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代课建设这一中国特有的教师群体

时间:2019-05-14 03:2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看待代课建设这一中国特有的教师群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看待代课建设这一中国特有的教师群体》。

第一篇:如何看待代课建设这一中国特有的教师群体

如何看待代课教师这一中国特有的教师群体?

前世: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 却担负起中华民族最神圣也最艰巨的农村教育重担

今生:一个帖子引出血淋淋的现状:代课老师不能承受之重

未来:改革开放30年 经济的发达能否让代课老师正名?

【编者按】

同是辛勤的园丁,同样为教书育人付出了汗水,可是待遇却天差地远,长期以来,同工不同酬是代课老师心中永远的痛……

广东省农村教师空编6万,代课人员5.2万人,为全国最多。农村代课教师月工资多在200~500元之间。个别地区为了挤占教育经费或减少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竟然宁愿空编而聘请代课教师。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空编6万多……

【前世】

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 却担负起中华民族最神圣也最艰巨的农村教育重担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国家办学力量严重不足和私营办学不被提倡的特殊情况下,民办教师产生了。民办教师绝大部分任教于农村(含县镇)中小学,收入靠公社给工分的多少计算,后来渐渐有了工资。民办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却同样担负起了教育的重担。有人曾用“农民教师”来形容他们,——教书的农民、种田的教师。

谁知道代课教师?记者问。城里的孩子们说:“就是我们班老师病了,隔壁班那个老师来代课呗。”在代课教师正在被清退之际,我们或许会面对这样的尴尬:很难向今天城市的孩子们解释,谁是代课教师?其实,代课教师还有个名字“农民教师”——教书的农民,种田的教师。

民办教师似乎就是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中国民办教师的历史却十分明确告诉世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并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却担负起了中华民族最神圣也最艰巨的农村教育的重担。

【今生】

一个帖子引出血淋淋的现状:代课老师不能承受之重

汪洋书记的话:“怀集县一位代课教师在给我的帖子上说„肇庆市的最低工资不是580元吗?而我们代课教师工资仅有450元,难道我们代课教师就不算用人单位的工作者吗?广东汕头的网友发帖说,今年4月汕头潮南区出台的关于统一区直机关公务员岗位津贴的实施意见中,特别注明教育系统的教师不享受公务员岗位津贴,引起了当地教师的强烈不满……”

“我看了网上那些代课教师给我的留言,那真是„血淋淋‟啊!”

全省目前有中小学代课教师52185人,他们待遇过低,平均工资水平只有公办教师的1/3;素质偏低,七成以上未取得教师资格证,近七成只有高中(中专)或以下文化水平。与此同时,大量代课教师和教职员空编并存,截至2007年底,全省公办教职员空编60796名,甚至比代课教师总人数略多。此外,全省公办中小学教师和公务员月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为2608元和3772元,相差1164元,超过七成县教师平均工资比公务员低,超过四成教师和公务员工资差距在500元以上,四成县未给教师购买医疗保险,过半县未购买住房公积金。

广东部分地区代课教师月薪一览表

【未来】

改革开放30年 经济的发达能否让代课老师正名?

“教师节即将到来,最重要的不是发慰问信,更要切实为教师、为教育办点实事!这是给全省教师最好的祝贺和礼物,也是设立„教师节‟的本意!”——这一番话,发自省委书记汪洋之口。

粤年拨十亿提高老师待遇 福利向公务员看齐

第一步,冻结。从今年9月1日起,必须冻结现有代课教师名单,不再招新代课老师。

第二步,录用。2009年~2010年,在各地编制限额内,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对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组织“代转公”招录考试,考试合格的录用为公办教师。

第三步,培训。对首次未通过“代转公”招录考试的代课教师,提供一次免费培训。

第四步,转岗。对于参加“代转公”招录考试不合格,但适合在非教学岗位上工作的代课教师,参加转岗考试,考核合格转录为非教学人员。

第五步,辞退。2010年,对参加“代转公”招录和转岗考试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代课老师群体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历史背景下的无奈之策。这些代课人员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情况下,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和努力。代课老师群体的退出也是时代的产物,教育的大发展、教育资源的增加使得国家有能力让孩子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这一人数仍有31.1万人。在教育部2010年第1次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把妥善解决在岗代课人员问题与建立完善教师正常补充机制结合起来,将择优招聘、辞退补偿、纳入社保等政策统筹考虑,妥善解决好代课教师问题。

