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考试题加答案

时间:2019-05-14 03:2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考试题加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考试题加答案》。

第一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考试题加答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考试题加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4分)1、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2、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C)A、司法独立 B、党的领导 C、依宪治国 D、建立法治政府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

(C)管党治党。

A、党中央指示 B、人民群众要求 C、党内法规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B)是善治之前提。A、法治 B、良法 C、宪法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A、统一战线 B、人民当家作主 C、群众路线

6、十届四中全会指出,(A)是依法治军的核心和根本要求。

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党对军队指导 C、拥军爱民 D、为人民服务

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以(A)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A、审判 B、司法 C、执法 D、守法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说是(ABCD)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ABC)A、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治理 3、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特征是(ABCD)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4、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ABCD)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5、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ABCD)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6、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法治政府,必须(ABCD)A、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B、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7、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ABCD),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A、救济救助机制 B、协商沟通机制 C、利益表达机制 D、社会矛盾预警机制

8、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ABCD)

A、及时性 B、系统性 C、针对性 D、有效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 2014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在北京举行。

2、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党的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8、提高党员干部 法治思维 和 依法办事 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 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9、全会指出,加快建设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的法治政府。

10、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 内心拥护 和 真诚信仰。【十八届四中全会知识竞赛试卷含答案】十八届四中全会知识竞赛试卷含答案。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十八届四中全会知识竞赛试卷含答案

(二)一、填空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2、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8、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9、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1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2、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

13、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14、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15、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16、优化司法职权配臵,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17、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18、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19、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0、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21、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二、多选题

1、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ABCD),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A统筹社会力量、B平衡社会利益、C调节社会关系、D规范社会行为

2、实现(ABCDE),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A经济发展、B政治清明、C文化昌盛、D社会公正、E生态良好

3、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ABCDE)。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E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ABCD)A及时性、B系统性、C针对性、D有效性。

5、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ABCDE)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A公众参与、B专家论证、C风险评估、D合法性审查、E集体讨论决定

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ABCDE)。A决策公开、B执行公开、C管理公开、D服务公开、E结果公开

7、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ABCD),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A社会矛盾预警机制、B利益表达机制、C协商沟通机制、D救济救助机制

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说是(ABCD)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9.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ABC)A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治理

10.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特征是(ABCD)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11.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ABCD)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2.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ABCD)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3.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法治政府,必须(ABCD)A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B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0秒

1.【单选题】 本讲提到,政府管理创新中推出的创新举措的社会效果是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贴近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实现(A)。【3 分】 A.公平正义 B.透明公开 C.依法治国 D.良法善治

2.【单选题】 检察院送到法院去的诉讼文书所认定的事实,特别是法院所认定的事实必须以(C)作为根据。【3 分】 A.人证 B.物证 C.证据 D.调查

3.【单选题】 本讲认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的根源在于(D)。【3 分】 A.封建人治 B.封建法制 C.封建礼教 D.封建文化

4.【单选题】 坚持(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3 分】 A.共产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一国两制 D.宪法制度

5.【单选题】 新加坡强调大同社会的建设,(C)比较发达,强调社会、市场、政府三位一体。【3 分】 A.政府层面 B.市场层面 C.社会层面 D.个人层面

6.【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的违宪审查类型属于(C)【3 分】 A.司法审查制

B.宪法法院审查制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D.宪法委员会审查制

7.【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公权力滥用的表现不包括(C)【3 分】 A.以权谋私 B.劳民伤财 C.贪污腐败 D.尸位素餐

8.【单选题】 自(B)年以来,我国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3 分】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2000年

9.【单选题】 根据本讲,理性思维包括沟通理性和(D)。【3 分】 A.工具理性 B.价值理性 C.实用理性 D.实践理性

10.【单选题】 我国1993年修宪主要明确的内容是(B)。【3 分】 A.法治国家路线 B.市场经济路线

C.明确规定经济和土地要素 D.人权路线

11.【单选题】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是(A)提出的 【3 分】 A.习近平B.李克强 C.张德江 D.张高丽

12.【单选题】

根据本讲,根据宪法审查法律规范,根据法律来审理案件,是由同一个法院完成的,审理案件的法院主要任务是解决案件当中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为了把这个纠纷审理清楚,附代理根据宪法来审查法律的方式属于(C)【3 分】 A.案件审查 B.预防性审查 C.附带性审查 D.原则审查

21.【多选题】 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前提包括(ABCDE)。【4 分】 A.认真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B.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宏观背景 C.重新认识“依法行政” 概念的现代含义

D.法治政府建设须重视党的群众工作传统 E.良法善治是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由路

22.【多选题】 根据本讲,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选项有(ABCD)【4 分】 A.自由 B.平等 C.公正 D.法治 E.三权分立

23.【多选题】 现代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整个国家治理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按照法治的精神,遵循三公原则。其中,“三公”是指(ADE)。【4 分】 A.公开 B.公允 C.公立 D.公正 E.公平

24.【多选题】 刑事诉讼是指(CDE)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4 分】 A.行政机关 B.政府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E.侦查机关

25.【多选题】 刚性行政管理方式包括(ABE)。【4 分】 A.命令 B.征收 C.指导 D.规划 E.处罚

26.【多选题】 我们在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实践当中,形成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CDE)的有机统一。【4 分】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依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E.坚持党的领导

27.【多选题】 根据本讲,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包括(ACD)【4 分】 A.侦查 B.搜证 C.起诉 D.审判 E.以上都是

28.【多选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里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五位”主要包括(ABCDE)。【4 分】 A.完备的法治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D.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E.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29.【多选题】 坚持“三个统一”中提到,党领导(ABCE),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4 分】 A.立法 B.保证执法 C.支持司法 D.支持守法 E.带头守法

30.【多选题】 以下关于我国审级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CD)【4 分】 A.我国实行的是三级三审制

B.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 C.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

D.再审重在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 E.以上都是正确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试题与答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学习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供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试题与答案,包括了单选题与多选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c),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A.10月15日至18日 B.10月18日至20日 C.10月20日至23日 D.10月23日至25日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b)A.教育和预测作用 B.引领和规范作用 C.指引和教育作用 D.引领和强制作用

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行政府(a),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A.法律顾问制度

B.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责任追究制度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c)。A.计划经济 B.竞争经济 C.法治经济 D.泡沫经济

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A)定为国家宪法日。A.十二月四日 B.十月二十日 C.九月二十日 D.九月三十日

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D)A.人民当家作主 B.依法治国

C.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D.党的领导

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D)A.司法公正 B.司法独立 C.建立法治政府 D.依宪治国

9.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A)A.依宪执政 B.依宪治国

C.建立法治政府 D.以人为本

10.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的生命线是(C)。A.民主 B.自由 C.公正 D.人权

1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A)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科学立法 C.依宪执政 D.司法公正

1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要实现(B)。

A.民主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民主立法、严格执法、透明司法、全民守法 D.科学立法、透明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抓住的关键是(A)A.提高立法质量 B.恪守以民为本.C.立法为民理念

D.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1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A)A.实施 B.规范 C.教育 D.惩罚

1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C)A.司法独立 B.党的领导 C.依宪治国 D.建立法治政府

1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B)A.科学执政 B.依宪执政 C.民主执政 D.公平执政

1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D)。A.依宪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宪治国 D.党的领导

1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A)。A.公平正义 B.自由平等 C.公正法治 D.诚信友爱

19.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以(A)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A.审判 B.司法 C.执法 D.守法

20.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A)是依法治军的核心和根本要求。A.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B.党对军队指导 C.拥军爱民 D.为人民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治国(ABC)。

A.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B.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D.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题中应有之义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ABCD),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说是(ABCD)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ABC)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依宪治国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ABC)共同推进。A.坚持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行事

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ABC)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法治国家 B.法治政府 C.法治社会 D.法治机关

7.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ABC)A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治理

8.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特征是(ABCD)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9.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ABCD)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0.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ABCD)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1.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AB)。

A.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B.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C.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D.开展普法下乡活动

12.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法治政府,必须(ABCD)A.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B.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1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除了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还要形成(ABCD)A.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B.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C.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D.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4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ABCD)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B.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C.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D.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1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AC)A.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B.党的领导就是社会主义法治

C.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D.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党的领导 16.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除了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还要(ABCD)A.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B.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C.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D.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7.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要(ABCD)A.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B.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1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要(ABD)A.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B.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C.借鉴和引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D.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1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C)

A.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B.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理共同推进 C.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坚持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

2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ABCD)A.执行公开 B.管理公开 C.服务公开 D.结果公开

2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ABD)A.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 B.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尽快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

D.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22.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既(ABC),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A.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B.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D.以道德制约法律,以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

2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ABCD)。A.及时性 B.系统性 C.针对性 D.有效性。

24.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ABC)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A.制度化 B.规范化 C.程序化 D.专业化

25.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ABCD),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ABCD)。A.自我管理 B.自我服务 C.自我教育 D.自我监督

2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ABC)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A.不敢腐 B.不能腐 C.不想腐 D.不易腐

2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ABC)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A.网络信息服务 B.网络安全保护 C.网络社会管理 D.网络资源管理

29.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ABCD)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A.绿色发展 B.循环发展 C.低碳发展 D.和谐发展

30.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ABCD)的原则,合理配臵执法力量。A.减少层次 B.整合队伍 C.提高效率 D.加强管理

31.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优化司法职权配臵。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ABCD),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A.侦查权 B.检察权 C.审判权 D.执行权

32.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或作出(ABCD)等处分。A.调离 B.辞退 C.免职 D.降级

33.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严格司法。坚持(ABCD)、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A.以事实为根据 B.以法律为准绳

C.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 D.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 34.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ABC)。A.忠实崇尚者 B.自觉遵守者 C.坚定捍卫者 D.执着追随者

35.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ABCD),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3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ABC),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A.正规化 B.专业化 C.职业化 D.规范化

3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ABC)。A.以言代法 B.以权压法 C.徇私枉法 D.知法犯法

38.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ABCD)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A.深化改革 B.推动发展 C.化解矛盾 D.维护稳定

39.全会指出,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ABCD),形成严密的长效机制。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奢靡之风

40.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ABC).A.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 B.法治为民的意识 C.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D.服务群众意识

1.【单选题】 自(B)年以来,我国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3 分】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2000年

2.【单选题】 本讲提到,经济改革的核心是(B)。【3 分】 A.教育改革 B.市场改革 C.企业改革 D.政府改革

3.【单选题】 本讲提到,我们要构建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机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公民之间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的是(D)。【3 分】 A.行政仲裁 B.裁决

C.行政复议 D.各自为政

4.【单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C)进行编纂。【3 分】 A.行政法典 B.商法典 C.民法典 D.刑法典

5.【单选题】

2012年10月29日,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在参观过程中,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把两个百年目标凝结为一句话:(B)。【3 分】

A.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成为整个世界经济体的领头羊 6.【单选题】

本讲提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指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今天最大的政治体制改革是(A)。【3 分】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加强从严治党的建设

C.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7.【单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信访纳入(B)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3 分】 A.信息化 B.法治化 C.现代化 D.制度化

8.【单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简政放权,不仅向市场放权,还要向(A)放权。【3 分】 A.社会 B.公民 C.企业 D.政府

9.【单选题】 我国1993年修宪主要明确的内容是(B)。【3 分】 A.法治国家路线 B.市场经济路线

C.明确规定经济和土地要素 D.人权路线

10.【单选题】 政府信息要(D)为原则。【3 分】 A.尽量保密 B.全部透明

C.以不公开为常态,公开为例外 D.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11.【单选题】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是(B)。【3 分】 A.党和法治的关系 B.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C.社会主义法律的完备性 D.社会主义法律的时代性

12.【单选题】 中共(C)专门提到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社会转型跟上经济发展。【3 分】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3.【判断题】 在我国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贿赂的行为。【3 分】 B A.对 B.错

14.【判断题】 本讲认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并非一致。【3 分】 B A.对 B.错

15.【判断题】 在执法过程中,坚持刚性管理方式,刚柔并济,注重效果,完善程序。【3 分】 A A.对 B.错

16.【判断题】 本讲认为,用法治的力量去克服和去除人治的遗留和遗毒,这在当前已经圆满完成。【3 分】 B A.对 B.错

17.【判断题】 我国警力总体数量严重不足,与人口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十二,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3 分】 B A.对 B.错

18.【判断题】 全国人大为非常设机关,无法进行违宪审查。【3 分】 B A.对 B.错 19.【判断题】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已经彻底消失。【3 分】 B A.对 B.错

20.【判断题】 本讲认为,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第一块绊脚石是封建人治。【3 分】 A A.对 B.错

21.【多选题】 宪法是(ABCE)。【4 分】 A.立国之本 B.人权保障书 C.母法 D.子法

E.政府“经营许可证” 22.【多选题】 下列属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第五项重大任务队伍建设的内容的是(ABCDE)。【4 分】

A.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B.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C.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 D.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 E.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23.【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几大任务包括(ABCDE)。【4 分】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E.法治队伍建设 24.【多选题】 法治文化是指在长时期内,人们形成的关于法治的(ACE)等要素。【4 分】 A.心理

B.思想观念 C.态度 D.价值观 E.思维方式

25.【多选题】 本讲提到,法治社会包括哪些方面?(ABCDE)【4 分】 A.政府管理 B.社会自治 C.行业整治 D.城市管理 E.个人自律

26.【多选题】 理解法制包括(ABCD)环节。【4 分】 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E.废法

27.【多选题】 本讲提到的柔性行政管理方式包括(ABC)。【4 分】 A.合同 B.资助 C.奖励 D.惩罚 E.监禁

28.【多选题】

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军事法规制度的制定权限和程序,将所有军事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完善审查制度,增强军事法规制度的(ACE)。

【4 分】 A.科学性 B.针对性 C.信息化 D.标准化 E.适用性

29.【多选题】 根据本讲,从狭义的层面上看,法治工作队伍主要包括(ABC)。【4 分】 A.立法队伍 B.行政执法队伍 C.司法队伍 D.守法队伍 E.法律服务队伍

30.【多选题】 改革军事司法体制机制,完善统一领导的(ABE),建立(),维护国防利益,保障军人合法权益,防范打击违法犯罪。【4 分】 A.军事审判 B.检察制度 C.宪法制度 D.管理制度

E.军事法律顾问制度

1.【单选题】(D)能够进一步审查证据是不是真实,做出的判决才具有公信力、具有权威性,判决才能更加准确的认定事实。【3 分】 A.书面证言 B.公证取证 C.电话录音 D.当庭作证

2.【单选题】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法律的权威源自(B)。【3 分】

A.科学立法

B.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C.依宪执政 D.司法公正

3.【单选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是(C)。【3 分】 A.科学立法 B.严明执法 C.党的领导 D.司法公正 4.【单选题】 人治区别于法治的地方在于强调(A)。【3 分】 A.个人权力臵于法律之上 B.法律臵于个人权力之上 C.德治臵于法治之上 D.法治臵于德治之上 5.【单选题】 根据本讲,司法公正中所指的过程公正是指(C)【3 分】 A.事实公正 B.法律公正 C.程序公正 D.实体公正

6.【单选题】 每年(B)为国家宪法日。【3 分】 A.十二月一日 B.十二月四日 C.十二月二十四日 D.十二月三十日

7.【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的违宪审查类型属于(C)【3 分】 A.司法审查制 B.宪法法院审查制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D.宪法委员会审查制

8.【单选题】 本讲提到,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其中,理想的法律首先是(C)。【3 分】 A.个性 B.差异性 C.共性 D.针对性

9.【单选题】 根据本讲,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职位导向和(A)导向。【3 分】 A.就业 B.学术 C.公益 D.政治

10.【单选题】 国家宪法日为(D)【3 分】 A.四月十二日 B.八月二十日 C.十月十五日 D.十二月四日 11.【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的内容?(D)【3 分】

A.养老 B.医疗

C.失业救济 D.教育公平

12.【单选题】(A)是所谓的国家权力当中掌控资源最多也最容易带来伤害的。【3 分】 A.司法权力 B.行政权力 C.审查权力 D.监督权利

13.【判断题】 我国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A【3 分】 A.对 B.错

14.【判断题】 本讲提到,法治的作用和功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极大地扩展了,其中,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沟通。B 【3 分】 A.对 B.错

15.【判断题】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简单化的结构,所有人都是单位人,服从命令就能保证社会秩序。【3 分】A A.对 B.错

16.【判断题】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3 分】A A.对 B.错

17.【判断题】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已经正式出台,它将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3 分】B A.对 B.错

18.【判断题】 法治工作队伍的政治本色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3 分】A A.对 B.错 19.【判断题】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已经彻底消失。【3 分】B A.对 B.错

20.【判断题】 任何制度、任何规章、任何组织系统的运作最终体现为人的行为和主动性。【3 分】A A.对 B.错

21.【多选题】 宪法是(ABCE)。【4 分】 A.立国之本 B.人权保障书 C.母法 D.子法

E.政府“经营许可证”

22.【多选题】 现代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整个国家治理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按照法治的精神,遵循三公原则。其中,“三公”是指(ADE)。【4 分】 A.公开 B.公允 C.公立 D.公正 E.公平

23.【多选题】 根据本讲,存在无宪法解释及何为宪法解释之争的原因是(BD)【4 分】

A.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主体同一 B.立法权与宪法解释权主体同一

C.宪法解释权和法律解释权主体同一 D.缺乏实效性的违宪审查 E.频繁的宪法修改

24.【多选题】 根据本讲,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选项有(ABCD)【4 分】 A.自由 B.平等 C.公正 D.法治

E.三权分立

25.【多选题】 根据本讲,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包括(ACD)【4 分】 A.侦查 B.搜证 C.起诉 D.审判

E.以上都是

26.【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的三个具体任务是指(ABD)。【4 分】 A.提高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

B.发挥人们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C.积极开展全民普法教育

D.依法妥善处臵,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E.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27.【多选题】 做好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遵循以下这些原则?(ABCDE)【4 分】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C.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D.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E.耐心说服教育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28.【多选题】 本讲提到,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ACD)。【4 分】 A.忠实崇尚者 B.积极推动者 C.自觉遵守者 D.踊跃倡议者 E.坚定捍卫者 29.【多选题】

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这些队伍和别的部门干部相互交流的渠道,加强对“三化”人才的培养。其中,“三化”是指(ACD)。【4 分】

A.正规化 B.科学化 C.专业化 D.职业化 E.系统化 30.【多选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两个坚持”和“四个方面”的命题,其中,“四个方面”包括(ABDE)。【4 分】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持续学法 D.公正司法 E.全民守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第一期考试

1.【单选题】(D)能够进一步审查证据是不是真实,做出的判决才具有公信力、具有权威性,判决才能更加准确的认定事实。【3 分】 A.书面证言 B.公证取证 C.电话录音 D.当庭作证

2.【单选题】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法律的权威源自(B)。【3 分】

A.科学立法

B.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C.依宪执政 D.司法公正

3.【单选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是(C)。【3 分】 A.科学立法 B.严明执法 C.党的领导 D.司法公正

4.【单选题】 人治区别于法治的地方在于强调(A)。【3 分】 A.个人权力臵于法律之上 B.法律臵于个人权力之上 C.德治臵于法治之上 D.法治臵于德治之上 5.【单选题】 根据本讲,司法公正中所指的过程公正是指(C)【3 分】 A.事实公正 B.法律公正 C.程序公正 D.实体公正

6.【单选题】 每年(B)为国家宪法日。【3 分】 A.十二月一日 B.十二月四日 C.十二月二十四日 D.十二月三十日

7.【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的违宪审查类型属于(C)【3 分】 A.司法审查制 B.宪法法院审查制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D.宪法委员会审查制

8.【单选题】 本讲提到,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其中,理想的法律首先是(C)。【3 分】 A.个性 B.差异性 C.共性 D.针对性

9.【单选题】 根据本讲,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职位导向和(A)导向。【3 分】 A.就业 B.学术 C.公益 D.政治

10.【单选题】 国家宪法日为(D)【3 分】 A.四月十二日 B.八月二十日 C.十月十五日 D.十二月四日 11.【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的内容?(D)【3 分】

A.养老 B.医疗

C.失业救济 D.教育公平

12.【单选题】(A)是所谓的国家权力当中掌控资源最多也最容易带来伤害的。【3 分】 A.司法权力 B.行政权力 C.审查权力 D.监督权利

13.【判断题】 我国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A【3 分】 A.对 B.错

14.【判断题】 本讲提到,法治的作用和功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极大地扩展了,其中,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沟通。B 【3 分】 A.对 B.错

