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3:0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年办事处中小学教育现状的个案研究

调查时间:2012年9月1日——9月28日 调查地点:临清市青年办事处

调查对象:学校教育干部、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一、调查原因及背景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话题。在农村;我国已逐步实现了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国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新举措将有效地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我国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本次暑期调查研究活动,我首先设计了几个调查问题及谈话话题,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上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法的不同反映。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访问,以期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与培养问题能有一个比较深入地了解。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调查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我到临清市青年办事处辖区8所中小学发放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同时向学校的有关领导了解了学校的现状及一些硬件设备和对一些农村家庭父母对子女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当被调查者被问到“家里人对你自己的学业是否重视?”这个问题时,有43.7%认为是比较重视,31.2%认为是一般,仅有6.25%认为是非常重视;当他们被问到“你父母对自己的受教育权的态度”,有43.8%认为是一般,31.7%认为是理解;当问到他们“你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次数”,说到两次及两次以上只有37.5%;当问到“你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的感觉是”这个问题,居然有37.5%的同学说没感觉。还有很多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获得的资料统计综合分析,我对青年办事处的中小学教育现状有了个基本的认识。

青年办事处中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中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xxx镇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生源不足。近4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xxx镇村级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xxx镇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合并学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中心中小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中心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xxx镇村小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中师、高中毕业生,甚至是小学毕业,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xxx镇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在教学技能方面,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农村中有的教师甚至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然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责任心不强。xxx镇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 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年来xxx镇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但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不足,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都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xxx镇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农村教育事业挑重担、作贡献了,可是大多数都被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城市学校挖走了,让农村学校无计可施。四,综合调查结果

教育公平是指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从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发展现状看, 因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导致城市与农村的中小学生在分享教育资源上存在较为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与以往相比,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既体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上, 也反映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上。但是,不可否认, 与城市相比,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仍然令人担忧。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发展现状 1,办学的硬件条件比较差

长期以来, 因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硬件条件跟不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从校舍情况看,虽然许多农村学校已经新建了一些教学楼。但是, 仍然有不少农村学校还在使用破旧不堪的教室, 学生整天坐在危房里上课,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从教学条件和办公场地看, 由于缺少必要的办公楼和老师活动室与休息室, 同时缺少必需的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使得老师的教学质量很难在根本上得到提高;从校园环境看, 许多农村学校还很难谈得上整洁、美观、宽敞、舒适、优美、漂亮,与城里的同级学校相比, 简直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2,办学的软件条件比较差因农村较穷, 生存与生活环境都不太好,农村学校教师收入较低, 待遇较差。所以, 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去教书, 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专职、专任教师比较少, 代课教师普遍存在, 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相对比较低。反映到以教学与管理为核心的软件条件上就是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教师主要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 缺乏新手段、新教法;教师接受新思想、新信息的速度比较慢;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3,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反差比较大

因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不合理的办学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东部地区的农村学校, 其在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上要远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在同一地区的农村学校中, 所谓的星级学校或样板学校又远优于其他农村学校。这种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发展的巨大反差, 严重挫伤了某些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同时也导致该类学校教师因不满现状而纷纷寻求改行或调离,以致学校的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教学质量日益变差。4,读书无用论有所回潮,学生辍学率逐年增高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 教育成本成倍增长,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加之传统愚昧思想作怪, 在有些学生家长身上,读书无用论又有所回潮。他们主观认为, 孩子不读书可以早挣钱,多读书多花钱、晚挣钱。这种思想反映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上, 就是农村学校出现了低入学率、高辍学率现象。国家教育部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逐年下降,中小学生的辍学率逐年上升, 许多本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少年儿童却过早地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 1,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执行的是以牺牲农业与农民的利益支持城市与工业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导致工农业产品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剪刀差”,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影响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人为地拉开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受该政策影响,我国教育也出现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农村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学校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很难得到根本满足。为此,有些地方政府被迫打起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旗号,强迫农民自己出钱办教育, 这种做法直接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 导致农民支付教育经费的能力下降, 反过来又影响了农村教育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循环若不能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就永远摆脱不了落后的现状。2,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推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对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 逐步建立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投入机制。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由中央政府单独包办教育的旧格局,调动了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 实现了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多元化, 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但是, 随着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逐级下移, 乡镇财力已不堪重负, 为了实现“两基”教育达标,乡镇一级政府就把教育经费负担转嫁给农民。据调查, 在农村地区,农民反响最强烈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现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教育集资”与“中小学生入学”乱收费引起的。如果这种带有甩包袱性质的教育体制改革再不加以有 效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将举步维艰。3,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

