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3:4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第一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学校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chang),学有所长(zhang)。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黄岛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因此,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关系,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从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以动促学,发展能力

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学会交流与分享、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在自己所调查研究的领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提问、调查、采访、记录、整理有关信息,在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开放多元,崇尚个性: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4.学有所长,追求实效: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课程类型: 1.学科纵深拓展课程

立足学科体系,就学科与实践的结合上纵深拓展,开发诸如《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数学》等等。

2.活动类课程

将学校各项活动整合,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课程,一体化推进学校各项活动有效开展,如《走出校园》、《学校艺术节》、《学校科技节》、《学校体育节》、《学校读书节》。

3.德育类课程

以做人求知为主线开发德育课程。4.开学课程 5.毕业课程 6.特色课程

如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确定了以“体验社会,亲近自然,了解历史”为主题的研究内容。确定以“本土三名”即“本土名人知多少”“ 本土名胜知多少”和“本土名产知多少”的开发利用作为切入点,依托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植特色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要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①自编教材;②选编教材;③选用优秀教材;④拓宽现有教材。

2.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内容编排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

4.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等教育资源。

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习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七、学校课程的评价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 5

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八、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第二篇:2018年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学校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长。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关系,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从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以动促学,发展能力

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学会交流与分享、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在自己所调查研究的领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提问、调查、采访、记录、整理有关信息,在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过 1

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开放多元,崇尚个性: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4.学有所长,追求实效: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课程类型: 1.学科纵深拓展课程

立足学科体系,就学科与实践的结合上纵深拓展,开发诸如《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数学》等等。

2.活动类课程

将学校各项活动整合,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课程,一体化推进学校各项活动有效开展,如《走出校园》、《学校艺术节》、《学校科技节》、《学校体育节》、《学校读书节》。

3.德育类课程

以做人求知为主线开发德育课程。4.开学课程 5.毕业课程 6.特色课程

如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确定了以“体验社会,亲近自然,了解历史”为主题的研究内容。确定以“本土三名”即“本土名人知多少”“ 本土名胜知多少”和“本土名产知多少”的开发利用作为切入点,依托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植特色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要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①自编教材;②选编教材;③选用优秀教材;④拓宽现有教材。

2.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内容编排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

4.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等教育资源。

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习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七、学校课程的评价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八、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第三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

城关乡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奋斗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 长:苏国喜

副组长:李太茂 杨保柱

成 员:张 霞 周海营 张志森 黄干强 张登峰 李 珂 朱东升 吴 娱 张 丽 吉雅丽 许聪慧 王爱萍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乒乓、排球、篮球、足球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如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科技创新、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通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3学习--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实施

一、实施流程(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

(2)排课

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

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及学校安排中的实际困难,克服学生选课中的兴趣主义倾向,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避免学生选课中“想选就上,不想选就不上”的现象。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

学生要按时出勤,遵守学习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学分应纳入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

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校本课程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1)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密切联系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有现实意义 *课程宗旨较好体现现代价值观念

*对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切实帮助(2)课程目标的确立 *目标明确、清晰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

*能考虑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3)课程内容

*体系完整,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编排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含量高(4)课程评价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1)指导思想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2)目标内容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3)指导过程

*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设疑激趣 *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设计训练针对性强,方法灵活、生动

(4)教师素质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板书科学、新颖、美观(5)全体性

*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全体学生都有收获(6)全面性

*掌握学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7)主动性

*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8)创新性

*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3、对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学时成绩(C),即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成绩;超过90%,可计满分;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业成绩(P),即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占学业总成绩的40%。

(3)结业成绩(K),即课程结业成绩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一.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按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不断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把学校真正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五个结合课程建设、科研工作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教育资源相结合;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立足本学科与学科之间综合相结合;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科知识的应用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2、狠抓四个环节

规划、实施、评价、完善。

3、落实三项保证

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物质条件。

三.实施设计

1、努力做好校本科研的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日常化。

务必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使之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拟定每周五下午为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要力求广泛且形式多样。

培训内容应力求做到全面、丰富、详实且形式多样。具体分为: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采取的形式分为:经验介绍、反思教学、参与讨论等。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依托于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也可以

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学校教研工作到达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事先必需制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如课程通识培训、实验教材培训等。

3、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度

校本科研的开展必需凝聚集体智慧,为此,学校要求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度,并借机探索备课制度的改革。目前制定的总体思想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即教师先分板块收集资料,进行编写工作,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修改后必须要有反思。