15.【判断题】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简单化的结构,所有人都是单位人,服从命令就能保证社会秩序。【3 分】A A.对 B.错

16.【判断题】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3 分】A A.对 B.错

17.【判断题】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已经正式出台,它将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3 分】B A.对 B.错

18.【判断题】 法治工作队伍的政治本色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3 分】A A.对 B.错 19.【判断题】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已经彻底消失。【3 分】B A.对 B.错

20.【判断题】 任何制度、任何规章、任何组织系统的运作最终体现为人的行为和主动性。【3 分】A A.对 B.错

21.【多选题】 宪法是(ABCE)。【4 分】 A.立国之本 B.人权保障书 C.母法 D.子法

E.政府“经营许可证”

22.【多选题】 现代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整个国家治理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按照法治的精神,遵循三公原则。其中,“三公”是指(ADE)。【4 分】 A.公开 B.公允 C.公立 D.公正 E.公平

23.【多选题】 根据本讲,存在无宪法解释及何为宪法解释之争的原因是(BD)【4 分】

A.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主体同一 B.立法权与宪法解释权主体同一

C.宪法解释权和法律解释权主体同一 D.缺乏实效性的违宪审查 E.频繁的宪法修改

24.【多选题】 根据本讲,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选项有(ABCD)【4 分】 A.自由 B.平等 C.公正 D.法治

E.三权分立

25.【多选题】 根据本讲,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包括(ACD)【4 分】 A.侦查 B.搜证 C.起诉 D.审判

E.以上都是

26.【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的三个具体任务是指(ABD)。【4 分】 A.提高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

B.发挥人们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C.积极开展全民普法教育

D.依法妥善处臵,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E.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27.【多选题】 做好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遵循以下这些原则?(ABCDE)【4 分】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C.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D.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E.耐心说服教育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28.【多选题】 本讲提到,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ACD)。【4 分】 A.忠实崇尚者 B.积极推动者 C.自觉遵守者 D.踊跃倡议者 E.坚定捍卫者 29.【多选题】

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这些队伍和别的部门干部相互交流的渠道,加强对“三化”人才的培养。其中,“三化”是指(ACD)。【4 分】 A.正规化 B.科学化 C.专业化 D.职业化 E.系统化 30.【多选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两个坚持”和“四个方面”的命题,其中,“四个方面”包括(ABDE)。【4 分】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持续学法 D.公正司法 E.全民守法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8秒考试中心 您所在的位臵:首页 >> 指定考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第一期考试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8秒 1.【单选题】 本讲提到,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c)。【3 分】 A.一国两制 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 D.宪法制度

2.【单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c)进行编纂。【3 分】 A.行政法典 B.商法典 C.民法典 D.刑法典

3.【单选题】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经费由(a)统筹。【3 分】

A.地方财政 B.省级财政 C.中央财政 D.不同财政部门

4.【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现阶段的管理方法不包括(d)【3 分】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社会手段

5.【单选题】 党的(b)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执政党治国的基本方略。【3 分】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6.【单选题】 根据本讲,侦查取得结论以后移送给起诉部门的叫做(a)【3 分】

A.起诉意见书 B.诉讼意见书 C.起诉文书 D.诉讼文书

7.【单选题】 本讲提到,英美国家针对大量的复杂案件由并非专业人士的(c)定案,并且,大约每六年轮换一次。【3 分】 A.众议院 B.参议院 C.陪审团 D.政府部门

8.【单选题】 检察院送到法院去的诉讼文书所认定的事实,特别是法院所认定的事实必须以(c)作为根据。【3 分】 A.人证 B.物证 C.证据 D.调查

9.【单选题】 本讲认为,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核心是(a)。【3 分】 A.法治信仰 B.法治责任 C.法制意识 D.法治义务 10.【单选题】 根据本讲,法治建设中的社会治理等同于(a)。【3 分】 A.多元共治 B.一元治理 C.政府管理 D.社会自治

11.【单选题】 我国的社会规则是(c)的特点。【3 分】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单轨制与双轨制并行 D.多轨制 12.【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法治工作的三大建设?(c)【3 分】 A.平安建设 B.法治建设 C.德治建设 D.队伍建设

13.【判断题】 证据裁判原则,是指对于诉讼中事实的认定,应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a【3 分】 A.对 B.错 14.【判断题】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a 【3 分】 A.对 B.错

15.【判断题】 根据本讲,司法审查制是以德国为代表的。a 【3 分】 A.对 B.错

16.【判断题】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经过奋斗要实现的总目标是:建设法治国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A【3 分】 A.对 B.错

17.【判断题】 在计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指导性计划。B 【3 分】 A.对 B.错

18.【判断题】 本讲提到,执政是对权力的考验,权力要依法设臵,依法运行,依法监督,依法治约,党掌握权力,掌握立法权,所以党在法律之上。【3 分】B A.对 B.错

19.【判断题】 本讲认为,在守法诚信机制建立方面,我们应当站在诚信褒奖一边而不是失信惩罚。A 【3 分】 A.对 B.错

20.【判断题】 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就是劳动力自由转移,没有劳动力的自由转移市场经济不复存在。A 【3 分】 A.对 B.错

21.【多选题】 本讲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ABCD)。【4 分】

A.历史上形成的人治传统与现代法治精神的矛盾 B.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不强 C.部分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D.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法治观念不强 E.法律剥夺了人们的自由

22.【多选题】 根据本讲,依据宪法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ABCDE)【4 分】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地方性法规 E.授权法规

23.【多选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ABCDE)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4 分】 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E.集体讨论

24.【多选题】 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前提包括(ABCDE)。【4 分】 A.认真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B.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宏观背景 C.重新认识“依法行政” 概念的现代含义 D.法治政府建设须重视党的群众工作传统 E.良法善治是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由路

25.【多选题】 根据本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包括(ABCDE)。【4 分】

A.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B.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C.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D.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E.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26.【多选题】 观念创新中主要包括(ABCDE)等现代行政法治观念的创新。【4 分】 A.宪法至上 B.行政民主 C.权利救济 D.尊重人权 E.接受监督

27.【多选题】 根据本讲,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4 分】 A.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B.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反映 C.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 D.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E.宪法是社会最高规则

28.【多选题】 刑事诉讼是指(CDE)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4 分】 A.行政机关 B.政府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E.侦查机关

29.【多选题】 本讲提到,法治社会包括哪些方面?(ABE)【4 分】 A.政府管理 B.社会自治 C.行业整治 D.城市管理 E.个人自律

30.【多选题】 根据本讲,个人自律分为(ABCDE)。【4 分】 A.公民自律 B.教师自律 C.行业自律 D.党员自律 E.官员自律

1.【单选题】(A)法治文化的核心。【3 分】 A.法治精神 B.宗教信仰 C.法律依据 D.道德素质

2.【单选题】(A)是所谓的国家权力当中掌控资源最多也最容易带来伤害的。【3 分】 A.司法权力 B.行政权力 C.审查权力 D.监督权利

3.【单选题】(D),从立法层面上首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3 分】

A.1979年《刑事诉讼法》 B.1994年《宪法》

C.1996年《刑事诉讼法》 D.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八)

4.【单选题】 国家宪法日为(D)【3 分】 A.四月十二日 B.八月二十日 C.十月十五日 D.十二月四日

5.【单选题】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法律的权威源自(B)。【3 分】

A.科学立法

B.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C.依宪执政 D.司法公正

6.【单选题】 中共(C)专门提到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社会转型跟上经济发展。【3 分】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7.【单选题】 本讲提到,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其中,理想的法律首先是(C)。【3 分】 A.个性 B.差异性 C.共性 D.针对性

8.【单选题】 本讲提到,我们要构建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机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公民之间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的是(D)。【3 分】 A.行政仲裁 B.裁决

C.行政复议 D.各自为政 9.【单选题】

本讲提到,(B)指立法过程中,由于程序不太科学、不很透明,结果发生了一些行业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操控立法过程,把部门权利和利益写到法律里,通过法治手段把利益固化。

【3 分】

A.行业化倾向 B.部门化倾向 C.利益固化 D.权利固化

10.【单选题】 本讲认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的根源在于(A)。【3 分】 A.封建人治 B.封建法制 C.封建礼教 D.封建文化

11.【单选题】 优化司法职权配臵,推动实行审判权、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和改革实体。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探索建立(B)提起公益诉讼制度。【3 分】

A.人民团体 B.检察机关 C.红十字会 D.直接受害人

12.【单选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正如(D)所说:苛政猛于虎。【3 分】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13.【判断题】 1982年《立法法》规定,在行使违宪审查权方面,主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进行。【3 分】B A.对 B.错 14.【判断题】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自治传统,但是制度支持不到位,社会自治品质不高。【3 分】A A.对 B.错 15.【判断题】 自我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3 分】A A.对 B.错

16.【判断题】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3 分】A A.对 B.错

17.【判断题】 我国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3 分】A A.对 B.错

18.【判断题】 本讲认为,在守法诚信机制建立方面,我们应当站在诚信褒奖一边而不是失信惩罚。【3 分】A A.对 B.错

19.【判断题】 要系统、全面、深入地推动改革和发展,需要有刚硬性的文件系统配套地共同推进。【3 分】A A.对 B.错

20.【判断题】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3 分】A A.对 B.错

21.【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要从哪些方面入手?(ABCD)【4 分】

A.培养坚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善用法律思维 B.法治工作队伍符合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 C.实施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 D.加强法律队伍的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E.改进执法手段和司法程序

22.【多选题】 我们在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实践当中,形成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CDE)的有机统一。【4 分】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依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E.坚持党的领导 23.【多选题】 司法公正的首要保障就是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CD)【4 分】

A.侦查权 B.起诉权 C.检查权 D.审判权 E.以上都是 24.【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第四项重大任务全民守法中提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包括哪几个层域(ABCD)。【4 分】 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E.行业治理

25.【多选题】 本讲提到,法治文化是由(BE)构成。【4 分】 A.经济活动 B.思维方式 C.实践经验 D.传统观念 E.态度

26.【多选题】 根据本讲,社会主义法治下,我国公民的角色是(ACE)。【4 分】

A.忠实崇尚者 B.积极学习者 C.自觉遵守者 D.反对立法者 E.坚定捍卫者

27.【多选题】 本讲提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包含的三个板块是(ADE)。【4 分】 A.总论 B.方针论 C.新论 D.方法论 E.分论

28.【多选题】 思想政治素质重点关注哪些方面?(ABCDE)【4 分】 A.思想观念 B.政治理论知识 C.政治心理 D.政治价值观 E.政治信仰

29.【多选题】 根据本讲,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选择包括(ABCD)。【4 分】

A.基于国情的理性剖析,提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B.实行法治人才的分级、分类培养 C.加大国际化法学教育改革力度

D.积极拓展法学人才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法律实践。E.大规模引进法治人才,实行筛选机制

30.【多选题】 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前提包括(ABCDE)。【4 分】 A.认真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B.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宏观背景 C.重新认识“依法行政” 概念的现代含义 D.法治政府建设须重视党的群众工作传统 E.良法善治是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由路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建设美丽富强新陕西》

1.【单选题】 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方式计算出的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指数叫(C)。【2 分】 A.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人文发展指数 D.二元结构系数

2.【单选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内容? 【2 分】B A.改进调查研究 B.加强政策宣传 C.精简会议活动 D.规范出访活动

3.【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B)的思想路线。【2 分】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三步走

4.【单选题】 陕西省发展的“一个大跨越”是指从经济欠发达省份跨进(B)。【2 分】

A.全国一流强省

B.全国中等发达省份 C.经济增长速度前列省份 D.经济总量前茅省份

5.【单选题】 区域合作、互补、平等是可持续发展的(B)。【2 分】 A.合理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6.【单选题】 下列对于毛泽东思想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描述错误的是(C)。【2 分】

A.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B.毛泽东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基础 C.毛泽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探索 7.【单选题】 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是(A)。【2 分】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马克思 8.【单选题】 十八大审议通过了(B)【2 分】 A.宪法修正案

B.《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C.《中国共产党章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单选题】 关于文化强省,陕西省提出的具体措施是(A)。【2 分】 A.文化强省八大工程

B.延安革命根据地文化传播 C.核心价值引领工程 D.传统文化发扬工程

10.【单选题】 在中国共产党(B)上,概括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 分】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单选题】 中国经济转型,要从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转向依靠深化改革来形成(C)。【2 分】 A.创新红利 B.技术红利 C.制度红利 D.内需红利

12.【单选题】 党章修正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把(A)纳入总体布局。【2 分】 A.生态文明建设 B.坚持改革开放 C.求真务实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3.【单选题】 党章与其他党内法规的关系是(D)。【2 分】 A.同等效力

B.互相规定不同领域,互不干涉 C.出发点与延伸线的关系

D.“母法”与“自法”的关系

14.【单选题】 十八大对党章总纲的新修改中,增写了(D)。【2 分】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5.【单选题】 我国所实施的民主制度是一种(A)。【2 分】 A.协商民主 B.直接民主 C.间接民主 D.科学民主

16.【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的形成是在(A)。【2 分】 A.中共二大 B.中共一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七大

17.【单选题】 我国当前社会建设的重点是(C)。【2 分】 A.发展经济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8.【单选题】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在我省目前已经接近(A)。【2 分】 A.50% B.70% C.40% D.30% 19.【单选题】 在全球环境问题的争论中,主张所有国家对环境问题负有共同责任,主张各国用环境政策指导经济发展的多是(A)。【2 分】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最不发达国家 D.资本主义国家

20.【单选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B)。【2 分】 A.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C.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D.发扬民族文化

21.【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把(B)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 分】 A.和谐社会 B.生态文明 C.全面小康社会 D.精神文明

22.【单选题】(D)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臵。【2 分】 A.改革开放 B.实体经济 C.第三产业 D.科技创新

23.【单选题】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我国改革第一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D)。【2 分】 A.缩小收入差距

B.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现代化 D.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回归主流

24.【单选题】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届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B)。【2 分】 A.翻一番 B.翻两番 C.显著提高 D.稳中有增

25.【单选题】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C)为主。【2 分】 A.植树造林 B.人工恢复 C.自然恢复 D.综合治理

26.【单选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2 分】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27.【多选题】 陕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建立的四大产业体系包括(ACDE)。【3 分】

A.特色优势产业 B.绿色环保产业 C.战略新兴产业 D.服务业 E.现代农业 28.【多选题】 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CDE)【3 分】 A.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特有的 B.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元素 C.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

E.两种经济方式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29.【多选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包括(BCDE)。【3 分】 A.完全摒弃了计划经济 B.经济关系市场化 C.企业行为自主化 D.宏观控制间接化 E.经济运行法制化

30.【多选题】 党的执政能力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包括(ABC)。【3 分】 A.组织整体的执政能力 B.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C.工作部门的执政能力 D.单位机关的行政能力 E.党员的个人办事能力

31.【多选题】 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加强(ABCDE)。【3 分】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反腐倡廉建设 E.制度建设 32.【多选题】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坚持(BCE)的有机统一。【3 分】 A.无产阶级专政 B.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人民民主专政 E.依法治国

33.【多选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成(ABCDE)的社会管理体制。【3 分】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E.法制保障

34.【多选题】 科学发展观为当今中国解决几个主要问题,包括(ABCD)。【3 分】

A.发展的主体问题 B.发展的目的问题 C.发展的方法论问题 D.发展的策略问题 E.发展的前提问题

35.【多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重新端正,表现在(BCDE)。【3 分】

A.端正了人民民主专政路线 B.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 C.端正了党的奋斗路线 D.端正了党的政治路线 E.端正了党的组织路线

36.【多选题】 十八大对党章进行的修改,内容包括(ABCDE)。【3 分】 A.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B.充实完善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成就内容 C.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D.充实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E.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37.【多选题】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第三次改革,主要措施有(ABCDE)。【3 分】 A.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B.深化要素市场改革 C.加快城乡一体化 D.转变政府职能 E.扩大对外开放

38.【多选题】 科学发展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就要求(ABCDE)。【3 分】 A.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B.树立廉洁的服务观 C.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D.树立以创新为基础的产业观 E.树立统筹兼顾的协调观

39.【多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性特色体现在(CDE)。【3 分】 A.超前的发展模式 B.开放式的发展 C.包容中的发展 D.和平发展道路 E.创新式的发展

40.【多选题】 我国传统经济受到的主要约束条件包括(ABDE)。【3 分】 A.资源约束 B.环境约束 C.社会约束 D.经济约束 E.体制约束

41.【多选题】 文化环境是人类在文明进步中所创造的(CD)。【3 分】 A.思想境界 B.生活内涵 C.文化形态 D.社会风尚 E.文化条件

42.【多选题】 十八大报告指明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包括(ABCDE)。【3 分】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C.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D.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E.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单选题】 “背离论”最错误的观点是(C)【2 分】 A.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

B.认为毛泽东时期思想的基础是计划经济 C.认为市场经济是对之前计划经济的完全否定 D.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理论

2.【单选题】 在党的(D)上,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任务。【2 分】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3.【单选题】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就是(D)。【2 分】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4.【单选题】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D)。【2 分】 A.直接的表达渠道 B.有序的政治参与 C.公正的选择代表 D.合理的表达诉求 5.【单选题】 国际碳博弈所争论的碳排放权,实际上影响的就是(D)。【2 分】 A.国际地位 B.国家话语权 C.人权 D.发展权

6.【单选题】 2002年人事部实施的(C)规定了公务人员的基本思想、行为、品德要求。【2 分】 A.《公务员法》

B.《公务员考核规定》 C.《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 D.《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7.【单选题】 除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外,十八大对党章增写了(B)内容。【2 分】 A.法制建设 B.生态文明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民主建设

8.【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A)问题。【2 分】

A.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B.政企不分 C.垄断经济

D.国企资源独占

9.【单选题】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届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B)。【2 分】 A.翻一番 B.翻两番 C.显著提高 D.稳中有增

10.【单选题】 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三反一刹”中,要求刹住(C)。【2 分】 A.文山会海之风 B.脱离群众之风 C.奢靡之风 D.散漫之风

11.【单选题】 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是在(D)。【2 分】 A.十一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五大 D.十七大

12.【单选题】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2 分】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3.【单选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B)。【2 分】 A.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C.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D.发扬民族文化

14.【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管理理念和思路,不仅要有常态管理,还要有应急处臵,更要有(D)。【2 分】 A.法制保障 B.社会监督 C.可持续发展 D.源头治理

15.【单选题】 建设文化强国,要把握一个方向,就是(D)。【2 分】 A.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B.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6.【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重点是(C)。【2 分】

A.注重学习、加强沟通

B.端正态度、确立路线 C.增强党性、提高素质 D.自觉学习、积极研讨

17.【单选题】(D)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臵。【2 分】 A.改革开放 B.实体经济 C.第三产业 D.科技创新

18.【单选题】 我国目前石油产需关系的正确描述是(A)。【2 分】 A.对外依存度超过50% B.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C.少量进口 D.出口获利

19.【单选题】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我国改革第一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D)。【2 分】 A.缩小收入差距

B.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现代化 D.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回归主流

20.【单选题】 过去五年,陕西省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A)全国经济总量增长速度。【2 分】 A.高于 B.约等于 C.低于

D.无法比较

21.【单选题】 五年来陕西省对民生的投入已从“八大工程”扩展到与群众利益相关的(B)。【2 分】 A.“八大领域” B.“十大领域” C.“九大领域” D.“十二大领域”

22.【单选题】 党章与其他党内法规的关系是(D)。【2 分】 A.同等效力

B.互相规定不同领域,互不干涉 C.出发点与延伸线的关系

D.“母法”与“自法”的关系

23.【单选题】 要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要牢牢把握(A)。【2 分】 A.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 C.改革开放

D.艰苦奋斗精神 24.【单选题】 陕西省作为西部省份,要完成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杠杆是(C)。【2 分】

A.发展旅游业 B.发展文化产业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发展第三产业

25.【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的形成是在(A)。【2 分】 A.中共二大 B.中共一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七大

26.【单选题】 上世纪最后10年,我国改革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B)。【2 分】

A.放权、分权

B.加快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 C.缩小收入差距 D.促进社会公平

27.【多选题】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包括(ACDE)。【3 分】 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E.求真务实 28.【多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所提出的“四个诚信”建设是(ABCD)。【3 分】

A.政务诚信建设 B.商务诚信建设 C.社会诚信建设 D.司法公信建设 E.市场诚信建设

29.【多选题】 以下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描述正确的有。BCDE 【3 分】 A.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B.经济发展涵盖了经济增长的概念 C.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的路径与方法 D.经济增长主要注重GDP的增加

