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循的管理规定

时间:2019-05-14 03:2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循的管理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循的管理规定》。

第一篇: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循的管理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循的管理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循的管理规定

一、加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社区矫正人员是在社区执行刑罚的罪犯,社区矫正本质上属于刑罚执行活动。监督管理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基础。社区矫正人员在开放的社区中服刑,存在着多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对社区矫正人员依法实施严格监督管理,既是刑罚执行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区安全,预防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前提和保障。

根据刑法规定,管制、缓刑、假释罪犯应当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外出、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对管制犯、缓刑犯可以适用禁止令。

二、报告义务

社区矫正人员要定期向司法所报告其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定期完成周报道、日记载、月思想、月劳动及学习;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应当及时报告;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定期报告身体情况和病情复查情况。

三、外出审批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正当原因,确需离开的,应当经过批准,且外出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四、进入特定场所需审批

社区矫正人员进入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五、变更居住地需审批

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

六、对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矫正具体规定

教育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基础上,对不同犯罪类型、不同情况的社区矫正人员,因人施矫,实施个性化教育矫正,是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重要方法。

教育学习:主要是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教育。包括:一是公共道德教育,即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素质。二是法律常识教育,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学法、用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悔罪意识,自觉接受改造。三是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结合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社区矫正人员了解社会形势,知晓国家政策,合理谋求自我发展。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确保学习效果。

社区服务: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组织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不是惩罚,而是为了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修复社会关系,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谅解和接纳。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八小时,同时注重社区服务的可操作性,考虑社区矫正人员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技能水平、正常工作学习需要等情况,合理安排服务内容和方式。

个别教育和心理矫正: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矫正方案,落实矫正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开展心理矫正,对社区矫正人员广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危机干预,康复心理,健全人格,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考核及分类管理: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参加学习教育和社区服务等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分类管理,给予不同处遇。对于不服从监管、不认真参加学习教育和社区服务的,应当严格管理措施,加大教育力度,甚至给予相应处罚,确保矫正效果。

七、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处罚措施

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依法给予必要的处罚,对重新违法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直至收监执行,是刑罚执行强制性、严肃性的体现。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警告、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收监执行等处罚措施。

第二十二条规定了调查取证。司法行政机关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禁止令情形的,应当及时派员调查核实情况,收集有关证明材料,并提出处理意见。实践中,要高度重视调查取证工作,做到依法、及时、全面收集证据,使处罚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基础之上,确保处罚措施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第二十三条规定了警告,列举了六种应当给予警告的情形,即:

1、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2、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3、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4、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5、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6、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只要有其中一种情形,就应当给予警告。警告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司法所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具有应予警告的情形,应当及时提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作出决定。

警告与刑罚执行变更直接关联,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受到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就应当收监执行;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就应当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刑罚。社区矫正人员对警告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第二十四条规定了治安管理处罚。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或者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尚不属情节严重的,由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请同级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五条规定了撤销缓刑、撤销假释的条件。应当撤销缓刑、撤销假释的情形有五种,即:

1、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2、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3、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4、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5、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六条规定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收监执行的条件。应当收监执行的情形包括八种,即:

1、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2、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3、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4、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5、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6、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7、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8、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第二篇:滨州市社区矫正人员考核管理规定

滨州市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办法

第一条 为正确执行刑罚,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规范管理、准确考核、实施奖惩,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及《山东省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规范》《山东省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范》,结合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考核奖惩应当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原则,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估相结合原则。

第三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考核奖惩,主要考核奖惩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完成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任务等情况。

第四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和处理社区矫正人员管理考核日常业务工作。司法所负责社区矫正人员管理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考核的结果,作为对其实施分类管理,给予表扬、评定社区矫正积极分子,建议减刑,给予警告,建议治安管理处罚,建议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提出收监执行的依据。第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类别分为严管、普管和宽管,不同的管理类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类别由司法所根据考核情况确定,严管对象要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第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自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报到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接受严格管理。一个月期满,根据司法所考核分数和阶段效果评估,重新确定管理等级。

第八条 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等级,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处遇,社区矫正人员必须服从相应的监管。

第九条 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措施不受其对应的管理类别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报到、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的时间和次数。

第十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普管的措施主要有:

(一)每半月至少一次司法所电话报告本人行踪及活动情况;

