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动控制原理第三次实验报告-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装
订
线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预定时间 实验时间 姓名学号 授课教师 实验台号 专业班级
黄挚雄 黎群辉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装
订
线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及由波特图来确定系统开环传函。2.掌握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波特图。
二、原理简述
(一).实验原理
1.频率特性
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ω 由0变至 ∞)而变化的特性。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因此,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
(1)对数频率特性:
又称波特图,它包括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是频率响应法中广泛使用的一组曲线。这两组曲线连同它们的坐标组成了对数坐标图。
装
订
线 对数频率特性图的优点:
①它把各串联环节幅值的乘除化为加减运算,简化了开环频率特性的计算与作图。
②利用渐近直线来绘制近似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而且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具有奇对称于转折频率点的性质,这些可使作图大为简化。
③通过对数的表达式,可以在一张图上既能绘制出频率特性的中、高频率特性,又能清晰地画出其低频特性。
(2)极坐标图
(或称为奈奎斯特图)(3)对数幅相图
(或称为尼柯尔斯图)
本次实验中,采用对数频率特性图来进行频域响应的分析研究。实验中提供了两种实验
测试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频率特性的测量
用来直接测量对象的输出频率特性,适用于时域响应曲线收敛的对象(如:惯性环节)。
该方法在时域曲线窗口将信号源和被测系统的响应曲线显示出来,直接测量对象输出与信号源的相位差及幅值衰减情况,就可得到对象的频率特性。
间接频率特性的测量
用来测量闭环系统的开环特性,因为有些线性系统的开环时域响应曲线发散,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负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装
订
线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预定时间 实验时间 姓名学号 授课教师 实验台号 专业班级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装
订
线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香农定理,了解信号的采样保持与采样周期的关系。2.掌握采样周期对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影响。
二、原理简述
本实验采用“采样-保持器”LF398 芯片,它具有将连续信号离散后以零阶保持器输出信号的功能。其管脚连接图如 5.1-1 所示,采样周期T 等于输入至 LF398 第8 脚
(PU)的脉冲信号周期,此脉冲由多谐振器
(由 MC1555 和阻容元件构成)发生的方波经单稳电路
(由MC14538 和阻容元件构成)产生,改变多谐振荡器的周期,即改变采样周期。
1. 信号的采样保持:电路如图 5.1-3 所示。
连续信号 x(t)经采样器采样后变为离散信号 x*(t),香农
(Shannon)采样定理指出,离散信号 x*(t)可以完满地复原为连续信号条件为:
ωs≥2ωmax
(5.1-1)
第 1 页
装
订
线
式中ωS为采样角频率,且ωs=2п/T,(T为采样周期),ωmax为连续信号x(t)的幅频谱| x(jω)|的上限频率。式
(5.1-1)也可表示为
2.闭环采样控制系统
(1)原理方块图
(2)模拟电路图
第 2 页
装
订
线
图 5.1-4 所示闭环采样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从式
(5.1-4)知道,特征方程式的根与采样周期 T 有关,若特征根的模均小于 1,则系统稳定,若有一个特征根的模大于 1,则系统不稳定,因此系统的稳定性与采样周期 T 的大小有关。
三、仪器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四、线路示图(见模拟电路图)
第 3 页
装
订
线
五、内容步骤
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的“ST”的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2.信号的采样保持实验步骤
(1)按图 5.1-3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将正弦波单元的正弦信号
(将频率调为 2.5HZ)接至 LF398 的输入端“IN1”。
(3)调节信号源单元的信号频率使“S”端的方波周期为 20ms 即采样周期T = 20ms。
(4)用示波器同时观测 LF398的 OUT1 输出和
IN1 输入,此时输出波形和输入波形一致。
(5)改变采样周期,直到 200ms,观测输出波形。此时输出波形仍为输入波形的采样波形,还未失真,但当 T > 200ms 时,没有输出波形,即系统采样失真,从而验证了香农定理。3.闭环采样控制系统实验步骤
(1)按图 5.1-5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取“S”端的方波信号周期T = 20ms。
(3)阶跃信号的产生:产生 1V的阶跃信号。
(4)加阶跃信号至 r(t),按动阶跃按钮,观察并记录系统的输出波形c(t),测量超调量Mp。
(5)调节信号源单元的“S”信号频率使周期为 50ms 即采样周期T = 50ms。系统加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系统输出波形,测量超调量 Mp。
(6)调节采样周期使T = 120ms,观察并记录系统输出波形。
六、数据处理
第 4 页
装
订
1典型二阶系统:(R =10K)线
其峰值时间为tp=281.3ms,超调量为39.8%,调节时间为ts=1.375s 2典型二阶系统:(R =50K)
其峰值时间为tp=781.3ms,超调量为10%,调节时间为ts=1.25s 3典型二阶系统:(R =160K)
其峰值时间为tp=2.688s,超调量为0,调节时间为ts=2.531s 4典型二阶系统:(R =200K)
其峰值时间为tp=4s,超调量为0,调节时间为ts=3.281s 随着电阻R的增大,系统响应的峰值时间变长,超调量较小,调节时间也变长,系统的稳态性能变好,但响应速度减小。
七、分析讨论
第 5 页
第二篇:自动控制实验报告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
系统模拟电路图 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s)=10K/s(0.1s+1)(Ts+1)
式中 K1=R3/R2,R2=100K,R3=0~500K;T=RC,R=100K,C=1f或C=0.1f两种情况。
四、实验步骤
1.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将纯积分电容两端连在模拟开关上。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3.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取R3的值为50K,100K,200K,此时相应的K=10,K1=5,10,20。观察不同R3值时显示区内的输出波形(既U2的波形),找到系统输出产生增幅振荡时相应的R3及K值。再把电阻R3由大至小变化,即R3=200k,100k,50k,观察不同R3值时显示区内的输出波形, 找出系统输出产生等幅振荡变化的R3及K值,并观察U2的输出波形。
五、实验数据 1模拟电路图
2.画出系统增幅或减幅振荡的波形图。C=1uf时: R3=50K K=5:
R3=100K
K=10
R3=200K
K=20:
等幅振荡:R3=220k:
增幅振荡:R3=220k: R3=260k:
C=0.1uf时:
R3=50k:
R3=100K:
R3=2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