E.经济发展是高于经济增长的新要求

30.【多选题】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加快(BCDE)。【3 分】 A.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B.推进社会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D.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E.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31.【多选题】 陕西省经济发展方面,计划着力构建的产业体系有(ABCE)。【3 分】

A.特色优势产业 B.战略性新兴产业 C.服务业 D.加工业 E.现代农业

32.【多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界定来源于(ACD)。【3 分】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E.马克思主义原理

33.【多选题】 中国共产党今天面临的四大危险,包括(BCDE)。【3 分】 A.信念动摇的危险 B.精神懈怠的危险 C.能力不足的危险 D.脱离群众的危险 E.消极腐败的危险 34.【多选题】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坚持(BCE)的有机统一。【3 分】 BCE A.无产阶级专政 B.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人民民主专政 E.依法治国

35.【多选题】 我省实现完善互动发展机制的计划中提出,要实现(ACE)的深度融合。【3 分】 A.关中创新资源 B.关中文化资源 C.陕北能源资源 D.陕北历史资源 E.陕南生态资源

36.【多选题】 目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原因有(ACD)。【3 分】 A.国家加大对农村投入 B.城市居民收入下降 C.农村经济基数较小 D.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 E.农村人口减少

37.【多选题】 党风,就是指党的(BCE)。【3 分】 A.领导作风 B.思想作风 C.工作作风 D.形式作风 E.组织作风

38.【多选题】 十八大报告主题内容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ABCDE)。【3 分】 A.向世界宣布中国的前进道路、旗臶和目标 B.是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和目标 C.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之声 D.是前所未有的全新表达

E.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检阅总结 39.【多选题】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增加了(ADE)。【3 分】

A.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0.【多选题】 党章修正案在总纲部分对现代化建设的增写内容包括(ABCD)同步发展。【3 分】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 D.农业现代化 E.国防现代化 41.【多选题】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实现(ACE)的深刻转变。【3 分】 A.发展理念 B.发展思路 C.发展方式 D.发展体制 E.发展方向

42.【多选题】 相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ABCDE)。【3 分】

A.中国具体化

B.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

C.注重意识形态的普及型、实践性 D.社会主义普遍原理 E.社会主义愿景 1.【单选题】 下列对于毛泽东思想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描述错误的是(A)。【2 分】 A.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B.毛泽东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基础 C.毛泽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探索 2.【单选题】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2 分】 A.直接的表达渠道 B.有序的政治参与 C.公正的选择代表 D.合理的表达诉求

3.【单选题】 我省发展的“双极带动”,是指(C)和()两座城市。【2 分】 A.西安,咸阳 B.西安,榆林 C.西安,宝鸡 D.西安,汉中

4.【单选题】 社会的繁荣,首先是()。【2 分】 A.文化的启蒙 B.文化的发展 C.文化的成熟 D.文化的进步

5.【单选题】 2002年人事部实施的(C)规定了公务人员的基本思想、行为、品德要求。【2 分】 A.《公务员法》

B.《公务员考核规定》 C.《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 D.《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6.【单选题】 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2 分】 A.马克思主义原理 B.苏联模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毛泽东思想 7.【单选题】 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三反一刹”中,要求刹住(C)。【2 分】 A.文山会海之风 B.脱离群众之风 C.奢靡之风 D.散漫之风

8.【单选题】 解决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要坚持(C)准则。【2 分】 A.同等责任

B.发达支援发展中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D.人均平等 9.【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A)。【2 分】 A.集中统一 B.民主和谐 C.团结进步 D.组织纪律

10.【单选题】 2012年,陕西省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B)。【2 分】 A.14亿元 B.1.4万亿元 C.14万亿元 D.1400亿元

11.【单选题】 我国改革发展轨迹的主要思路是(D)。【2 分】 A.共同进步 B.先难后易 C.先易后难 D.试点推广

12.【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重点是(C)。【2 分】

A.注重学习、加强沟通 B.端正态度、确立路线 C.增强党性、提高素质 D.自觉学习、积极研讨

13.【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A)问题。【2 分】

A.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B.政企不分 C.垄断经济

D.国企资源独占

14.【单选题】 2009年起实施的旨在改善全省义务教育寄宿学生伙食的工程是(B)。【2 分】 A.安居工程 B.蛋奶工程 C.面包工程 D.午餐工程

15.【单选题】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我国成为(B)。【2 分】 A.科技强国 B.创新型国家 C.技术型国家

D.世界经济火车头

16.【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强调,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就是(C)。【2 分】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坚持科学发展 D.坚持和谐发展

17.【单选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内容? 【2 分】B A.改进调查研究 B.加强政策宣传 C.精简会议活动 D.规范出访活动

18.【单选题】 从中国共产党(C)起,历代党代会都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词。【2 分】 A.一大 B.十一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大

19.【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的形成是在(A)。【2 分】 A.中共二大 B.中共一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七大

20.【单选题】 十八大召开时间是在2012年(A)。【2 分】 A.11月 B.10月 C.9月 D.12月

21.【单选题】 全面小康目标所提出的人均GDP要求是(A)。【2 分】 A.3000美元 B.2000美元 C.1000美元 D.800美元

22.【单选题】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把(B)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 分】 A.和谐社会 B.生态文明 C.全面小康社会 D.精神文明

第二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试题及答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

第一期考试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0秒

1.【单选题】 本讲提到,政府管理创新中推出的创新举措的社会效果是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贴近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实现(A)。【3 分】 A.公平正义 B.透明公开 C.依法治国 D.良法善治

2.【单选题】 检察院送到法院去的诉讼文书所认定的事实,特别是法院所认定的事实必须以(C)作为根据。【3 分】 A.人证 B.物证 C.证据 D.调查

3.【单选题】 本讲认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的根源在于(D)。【3 分】 A.封建人治 B.封建法制 C.封建礼教 D.封建文化

4.【单选题】 坚持(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3 分】 A.共产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一国两制 D.宪法制度

5.【单选题】 新加坡强调大同社会的建设,(C)比较发达,强调社会、市场、政府三位一体。【3 分】 A.政府层面 B.市场层面 C.社会层面 D.个人层面

6.【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的违宪审查类型属于(C)【3 分】 A.司法审查制 B.宪法法院审查制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D.宪法委员会审查制

7.【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公权力滥用的表现不包括(C)【3 分】 A.以权谋私 B.劳民伤财 C.贪污腐败 D.尸位素餐

8.【单选题】 自(B)年以来,我国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3 分】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2000年

9.【单选题】 根据本讲,理性思维包括沟通理性和(D)。【3 分】 A.工具理性 B.价值理性 C.实用理性 D.实践理性

10.【单选题】 我国1993年修宪主要明确的内容是(B)。【3 分】 A.法治国家路线 B.市场经济路线

C.明确规定经济和土地要素 D.人权路线

11.【单选题】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是(A)提出的 【3 分】 A.习近平 B.李克强 C.张德江 D.张高丽 12.【单选题】

根据本讲,根据宪法审查法律规范,根据法律来审理案件,是由同一个法院完成的,审理案件的法院主要任务是解决案件当中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为了把这个纠纷审理清楚,附代理根据宪法来审查法律的方式属于(C)【3 分】 A.案件审查 B.预防性审查 C.附带性审查 D.原则审查

13.【判断题】 自我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3 分】 A.对 B.错

14.【判断题】 客观事实与主观事实的关系是客观事实必须符合主观事实。【3 分】 A.对 B.错

15.【判断题】 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3 分】 A.对 B.错

16.【判断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3 分】 A.对 B.错

17.【判断题】 要系统、全面、深入地推动改革和发展,需要有刚硬性的文件系统配套地共同推进。【3 分】 A.对 B.错

18.【判断题】 法治工作队伍的政治本色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3 分】 A.对 B.错

19.【判断题】 证据裁判原则是司法公正非常重要的关键性原则。【3 分】

A.对 B.错

20.【判断题】 坚持公正司法就要提高司法公信力,而公信力来自于国家强制机关。【3 分】 A.对

B.错

21.【多选题】 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前提包括(ABCDE)。【4 分】

A.认真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B.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宏观背景 C.重新认识“依法行政” 概念的现代含义 D.法治政府建设须重视党的群众工作传统 E.良法善治是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由路 22.【多选题】 根据本讲,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选项有(ABCD)【4 分】 A.自由 B.平等 C.公正 D.法治 E.三权分立

23.【多选题】 现代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整个国家治理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按照法治的精神,遵循三公原则。其中,“三公”是指(ADE)。【4 分】 A.公开 B.公允 C.公立 D.公正 E.公平

24.【多选题】 刑事诉讼是指(CDE)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4 分】 A.行政机关 B.政府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E.侦查机关

25.【多选题】 刚性行政管理方式包括(ABE)。【4 分】

A.命令 B.征收 C.指导 D.规划 E.处罚

26.【多选题】 我们在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实践当中,形成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CDE)的有机统一。【4 分】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依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E.坚持党的领导

27.【多选题】 根据本讲,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包括(ACD)【4 分】 A.侦查 B.搜证 C.起诉 D.审判 E.以上都是

28.【多选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里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五位”主要包括(ABCDE)。【4 分】 A.完备的法治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D.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E.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29.【多选题】 坚持“三个统一”中提到,党领导(ABCE),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4 分】 A.立法 B.保证执法 C.支持司法 D.支持守法 E.带头守法

30.【多选题】 以下关于我国审级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CD)【4 分】

A.我国实行的是三级三审制

B.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 C.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

D.再审重在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 E.以上都是正确的

第三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四套试题及答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试题及答案

(四套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A.10月15日至18日

B.10月18日至20日

C.10月20日至23日

D.10月23日至25日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

A.教育和预测作用 B.引领和规范作用 C.指引和教育作用 D.引领和强制作用

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行政府(),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A.法律顾问制度

B.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责任追究制度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

A.计划经济 B.竞争经济 C.法治经济 D.泡沫经济

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四日

B.十月二十日

C.九月二十日

D.九月三十日

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依法治国 C.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D.党的领导

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A.司法公正

B.司法独立

C.建立法治政府

D.依宪治国

9.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A.依宪执政 B.依宪治国 C.建立法治政府

D.以人为本

10.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的生命线是()。

A.民主 B.自由 C.公正 D.人权))

1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科学立法 C.依宪执政 D.司法公正

1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要实现()。

A.民主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民主立法、严格执法、透明司法、全民守法 D.科学立法、透明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抓住的关键是()

A.提高立法质量

B.恪守以民为本.C.立法为民理念

D.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1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

A.实施 B.规范 C.教育 D.惩罚

1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司法独立

B.党的领导

C.依宪治国

D.建立法治政府

1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A.科学执政

B.依宪执政

C.民主执政

D.公平执政

1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A.依宪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宪治国

D.党的领导

1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A.公平正义 B.自由平等 C.公正法治 D.诚信友爱

19.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以()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A.审判 B.司法 C.执法

D.守法

20.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是依法治军的核心和根本要求。

A.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B.党对军队指导

C.拥军爱民

D.为人民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治国()。

A.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B.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D.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题中应有之义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说是()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依宪治国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共同推进。

A.坚持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行事

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法治国家 B.法治政府 C.法治社会 D.法治机关

7.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

A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治理

8.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特征是()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9.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0.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1.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A.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B.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C.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D.开展普法下乡活动

12.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法治政府,必须()

A.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B.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1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除了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还要形成()

A.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B.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C.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D.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4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

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B.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C.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D.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1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A.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B.党的领导就是社会主义法治

C.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D.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党的领导

16.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除了要完善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还要()

A.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B.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C.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D.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7.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要()

A.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B.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1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要()

A.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B.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C.借鉴和引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D.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1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

A.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B.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理共同推进

C.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坚持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

2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

A.执行公开 B.管理公开 C.服务公开 D.结果公开

2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

A.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 B.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尽快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

D.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22.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既(),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A.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B.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D.以道德制约法律,以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

2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

A.及时性 B.系统性 C.针对性 D.有效性。

24.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A.制度化 B.规范化 C.程序化

D.专业化

25.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

A.自我管理 B.自我服务 C.自我教育 D.自我监督

2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A.不敢腐 B.不能腐 C.不想腐 D.不易腐

2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A.网络信息服务 B.网络安全保护 C.网络社会管理 D.网络资源管理

29.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

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A.绿色发展 B.循环发展 C.低碳发展 D.和谐发展

30.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A.减少层次 B.整合队伍 C.提高效率 D.加强管理

31.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A.侦查权 B.检察权 C.审判权 D.执行权

32.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或作出()等处分。

A.调离 B.辞退 C.免职 D.降级

33.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严格司法。坚持()、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

A.以事实为根据 B.以法律为准绳 C.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 D.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

34.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A.忠实崇尚者 B.自觉遵守者 C.坚定捍卫者 D.执着追随者

35.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3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A.正规化 B.专业化 C.职业化 D.规范化

3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

A.以言代法 B.以权压法 C.徇私枉法 D.知法犯法

38.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A.深化改革 B.推动发展 C.化解矛盾 D.维护稳定

39.全会指出,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成严密的长效机制。

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奢靡之风

40.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A.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 B.法治为民的意识

C.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D.服务群众意识

一、判断题

1.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2.法律草案重要条款不可以单独表决。(×)3.行政机关可以法外设定权力。(×)

4.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对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5.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6.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8.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所有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9.完善审级制度,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应,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再审重在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

10.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

第一期考试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59分49秒

1.【单选题】 本讲提到,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其中,理想的法律首先是()。【3 分】 A.个性 B.差异性 C.共性 D.针对性

2.【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的内容?()【3 分】 A.养老 B.医疗

C.失业救济

D.教育公平

3.【单选题】 本讲提到,英美国家针对大量的复杂案件由并非专业人士的()定案,并且,大约每六年轮换一次。【3 分】 A.众议院 B.参议院

C.陪审团 D.政府部门

4.【单选题】 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体系,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3 分】 A.宪法 B.民法 C.经济法

D.涉外法律

5.【单选题】 我国1993年修宪主要明确的内容是()。【3 分】

A.法治国家路线 B.市场经济路线

C.明确规定经济和土地要素

D.人权路线

6.【单选题】 在以下机关中,()的侦查处于一种权力优势地位。【3 分】 A.行政机关 B.公安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7.【单选题】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是()提出的 【3 分】 A.习近平 B.李克强 C.张德江 D.张高丽

8.【单选题】

2012年10月29日,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在参观过程中,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把两个百年目标凝结为一句话:()。【3 分】

A.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成为整个世界经济体的领头羊

9.【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政法机关队伍的范畴?()【3 分】 A.检察院 B.法院

C.公安机关 D.政府部门

10.【单选题】

根据本讲,根据宪法审查法律规范,根据法律来审理案件,是由同一个法院完成的,审理案件的法院主要任务是解决案件当中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为了把这个纠纷审理清楚,附代理根据宪法来审查法律的方式属于()

【3 分】

A.案件审查 B.预防性审查 C.附带性审查 D.原则审查

11.【单选题】 本讲认为,广义的法治是指()。【3 分】 A.人治 B.德治

C.法律法规 D.职业规范

12.【单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简政放权,不仅向市场放权,还要向()放权。【3 分】

A.社会 B.公民 C.企业 D.政府

13.【判断题】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3 分】 A.对 B.错

14.【判断题】 中国法律的第一条通常规定,本法依据宪法而制定。【3 分】

A.对 B.错 15.【判断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3 分】 A.对 B.错

16.【判断题】 “法治中国”和“法治国家”,内容完全不同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3 分】 A.对

B.错

17.【判断题】 1982年《立法法》规定,在行使违宪审查权方面,主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进行。【3 分】

A.对

B.错

18.【判断题】 全国人大为非常设机关,无法进行违宪审查。【3 分】

A.对 B.错 19.【判断题】 证据裁判原则,是指对于诉讼中事实的认定,应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3 分】

A.对 B.错

20.【判断题】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已经正式出台,它将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3 分】 A.对 B.错 21.【多选题】 根据本讲,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包括()【4 分】

A.侦查 B.搜证

C.起诉

D.审判 E.以上都是

22.【多选题】 本讲提到,法治文化是由()构成。【4 分】 A.经济活动

B.思维方式 C.实践经验 D.传统观念

E.态度

23.【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第四项重大任务全民守法中提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包括哪几个层域()。【4 分】

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E.行业治理 24.【多选题】

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军事法规制度的制定权限和程序,将所有军事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完善审查制度,增强军事法规制度的()。

【4 分】 A.科学性

B.针对性 C.信息化 D.标准化

E.适用性

25.【多选题】 我们在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实践当中,形成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的有机统一。【4 分】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依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E.坚持党的领导

26.【多选题】 根据本讲,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选择包括()。【4 分】

A.基于国情的理性剖析,提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B.实行法治人才的分级、分类培养 C.加大国际化法学教育改革力度 D.积极拓展法学人才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法律实践。E.大规模引进法治人才,实行筛选机制

27.【多选题】 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的优点在于()【4 分】

A.有利于满足当事人的要求,集中解决争议 B.有利于满足社会公众的关注度 C.有利于节约案件司法资源 D.有利于维护裁判权威 E.以上都是正确的 28.【多选题】 根据本讲,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4 分】

A.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B.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反映 C.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 D.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E.宪法是社会最高规则

29.【多选题】 本讲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4 分】

A.历史上形成的人治传统与现代法治精神的矛盾 B.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不强 C.部分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D.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法治观念不强 E.法律剥夺了人们的自由

30.【多选题】 法治建设的原十六字方针是()。【4 分】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公正司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

第一期考试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59分49秒

1.【单选题】 本讲提到,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其中,理想的法律首先是()。【3 分】 A.个性 B.差异性 C.共性 D.针对性

2.【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的内容?()【3 分】 A.养老 B.医疗 C.失业救济

D.教育公平

3.【单选题】 本讲提到,英美国家针对大量的复杂案件由并非专业人士的()定案,并且,大约每六年轮换一次。【3 分】 A.众议院 B.参议院

C.陪审团 D.政府部门

4.【单选题】 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体系,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3 分】 A.宪法 B.民法 C.经济法

D.涉外法律

5.【单选题】 我国1993年修宪主要明确的内容是()。【3 分】

A.法治国家路线 B.市场经济路线

C.明确规定经济和土地要素 D.人权路线

6.【单选题】 在以下机关中,()的侦查处于一种权力优势地位。【3 分】 A.行政机关 B.公安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7.【单选题】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是()提出的 【3 分】

A.习近平 B.李克强 C.张德江 D.张高丽

8.【单选题】 2012年10月29日,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在参观过程中,总书记作了重要讲

话,把两个百年目标凝结为一句话:()。【3 分】

A.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成为整个世界经济体的领头羊

9.【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政法机关队伍的范畴?()【3 分】 A.检察院 B.法院 C.公安机关 D.政府部门

10.【单选题】

根据本讲,根据宪法审查法律规范,根据法律来审理案件,是由同一个法院完成的,审理案件的法院主要任务是解决案件当中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为了把这个纠纷审理清楚,附代理根据宪法来审查法律的方式属于()

【3 分】 A.案件审查 B.预防性审查 C.附带性审查 D.原则审查 11.【单选题】 本讲认为,广义的法治是指()。【3 分】

A.人治 B.德治

C.法律法规 D.职业规范

12.【单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简政放权,不仅向市场放权,还要向()放权。【3 分】

A.社会 B.公民 C.企业 D.政府

13.【判断题】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3 分】 A.对 B.错

14.【判断题】 中国法律的第一条通常规定,本法依据宪法而制定。【3 分】

A.对 B.错

15.【判断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3 分】

A.对 B.错

16.【判断题】 “法治中国”和“法治国家”,内容完全不同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3 分】 A.对

B.错

17.【判断题】 1982年《立法法》规定,在行使违宪审查权方面,主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进行。【3 分】

A.对

B.错

18.【判断题】 全国人大为非常设机关,无法进行违宪审查。【3 分】

A.对 B.错

19.【判断题】 证据裁判原则,是指对于诉讼中事实的认定,应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3 分】

A.对 B.错

20.【判断题】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已经正式出台,它将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3 分】 A.对 B.错

21.【多选题】 根据本讲,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包括()【4 分】

A.侦查 B.搜证

C.起诉

D.审判

E.以上都是

22.【多选题】 本讲提到,法治文化是由()构成。【4 分】

A.经济活动

B.思维方式 C.实践经验 D.传统观念

E.态度

23.【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第四项重大任务全民守法中提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包括哪几个层域()。【4 分】 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E.行业治理

24.【多选题】

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军事法规制度的制定权限和程序,将所有军事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完善审查制度,增强军事法规制度的()。

