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发展之本、民生之要,一头挑起的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一头挑起的是千万个家庭的期待与幸福。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丹东教育深化改革、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教育领域有哪些新政感受最为深切,哪些变化能引发共鸣,哪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回应?岁末年初,让我们重新梳理、盘点2012年的丹东教育之变。
党的十八大将教育事业列为民生之首,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是目标,也是行动。2012年,市教育局以重视教育公益性、注重内涵发展和行风建设所取得的优异成效,荣获国家教育部“2012年教育事业发展特别贡献奖”。2013年,将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向着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前行,为丹东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夯实人才基础,不断传递着爱和公德的正能量。
■ 分班阳光了
2012年8月,丹东新闻网刊载介绍市直初中新生公开分班的网页被市民点爆:短短两天时间,点击率就超过了两万次。
为遏制择班热,2012年7月11日,市教育局向社会承诺,今年的中小学分班工作将严格实行“一为主两监督三公开”原则,即以学校为主,市教育局派出监察组和聘请的家长代表共同监督,公开分班程序、过程和结果,使这项广受社会关注的工作透明公正。
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分班时严格执行电脑排位、随机产生。小升初将采取“蛇形分班”方式,班主任也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按规定抓阄确定„„确保各班均衡,严禁设置“重点班”、“火箭班”。
8月17日和8月28日,市直初中相继举行了初一新生分班仪式。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行风监督员、市教育局和纠风办、媒体记者等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同新生家长们一起共同监督和见证了“阳光分班”的全过程。
“学生分班”看似一个小问题,涉及的却是教育公平的大问题。将分班全过程置于公开监督之下,让学生沐浴阳光共享平等教育温暖,不仅赢得了家长的满意和社会广泛的好评,作为推手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和谐发展。■ 条件改善了
“操场是沙土填的,凹凸不平,一刮风尘土飞扬,一下雨大量积水。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不仅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有时学校开展球类比赛都要向其他学校借场地训练。”市十八中学校负责人口中的操场模样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红色的塑胶跑道和绿色的塑胶球场相互映衬,操场面层整洁美观、平整舒适„„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活跃在塑胶操场上,校园上空回荡着阵阵欢笑。
从泥泞校园到塑胶操场,这只是我市加快校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2012年,全市共投入资金4425万元,新建塑胶运动场15块;投入资金1908万元,新建硬覆盖运动场15块;投入资金177.5万元,为中小学购置了4300台(套)的体育器材。
此外,通过新建学生宿舍、食堂、水厕、旱厕,购置饮水设备,积极实施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5037万元,加固改造校舍17.9万平方米,消灭D级危房1751平方米,在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改造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起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一方面,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使用市本级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千余万元对市直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一方面争取利用上级资金支持,加快县(市)区中小学建设步伐„„2012年,全地区共筹措资金3.94亿元,新建校舍20.9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7.9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94.2万元,购置“班班通”多媒体设备238套„„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改善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步伐。■ 素质提升了
“名师出高徒,名师带名师”。2012年11月20日,10间名师工作室在我市各中小学正式挂牌,各名师工作室分别以我市中小学首批首席教师的名字命名。教育局为每个工作室配备办公设备,赠送教育理论书籍、报刊,并每年提供专项支持经费。名师工作室组织学员上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既是教师研修、培训的课堂,也是我市教育创新、改革的实验室。其对全市教育教学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正日益显现,将成为展现我市教科研水平和教师形象的一张耀眼名片。
评选认定丹东市首批首席教师,组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这只是我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的举措之一。
师德为本。2012年春季学期,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规范行为,依法执教”为主题的教师师德师风全员教育培训;培训、认定多批骨干教师和骨干校长,今年组织、推荐、评选省级骨干教师161人、学科带头32人;深入开展“三进、两听、一汇聚”活动,密切家校沟通,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据统计,全市中小学校领导家访390次,教师家访133170次,其他形式家访45300次,意见建议6万多条,市直学校解决问题110个„„大力弘扬高尚师德,激发育人热情,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升。
能力为重。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基础开展“名师授课万人学”活动,全市2万名教师走进考场参加中小学教师理论知识测试,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万名教师大练兵”活动深入开展;通过“园丁论坛”这一平台,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中以“品读经典、丰富内涵、提升素养、促进发展”为主题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并成功举办2012年丹东市“园丁论坛”骨干教师分论坛和骨干校长分论坛;邀请全国优秀教师等知名教育家“走进来”举办多场名家专题报告会,选派33名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市级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组织市直学校和全地区普通高中新任教师专题培训。通过网上远程培训学习,150名教师在农村薄弱学科教师(音、体、美)专题培训班中受益匪浅„„多元化的培训模式,系列化的培训内容,使我市校长和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升。■ 行为规范了
调整作息时间、到校时间和上课时间拖后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得到严格控制;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时间;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的现象;不得挤占体育课、艺术课、团队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月一天校外实践体验活动时间„„
2012年3月中旬,我市召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会议,控制作业量、保证正常教学进度„„近一年来,我市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
一纸“减负令”,是严格规范教育教学活动,让教育回归本源的重大举措。减负不降质,各学校纷纷采取高效教学模式,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向学生能力和道德的培养,赋予孩子综合发展的空间,也让孩子感到学习更加快乐。
■ 课堂活跃了
2012年秋季新学期开学,随着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很多学生们都明显感觉课堂与以前不同了。在丹东六中,老师给初一学生上数学课,讲的是正负数的去符号规律。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们自己竟推演出三四个解题方法„„师生互动,思维空气浓厚,活跃的课堂充满了生气,学生兴趣盎然。
