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资料[大全]

时间:2019-05-14 03:2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资料[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资料[大全]》。

第一篇:4、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资料[大全]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一、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少先队、教导处、年级组、校医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辅导室。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各班班主任应积极协助学校负责人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 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 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三、预防教育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学校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早期预警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1.心理辅导室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2.学校每年对三类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①对一年级不能适应学习环境学生的排查;②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排查;③对心理压力太大学生的重点排查。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1.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周向年级组长汇报一次,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汇报。

2.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每周一次向学生辅导员了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

3.学校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心理辅导办公室报告。

五、危机干预

对于名单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其危机程度由心理危机评估小组确定。建立支持系统。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动员有心理困难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必要时要求学生亲人来校陪伴学生。

建立治疗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咨询或到上级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可辅以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必须在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校或在相应的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医院等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建立阻控系统。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心理咨询老师、医院医生在接待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来访时,在其危机尚未解除的情况下,不让学生离开,并立即报告给学心理辅导室及学生所在年级。

建立监护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1.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学校成立以班主任、学生干部为负责人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以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监护小组及时向学校汇报该生的情况。

2.对于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者,学校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如愿意将其接回家治疗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如家长不愿意接其回家则在与家长鉴定书面协议后由家长陪伴监护。

3.经心理危机评估小组或心理健康专家评估与确认有严重心理危机者,学校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立即来校,并对学生作休学处理,让家长将学生接回家或送医院治疗。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学校对该生作24小时特别监护。对心理危机特别严重者,学校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或在有监护的情况下送医院治疗。对于出现危机事故的学生在医院接受救治期间,学校亦指派相关人员根据医院要求在病房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

六、后期跟踪 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向学校出具学校认可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学生复学后,学校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班主任对其要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

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学校要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安排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心理辅导室对他们保持密切的关注,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专家对其进行定期跟踪咨询及风险评估。

各工作人员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教育为主、及时干预、跟踪服务的原则,畅通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通道,经常性地对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逐一分析。对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适应困难学生、突然遭受重大打击等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随时掌握心理危机高危学生的心理变化。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3年9月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一、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少先队、教导处、年级组、校医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辅导室。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各班班主任应积极协助学校负责人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

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

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三、预防教育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学校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早期预警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1.心理辅导室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2.学校每年对三类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①对一年级不能适应学习环境学生的排查;②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排查;③对心理压力太大学生的重点排查。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1.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周向年级组长汇报一次,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汇报。

2.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每周一次向学生辅导员了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

3.学校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心理辅导办公室报告。

五、危机干预

对于名单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其危机程度由心理危机评估小组确定。

建立支持系统。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动员有心理困难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必要时要求学生亲人来校陪伴学生。

建立治疗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咨询或到上级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可辅以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必须在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校或在相应的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医院等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建立阻控系统。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心理咨询老师、医院医生在接待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来访时,在其危机尚未解除的情况下,不让学生离开,并立即报告给学心理辅导室及学生所在年级。

建立监护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1.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学校成立以班主任、学生干部为负责人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以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监护小组及时向学校汇报该生的情况。

2.对于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者,学校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如愿意将其接回家治疗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如家长不愿意接其回家则在与家长鉴定书面协议后由家长陪伴监护。

3.经心理危机评估小组或心理健康专家评估与确认有严重心理危机者,学校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立即来校,并对学生作休学处理,让家长将学生接回家或送医院治疗。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学校对该生作24小时特别监护。对心理危机特别严重者,学校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或在有监护的情况下送医院治疗。对于出现危机事故的学生在医院接受救治期间,学校亦指派相关人员根据医院要求在病房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

六、后期跟踪

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向学校出具学校认可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学生复学后,学校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班主任对其要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

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学校要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安排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心理辅导室对他们保持密切的关注,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专家对其进行定期跟踪咨询及风险评估。

各工作人员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教育为主、及时干预、跟踪服务的原则,畅通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通道,经常性地对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逐一分析。对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适应困难学生、突然遭受重大打击等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随时掌握心理危机高危学生的心理变化。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3年9月