【4 分】

A.科学性

B.针对性 C.信息化 D.标准化

E.适用性

25.【多选题】 我们在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实

践当中,形成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的有机统一。【4 分】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依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E.坚持党的领导

26.【多选题】 根据本讲,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选择包括()。【4 分】

A.基于国情的理性剖析,提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B.实行法治人才的分级、分类培养 C.加大国际化法学教育改革力度

D.积极拓展法学人才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法律实践。

E.大规模引进法治人才,实行筛选机制

27.【多选题】 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的优点在于()【4 分】

A.有利于满足当事人的要求,集中解决争议 B.有利于满足社会公众的关注度 C.有利于节约案件司法资源 D.有利于维护裁判权威 E.以上都是正确的

28.【多选题】 根据本讲,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4 分】

A.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B.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反映 C.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 D.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E.宪法是社会最高规则

29.【多选题】 本讲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4 分】

A.历史上形成的人治传统与现代法治精神的矛盾 B.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不强

C.部分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D.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法治观念不强 E.法律剥夺了人们的自由 30.【多选题】 法治建设的原十六字方针是()。【4 分】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公正司法

第四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试题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治国()。

A.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B.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D.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题中应有之义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说是()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依宪治国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共同推进。

A.坚持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行事

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法治国家 B.法治政府 C.法治社会 D.法治机关 7.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A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治理

8.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特征是()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9.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0.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1.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A.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B.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C.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D.开展普法下乡活动

12.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法治政府,必须()

A.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B.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1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除了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还要形成()

A.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B.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C.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D.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4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B.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C.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D.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1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A.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B.党的领导就是社会主义法治

C.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D.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党的领导

16.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除了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还要()A.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B.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C.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D.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7.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要()A.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B.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1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要()

A.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B.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C.借鉴和引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D.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1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

A.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B.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理共同推进

C.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坚持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

2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

A.执行公开 B.管理公开 C.服务公开 D.结果公开

2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

A.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 B.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尽快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

D.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22.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既(),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A.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B.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D.以道德制约法律,以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

2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

A.及时性 B.系统性 C.针对性 D.有效性。

24.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A.制度化 B.规范化 C.程序化

D.专业化

25.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

A.自我管理 B.自我服务 C.自我教育 D.自我监督

2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A.不敢腐 B.不能腐 C.不想腐 D.不易腐

2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A.网络信息服务 B.网络安全保护 C.网络社会管理 D.网络资源管理

29.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A.绿色发展 B.循环发展 C.低碳发展 D.和谐发展

30.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A.减少层次 B.整合队伍 C.提高效率 D.加强管理

31.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A.侦查权 B.检察权 C.审判权 D.执行权

32.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或作出()等处分。A.调离 B.辞退 C.免职 D.降级

33.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严格司法。坚持()、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

A.以事实为根据 B.以法律为准绳

C.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 D.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

34.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A.忠实崇尚者 B.自觉遵守者 C.坚定捍卫者 D.执着追随者

35.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3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A.正规化 B.专业化 C.职业化 D.规范化

3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

A.以言代法 B.以权压法 C.徇私枉法 D.知法犯法

38.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A.深化改革 B.推动发展 C.化解矛盾 D.维护稳定 39.全会指出,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成严密的长效机制。

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奢靡之风

40.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A.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 B.法治为民的意识

C.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D.服务群众意识

参考答案:

二、多选题 1-5 ABC ABCD ABCD ABC ABC 6-10 ABC ABC ABCD ABCD ABCD 11-15 AB ABCD ABCD ABCD AC 16-20 ABCD ABCD ABD C ABCD 21_25 ABD ABC ABCD ABC ABCD 26-30ABCD ABC ABC ABCD ABCD 31-35 ABCD ABCD ABCD ABC ABCD 36-40 ABC ABC ABCD ABCD ABC

第五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2015陕西)

宪法在法治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上)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二0一四年十一月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解读一下四中全会《决定》当中关于要以宪法为核心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方面的一些内容。我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宪法在法治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我们今天主要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依宪治国。第二,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实施宪法。第三,实施宪法为什么必须建立时效性的违宪审查制度,也就是宪法监督制度。

一、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首先依宪治国?

我们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层次来解读。第一,中国为什么当代必须依法治国?第二,在依法治国当中为什么必须以宪法为核心。

(一)中国当代为什么必须依法治国

先来看一下1949年以来我们是以什么样的思维和方式管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为什么那种管理的思维和方式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适用了。

1、传统的管理

原来社会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不仅是在经济领域实行计划。实际上在社会的所有领域都是按照计划的思维来进行管理,我们知道计划有两种,一种是指导性计划,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实际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指令性计划,也就是所谓命令。所谓计划的思维就是按照命令与服从的思维来管理这个国家和社会,当然也符之于革命的思维运动的方式,思想动员,说服教育,但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命令与服从。为什么当年政府或者组织上命令我们民众,我们民众不得不服从,甚至于还非常乐意服从,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根据。

第一个根据就是政府对民众的人身控制,并且通过控制人身自由来控制他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甚至于他的思想。政府是怎么来控制民众的人身自由的呢?首先把我们这个国家的国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居民,一部分是农民。那么农民不许进城城市居民可以到农村去,但是由于农村脏苦累穷,城市居民不愿意到农村去,这就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或者称之为城乡隔离。第二步,对于每一个城市居民,把他固定在一个单位没有自由职业,如果要从这个单位调往另外一个单位,自由组织决定不能自由选择。对于农民,把每一个公民固定在一个生产小队,没有自由职业。也就是说在当年的中国,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棋盘上的棋子一样固定在一个单位,都是有组织安排或者分配的。政府正是通过这样一种人生控制把国民其他的方面都控制住了。

第二个根据是政府可以不依据法律程序给那些不听话的民众戴上一顶帽子,这个帽子我相信有几十顶时候多。我们常听说的有地方反馈用,新生资产阶级分子,反动学术权威,敌特分子,敌特嫌疑分子等。戴上这顶帽子实际上就处于社会底层,没有期限、没有明确的待遇。还不像我们今天的判决,如果判决有期徒刑五年,我们在监狱里服完刑以后,出来以后就自由了。但是在当年戴上这顶帽子期限是没有的,你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等等也不明确,实际上是处于社会地层。政府命令和服从这种思维和方式管理社会的第三个根据,就是1949年以来,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民众无限信任政府,无限信赖政府,认为政府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民众谋福利、谋福祉,即使政府的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应然把它理解成是娘错打了孩子,仍然还是相信政府。

那么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之下,政府去扶持社会秩序,调整利益关系,就不需要依靠法律,政府有什么意图只要可以发号召,大家积极响应。政府有什么重大意图,那么人民日报发个社论,全国人民认真学习,积极贯彻落实。对于这一点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不需要什么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我们只要开个会议,做个决议,每个决议就是法。我们人民日报发表一篇社论,全国执行,何必要什么法律,这个结果是市社会氛围的一种表现。当时政府之所以采用命令和服从这种方式管理这个国家和社会才比较能够奏效,是因为以上三个根据。

2、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今天人口流动是这个社会的常态,政府也不可能不经法律程序就给某人加上一个身份,成为社会的底层。另外,我们的民众也不向当年那样,无限现任政府及,无限信赖政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面对这个社会,我们仍然采用命令和服从的方式的话,那么很难像以往那样奏效。反过来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我们文件里所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关于中国社会的变化,我们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概括和总结,我认为中国社会除了物质上的巨大发展变化丰富之外,中国社会主要发生了以下六大变化。而这六个变化又决定了我们面对变化以后的中国社会采用命令服从的思维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很难奏效,而必须采用新的思维和方式进行管理,这个新的思维和方式那就只能是依法治国。1)单一利益社会变为利益多元化社会 利益多元化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特征,无论承认与否,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通事实。这次四中全会的《决定》里说,我们今天所遇见的矛盾、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我觉得就是这种利益多元化的一种表现。我们经常也说,我们今天的社会矛盾高发期、突发期。我们知道矛盾就是就是由利益之间的冲出而形成的,今天是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所以它的矛盾很冲突,比1949年以来任何时期都要高发和突发。当然,矛盾高发期突发期这个表述我认为是不准确的,因为矛盾高发期、突发期,它有一个期,是否给你感觉我们这个三年、五年之内日子难过,我们熬过这三年、五年日子就好过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我们是一个第一多元化的社会,只要我们没有找到妥善调整多元利益之间的关系,矛盾永远就是高发和突发。面对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应当用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来调整多元利益之间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呢?我认为只有依据宪法和法律,才能做到这一点,为此没有其他办法。首先,要承认多元利益;其次,要建立充分的民意表达机制或者说利益表达机制,使得每一种利益都能通过有效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经过民主程序和民主机制形成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就是调整服从利益之间关系的载体或者说平衡期。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各种利益之间关系用权利和义务来把它边界化、清晰化,我们再以宪法和法律反过来调整多元利益之间的关系,我们只能用这样一种循环,才能达到妥善调整多元利益之间关系的这个效果。2)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中国社会的第二大变化就是由市场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我认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冲击,我觉得主要有两大冲击。第一大冲击就是对国家权力,市场经济对国家权力的冲击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范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在治厂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句话虽然没有说清楚哪一些归政府、哪一些归市场,但是这句话至少告诉我们一点,我们的政府也不能像计划经济那样呈现出无限性、全能性,我们今天的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市场经济对国家权力的第二大冲击就是行使权利的来源,我们以往在讲到政府权力来源的时候,往往只需要从政治上回答就够了,就是我们的政府的权利来自于人民的富裕,或者说我们的权利是人民富裕的。我们在今天我们仅仅从政治上回答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法律上去回答。我们的权利是人民富裕的,但是人民富裕我们全体的载体是什么?通过这个载体富裕我们多大的权利,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我们不仅要回答政府权力的政治,我们还要政府权力的法律来源。市场经济对国家权利的第三大冲击就是行使国家权利的依据。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自己制定政策,并且按照自己的政策来进行管理。我们在今天这样是不允许的,政府必须要依法管理,而制定法律的主体和实施执行法律的主体是相分离的。概括起来,市场经济对国家权力的冲击主要有三大冲击,就是国家权力的范围,国家权力的来源和行使国家权力的依据。三大冲击又暗含着一种冲击,政府的权力在哪里,有多大。通过宪法和法律对政府的权力做出一个规定,那么这个规定的用意是什么?显然在规定政府权力的同时暗含着就是要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就要去限制它。那么用什么才能去限制政府的权利呢?我们只能用宪法和法律,而没有其他办法,所以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个巨大的阻力。

市场经济对我们这个社会的第二大冲击,就是社会成员的观念。市场经济就是一种自由经济、权力经济、平等经济和法治经济。关于最后一点,我们四中全会《决定》里专门讲到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有权力、有自由、讲平等、讲规则。市场主体就是我们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在市场环境之下,我们有权力、有自由讲平等、讲规则。那么同一个人,在市场领域里边是这种状态,换作别的领域,在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甚至于思想领域,它仍然还会有同一个思维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得出结论。我们一些官员经常感慨,现在的老百姓不好管了,那么他为什么不好管了?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民众,他的观念里边有权力、有自由、讲平等、讲规则,如果我们应然把现在的民众当作30多年前的民众那样来进行管理,当然,是难管了。3)禁止人口流动到人口自由流动

中国社会的第三大变化就是从禁止人口流动到人口流动是这个社会的常态,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人口不流动那么管起来是最方便的。但是事实证明依照这种方式进行管理,把这个社会管死了,把这个社会管的越来越穷,那么我们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要进行经济改革。经济改革的结果是我们实行商品经济,最终实行市场经济。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劳动力自由转移,没有劳动力的自由转移市场经济不复存在。所以人口流动它的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市场经济的这种需要。

4)无人权意识到人权意识增强

中国社会它的第四个变化,就是从没有人权意识到人权意识增强,我们的社会成员逐渐的认识到我自己是人,我有独立的人格,我自己的事物由自己来作主,这就是法律上所说的自我决定权利。5)政府公信力极强到官民互相不信任

中国社会的第五大变化就是政府的公信力从极强到我们今天民众不是非常信任政府。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政府就很难单纯的用命令和服从这种思维来进行管理。政府的公信力下降,我认为主要责任是在官员这一方。从反腐败当中,我们抓起来很多贪官,我们现在又是信息时代,网民们把这个贪官当年在台上所讲的一些话搜集出来,把他犯的这些罪行搜集出来,一对照,当然就会得出来一个结论。这些官员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大大的影响了中国的公信力。6)单一核心价值观到多元核心价值观

在核心价值观方面,我想主要是发生了两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我们原来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也就是国家的价值观就是社会的价值观,就是个人的价值观,我们今天三者分离。从十八大报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一共24个字,前八个字是一组,中间八个字是一组,最后八个字是一组。前八个字讲的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中间八个字是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最后八个字是讲的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三种并不相同。核心价值观的第二大变化,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今天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样四个核心价值观在三十多年前可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我们在今天就变得十分正常。

3、现阶段的管理方法

中国社会我认为主要发生了以上六大变化,这六大变化也决定了我们国家必须要依法治国。但是我们再看看我们今天并没有完全做到,因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改变我们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思维和方式。我们今天管理这个国家和社会,对其中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个案,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管理呢?我们观察实践,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四个方法。第一是命令,第二是依法治决定,第三是经济补偿,第四是关押。

对于民众,我们首先采用的是传统的这种思维和方式,运用命令,但是很难奏效。第二个办法就是依法做决定,实践中也很难奏效,为什么不能奏效呢?因为从个案上讲,我们国家机关是依法,但是同类的事情,我们国家机关有的时候依法,有的时候不依法。也就是说对这个法律做出决定的机关,并不维护他的尊严,维护他的尊严,并不能作为一个常态化的一种管理的方式,而是作为一种选择性的工具。既然我们国家机关不尊重法律,那么我们的民众他也就不尊重法律。第三个办法是经济补偿,就是所谓闹的凶的人补的多,闹的不凶的人补的少。那么就很难按照统一的规则来处理。最后一个是关押,这种方式表面上看起来把个案解决了,实际上可能激化了矛盾,被关押的人他总得放出来,放出来以后他可能永远憎恨我们的公安机关,甚至有可能憎恨我们的政权机关。

这四种方法内部并没有统一的思维和逻辑,并没有做到或者我们就统一都按照规则办事,或者我们就统一按照领导的意志办事。有时按规则办事,有时按领导意志办事。这样,就导致了中国社会产生了一些问题。

4、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 中国社会在取得伟大进步的同时,我认为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等于得到妥善的解决,中国社会就能平稳、稳妥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这些问题,我们要分解一下,我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是公权力滥用,公权力滥用有三个表现。第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第二,大势营造劳民伤财的工程,大势举办劳民伤财的活动。第三,不作为,也就是不履行法治职责。按照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就是思维素餐,关于这三个表现我们四中全会《决定》里边都有描述。为什么说公权力滥用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呢?因为公权力滥用以下的问题我认为都跟公权力滥用有密切的关联。

第一个问题,核心价值观缺失。十八大报告当中所提到的,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认为并没有在全体社会成员内心当中生根发芽,特的主要原因是公权力滥用造成的。

第二个问题,社会的诚信体系缺失。官员本来应当是社会诚信的表率,但是我们看到在反腐败当中所发现的这些贪官污吏,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显然,他们破坏了这个社会的诚信体系。

第三个问题,社会公平的理念没有获得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比较,它最大的优秀性和特征是公平,但是我们看到我们在各个领域里边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的一些制度,一些现象。它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公权力滥用所导致的结果,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第三个问题,刚才我们讲的社会公平的理念没有充分实现。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这个社会也很难平稳的发展。公平当中最突出的一个那就是机会公平,人人只要经过努力都,有机会上升到上一个层次,也就是说从下一个层次到上一个层次有一个通道。现在我们看到一些不公平的制度,把这个通道堵死了。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到上一个层次去,因为你没有过硬的靠山。按照网络上所讲的,你没有一个好爹。

第四个问题,贫富差距,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东西之间贫富差距巨大,这个贫富差距我觉得是有风险的。好在中国社会是个亲情社会,贫富差距当中的一些问题在亲情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或者缓解,但是并不等于这些问题不存在。最后一个问题,个人权力,包括私有财产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个人权力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就是个人权力和国家权力的界限并不清晰,私有财产权没有安全感,我想这是公权力滥用的一个典型的表现。我们看一看***重庆的民营企业家的命运,我们对这一点我想应该有一些感同身受。

归纳起来,我认为公权力滥用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因为它滥用又延伸了中国社会的其他问题。那么我们需要追问一句,在中国公权力为什么如此滥用?按照我们习总书记所有所说,我们要把权力官进制度的笼子里。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还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那就是说我们的宪法和法律还没有权威,还没有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此,我认为宪法和法律没有权威,这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我们四中全会之所以专门就依法治国做出决定,就是党中央看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宪法法律没有权威,没有把公权力约束制度导致它滥用,而又因为公权力滥用产生了其他的水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是来专门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那么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要有秩序,任何秩序的形成和维持都必须依赖规则,如果规则是统一的,秩序就是统一的。如果规则是统一的,那么规则就是稳定的,如果规则有权威性,那么秩序就有权威性。反过来说,规则如果不一,秩序就不统一;规则不稳定,秩序就不稳定;规则没有权威性,秩序就没有权威性。那么中国的社会,今天我们看到的就是后面的问题,规则不统一,规则不稳定,规则没有权威性。

5、社会规则的“双轨制”

这种状态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观察一下,中国社会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规则体系可以发现,它呈现出的一种双轨制。我们有宪法、法律、法规、规章这一套规则体系。我们还有另外一套规则体系,那就是报告、文件、批示、讲话。我们有的时候依法治国,我们有的时候依报告治国,依文件治国,依批示治国,依讲话治国。也就是两者都在中国社会发生作用,这样就形成了规则之间的不一致。不仅两套规则之间不一致,而且两套规则内部也不统一。法规规章违反法律怎么处理,法律违反宪法怎么处理,我们在制度上已经建立了合法性审查和违宪审查两种审查机制,但是这些机制在运行当中,它的失效性不强。

对于另外一套规则,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违反政策的对策怎么处理?我们目前也很难有一套有效的审查机制。这样中国社会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规则体系方面处于这样一种极不统一的状态,我认为这是中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不成熟的一个表现,这种状况很难保证我们国家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看到四中全会《决定》里面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要解决规则体系的统一性问题,那就是我们要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降低报告、讲话、文件、批示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当中作用,提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以至于未来我们这个社会只有一套规则体系,那就是以宪法为核心的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们这一套法律体系为什么没有形成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两千多年来的人彘传统。第二,1949年以来我们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的权力不是来自于宪法法律的授予,也不依据研发和法律行使权利。因此,宪法和法律在当时基本上就没有存在的空间。第三,改革开放。我们今天在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认为改革开放对于中国进步的伟大贡献,我们再怎么宣传都不过分。但是,有一点我们在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同时,必须要讲清楚,必须要讲透出。那就是我们最初的改革开放可以违法改革,但是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必须要依法改革开放。如果这一点不讲清楚,不讲透出,我们在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同时必然暗含地告诉人们,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当初违法进行的。如果我们要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遵守宪法和法律,改革开放是取得不了今天的伟大成就的。

我们今天在全面深入改革过程当中,尤其要把这一点讲清楚。好在我们习总书记多次讲到,以后任何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我认为这句话讲的特别艺术,也有分寸。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未来重大改革必须要先立法,依法进行改革,这样对于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是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这句话又暗含着我们有一些非重大改革可以于法无据,这就跟实践当中改革创新实验预留了一个空间。当然,我们的干部们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不要把非重大改革无限扩张。如果我们通过解释认为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非重大改革,都可以于法无据,他们我们宪法法律的权威也就无法树立起来。

(二)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核心

宪法当中有什么东西决定了法律体系必须以宪法为核心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两个侧面来解释这个问题。

1、宪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宪法规定了或者确认了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包括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他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当中的规定在某个领域里边的具体化。第二、我们从政治上说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而其他法律只是在宪法的框架之内对某一个领域里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做出具体化的规定。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违反宪法法律是无效的。第四、宪法对一个国家来讲它是根本法,所有的国家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文件都必须要与宪法保持一致,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宪法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是最高规则,社会除了国家机关以外,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还有村委会、居委会等社会组织,它们所制定的法律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前不久我们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有个村里边制定了一个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当中规定,村干部喝酒可以喝60块钱的酒,村民喝酒不能超过30块钱。村干部抽烟可以抽18块钱的研,村民抽烟不得超过2块钱的研,这样的乡规民约是否有效?我们依据什么来给它做出判断呢?那就是要依据宪法,宪法是这个社会的最高规则。宪法对于个人来讲它是根本活动准则,我们每一个个人进行行为的时候,我们的直接活动准则是法律,那么法律为什么有效是因为它符合宪法。所以宪法在根本上划清了我们个人权力和自由的边界,划清了公权力的边界,所以它是我们行为的根本活动准则。