在过去的一年,市教育局强力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小学,启动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将小学教育改革材料汇编成册集中推广,多渠道、多形式地推动小学通过教育改革项目;在市直初中,全年召开14个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会,对小班化教学和学案导学进行深入调研和观摩研讨,打造高效课堂;在高中,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力求稳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系列教研活动,树立和推出了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和示范课,逐渐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体质增强了
2012年11月2日14点30分,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市十八中学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长跑运动,由此拉开了今冬全市中小学“健身运动万人行”活动的序幕。当日起至2013年4月,全市20多万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以“健身运动万人行”为主题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及跳绳、踢毽活动中。
2012年,市教育局以教学为主线,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体质整体提升。
开齐开足体育、健康教育等课程,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开展推动全市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全面实施工作,通过召开现场会、拉练检查等,促进了项目制度化、规范化,做到 “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排球、篮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和田径运动会“六项”体育竞赛活动精彩不断,学生们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省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竞赛活动成绩好于往年,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纪录被频频打破,中考体育考试分数明显高于往年„„实践证明,通过多措并举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市中小学生的体质逐渐增强,“青少年体质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严重下降”的状况明显改观。■ 家校和谐了
2012年9月18日,家长们走进了市十四中开放的课堂,和孩子们一道,感受全新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的高效和谐。随后,参观、座谈,收获着沟通带给家校的成长喜悦。像这样,借助教育部门搭建起的“开放周”这一平台,学校与家庭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
聘请教育行风监督员,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新闻记者和群众代表担任教育系统政风行风社会监督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分“家长评学校”和“社会评教育”两个层面,开展“教育行风万人评”活动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建立起评议长效机制;通过社会评议、家长评议、机关评议、学校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评选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一个内外结合行风监督体系构建并完善。
与此同时,通过媒体、公示板、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公开纠风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认真接待和回复群众来信来访,做到群众投诉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截至目前,今年市教育局直接接到群众举报投诉113件,全部进行了调查处理。在全地区开展了集中整治在职中小学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活动,全年对全地区16名违纪教师给予严肃处理,对7名教师和相关学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4名校级领导给予通报批评。同时,积极开展优秀教师义务补课工作,8所市直学校先行试点,200多名优秀教师参与活动,近3000名学生在活动中受益,有效抵制了教师有偿补课行为。
第二篇:办人民满意教育
办人民满意教育 建现代文化名校
——静宁县细巷初级中学五年(2014—2018)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县教育局“1234”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静宁县细巷初中五年(2014—2018)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学校现状
细巷乡位于静宁县西部,面积10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04社,总人口19857人,其中农业人口19454人。全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9所,教学点1所,幼儿园1所。全乡中小学共有教学班67个,在校学生1627人;小学附设学前班9个,在班幼儿121人;中心幼儿园现有教学班2个,在园幼儿106人。中小学现有寄宿学生784人。全乡有专任教师13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37人,初级人员99人。另有特岗教师3人,支教人员13名。中学阶段入学率99.6%,流失率1.5%;小学阶段入学率100%,流失率0%。
(二)面临的新形势
1.学校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
学校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年的办学经验,在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办学规模、内部管理、综合实力等方面,为学校实现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建现代文化名校”为目标的五年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2.学校发展获得的新机遇
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的重新组合,为学校新的发展凝聚了管理力量;湖口县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为学校引进更加优秀的教师提供了物质保障,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可能。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为学校树品牌、创名校提供了保证。
3.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学校的未来五年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困难有:(1)办学设施设备需要更新、升级和完善;(2)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亟待改进;(3)学校的特色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4)“名师工程”需进一步打造,缺少学科领军人物,没有品牌教师;(5)新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入;(6)教育教学质量需稳步提高攀升。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强县为战略,以湖口城市化为契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的制高点,围绕“共创幸福教育,同建美丽校园”这一主题,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让学校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科研有特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文化名校。
办学理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成就未来。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的发展,在成就师生的同时成就学校的发展。
办学宗旨:立足于小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育人模式:推行生本教育,实施“双学双培”。双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 双培: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育人途径:唱好歌、读好书、做好操、写好字、扫好地。校 训:博爱、勤劳、负重、进取 校 风:文明、有序、民主、和谐 教 风:敬业、厚生、慎独、创新 学 风:乐学、勤学、会学、活学