4、抓住重点,层层突破,不断形成百花齐发的良好局面 现在我校体育教研组的“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已走进课堂。另外,考虑到物理、化学、生物与生活联系较密切的特点,学校确定在语文教研组和体育教研组进行学校和教研组共同开发的尝试,而在物理教研组、化学教研组和生物教研组进行自主开发的尝试。对于语文教研组和体育教研组,学校将专门委托主管校长和教务处主任深入教研组内,共同研究开发方案,制定开发计划。对于五个教研组学校都将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并主持相关人员走出去学习先进学校经验,待时机成熟后,由教研组提炼经验,向全校领导、教师汇报。再将开发工作全面推向全校各教研组。

与此同时,其他各教研组也要抓住学科特点,积极准备,一旦确定方向,即可申请学校支持。学校对开发成果显著的教研组要给予大力的表彰和奖励。

四.组织建设

1、组织到位

学校将构建校长亲自抓、主管校长助理负责抓、教务处具体抓、教研组协同抓的校本科研培训、开发的管理网络,并专

门成立“盖州第二高级中学校本科研培训、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曲雪静

副组长:徐鹏、唐志强

组员:邹新庆、王兴海、刘振涛、王树凯、王玉秀、陈丽艳、姜丽、姜晓霞、姜德旭、田丰武、吴长胜

2、制度到位

学校将专门制定盖州第二高级中学校本科研培训、开发考核制度,对全校各教研组和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对有突出贡献的教研组和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

3、人员到位

学校将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和学校领导联系制。即各教研组的校本课开发工作由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教研组的开发工作。

4、经费到位

为提高校本科研培训、开发的成效,学校将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务必做到三个保证,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

5、激励到位

学校将专门出台校内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15----2017三年总体开发方案〗

新集初级中学

新集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15----2017三年总体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念、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组织与实施: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工作小组。(1)组

长:胡林

校本课程开发的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总体把握校本课程的全面研究和实施。(2)副组长:郭丽萍

分管副组长具体实施校长的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督察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学科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安排教师有效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3)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选择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及时提供教改信息。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的第一线,指导开课、听课、评课等工作,与参与实施的教师一起研究课题、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积累或成果的推广与应用。(4)成员: 各学科教研组长

(5)成员职责:

①结合本校实际和学情现状机构成员与编委成员共同商讨和制定可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计划。

②所有校本课程开发成员要积极创设和发掘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献计献策,本着真正能够开发出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校本教材。

③校本课程开发科目具体负责人,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有意识的搜集相关素材,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好收集和积累。④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学校要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检查与评估。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艺体兴趣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语文“大量阅读,以读促写”,数学“创新学习,自主发展”常识“探究—研讨法”和“发展学生艺术特长”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活动组织的经验。这些都曾一度激活了师生的思维,丰富了师生的视野,锻炼了师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也为我们研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五、开发总目标:

1.课程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逐步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在四年内构建起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使校本课程成为提升办学品位、提高育人质量的品牌。

2.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积极发挥学校的教师资源,不断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逐步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创办特色学校、构建特色课程、成就个性化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3.学生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使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4.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校本实践活动的研究者、指导者,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文化知识的成长。5.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不断提高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水平,逐步提高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逐步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特色学校。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1.把活动课程提升为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是对原有活动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有些活动课,特别是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课程的具体表现,用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程序去审视,并进行筛选,重新开发与规范,使其转变为校本课程。

2.把学校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室、实验室、电教设备、体育场所、校园环境、教师特长等,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源,具有经常性和简捷性的特点,尤其是教师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所在,要充分利用教师的经验特长,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3.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内容。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是学校办学的特色,也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既是校本课程的基点,也是校本课程的特点。

七、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八、教学内容: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九、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评比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十、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十一、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其中。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坚持资源校本化。3.认真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十二、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在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新的亮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中实施,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做人、安全、法制、交通、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为契机,进行合理开发与研究。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学校开展生活教育的重要载体。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好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学校的优势资源生成为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向拓展型课程的方向去研究和开发。

十三、课程的实施:

1.相关校本实施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备课。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来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灵活性。

3.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呈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活动后,及时做好记录。

5.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推广。

十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爱好、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适当时加以必要的奖励。并纳入绩效考核之中。

十五、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定时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6.在教师考评上尽量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校本使用工具及相关的需求品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对优秀的校本课程活动或案例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十六、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选拔有关人员担任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将教师送出去,看一看,听一听其它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3.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内容。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下载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东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我校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黑龙江省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铁岭县凡河镇中心小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西大坞第二小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及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文明礼仪”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根据《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三级课程开发实施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局关于校本课程安排的要求,结合我校校本课程薄弱的现......

    合唱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合唱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合唱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