一个充满悲情的群体,近来收获了来自各界不假思索、也毫不犹豫的同情。那就是面临“被清退”命运的代课教师。一幅新闻照片上,即将离开的代课教师与学生最后合影,转过身时已泪流满面,此情此景听来都让人鼻子一酸,它准确地、深深地触动了我们自认为已不再柔软的心灵。情同此心,在为全国数十万代课教师呼吁的同时,网友还发起了感恩捐助活动,民间力量自发行动起来,欲挽住那些不再挺拔、也许从未挺拔过的身影。

还好,教育部门出面表态了,先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未听说清退全部代课教师有最后期限;而后,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表示,代课人员问题要“有情操作”“妥善解决”。不能简单地让所有代课人员离校回家,被辞退人员要给予一定补偿,并争取纳入社保、医保。(本报22日2版)

代课人员问题要“有情操作”,这是新年以来我们看到的最有人情味、最温暖的新闻标题。虽然这种表态还有待地方政府切实实施,但它至少明确了,对代课教师不能一清了之,也肯定了代课人员曾经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并为解决这一问题定下了“有情”的基调。

通过媒体的调查报道,我们认识了44.8万代课教师中的一些代表。他们之所以触发整个社会同情,不仅因为他们困厄的处境,更因为他们曾经高尚的付出。他们之所以触发整个社会同情,是因为我们还都有着感恩的心灵。

其实,历史上的代课教师远远不仅44.8万。代课教师大多分布在偏僻贫困的地方,工作艰辛、收入微薄。在教育困难、师资短缺的时候,他们拿起粉笔。虽被称为老师,但他们很多人都是一手拿笔头,一手还要拿锄头。几乎是靠着一种朴素的责任感,挑起困难地区义务教育的大梁。或许他们的普通话不够灵光,授课也没有那么“专业”,但有多少如今的城市精英、行业英才,最初都在他们那里接受了启蒙教育,有的人甚至教了父亲教儿子。拿着与付出不相称的微薄收入,做着世界上最高尚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不仅是众多跳出农门、走出寒门者的恩人,也是国家的功臣。

代课教师之所以长期处境不佳,以至如今面临被清退,主要并不是因为他们水平不行、教学没成绩,主要还是一个“身份问题”。代课教师,虽然被学生尊称为老师,有的还是十里八村有威望的人物,但在国家编制序列里,在教育部门的编制簿上,并没有他们的名字。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临聘人员,他们的身份游移不定,却很难得到一个“名分”。因为身份,他们无法评奖晋级、只能领少得可怜的工资。很多代课教师,其实身份仍是农民,但他们无法像农民一样安心种地、外出打工;很多农民都已经有了社保、合作医疗,他们还没能享受,更不用说跟有正式编制的教师相比。一道身份的鸿沟,制造了代课教师这个尴尬的群体。

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孩子感恩,自己首先要感恩。我们听过多少这样的故事,保姆带大两代人,最后变成了家中的“祖母”。将心比心,当代课教师耗尽了自己的青春,我们怎忍心将他们“送”出校门。留在学校,对他们来说,既是生计,更是生存。水平低可以不再上讲台,难道不能找个其他活干,只为让他们每天能听到读书声,为了能有孩子叫他们两声“教师好”。负有教育之责的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更不应冷漠坐视。更何况,代课教师的尴尬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义务教育欠账和政策使然。一句话,我们亏欠了他们,我们良心需要安宁。任何决策,无论多么理由充分,都不应离开常识。任何政策,无论怎样需要坚决执行,都不应离开常情。因为,我们有血有肉有感情。切不可,为了蝇头大小的节省,伤了几代人的心灵。

代课教师问题究竟是个什么问题

针对连日来有媒体报道称,为优化教师队伍,有代课教师的大部分地区正在进行最后的清退,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回应,没有听说今年是清退全部代课教师的最后期限。目前全国中小学有代课人员31万,数量上在逐年下降。

这是针对社会强烈关注下而形成的一个表态。“代课教师”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人们面对这个群体,其状悯然。教育体制要升级,代课教师退场似是必然趋势。四年以前,教育部已经宣布“清退”的原则不变。教育部对清退工作,没有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我们更愿意将此理解为一种基于复杂情势而作出的审慎负责的权衡与考量,是为了不对历史留下遗憾。