三、发展目标
(一)愿景目标
通过我们三至五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张青小学办成集“学园、乐园、花园、家园”于一体的“开放、自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文化名校。学生成长目标:全面成长、个性发展。教师成长目标:专业成长、多元发展。
(二)五年发展具体目标
全面启动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相信学生,在体制、时空、教育教学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施“双学双培”的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中国公民。通过五年努力,逐步把张青中心小学办成一所教育实验成果显著、教育质量较高、教育特色突出,在办学模式改革上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初中。
1.培育体现幸福和谐的晨钟文化。创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全面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体系,学校文化内涵由丰富走向优质,经过五年的发展,使学校成为环境幽雅、制度科学、快乐幸福、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2.建设适应高位发展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县级以上的名优教师在全体教师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到2018年末达到50%以上。
3.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公民。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培养具有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以“五好”教育活动为载体,实现“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中国公民”的最终目标。
4.深化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改革。建构“生本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系,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实施“双学双培”模式,形成以平等、尊重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5.提升促进有效发展的管理水平。从点滴入手,着眼未来,着力追求“高效课堂”,建构有张青小学特色的自主和谐、轻负高效的开放课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柱与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学校科研系统;不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起适应学校发展要求,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需求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6.打造彰显学校魅力的特色品牌。快乐阅读、艺术教育、阳光体育三大特色品牌要不断提升,不断扩大,学生在特色创建中充分、全面受益。到2018年末,争取有一到两项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推进策略
(一)晨钟文化工程
1.做晨钟教育,使晨钟文化深入人心,以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
2.制定科学完善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立足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着重做好校园美化、校歌创编等工作,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3.总结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提升学校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体现品牌辐射作用。
(二)名师建设工程 1.进一步树立教师形象,落实教师“五心”师德承诺:“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热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尽心对待事业、把信心留给自己”。2.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继续依托校本研训和分层培养两大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培育“学习、成长、成功、成名”的教师多元发展文化,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教师素质的提升。
(三)“五好”示范工程
1.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全员德育的氛围。
2.丰富德育活动,抓好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学科渗透,熏陶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3.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培育“五好示范少年”。
(四)“双学双培”工程
1.健全和完善学校科研的研究系统、管理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
2.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柱与导向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3.出版1-2种科研成果著作,暂定名为《晨钟奏响生命曲──“双学双培”的理念与操作》,其中包括教师个人专著以及专题性论文集。
(五)高效课堂工程 1.实施规范、人文、科学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各学科教学规范。2.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水平再上台阶,学校成为县“高效课堂”建设样板学校,全部教师均通过达标考核。
3.改进教学评价制度,立足多元、多维,体现个性、发展性,充分发挥,各学科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六)特色培育工程
1.快乐阅读。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让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和生活的确习惯,在持之以恒的阅读实践中厚实学生人文底蕴,扎实做人的根,快乐阅读,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
2.艺术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孩子的快乐成长添彩,构建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3.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体质和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
(七)校园信息化工程
1、不断更新现代教育设施,完善设备配备,重点发展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为主的教室多媒体系统。
2、充分发挥校园信息化的优势,真正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
3.探索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模式,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八)美丽校园工程
1.建设一栋素质教育中心综合楼,升级现有的教学楼,按标准配置各种场室、设施、设备。2.学校改建工程完成后,将根据“三区四园”规划设计学校绿化,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的审美意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
3.进一步完善校园的环境,加大力度,使学校成为“果香校园”。
五、保障措施 为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保障。
(一)思想保障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最为关健的是教师观念的更新,因此从领导到老师都要通过学习、反思、研讨,形成新的发展观、管理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明确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和五年目标,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凝心聚力,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二)组织保障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加强各级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素质好、效率高并能相互协作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完善校长负责制,切实保证校长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决策领导的同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实行校务公开,以教代会为载体,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组建五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的协调、领导工作,制定推进工作计划,把规划内容实处,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并按照相应的评价标准,监督规划的实施,及时调整、修改规划。
