

服务大局就是服务国家宏观的、战略的指导思想,服务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服务党的奋斗目标,服务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围绕中心就是围绕党和国家阶段性的工作思路,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审计工作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寻求到正确的工作思路,明确审计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我市各级审计机关在谋划工作、统筹安排上,一直注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使审计工作贴紧贴近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想党委政府之所想,急中心工作之所急。对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审计事项,各级审计机关高度重视,想方设法调整力量不折不扣地完成。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审计事项日益增加,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破产企业的清产核资、经济案件的协查等方面的事项,大都要求审计机关参与审计,有的单位审计涉及的问题多、难度大。同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逐年加重。各级审计机关对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审计任务及时组织审计人员努力完成。据统计,2005年以来,我市各级审计机关完成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审计事项864个,都能按照各级领导的要求完成,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各级审计机关已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并将审计报告及时报送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

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思路 我市审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寻求发展,30年来,根据国家审计就是“摸清家底,揭露问题,促进发展”的基本职责和对财经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的审计目标,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地方经济建设中心的改变,我们不断调整和创新工作思路,以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相应制定了不同的工作思路。

1995年我们制定了 “一个提高,两个加强,三个摆正,四个扩展,五个达到”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不断加强机关政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注意摆正人少与事多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促进审计业务向基建投资领域扩展,向乡镇、村级财务扩展,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扩展,向社会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扩展;把审计机关建设成为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纪律严明、设备优良、管理规范的政府职能部门)。

2004年我们制定了“围绕一条主线(财政审计)、抓住两个重点(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实现三个突破(计算机辅助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思路。

2008年我们又制定了“四个坚持、四个围绕、三个推进、五个意识”的工作思路(坚持“二十字”方针、坚持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全局、坚持以先进的审计理念指导审计实践、坚持审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不动摇;围绕加速审计转型,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目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经济效益审计、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增强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由于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和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我市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审计队伍建设作为百年大计来抓 队伍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我市的审计队伍从1983年成立审计机关的38人发展到现在268人,通过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制度规范等各种手段,促进了审计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

我们感到,审计队伍建设首先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是审计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没有一流的领导班子就带不出一流的审计队伍,就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其次是加强审计队伍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践行“审计是我终身热爱的职业,岗位是我展示才华的平台”的誓言。同时,从严治理审计队伍,确保审计队伍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第三是加强审计能力建设,以培养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为目标,使审计人员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第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弘扬“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审计精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理审计队伍。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各项审计工作纪律,继续坚持审计回访、廉政谈话、签订廉政责任书、年度廉政工作评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了一支清正、廉明、风清、气正的审计队伍。审计人员自觉地遵守审计纪律,多年来未发生以审谋私等违规违纪问题。六是加 强机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市局每年都制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和指导意见,落实《审计机关文明礼仪公约》和创建文明行业实施方案。全市六个审计机关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市局被评为全市“十佳文明行业”,被评为全省第八、第九届文明单位,全市第五、第六届文明行业。

五、必须坚持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力量的潜能和作用

审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主要资源就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是审计资源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资源。因此,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力挖掘审计人员的潜在能力,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有效手段。

审计人员少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基层审计机关的问题,目前我市六个审计机关编制只有206人,实际在编人员233人,其中直接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179人,占76.8%。为了确保各项审计工作任务的完成,各级审计机关想方设法、科学地调整审计人力资源,加大第一线审计力量,将具有审计业务工作能力的同志,调整到审计组参与审计。有的县局由于业务人员少,局领导深入审计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有的在审计业务人员极其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以强配弱、以老带新的措施,进行科学的搭配和组合,确保了各项审计任务的完成;有的打破科室界限,抽调后勤人员充实审计第一线;有的实行审计组责任制,凡是重点审计项目一律由局里分管领导或审计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承担,确保了重点审计项目的工作 质量;有的审计机关采取聘用制,弥补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局聘用了12名审计人员,各县、区审计局都有聘用人员。总之,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措施,克服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为完成日益繁重的审计任务奠定了基础。

