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年磨一剑 小湾电站建设带来沧桑巨变
10年磨一剑 小湾电站建设带来沧桑巨变(图)
[我的钢铁] 2009-09-23 08:51:20 试用手机平台
轰鸣的水流从近300米高的大坝下冲出。记者 段玉良摄
工人在巨大的发电机组叶片中进行最后的安装。记者 段玉良摄
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发电机组准备投产。记者 段玉良摄
轰轰隆隆的水声在杨延勋的耳畔已响了好几个月。杨延勋坐在自家门前,屁股下微微颤动。尽管小湾电站大坝还在进行最后的封顶浇筑,然而此时大坝已经发挥它的泄洪功能。拉蓄后的上游来水积聚的势能瞬间转化动能,从泄洪孔里喷薄而出,犹如排山倒海。
自从2002年1月20日小湾水电工程正式开工以来,经过10年的建设,再过不到一星期时间,首组电机开始投产发电。作为正义村的村支书,杨延勋与大多数村民一样,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坝头人家
“只要电站存在一天,我们的收入就不会少。”
小湾大坝左岸坝头的缓坡上住着六七户人家,正对着大坝,也是距大坝最近的人家。“如果眼力好一点,坝面上一只鸟飞过也能看得清楚”。
行政区划上,这里属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正义村。与小湾工程宣布开工同步,他们中有的人从原来的低洼处搬迁到这里。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曲拱坝就在他们眼皮底下一点点地长成现在的庞然大物。此前,一道铁栅栏将村民与小湾大坝区域隔开。但这并不能阻断正义村民与小湾大坝的血脉联系。“大坝就是在我们的老家上建起来的”。今年一月,随着小湾大坝准备蓄水,正义村原先住在低洼处的村民全部搬到了缓坡上。
好奇的外地游客和最多时有三万多名工人同时施工的电站工地,给搬迁后的正义村带来了人气和财富。开馆子、开旅社、做导游、跑车子、开发廊,当然也有包工程的、做旅游的。围绕建设者和外地来的游客的需求,正义村形成了一个配套功能齐全的繁华集镇。村民们各尽其能,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幸福狂奔。
随着小湾工程的建设接近尾声,大量的建设者正在陆续撤走。这让正义村从当初的极度喧嚣中渐渐平静。村民们的生活也从当初的云端上跌落进平凡的现实中来。
然而,与小湾电站近在咫尺的优势,让正义村依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只要电站存在一天,我们的收入就不会少。”杨延勋肯定地告诉记者。
两县受益
“6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南涧县预计年增税收1亿元,而一江之隔的凤庆县则将增收2亿元以上。”
在52岁的南涧农民赵林成心中,目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自己能否继续参加小湾电站的建设。这名已经在工地上做了两年“泥水匠”的农民,负责的是小湾电站地下电厂的施工,“每天的收入不会低于50元”。
赵林成一家和大多数南涧的农民家庭一样,过去的收入主要靠务农。“种烟叶、茶叶,偶尔出去打点小工”。小湾电站的开建,让赵林成有了“固定的工作”,也让南涧县更多的赵林成们更加忙碌。
“我在电站施工,每天都有固定收入。”赵林成说,自从电站修通南涧到凤庆的公路之后,大儿子开车跑长途,二儿子则准备用积攒的一些钱在电站附近开家农家乐。
“小湾水电站的建设和投产,我们南涧县受益明显。”南涧彝族自治县县长莽绍标做过统计,电站建设8年多来,有效的投资拉动使全县GDP每年以10%以上的平均速度增长,其中有近3个百分点直接和间接来自于电站建设。同时,电站每年为自治县财政增加收入近2800万元。
“2008年,南涧县完成生产总值133250万元,财政总收入15699万元。6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届时,预计电站每年能为自治县财政增加收入1亿元,南涧县的财政收入能进入大理州的前三甲。”莽绍标一脸兴奋显露无遗。
而一江之隔的凤庆县受益则更为明显,小湾电站全面投产后,参照有关征收分配标准,凤庆县将每年新增税收预计2亿元以上,将可从根本上改变县财政入不敷出的严峻形势。
三万移民
“傲然屹立的小湾大坝,物理构成是坚不可摧的钢筋混凝土,精神基石则是移民的无私奉献。”
今年4月,央视一套热播的一部电视剧,激起了李正伟和同事们的感触。“讲的事都是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人物,就像打过交道似的。”
李正伟作为凤庆县移民局副局长,做移民工作是他这两年的工作内容之一。让他感同身受的这部电视剧名叫《国家行动——三峡移民纪事》。这部剧根据报告文学改编的真实生活故事,在三峡工程即将竣工的当口,向这些远去的移民身影致敬。
事实上,最初困扰小湾电站工程上马的最大难题并不是技术,而是移民。傲然屹立的小湾大坝,物理构成是坚不可摧的钢筋混凝土,精神基石则是移民的无私奉献。
据介绍,小湾水库正常蓄水水位高程1240米,水库回水沿澜沧江干流长度为179.57公里,沿直流黑惠江回水长度为125.9公里,水库总淹没面积达到193.98平方公里。如此大的库容,带来的是水库淹没区的范围增加。涉及临沧、大理、保山3州市的8个县30个乡镇101个村委会703个村民小组,需要搬迁安置35899人。