2、宪法对于国家权力的基本功能

为什么法律体系要以宪法为核心呢?宪法对于国家权力来说可以起到三个功能。我们一些领导在讲到宪法、在讲到法治的时候往往抵触、害怕、反感,认为一讲宪法,一讲法治就是来约束我的权力,其实不然。

宪法对于国家的权力来讲起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赋权,也就是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国家机关权力,使得我们国家这种权力具有合法性和承担性。我们的国家机关在行使国家权力的时候为什么能够做到理直气壮?就是因为其权力来自于宪法法律的赋予或者授予,使我们这种权力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我们才能做到理直气壮的行使国家权力。我们如果离开了宪法,我们国家权力的正当性、合法性无法保证,这一点四中全会《决定》里边说的很清楚。比如说我们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那就是由《宪法》明确为了的,《宪法》序言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正文虽然没有明确的点出这一点。但是从它的制度规定当中可以推导出来,也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也就是说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的最高依据。宪法在法治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下)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二0一四年十一月

二、依宪治国必须实施宪法

习总书记说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四中全会《决定》里边,特别指出要加强宪法的实施,因为宪法毕竟是纸面上的,只有通过实施才能变成一种现实,才能有生命,才能有权威。

(一)宪法实施的方式

那么宪法它的实施和法律的实施很大的差别,我们国家在宪法实施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加强呢?我们来看一下。首先,宪法是怎么实施的?宪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

1、宪法的直接适用

第一种就是直接实施,也就是直接依据宪法做出一个行为,那么我们根据这个行为我们可以把它区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立法行为,我们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等。通过制定这一些法律文件,把宪法当中的原则、理念、精神等等具体化,这是实施宪法一种重要的方式。在这种方式当中,四中全会指出,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在立法当中我们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我们的现实需要,立法落后于社会实际,有的立法体现了部门利益,有的立法擅自扩大了部门的权利,尤其是在立法过程当中没有很好的解决改革与立法的关系,立法没有很好的回应改革的需求,一些改革的成果没有转变成立法,这些方面,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的宪法实施,四中全会《决定里面》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举措。比如说我们人大常委会委员当中要增加具有法制实践经验的专职委员代表,引入第三方评估,增加公民参与的途径等等。这是我们宪法直接实施的一种尝试,通过立法来实施。

第二种,是依据宪法来做出具体的行为,比如说四中全会增加了两个内容。第一,就是要在12月4号设立国家宪法日,我们原来的12月4号称为法制宣传日,我估计从今年,就2014年12月4号开始就要改为国家宪法日,在这一天就可以广泛的宣传宪法,举行各种纪念宪法的活动,讲解有关宪法方面的知识来增强我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民众对宪法的信仰意识。

四中全会采用了第二个直接实施的举措,就是要设立国家宪法宣誓制度,按照四中全会的规定,以后凡是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向宪法宣誓,那么宪法宣誓制度当然具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提高我们领导干部对宪法的认识,提升宪法的尊严感、权威,我觉得都是有很大的意义。这两个举措都是直接实施宪法的这样一个行为。

直接实施宪法主要是我们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做出一些具体的决议和决定,比如说我们全国人大,依据宪法来设立特别行政区,依据宪法来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依据宪法审查批准有关财政预算和决算的决定和决议。我们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诸多权利当中都是直接依据宪法做处的决定和决议,这些都是来实施宪法的一些行为和活动。

2、宪法的间接适用

宪法的另外一种实施方法那就是间接适用,宪法的间接适用应该说是宪法适用的主要途径,所谓的宪法间接适用,就是我们知道,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我们国家绝大部分法律的第一条做了明确规定,本法依据宪法的制定,法律依据宪法的制定,它的意思是指法律依据宪法的立法权限,依据宪法规定的立法程序,依据宪法的理念、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来具体制定了法律制度。在这个意义上,因为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实施了法律,那就意味着实施的宪法。当然,刚才我们讲到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我们实施法律就是实施宪法,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适用法律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在法律层面去理解法律,我们必须要从宪法层面去理解法律,如果我们仅仅从法律层面去理解法律,那么这个法律我们就理解不深,不透。我们要从宪法层面去理解这个法律,那么这个法律我们就理解的深刻、透彻,这样的话我们去适用这个法律,那么就可以适用的很好。我们实践当中,我们法院,在审理一些案件的时候,由于没有很好的吃透宪法,领会宪法,仅仅去从法律层面解决案件,导致案件的判决出现差错。

我们所有的国家机关在工作当中都要去适用法律,也就是都有义务从宪法层面去理解法律,更好的适用法律。所以在宪法这个意义的实施上,我们每一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去认真学习宪法,领会宪法,只有如此,你才能更好的去适用法律,更好的在工作当中贯彻宪法,所以宪法的实施跟我们每一位国家工作人员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宪法的核心价值是人权保障,我前面讲了,我们2004年宪法修正案经过修改,增加了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如果我们理解了宪法这样一个核心价值,我们在来理解法律和我们制定制度政策有决定性的帮助作用。

我们适用法律的时候,那么这个法律它是不是有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个法律我们可以做不同解释,那么哪一种解释更适合于尊重和保障人权,我们就应当按照那样一种解释,我们就需要按照那种解释来适用。我们所指定的制度政策是不是有利于保障人权,如果它不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那么我们这个制度和政策从根本上就是违反宪法的,那我们就不能来制定这个制度和政策。

在比如说,我们以前有长期以来的一个提法,就是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我们一般对这样一个提法就是到此为止了,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经济建设,因为我们没有从宪法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那么在经济建设当中,我们走了一些歪路,就是为GDP主义,完全就看指标。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个宪法,特别是理解了人权保障是宪法的核心价值,那么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理解这个问题就是往前一步,就会问一句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为了什么。理解了宪法,我们就知道我们的经济建设也是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

你这个区域经济建设搞上去了,但是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那么就不能说你这个地方取得了很大成绩,说你这种经济建设可能就没有意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认真学习宪法,领会宪法,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法律,做好工作。这是我们讲的关于宪法的间接适用。

三、实施宪法必须建立实效性的宪法监督机制

实施宪法就必须要建立实效性的宪法监督制度,也就是违宪审查制度。

(一)违宪审查的基本功能

宪法监督制度,或者违宪审查制度,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呢?为什么没有实效性的宪法监督制度就不能保证宪法得到有效实施呢?宪法监督制度在世界上一般称之为违宪审查制度,因为我们国家的宪法用于是监督宪法的实施,所以我们的教材,我们的书籍当中往往用的术语是宪法监督制度,所以在法律意义上宪法监督和违宪审查含义是相同的,下面我们就用违宪审查这样一个概念。

违宪审查制度主要有四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用来维护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我们为什么怕老虎?因为老虎有牙齿。立法为什么怕宪法?因为宪法有牙齿,宪法的牙齿就是违宪审查。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违宪审查,那么就说这个国家的宪法是没有牙齿的宪法,那么这个宪法就不可怕,我们国家在纸面上也违宪审查制度,但是不可否认,这个制度没有什么实效性,换句话说,我们的宪法为什么没有足够的权威?就是因为违宪审查制度不具有实效性,没有一幅真牙齿。违宪审查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来协调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宪法把国家权利,在横向的国家权利机关之间做了分配,也在纵向的国家权利机关之间做了分配,这种分配遵循了国家权利行使的一般规律和人类国家治理文明的结晶。它是这种权利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可能就会出现,有的国家机关代替其他国家机关行使权利的这样一种现象,从而引发两个不同国家机关之间,包括横向和纵向的国家权利机关的权限争议。通过依据宪法来裁决这种权限争议,协调不通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违宪审查的第三个功能就是来纠正多数人,滥用多数所犯下的可能导致侵犯少数人利益的这样一种行为。从近代以来人类能够找到的制定法律或者其他规则的最好的机制是多数全员的,也就是全体投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进行表决按照多数意见作为投票的共同体或者集合体的,最终有效的决议或者抑制,这个规则应该说是最好的规则,但是这个规则也面临着一种巨大的风险,就是多数人可能利用它多数的优势,滥用多数,所制定的法律和规则,由于它没有兼顾社会的不同利益,所以这个规则并不是好规则。对于这样的规则,对于少数人的正当利益如何进行保护?那么只能是采用违宪审查制度,对多数人滥用多数的人进行纠偏。

违宪审查的第四个功能就是来确立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前面我们讲了,宪法当中确认了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或者核心价值观,它是以制度的形式作为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危险审查就是以公开的方式来撤销或者废除这些违背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向社会传达社会应当捍卫的核心价值或者核心价值观,所以如果没有违宪审查,那些违反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依然有效,甚至于大行其道,那么我们社会正常的核心价值就确立不起来。

(二)违宪审查的基本类型

违宪审查制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制定宪法国家的选择,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制定了宪法必然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当然这些违宪审查制度都是根据本国国形来设立的,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完全向推的两个国家的违宪审查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们大体可以把它做一些分类。世界各国所建立的违宪审查制度大体有四种类型。

1、司法审查制

这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也有美国首范,世界上采用这种类型的国家主要是英美法系国家,大概世界上有64个国家采用这种制度,它的操作程序是这样的。审理案件的法院受理了一个案件,在审理案件的时候需要选择适用一个恰当的法律规范作为办案的依据,那么在选择这样一个法律规范的时候,案件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或者第三人,以及法院认为,作为这个案件审理依据的法律规范是违反宪法的,这样为了把具体案件当中的权利与纠纷审理清楚,就必须首先要依据宪法对这个法律规范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

根据宪法来审查法律规范,以及根据法律规范来审理案件,是由同一个法院来完成的,所以这种审查又称之为附带性审查,也就是说审理案件的法院它的主要任务是来解决案件当中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为了把这个纠纷审理清楚,附代理根据宪法来审查法律。

根据宪法审查法律和根据法律审理案件是由同一个法院来完成的。那么这个法院为什么能够根据宪法审查法律呢?或者说这种类型为什么是由英美法系国家来采用,它的主要原因就是法院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法院对宪法的解释权,第二个条件就是法院系统内部存在一个先例约束原则,或者叫遵循先例原则。欧洲国家为什么不采用美国的这种类型?或者说欧洲国家当中为什么有的国家模仿美国,最后以失败告终,就是欧洲国家的法院,也就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院不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在我们国家也有一些人认为我们应该模仿美国,由法院来行使违宪审查权。我认为由于我们的法院对宪法没有解释权,以及我们的法院系统内部并不存在先例约束原则和遵循先例原则,因此我们不可能模仿美国,采用美国式的司法审查制度。

2、宪法法院审查制

这种制度以德国为代表,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这种制度,世界上大概有50多个国家采用这种制度,原来的苏联、东欧这些国家,在具备之后转而采用德国式的制度,设立了宪法法院。在亚洲国家当中,目前只有韩国设立了宪法法院,采用宪法法院审查制度。这种制度下,就是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国家之外,另外在设一个专门依据宪法来对其他的宪法行为进行审查的宪法法院,那么它的审查基本程序是这样的。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当中依据法律作为判案的依据,案件的当事人认为,作为这个案件审理依据的法律可能是违反宪法的,向法院提出来,法院也同意这种观点,法院就进行诉讼终止,把这个问题提交给专门的宪法法院,宪法法院根据宪法审查法律是否符合宪法,审查之后做出一个决定来公布它的结论,然后在有法院根据这个结论来对具体案件做出判决。也就是说在这类国家根据宪法审查法律,这是宪法法院的主权,根据法律审理案件,这是普通法院的职权,所以它跟美国是的做法不一样,它是由两个法院分别来完成宪法诉讼和法律诉讼。

3、宪法委员会审查制

这种制度以法国为代表,同时原有法国的殖民地也采用这种做法,世界上大概有10个国家左右采用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基本上和德国宪法法院审查制相同。为什么它作为单独的一类来进行分析呢?因为在法国的制度之下也两点和德国的制度存在差别。

第一点就是在德国的制度之下,任何一个公民在重进法律救济之后,也就是到法院打官司打了之后,仍然认为他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在法院作出判决以后他可以直接到宪法法院去告这个法律,而且在法国这是不允许的。另外一个,在德国任何一个法律,宪法法院要对它进行审查,必须是有资格启动的主体提出申请之后才可以进行,而在法国议会所制定的有关组织法,在制定之后不需要有人启动,必须直接提交给宪法委员会进行审查。

4、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违宪审查制度的第四种类型就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审查制,也就是我们国家今天所采用的这种体制。

(三)我国的违宪审查制

下面我重点来介绍一下我国的制度现行情况,以及那些方面要进行完善。

1、违宪审查的宪法根据

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呢?它基本的根据就是宪法的效力高于法律及因为两者在效力上存在高低之分,那么法律就有可能违反宪法,当法律是否符合宪法存在争议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机关通过某种程序来进行审查判断,这是建立危险审查制度的宪法根据。我们国家宪法序言最后一段规定,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这两个条文就说明,在我们国家宪法的效力高于法律,法律有可能违反宪法,因此我们国家就有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必要。

2、违宪审查的基本目标

我们国家建立违宪审查制度,要达到的目标从我们国家宪法当中可以看出来,主要是两个。第一个,就是宪法第五条规定,要保证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统一性。我们国家有立法权的机关众多,这些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文件的形式也是众多,那么如何在这些法律文件之间形成一种统一的体系?就必须要建立违宪审查制度。通过违宪审查权的行使,使得法律、法规、规章等等与宪法保持一致,就是内在的有一种统一性,因为只有保证法律体系内在的统一性,按照这样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所形成的秩序才是一种统一的秩序,这个秩序就是宪法秩序。如果没有违宪审查制度很难去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等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内在是一种统一的。

我们今天所讲的主题,就是宪法在法制体系当中的核心作用,就是不仅仅是要在法律体系当中的核心作用,所谓在法制体系当中的核心作用就是要把宪法的原则、精神和理念体现在法律、法规、规章等等这些规范性文件里面。我们一切法律、法规、规章都必须要理念、原则、精神上与宪法保持一致。就像我前面所以讲的,宪法的核心价值是人权保障,那么这个理念,这个核心价值,必须要在法律、法规、规章当中得到完全的体现,使得我们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都要达到人权保障的这样一个目的。

我们认为宪法审查制度达到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通过行使违宪审查权,把法律、法规、规章等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当中可能会损害人权的条款予以废除,把一些文件予以废除。比如说,我们国家在此之前,我们各位都看到,2003年通过孙志刚案,国务院把自己所制定的办法予以废除,使得人身自由获得更有利的保障。三中全会《决定》当中明确提出要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门的决定,废除了劳动教养制度,这就使得在这个领域里的人权保障获得了大大的提升。

3、违宪审查的主体

从1954年宪法以来,我们国家所奉行的,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审查制,也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1982年宪法,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违宪审查权,根据宪法规定,我们国家的违宪审查权主要由全国人大行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根据2000年的《立法法》规定,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所以在行使危险审查权方面,主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进行。

我们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行使违宪审查权,这样实际上对我们的制度有很大的影响,这样一个体制,那么就决定了在我们国家对于法律的审查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自己来完成的,表现出自我审查,同时也证明了在我们国家违宪审查的主要对象不是法律,而是法律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换句话说,在别的国家违宪审查的主要对象是法律,而在我们国家违宪审查的对象主要不是法律,这是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和其他国家的一些重大差异。在我们国家未来的实践当中,违宪审查的主要对象,那就是法律以下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立条例、单行条例,还有规章。

4、违宪审查的协助机关

全国人大是一个非常设机关,每年就开始会期不超过十天,任务很重,而且人大代表将近3000人,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一个常设机关,每两个月开一次会议,但是它的职权根据宪法规定有十九项规定,立法任务,还有其他的任务非常繁重。违宪审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进行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这就要有协助机关。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来协助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审查权利机关,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制工作委员会。

那么有这些机关来协助,它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分散,有不同的专门委员会来分别审查这些法律文件是不是符合宪法,难以把握统一的原则和标准。我们这些委员会里的委员大部分都是在一线领导退下来的这些领导,他们政治素养非常过,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法律素养有些不足,可能不能很好的来担当,进行违宪审查这样的一个任务,所以我认为在协助机关方面,未来所要做的改进那就是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宪法委员会。

关于成立宪法委员会,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曾经两度提出正式的提案,但遗憾的是都没有被接受。趁着四中全会决定的东风,我觉得我们要使我们违宪审查制度要有实效性,就必须尽快设立一个宪法委员会,专门来协助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这是我们讲的,我们这个制度的第四个方面。

5、违宪审查的对象

一些规范性文件应该纳入到那些审查的范围,目前我们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它是分散规定在宪法、立法法,还有一些备案审查登记的一些条例、规定和工作程序。按照现在的规定,违宪审查的对象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授权法规、司法解释规章。我认为在这方面,未来要做改进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把目前的分散规定集中到一个文件里做出规定,使之更为明确。第二点,法律能不能成为违宪审查的对象必须解决。根据宪法规定,法律不能超越于宪法,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法律可能违反宪法,而从我们的《立法法》第九十条的规定看如果认为法律违反宪法,如何进行启动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所以这一点需要完善。

第三,党委的文件,我们的各级党委、党组,实际上在行使国家权利,我们要建设一个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我们知道,所谓的法治国家、法治社会,那就不可能有一种权利可以游历于宪法法律之外,法外无权,这是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我们各级党委、党组的文件也要接受违宪审查。四中全会《决定》里面讲到,我们要健全党内的法规审查程序,但是那个审查是按照有关党规来对下级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它最高的依据是党章,但是如果这些文件违反了宪法,违反了法律怎么办?也需要把它纳入到违宪审查对象的体系当中,这是我们讲的我们国家制度的第五个方面。

6、违宪审查的程序

程序可以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是启动程序,第二个是具体的审查程序。就启动程序来讲,我们目前规定了两套程序,第一套程序是主动启动,也就是接受备案审查的机关,它认为交来备案审查的法律文件违反宪法它可以主动启动,第二类就是被动启动,被动启动又可以分成两类,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人大常委会启动审查,第二类就是除此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启动审查。那么我们目前的规定存在着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启动主体过于宽泛,宽泛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启动,因此所导致的实际结果是,每一个人都不得启动。

在这个方面我们未来所做的完善是一定要限定启动的主体制度,我认为可以保留部分国家机关启动资格,对于公民个人能否启动,那么要限定,我觉得以下有三个条件需要限定。第一,实际受害人。第二,重新进入法律救济,就是先到一般的法院去打官司。第三,实效。一般的法院打官司打完成了,那么一定时间内,你可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如果未来我们要成立专门的宪法委员会的话,那么到宪法委员会去,如果三个条件不符合,哪怕一个条件不符合,那么就不能启动。

关于审查程序我们的《立法法》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我觉得这些规定总体上的缺陷就是比较粗糙,我觉得未来的完善那就是要去参考司法程序,我们的法院从受理案件开始,到最后做出判决,整个过程是如何操作的,那么在进行违宪审查过程当中可以去参考这个程序。

7、违宪审查的方式

审查的方式。我们是一种案件审查,还是附带审查、抽象审查,还是原则审查,目前法律没有规定,将来需要做出明确的规定。比如说我们的法院在审理案件里边认为某一个法律是违反宪法的,它要提请审查,是逐题上报到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去提议呢?还是他直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去提出来审查呢?目前是不明确的。

8、违宪责任

这些规范性文件经过审查违反了宪法,那么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目前也是不明确的,未来需要立法把它明确化。

9、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四中全会《决定》专门指出,我们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为什么我们的宪法从1982年以来到现在为止关于宪法解释存在一些不足呢?以至于我们国家有没有宪法解释,认为有宪法解释的,哪些是宪法解释,观点不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四个。

第一个,宪法解释权和立法权主体是统一的,那个文件是解释宪法,那个文件是立法,不好区分。第二个,宪法解释权和法律解释权的主体是统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既解释宪法又解释法律,那么有一个解释,这个解释是解释法律呢?还是解释宪法呢?不明确。第三个,就是缺乏实效性的违宪审查制度,也就是解释宪法的动力不足。第四个,就是我们还是比较迷信宪法修改,不大注重宪法解释。我们往往在实践中认为,某一个规范与现实不符,我们把它修改了,这个简单,实际上修改宪法,使得宪法的稳定性不够,对于树立宪法的权威是有损害的,如果能够通过解释就能使宪法规范,适应社会现实,又保证了宪法的稳定性,增强了宪法权威,实际上这是个最好的选择,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但能够通过解释,使得规范适应、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去尽最大限度的解释,只有当通过宪法解释,仍然没有办法保证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一致性的时候才需要去修改宪法。