“代课教师”虽拥有教师身份,却因多了“代课”二字而境遇迥异。他们在教育系统内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在国家保障体系中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清贫、孤寂、辛苦,他们以主要收获道德的赞誉为国家和社会履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责任,历史烟波浩荡,现实的注脚却显得艰辛苍凉。

我们固然知道,清退费按照教龄长短各有不等,地区不同也有所不同。但在一些已经开展清退工作的地方,一些人的处境仍然让人不无悲凉。在甘肃渭源县,对代课教师15年以上的补偿金只有800元,10-15年600元,5-10年500元,5年以内300元。三五百元在一些场合甚至支付不起一顿饭,消费不起一次娱乐活动,而他们得到它,却以支付10余年的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为代价,劳动与报酬严重地不对等。

如果只用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去称颂这个群体,这将是一种残酷;如果我们以国家政策的名义开始考虑让他们退出,那么不让其觉得孤独与悲凉,给予他们应有的对待,让他们最后的谢幕时刻有应当的光彩和温情,这不是恩赐,不是照顾,不是体恤,而是责任。这种责任不只是哪个地方的责任,而是一种国家责任。

从长远来看,要真正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需要改变区域发展水平差别过大的局面,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困境,也就是说,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关,与国家的整体运作有关。从现实来看,代课教师问题,实则是我们对历史欠下的债,是一个国家在困难的时刻对国民力量的支取与调用,在曾经困难的时刻,我们没有给予他们应得的,而此时,我们不能再让他们抱着委屈,吞着苦水黯然退场,买断,清零,然后寂寥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无所适从,这样的凄凉场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

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已经看到在此问题上都体现出一定的责任意识和政府担当。我们也并非不能理解,如果不是为了使国家朝向更好的方向,就不会采取清退的方式,触碰一个异常艰难的问题。如果我们承认这是不可回避的选择,那么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呈现这一群体的真实处境,以更大的正义心和公平心解决他们的问题,让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体现国家责任。不让教育的变动制造新的不幸,就是为教育这一国之根本谨慎运思,为社会的前程妥善铺路。(肖擎)

刚性政策,更要有情执行

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国教育重点从数量上的普及转向了质量上的提高。提高教育质量的落脚点就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化水平。2001年教育部首次提出要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2006年又提出要逐步地清退所有代课人员。

在师资短缺的年代,代课教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特殊贡献,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很多代课教师拿着非常微薄的报酬,年复一年教书育人,提高了当地人口素质。对其历史贡献,我们不能忽略。

代课教师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是由地方政府聘用的,有的由学校自主聘用;有的从教数十年,有的是新近临时聘用的;执教水平和学历状况也参差不齐。各地的师资和财政情况也有差别。如何清退代课教师,不宜一刀切。

不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对于那些从教时间长,水平较高,年纪大的代课教师,可以考虑其优先转正;对于任教时间不长,学历达到要求的,不妨给个机会考试,通过考试的也可以成为正式教师;对于学历不达标,教学水平不能胜任的代课教师,政府在清退时要提供合理补偿,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为其再就业提供帮助。

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广泛。学生和家长当然希望提高教师水平,代课教师的历史贡献和生计问题也不容漠视。怎么清退代课教师,相当敏感,一旦处理不慎,可能引发怨言,甚至社会矛盾。如何既坚持对教育质量负责的原则,又充分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得刚性政策得到有情执行,这充分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

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公正合理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在西部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区,如果没有他们,学生们可能就没有老师。可是,他们在岗不在编,没有教师的名分;他们的工资大多低于500元;他们大多没有正式教师享有的各种福利补贴、社会保险。为了维持生计、补贴家用,他们被迫过着亦教、亦农、亦工的生活。

他们,就是代课教师。

今年两会期间,多名工会界别的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关于公正合理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提案》。

作为该提案的发起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执委王晓龙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少教了一辈子书的代课教师因学历低、年龄偏大、没有教师资格、缺少培训等原因,不能转为正式教师,随时可能被清退。为此,一些代课教师不断以过激方式表达自身诉求,各地频频发生代课教师上访、罢课等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据统计,当前我国公办中小学仍有代课教师31.1万人,其中约有76%分布在农村地区。

