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助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推助教师专业化成长
借助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推助教师专业化成长
-------梁才办事处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梁才街道办事处教育事业得到了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近几年来,在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到位的前提下,扎扎实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新课改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员提升广大教师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优化了课堂结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使全办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质的变化,现将我办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办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梁才街道办事处地处滨州市最东部,东与东营市利津县接壤,南依黄河,北临秦皇台乡,版图面积73.88平方公里,全办总人口3.48万,74个自然村,2008年居民人均纯收入5789元,全办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982人,初级小学5所,在校生1495人,全办教职工194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达70%以上。几年来,在市、区业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梁才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已基本实现了“一流的设施、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工作作风、创一流的业绩”的工作目标,在教育管理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谋求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各种争先创优活动中,梁才殊荣列全区之首,现有市级“教学示范校”5处,省级“普通话示范校”1处,市级“普通话示范校”2处,教科研省级结题学校4处,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3所,滨州市“校舍维护优秀乡镇”,在课改期间,多次为省、市现场会提供优质的现场,历年被评为滨城区模范管理先进单位。
二、信息化实施水平情况
自2002年开始,我们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与制高点,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认识到位,然后制定激励政策,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落实到位
为确保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优化,办事处教委成立了领导小组,有分管书记任组长,工作小组有教委主任任副组长,全办设网络管理员1人,负责日常工作,每所学校设网管员1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建立从校长室到各处室、各教研组年级组直至各班级的信息教育管理网络;进一步加强信息中心的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与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施
1、硬件投入
近几年来,教委先后筹款近350万元,开始了以校园网络建设为龙头的信息技术革命。2002年-2008年,教委先后共计投入资金190万元,建中学、中小、三小微机室、远程教育接收室,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班班通有线广播。2008年-2009年投入资金近100万元,为中小更新机房一处,一小、八小、十小新建机房各一处,八小背投式多媒体3处、三小投影式多媒体1处,6所学校均配备教室用微机,并且与校园网相连,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2009年下半年教委共计投资近60万元,新建网络中心一处,更新学校多媒体教室28个,更新微机室2个。
目前,全办6处学校已全部达到验收标准,远程教育设备保养到位、接收正常、使用率高,计算机教室按最大班额配置,多媒体网络资源班班通,督促教师堂堂用,校园网畅通,电化教室利用率高,教师人手一台办公微机,教研活动实行核心电子教案,远程教育资源达到了共享。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教师、学生走上信息教育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房以及电子阅览室的装备到位,为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提供了有力保证。校园网络系统的开通,使得我们办公管理也有了质的飞跃,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在配备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普通的教室当中,为学生营造了现代化教育的良好学习环境,也为教师创设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了良好的平台。
2、软件建设
本学期,教委网站申请了独立的域名:“梁才教育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各学校的网页全部改版,开设学校简介、教育现代化、电子政务、校务公开、校园论坛、校友录、校长信箱、校园快讯、校园公告、管理部门、教育特色、以及师生主页等窗口,有专人负责,定期更新网页。学校网站已成为校领导与普通教职员工,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同时它也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平台和契机。
按照教育部规定,高标准地组织信息化技术教学工作,保证上课时一人一机,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还切实加强学校资源与教育教学相整合,各学校远程教育都能正常接收,利用率高;各学科自制一批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学校教育资源库初具规模,大量运用了直观、人机互动的现代信息技术软件。从而拓宽了学科教学的“讲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培训骨干,辐射推助全体教师。
为确保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优化,近两年来,全办已进行多次信息技术专业与网络基础的培训和考核,极大提高了教师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凡省、市培训教委每次都派专职网络管理员参加,然后进行二级培训,在本办范围内,选取有典型经验的学校,采取现场操作培训,每学期学校都要进行课件制作、优质课评选,电教论文评选,使用技能大赛等活动,在校本培训上选准主题,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实施考核,现50岁以下的教师已熟练掌握信息处理技能,全办所有学校建有兴趣小组,微机室向学生开放,并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强化应用训练,所有学校建有博客,真正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达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
(四)积极开展教科研,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积极开展关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项课题研究。由中学王艳蕾老师主持的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中小孙梅老师主持的课题“运用网络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均已结题。通过教育科研的过程,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教改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为了更深层次的推动我办信息化建设,我们积极探索运用网络技术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这项具有实验性的工作,关键在于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运动的切入口选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其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价值的领域。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从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教学需要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这样就广泛调动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继续扎实推进信息化装备升级工程。
近几年,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我办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已初具规模,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永无止境,我们以依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信息化环境建设上,我们将做好两篇文章,一是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紧密结合;二是与教育教学管理紧密结合,今后我们将努力在建、管、用上下功夫,现中学、中小各装备的白板功能的多媒体1套,一是进行高科技含量的培训;二是进行推广;梁才教育中心建成以后,我们将设备进行升级一律采用城区学校一样的多媒体,在现代化装备上,全面消除城乡差别、学校差别,促进全办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二篇:基于网络环境的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解决的教学问题(共)