现行宪法从1998年开始修改,到现在已经四次,我们已经有了31条宪法修正案。我们知道美国从立宪以来到现在200多年,才通过了27条宪法修正案,因此我们未来应当更加注重宪法解释。我们知道宪法解释的效率和宪法的效率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在未来如何去区分,这是宪法解释,这是立法,这是宪法解释,这是法律解释,那么我们就需要制定一个宪法解释程序法去明确以下内容。

第一个,有权提议解释宪法的主体是谁?我们知道在我们国家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只有两个,一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个是全国人大1/5以上的代表。那么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哪一些呢?现行宪法当中没有规定,这就需要明确。第二个问题,宪法解释案的审议程序,我们知道,我们在宪法修改通常要广泛的征求大家的意见,那么宪法解释案采用什么形式?在多大范围内要征求意见?目前也不明确。第三,宪法解释案的通过程序。宪法的修改是全国人大2/3以上都是通过,法律的修改只需要1/2。将来主要由我们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那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通过宪法解释案的时候是要求1/2还是要求2/3呢?也不明确。第四,宪法解释案的公布主体和公布的载体不明确。我们国家的法律,它的公布是由国家主席来进行得,宪法的公布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的,宪法解释案由谁来公布呢?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也需要在这个法律里明确,那么我认为当然是应该由全国人大来公布。最后一个,宪法解释案的效率。我们一般意义上讲,宪法解释案和宪法的效率是相同的,但是如果能够在这样一个法律里边将它的效率更明确的提出来,并且予以解决,使大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这是最好的。

各位学员,那么以上我就宪法在法制体系当中的核心作用,从三个方面联系结合四中全会的《决定》做了这么一个解读介绍,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宪法对于国家权力的第二个功能就是保权,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们国家机关一些权力,目的就是想我们国家机关通过行使这些权力完成两项基本职能。第一项职能,维持秩序。第二项职能,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我们的国家机关怎么才能更好的履行这两项职能呢?那就是在行使国家权力的时候必须要充分有效。那么又怎么能做到充分有效呢?那就是我们国家机关在行使宪法法律赋予国家权力的时候必须要依据宪法和法律当中所规定的,保证国家权力,充分有效运行的一些原则和机制。实践中,一些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做不到有效,原因就在于不知道宪法当中所规定的这些保权的原则和制度,或者说没有很好的来运用这些原则和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在我们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很多,我们今天就举一条,那就是公权力的优先性原则。我们国家机关在行使国家权力的时候,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必须要配合、协助和服从,否则构成妨碍公务。那么对妨碍公务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追究他的责任,这种优先性原则就保证了我们国家权力行使的有效性。宪法对于国家权力的第三个功能才是限权,而且从本质上说限制国家权力是为了保障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国家机关如果没有宪法法律的限权,行使一个权力就违法,又行使一个权力又违法,我们国家机关只有从宪法法律那里得到权力,而没有权威。如果我们国家机关是这种状态,只有权力没有权威,那么它做出一个决定,由于它的公信力差,通行这个决定的成本就非常高。如果有了限权,我们国家机关做一个决定就是合法的,合理的,我们又做个决定也是合法合理的。这样我们不仅有权力,而且因为我们有公信力,所以才有权威。我们做这个决定,当事人就会自愿的自觉的履行,那我们推行这个决定的成本就非常低。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权力来说,我们离不开宪法。离开了宪法,我们国家权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来源成问题,我们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有效性成为问题,我们国家权力可能就会滥用和扩张。因此,宪法因为是从宏观上来赋予国家权力,保障国家权力和限制国家权力,一切法律法规规章都必须在宪法的这三个功能的基础上做出具体化的规定。

3、宪法对于公民个人的基本功能 宪法对于个人来讲它有两个基本功能,第一,人权保障。马克思说宪法是人权保障书,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力的纸。整部宪法字里行间就是两个字“人权”,尤其是我们国家在2004年通过宪法修改增加了一个条款,就是我们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个条款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就是说从2004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所有的执政都是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以后,我们国家的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所有国家机关的活动,所有国家权力的运行都是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所以,宪法对于个人来讲,第一个功能就是人权保障。第二个功能就是来界定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力之间的界限,这样我们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才有所保障。

4、宪法对于社会的基本功能

宪法对于社会来讲它能够起到两个功能。第一,确立社会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要有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能够凝聚全体社会成员,使得这个社会共同体能够平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核心价值观在哪里呢?我认为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或者核心价值观在这个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里,当然首先是在这个国家的宪法里。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或者说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宪法就是一套制度。这制度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具体化。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就是弘扬和彰显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如果宪法和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得不到弘扬和彰显。所以对一个社会来讲,宪法确立了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观。第二,界定国家权力和社会主体权力的边界。在一个社会除了国家机关以外还有一些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那么这些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它享有的社会权力是哪一些?这就需要宪法来予以界定。

5、信仰宪法什么?

刚才我们讲了我们要以宪法为核心,四中全会《决定》里边都讲到了要培育我们民众对宪法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四中全会《决定》还专门指出,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源自于民众的信仰,我们民众为什么要信仰宪法呢?宪法里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民众去信仰呢?我认为宪法当中有两点决定了我们的民众要信仰宪法或者说必须信仰宪法。

宪法里有两种生活,两种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生活。具体来说宪法里边有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如果我们信仰了宪法,我们就能过上自由、民主、公正、法治的生活,或者说我们就能够在这样的社会当中生活。如果我们不信仰宪法,我们就过不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生活。我们信仰宪法,我们的人权就有保障,我们就可以在一个人权或者尊重和保障的社会当中生存。宪法是什么?实际上宪法离我们并不遥远,宪法并不高高在上,宪法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每天过的日子就是宪法保障的结果,实施的结果。这是我今天所要讲的第一点,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首先依宪治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党内法规建设问题研究(上)张晓燕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二0一四年十一月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张晓燕,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大家知道,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里边,对这样一个主题,决定里边做了一个单独部分的阐述和规定。今天我们就结合决定的精神,以及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研究、调研、思考,跟大家交流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第二个问题,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法规建设提供保障。

一、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首先我们交流第一个问题,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里面首先要回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怎么来理解这样一个问题呢?这是全会决定里边,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的原则,所以这里边我展开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点思考和交流。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首先我们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那是因为我们应当把这个问题,放到全面理解、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么一个视角框架里边来理解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大家知道,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边,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边我讲要全面和完整的理解把握这个总目标,所谓全面完整意味着什么呢?要理解这个总目标不能只讲一句话,不讲另外一句话,或者换句话讲,不能只讲后一句话,而不讲前一句话,当然也不能说反过来,实际上前面一句话,强调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里边,其实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应该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方向,作为政治原则,也是这个总目标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和框架的要求。

不是说我们推到西方的这样一种模式和道德上去,这是中央文件里边,明确强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三中全会决定里边,全面深化改革讲了六个方面,六个“紧紧围绕”,其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制中国,这就是六个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个逻辑大家就非常清楚了。是把它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样一个角度去理解、去把握,这是第一个方面,在这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导的制度大体是这么一个情况。

比如说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我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然后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一府两院,我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我们党的领导,所以其实我们在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实践当中,形成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这个有机统一里边就体现在我们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当中,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我们党是执政党,但同时它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他要通过党的领导,来为法制建设提供保障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和政治保障,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的基本经验和法制理论的内在的要求。大家知道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里边这样表述,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所以这里边实际上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的特点、内涵比较表达得非常清楚。这里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长期以来探索实践的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法制理论的内在的要求。

第三个方面,这是因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里边也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也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之后大家可以看一看我们这个决定的总目标提出的基本的要求。这里强调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利的法制保障体系,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制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实现这个目标就是把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把它很好的结合起来,在这个目标里边,就强调要坚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来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提出应有之意。

第四个方面,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四中全会决定里,在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里,首要的一条就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一致的,不能把这两者简单的对立起来。文件里边就突出强调这两者的一致性,同时也强调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制,所以这实际上就明确的表达和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辩证有机统一的关系。比如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制这也是我们一路走来总结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宝贵的经验。

通过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我们党能够依法执政,按照法律办事、提高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在党的领导的实践中的一些失误,出现一些失误通过法律方面我们可以及时得到纠正,这样可以避免党的领导的失误,甚至造成重大的损失,特别是在决策方面我们要依法决策,提高这种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我想这就是社会主义法制对坚持党的领导,实际上也是提供了法制的保障。党的领导为依法治国提供政治保障,两者之间是一致的。这是跟大家交流的第一个问题里边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回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做一点思考。

(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一个问题里边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或者换句话讲,用我们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里边的话来讲叫做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这里边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依据决定的精神和规定。1.坚持依法执政,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第一个方面坚持依法执政,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怎么理解坚持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呢?文件里边这样说,坚持依法执政这是对我们党执政方式的一个基本的规定和要求,也是我们党提出改进党的执政方式的一个基本的方式,这个执政方式包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但是在这三个执政之中,依法执政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执政方式,这个过去在我们党的文件里边已经有明确的表达和规定。今天在理解坚持依法执政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文件里边就明确强调,坚持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理解坚持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这里边首先就要理解依宪执政。那我们为什么要依宪执政呢?要回答和思考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一起来思考,就是什么是宪法?宪法有什么用?我们党执政为什么首先要依宪执政?依法治国首先是要依宪治国?要回答和思考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给大家了,那我还要问一问,跟大家一起思考,问一问大家,大家谁比较认真的阅读过我们国家的宪法,也由于1982年宪法,完整的表达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是1982年宪法,过去我在上课讲宪法过程的时候,我问过一些学员,看过的人有,但是不是很多。大家有个感觉,好像宪法离我很远,或者好像宪法主要是高级领导干部,可能关注的问题,跟我们中层的干部,或者我们地方的干部,好像关系不直接,就有这么一种概念或者这么一种感觉,其实我觉得这种感觉可能有它的一些现实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但同时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也应该认真的学习宪法,只有认真学习宪法才能够贯彻执行宪法,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所以这里边首先就要理解和把握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干什么的?这里边因为时间关系,我跟大家交流这么几个概念,这也是我们国家宪法学界一个基本的共识吧,或者我们很多的工作理论者一个基本的共识。

首先宪法是立国之本,所以什么是宪法,宪法是立国之本,用我们自己经常熟悉的话来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大法呢,那就因为宪法是立国之本,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里边,它的宪法都会规定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那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边也是如此。所以国,它不是抽象的,国也不仅仅是一个我们一个领土边疆区域的这么一个概念,在现代国家的意义上来讲,他还包括你这个国的国体和政体的宪法的规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理解宪法是根本大法,因为它在我们宪法里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这个是大家理解宪法是立国之本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也就是说,各国它不要制定宪法,它制定宪法不行,不制定宪法你这国就没有从法制角度来讲你就没立起来。比如说阿富汗,战后重建,它第一件事就是修宪,重新立宪,它为什么,所以都是这么一个原因,宪法是立国之本,这是一点。第二,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宪法它是规定我们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所以你看我们国家宪法,总纲序言之后,紧接着第一章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当然我们是有权利和义务,当然权利是放在我们国家机构之前的,第二章才是国家机构的规定,所以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宪法里边规定和赋予我们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力,我们才会通过其他的具体部门法来细化规定完善保护这些权利。那反过来讲,如果说宪法里边对某个权力如果没有规定的话,我们其他的部门法也不可能去细化,再细化它,所以其他部门法律规定是我们讲,第三个概念,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或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其他的法律规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为依据。如果其他的法律规定,精神实质跟宪法的精神实质相违背、相抵触,那你其他的法律要修改、要调整,甚至废除,所以就是宪法是母法,其他的法律是子法,这么一个关系,这个母和子的关系,我们理解也是通过其他法律的规定,把宪法里边规定的基本的公民的权利以及国家机构以及其他方面的规定再把它细化,再把它完善,因为宪法是一个总的一个大法,它不可能规定得细致。

再比如说,宪法是政府经营的许可证。我们讲政府依法行政,你那个权力应当有宪法的授权或者规定的,如果说宪法里边没有授权、没有规定你就不能做,具体就不能做,所以依法行政首先是权利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宪法的授权,因此有些个别领导同志这样说,说只要法律里边没有规定禁止的,那我政府就可以做,大胆的去做,这个概念是不对的。这个概念是对公民和企业来讲的,法无明文规定皆自由。而对我们行政机关来讲,政府部门来讲,首先你干什么,必须由法律的授权,法律没有规定、没有授权你不能干,干了你违法,这个依法行政的第一大原则就是职权法定原则,我们看这个原则是我们宪法里边的一个跟其他的法律之间,跟政府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和关系。这是我们理解什么是宪法,宪法有什么用。

理解了宪法的功能地位和作用,那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要依宪执政,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为什么我们党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这是宪法的独特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决定的。宪法不仅有这样一种实体上的这样一种权力,国家机构按一些职能的划分,以及职权的这种行使的实体性的规定,同时宪法制度它也要求通过一定的行为刑事载体来体现它的理念和精神。比如说我们国家天门广场、升旗仪式,我们现在一般把它理解成是一种爱国主义的这么一种仪式,但是我们再想想看,爱国主义前边讲,宪法是立国之本,所以从现代法制国家这个角度来说,要想爱国的话你首先必须爱宪法,这也是我们中外的一些的法学家,宪法学家一个基本的共识,你说你爱国,爱国国家宪法里边规定国体和政体你都不爱了,那就不叫爱国。因此我们看,通过这种升旗仪式体现爱国,实际上这个事情我国理解也是跟宪法它的刑事意义体现实体的价值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再比如说这次四中全会决定里边明确提出官员就职宣誓仪式,它的文件里边是这样规定的,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个就是通过这种宣誓的仪式提高公职人员,宪法的理念,宪法的精神以及法制的精神。有这么一个载体把它日常化,普遍化,这样大家就强化这样一些理念和精神,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这种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这也是借鉴了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和经验。举个例子,其实我们国家以前也有过这样的一些仪式,只不过说我们的文件里边没有正式的这样规定而已,这也是总结了我们过去的一个做法或者是一个方面,就是既借鉴国外的做法,同时也是我们这些年来,一个局部做法的一个经验的总结和固化。

比如说香港特首董建华在就职仪式上曾经面对当时我们国务院总理李鹏进行宣誓就职,宣誓仪式。其实我们过去就有这样的一些做法,当然只是在这种特区里边进行做的,特别行政区里边做的,国内这些年来,也有一些地方也在探索,自己有一些规定,我们进行宣誓就职,而这次把它作为一个普遍的这么一个制度,确定下来,我想这个会对今后当和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宪法意识、提高法制意识和观念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再比如说,四中全会决定里边,将每年十二月四号确定为国家宪法日,这个是借鉴国外的相关的做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多看法。

有的同志说,拿这个形式的,好像是形式主义,我不这么看,其实我们反对形式主义,这个反对的是你那个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没有内容,就是走花架子,就是搞形式,这样的我们是反对的,但是有些内容必须通过适当的形式和载体,体现强化,我理解,把十二月四日确定为国家宪法日就属于这样一个必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强化法制观念,增强宪法意识的一个重要的形势和载体。所以四中全会决定,像这些规定都是很重要的进展。因为这样一些事情已经建议几年了,这次已经明确的转化成具体的制度安排了,也是体现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尊重理论届关于这些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义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障党和人民共同意义的实现,这是决定里边讲了这么三个方面。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所以既然我们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那我们对法律对宪法的认识就应该按照四中全会决定,上述的一些规定去思考去把握,不能把它放在一边。党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党和人民意志这都是统一的,这是第一个方面。2.必须坚持“三个统一”

第二,必须坚持三个统一。四中全会决定里边这样讲,一个是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就强调这是三个统一里边的第一个统一。这里边实际上把法制建设的四个方面的环节,然后放在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执政统一的范畴里边去把握、去思考。

理解法制就是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法制这样一个内涵也可以从这么四个角度来理解。但是什么叫立法?什么叫执法?什么叫守法?什么叫司法呢?好像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据我们观察,有一些领导同志,实际上理解得好一点,到位一点,也有些领导同志好像也搞不太清楚,说不太明白,或者说比较似是而非,所以这里边我介绍一下,徐显明教授的观点和看法。他的分析和概括非常经典,非常到位,所以我介绍给大家。徐显明教授认为什么是立法,立法就是分配权利。我们党领导立法,这立法作为分配权利,怎么能够立法比较科学民主,能够保证立法的质量,使权利的分配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科学,那我们党要领导力立法,我们要把这个事要做好。

再比如说执法是落实权利,你政府以及执法部门是干嘛呢?就是要落实法律里边要规定的这些权力,把它落实要执行,这叫做执法是落实权利。司法一般好理解,就是救济权利,当我其他的渠道不能够对我的权益进行保护的时候,我可以通过司法的途径和渠道实现权利的救济。守法是获得权利,就意味着我们在法制建设的实践当中,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每个公民都深切的感受到,只要守法,合理合法,合法获得的权益我就能够得到法律的保障,你如果别人抢走了,我可以依据法律的途径,我把它拿回来。所以守法之人就会获益,就得到保障,而违法之人就会受到惩罚,你违法所得或者非法所得那你就不能够继续占有,可能就会被依法剥夺,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守法为荣、守法获益,而不是守法吃亏,守法还成本很高,就不会是那样一种状态,这样就通过这种法制建设,我们实现这样一种良性的循环,这是理解守法是获得权利。这是三个统一里边的第一个统一。第二个统一,《决定》里边这样说,是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查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将我们党和这些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而在我们党做什么呢?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里边在展开的时候,理解统一的时候,决定里边,接受着这样一些规定。这是我们要理解这个部分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决定》里边这样说,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所以我们领导立法我们要统筹,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我们就要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举措的程序。《决定》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凡立法设计重大体制,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依据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我们这边提建议之后,全国人大依据宪法规定的程序坚决宪法修改,法律规定法定制订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所以这些方面就把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你领导什么,怎么领导,就把它具体化、制度化、程序化了。

还有就是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的主导作用。所以我们党的领导,你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那你跟人大,特别是全国人大,这个关系你怎么处理,他要依法依章程来进行立法工作,我们要尊重人大立法权的主导立法的地位。我们领导前面讲是领导前面那些事,但具体的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人大发挥主导作用,这就是处理党和人大之间关系既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也是一个具体的要求和定位。建立由全国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参与起草综合性、全局性等重要法律法规制度,增加有法制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依法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立法专家顾问制度,这个就是对发挥立法的主导作用,怎么发挥主导作用,做了具体的制度规定和安排,这里边都是吸纳了各方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是对立法这部分对提高立法的质量应当说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这是第二个统一。第三个统一就是把党领导人民制订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内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四中全会决定里边,重申宪法的相关的规定,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富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这里边注意,除了其他的机构组织以外,这里边还包括各政党,所谓各政党其中就包括我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之内,我们不能搞例外,不能搞特权。所以就要求我们把党领导人们制定宪法和实施宪法法律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一旦领导人民制订了宪法和法律,那你就要保证宪法法律要实施,而且你要在这个里边活动,不能有法外的特权,所以这是宪法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因此这次体现在这个具体的统一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的举措上跟我们执政党有关系的,比如说四中全会决定里边就强调要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在这个部分就强调,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所有规范性文件我理解包括我们党制订和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这一点,其实在我们党内法规制定条例里边也已经明确了,我们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我们制定党内法规的时候,也要遵循宪法和法律这样一个原则,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实质相抵触,要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你看也有这样一个衔接。

这个实际上是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的一个具体的一个措施,就是备案制度,所以这里边就要求我们党,你既然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要进行宪法,实施的监督,其中就包括目前我们有这么一个角度,非常重要,我们自己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也要纳入备案审查范围,这是体现两者统一的一个重大的举措,这是三个统一,这是第二个方面。3.要做到“四个善于”