临沧市凤庆县城边上大兴自然村,48岁的赵中位是这里的“外来户”——他的老家原来在凤庆县卢石镇永兴村。今年1月,赵中位作为第一批移民外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一年快过去了,他已融入到当地的生活,前几天,他刚从凤庆县政府安排给他的两亩地上收获了第一季粮食。
“这里的生活气候条件更好,交通更方便,房子也比以前漂亮,设施也更齐全,除了由于第一年在这里种田,还不是很清楚技术上的问题,一切都非常好。”
能源心脏
“小湾电站充沛而清洁的电能,为我国沿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从杨延勋家门前望去,湛蓝的天空下是一座座高耸的铁塔,一排排牛索似的电缆在铁塔的牵引下,以大坝为起点,逶迤伸向四面八方。这些铁塔和纵横交错的电缆构成了小湾电站的电力外送大通道——小湾输变电系统。借此,小湾电站产生的巨大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大电网。
“听说这些电线通到广东呢。”事实上,小湾电站电能驱动的,除了主要供广东之外,还有部分将供往广西。“电从我们这里的地下厂房发出来之后,将形成18千伏的电力,随着这些电被送往大坝旁边的输变电系统,形成500千伏的高压,然后进入楚雄、和平电网,随后输向全省全国。”小湾电厂筹备处技术部负责人陈伟说,小湾输变电工程于2006年开工,2008年建成。“小湾输变电工程建设不仅确保了小湾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而且通过云南电网建设,真正送往广东,形成产业链。”
小湾的电力从一开始就担负着解危救困的角色。
根据统计,按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测算,2009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达13%以上,正常情况下电力缺口将超过650万千瓦,电量缺口达66亿千瓦时。而小湾电站目前是云南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20万千瓦,年保证发电量约190亿千瓦时。“通过测算,小湾电输送到广东地区后,每一度电将产生70元的产值。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所穿的皮鞋、所用的家庭日用品,就是由小湾发出的电生产的!”华能小湾水电工程管理局周华说。
“如果按照1:8的度电产值比计算,小湾电站电量所创造的产值将超万亿元。”曾有媒体文章分析说,小湾工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小湾电站还有利于节能减排,与燃煤电站相比,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小湾电站充沛而清洁的电能,为我国沿海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小湾电站七宗“最” 1、300米拱坝世界第一:它是目前世界在建的最高拱坝,在世界拱坝建设中均居第一。
2、30层楼高地下宫殿没柱子:小湾电站主厂房开挖在地下,最大高度79.38米,犹如30层楼高的地下宫殿,且中间没有一根柱子。3、700米高边坡:小湾电站成功实施700米复杂高边坡的稳定,在不少方面具有开拓者的作用。
4、发电机组世界首屈一指:小湾电站安装的水轮发电机组具有“高、大、全”的特点,抗震、抗气蚀、大荷载支撑等问题,均为世界首屈一指。
5、混凝土防裂措施超标准:小湾拱坝中下部高程混凝土最大浇筑块的长度达到90多米,温控防裂难度很大,不少工艺规范都超出现有标准。6、4600万千瓦泄洪消能考验人:小湾电站水流落差大,泄洪功率高达4600万千瓦,消能效果理想。
7、坝肩槽开挖堪称“艺术品”:坝肩槽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坝肩稳定及加固问题,被专家院士评价为“艺术品”。(来源:云南信息报)
第二篇:09年思想汇报:沧桑巨变六十年,祖国建设大飞跃
尊敬的党组织:
今天在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沧桑巨变》,看完后不由得对祖**亲生起一种钦佩之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弹指一挥间,走过了六十年辉煌的历程。六十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六十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六十岁生日。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回望这六十年,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但这些没有让我们退缩,而是让我们越挫越勇。2008,有过振奋人心,也有过忧愁离伤,有过欢呼雀起,也有过深深的国殇。