针对目前代课教师的困难处境,王晓龙建议从3方面采取措施,公正合理地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西部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由中央财力保障、公用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的经费保障机制。”王晓龙建议,国家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真正落实教育经费的投入分配向西部地区倾斜,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向义务教育倾斜,保证公平的城乡教育财政投入。

提案还建议:“应建立健全代课教师的招录和退出机制。代课教师问题涉及编制、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运用综合措施统筹协调,加以解决。”

对此,多位委员建议,推广重庆、广东等地通过考试在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的做法,给符合教师条件的代课教师以“转正”的机会;建立健全代课教师相关退出机制,对于那些未能通过考核、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代课教师,转入学校后勤部门或给以适当补偿后辞退。

提案中说,在严禁再聘新代课教师的前提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与不能转为公办教师、又因教学需要一时无法辞退的代课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代课教师工资额度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按时足额发放。在发放福利、津补贴、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等方面,代课教师应享有正式教师的同等待遇。

王晓龙还建议,西部偏远地区的代课教师在考试、招录、培训、聘用、退养等方面执行特殊政策。招录中优先考虑招录本地代课教师,特别是在民族地区,要向本地教师倾斜,尽量实现教师本土化。(本报记者 刘声)

北师大教授蔡永红:清退代课教师不宜一刀切 2010年01月29日

作者:臧文娟

来源:人民日报

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国教育重点从数量上的普及转向了质量上的提高。提高教育质量的落脚点就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化水平。2001年教育部首次提出要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2006年又提出要逐步地清退所有代课人员。

在师资短缺的年代,代课教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特殊贡献,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很多代课教师拿着非常微薄的报酬,年复一年教书育人,提高了当地人口素质。对其历史贡献,我们不能忽略。

代课教师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是由地方政府聘用的,有的由学校自主聘用;有的从教数十年,有的是新近临时聘用的;执教水平和学历状况也参差不齐。各地的师资和财政情况也有差别。如何清退代课教师,不宜一刀切。

不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对于那些从教时间长,水平较高,年纪大的代课教师,可以考虑其优先转正;对于任教时间不长,学历达到要求的,不妨给个机会考试,通过考试的也可以成为正式教师;对于学历不达标,教学水平不能胜任的代课教师,政府在清退时要提供合理补偿,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为其再就业提供帮助。

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广泛。学生和家长当然希望提高教师水平,代课教师的历史贡献和生计问题也不容漠视。怎么清退代课教师,相当敏感,一旦处理不慎,可能引发怨言,甚至社会矛盾。如何既坚持对教育质量负责的原则,又充分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得刚性政策得到有情执行,这充分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臧文娟)

第二篇:如何看待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第五周、如何看待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取得决定性进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空前繁荣,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跨越,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显示出异军突起的良好态势。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谁、依靠谁是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这一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第三篇:在学校文化引领下建设和谐协作的教师群体

在学校文化引领下建设和谐协作的教师群体

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的成败也取决于人。学校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一个有凝聚力、竞争力和相互团结合作的教师群体有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在这个群体中,所有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形成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及相互促进的局面,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个体素质。

一、以共同愿景鼓舞人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组织或群体,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其整体的能力,提高其整体的素质。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组织或群体,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而要提高群体素质、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完成“五项修炼”:实现自我表现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进行共同学习、学会系统思考。

怎样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竞争力和相互团结合作的教师群体?首先,需要对和谐协作的教师群体的特征具有明确的认识。根据1994年以来我校对“和谐发展”办学模式的探索,根据我们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学习和领会,和谐协作的教师群体应当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共同愿景、协作精神、良性竞争和特色互补。

所谓共同愿景是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目标、活动、荣誉等有着共同的、一致的认识,具有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现代管理理论特别强调共同愿景的导向作用,认为必须“将个人的愿景整合为共同的愿景”,“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

21世纪南小教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应当“为学校作出贡献光荣、为别人提供帮助光荣、求进步持续发展光荣”(三光荣),应当“在群体协作中献计和出力、在人际交往中坦诚和合作、在教育实践中勤奋和自勉、在名誉地位前理智和淡泊”(四个在)。现在“三光荣”、“四个在”已经成为南小教师的行为准则,成为他们在教师群体和谐协作中自主发展的精神动力。