因经济发展落后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师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非常严重。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老师也要生存和消费。但是,与城镇学校的教师相比,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相差甚大。这种差距又不是仅凭一县、一镇之力, 在一定的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 党和政府只是一味地强调老师要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扎根农村, 扎根边远、落后的山区, 献身教育, 而不是想方设法从提高教师的收入着手。因此, 在许多农村地区, 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了大面积的流失现象, 这种流失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致命的打击。4,教学内容与教育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比较落后, 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了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实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层面上,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部分农民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三,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改革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治标, 更需要治本, 就其实现途径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持续增加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

这是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的治本之策。马克思认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离开经济的发展而奢谈教育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而反观东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它好于中西部地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非常好, 地方财力雄厚, 政府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来办教育、发展教育。邓小平、江泽民对发展问题的许多精辟论述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 在现有的国情和体制条件下,各级党委与政府要想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真正抓上去, 其治本之策只有一条, 即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着力发展地方经济, 为农村教育发展积累物质基础。2,逐步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

为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2000年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规定,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该决定明确了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 对于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保证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所需经费提供了制度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 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就全国范围而言, 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 的教育投资法规。目前可采取以下过渡性措施:①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 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②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教育成本的额度, 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 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只有这样,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才能得到按时足额拨付,才能使农村中小学教育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3,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好坏, 取决于其办学条件的优劣程度。一方面, 应尽可能改善各个中小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这包括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和教师居住房等;新增教学必需的教学用具、实验用具与图书资料等;添置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仪器设备;改造学校危房等;配齐配全各科教师与各级各类行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 应尽可能改善各个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软件条件。包括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和教学、教法研究;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等。4,加大舆论宣传, 强化执法地位

新闻媒介应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个学期开学前, 地方政府应协助教育部门与各个学校, 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 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 把好入学关, 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 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 一旦发现有在校生辍学的情况, 应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 责令其复学。对未满16周岁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 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 《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大特点与优点就是能够有效缓解因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带来的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达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按照教育部“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今后5 年时间内, 农村初中将基本配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配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机制。在这个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第二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以xxx为例

[摘要]:“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全面推行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努力完善教育体制,改善农村教学设施和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但同时仍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落实依法治教,建立城乡合作机制,加强教师教育等。

一,调查原因及背景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话题。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一篇题为《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的报道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从国家近十年来出台的针对农村教育的政策中可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国家开始在西部农村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还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今年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也全部实行免费。国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新举措将有效地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我国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的前期准备

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本次暑期调查研究活动,我先行确定了此次调研的地点---xxxx,确定了调研的时间(xxx---xxx),并设计了有价值的调查问题及谈话话题,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上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法的不同反映。要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访问,以期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与培养问题能有一个比较深入地了解。为此,我对于调查访问的学生分别设计了几个不同的问题和话题:

1,家里人对你自己的学业是否重视?