这是一个几多欢喜几多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首先是我国遭遇了百年难遇的雪灾,风雪无情人有情,回家的路被冻结了,但是我们的心却被敬爱的温总理温暖了,这场暴雪最终在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中消融。然后是骇人听闻的汶川大地震。灾难面前,一个人的生命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www.xiexiebang.com 显得如此渺小,却也可以表现得如此高尚,有舍身救子的母亲,有在废墟中与死神搏斗的生还者,更有广大的人民自解放军和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温总理和胡主席亲自到前线去指挥救援工作,人民解放军大军就赶赴灾区,到最危险的地方,分秒必争地救援;许多各地的志愿者纷纷赶到这里,他们中有很多都是被称为80后一代的高校大学生,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击败了这场自然灾害。2008年8月8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百年奥运,中华梦圆,从被讥讽为“东亚病夫”,到中国奥运的第一人刘长春自费参加奥运会到许海峰在奥运会打破中国金牌的鸭蛋,中间的艰辛,都化作奥运开幕时的喜悦和泪水。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成功举行,并且最终拿下世界冠军,那一刻我们是自豪的,那一刻我们是幸福的。
六十年的励精图治,六十年的上下求索,六十年的峥嵘岁月,六十年的光辉历程!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曾经的现实沉入了梦境。一个甲子的时光,一个春秋的交替,却是中华的一个翻腾。历史见证了中华,中华也装扮了历史。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伟大的祖国将在下一个甲子的轮回中取得更多更大的辉煌。
汇报人:
2009年11月
第三篇:大峪老区二十年沧桑巨变今朝喜获“平顶山市老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大峪老区二十年沧桑巨变
今朝喜获“平顶山市老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婆媳和了家庭暖了,生活越来越好,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活的有精神人就不显老,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革命老区大峪镇,历经二十年风雨沧桑,今日华丽巨变,全镇经济社会大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大丰富,山乡基础条件大改善,大峪老区越来越好。
5月17日,在平顶山市纪念老促会成立20周年暨老区建设“双先”表彰大会上,大峪镇喜获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平顶山市老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奖牌。
大峪老区,位于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部,距汝州市区25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东邻禹州市,北靠登封市,西接陵头镇,南连米庙镇、焦村乡,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黄涧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全镇辖24个行政村,201个村民组,177个自然村,总人口2.5万人。抗战期间,河南军区司令部、临汝县抗日县政府都曾驻扎,王树声、皮定均等革命前辈们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十年前,大峪老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那时全乡人均纯收入仅300多元,全乡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且都是盘山路,多数群众居住在窑洞,农业生产牛耕肩挑,电器只有手电筒和半导体收音机,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曾经是那时人们最大的梦想。
风雨沧桑二十年,如今喜看大峪老区展新颜:
交通便捷,商贸繁荣。近年来公路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横贯大峪东西的县乡二级公路靳马线与207国道相连,峪白路打开了北往登封的通道,省道候饭线纵穿大峪南北,焦桐高速已经奠基,即将开工,24个 1 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镇区建有汽车客运站一个,开通有汝州—大峪、汝州—邢窑班车,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六点,每小时一趟,交通更加便捷,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如今全镇家用小汽车达到每100人一辆,摩托车、农用三轮车几乎户户都有。乡政府驻地大峪村,是汝州、禹州、登封三市结合部著名的中心集镇和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各类超市15个,工商户390家,建有一个工业品市场,一个农贸市场,一个牲畜交易市场,设固定摊位300多个。每月有6个集会,每年农历四月初二和七月十五为古刹大会,商贾云集,最高上市达3万余人,日成交额达30余万元。