第三篇:心理危机干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汇报自己参加培训后不成熟的感悟与思考。这次的培训是在华中师范大学,以讲座学习为主,参观了华师大的心理发展服务中心并于其他院校的老师进行了交流。由于时间所限,我仅就学习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和交流中引发的一点思考做一个简要汇报:

学习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我们指导员在心理危机中的角色定位究竟是什么。

1.辅导员应扮好心理危机“处理过程参与者”

辅导员工作侧重点主要在于平时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对心理危机苗头的发现与辨别等;工作内容主要是关注发展性危机,协同专业心理健康助人者,进行预防性干预,如做好心理普查、危机排查等工作。根据心理危机各阶段的特点,辅导员应偏重于进行全程性、动态性管理,定期访谈,定期排查,及时与专业心理助人者共同研判状态。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危机预防中,应更偏向于价值观的引导,解决心理危机的思想根源。在心理危机突发事件中做好陪伴和与各方的协调以及学生相关情况的及时提供。觉得我们也应该效仿一些高校,细化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急手册,一方面明确各部门权责,另一方面提供指导型工作流程和范例式处理办法,使指导员拿来能用,用之有效,事后无责。

2.辅导员不应扮演“庇护者”的角色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下,学生问题的处理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简单粗暴,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这一导向下,我们容易产生同情心理,犯过渡保护的错误,最终错误的扮演了“庇护者”的角色。我们应当学会甄别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当做思想问题谈心谈话了事,而是需要提高我们的敏感性,自己迷惑和无法把握时及时转介。

3.辅导员不应当扮演“专业人员”的角色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有别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充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至于业务上要求辅导员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辅导等相关知识,为的是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更好地开展工作,而不是要求其代替专业人士从事心理危机的诊断和干预工作。这背后有三个原因:一是辅导员如果兼具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心理辅导者的角色,会引起角色冲突。心理危机干预或者辅导要求遵循价值中立原则,而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二者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面临着相当大的专业受限性,所以真的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三是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十六条和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也就是说法律只赋予我们进行心理健康说明教育的权利,并且明令禁止我们进行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疗和心理障碍的诊断。此外,现阶段关于心理危机干预问题方面的管控制度局限于如何从源头来解决问题,从而忽略了对心理干预的指导员法律途径的保护以及进行不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所造成的后果的法律责任的认定,这也导致了我们指导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心理问题问题谈虎色变。所以我们应当对二级学院的生活辅导室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作用定位,从宏观制度上细化明确指导员的权责义务,促使指导员健康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在交流中引发的思考就是我们指导员在心理危机工作中应重视体育锻炼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心理危机的积极作用是取得理论界和一线工作者一致认可的有效办法。大家总会听说这个官员那个老板不堪重负自杀了,娱乐明星今天吸毒明天抑郁后天离婚了,但你很少听说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出现诸如此类的情况,我想可能算做是一种证明吧。

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观看体育比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组织大量学生真正喜欢的体育赛事和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锻炼,在培训、资金、场地、设备上给予大力支持,通过组织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尝试建立学生工作与体育工作的协调配合机制,让学生工作部门与体育工作部形成合力,大力提升校园的运动氛围,让体商建设工程更上一层楼。这样才有可能取得体育场对网络游戏这场攻坚战的胜利。再如我们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观看大型赛事,给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伴随着比赛的无限激情与跌宕起伏的是观众们的呐喊、鼓掌和感动,可以使他们压抑着的评判欲和表现欲得以释放。如果你去过辽宁主场,喊过辽宁,削他这样的口号。就一定能感受到这种作用的真实存在。此外,我们也应当强化心理训练和团体训练,全方位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寻求传统课堂理论性质健康教育教学的改革,大力提倡心理训练和团体训练,将其制度化体系化,努力实现在活动中教育,在笑声中学习,在快乐中思考。

以上即为我此次学习的一点感悟和一点思考,由于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以上感悟和思考会存在大量不科学的结论和内容,也希望大家给与理解和原谅。最后,再次感谢学生工作部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出外参观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我们真正的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更加认识到了自己业务上的巨大短板与显著差距,让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

谢谢大家!