为了形成共同愿景,我们着力营造“南小文化”。作为一所有着二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积淀了丰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在整理这份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发现,尽管南桥小学历经磨难,还是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南小的教师都有一颗爱国之心、爱校之心、爱生之心,他们都乐于为此作出贡献。许多教师从少女时代一直到老年,始终在南小的校园里辛勤耕耘。这就是南小学校文化的精神源头。

在整理这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办好一所学校,特别是办好一所名校,归根到底是要进行学校文化的建设和积累;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累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要始终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办校、办一流学校的有力抓手,把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到人文精神养育的高度,以自主精神的培育为抓手,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1999~2002学年办学三年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本校传统的文化积淀,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其人文精神的养育功能,塑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学校不断寻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新的生长点,着力突出教师自主精神的培育,在环境氛围的创设中处处体现教师自主精神培育的目标,在学校文化的创建过程中大力弘扬教职工的主体精神。

几年来,我校以现代人文精神为指导,把校本教育理念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教师文化建设方面,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培育,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两个方面进行有计划地进行课题实践,使之帮助教师激励发展,转化为自我的内驱力。在学校管理中努力体现人文思想,在实践操作中注重对教师情感和意志的引导,注重文化内涵的充实。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弘扬每位教师的主体精神,挖掘每位教师的价值和潜能,培养其独立的个性,鼓励和促进其创造精神和自我表现,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和谐自主发展,形成了“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在传承中求发展”的思路。

首先,强调管理过程的民主化问题。例如,我们无论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的活动还是制订的各种制度等,都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强调管理过程的自主性。我们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努力给教师、学生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契机,以达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的目的。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人本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对此,我们

在平时管理中注意调动教师这方面的积极性,是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达成的目标成为现实。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为了让教师在自我勉励下实现这一要求,我们在师德建设中努力做好教职工主体精神的塑造,提出道德自律、工作自励的四个要求:即:在群体中的影响与地位,在人际交往中的坦诚与合作,在工作中的勤奋与自励,在利益面前的理智与淡泊。在工作实践中引导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达成共识,进行大讨论和演讲。“我的进步与学校发展”“我和我的学校”“我和我的教研组”“我和学生”。对先进人物的培养和宣传也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学校要求有更多的骨干教师,甚至是名师,但骨干教师是从自己的每一堂课开始的。名师更是从自己的脚下,从我们的身边开始起步的,因此,我校在十分注重学习和宣传各种先进人物时,也不忘学习和宣传身边先进的你我他。

同时,为了形成共同愿景,学校不断调整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在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学校每五年制订一次发展规划。在前一个五年规划(1999—2003年)中,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做为学校发展的重心,提出“经过努力,到2003年底,学校60%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学骨干,10—15人成为区级(包括市级)骨干教师,1—4名教师成为具有突出教学风格的著名教师。这一目标的提出,激发了广大教师自主发展的极大热情。我们抓住机遇,号召全校教师制订个人发展的五年规划。并通过签订发展目标书、教师责任书的方式明确学校对他们发展的期望,把共同愿景与个人愿景统一起来。在前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基本实现以后,最近我们又制定了《南桥小学2004—2008年办学规划》,以“创新、合作、优质服务”为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思想的更新、敬业精神的提升、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办学业绩的突破。

以学校文化引领,形成教师群体共同愿景,为南桥小学教师在教师群体和谐协作中自主发展注入了富有生命力的内涵。和谐发展总是相对的,和谐发展不等于没有矛盾。关键是用理智的态度去面对矛盾,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在动态中实现群体和个体的和谐发展,这也是对发展的积极主动的态度,与“自主发展”的涵义相匹配。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教师们在和谐协作群体的“润泽”中成长,在学

校的发展中也求得了自身的发展。

二、以评价机制激励人

在学校文化的引领下,教师在群体和谐中自主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主动发展,强调的是变人,是日常的研究和改进。那么学校的评价机制、管理机制的确立和运行就必须以此为价值取向,优化评价机制,提升教育教学效益,优化管理体制,激发师生的自主自发展意识。

1、建立考评制度。对各类教师群体的评价,群体是否和谐,是否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对教师个体的评价,教师个体是否为群体发展做出贡献,是否主动发展。学校在教师全体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先后制订了《教师岗位责任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考核细则》、《教师特别奖励细则》、《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细则》等,进一步促进教师群体的和谐自主发展。