六、必须坚持依法审计,不断加大审计执法力度 随着审计监督工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各界以及人民群众对审计机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根本原因是他们把审计监督工作与反腐败斗争联系起来。我们针对财经领域中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腐败等问题屡查屡犯,并且手段越来越隐蔽的问题,不断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注重发现问题和揭露问题。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和《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在审计工作中注重揭露违纪违规问题,把查处执行财经法规中的重大问题和经济案件作为重要职责。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了大量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履行了监督职责,为规范我市经济运行秩序、保障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级审计机关还注重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了审计监督工作“审、帮、促”的作用。

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职能作用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针对我市的审计项目数量多、精品少的问题,我们把狠抓审计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审计机关成立30年来,先后召开五次以提高审计质量为主题的 理论研讨会。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以落实“五年行动计划”为契机,通过采取教育培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开展评比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我市审计项目质量的不断提升。一是加强教育,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多次组织审计人员进一步深入学习国家审计署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徽省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对照项目评分标准,找准在审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中规范操作,严格程序,严谨细致、查深查透。三是严格审计复核工作,进一步健全“三级复核制”。注意把握重要环节,确保审计事实认定无疑、程序规范、定性准确、依据充分、处理恰当。四是以“审计法制年”和“审计质量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去年9月份我们召开了全市审计质量理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收到全市审计人员撰写的研讨论文25篇,15名同志在会上围绕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计划管理、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分析性复核方法、内部控制测评方法、审计抽样方法、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事项评价、审计档案、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划分及责任追究、审计信息化与审计质量、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质量控制等课题进行了理论研讨。通过开展审计质量研讨和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促进了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对于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审计执法 行为、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运用水平,更加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五是做好审计档案工作,加强审计案卷质量管理。去年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月”活动中,重新整理审计档案近千卷。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审计质量控制办法、项目质量评比办法。经过我们不断努力,改变了我市在全省审计系统优秀审计项目评比中多年榜上无名的状况,去年我市的奎濉河治理工程审计调查被省厅评为表彰项目,城镇职工养老基金审计项目在参加全省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中也取得了较高的分数。

(八)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 “人、法、技”建设一直是审计机关建设的重要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审计对象的变化,审计的技术、方法与手段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审计人员使用的工具来看,从成立审计机关初期的“一把算盘搞审计”,进而使用计算器,到近年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说明审计人员的审计技术与方法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了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各级审计机关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以经被现代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所取代。

多年来,我市各级审计机关高度重视审计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加强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培训,仅2005年以来,我们就举办了12期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培训班,并先后选送38名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或审计院校脱产培训。落实省厅“抓建设、练内功、提效能”五年行动计划以来,采取培训班、专题讲座、周末大课堂、理论研讨会、“读好一本书活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同时制定了《关于鼓励审计人员在职自学的规定》,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学习,促进了审计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30年来,我市的审计事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与飞速发展的形势要求,与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审计转型工作中有所作为,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之基本经验(最终版)

改革开放30年之基本经验

摘要: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是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并将其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一次真正的革命,其主要任务是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在于从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而科学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其中,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经验,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将“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继续解决那些尚未根本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一、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伊始,中央就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都应当清除。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判断是非、正误和取舍的标准,只能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尤其是生产力标准。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同现实的生产力相适应。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必然超前了。党的“八大”发现了这个矛盾,但并不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超前的生产关系,而是落后的生产力。其实,在这种名为“先进”实则超前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力不仅不能发展,而且受到了束缚、阻碍甚至破坏。改革开放就是要改变这种形式上超前而实际上倒退的生产关系。

