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陕西丸正绿色食品责任有限公司对外贸易变化引发的思考
从陕西丸正绿色食品责任有限公司对外贸易变化引发的思考
作者:邵向农
一、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1年西洽会上,汉阴魔芋精粉厂老板与日本第一交易会社法人代表小九保正认识并达成魔芋食品出口协议,同年该厂即申报外贸出口权,2002年3月,获得国家批准正式注册为“陕西丸正绿色食品责任有限公司”(“丸正”是日语,含义是完整的意思),成为汉阴第一家中日合资拥有独立外贸出口权的企业。2001年8、9月份,尚未拥有外贸出口权的汉阴魔芋精粉厂,以“小米饼干粉”的形式(将小米和魔芋精粉混合,通过热压形成的粉块状物)以饲料的名义出口魔芋精粉20吨,获得4.75万美元的外贸收入,此前的许多年都在以相同的形式进行贸易。
2002年,拥有外贸出口权以后,应邀到日本参观、考察,用日本国的生产技术及其提供的“凝固剂”进行生产。出口魔芋食品40吨,获得20万美元的外贸收入。2003年,出口魔芋食品20吨,获得6.5万美元的外贸收入。2004年至今,该公司虽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有所扩大,自身建设有了发展,并且在石泉建立了分厂,但是外贸出口为零。主要原因:是日本为保护本国产业采用了“绿色壁垒”,调整了本国农产品进口的政策,对外国农产品进口进行高配额制。
二、县域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陕西丸正绿色食品责任有限公司九年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农产品的外贸出口与工业产品出口比较,不确定因素更多,困难更大。深处内陆地域的县区在整体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要取得对外贸易的长足进步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探索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处于成长中的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题之一:出口商品单一,结构不合理。
30年的经济发展,全球经济进一步融合、已经到了一体化的程度,汉阴对外贸易的产品只有魔芋精粉和魔芋食品。资源丰富,产品量大,颇具地方特色的很多东西,如红薯粉条、五香豆腐干等等,在国际市场上还无人问津。从丸正绿色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整个情况看,出口的魔芋精粉无论是数量和批次都多于魔芋食品;魔芋食品虽然只出口了60吨,但是外贸收入和利润远远大于魔芋精粉(出口的60吨魔芋食品消耗的精粉仅2吨),原料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过高;高附加值的终成品比重较小,这个问题也可能是对外贸易发展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二,市场狭窄,依赖性强。
由于客观原因和历史原因,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以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周边国家为主,农产品进入欧美等国的数量很少,而且一部分商品还没有走出国门,打开国际市场,仅限于国内部分省市。调研中,川陕魔芋精粉厂通过第三方出口的收入有1.8亿元,但是终极市场仍然在日本和韩国;秦巴山珍责任有限公司通过第三方也有部分出口,但是终级市场也只是新加坡,过分集中的出口市场抑制了市场的伸缩弹性,使出口对少数进口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强依赖性,容易遭受进口国国内经济波动及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问题之三:产品科技含量低,出口竞争能力不强 由于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再加上投入不足,在良种培植推广,产品保鲜,冷冻,包装等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以致出口的农产品有的不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国外一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已对农产品出口形成压力。
问题之四:科技外贸人才缺乏,素质普遍不高 发展农产品贸易,必须有数量充足的农业科技力量和一批懂技术,懂外贸经营管理,善于根据国际市场信息组织生产的知识性农民,而我县许多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从而使新技术推广普及水平不高.另外,农业战线本来就缺乏研发人员,再加上流失严重,从而使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更加困难,产品加工也难上档次.农业科技人员和外贸经营管理人员的缺乏,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制约了县域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三、解决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基本策略
一是积极学习WTO的规定和对外贸易的相关知识,探研保护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WTO协议条款为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明确规定,各个国家可以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本国利益;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也明确把“市场准入,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其中最不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列为首先要考虑的十个问题中的第六个;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例外条款规定:(1)在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如果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或基本技术问题等使某种国际标准不适用时,不要求勉强与该标准一致;(2)执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要给予发展中国家更优惠的待遇,允许其保护当地技术,而不需要与国际标准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可全部或部分免除义务,如丸正公司在对日本的食品贸易中就使用了企业自制的产品标准。因此,在进行农产品贸易时,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积极与WTO技术壁垒委员会、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保持联系,充分利用上述规定和条款,根据中国的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发展程度以及气候状况、地理条件等实际情况,争取自身利益,努力获得对外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要加强对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分析、研究,对于确实属于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要求要努力做到,对于以此为由实施贸易保护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出现贸易摩擦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有关国家和组织提出交涉,保护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维护对外贸易利益。
二是建立有利于县域农业生产的环保机制,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绿色壁垒的产生与环境保护和技术要求密不可分,而我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技术要求还存在着明显不足。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在农业生产的环保和技术方面的投入。要加强与外贸出口量大的省、市、县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通过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样,汉阴的农产品就可以通过本身质量的提高来冲破绿色壁垒,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积极加强和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自制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和标准互认合作。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受绿色壁垒的制约,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经营方式有关。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出口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生产、加工出口没有实现一体化,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不够。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首先要申报一批具有独立出口权的企业,增加农产品出口种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比重,降低初级农产品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与其它各省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通过与其它国家签定互认协议,为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通道。这样,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四是以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明确农业补贴的方向。适度的农业补贴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冲破绿色壁垒具有一定作用。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发达国家自1995年起六年内出口补贴额及数量须分别削减36%和21%,发展中国家用10年时间分别削减24%和14%。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WTO中的农业协议规定,成员国对农业的补贴可以分为“绿箱”“黄箱”“蓝箱”政策三类。目前,中国对农业进行补贴时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使用“绿箱”政策时很多补贴没有用于农业生产;使用“黄箱”政策时对特定产品支持力度不大;同时,补贴重点不明确,几乎面向农业的各个领域。这样,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优质农业品种的出现,从而不利于县域农产品实施对外贸易,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面对农业补贴中的问题,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提高农业补贴的效益。要根据国际市场农产品竞争的实际情况,对县域产量高、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重点补贴;加大对良种研究、培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产品品质;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以此促进农产品冲破绿色壁垒走向国际市场。
五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的紧密结合,主张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农业产出,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是符合WTO协议绿色条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生态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掌握市场信息,了解国际农业基本情况,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政策支持;要提高农业品种的产出、抵御灾害能力;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就能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就可以抵制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增强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这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