2、建立考评模式。建立学校、年级组、办公室、家长为主体的上下沟通的评估网络。其任务是逐级实行自评和复评,及时反馈信息。评价的措施做到坚持两个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复评相结合。所谓形成性评价,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照评价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改进评价内容与方法。所谓终结性评价,是指一学期或一学年末所进行的综合性全面评价,以对教师群体和谐自主发展水平做出鉴定、认可。由学校评价小组根据总体部署,于学期末进行终结评价,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结论。

3、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

评价结果的运用引导着学校去追求教师群体和谐自主发展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建立在实践和科学之上的有效评价,以其鲜明的导向性,强有力的制约性,积极的激励作用,稳稳地把握住了教师素质向专业化发展的大方向,办学思想进一步端正,面向全体学生得到了保证,学校得到了发展,教师素质明显提高。

4、注意评价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教师自评、群体互评,学校、学生、家长三结合综合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促进教师自我评价。要求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尊重每一位教师价值,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实施聘用合同制,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培训,提供再提高的机会。积极配合 “研究性学习小组”,作为

提高学校师资素质的重要途径。

以评价机制激励人,引领教师在和谐的群体中自主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1、提高了教师的和谐自主发展的意识、水平和技能

教师树立从教学型转变为教学与研究型相结合的理念,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足够、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的师资队伍;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教有特色,形成有个性、有特长的骨干教师群体。培养了一支既能和谐协作又能自主发展的优秀的教师队伍,注重内涵发展,优势明显。构建了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们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团结协作,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业务素质优秀,具有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养和继续教育,改革人事制度,加强管理,开展名师工程等系列措施,促进师资队伍全面、和谐、自主发展。

2、领导水平的提高, 探讨和构建了教师群体意识培养的机制,学校管理追求高效。学校是一所有着两百年历史的老校,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率先试行了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探索层次管理,减少管理层次等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有一支结构较合理,敬业爱生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考核力度的同时,增强了考核的弹性,打破了以往论资排辈的局面,激活了教师间竞争,激励的机制,形成了师师间合作的良好氛围。构建协调、高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管理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充分发挥管理效能;创设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把学校办成具备一流教育资源、领先管理水平、优良教育质量的示范性学校。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在市郊农村学校居领先地位,真正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依据新基础教育未来教师新型形象,教师考核评价也随之立体、多元化,学校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的机制确立,教学质量不再是唯考试成绩论,更注重师德、师生关系、师生的进步尤其是学生的进步,师生在学校的生命质量、科研探索等的综合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促进教师群体和谐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功能。

第四篇:教师梦,中国梦——教师作风建设演讲稿

中国梦,教师梦

————金华一中“三三作风”建设演讲稿

周进业

2013年,当总书记在就职演说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大部分的人以为这只是就职时的说辞。然而,越来越多的政策和实践说明习主席将是一个“实干家”。“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股新风注入了这个国家,也注入了我们的校园。“三三作风”建设,无疑就是教师“实干兴邦”最好的保证。

“中国梦”,大到一个国家的昌盛,小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学校的辉煌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希望我们的校园是一个“实干”、“协作”、“讲真情”、“讲责任”“精益求精”的集体,我们的老师因为教育的梦想而激情澎拜,我们的学生因为未来的理想而斗志昂扬。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不久的工作者,我曾犹豫过教师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也曾想读研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然而一味的徘徊与忧郁并不能解决问题。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做什么职业的,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踏踏实实的教书。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帝国崛起的人才,实现自我的教师梦不也是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吗?

一、教师们的梦想是什么?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深深盼望见到的,成长中的你们将会打造出这样的一个中国,是一个用文明尺度来检验自己的中国,这样的中国,因为自信,所以开阔;因为开阔,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韧、更长远、更伟大。

作为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上担负着培养和教育好国家未来的主人的重任。我想,这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梦想。

二、教师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教育梦?