(三)制度保障
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师生权利。以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为指导,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常规管理,细化各个管理环节,强调管理到位和管理效能,逐步优化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具体落实好《教师考核及评优办法》、《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学教研工作考核评分细则》、《班级管理方案及评比细则》等与师生直接相关的各项制度,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把握好尺度,既遵循“热炉法则”,又体现“以师生为本”的人文关怀,使制度与人文实现辩证和谐,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制度的约束力。
(四)物质保障
合理安排预算,努力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科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地利用资金,保证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特色创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艰苦创业、厉行节约。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办公及教学用品采购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和维护现有的电教设备。图书、校园音响系统等教育资源发挥应有功效。
(五)安全保障
安全、卫生、文明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事故安全报告制、责任追究制,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校舍安全事故、饮食饮水安全事故、校内及学校组织活动中重大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外部保障
学校将聘请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发展顾问,形成专家支持系统,专家支持系统中既有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也有课程方面的专家;既有科研专家,又有学校管理行家。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倾斜和扶持;不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创设家校共建、共育的良好氛围;做好社区共建工作,积极开展与社区互动,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宣传工作水平,向社会及时传递学校发展信息,汇报学校发展成果
第三篇: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
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教育能不能成为人民最满意的事业,主要的评价者是学生和家长。要得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满意,学校教育才能算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有相应的措施作保证。
1、落实课改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让家长满意,学生满意是前提。学校教育只有关注学生的需求,愿望,只有学生感兴趣,学习才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才会满意。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寓教于乐、扎实有效、妙趣横生的课堂,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课堂才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丰富的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只有学生对校园生活充满向往,乐在其中,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想搞艺术的有展示和学习的平台,想搞体育的有练习和训练的指导,想搞科技创新的有研究和探索的引领和场所。学生有了一个快乐的精神家园,才会对学校教育满意。
2、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形成教育合力。人民对教育是不是满意,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得好坏要有科学的数据作参考。这就要做好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的调查,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要让家长满意至少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尊重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切实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决策。家长与学校的关系有这样几个层次,分别是理解、配合、合作和参与管理。其中参与管理是家长与学校关系的最高境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最佳载体就是家长委员会,比如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充分地了解、理解我们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决策、育人理念和方式等都要多听取家长建设性的意见。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很多教育问题发生时是没有尊重家长的参与权造成的。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对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的局面不满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愿望,但是苦于没有机会参与学校活动,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由此也造成了对学校工作的一些误解,影响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二是保护家长的教育发言权,切实解决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努力使学校的教育行为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尊重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摆正服务地位的关键。学校如果只注重办学质量的改进,而忽视了倾听家长的意见,就像工厂只注重生产研究,不注重研究客户的需要一样,长此以往,“无的放矢”,教育工作就会失掉服务对象的信任,陷于被动。其实家长对学校是最有发言权的,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家长的这种权利,潜意识里在“堵”,而没有很好的“疏”。而保护家长的发言权最好的策略,就是广开言路,切实解决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化解矛盾,赢得支持。为此,我们要设立了校长接待日,实行校务公开,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让家长看到了学校改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此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关注家长的正当教育期望,不断加强现代教育制度建设,努力创办家长和社会满意的优质教育。创办优质学校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最大的也是最终的教育期望。可以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创办优质的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家长不可能满意,社会也不会满意。优质教育的概念是相对的和发展的,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起点和内涵,家长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追求是永恒的,具体的,发展的。而我们创办优质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抓住本地区的特点,围绕学生、家长、教育发展的特点开展工作。