2,你父母对自己的受教育权的态度;

3,你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的感觉是;

4,你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次数。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调查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我到当地农村的一些中小学(xxx,xxx,xxxx)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同时向学校的有关领导了解了学校的现状及一些硬件设备和对一些农村家庭父母对子女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当被调查者被问到“家里人对你自己的学业是否重视?”这个问题时,有43.7%认为是比较重视,31.2%认为是一般,仅有6.25%认为是非常重视;当他们被问到“你父母对自己的受教育权的态度”,有43.8%认为是一般,31.7%认为是理解;当问到他们“你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次数”,说到两次及两次以上只有37.5%;当问到“你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的感觉是”这个问题,居然有37.5%的同学说没感觉。还有很多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获得的资料统计综合分析,我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有了个基本的认识。xxx镇中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中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xxx镇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生源不足。近4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xxx镇村级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xxx镇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合并学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中心中小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中心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xxx镇村小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中师、高中毕业生,甚至是小学毕业,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xxx镇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在教学技能方面,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农村中有的教师甚至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然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责任心不强。xxx镇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

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年来xxx镇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但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不足,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都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xxx镇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农村教育事业挑重担、作贡献了,可是大多数都被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城市学校挖走了,让农村学校无计可施。

四,综合调查结果

教育公平是指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从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发展现状看, 因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导致城市与农村的中小学生在分享教育资源上存在较为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与以往相比,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既体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上, 也反映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上。但是,不可否认, 与城市相比,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仍然令人担忧。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发展现状

1,办学的硬件条件比较差

长期以来, 因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硬件条件跟不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从校舍情况看,虽然许多农村学校已经新建了一些教学楼。但是, 仍然有不少农村学校还在使用破旧不堪的教室, 学生整天

坐在危房里上课,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从教学条件和办公场地看, 由于缺少必要的办公楼和老师活动室与休息室, 同时缺少必需的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使得老师的教学质量很难在根本上得到提高;从校园环境看, 许多农村学校还很难谈得上整洁、美观、宽敞、舒适、优美、漂亮,与城里的同级学校相比, 简直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2,办学的软件条件比较差

因农村较穷, 生存与生活环境都不太好,农村学校教师收入较低, 待遇较差。所以, 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去教书, 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专职、专任教师比较少, 代课教师普遍存在, 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相对比较低。反映到以教学与管理为核心的软件条件上就是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教师主要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 缺乏新手段、新教法;教师接受新思想、新信息的速度比较慢;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3,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反差比较大

因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不合理的办学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东部地区的农村学校, 其在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上要远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在同一地区的农村学校中, 所谓的星级学校或样板学校又远优于其他农村学校。这种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发展的巨大反差, 严重挫伤了某些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同时也导致该类学校教师因不满现状而纷纷寻求改行或调离,以致学校的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教学质量日益变差。4,读书无用论有所回潮,学生辍学率逐年增高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 教育成本成倍增长,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加之传统愚昧思想作怪, 在有些学生家长身上,读书无用论又有所回潮。他们主观认为, 孩子不读书可以早挣钱,多读书多花钱、晚挣钱。这种思想反映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上, 就是农村学校出现了低入学率、高辍学率现象。国家教育部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逐年下降,中小学生的辍学率逐年上升, 许多本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少年儿童却过早地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

1,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执行的是以牺牲农业与农民的利益支持城市与工业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导致工农业产品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剪刀差”,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影响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人为地拉开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受该政策影响,我国教育也出现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农村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学校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很难得到根本满足。为此,有些地方政府被迫打起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旗号,强迫农民自己出钱办教育, 这种做法直接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 导致农民支付教育经费的能力下降, 反过来又影响了农村教育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循环若不能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就永远摆脱不了落后的现状。

2,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推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对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 逐步建立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投入机制。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由中央政府

单独包办教育的旧格局,调动了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 实现了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多元化, 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但是, 随着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逐级下移, 乡镇财力已不堪重负, 为了实现“两基”教育达标,乡镇一级政府就把教育经费负担转嫁给农民。据调查, 在农村地区,农民反响最强烈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现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教育集资”与“中小学生入学”乱收费引起的。如果这种带有甩包袱性质的教育体制改革再不加以有效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将举步维艰。