第三个方面要做到“四个善于”。强调决定里边,四中全会决定里边强调,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就要做到四个善于,一是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成为国家意志,二是要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三是要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四是要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这是讲的四个善于。四个善于实际上我们党在推进依法执政的实践当中我们要怎么去做到四个善于,这就是贯彻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我们需要下一贯彻执行把握的一个重点的要求。比如,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这是这些年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宝贵的经验,比如说重大问题的决错,是我们党要做出决策的,尤其是党的中央和地方党委。但是我们这个决策毕竟是党的决策,我们要通过法定的程序,变成国家意志,也就通过人代会讨论、修改,最后成为国家的意志。所以在这个里边有哪些主张可以转化成法律,哪些主张不一定都要转化成法律,怎么转换这里边都有一个思考国家法律它的特点,法律法规的特点,以及法制建设的一些规律的要求。所以不是说简单我们就说转换,我们一股脑什么都转换,因为要科学立法,也有一个我们科学转化的问题,这个我们一起来思考。善于使党中央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我们有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的这么一个职权,也是我们体现执政党执政的一个组织的体现,组织保障和组织体现。但是你怎么善于,什么叫善于?就是说你最后你推荐的人选,最后通过法定程序他能够当选,那就意味着我们推荐的人要有综合素质能力,要优秀,要把很优秀的人推上去,这样能达到大家的认可,这样大家才能够选你,如果你推荐一个很差的人,大家不认可,那你就选不上。对执政党的影响不好,而且你形象也不好你推荐的人这么差的话,如果是这样的话,所以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最优秀的人选能够推上去。如果是在我们推荐的人选里边万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选上,落选了,那我们应该尊重人大选举的结果。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机构里边的党员、领导干部,或者说我们人大代表,在我们党推荐人选,充分民主这个前提下我们党内形成这种共识、要求,到选举的时候,应当体现我们党的组织意图,这里边也应该有一些纪律的要求。所以通过这样一些制度的完善,使这个善于能够落地生根要坚持党对干部的一种党管干部原则,又体现我们依法治国、尊重法律的程序,尊重法律的结果。

善于通过国家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我们在写文章,或者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也经常强调这么一个观点和看法。因为我们作为执政党,是管大事,大政方针,大的一些重大问题决策,或者说我们重要的立法以及重要的干部的这种选举人选的推荐等等。也不是说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事无巨细什么都管,管得越细越好,其实我们因为国家这种机构的设置里边,它有国家机关,同时社会现在也要发挥社会组织的自治的一些作用,因此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应当善于开发和运用国家和社会的两种资源,发挥他们各自应有的作用,这是体现党善于通过国家机关实施党对国家社会的领导的我们的一个课题,当然还有好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今天我不能展开来讲。

再以我们立法为例,这次四中全会决定里边,就总结过去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一直的经验和做法,这次做了这样一些具体的要求,非常务实而且也符合实际情况。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你这个主张和国家意识这之间的关系当下就有一个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这样一些决策,要跟立法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与法有据,李克强总理在一些会议和场合都在强调这样一个基本的这么一个要求。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改革开放的升级版,这个我在党校上课的时候我有这样讲,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对比来看,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应当说党内法规不健全,国家法制也不完善,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只要认为我们的一些提的改革的决策,它有实践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我们就可以大胆的去推行,然后通过推行以后,回过头来总结经验,再完善相关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度,这是这么一个路径和选择,这个当时有它的历史的条件背景和这样一个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年,现在国家已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按照这个目标的要求,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改革,应该用法制来引领和规范改革,就要做到重大的改革措施必须与法有据,怎么能做到与法有据呢,如果过去的法律密谋规定的,我们通过立法,通过制定新法,我们把一些改革措施,把它衔接起来,立法就要主动的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有这么一个衔接的问题,还有就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那就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就是我们这个改革的措施也不是空穴来风,而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有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我们现在进行衔接就是把它上升为法律,这样就把政策和法律就衔接起来了。实际上条件还不成熟的,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做出授权,这一条特别重要,要授权,就是你有些改革的措施,可能还不成熟,过去也没有多少经验,那怎么办呢?就可以先行先试,先行先试不能说我认为我想干就想干,遍地开花,任何一个主体都可以随便干,这不行,必须因为法定程序,获得授权,你才可以先行先试。对于不实行法律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所以就要进行法律的改废,以及授权,这几个环节,来做到立法和改革措施的衔接,这样使我们善于使党的主张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把它进一步的往前推进和升华,我想这都是非常好的思路和做法,当然这里边我们也强调一个观点,一个概念就是我们不能把立法当作一个工具,简单的当作工具,立法法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和环节,首先就要强调遵循法制建设的规定,所以立法里边也有个遵循法制建设的规定的问题,不能当工具,我需要,我就立,不需要我就改,如果那样的话,也不符合法制建设的这么一个规律和精神以及理念,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不要走偏颇。这是三个善于。4.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

第四,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协调,这强调了三个统一,这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的体现。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相互互联互动,这个意思实际上说的就是依法治国我们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但是同时也不能把政策和法律完善对立起来,或者说我们就不要运用政策了,一点空间没有了,我全是用法,没有法的话政策不能搞,也不是这个意思,要法律有它自己的优势,政策也有自己的优势,法律的优势在于它规范、强制和这样一种明确,而政策的优势在于它的相对的灵活,那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在这种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当中,它有一些具体存在的一些内容,它可能一时上升不到法律这种程度,或者是不能转化成这种法律,怎么办?可能它还要发挥政策的作用。当然这个政策本身也要注意跟国家法律的互联互动,第一不能跟国家的法律相抵触,你出台的政策不能跟现行的法律相抵触,第二,你出台的政策如果说经过一段的时间经验,应当转化成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个我理解是互联互动,有这么两层意思。还要求党委要定期听取政法机关工作汇报,促进公正司法维护法律权威的表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这就是我们在制度和工作机制方面,党委怎么领导法制建设,三个统一,那你怎么来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做表率,而且你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在这方面推进法制建设做得不好,要承担相应的领导职责的。这是第二个方面。就是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执政对我们党依法执政提出的要求。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党内法规建设问题研究(下)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张晓燕 二0一四年十一月

一、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第三个方面,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法制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这个在决定的最后一个部分,第七部分里边,这第三个方面就讲了这样一些要求。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因此就要自觉提高运用法制思维,法制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做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一级带一级,以身作则,我们才能够坚持依法执政,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个体提出的要求。要把法制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际重要内容,纳入政纪考核指标体系,这个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对过去一些地方,做法的一个经验的肯定和推广。干部的政纪考核的指标内容里,决定了领导干部,它像一个风向标一样,你们里边有什么我有往哪个方面去走,去努力、去推动,过去我们在这个指标考核里边,没有法制的指标那我们你再怎么说,重视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干部也很难落到日程上来,也很难高度重视。现在有了一个纳入政纪考核指标体系,我相信下一步就会大大的通过这种组织程序和组织制度来推动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委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

四中全会《决定》里边除了把法制建设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以外,还强调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秀提拔使用法制素质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这是一个突破,也是对法治建设的一个组织保障和具体的措施。对特权思想特别严重,法治观念单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就要采取这种组织措施了,这是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落实到组织制度程序上来。没有这一条,你空喊、倡导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落不到实处的。同时,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落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程非常必要。

如果我们说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社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我们宪法都不学习,都不了解,你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把宪法之法律纳入需要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过去经验总结,也是一个强化,也是一个明确,这是第三个方面。

(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第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把军队建设纳入到法治轨道,这是四中全会的一个亮点或者说一个有新意的地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依法治军的核心和根本要求,仅仅围绕党在新时下的强军目标,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律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的水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军事法规制度的制定权限和程序,将所有军事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完善审查制度,增强军事法规制度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同时强调要家大军事法规执行力度,明确执法责任,完善执法制度,健全执法监督,及时严格责任追究,推动依法治军落到实处。健全军事法治工作体系,建立完善领导机关法治工作机构,改革军事司法体制机制,完善统一领导的军事审判检查制度,维护国防利益,保障军人合法权益,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建立军事法律顾问制度。在各级领导机关设立军事法律顾问,完善重大决策和军事行动法律咨询保障制度,改革军队纪检监察体制。强化规范法治理念和法治素质,把法律学习纳入军队院校体系干部理论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作为必修课程,这都是四中全会《决定》里对军队法治建设的精神规定和要求以及改革的一些措施。

(五)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第五,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现和推荐祖国统一,坚持想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依法行使中央权利,依法保障高度自治,防范和反对外部势力敢于港澳事务,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这是把依法治国实践和推进法治统一来通过依法来保障,纳入法治的轨道,这是第五个方面。

(六)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第六,加强涉外法律工作,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国际法,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物,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这个讲的非常全面,这是涉外的。同时在涉外方面还强调,深化司法领域国际合作,完善我们司法协助体制,扩大国际司法协助覆盖面,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大海外追赃追,遣返引渡力度,积极参与执法安全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贩毒、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这是国际私法合作方面的规定和要求。这是跟大家交流的第一个问题,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里边两个方面,一个是坚持党的领导,一个是加强完善改进党的领导。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保障

接下来我们交流第二个问题,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保障。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次四中全会《决定》里边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和要求,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我们国家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一个重要的方面或者一项重要的任务。特别是我们党坚持和加强和改进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里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理解这个部分内容的时候需要回答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一、为什么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呢?那么过去有些同志的理解,这个依法治国这个法就是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什么?这是需要回答的。这里边是不是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来思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利保障。这个话实际上在四中全会《决定》里边都有说,都有讲。但是怎么理解它呢?这就涉及到我们党内法规跟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总体来讲,我们介绍这么一个概念和说法,这个有些领导同志也会非常熟悉,过去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党有党规,国有国法。那么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很难保障,讲过这样一个经典的表述。怎么理解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很难保障呢?这是因为党内法规相对来讲它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规定比国家法律法规对公民的要求要高一些。

比如说有一些内容,它可能在法律法规方面领域它不属于,也不违法,可能也不犯罪。比如说在道德方面,在一些公序良俗方面等一些规定,但是在我们党内法规里边,按照我们党内法规的要求属于违纪或者是违反我们党内的规定。也就是说它的要求要比国家法律法规更严格一些,它的调整的范畴比国家法律法规更宽泛一些。因此,从这个上讲,我们作为执政党,如果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对我们自己的党内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执行的很好,应当说就不会触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犯罪的底线。从这个上讲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很难保障。所以只要我们遵循党内法规,这个法规执行好了,党员起到遵循党内法规的表率作用,这些我们就可以为国家的法治建设铸造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也就能够使国法得到切实的执行,这一也治国必先治党,治党未必从严的一个内在的逻辑。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党内法规有哪些任务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里边有这么几个方面,这里边我展开一点进行交流。在正式交流这几个方面之前先介绍一个概念,什么是党内法规?党内法规都有哪些规定,有哪些特点,或者说还有党内的哪些组织可以制定党内法规,是不是我们各级党组织都可以制定党内法规呢?或者说我们各级党组织对党的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做出一些规定和要求都是党内法规呢?所以这些问题都是跟党内法规的含义直接相关的。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的规定,所以党内法规是指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委、中央各个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这是党内法规的概念和含义。

这里边党内法规首先就是一个主体的问题。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党委制定出台的才叫党内法规。我们一般的市委、县委、党的基层组织不是党内法规制定的主体。当然我们要根据党内法规的规定我们做出一些细化。但是我们这个规定本身不是党内法规,这个概念就非常明确了。从这个概念出发,我们看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通过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来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有利保障它的具体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这就是我们当下的任务,要一体遵循党章。什么是党章?党章大家是不是比较认真的阅读、理解、把握和执行,这个问题我留给大家。再比如说大家谁知道党章一共有多少章、多少条,如果不了解、不熟悉相应规定,我们怎么去贯彻执行呢?就很难贯彻执行了。所以贯彻执行党内法规,为国家法律法规提供制保障,这种为法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我们首先全党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这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反复强调重申的一个基本的要求,也写进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里边去了。

党章要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特别是要作为走上领导岗位,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的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课,要把检查、学习、遵守党章情况作为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要把党章里边的一些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通过坚持党章规定的规则来解决党内的矛盾,或者说解决党内矛盾必须以党章为规则。遵守和执行党章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所以有没有党性修养看什么?很重要的根本的标准看遵守执行党章的具体情况,这些都是中央的文件领导人讲话里边强调的这样一些基本的要求。

这是刚才我们强调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那我再问一个问题,党章是什么呢?大家是不是熟悉和了解?为什么要强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呢?这里边我谈三点体会。下边我跟大家谈三点学习体会,党章是什么?为什么要全党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那是因为党章是我们党的总章程,那怎么理解党章是总章程呢?不能喊口号,一说而过。应该掰开了,揉碎了,像剥橘子一样,怎么去体会和把握呢?这里边我从三个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第一,之所以说党章是总章程,那是因为大家翻开党章,映入大家眼帘的第一部分就是关于总纲的阐述和规定,而这一部分规定了哪些内容呢?主要包括党的政治纲领和重要主张,党的宗旨和性质,党的指导思想以及我们党政和外交等方面的主要政策。这些内容如果用一个词作为提炼和概括的话,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党的政治纲领和重要主张的内容。这里边应当说我们党的最主要的内容在党章总纲部分,不会缺少,它是一个集中、系统的阐述和规定,这是党章这个部分跟我们党内其他文件不太一样的地方。

第二,它还有条文的部分,一共有11章53条,这11章53条是对党的建设11个方面的总规定和总要求。11个方面大家是不是熟悉和了解,这个问题我留给大家,有哪些11个方面呢?我发现有的同志如数家珍,而有的东西不太熟悉,不太了解。我点点题目,党员、党的组织制度、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组和共青团的关系、党徽、党旗的规定,一共规定了11章53条,对11个方面做出了总的规定和要求。所以我们党建设的方方面面以及党内法规的制定完善,它是按照以党章为核心来构建我们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党章为核心,这个体系是什么?我理解就是党章这样一个体系,总纲和条文的这么一个布局。

第三,党章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状况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概括和总结。这是看党章这两个部分内容进一步来思考的一个角度,这是我们理解党章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党章,严格遵守执行党章。因此,在党章里边有规定的就要按照规定来。如果说党章里边的规定我们不遵守不执行,其实那党章就成了一纸空文,一堆废纸就没用了。所以比如说党章里边的规定,比如说党章第9条,第9条是规定了我们党员队伍的出口的问题。这个入党自愿,进来之后如果做的不像样子或者不愿意追随了,我们有出口,应该把出口打开,去细化,去贯彻落实。这样的话把跟随这个政党的,认同这个政党的,愿意发挥作用的把它的吸纳进来,优秀分子进来。当然我们要严把入口,要强调发展党员的质量,这一点在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今年6月份出台的新细则里边已经做了细化的明确的规定,从严的要求了。同时,愿意发挥作用或者说作用发挥不好,甚至已经长期脱离这个政党了,应该按照党章的规定,自行脱党和全退等等,这样要执行下去。这样,使我们这个党章能够真正的有实际效力。再比如说,这个党章里边的一些规定还是要原原本本的去执行。比如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民主集中制在党章里边有哪些规定和要求呢?大家相信没人不知道这么一个说法和规定,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上的民主相结合,这个大家非常熟悉。但是怎么结合呢?民主集中制跟党的群众路线有没有关系呢?这些问题我留给大家思考。其实据我了解,在党章总纲部分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它说民主集中制既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运用。这就讲在党内你决策选人用人等等,你要走群众路线,这个我不展开。另外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总书记讲话里边强调领导机关、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成员。习总书记讲话里边强调贯彻执行党章,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把民主集中制各项规定,我们贯彻执行到选人、用人、重大决策等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那么各项规定是什么?如果我们不清楚、不熟悉、不了解,不能吃透这些规定的精神,我们怎么去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各个关节呢?就谈不上了。所以我们重点学习掌握党章的第10条。

第10条对民主集中制做了六项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发现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执行过程中很多问题都出在这六项方面做的不够好,那么大家看一看这六个方面。还有就是党章第16条关于党委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的时候,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分几种情况,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在那种情况怎么办,党章里边规定的非常清楚。这里边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展开来交流了,这是第一个任务,就是要严格遵守执行党章。因为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所以全党必须一体遵行,这个要按照中央的精神去操作,去执行。

要把党章作为我们领导干部的终生必修课,所以就要进入到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的课堂。那边比如说法治建设方面要学宪法,那我们这边党内法规首先是要学习贯彻党章,这是第一个方面的任务。

第二,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是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第二项主要任务。这里边有几个具体的环节和思考,一个是晚上党内法规制定体制几个。其实我们已经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这是党内制定方面的体制机制现在已经初步确立。另外,这个备案制度,党内法规备案制度,备案制度已经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这个已经有这么一个规定依据了。所以从这个方面我们能看出最近几年党内法规从制定到贯彻执行,这个力度推进真的是蛮大的,特别在执行备案这方面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了。

还有就是体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党内法规制定五年规划纲要,从2013年到2017年有了一个五年的规划纲要。这里边把我们五年要立的法、指导思想它的基本原则、思路以及具体的任务都规定的非常明确。这也是广泛的征求党内各级党组织、党员,甚至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这样一个纲要,一个制定条例。所以它对我们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是起到了一个支撑和基础保障的作用。

当然,按照这样一些要求,我们还需要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我一会儿再介绍一下我们党内法规制定的一些具体任务,因为课件里边出现了一个加大党内法规的解释力度这么一个说法,所以我这里边就揭露一下这样一个内容。党内法规的解释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出台了党内法规,比如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这个党内法规,后边就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本条例由中央组织部来负责解释。解释的这部分工作,我们现在具体到党内法规里边都有了。再比如说党内监督条例等等,有些条例是我们纪律检查机构或者有关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来解释,这个都有明确的规定,很好。但是同时党章的解释权利目前现在是没有的,我在2001年的时候,在党章修改,在给中央写党章修改建议内参的时候曾经参过几条意见,其中就包括这一条。但是现在这些年来党章这个部分还没有形成这种共识,因为我发现我们党的第一部章程二大党章里边就在正文的后边有一个负责,在负责里边就明确的规定了党章解释权利的归属问题。它当时规定是归中央执行委员会来负责解释。所以我也受这个启发,我就建议说我们应该恢复这么一个做法,当然党内修改党章的时候没有形成多数共识。所以现在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要加大宪法的解释力度,我们这边党内法规里边也要有一个加大党内法规的解释力度,我自己体会,首要的要加大对党章解释的力度,这里边恐怕以后不管是党章的修改,还是我们说在内部形成机制,我们要研究这个事。

因为现在非常需要这个事,大家对党章条文的一些理解、内涵要求不一致,可能个案理解和想法。如果产生分歧的时候以谁的解释为准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个建立党章的解释机制和制度。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事,要研究这么一个问题,这个我也希望各位领导干部和各党组织你们也贡献你们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一起来思考研究这个问题,这是党内法规的解释。

同时要求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配套完备,这是四中全会《决定》里讲的。其实我们党内法规制定五年规划和我们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条例里边都讲了,我们这个党内法规制定体系,它的目标要干嘛呢?形成什么样目标,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是内容科学、系统完备、程序严密、有效管用,这是我们党内制度体系建设的一个目标要求。这就回答了我们对党内法规的看法,说现在有些同志认为党内法规很多,你还搞什么呢?再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好像不大好理解,有些甚至可能还流于形式说是管用,所以这里边下一步我们就需要真的是有效管用,不管用的你就不要出台。所以沿着这样的思路,其实现在中央提出了急需的要制定,如果现在不合时宜的,或者说已经条件发生变化的,我们要进行修订。

还有一些内容已经失效的,要进行废止,党内法规也有一个立改废的问题。首先我介绍一下党内法规制定的主要任务,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五年规划纲要的规定和要求,比如说这五年到2017年,我们要抓紧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再比如说实施研究制定党委政法委工作条例,制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党对工青妇等人民团体领导的制度,抓紧制定加强干部宏观管理方面的规定,抓紧制定改建完善干部考核工作的意见,抓紧制定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研究制定人才工作条例等等,这里边大部分是抓紧制定,还有少数是实施制定,这是一个。

还有再比如说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委决策程序规定,我们地方党委决策,决策我们前面讲要安全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那么你决策的程序是什么?这里边恐怕决策程序里边我们要细化完善,使得我们的决策能够科学民主、依法,不要以言代法,不能用个人意图替代组织意图等等,都需要通过程序和制度加以规范和完善。再比如说因此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条例等等,这都是我们已经列入这个五年规划里边了。

还有就是基础主干党内法规要更加健全,这里边比如说要抓紧修订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这个过去有是试行。要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再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还有再比如说修改完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军人队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军队支部工作条条例,军队的这么三个条例要进行修改和完善。还有再比如说完善外事管理工作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外事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外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水平等等。还有就是在干部方面,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方面,特别是干部方面,明确强调要修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修改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个实际上今年一月份已经修改出台了。所以这是五年规划当时列进来,现在有的已经出台,有的还在着手制定修改过程当中。

再比如说实施修订,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实施修订,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修改完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等。这就是制定什么,修改什么,这已经非常清楚。