3、防止闭门办学,把社会满意当作发展目标。我们的教育要配合区域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教育不但要心在学校围墙里,做好办学的各项工作,而且要耳朵在围墙外,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变化,了解当前社会新的发展观等重要动向,要与时俱进。我们要考虑的是拿什么成绩向社会汇报,这是我们的责任。
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全面管理
办好让农民满意的学校
密山市当壁镇中心学校
我校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的布局调整,实现了相对集中办学。全镇完全小学由2000年的12所,调整到2006年的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6个。目前,当壁镇共有教师75人,其中中心小学有教师48人,教学点27人。在校生512人,住宿生367人。为使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几年来,我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反思、改进中,走出了一条符合本乡实际的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新路子。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吃住行,让家长放心
教育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愿望的基础,同城市居民一样,农民也希望子女在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2002年我校教学楼投入使用的第一个学期,邻乡的孩子、附近农场的孩子、我乡村小的部分学生都来到我校就读,住宿生一下子达到了148人。这对于缺少管理寄宿生经验的我们来说,有些茫然。校长立即组织召开校领导班子会议,会上专题讨论“寄宿生如何管理”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推出了《当壁镇中心校寄宿生吃住行暂行管理办法》。并选派了三位中层领导分别兼管寄宿生“吃、住、行”这三方面的工作,学校和三位领导签订了责任状,并认真组织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营造宽敞洁净的饮食环境,让学生吃得好。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在学生吃的方面做到了“四抓”:一抓厨师的管理。在我校教师无富余的情况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五位身心健康且有一定厨艺的女厨师,每人每月工资400元。这五位厨师每年都要和学校签一次用工合同,每年参加市防疫站的体检,持健康证上岗工作。学校制定了《厨师岗位责任制》、《炊事员工作责任状》《食堂卫生管理检查制度》等十二项工作制度,要求各位厨师要爱岗敬业、微笑服务、爱生如子、尽职尽责。不但要搞好个人卫生,还要做好分管各库室的卫生,做到每天二小扫,每周一清洁,保证无脏物、无积水、无灰尘,要天天如此,坚持不懈,管理员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抓就餐的管理。面对431个孩子就餐的问题,我们首先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守秩序、讲卫生、爱粮食”的教育,又把寄宿生就餐时的表现纳入到“文明寄宿生”的评比当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次,又实行校领导班子值班制,早晚餐由值班领导和舍务教师组织学生就餐,中午由值周校长和两位值周教师负责学生就餐。每餐都要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组织学生到固定的餐桌前。第三、开展饭前一支歌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的氛围和向上的力量,在愉快的心情下就餐。第四、实行桌长负责制。每桌选派一名负责任的学生担任桌长,桌长要负责好本桌的纪律和卫生情况,真正当好老师的得力助手,成为师生联系的桥梁。经过规范的管理,学生进出食堂、膳厅之间做到了有序无声,养成了良好的就餐习惯。三抓膳食搭配。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阶段,需要供给足够的膳食营养。我们通过咨询专家和建立“家长联系卡”,科学地安排伙食,每周都有食谱。从2002年起提高了伙食标准,膳食营养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的安排基本是:早餐是面食、汤和小咸菜;午餐是米饭和两个炒菜;晚餐是面食和两个炒菜。每周必保吃一次包子和鸡肉。每天要至少吃上一顿新鲜蔬菜。坚决不给孩子吃隔夜饭菜。孩子在学校里吃的情况是家长关注的热点之一。有些家长,亲自到学校来看看学校的伙食情况,都满意而归。四抓购物管理。我校食堂管理专设了一位会计,管理员向会计取款购物,购物后要向会计交票据和索证记录。保管员要验物盖章签字,再分发到各库室。各库室负责人登记在食品入库单上。凡是出库的物品都登记在物品出库单上。总的要求是管钱不管物,购物不管钱。
2、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让学生住得好。在我校住宿的学生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只有六七岁,照顾
起居责任重大。为使每个孩子“住校如家”,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和办法:开展红旗宿舍评比和优秀住宿生评比。我们针对孩子小、有热情、好胜心强的特点,每周开展一次红旗宿舍评比,每月开展一次标兵宿舍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红旗标兵宿舍评比,获胜宿舍的学生除有适当的奖励外,还可以参加班级的评优;统一安排寝室必备品的使用和摆放。学校为每个学生订做标准铁床,为每生准备了海绵垫子、印有“当壁镇中心小学”字样的白被单和褥单。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物品柜,对柜内的物品如何摆放都做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做到无污迹、无灰尘、无手印脚印,地面无纸屑、杂物,垃圾和污水;选派责任感强的老师负责舍务。选聘四男四女八位专职舍务教师负责舍务工作,每晚都有两位领导和舍务教师一起组织学生就寝,大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如果擅自离岗违者除了扣除相应的补贴外,还与考核挂钩。舍务老师不仅仅负责卫生清扫、洗衣拖地,还要负责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值班教师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定了1表(作息时间表),2个方案,6项制度,7种记录,齐抓共管,付诸实施。
3、精选优质车辆,让学生行的安全。寄宿制学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在每周末都要乘车回家,保证学生的乘车安全是寄宿制学校的头等大事,让每一个学生乘兴而来,安全而归,这是我们办寄宿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几年来,我校始终把学生乘车安全放在了首位,严抓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对统一坐车回家的学生,我们做到:在本乡镇内招标合格车辆。参加竞标的车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车辆购买1-3年为宜,二是驾驶员必须有专业驾驶证,三是车辆有行驶证,必须参加保险。经过公开招标,最后选定了最为符合条件的6辆车,2台大客车,2台中型客车,2台小型面包车;学校和车主签订了责任状,家长和车主签定乘车协议。每周五,带班领导,舍务教师按点名册负责学生上车,核实后双方签字;途中这一段时间的一切情况由司机负责,每周一,值周校长负责接收清点人数,认为没有问题了,便签字接收;学生乘车的车费是从校田地收入中支付。撤并学校的校田地的收入我们全部用于学生
乘车费用,不再向学生另收,既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又避免了学生和家长自己找车的麻烦。让家长举手称快。除严把车辆关外,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道路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本领。
二、行之有效地统筹学与玩,让学生开心
实行寄宿制后,如何让孩子在离开父母后仍然能够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道难题。为了解决这道难题,我们一是开展“我是学校的小主人”活动。从思想教育入手,每天安排一个主题活动,周一说一个动听的故事,周二唱一首健康的歌曲,周三写一篇规范的小楷,周四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周五记一篇真实的周记,并对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小故事家”、“小歌唱家”、“小书法家”、“小雷锋”、“小作家”证书。经过实践,学生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了,爱校爱班的意识增强了。二是实施“一碗面”爱心活动。从“家长的联系卡”中,我们知道了每个学生的生日,每当学生过生日时,由舍务老师负责联系,食堂送上一碗热面和一个荷包蛋,一个桌吃饭的孩子共同唱生日快乐歌祝贺,让关爱温暖每一个学生。三是实行领导负责制。每天的带班领导都要对每个寝室进行巡查,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时,要对没有回家的学生进行登记,并协调伙食,安排专人组织小型庆祝活动。学校领导要在这一天集体到宿舍慰问。每年的中秋节校领导和班子到寝室看望寄宿生,并给每个学生发了水果和月饼。每年的元旦,学校为各班发了饺子馅和和好的面,未能回家过节的寄宿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围在一起包饺子,充分地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学校和医院签定协议,设立医务室。卫生院派来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每当有学生头痛脑热等一些常见的小病,值班教师把学生送到医务室打点滴,并且从那里找来一些药品为学生免费服用,如果学生病情较重,值班教师会马上送往医院就治,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三、全面适度地整合教育资源,让教师安心