第四篇: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

为进一步有效干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及时疏导、避免或减少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伤害事件发生,保障公安民警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各项公安工作,省厅专门制定了《全省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处置预案》。

该预案为我省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处置工作提供了细致周密、可操作性强的理论指导,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公安民警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工作、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用现有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造成或可能造成当事人陷于认知、情感和行为发生紊乱,甚至危及生命的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以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以人为本、预警及时;预防为主、教育先行;重点突出、干预到位;支持系统、多方结合;科学规范、严格保密这六项工作原则为指导。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民警对心理危机的了解与认识,提高民警承受重压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措施,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重塑信心和正确评价自我,顺利度过危机,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预案中分别对省、市、县三级心理危机干预部门的职责提出明确规定,要求各市公安局政治部成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本市公安民警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配合省厅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组做好本地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各县公安局成立心理危机干预情报站,负责建立以政工部门工作人员、科所队长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民警的工作、生活、思想及心理状况。在发现或得知民警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表现时,要尽快向市级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组报告相关情况,采取必要的看护措施和妥善的援助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事件。《预案》还根据事件的性质将心理危机事件分为A、B、C三级,对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杨博

第五篇:深化心理干预机制

新闻发布会材料

深化心理干预机制 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心理干预工作新闻发布稿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邹碧华

(2013年5月30日)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刚才大家参观了浦东法院少年法庭的心理咨询室,听了介绍,有了感性认识,心理咨询室在普陀法院也有,如果有兴趣的话也欢迎大家去参观。在介绍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心理干预工作前,请允许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上海的少年法庭工作概况。

1984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针对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的问题,建立了我国大陆第一个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少年审判法官在审理案件的同时,开展预防、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200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等17个中院作为设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单位,少年法庭开始综合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010年9月,上海率先在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指导处,从而实现了上海地区三级法院少年法庭组织机构以及综合审判工作的全覆盖,标志着上海法院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深化发展,我们发现,涉罪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往往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或心理问题;而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大多涉及亲情关系,父母亲属间的诉讼本身已给未成年人带来心理创伤,诉讼过程所造成的紧张情绪、心理压力则可能加重身心伤害。我们认为,如果未成年人出现问题,根源往往在于家庭,因此,在审理案件的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引导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正确认识问题症结,改变认知,修复彼此感情,改进家庭教养方式,切实改善亲子关系,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1998年,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首先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引入了心理测试报告。在长期不断探索的基础上,2011年,上海高院决定在少年法庭工作中全面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对需要和愿意的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据统计,2011年,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共启动心理干预74人次;2012年,共启动心理干预193人次,成效显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夯实基础,精心打造心理干预的队伍和设施 一是选聘少年审判心理辅导员。2011年初,为使心理干预机制与少年法庭工作有效对接,上海高院在全市法院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法官中选聘了50人,作为首批上海法院少年审判心理辅导员,由高院少年法庭指导处统一调度,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心理疏导、心理评估、心理矫治等工作。

二是开设心理学培训课程。2011年下半年,为提升心理学在 少年审判工作中的应用水平,上海高院专门为全市少年审判法官开设了为期一年共500学时的心理学培训课程,经过系统学习,已有30位学员首批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为少年法庭心理干预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共建心理援助实践基地。2012年初,上海高院充分利用高校心理学专业优势,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实践基地”,华师大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和老师到法院协助少年法庭开展心理干预工作,第一批10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已到上海法院各少年庭开展工作。如普陀法院审理的一起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案件,未成年人向某与被害人许某原是同事,因开玩笑将许某烧成重伤,并致许某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境。少年审判法官认为,从各方利益出发,促成民事赔偿并达成刑事和解不仅有利于案件审理,而且能够维系双方关系,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法官与心理学研究生仔细讨论并分析了案件情况,决定运用心理学引导诉讼各方。对于被害人,法官在交谈中发现其多次提到与被告人的关系融洽,即向其阐明达成调解在延续双方良好关系上的重要性;同时,运用了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在释明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让被害人对赔偿数额有客观理性的定位。这一过程中,既确保了被害人的知情权,又满足了被害人维持关系的另一需求。对于被告人,由于其有很强的内疚感,但自己没有赔偿能力,法官根据其强烈的赔偿意愿,启发其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请求父母帮助赔偿。这不仅仅是一封信,更是被告人写下的一份心理契约,是对其责任心和义务观念的唤醒。对于被告人父母,被告人的书信产生了另一种效用,涉 及到心理学上的认知失调原理:简单来说,人们往往喜欢奖励而非惩罚,这封信将被告人父母对民事赔偿的认知从赔偿他人的损失变成帮助自己的孩子,作出赔偿有利于自己孩子在量刑上的从轻处理。经过这样的认知调整,父母更加容易接受。最终,被告人向被害人真诚道歉,取得了被害人的充分谅解,双方达成赔偿调解协议,向某与许某的友谊也再次延续。