基于网络环境的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解决的教学问题
摘要:结合课程特点,依托网络环境的儿科学资源共享与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给临床医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丰富了典型病例病案、操作录像素材以及模拟的临床诊疗环境,保障学生临床实践和考核的需要,弥补了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与临床思维的有效培养,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机会,保障了医学生临床实践和考核的需要,全面提升了儿科学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58-02
医学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素质全面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是其最终目标。目前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中,对医学教育的主体――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改革研究甚少。《执业医师法》的出台、医疗法规不断健全和患者的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医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使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呈下降的趋势。部分教师重医疗、轻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医疗与教学的矛盾日渐突出,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呈现弱化的态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强调以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为基础,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设计,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1]。
《基于网络环境的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_的建设》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改革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当前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体现了围绕临床诊治环境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自主学习(Problem based autonomic learning)这一目前国际公认的先进医学教育理念。符合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应用于医学教学实践之中的国际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有效调动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创建了具备先进性、科学性、技术领先和推广使用性强的医学教育新模式。
一、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构建
本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省级《儿科学》精品课程网站,全面建设网站课程教学系统,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师生互动、在线测试、资料库等系统,提高网络化教学效果。为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提高儿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儿科学自主学习体系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包括“儿科学临床病例讨论系统”、“儿科学网络模拟考试系统”、“儿科学临床教学图库、视频素材采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2,3]。
1.儿科学临床病例讨论系统。儿科学临床病例讨论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临床典型病例,为学生提供了从疾病选择到大纲浏览、教材学习、病例学习,最后自测的自主学习流程,由学生自由组合、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实现互动式的病例讨论学习。从典型病例中学习,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目的,通过小组式的病例讨论,由学习者发现知识。
2.儿科学网络模拟考试系统。基于网络的考试系统是教学与考查的有机结合体。随机抽取试题、即时生成考卷、即时评阅分数等是其主要功能。
传统考试模式随着医患矛盾的突出而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儿科学网络模拟考试系统,利用典型病例病案创造模拟的临床诊疗环境,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对病人的各项症状进行回答,通过信息系统对检查结果进行展示,学生根据检查结果等资料对病人进行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通过评价学生在各个模块中的表现考查其在诊疗工作各个环节中的临床思维能力。
3.儿科学临床教学图库素材采集系统。为了拓展医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弥补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儿科学临床教学图库素材采集系统是用于对具有教学意义的临床典型病例图片、视频进行规范化采集、合理化存储,从而生成为可利用的医学临床教学资源和实现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解决的教学问题
1.传承和发展了“三基、三严、三早”的医学教学传统,采用高端模拟教学和床边教学有机结合等模式,探索了一条在现阶段医疗现状下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儿科医学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
2.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儿科临床教学特点,同时注重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抓儿科人文医学特征与临床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使儿科的教学培养目标与国际接轨。
3.将传统的教学优势和现代信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儿科教学网站扩展和丰富了学习内容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彻底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结构,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推进与统一教材配套的、系列临床实践性教材的编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增加师生的教学互动。教师要从传统单纯的“教”的圈子里走出来,在传授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自主学习体系,同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把讨论型、研究型的学习引进课堂教学。
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计划者、执行者、组织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的积极作用,才使我们的教学改革健康顺利的发展。
三、结语
在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与方式、强度及所想要达到的深度,以具有教学意义的典型临床病例为贯穿,将来自不同专业学科的知识按照临床实际诊疗状况科学的整合起来,促进学习者主动对知识进行纵向的挖掘和横向的联系,获得良好的效果[4]。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目的的互动式病例讨论学习等自主学习方式;对各专业临床病例进行采集整理使之生成临床医学教学资源的功能;模拟临床实际诊疗环境开展临床思维能力面试考核的功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一种富有批判精神以及判断的能力。给学生一个探求知识、发现规律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潜能。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优质平台,保障了医学生临床实践和考核的需要,全面提升了儿科学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青,傅钢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国内现状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3):243-246.[2]古玉芬,蒋小云,马华梅,等.《儿科学》精品课程申报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临床医学工程杂志,2010,17(4):126-129.[3]古玉芬,苏?矗?李易娟,等.《儿科学》双语网络课程的开发[J].临床医学工程杂志,2012,19(10):1850-1851.[4]赵晶.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24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