集中办学后,学校由分散到集中,教师队伍由多到精,积极性提高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如何抓住时机,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是寄宿制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让每一个教师学以致用。集中办学后,我们从中层领导,到后勤人员均实行了全面的优化组合。管理人员都是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同志担任。在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后勤人员的配备上,采取“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爱好以及能力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使教师们都能在相适应的岗位上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倡导爱心施教,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里,每一名教师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余,我们都要求教师以爱为行动的指南,爱生、爱校、爱岗。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养成了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长辈、勤奋学习、自觉自律的好习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已经形成。三是开全开齐教学科目,让每一个学生学有专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配齐了专用教室,如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图书室、卫生室、总队室。开全了学科,如音、体、美、劳及活动类课程。充实了电教设备,如复印机,扫描仪、录音机、放像机,摄像机。对每一个教学活动用室都配备专业教师,缺少教师的,通过培训学习补充落实,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四是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巩固“双高”普九成果。自从我校创办寄宿制学校以来,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入学率和巩固率得到了提高。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学校的工作得到了省、地、市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实施规模办学的策略,是促进农村教育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办学效益有效途径。我校在办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我们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向先进的学校学习,认真研究和把握寄宿制学校的办学特点和规律,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办让农民更加满意的寄宿制学校而努力工作!
(七)加强学校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我区始终要把学校安全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新余经济开发区创建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多个学校安全工作文件,进一步落实了学校安全目标管理和领导责任制,签订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书,使全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是加强了安全教育。制定了《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各校充分利用出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视、拉横幅、贴标语、学生大会、举办讲座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的学校治安工作信息和身边发生的治安案例,营造浓烈的治安工作氛围。同时,各校还充分利用《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对师生
进行交通、防火、防爆、防盗、防抢劫、防报复、用电、防雷电、防溺水等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外出和体育娱乐活动中以及遭遇意外灾害时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方法,加强卫生防疫知识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加大了危房改造力度。07年秋季至今年春季,全区累计完成校舍维修改造建设投资1090万元,新建维修校舍竣工面积8062平方米。以上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我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杜绝了危房隐患。我区经常组织人员对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食堂和饮水卫生、校园周边环境、消防工作、设施安全情况及值班情况进行拉网式的全面检查,对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切实措施果断加以整改,为杜绝校园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强了学校治保队伍建设和校园治安管理,全区学校严格门卫制度,实行全封闭教学,强化了校园巡逻和学生宿舍的安全保卫工作,重视对学校、幼儿园乘车的安全管理,联合高新交警中队严厉查处和打击“黑校车”及违规校车,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三是严格执行安全工作报告制度及月报制度。凡发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及一些重要的动态、信息,各校均能按时逐级上报,不隐瞒或拖延。
四是积极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我区从整合工作、提高效能出发,加强了化解、处置学校及周边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工作,对广大师生普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行了经常性的排查,对于广大师生切身利益和正当要求,坚持按政策办事,坚持依法办事,并及时予以解决,及时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学校内部。
五是加大了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我局下发了《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并与政法、教育、公安、卫生、工商、文化等职能部门一起开展了集中专项整治活动三次。专项整治中重点对文化市场秩序和网吧经营管理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处罚了11家违规超时经营的网吧,查处、警告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8家,取缔了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违法食品摊点7个,没收三无小食品5个品种46袋。这些工作有效地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一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热忱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甚至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学校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还相对较差,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还很长……但我们相信:有这次市教育督导组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与帮助,有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区的教育一定会开辟出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新天地,一定会被打造成真正“高新”的、响当当的教育品牌!