(二)每月至少一次到司法所当面报告并提交书面思想汇报;

(三)每月参加司法所组织的教育学习不少于10小时;

(四)每月参加司法所组织的社区服务不少于10小时;

(五)每半月至少一次接受个别谈话教育;

(六)每两个月至少接受一次实地走访检查;

(七)应当接受手机定位。

第十一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宽管的措施主要有:

(一)每月至少一次向司法所电话报告本人行踪及活动情况;

(二)每两个月至少一次到司法所当面报告并提交书面思想汇报;

(三)每月参加司法所组织的教育学习不少于8小时;

(四)每月参加司法所组织的社区服务不少于8小时;

(五)每月至少一次接受个别谈话教育;

(六)每季度至少一次接受实地走访检查;

(七)应当接受手机定位。

第十二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严管的措施主要有:

(一)每周至少一次向司法所电话报告本人行踪及活动情况;

(二)每半月至少一次到司法所当面报告并提交书面思想汇报;

(三)每月参加司法所组织的教育学习不少于12小时;

(四)每月参加司法所组织的社区服务不少于12小时;

(五)每周至少一次接受个别谈话教育;

(六)每月至少一次接受实地走访检查;

(七)申请外出的一般不得批准;

(八)应当接受手机定位。

第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具有年老、身体残疾、患有疾病、怀孕、就读等原因,管理措施不受其对应的管理类别限制,可以根据其身体现状和实际情况,批准其采取灵活的方式落实报告制度,减免其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的时间和次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免予参加社区服务:

(一)男年满70周岁、女年满65周岁的;

(二)因病不能参加的;

(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

(四)因身体残疾或患有精神疾病不适宜参加的;

(五)其他特殊原因不宜参加的。

减免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的时间和次数,须由社区矫正人员本人提出申请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司法所核实批准。

第十四条 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学校证明,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其在校期间不考核教育学习时间任务,其在校期间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可以计入社区服务时间任务。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接触其犯罪案件的被害人、控告人、举报人、同案犯等人员,不得会见境外人士,“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成员。社区矫正人员不得威胁或骚扰被害人、控告人、举报人及他们的家人或亲属。第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第十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区或县。经批准离开的,不得超过一个月。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不得出国(境),不得申请办理出国(境)证照;持有出国(境)证照的,应当主动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上缴出国(境)证照。

第十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

第二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规定,持有的定位手机不得设置呼叫转移、人机分离、恶意关机和欠费或交给他人使用等。

第二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按月进行,月度考核结果分为合格(80分以上)、基本合格(60-80分)、不合格(60分以下)三种。

考核结果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第二十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自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报到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接受严格管理。一个月期满,司法所依据社区矫正人员人身风险评估风结果和监督管理期间考核情况,重新确定管理等级。第二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连续半年月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的,可以根据考核结果和分阶段评估结果调整管理级别。

社区矫正人员经评估确认再犯罪风险较大的,或者半年内月度考核结果出现两次基本合格的,或者一次不合格的,应当调整或维持为严管等级。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违反下列行为规范的,应当相应扣分:

(一)不按规定时间到司法局报到登记接受社区矫正的,扣10分;

(二)到县司法局报到后不按规定时间到司法所报到的,一次扣5分;

(三)报到接收时,未如实报告本人基本信息等情况进行登记的,扣3分;

(四)未按规定上缴本人出入境证件的,扣2分;

(五)社区矫正宣告时,不遵守纪律,情节轻微的,扣2分;

(六)组织或参加非法集会、结社、示威、游行等活动,情节轻微的,一次扣5分;

(七)散布、发表、出版有害国家、社会言论,情节轻微的,一次扣5分;

(八)擅自接受采访、发表演说的,一次扣5分;

(九)违反会客规定,情节轻微的,一次扣3分;

(十)不服从电子监控管理规定或者损毁电子监控设备,情节轻微的,扣5分;

(十一)未按期电话报告的,一次扣3分;

(十二)未按期当面报告或上交思想汇报的,一次扣5分;

(十三)变更通讯联系方式,未及时报告的,一次扣2分;

(十四)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但未获批准私自进入特定区域或者场所,情节轻微的,一次扣5分;

(十六)未经请假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扣10分;外出返回后未及时销假的,扣3分;

(十七)未经批准私自迁居的,扣10分;