改革开放的根本判断标准只能是“生产力标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四个化”,就必须实现“四个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由贫穷愚昧落后向富裕文明发达的转变。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就是高度发达和科学的生产力;二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包括公有制、消灭资本主义、消灭阶级和剥削;三是人本身的文明状态,就是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离开生产力谈论社会主义,就完全失去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认为,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够格”。

二、改革开放的社会性质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将改革开放看做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于明确改革开放的性质、对象、重要性和艰巨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改革开放本质上是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正确认识和判断改革开放的性质至关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曾经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改革的对象是传统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作为真正意义的革命,自然是革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命”。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体和制度化形式就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因而,改革的对象应当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能不能深化,就在于能不能根本变革原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三个革命性转变:一是由两种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并存;二是由统制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三是由供给制和平均分配转向按要素所有权分配。改革开放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应当搞市场经济;但对三个转变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真正的革命性变革是从党的十三大开始的。十三大报告虽然没有提出“市场经济”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这样的概念,但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把经济形式定性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甚至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思路。

三、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我国改革开放的任务是实现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但从根本上讲是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并实现由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这是根本突破“左”的教条主义束缚的关键所在。

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要害是超越发展阶段。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落后国家不具备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但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走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前提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胜利后还必须经历一个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做准备的特殊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处在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第二阶段即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必须完成通常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完成的“四个化”的任务。既然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那么,这个阶段必然包含着社会主义的成分和因素;但就经济社会形态的基本性质来说,还不是社会主义的。毛泽东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来说,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既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国革命是分作“两步走”的,但民主革命胜利后便急急忙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力图跨越必经的发展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出现的困难、挫折乃至“走回头路”现象,都与超阶段有关。

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发展道路的转变。改革开放一定要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其前提是必须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形态、经济制度和经济形式的科学定位问题。科学定位的实质是发展道路的转变。只有从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把改革开放归结为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是理论认识上的一大飞跃,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四、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曾经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改革开放不能不“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改革开放可以没有理论依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基本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四个层次的理论创新:历史定位理论、经济制度理论、经济形式理论、科学发展理论。

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理论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我国现阶段社会形态的历史定位,决定经济制度和经济形式的性质。十三大报告强调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毫无疑问,也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是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科学发展理论是改革开放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论依据。前面已经指出,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改革开放就是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扫清体制性障碍。但是,已有的实践证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情况下,发展的结果才是最积极、最有效、最经济、最文明的。马克思肯定了李嘉图的这样一种看法,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最有利于生产、最有利于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资本关系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趋势和结果就在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效率本质上是资本增殖的效率,对于我们来说,只一般地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不够,还应当讲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的客观依据,来自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规律的认识。在这个阶段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主要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第二阶段的一般规律。

五、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是积极稳步地向前推进

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总体战略部署的正确。其基本经验是积极而稳步地向前推进:由农村到城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内部到外部。

我国的改革以农村为起点和突破口。我国体制改革的重点部分是国有经济和城市经济,但是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然后从农村转入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农民的生存问题是当务之急;农村初步的改革只在于改变经营方式和放松管制,比较容易进行;农村的改革很容易见效,而且不需要国家支付成本;农村的改革不会引起社会动荡;农村的改革可以为城市改革探路。

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向前推进。在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和城市改革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转向国有经济体系的改革。改革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总的来说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从内外隔离的改革开放到在全面开放中深化改革。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得很早,而且对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示范作用。不少人把改革和开放看作是两件事情,其实,邓小平一开始就把它们看作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把改革也归结为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把开放看作是改革的实质内容。

注释:

[1]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73,225.[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上):4.[3]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74,113.[4]列宁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3,490,564,566.[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上):9,1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7):258,16.

第三篇:县机关保育院成立周年庆典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家长:

上午好!