第四篇: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荐)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义龙试验区郑屯镇中学:陈永进
办人民满意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校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一、坚持以德育为首,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前提。我认为,坚持德育为首,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法律纪律、心理健康等教育,更要和学生的习惯养成结合起来,要向德育要校风、要质量。为此,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基础扎实、习惯优良、特长明显、身心健康”。
1、让学生规范起来
为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品德,我觉得要从学习、礼仪、纪律、劳动等方面入手,应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平时,我们根据“观摩记载、故事启迪、典型剖析、榜样引领、严查细究”这二十字活动要求开展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几个原则:一是主动沟通家庭,传授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让“对手”成为“朋友”;二是逐项分步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形成长效机制,让“头痛医头” 成为“有头有尾”;三是注意教育方法,重在情理引导,讲究教育艺术,让“压制人”成为“解放人”。
2、让学生活跃起来
根据新课改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坚持开展以“走近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活动,引领学生观赏美、辨析美、创造美,活跃了学生的身心,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潜能。
3、让学生开朗起来 漫步校园,尽管看到的是满眼的笑容,但是,我们深入学生,不难发现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本身的原因,学生中有不少人已存在明显的厌学、偏执等心理障碍问题。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用好相关课本、研究真实问题、设立教育阵地、改进工作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让生活的阳光,照亮学生每一天的成长路程。
二、减负增效树“形象”,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点
人民群众、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最为关注、呼声最高的往往是学生的身心安全、课业负担、学习成绩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减负” 问题,上级部门多次要求,对学生进行减负,努力提高课后作业的布置质量。
三、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核心和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以人为本,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发展教师、发展学生,而深化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为此:
1、大力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教师要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益,必须进行认真的备课。集体备课为教师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我认为,不是所有类型的教师群体、所有的学科都适合采用常规意义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需要管理和引导,从而达到积极挖掘个体潜能、寻求同伴合作、共享集体智慧的目的。
2、努力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
提倡让“公开课”回归“家常课”,还课堂以真实、朴实、扎实的本色,为此,学校要因地制宜,引导教师让课堂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分数”。
3、积极丰富学校的课程建设 办好学校的核心要素是搞好课程建设。只有按规范设置好课程,并做到创优创新,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的发展学生。要严格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课程设置。开展了“学经典”运动,让学生吸纳传统教育中蒙学教育的精华。努力于提高每个孩子的基础素养,使他们达到“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有一项艺术专长、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字、会一项传统的体育技能。还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理念,认真研究学校教育的规律、内部管理的规律等,不断总结自身经验。不断寻求提升空间。既要把过去已做的常规管理和工作进一步做实做强,还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创新创优,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第五篇: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
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
2010年,安定区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总体思路,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不断提升我区各类教育规模与水平,更加积极主动地抓紧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推动安定区教育科学、和谐、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2010年,我区荣获“第三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市食堂建设先进集体”,“全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普通高中会考工作先进集体”。
区教体党工委以“开展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和谐相结合,以党组织和党员的争创活动带动全系统的创先争优。
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加强各学校党组织力量,配强领导班子,科学合理设置群团组织。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自身的创建活动,让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体现党员的时代先锋形象和党组织的战斗力。
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坚持开展评选“师德标兵”和“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活动,定期开展家长评教活动;举行“扬师德,展风采”演讲比赛,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评选并表彰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用身边的典型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学校在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设置优质的学校课程、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上创先争优。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考试、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在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方面创先争优。
与促进教育安全和谐相结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太仓教育的科学、和谐、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个结合”推动创先争优
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完成。根据教育部、江苏省和苏州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出台了《太仓市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和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目前,三所义务教育段学校太仓实验中学、沙溪实验中学和沪太外国语学校的改制工作已圆满结束。
高中布局调整到位。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为积极培植我市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高中教育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根据今后一阶段我市普高生源的具体情况及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标准中的办学规模要求,对我市两所三星级普通高中明德高级中学和太仓实验高级中学进行了合并办学,并将按省四星标准进行改建和扩建,为实现我市省四星级高中的全覆盖目标打下了基础。
积极启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我市的义务教育全面达到优质均衡,努力做到“七个一样”,即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真正成为优质均衡的先导区、城乡一体的融合区、素质教育的样板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和人民满意的认可区。
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全市各校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紧紧围绕“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这一核心,理直气壮抓质量,一心一意抓质量,齐心协力抓质量。全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较去年又有新的增长,省太高蔡小珺同学在全省文科类考生中名列前茅,获苏州市李政道奖学金,并被北京大学文科实验班录取。