要制定党内法规,既然是要制定的能够有效管用,所以就要求这些党内法规,虽然是这些主体有权制定,但它一定是开门立法,当然这是我们党内的立法,党内法规。一定要开门,广泛充分的征求意见。事实上十不大以来,这方面的力度非常大,有关部门做的工作很细,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同时,已经把这个制定党内法规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充分论证、科学分析的过程,也是一个汇集党制、凝聚民心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我们党内法规的制定,本身这个环节民主化、透明度、公开性提高之后,实际上有利于我们制定出台的党内法规的科学性、系统性、完备性和有效性。这里也提出了对党内法规进行评估的问题,就是做一些分析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再进行修改和完善。所以为什么修改?怎么修改?也有党内的法规的评估。有些该修改的就修改,经过评估。也有些过时了,或者已经调整对象消失了,进行清理、废除。这是第二个方面的任务。

第三个方面,四中全会《决定》里边提出注重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的问题,这个特别重要。过去在我们党的领导人讲话里边讲过,我过去在给中央写内参的时候也参过这样的意见,标题就是注重党内法规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概念?或者说提出这么一个思路和任务要求呢?这是总结了这些年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思考,也是一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现实的需要。这里有两个角度需要去思考和把握的。第一个角度,注重党内法规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那么就意味着国家法律法规制度里边已经对某些方面有明确的规定的,我们新出台的党内法规不得跟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精神实质相抵触,这就是体现我们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一个具体的体现和要求,要把它落到实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国家法律法规没有对党员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这种特殊主体从严要求,没有这种从严要求规定的话,那我们在国家立法里边应当体现反腐倡廉的要求,提高我国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那你就把我们党内的一些有些做法可以转化成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国家法律法规本身也可以有一些新的增长点。换句话讲,也不是所有的反腐败,党风廉政建设都靠党内法规去规范、去治理,或者说永远我们就停留在党内法规这个层面上,这个范畴里边,有些方面可能是在党内一直坚持,有些方面是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要转化,甚至有一些内容可能需要按照党内法规的一些要求、精神,可能我们党内法规还要修改完善,甚至废除,这是两者之间的关系,衔接协调很重要的几个方面。

这里边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们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我们党内法规制度新出台的一些内容就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这里边我强调新出台的制度。比如说举个例子,宪法和有关的法律都规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所以,当公民偷点东西的时候,或者有的年轻人抢劫一点东西的时候,那他可能担心良心发现或者担心受司法机关的处理,他可能把这个东西送回去了或者说我不要了。那么送回这个情节应当作为给他减刑甚至免予刑事处罚的从轻情节,但不能说他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什么事也没干,这种违法的事没干过。但是我们过去党内曾经有一个制度叫做廉政账户制度,这个制度就是说反正不管什么样的钱,你是主观恶意索取的钱还是别人送来的钱不好退回去了,反正我有关部门在银行设个账号,然后告诉大家这个账号,你把这个钱打到这个账号里边,OK,你就没什么事了,过去我们有这个做法。

可能一个月这个账号里边进来很多钱,有关部门也没做什么事,好像挺好的。但是实际上我们想想看,那么确实这个制度在腐败易发的高发期,特别是有一些钱确实是当事人不知情,不知道怎么就送过来了,送过来以后还没有适当的途径送红回去了,那怎么办?说打到账号里边我不要了,这个我们还可以理解,有情可原。但关键是那些恶意索取的,那么他如果是迫于这种形式的威慑和压力,他送回来一部分,假如他拿了一百万,他送回五十万,你怎么识别,你怎么侦查,怎么调查?这就很不好办。

实质上往大了说也是在我们这个党内的制度里边给我们领导干部开了一个特权的口子,你要送回来你就没事了,所以这个从长远来讲不太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理念和精神。因此,有关部门已经对这些规定做出了调整,我非常赞同这种调整。

再比如说在国家立法里边体现反腐倡廉的基本要求,这个我们已经有些法律已经进行衔接。比如说2017年5月30号,中纪委下发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在这个规定里边就规定,家人前台受贿,官员受益属于间接受贿,以受贿论处。所以我们有些案例里边就发现,有些官员说涉案金额多少,但是我只拿了其中的几万块钱,其中大头几百万都是我家属,我身边的人拿的,你不要都记我头上。是不能都记在您头上,但是我们想想看,他为什么送您的老婆和身边的人而没送别人呢?这里边就有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的权力影响力的问题。

所以我们实际上在07年7月8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里边就讲中纪委的规划细化,全部修订到法律条文当中,包括特定关系人这个概念,也加入这个概念了。仅接着后来2009年2月,我们国家《刑法修正案》增加了一个新的罪名,就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这个新的罪名,就是《刑法》的第338条。我理解这就是我们党内法规对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这些身边的人,利用权力影响力受贿的一个转化跟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我想这种衔接,党纪、党规、党法跟国法的衔接应当说被认为是中共反腐败的一种务实的变化,也是依规治党、依法治国一个有机的统一的一个具体体现。《刑法》修改之后到2010年2月23号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严若干准则里边又使用了特定关系人概念,已经进入到法律里边的概念我们又把它放到党内法规里边来,你看它就来回这么很好的衔接。这只是刚刚开始,以后还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这是第三个方面的任务。

第四个方面的任务,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这是四中全会《决定》里边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其实我们党内法规过去制定的也不少,我们有些层面,有些单位和部门执行的好一些,也有些单位和部门制定的不好,不尽人意。所以如果制度你仅仅是制定,而执行力不够,那么制度制定的再多也没有用,它就是一堆垃圾放在那,或者说一纸空文。所以在强调我们推进依法治国这个实践当中,突出强调提高党内法规的执行力,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我们党的组织保障,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回过头来我们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里边后边那句话为什么讲两个方面的要求,而不仅仅是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呢?它同时加了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什么呢?因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其实就是到2020年,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的各项制度、规则、法律基本成熟,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么一个目标和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提供一整套的法律制度规则,要把这些东西都要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那是不是说我们出台了不管是国家法律、法规、法则、制度、体系还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我们这些规则、体系、制度建立起来就完了呢?就高枕无忧了呢?显然不是的。因为如果你不执行,再好的东西也没用。过去这方面我们教训是很深刻的。所以十八大以来,在党内法规执行力方面,中央强调的分量非常重。所以我们规定就是规定,写进文件里边的,已经写在我们党建制度规定的,写了不能白写,说了不能白说,就要调执行力。而这个执行力是要自上而下一体遵行,尤其上边要起到带头和表率的作用,这样一级一级的去贯彻执行。而且执行党内法规没有例外,不允许搞特权,这就是中央强调的基本精神,这一段时间来也是一直按照这样的精神去操作的,所以下一步要一如既往的按照这种要求来执行党内的法规。四中全会提出要运用党内发挥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这就是要求我们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那就是干嘛呢?就要监督,就要通过党内,运动党内法规把我们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而且要督促、检查党内法规执行情况以及国家法律法执行情况。那谁来督促检查呢?其中一个重要的主体和机构就是发挥积极纪委,维护党章和党内法规的监督作用。这是我们党章第14条、第44条对纪委的三大主要任务的规定之一,换句话讲,准确说是纪委的三大任务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党章和党内法规,监督检查党内法规和党章的执行情况。

另外一个情况,跟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制度要衔接。如果说做的不好,前面讲,你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就不能被提拔、使用,做的不好的,这方面素质很差的就要进行调整,岗位要近来调离,要调整。而且要把遵守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纳入到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这样一个杠杆制度安排,来使得我们党内法规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能够落到实处。

今天我就围绕这样一个问题跟大家交流到这里,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上)魏永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副院长 二0一四年十一月

同志们好,我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今天跟大家一起就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2014年10月20日—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中国共产党93年历史上还是首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份规划执政党依法治国的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会议同时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会明确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的任务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的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要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建设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次会议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建设,完善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和法学专业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和检察官等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法治队伍的职业保障体系。

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设立了专题,提出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决定》从建设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三个方面做出了高屋建瓴的阐述,并且提出明确的要求,也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任务、要求和发展方向。

在2014年1月7日—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加快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有两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打牢和抓实:一是要建立并完善法制体系,二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这两项基础性的工作建设事关法治中国建设的质量和成败。因此,我想就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如何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感想和体会,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深入思考,也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我主要想跟大家谈三个问题:

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二、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

三、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法治中国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正确有效实施法律,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和要求日益提高,这在客观上对法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法治工作队伍履职能力的建设,主动适应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迫切需要,是继续推进法治工作规范化、不断提升法治工作队伍整体公信力的迫切需要,更是法治工作部门在法制建设和司法、执法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的迫切现实需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怎样理解法治工作队伍的构成体系 怎样理解法治工作队伍的构成体系,也就是我们要对法治工作的主体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个亮点就是提出了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在过去,我们一讲到法治队伍建设,一般是指政法队伍,通常人们也习惯称之为政法机关的队伍,主要包括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国家安全部门、反邪教部门、武警部队等等。从法理层面上看,这次《决定》中提出了法治工作队伍,这是一次新的提法,从政法队伍转型升级为法治工作队伍,是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新的变化,也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也就是说依法治国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上的核心要义是要从法治国家转型升级为法治中国,从法律之治转型升级为良法善治,从法律大国升级为法治强国上做好组织和人才的保障。法治工作队伍的内涵比政法队伍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时代发展的意义,从范围上看也更加广泛,它包括高素质的法律法治专门队伍,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法律服务队伍,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理论与实践贯通的高水平的法学家和专家队伍,同时还包括专职和兼职的教师队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提出更加强调了全民推进依法治国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和人才保障的全局性与专业性。

再从实践的层面上看,广义的法治工作队伍还包括立法机关、法治政府、执政党依法执政组织、法学研究人员,法学教育工作者,也涵盖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以及在读的法学博士、硕士、本科生等等,这些都应当是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再从狭义的法治工作队伍上来看,主要是指“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这里,我们将重点关注在狭义上理解的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重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目前我国法治工作队伍是一支有着250万人的专业队伍。在这250万的专业队伍中,公安机关的民警200万人,法官19万多人,检察官15万多人,职业的律师还有25万多人。仅以我国法官、检察官近年发展的情况来看,其数量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我国法官的数量从1979年到2011年,由5.9万人增长到了19.5万人,增长了2.31倍,每10万人口中法官的数量也由6.10人增长到14.50人,增长了1.38倍。每名法官年均审结办案由8.8起增加到了38.6件,增长了13.52倍,远远超过了法官增长的数率。再如,检察官从1988年至2011年,数量也由11.2万人增长到15.1万人,增长了34%。每10万人口检察官的数量由10.20人增长到11.21人,只增长了10%。同期检察院审查批准决定逮捕的案件数量却增加了1.19倍,提起公诉的案件数量也增加了2.13倍,检察官数量的增长远远小于承担的工作量的增长。公安机关民警的数量在1978年时是68万人左右,到2003年增加到了86万人左右,再到2013年已经达到200万人。尽管如此,我国警力的总体数量还是严重不足,与人口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十二,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的平均警力量的水平是在万分之三十左右。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公证员1.27万人,公证员助理9100多人,全国共有基层法律服务机构1.8万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7万余人。

上述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法治工作队伍在主体的构成、数量、分工及其职责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机器的政法机关,担负着执行法律、保护人民、打击敌人、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加强政法公安部门的建设和工作,提高这些部门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承担着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任务,确保圆满完成担负的历史重任,保证法治工作能够严格、规范、公证、文明、有效,这就要求我们要下大气力,要把法治工作的队伍提高到时代发展的要求上,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更要适应建设法治中国的需要。要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总体目标,着力打造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过硬法治工作队伍,要踏踏实实地从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开展抓起,把工作做实。

(二)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我国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基于我国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高度统一所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必须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否则,依法治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么样才能够提升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呢?

1、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客观需要。《决定》总结了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确定了建立法治社会的总体目标要始终贯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理念、新论断中。同时提出新目标、新原则、新格局、新部署、新要求,也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任务和有关措施等等,这些都是建设法治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决定》通过理论创新、思想解放、理念升华,对党的领导与法治、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依法治国、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这三大关系认识全面深化所形成的理论成果,这些方面对于我们认识如何提升法治工作者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法治工作队伍作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者,要想将《决定》的各项重大任务和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决定》所提出来的各种要求、各项措施,要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自身的建设,只有提升了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准确把握、贯彻和落实《决定》的精神。

2、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法制机构地位和作用的内在要求。《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履行法规范和政策起草、法律宣传、案件审核、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诉讼、审判和执法部门等重要职能的机构和人员,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处于推进法治中国的基础性的、全局性地位。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重点和关键的环节就是需要一支德才兼备、高度事业心强、责任感强、专业能力强的法治工作队伍。所以,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有精湛的法律专业素养和执法专业技能,这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另外,法治工作实践也要求法治工作队伍必须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要有创新的意识,要善于开拓创新,要有开阔的事业,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好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专业性、综合性的指导作用。

3、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下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规律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利的组织和人才保障。这一段论述非常精辟准确地定位了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明确的是,不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中。与此同时,要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首先是要提升司法专业化水平,完善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学者和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的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的机制,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推动我们的工作,选拔责任心强、政治素养高的领导走上法治工作的岗位。还要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畅通机制。其次,要不断提升司法的职业化水平,要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的制度,从基层和下一级的法院、检察院择优选拔法官、检察官,保证司法工作队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司法能力。再次,要加强法治服务队伍的正规化建设,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要普遍设立公职律师,特别是要求律师参与政府的决策和法律文书的审查,能够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的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第四,建立激励法律服务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逐步解决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实现我国法律专业服务的全覆盖。最后是最根本的,即“三化”建设的基础在于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它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进教材、进学校、进头脑,培养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法律的正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保障党的事业顺利推进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建设一支忠于、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着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一个迫切要求。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事关党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问题,事关党的事业发展问题。加强法治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保障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事关法治中国建设的成与败的问题。所以,当前我国法治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有较大的差距,法治工作队伍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上也有待提高,正如古人所言,“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造就一支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国势之强弱,系乎与人才”。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不断地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迫切需要一支忠诚可靠、素质优良、业务精专的法治工作队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法治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同样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二、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这里不仅指明了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即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同时也指明了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四忠于”。

(一)两个概念认识

首先想解读两个基本的概念,为了深刻理解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我们首先要理清法治化的含义,还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含义和内容。

1、法治化的含义

法治一词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并不是今天的首创,其明确提出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它的产生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型地主阶级与奴隶主旧势力斗争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文献《晏子春秋•谏上九》上说:“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氾论训》中也指出:“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就世界史而言,法治思想在古希腊就已经出现了。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法律思想家柏拉图在其最著名的著作《法律》中第一次表述了如北斗般指引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法治观,“不是根据全国的利益,而只是根据部分人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那些只是依照部分人的利益制定法律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国家,他们所说的公正是毫无意义的。”上述这段话就是柏拉图的论述。另外一位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更是一目了然地表述了法治问题。他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法律的实际意义却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尽于正义和善德。”这一段话就表明了亚里士多德是将他的正义论作为法治的核心,并回答了为什么必须实行法治的问题。因为法体现了人类正义及其理性原则,实行法治是为了公众的普遍利益,它并非为某一个特定的阶级利益或个人利益服务的宗法统治和专横。法治的概念就起源于古希腊,它的出现是作为国家的治理模式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揭示过作为法治的双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就体现出了法治的核心问题是两个,一是法律的权威,也就是各种主体都应该遵从法律,另外一个就是关于良法之治的问题,判断是否是良法的主要指标就是法律应当保护公民的权利及其这种保护的严格程度。由此可见,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和对公民利益的保障。这些已经清楚表明,古人关于法治的思想与现代法治的理念具有一脉相承的渊源,且影响并决定了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当代中国正经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追溯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吸取了文革十年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提出了要保障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从1978年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执政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再到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其载入宪法,确定了中国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即要以法律之治和民主之治逐渐取代原来的以高度行政化的控制为主,并辅之以伦理道德的社会治理模式。到了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的目标,并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据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法治的含义,所谓法治,既是依法的统治,它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上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关乎到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的取向。法治的核心内容就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如果某一项所谓创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机制,与规范公权、保护私权的目标相悖,那么这种创新就不具有正当性,这是我们应当摒弃的。同时,我们要逐步将人类社会所共同追求的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价值,如公平、正义、秩序、效益、人权等,落实到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活动中,使其成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一种精神内涵。整个社会要构架起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一种基本理念。人治主要是强调个人权力置于法律之上,而法治的理念正好是与其相反的。要法治,当然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不可能有法治。但要强调国家依法治理,并不是要依靠人的力量来超越法律力量,因为再好的法律和制度我们也都需要由人来制作,由人来制定,由人来实现。我们不能将人的作用与人治完全等同起来,两者是不同内涵的概念。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去运行。

对于现代中国而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全面推进才是实现真正的法治。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应该是先行者,对于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需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法治与法制,前者是治理的治,后者是制度的制,体现了两个不同的层次。法制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文化现象中的,而法治则具有现代文明的属性。我们所说的法治化,是指法治理念向法治现实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人治实践向法治实践过渡转型的过程,所以人们经常把它称之为法治化。法治国家的目标是法治社会,这也是理想社会的治理模式,法治化的追求和探索过程通常是漫长的且充满了艰辛。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方略之一,是依法推进各项事业并逐步实现法治的发展过程。法治化具有的根本性和全面性两个方面的特征。所谓法治化的根本性,主要体现多数人意志的众人之治,而且多数人意志的表达是自由的、真实的,多数人意志的实现也是理性的、规范的。法治化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根本的宗旨在于体现多数人意志的体现和保护多数人的权利,追求的是人类治理的根本价值的实现,法治化的根本性也意味着要肯定法治的公益性、权威性。所谓法治化的全面性是就法治的范围和对象而言的,对社会某一领域和某一现象的法治化并不能称之为法治化,我们所面对的主体应当是大多数人的行为过程实行法治,同时要对其主体和行为的方式、行为的程序以及行为的空间都要实现法治,这才能够真正实现法治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实现法治化不仅是法律条文自上而下的灌输,而是要在往返于习惯和法律之间孕育法治精神的行程中实现,习惯升华为法律、法律回归习惯是法治化的一体两面。从习惯到法律的过程是人类逐渐走向文明的过程,也是社会逐渐走向法治化的过程。从法律到习惯的过程,是法律普及、深入人心的过程,也是法治化最终所达到的目标。

2、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含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提出,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和人才保障问题。特别是在决议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从人才战略的角度做出过重要的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按照上述要求,我们对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以做出如下的解读,即要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人才等方面加强教育和训练,按照“政治建队、依法管队、科教强队、从严治队”的方针,坚持严格政治、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把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成为具备职业素养高、专业水平能力强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专门队伍。

按照上述的理解,法治规律队伍建设应当是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供证、具备现代执政能力、具有坚强战斗力的专业性的法治工作队伍。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治国之保障,法律是善良公平之术,法治工作队伍应当是天地良心,建设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才能够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的保障。“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必须要选拔培养和造就一支更加优秀的法治工作队伍,要抓好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我们必须要把它抓牢抓实。

(二)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重点内容

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哪些呢?这里面应当涵盖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教育与训练、人事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纪律作风建设、监督与督察工作、机关内务的管理、编制管理等诸多方面。其中,我们尤以提高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为重点。下面我想就这三个方面跟大家谈点个人的看法。

1、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思想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思想政治心理和思想政治行为发生的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它是一种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理中所形成的并通过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思想观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以及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一种综合表现。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与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品质的内涵和特质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前提。思想政治素质我们重点关注思想观念、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思想政治素质不仅要解决人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等问题,还要解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革命事业的首位,早在1929年,列宁在《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已经提出来了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工作两个概念。1934年,斯大林在苏联共产党第17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思想工作两个概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长期使用政治工作这个概念。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思想教育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刘少奇同志于1951年在《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中第一次提出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新的历史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当中,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社会思潮,形成思想共识,为全面建设小康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从而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他在系列讲话中紧紧围绕新的历史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提出和重申一系列紧扣时代命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涵。党中央在近几年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突出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最重要,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

在2010年9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浦东干部学院出席干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要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激情,要始终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接受各种考验,尽职尽责干好工作。习近平同志还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国特色

下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考试题加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考试题加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试题及答案五篇范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公务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 第一期考试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59分49秒 1. 【单选题】 本讲提到,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第一期考试01321

    考试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指定考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第一期考试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1秒 1. 【单选题】 根据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题库(合集5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第一期考试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1. 【单选题】 自(B)年以来,我国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 【3 分】 A. 194......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全文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全文解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23日闭幕,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汇总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汇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以......

    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解读 发布时间:2014-10-23 【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一】 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首先是法治的中国;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首先是法治的社会;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全文深度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全文深度解读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3日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