3,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

因经济发展落后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师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非常严重。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老师也要生存和消费。但是,与城镇学校的教师相比,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相差甚大。这种差距又不是仅凭一县、一镇之力, 在一定的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 党和政府只是一味地强调老师要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扎根农村, 扎根边远、落后的山区, 献身教育, 而不是想方设法从提高教师的收入着手。因此, 在许多农村地区, 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了大面积的流失现象, 这种流失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4,教学内容与教育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比较落后, 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了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实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层面上,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部分农民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三,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改革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治标, 更需要治本, 就其实现途径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持续增加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

这是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的治本之策。马克思认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离开经济的发展而奢谈教育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而反观东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它好于中西部地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非常好, 地方财力雄厚, 政府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来办教育、发展教育。邓小平、江泽民对发展问题的许多精辟论述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 在现有的国情和体制条件下,各级党委与政府要想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真正抓上去, 其治本之策只有一条, 即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着力发展地方经济, 为农村教育发展积累物质基础。2,逐步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

为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2000年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规定,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该决定明确了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 对于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保证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所需经费提供了制度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 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就全国范围而言, 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 的教育投资法规。目前可采取以下过渡性措施:①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 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②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教育成本的额度, 确定不同

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 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只有这样,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才能得到按时足额拨付,才能使农村中小学教育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3,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好坏, 取决于其办学条件的优劣程度。一方面, 应尽可能改善各个中小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这包括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和教师居住房等;新增教学必需的教学用具、实验用具与图书资料等;添置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仪器设备;改造学校危房等;配齐配全各科教师与各级各类行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 应尽可能改善各个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软件条件。包括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和教学、教法研究;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等。4,加大舆论宣传, 强化执法地位

新闻媒介应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个学期开学前, 地方政府应协助教育部门与各个学校, 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 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 把好入学关, 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 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 一旦发现有在校生辍学的情况, 应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 责令其复学。对未满16周岁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 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 《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5,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大特点与优点就是能够有效缓解因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带来的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达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按照教育部“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今后5 年时间内, 农村初中将基本配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配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机制。在这个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第三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

分院:专业:

班级:

目录摘要………………………………………………(3)调查目的,时间,地点等………………………(3)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3)

3.1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4)

3.2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4)

3.3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4)

3.4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5)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5)

4.1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5)

4.2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

4.3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5)

4.4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6)感言………………………………………………(6)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全面推行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

努力完善教育体制,改善农村教学设施和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但同时仍然

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落实依

法治教,建立城乡合作机制,加强教师教育等。

调查背景: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

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

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

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市农村义务教

育情况,就乐清市磐石镇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调查目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

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

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调查时间:2012年8月

调查地点及对象:乐清市磐石镇部分学生及家长

调查方法: 实地观察及访谈法

我的家乡乐清市磐石镇与省内其他农村地区相比,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发

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教育状况即人才状况。为了了解家乡中小学的教育状

况,暑假期间,我来到磐石中心小学和磐石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此次调研

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

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

流失等,情况令人担忧。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

国家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经费,大部分还是用于城市重点学校的发展上,农

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很是不足。在调查过程中,这三所学校的校长们表示,由于资

金不足,学校基础设施情况不是十分乐观。

1、虽然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教学楼,但厕所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由于

农村卫生条件制约,厕所大部分置于楼外,且距离教学楼较远,蹲位又很少(基

本在十个左右),对全校那么多师生来说,上厕所也是一种困难。

2、体育设施总体不够,最好的学校所有的也只是篮球架四副,乒乓球台二

张,单、双杠几幅而已,部分体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而根据调查知,各学校

操场也没有绿化。

3、实验设施较少,只有一到两个实验室。基本没有音乐教学设施。

4、虽然学校配置上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每所学校有一到两个多媒体教室),却因无法满足教师准备课件所需的资金而使那些电脑基本闲置,这和城市学校里