非常欢迎大家在这个阳光明媚、群山滴翠、夏风送爽、橙花惹人醉的美好日子,来到我院与全体师生共同庆祝县机关保育院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及观看“迎六

一、培新苗”文艺演出。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四十年,又似乎很漫长。是因为,四十年的办院历程既有坎坷,也有坦途;既有低谷也有波峰。痛苦与

快乐同在,泪水与汗水并流。但以孩子的乐为乐,以孩子的甜为甜,“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幼教宗旨却始终扎在了一批又一批保教员工的脑中,才使得县机关保育院由弱小走向壮大;由简陋走向完善;由纯保似的看管走向保教一体、全方位开发孩子潜质的现代教育;由阴暗潮湿的土木结构的园所,变为了今天宽敞明亮、钢混结构的幼儿之家。而此时此刻更应该浓墨重彩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及历届县妇联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四十年来对我们在房屋、经费、人员编制、人员管理等方面始终如一的关心、重视、支持。借此机会,请允许我谨代表机关保育院全体师生,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幼教事业的单位和个人转达我们诚挚的谢意!

县机关保育院成立于1966年,是我县唯一一所公办民助的集体所有制幼教园所,隶属县妇联领导。现有在职教工30余人,其中大专学历的有4人,幼师专业的有11人,高中学历的有6人,所有任职教师都具有国家教委颁发的幼儿教育合格证书及人事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书;目前全院共有小朋友268人,开设有婴儿班、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六个班级,并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珠心算、经典班等各种兴趣班,为开发和启蒙孩子们潜质,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娱乐、生活场所及教学、娱乐、生活设施也有了巨大改观:不仅教学、娱乐、生活场所宽敞、明亮、安全,还投巨资配备了彩电、音响、vcd、空调等设备和数套大型玩具,使孩子们在院内学习、娱乐、生活更加舒适、开心;在保育教学方面:我们严格按国家教委制定的幼儿教育教学大纲实施,同时也根据本院实际和孩子们的志趣,有选择的开设了一些兴趣班,力争促发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在院务管理方面我们实行院务公开:对教师、保育员实行安全责任制、保教评比制、上下班考勤制、业务考核制、岗位竟聘制、末位淘汰制等多种考核制度,并定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促进教职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势教育教学要求。

四十年来,特别是1997年县机关保育院实行转制以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和幼儿家长的广泛好评。但我们并不会就此而止,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强化乐于清贫、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无私奉献意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我县的幼教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及家长的光临!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预祝孩子们六一节快乐!

谢谢大家!

第四篇: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十个结合”)重点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却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华彩乐章,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随后,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讲话时再次强调,党的十七大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民族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特别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以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创造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二个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坚强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有序的组织保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没有根基,就会迷失方向。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必须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在理论创新和方针、政策、制度的调整和制定中,不断解决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三个结合: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源泉。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正是坚持了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要求我们立足国情,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突破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告诉我们,坚持运用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这一宝贵经验,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紧紧依靠人民开展各项工作;必须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的要求,始终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广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四个结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为我国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找到了一条崭新的成功道路。这一结合要求我们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个方面相互适应的过程。公有制要适应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则要适应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个结合: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我国农村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必须使之相互适应。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上层建筑进行相应的改革,而且上层建筑的变革更加复杂。基于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特别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

第六个结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重视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相结合,强调既要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要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建设则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同时,必须始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实现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第七个结合: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这一结合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要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效率与公平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执政党面临的敏感性的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执政党的信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及政策调整的过程。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抓住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激发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收入差距拉大趋势开始凸显,效率和公平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一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二是通过相关制度改革,在再分配环节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如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继续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等。三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四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如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等。

第八个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这既是对过去30年开放经验的高度概括,又是对今后继续扩大开放和提高开放水平的根本要求。必须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同时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