我认为,要使教师的精神面貌有大的改观,使我们的教师充满自信,除了社会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对教师取得的业绩及时给与表扬、肯定、奖励外,还应在教师自身的自我调整上多下功夫。

1. 要有实干、负责任的精神

任何一个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支有境界、有激情、有思路、有实干能力的教师团队。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工作应该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在具体繁杂的工作面前他们努力工作,不辞辛苦,不怕劳累,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同时,强烈的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也是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的师德师风原则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对人

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时,他才会全力以赴地去奋斗。教师要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必须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2.要有协作、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师的发展也是一个学科组发展的缩影,个人的发展是有限的,而团队的智慧是无限的,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教育研究成果,将使我们走的更好、更远。老师的职能是“授道解惑”,因此我们要有一颗一丝不苟的心,要持之以恒的做到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3.发扬博学、精益求精的学习

我们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在知识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一个教师要面临落伍的危险。如果我们不经常地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就会落伍,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就会老化,我们就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无论是思想素质,还是业务能力,都必须“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不断创新”,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如何将教师梦融入中国梦?

爱是维系师生情的纽带。一个积极热情,工作卓越的教师,总能将爱源源不断的注入学生心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激起他们的情感浪花,塑造高贵的灵魂。“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没有理想的羽翼,我们很难飞入与云相伴的蓝天。教师的中国梦,系着孩子,系着未来,因而也系着民族与国家。优美与崇高,是我们祖先曾经的拥有,是我们民族的个性与骄傲,如今却是我们的尴尬与空茫的欠缺。

教育,不是一场考试;教育,关乎每个人的基本生存状况与整个民族的基本精神特征。我的中国梦,一个教师的中国梦,就是渴盼通过教育让我们找回曾有的优美与崇高,让我们现在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将来的每一位公民骄傲幸福地生活在自我的家园中!

周进业

2014/1/5

第五篇: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教师)

建设幸福中国演讲稿

老女孩

朋友们:

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老女孩的故事。我出生在管仲故里的一个小乡村里,从小就仰慕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豪情壮志,总盼着自己能成为一只飞出乡邻的金凤凰,为泱泱中华增添一抹灿烂的色彩。为了这个大大的梦想我不停得在前进,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成了村里的第一位女大学生。接到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的泪如雨下,用尽全身的力气仰天长啸:“这世界,我来了„„”

世界上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一眨眼四年的大学生活悄然而逝,当别的同学在悲伤,在诉说着离别之苦时,我的内心却有一把火在熊熊燃烧着——高薪,名企,ceo总之,再也不回到那个穷乡僻壤里了。

母亲则不一样,她老了,她总希望儿女能呆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做出点贡献。她希望我回到家乡当一名教师,学以致用。

农村脏,穷,发展空间小,当一个教师能有什么出息呀;况且农民素质低,思想守旧,我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怎么能和他们为伍,笑话!

当我振振有词说出自己那所谓正当理由时,母亲惊愕了许久,然后用颤抖的手慢慢地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破旧的信封扔到我的脸上,她的神情很悲伤,仿佛遗失了一件极其贵重的珍宝。然后用地道的颍上方言一字一字训斥

“这是俺外出打工时你给俺写的第一封信,它是妈的宝,我看你早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信封撞击过我的脸后,划过我的胸口,里面的信纸散落出来。我看到信的落款1994年10月23日,我的全身犹如电流袭过---我怎么会忘记1994年10月23日,那一天,我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那一天,我敬爱的谢老师亲手为我们带上红领巾,她笑得那么甜。当我们在队 旗下宣誓时她哭了,她说那是幸福的眼泪,那是庄家人看着禾苗茁壮成长时留下的喜悦之类。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我的脑海里满是谢老师甜甜的笑和那喜悦的泪,想着想着我遇见了自己的梦想。我要把梦想告诉我亲爱的妈妈,让她为我自豪。于是八岁的我第一次写起了信。亲爱的妈妈:

今天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谢老师说每个少先队员都应该怀有梦想,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不懂什么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她一定也在为这个梦想而奋斗,她是那么的好,就像妈妈一样的爱护着我们。能成为像她一样的老师就是我的梦想。

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实现这个梦想的。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可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 没有 没有

妈,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您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吗?如果您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请让我依偎在您温暖的怀抱里,继续着儿时的梦想。我要告诉你我的未来就在这里,就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就在你日日夜夜的督促与期盼中,就在这三尺讲台上。

今天啊,我终于明白了,我那敬爱的老师所传递给我的梦想是“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之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今天啊,中国的少年已转交到我们的手中,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更加美好的中国将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变为现实。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中华民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这就是我,一个老女孩的新梦想。

下载如何看待代课建设这一中国特有的教师群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看待代课建设这一中国特有的教师群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