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每位老师配置一台电脑的水平相差甚远。

5、图书量为1000册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师资水平低

都说一个好学校不能没有好老师。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根本没有所

谓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而刚毕业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在锻炼一

两年后马上被较大的学校挖走,农村学校成为了新教师的“练兵场”。在这种情

况下,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的一支队伍承担

着培养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谈何容易,而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学校不得不聘

请代课教师,然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学质量变得较差。

2、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

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

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落后

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是以“经验型”、“辛苦型”为主,缺乏“研究型”、“创造

型”的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培

训、自学自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

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

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

素质的提高。

(三)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

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的老师、学生中,有80%的人对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提

出强烈不满:学生要考得高,而老师更要教得出色,双方压力非常大!现行的素

质教育只限于口头上喊喊,而实际行动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家长和社会则过分看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结果,导致县镇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根据

期末统考、会考的成绩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学校的校

长和老师会受到通报批评,影响奖金发放、评模,晋级等。

学生们每天不仅要完成应有的作业,还得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成了个“读死书”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限于

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导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教育的发

展。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

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

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许多中小学生,迷恋于网

吧,一些染上网瘾的学生经常逃学,甚至夜不归宿,长此以往只好退学回家。农

村的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重点中小学,在生源上,农村的学生要比较差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

花大价钱送孩子进城读书,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也因看到上学没有好出路,让

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劳动,更有甚者,小学便辍学回家。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

失,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这次调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个问题,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每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但不难得知,这些资金中绝大多

数被用在了城市重点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

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

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

通过银行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划拨给乡镇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

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

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

质量有明显提高。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资金的保障,才会慢慢发展

起来!

(二)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应该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最少的考试训练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

力。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恢复音体美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让学生的包袱减轻,老师的压力减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

上级教育部门应统筹下级教师分配情况,对需要老师的学校及时补充,而且要确

保他们在学校任职的时限,不能中途转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

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

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

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

对于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同时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其他学校对比,讲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择校的家长们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家长因缺钱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只有学校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保住生源,使农村中小学更加健康发展!

通过对部分教师调查,我发现: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对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合作学习,几乎一无所知,一无所用。对于现实的农村教育,我有着深深的感触:只有教师的水平上去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与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学习方法,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希望社会各界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紧迫与重要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收入与地位),杜绝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蔓延,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新)

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东光县于桥乡

调查对象(印章):吴定杆中心小学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

调查目的: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特别是在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中小学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及全国人民的总体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学校,因此,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对乡级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由于学校的暑期放假只能对教师及中小学生进行了走仿,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计算机、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

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流失,留守儿童增多等,情况令人担忧。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

首先,从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来看,中国的教育投入水平,还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8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3.48%,这已是1993年以来我国教育投入水平最高的一次,从世界水平来看,发达国家是达到了5%左右,欠发达国家的比例是4.1%,我国的教育投入在全世界范围来说还属于低水准。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具体表现在:

1、实验设施较少,只有一个实验室,基本没有音乐教学设施;

2、虽然学校配置上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每所学校有一到两个多媒体教室),却因无法满足教师准备课件所需的资金而使那些电脑基本闲置,这和城市学校里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每位老师配置一台电脑的水平相差甚远;

3、体育设施总体不够,最好的学校所有的也只是篮球架六副,乒乓球台二张,单、双杠几幅而已,部分体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而根据调查知,各学校操场都没有绿化;

4、图书量为800册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负担重

1、师资水平低

都说一个好学校不能没有好老师。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而刚毕业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在锻炼一两年后马上被较大的学校挖走,农村学校成为了新教师的“练兵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的一支队伍承担着培养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谈何容易,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学校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然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学质量变得较差。