四是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2013年1月4日,上海法院系统首个少年审判心理咨询室在浦东法院正式启用,2月5日,普陀法院设立“知心天平”—亲情工作室,主要用于各类涉少案件的心理测评、评估、访谈、辅导、疏导等专项活动,对于可能存在消极心理倾向、情绪困扰、人格障碍的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心理调适、矫治辅导。心理咨询工作室的设立,为心理干预机制的规范化、专业化运行提供了新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上述举措,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形成了以院外专业机构心理咨询师为引导,心理学研究生为补充,院内心理辅导员为辅助,少年审判法官为主力的“内外结合”多层级工作模式,即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由少年审判法官、心理辅导员进行疏导,发现心理障碍则延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研究生共同进行干预,“内外资源”相互取长补短,有力地推动了心理干预机制的深化发展,使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第二,创新改革,深入探索心理干预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对症施方、适度延伸,心理干预贯穿始终。少年法庭将 4 心理疏导工作贯穿于未成年人案件庭前调查、法庭教育、调解导引、判后释明、回访帮教等各个环节,逐步完善心理干预委托、启动、实施等工作程序。根据特定对象,采取针对性个案干预策略,对症疏导解决心理问题。如虹口法院与区教育局联合建立“一对一”在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涉案诉讼或学校中有不良行为倾向或因家庭变故受挫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予以心理引导和生活关怀,使这些处于人生起航重要时期的学生,重树信心和理想。

二是“四理”交融、疏导为主,未成年人利益重中之重。长宁法院少年庭总结了审理未成年人案件要讲“四理”:即“法理、情理、事理、心理”,对当事人要讲法律法规、讲道德伦理、讲利害关系、讲心理健康。讲法理,就是引导当事人辨法析理,理解法律规定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讲情理,就是引导当事人通情达理,唤起当事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人情;讲事理,就是引导当事人冷静思考,正确处理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讲心理,就是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是创新载体、综合运用,庭前教育消弭矛盾。少年法庭将心理干预机制与法律释明、法庭教育巧妙融合,浦东、普陀法院分别精心拍摄宣传教育片《点亮爱的希望》、《牵了手的手》,从孩子的视角反映父母相争、离异等对其造成的影响,并通过案例、数字、心理专家分析论述等生动鲜活地讲述法律与亲情伦理,在 民事案件开庭前播放,当事人触景生情纷纷落泪,极具震撼教育效果,从而在共同关爱未成年子女问题上很快达成共识,试播的案件多以调撤方式结案。

2012年,一中院对减刑假释少年犯开展心理辅导40人次;闸北法院对58件刑事案件进行了心理干预,占案件数的35.97%;长宁、闵行法院少年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撤率达到100%,充分体现了少年司法的温情和关怀。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人民法院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能仅靠简单的说教和单纯的判决,更要注重解开他们的心理症结,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他们认识自己、接纳别人,融入社会。

上海法院少年法庭的心理干预工作仍在继续探索,我们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美丽梦想,我们将不断努力,通过少年法庭工作帮助他们实现美丽中国梦。