农业发展,林牧兴旺。老区依山造势,大力转变观念,调整农产品结构,林果业和畜牧业成为大峪镇的新兴支柱产业。辖区有可耕地2.3万亩,2012年粮食产量完成10174吨。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2012年有养鸡专业户50户,养猪专业户24户,养羊专业户125户,养牛专业户20户;全乡牛存栏12800头,羊存栏27100只,猪存栏9410头,鸡存栏85000只。传统畜禽产品,初步形成大峪绿色品牌,产品远销郑州、洛阳、武汉等大中型城市。有宜林荒山近20万亩,其中连片2000亩以上的就有大红寨、玉皇山、关顶山、棉花窑、观音堂、高岭、青山后、十岭、同丰、下焦、赵楼等十余处,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从2002年起共退耕还林0.5万亩,完成荒山造林10万亩,通道绿化20千米,封山育林15万亩,已建立了以寨湾、十岭、雷泉、刘何、青山后为主的5000千亩优质杏基地,以黄窑、邢窑、高岭为主的3千亩优质核桃基地,以刘窑为主的1千亩优质柿子基地,有林果深加工企业2个。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6元。
项目带动,镇域发展。大峪境内有3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尤以硅石、铝粘土、铁、铅锌、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储量最多,且储量大、含量高,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目前,汝州市瑞鑫矿业有限公司、汝州市 2 双峰矿业有限公司、河南佳拓商贸有限公司和汝州市伟业重晶石矿4个超千万元项目,相继投产。按照功能与特色规划社区,将全乡24个行政村规划布局为政治文化社区、经济商贸社区、生态示范社区、旅游观光社区。新型社区建设坚持“镇区带动,景点融合,偏远搬迁”的原则,第一批规划建设邢窑社区、大峪社区、范庄社区3个新型农村社区。邢窑社区以旅游观光为主,以搬迁偏远户、建设新民居、兴办农家宾馆为建设方向,目前,已经投资100万元,修建道路1.1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新建健身广场1个,配备健身器材6套,新建新民居26套。2012年4月份在该村成功举办了“汝州〃大峪”首届杏花节,2013年3月在该村成功举办了“汝州〃大峪”第二届杏花节暨“魅力大峪”摄影大赛启动仪式。近期内,小城镇新建了北街商业区和南泉商业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6%以上,主要商业街均有彩砖铺设的人行道和路灯,安装有闭路监控设备。大峪中心社区已完成立项报批,正在做详细建设规划。撤乡建镇基础工作做到位,顺利通过省民政厅的实地检查验收,2013年4月份先后获得省民政厅和市政府的批准,撤乡建镇。
教育提升,文化丰富。全乡共有幼儿园3所,小学15所,初中2所,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文化设施日益完善,乡文化服务中心五室俱全。各村也先后建成村级文化大院,拥有业余剧团3个,唢呐队4个,铜器队5个,民间文艺团体6个,包括腰鼓、秧歌、铜器、花棍舞、旱船等民间文艺项目和新兴的广场舞。每逢重大节日,乡民云集乡里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远程教育网店遍布全乡,建成文化资源共享站点24个,村级图书室24个。另外,还接通了有线电视,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辖区内有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所24个,医疗网点遍布全乡。2012年末有床位116张,每万人拥有病床46张,专业卫生人员 26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2012年,门诊共补 3 助29630人次,补助81.43万元;住院1047人次,补助金额82.99万元。2012年共发放救济物资:面粉13.3万斤,大米5600斤,食用油油460壶,棉被140条,棉衣50件;发放倒房帮建、危房改造资金总计96.5万元;发放医疗救助款5.82万元;为21名留守儿童共发放救助款1.5万元;为159名孤寡老人落实五保政策,集中供养51人,分散供养108人;为1750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84.1万元。发放军属抚恤定补资金43.3万元,发放义务军人优待款16.2万元。对3465名60岁以上人员及时发放了养老保险金。
通讯畅通,电网遍布。全乡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28个,拥有9个移动通讯机站,1个联通通讯机站,手机信号基本覆盖全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3万户,电话普及率40%;移动电话用户2万户,互联网用户0.2万户。24个行政村的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35KV输电线路也已架通,电力供应较为充足,群众生活生产极为方便。
如今的大峪老区,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鲜果满山,秋季层林尽染,冬季山舞银蛇。良好的生态,纯正的山货,秀美的风景,浓厚的文化,每年都吸引大量省内外的游客慕名而至,已成为大众短期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