(十八)未经同意不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的,一次扣5分;

(十九)不遵守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现场纪律的,一次扣2分;

(二十)社区服务期间故意损坏设施、工具或者违章作业造成损失的,一次扣3分;

(二十一)未完成每月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规定时间任务的,一次扣5分;

(二十二)保外就医社区矫正人员未按期报告本人身体 情况或未按期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的,一次扣2分;

(二十三)保外就医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在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和疾病鉴定,情节轻微的,一次扣2分;

(二十四)其他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行为的,一次扣1-5分。

第二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考核由司法所负责,具体扣分权限和程序如下:

(一)扣2-3分的,由负责管理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执行;

(二)扣5-10分的,由负责管理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填报,司法所所长审批;

(三)扣10分以上的,由负责管理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填报,经司法所所长审核,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

第二十五条 社区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有下列情列之一的,可以加分:

(一)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有关规定,一次考核为表扬以上等级的,加3分;

(二)在工作、生产、经营活动中表现突出,受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的,加1-3分;

(三)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学校、有关部门奖励,或者取得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加1-3分;

(四)积极向所在单位提合理化建议,开展技术革新、传授应用生产技能,确有明显成果的,加2-3分;

(五)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表现突出,或者助人为乐有突出事迹的,加1-3分;

(六)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加5-8分;

(七)在抗御自然灾害、排除重大事故或者突发事件中见义勇为,表现突出的,加5-10分;

(八)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突出贡献的,视情加5-10分。

第二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一个考核周期内,表现良好,未被扣分的,应当给予表扬;表现良好,未一次性被扣2分以上并且累计被扣4分以下的,可以给予表扬。

累计获得三次表扬,可以评为社区矫正积极分子。表扬、社区矫正积极分子是认定社区矫正人员确有悔改表现的主要标志,是建议对其予以减刑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普管、宽管期间,获得表扬、评为社区矫正积极分子的,下一个考核周期在批准请假外出、教育学习方式、社区服务方式等方面从宽对待。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中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社区矫正人员管理要求

社区矫正人员管理要求

一、认罪服法,增强法制观念,不重新犯罪。遵守《社区矫正对象行为规范》,尊重社区矫正管理人员,严格服从司法所的监督管理,积极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每周向司法所电话汇报活动情况一次;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

三、每月上交1份书面思想汇报(汇报一月工作、学习、家庭、劳动情况),接收矫正第一个月上交2份,思想汇报必须本人送达司法所。每月到司法所矫正工作办公室报到一次。每月接受个别谈话至少一次。每月接收社区矫正机构家访会少一次或者接受相应学习。

四、每月参加集中教育学习活动不少于8小时;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第一个月不少于12小时。

五、有劳动能力的,每月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8小时。第一个月不少于12小时。

六、将活动区域限定在行政区辖区内.因为工作、生活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本市(区)的,应当认真遵守请销假制度,做到有事外出请假,返回后及时销假。

七、矫正人员发生通讯方式变化、居所变化、工作变化、家庭重大变故、生活困难、心理状况不佳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八、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地,需要变更居住地的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行政机关作出决定。

九、保外就医的矫正人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十、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矫正人员需要进入的要经过司法机关批准并通知检察院。

十一、主动接受监护人和社区群众的监督。

十二、努力学习政治、法律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十三、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

十四、不搞江湖义气,不拉帮结派,不仗势欺人;不参与赌博、酗酒、偷窃、打架斗殴、传阅反动淫秽书刊以及其他违法活动;不与其他社区矫正对象谈论案情,交流犯罪经验,传播作案手段。

十五、到解除矫正期限上交材料:矫正期当月思想汇报、整个矫正期的思想汇报总结、解除矫正申请书(格式参照发放样本)。

如果违反上述保证,自愿接受处罚。

第四篇:社区矫正管理规定

社区矫正相关管理规定

一、社区矫正的定义及其监管对象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教育监管对象共三类:(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②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③生活不能自理,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被裁定假释的。

二、社区服刑人员应履行义务

1.定期报告

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2.定期参加学习服务

根据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3.定期接受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访

司法所应当定期到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

对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司法所应当定期与其治疗医院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及疾病治疗、复查结果等情况,并根据需要向批准、决定机关或者有关监狱、看守所反馈情况。4.外出需经审批 矫正期间,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正当原因,确需离开的,应当经过批准,且外出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三、社区服刑人员分级管理相关规定