附件:心理干预案例2例 案例一:闵行法院小建心理干预案

【心理干预对象的基本情况】未成年被告人小建(化名),于2011年12月某日在本市金山区某足浴店内行窃,因仅窃得少量财物,遂放火泄愤,点燃店内废纸等杂物,致足浴店过火面积300平方米,造成财产损失人民币141万余元。法院根据社会调查报告查明:小建出生次日丧母,其父因病只能从事简单劳作,且于小建七岁时瘫痪在床,其兄自大学毕业后因精神疾患至今尚 在治疗中,小建自小由其祖母、叔父抚养长大。其祖母过世后,由其叔父对其日常生活加以照顾并时常对其督促教育。不健全的家庭对小建的心理造成影响,加之小建本人性情冲动,对自身约束不严,自小学起即开始抽烟、喝酒,留宿酒吧或在网吧等场所流连。2010年6月中专毕业后,小建多次结伙他人实施盗窃,所得财物均用于吃喝玩乐。

该案在闵行法院审理期间,少年法庭进行了心理干预工作。小建被以放火罪和盗窃罪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小建服刑期间,法院继续跟踪帮教,少年审判法官和华师大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不仅到少管所面对面进行心理疏导,还通过书信往来了解动态,与小建结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

小建:

你好!

在我读了你的来信后,我是有一些讶异的。原因并非是你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主动和我交流并且分享你这些日子以来的感悟,而是我在你的字里行间仿佛读到了一些东西——它们是有别于上一次我在少管所里见到的你的。当然,我必须要感谢你,正因为你的信任和坦诚,使我们之间的互动开始产生了一些意义。

你在信中说你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我想这句话你说得还不够准确,因为至少在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有些倔强的少年已经开始能够慢慢地面对过去的那个自己,已经逐渐了解自己曾经做的一些事情是不可原谅的。人要接受自己是很困难的,这个过程就像你重新揭开旧疤,每一次回顾那个现在看来可能是不堪入目的自己都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你的来信告诉了我,你有这种勇气。

我对于你的情况略知一二,在我的印象中,你生活所经历的苦痛是要比一般 孩子大很多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你并不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三口之家的快乐,家庭背景的特殊性也要求你承担更多、付出更多。希望你能原谅我仅用这几行字轻描淡写我想象中的你的生活。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快乐的孩子。或许对于你来说快乐是一件奢侈品,因为生活可能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但拥有快乐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而你思念的病榻上的父亲,一定也希望自己的儿子生活快乐。或许你会觉得我现在和你说快乐非常可笑,因为你正身陷大墙之内。我想说,快乐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心安理得。换句话说,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让你感到踏实,你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你感到欣慰。如果你的每一次快乐发生于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那么你的内心感受一定是踏实且安定的。所以现在你需要重新开始了解你之前并不知道的法律法规,它们都会为你未来的所作所为划定界限,而这是非常必要的。我清楚你在少管所经历的一切将会非常艰苦,你会付出比一般孩子更大的代价,然而这种残酷、这种对于心身的磨练都是为了和自己身上那些缺点说决裂,并且学会为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起责任。

现在,我要和你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名叫吕代豪的台湾人年少时曾经斗狠打架甚至加入到台湾最臭名昭著的黑社会,砍人、开赌场、偷盗、勒索、敲诈、开应召女郎站,可谓是无恶不作。因此也连续入狱、越狱,台湾的30所监狱他就呆过14所,前后共被判处的有期徒刑38年。但谁又能够想到,就是这个人,后来成为了美国教育学博士、神学博士,并且致力于社会服务及公益事业,传播仁爱,助人向善。对于自己,他说,“我正在清洗掉手上的鲜血,这需要我一生的时间”。当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除了感叹这个吕代豪传奇的一生外,更加体会到人类身上充满的一切能量,所谓脱胎换骨并非是天方夜谭。

我想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知道从书籍中收获点滴不断反思,知道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知道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切实改变自己开始。我也相信你有足够的能量,坦然面对曾经的自己并走出过去,重新拥有这个世界。最后,提醒一下你,你需要感谢自己,因为是你,为我们帮教的开展、也为你自己的改变争取到机会。

小建:

你好!

很高兴能够在一个月之后再次收到你的来信。虽然我的新年祝福可能来得有些晚了,但依旧要说,祝你新年快乐!