谐世界。始终坚持从我国根本利益出发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在各种国际磋商和谈判中坚定地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必须在扩大开放中继续独立自主地加快发展,继续扩大开放和提高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就业和创造可持续增长的条件。二是通过组合全球优势要素和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抵消长期成本上升的影响,保持产业竞争力。三是进一步完善稳定透明、互利共赢的开放体制,使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前景保持良好预期和善意期待,促进能源、资源等领域的长期投资与合作。四是继续保持学习借鉴和开放兼容的精神状态,大胆借鉴吸收世界范围内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第九个结合: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改革、发展、稳定,是事关我国发展进步的三个重大问题。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改革、发展、稳定有各自特定的内涵: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地方、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体性进步,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稳定是社会的一种正常状态,既包括政治稳定,又包括建立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础之上的良好社会运行秩序。改革、发展、稳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发展是硬道理,不改革、不发展只能是死路一条。同时,在改革时机、重点、力度等的选择上,在发展路径、方式、速度等的选择上,要考虑到社会能够承受的程度,防止造成社会不稳定。只有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才能形成改革发展同稳定良性互动的效果,不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

第十个结合: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党的建设必须符合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并在推进党的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又通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的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列宁曾经说过:“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毛泽东也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十个结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全面总结。从这十条宝贵经验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中可以看到,“十个结合”,就是十对矛盾,每一对矛盾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谓“结合”,就是将矛盾着的两个对立方面统一起来。从“结合”角度进行总结,凸显了认识论辩证法的光彩。

“十个结合”,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个结合”是我们党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全球化发展规律和执政党变化规律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上而总结出来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解答了国内外不同人群对中国改革开放成败是非的困惑和误解,回答了当代中国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十个结合”的前三条是管总的,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第四条到第七条,分别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真谛;最后三条,则强调了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改革发展的保证作用。我们党正是在总揽全局、把握态势、明确方向、坚定不移奋斗的过程中,注意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向又好又快发展轨道上来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结合,只注重其中任何一方,都将造成顾此失彼,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和影响。

总而言之,贯穿“十个结合”的一个最本质的结合,就是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实际上阐发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超越于表面发展成就的更为本质的成就,那就是中国制度文明的特色和发展模式的特点。这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文明的成功和发展模式的成功。这个制度和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个结合”就是十篇大文章,我们还要继续思考,切实践行,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满怀信心地写下去。在未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我们只有坚持“结合”的基本经验,继续做好“结合”的文章,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当代中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第五篇:公司成立30年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在这菊花飘香的金秋季节,在这高朋满座、嘉宾云集的激动时刻,我们江苏常余化工有限公司在这里隆重举行公司成立三十周年庆典,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在这里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回首昨天、展望未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江苏常余化工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向在座各位在百忙之中带着真诚友情和祝福参加我公司三十周年庆典活动表示最最热烈的欢迎与最最衷心的感谢!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一幅幅平凡而充满激情的创业片断在我的眼前交相辉映。三十年前的常余,只是个没有名气的乡村合办小化工厂,员工几十人,产品单一,只生产混合酯、三氯氧磷和三氯化磷,逐步发展,1984扩大生产染料,使企业逐步壮大,1992年,在原化工厂的基础上新创办了港达化工厂,并独立核算。1993年开始,由于市场变化,企业走下坡路,出现亏损局面,经营困难,企业面临即将倒闭的危险,党委政府总公司为挽救企业及时采取了措施,于1995年8月,与当时的村办企业常通化工厂合并,组成张家港市常余化工厂,合并以后,由于当时资金有限,设备陈旧,加上市场信息不灵通,一度-1-