1.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分为严格管理、普通管理、宽松管理三种。

对宣告执行后三个月内的社区服刑人员,一律实施严格管理。三个月期满后,司法所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运用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评估,提出确定其管理等级的建议,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实施。

2.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每半个月书面思想汇报一次;普通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每月书面思想汇报一次;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电话报告一次、每月书面思想汇报一次。

四、社区矫正相关执法规定

1.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所提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警告。(1)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不满十五天的;(2)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3)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4)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5)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6)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2.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同级公安机关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

(1)管制类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禁止令,或者缓刑类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禁止令尚不属情节严重的;

(2)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十五天以上、一个月以下的;(3)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3.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

(1)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2)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3)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4)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5)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4.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建议。

(1)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2)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县(市)、设区市的城区,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3)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4)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5)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6)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7)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8)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第五篇: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外出请假规定

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外出请假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社区矫正管理,规范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审批,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三条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本县行政区域。

第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离开本县行政区域,可以申请外出。

(一)因本人疾病确需外出治疗的;(凭县级医疗机构就医并出具转院治疗证明或诊断证明的)

(二)直系亲属死亡或患有严重疾病处理或护理的;(凭村(社区)开具证明)

(三)父母、子女或本人婚姻发生重大变故的;(凭村(社区)开具证明)

(四)办理本人就业,就学手续需外出的;(凭村(社区)开具证明)

(五)其他原因确需外出的。

第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必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应当写明外出的事由、目的地、起止时间、保证承诺及担保人。再填写《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审批表》。分不同情形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外出时间在七日以内的,应当由本人提前在三个工作日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审批表》,经司法所负责人审批,同意请假的,向其发放《社区矫正人员外出请假通知书》,并报县司法局备案。不同意请假的,应当及时告知社会矫正人员并说明理由。

(二)外出时间超过七日的,应当提前在七个工作日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社区矫正人员审批表》,经司法所初审签署意见后报县司法局,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审批,同意请假的,由司法所向社区矫正人员发给《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准假通知书》。不同意请假的,由司法所及时告知社会矫正人员并说明理由。

第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因务工需请假外出的,按居住地变更程序办理。

第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外出期间,居住地司法所要通过定位技术、通讯联络手段进行跟踪管理教育。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违反外出管理规定的,应当立即责令其限期返回,并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罚,必要时,可以派员将其带回。

第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返回后应当立即到司法所报到,办理销假手续,并报告外出期间的活动情况,司法所做好相应的记载。

第八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下载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循的管理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循的管理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

    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 被监管人基本情况:近段工作、生活、学习、活动情况:思想状况报告:被监管人签字: 年月日......

    社区矫正人员责任状

    社区矫正人员责任状为了确保社会稳定,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使他们能顺利回归社会, 特在矫正期间与你签订责任状,具体内容如下: 一、落实责任 1、社区矫正对象应......

    社区矫正人员手册

    社区矫正人员 手册 地王花园社区 目录 前言 1、什么是社区矫正…………………………………… 2、社区矫正的对象有哪些…………………………………… 3、社区矫正的功能是......

    2016社区矫正人员保证书

    2016社区矫正人员保证书 社区矫正人员保证书 监护人(保证人)姓名 ,性别 ,单位 ,收入来源 ,系社区矫正人员 的 。现住址: ,联系电话: 。 社区矫正人员 ,入矫后住在 ,联系电话: 。 我作为......

    社区矫正人员考题

    社区矫正人员测试题 姓名:司法所: 得分: 注:本卷每小题5分,共20题,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在正确的选项前打“√”,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 1.每月参加教育学习的时间......

    社区矫正人员须知

    社区服刑人员须知 青龙县司法局茨榆山司法所编制 前 言 1、为了准确执行刑罚,规范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结合工作实际,使社区矫......

    社区矫正人员考试题

    社区矫正人员考试题 社区矫正人员姓名: 考试时间: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 C )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

    社区矫正人员案例[模版]

    孤僻青年悔改创业报答父母 社区矫正人员顾某心理疏导分析 xx镇社区矫正对象顾某,男,xxxx年x月x日出生于山东省xx县,汉族,初中文化,xx县xx镇某村人,住本村。因盗窃罪于2012年1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