其实我对于你情况的了解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如果不是你在来信中又一次真诚坦率地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告诉我这几年你的自身经历,我也不可能从更多地角度去想你的问题,去想你是为何成为现在的你。

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你已经在你的信中写到了,就是“不知为什么总是在十字路口走错路”。你对这个问题是有自己的思索的。我想,你应该不难理解十字路口的意思,是你需要在这个时候作出某种选择,选择不一定是前进或退后,也可能是两条或多条在当前看来完全不知道最终会是什么结果的道路。我想你并非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至少在面对十字路口时你会有意无意地选择一条更好而不是更坏的岔路。比如你在被逼迫强制性学习的时候就有打算开始好好念书的想法。但你知道,想法或所谓的决心与实际行动是有区别的。想法可以天马行空,行动只能靠着一步一步走。我总觉得,人漫长的一生是有非常多的十字路口的,因为这些异常重要的十字路口——尽管人很多时候在那一刻并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人总会给自己选择出一条最合理的岔路。但问题是,人在选择好岔路后是否坚定地去走或仍然徘徊在十字路口,这就会产生实质性的区别。所以其实我会说,你并不是在十字路口走错路,而是摇摆在十字路口太久。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人对于问题总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方式,无论我们的各种认识如何的不同,我想目的都是为了更清楚更明白地了解问题本身,来寻求一种成长。

有一点我们一定会达成共识,即现在的你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信中的你看起来信心满满,对于改变亦是充满期待。我真心希望这一次你的不怕与鼓起勇气是充满底气的,是可以为你走上一条对己对人而言最理想的道路并且坚定地走下去而不必懊悔或暗自庆幸做足准备的。我同意你对于自己交友不慎与不劳而获是导致自己犯错的分析,但更加希望你能够尽快从分析与思考中走出,将这些不好的习惯努力从自己的身上去除干净。

其实我非常希望听听你除了回顾过去的一段经历和学习到的法律之外的其他,像是你与同伴们的交流与生活等。如果我记得不错,你在前一次来信中有提 到读了一些我们这边送过来的书。不知道这些书你已经看了多少,你的阅读心得又有哪些。我只是想分享说我个人的经验是,读书人一定会同书中的一些文字产生或多或少的共鸣,这些安静又积极的共鸣一定会在无形中深刻地影响到读书人对于自己与周围世界的看法。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尽可能地假设我在这封信中写下的文字能够让你产生更多的共鸣,但这种想法一定是偏颇的,因为我了解的你还不够多、不够深入,我已经说的你也不可能完全认同。尽管如此,我会努力尝试让你从每一次的信件往来认识到自己更多,我会尽我所能。

照顾好自己,相信自己。寒冬很长,但终究会等到春暖花开。

案例二:浦东法院小雨心理干预案

【心理干预对象的基本情况】小雨,女,2000年12月生于上海,小学班干部,聪明伶俐,个性开朗。按照小雨父母赵先生与孙女士离婚时的约定,小雨在父母离婚后应随赵先生共同生活,但赵先生为海员,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出海,不能实际照顾女儿。因此,出海期间小雨的生活实际由孙女士照顾。孙女士是医院护士,工作“三班倒”,晚班时段,女儿实际寄宿于外婆处。2011年 5 月,小雨年方10岁,孙女士起诉要求女儿随其共同生活。孙女士认为,赵先生是海员,不能实际照顾女儿,且自己学历更高、居住条件更好,抚养女儿更为有利。而赵先生则以孙女士工作性质不便与女儿共同生活,且家中有罹患精神病的弟弟,变更抚养关系对女儿极为不利为由,坚决不同意孙女士的诉请。少年庭两次开庭审理了该案。庭审中,原、被告情绪激动,坚持己见,并都提交了女儿愿意随自己共同生活的证据材料。法庭两次调解未果。

2011年7月,少年庭委托心理咨询师对三人进行心理访谈、测 试和评估。根据查明的事实并参考心理评估的意见,法院采纳了孙女士的意见,判决小雨随原告孙女士共同生活。宣判后,法官与咨询师再次对孙女士、赵先生进行了心理疏导。败诉的赵先生服判息诉。孙女士欣喜地接受了法院判决,并尽力照顾女儿。小雨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情绪稳定,心态积极,学习、生活情况良好。

【启动原因】

1、探知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性格特质等,为裁判作参考;