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局组织开展太仓市初中、小学教学质量深度调研工作。由各校长组成若干调研组,采用听、看、查、访等形式对各校教学常规、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以及学生素质进行调研,促使学校全面科学地提升管理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深化以“学会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校行政及教研员深入课堂,引导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方面的作用,制订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制度,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质量。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健雄学院二期和省太高新校区建设项目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省太高一期工程的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主体建筑已经完成,年底将竣工并完成验收。二期工程艺术实验楼、体育馆、图书馆主体即将完成主体封顶。
教育政府实事工程加快推进。按照《关于加快我市幼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府实事工程—全市学前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根据《意见》的目标和工作部署,涉及新建、改扩建的12所农村幼儿园在各镇区的重视下,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实施之中。目前,陆渡镇三港幼儿园、沙溪利泰幼儿园、直塘幼儿园、璜泾镇荣文幼儿园已竣工并交付使用。浮桥镇时思幼儿园完成主体;浏河镇新塘幼儿园已进入主体三层框架施工。科教新城东仓花园幼儿园开工;牌楼幼儿园、双凤镇新湖幼儿园等正在加快建设。
科学制订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科学、系统地制订了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未来的5~10年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完善机制,将重点推进五大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港区、新区、科教新城三大基础教育园区建设工程、城乡学校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太仓港职业教育园建设工程和娄东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到“十二五”末,使我市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再有一个质的飞跃,继续领跑全省和全国。到2020年,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向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迈进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能力
一是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创建计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健雄学院和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二是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促进就业的要求,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电子与自动化、纺织服装、商贸服务、现代物流、旅游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5个设备水平高、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的省级以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特别是要充分放大健雄二期中德培训中心、服务外包中心、外语培训中心的示范引领效应。三是实施“职业教育开放计划”,充分利用我市“德企之乡”的优势,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德国先进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主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竞争,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培养国际型、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四是实施“职业教育机制体制创新计划”,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结合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组建了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服务外包七个校企联盟,通过强化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化组员配置,形成集团优势,树立品牌效应,提升职教综合实力,为地方经济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根据市委、市府《关于贯彻落实“姑苏人才计划”实施太仓“522”人才工程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太仓教育人才计划,制定实施了《关于鼓励太仓籍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类专业的暂行办法》,鼓励太仓籍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重点高校师范类专业,并回太仓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以优化我市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太仓教育又好又快发展。8月27日隆重举行了资助师范类专业太仓籍优秀高中毕业生签约仪式,今年首批6名学生在高校本科学习期间享受太仓市人民政府学习资助金。
围绕“打造名家、培育骨干、适当引进、提升整体、均衡推进、强化管理”的思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1名以上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教育理念及能力的教育名家,8名以上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0名以上苏州市级以上名教师、名校长,新增30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以名师引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适应太仓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
加快教育人才计划实施
密切关注校园安全。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深化我市“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根据苏州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十项基本要求》和太仓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太政发„2010‟34号)文件精神,对我市“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提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保安力量”等十项基本要求。面对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教育局联合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市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太仓市校园安全及周边地区治安专项督查活动,确保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加强师生心理健康疏导。为实现学校的稳定与和谐,我市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关注师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努力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整体提升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举办各类培训班,为学校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以创建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为抓手,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太仓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协作组,研究指导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走进乡镇面向广大学生及家长开展广场心理咨询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确保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
2009年,在太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我市出台了《太仓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太仓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太仓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试行)》、《太仓市中小学校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教师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按时发放、足额到位,人均达7.7万元。全市义务段学校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别于2009年底和今年3月底全面兑现。
多措并举均衡城乡师资
创新城乡师资均衡新举措,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师交流模式。继续在教师招录中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为农村中小学开齐开足课程及时补充师资;积极鼓励和引导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不断优化农村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了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进一步加大城区实验学校托管农村学校的力度(目前,我市有3所农村学校全面接受托管)。经过几年的努力,托管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不管是教师精神面貌,还是学校教育研究和教育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教育集团、城乡学校结对共建的互动效应也逐步显现。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带动了薄弱学校教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