出现了亏损局面,到1996扭亏为盈。在1996年底,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公司搬至新址,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并于当转制,对原有体制实行改制,组建股份制企业,转制以后,不但资金得到缓解,而且实行了政企分开,便于管理,决策灵活,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8年在镇党委政府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从总公司借得400万元,常余人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的现有条件断然决定恢复生产1,3,5吡唑酮,这一次决定,对于常余人是放手一搏,是破釜沉舟,后来实践检验证明,这个决策是科学的,是正确的,不仅还清了借款,使企业得到了壮大和发展,而且在国内赢得了一定的市场,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彻底扭转了局面,销售额从转制时的二千万元一下子超过了上亿元,一跃成为张家港市百强企业。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开发新产品,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发了磷系列阻燃剂产品,使企业产品形成了二大系列,即医药中间体和磷酸酯类系列产品。形成了以磷系列为主的阻燃剂产品,质量可靠,“常余”牌系列产品常年畅销海外市场,年实现外贸销售近2000万美元,年销售接近3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近亿元,员工300多人的中型化工企业。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在省政府对化工染整企业的三年大整治过程中,公司新产品开发受到空前的影响,上级部门停止审批一切化工项目,公司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于2007年12月停止生产1,3,5吡唑酮产品,从而使企业被动走上调整期。公司为平稳度过调整期,在山东合作创建了淄博春光化工有限公司,在本土创办了江苏众安建材有限公司,并在山东筹办山东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产品销售及利润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回顾公司三十年的发展史,我们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三十年创业史,三十年奋斗史,我们在困难面前苦苦挣扎过,即使在整个行业黯然处境下,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大背景下,我们常余人仍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对全体常余人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所有这些成绩,值得每一位常余人倍感自豪。三十年的诚挚牵手,三十年的亲密合作,三十年的用心耕耘,三十年的风雨同舟,常余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成长为血气方刚的青年,没有员工的辛勤耕耘,没有股东和上级领导的关心鼓励,没有同仁的大力支持,没有新老客户的垂青与厚爱,就没有常余的今天。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以公司董事长的身份,用一颗感恩的心,向三十年来给予我们关心、支持,呵护、培育的领导、同事、朋友们再一次表示

深深的感谢!谢谢你们!同时,也向曾经在常余工作过、奋斗过,奉献过的老干部,退休的老员工表示深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风雨同舟三十载,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也见证了我们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成绩已成为历史,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将向更大的目标迈进。在未来的经营中,公司将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努力同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发污染少、安全可靠的新项目,重点以研发试生产一些中高档产品为主,将现有产品及获批的项目做大做好,并逐步淘汰污染重的项目,把本土作为公司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窗口,公司力争在2012年实现销售5亿元,利税4000万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由衷的希望,再过十年,我们再汇聚一堂,不管是事业、财富、家庭、爱情、还是健康,我衷心地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好朋友,依然都能够呈上一份自己都满意的答卷。

最后恭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下载审计机关成立30年周年基本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机关成立30年周年基本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立周年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会员: 大家好! 我受合作社的委托,向大家汇报我们社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 一年多来,在县畜牧局、镇畜牧站及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社员的......

    成立周年贺词

    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xx制衣有限公司开业6周年庆典。在此,我谨代表xx县委、县政府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向xx先生所取得的成就致以崇......

    试采公司成立30年征文

    试采三十年子曰:“三十而立。”意思是:三十岁,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深挖掘一下,内容大概就是:当人到了三十岁,人就有自己的学术体系,有自己的威望,应该“立德、立言、立身......

    审计机关廉政建设

    审计机关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根据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审计厅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有关要求,确保2012年我市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机关审计论文

    机关审计论文 机关审计论文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意见都提出要加强审计监督,实现审计“全覆盖”。县级审计机关面对人少事多的现实,如何实现审计“全......

    信用社成立周年征文

    庆祝农村信用社成立五十周年征文选登编者按:今年是农村信用社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荡气回肠路,五十年风雨创业篇,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值得大书特书。......

    集团成立周年献诗

    文章标题:集团成立周年献诗二十五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二十五年,拼搏奋斗,磨难曲折;二十五年来,**之子留下几多往事,几多汗水。魂牵梦萦,往事难忘。忘不了领导那熬得通红的眼睛;忘不了......

    文学社成立周年贺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清风徐来,润物无声。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的清风人感谢大家的到来。另外,还要感谢学院各级领导、学生处、院团委,及一直支持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