2、帮助当事人改变认知歪曲,正确面对现实。【心理干预措施】

1、第一次心理干预 :探知真实意愿,准确裁判

由于双方要求抚养女儿态度坚决,且抚养条件各有利弊,同时,双方提交的小雨愿与己生活的意见相互矛盾,为探知各方的真实想法、性格特质等,为裁判作参考,故启动第一次心理干预程序。

2011年7月13日,咨询师分别对孙女士、赵先生、小雨三人进行心理访谈、测试。

访谈初期,孙女士情绪不稳定,在叙述自己多年来的艰辛、委屈时一度落泪,但在女儿抚养权问题上态度坚决,对心理咨询有抵触情绪,不愿作深入交流。面对孙女士的阻抗,咨询师运用倾听、共情、情感反馈等咨询技术进行有效化解,让孙女士感受到被理解、接纳,情绪逐渐平复,袒露了真实想法,愿意克服工作倒班制等不利因素,为争取女儿抚养权尽最大努力。咨询师分析,孙女士身体疲惫,工作压力大,有焦虑情绪,个性强势,与赵先生积怨较深,不愿做出让步。赵先生在访谈初期态度温和,对咨询师的询问较为配合,一再表示自己疼爱女儿,极力塑造一个完美父亲的形象,但当问及变更抚养的可能性时,其马上变得异常愤怒、敏感,性格反差较大。咨询师分析,赵先生自信心弱,但自尊心又强,潜意识层面运用“否认”的防御机制,不愿意接受女儿可能更愿意随前妻生活的现实。

女儿小雨留给咨询师的第一印象是:聪明伶俐,性格沉稳,较同龄孩子成熟、懂事,理解力强,表述清晰完整。她坦言相比于脾气暴躁的父亲,她更喜欢和母亲一起生活,并且舅舅住外婆家且病情稳定,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咨询师认为,小雨对于跟随父母哪方生活的问题上具备了独立的判断能力,表达了真实意愿。

访谈结束后,咨询师及时向法官反馈了三人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质等,并出具了心理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显示:原告孙女士诉请变更抚养关系出自真心,对女儿关心照顾更为细致耐心;被告赵先生脾气暴躁,性格反差较大;小雨愿意与母亲共同生活。

评估报告对于法官深入了解涉案家庭真实情况起到了积极作用,结合双方的实际情况及小雨的真实意愿,法庭认为小雨随孙女士共同生活能得到更好的照顾,更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2011年8月15日,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小雨改由母亲孙女士抚养。

2、第二次心理干预:帮助改变认知,面对现实

宣判后,原告孙女士有些激动,认为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客观、公正的裁决,表示愿意在女儿探望问题上积极配合;而被告情绪有些 低落,直接表达了对判决结果的失望。为了减少双方在今后抚养问题上的争议,避免对小雨再次造成伤害,少年庭委托咨询师启动第二次心理干预程序。

对于孙女士,咨询师运用开放式提问、引导、释义等咨询技巧,逐步引导她认识到自身情绪化的个性不足,端正抚养心态,不将个人对前夫的怨恨转嫁给孩子,尽力让女儿感受到双亲关爱。孙女士表示认同。

在与赵先生访谈时,咨询师重点运用了认知疗法,改变赵先生“失去抚养权就等于失去女儿”的错误认知,并逐步消除其对前妻教养方式的顾虑,理性接受法院判决,重建对未来的信心。临走时,赵先生向法官礼貌道别,并表示今后会经常性探望女儿,不会让亲情断裂。

心理干预帮助法官妥善处理小雨的抚养关系,缓和了小雨父母之间的矛盾,为小雨的健康成长共同作出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载4、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资料[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4、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资料[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根据《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的精神,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

    危机干预--心理培训总结

    危机干预--心理培训总结 ——李志芳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特点进行概括: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

    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总结

    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总结 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总结1 今天我有幸听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应对》的讲座,攸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的......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

    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本次学习的收获: 1、通过这次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学习,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学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

    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1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为了帮助全校师生在心理上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积极预防,减缓和控制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我校制订了......

    照金中心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推荐五篇]

    照金中心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详细)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根据《xx省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的精神,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