2、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多

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落后

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使得许多受培训老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是以“经验型”、“辛苦型”为主,缺乏“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培训、自学自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口头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色彩浓郁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农村学生人数减少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许多中小学生,迷恋于网吧,一些染上网瘾的学生经常逃学,甚至夜不归宿,长此以往只好退学回家。农村的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重点中小学,在生源上,农村的学生要比较差些。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一些农村家庭把孩子送入了城镇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农村学校的在校生人数急剧减少.当提及农民孩子应该多读书考大学多学文化时,有的农民的说:“ 读书有啥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还不如去放牛呢,早下地早赚 钱.”这是大部分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是不愿供 子女读书的.农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就业制度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分配,上大学没用,也不了解双向择业.他们认为只有分配工作,上大学才有用.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孩子的头脑 之中,使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 让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劳动,更有甚者,小学便辍学回家,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在校生减少.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

(五)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我所在的乡镇,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由于粮食的价格变化大,加之可耕地减少产量又低和大型机械的使用,富余的劳动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状况使大量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这次调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五个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和重视教育投入;同时,教师和家庭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思想素质,为农村中小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每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但不难得知,这些资金中绝大多数被用在了城市重点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划拨给乡镇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

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资金的保障,才会慢慢发展起来!

(二)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应该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最少的考试训练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恢复音体美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让学生的包袱减轻,老师的压力减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建立稳定的教师供给渠道。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

3、加强教师教育。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

对于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同时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其他学校对比,讲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择校的家长们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家长因缺钱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只有学校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保住生源,使农村中小学更加健康发展!

(五)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政府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三、本次调查的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而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农村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抓紧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这需要国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使农村教育会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功利思想支配,只盯住金字塔尖,办成了培养精英的教育

笔者手头有一农村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学校规定的时间精确到分,一天24小时,1400分钟,学生睡眠7个半小时,还剩余16个半小时。这中间上课时间440分钟,接近7个半小时。锻炼时间90分钟(含课间操),就餐时间120分钟,整理内务和个人卫生130分钟,由学生个人支配的时间仅有100分钟。很多时候,教师不按时下课,拖堂(由此常引发师生间小矛盾);班主任占用课间讲事、训导学生;收作业、交各种费用、学生问问题;各科教师抢占课间辅导学生、发卷子、留作业、提要求等等。学生的休息时间所剩无几,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挤占了。

学生现在为什么会这么累?根本原因就是为考学,跳出农门,离开农村,实现学生更高的人生价值。单从个人角度来看,这并没有什么错,而现在是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方向都走向了这一个极端: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也模仿高中教育,办成了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实际上,农村孩子中,从小学一年级能够一直上到大学毕业的占到多少呢?据统计,还不到30%,那么,70%左右的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中学毕业后或者打工,或者务农了,他们在中小学校除了拼命的学习文化知识以外,并没有掌握打工或务农的一技之长,没有学到成为熟练工人或农民的知识。我国现代化工农业建设正急需有技术的人才,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不过现实是:龙和凤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平平众生,是普通劳动者。近些年,国人的功利思想越发严重了,连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也跟着功利起来,甚至是急功近利,只盯住金字塔的尖,办学目标发生了偏离。

农村中小学教育首先应该是基础教育,又是义务教育,更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必须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精英教育转为全面发展教育;必须由脱离实际转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必须变精英教育为平民教育;必须变单一文化知识教育为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农村中小学教育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服务,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为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下载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育调查问卷 在经济飞速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写教育的投 资开发不像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尤其是......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标题: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3日至2012年1月19日共7天 整理资料成报告:2012年2月19日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而农......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概述 教育是强国兴邦之本,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抓好教育是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摇鞍镇乡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杜立国 【摘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小学教育阶段是对每个人踏入知识大门的启蒙教育时期,固此称作为基础教育。......

    农村普法教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普法教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当地农村普法教育的现状 时间:2006年2月 地点:重庆涪陵区 对象:当地村民 方法:走访调查 问题:如何加强农村普法教育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农村体育现状教育调查报告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系 09 级 本科 1 班学号091001317 姓名 笑嘻嘻摘 要:学校体育是实施素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然而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