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2007修正)(1996年9月21日湖北省第八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8号 【发布日期】2007-09-29 【生效日期】2007-09-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2007修正)
(1996年9月21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9月29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的决定》修改 2007年9月29日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8
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和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但不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
第三条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领导,根据散居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帮助散居少数民族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下同)以上人民政府的民族事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散居少数民族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国家机关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散居少数民族公民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法制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各民族公民应当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强团结,共同进步。
第六条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在散居少数民族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
第七条第七条 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30%以上的乡(镇),可以建立民族乡(镇)。特殊情况下,人口比例可以略低于30%。
民族乡(镇)的名称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和行政建制的顺序组成。
民族乡(镇)的建立,必须由该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县人民政府审核,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民族乡(镇)一经建立,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变更、撤销。民族乡(镇)区划范围需要变动的,报批前应当征求省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第八条 民族乡(镇)的乡(镇)长由建立民族乡(镇)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中,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应当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适应。
第九条第九条 民族乡(镇)的国家机关除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九条和第六十一条所赋予的职权外,还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管理和开发本民族乡(镇)境内自然资源的规划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及社会事业的特殊措施;
(二)制定本民族乡(镇)民族团结进步公约。
第十条第十条 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50%以上的村,可以建立民族村。
民族村的建立,由该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民族村的村民委员会,以建立民族村的少数民族公民为主组成。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在城镇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的社区范围内,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30%以上的,可以建立民族街。
民族街的建立,由该社区街道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县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民族街的街道居民委员会成员中,散居少数民族公民所占比例应当与其人口比例相适应。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本省境内同一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达到一定数量的,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有代表。
本省境内,同一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达到3000人以上或者接近3000人的,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有代表。
设区的市、自治州境内,同一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达到1000人以上或者接近1000人的,在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有代表。
县境内,同一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达到500人以上或者接近500人的,在县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有代表。
同一散居少数民族应选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辖有民族乡(镇)的县、辖有民族村的乡(镇)、辖有民族街的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散居少数民族干部。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处理涉及散居少数民族的特殊问题,应当与散居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协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禁止对少数民族的歧视,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禁止使用带有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带有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碑碣、匾联等,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禁止在报纸、杂志、书籍、音像等出版物和广播、电视、演出中出现带有侮辱少数民族内容的语言、文字、图像和画面。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具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应当依法保护本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救助、法律服务等方面为其提供便利和帮助,支持其兴办企业或者其他经济实体,合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散居少数民族公民受到民族侮辱或者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有向国家机关控告和申诉的权利。有关国家机关对散居少数民族公民的控告和申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三章 发展散居少数民族经济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应当照顾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对民族乡(镇)实行优惠财政体制。
省人民政府和辖有民族乡(镇)的市人民政府加大对民族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安排一般性转移支付时,对民族乡(镇)给予照顾。
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给民族乡(镇)安排一定的机动财力,设立5%的机动金和预备费。
民族乡(镇)地方财政收入超收部分和财政支出节余的资金,应当全部留给民族乡(镇)使用。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在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帮助民族乡(镇)、民族村和民族街开发资源,搞活流通,发展经济。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散居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设立散居少数民族事业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省和辖有民族乡(镇)、民族村(街)的市、县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用于扶持和帮助民族乡(镇)、民族村(街)和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规模应当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定。
上级人民政府在分配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专项资金及其他固定或者临时专项资金时,应当照顾民族乡(镇)的利益;在分配扶贫专项物资时,应当照顾贫困民族乡(镇)、民族村以及散居少数民族户的需要。
上级人民政府拨给的少数民族专项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克扣。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对散居少数民族用于生产建设、资源开发和民族用品生产的贷款,金融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在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投向等方面给予优惠。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以生产、加工、经营少数民族用品为主或者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或者以少数民族职工为主的企业属于少数民族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民族优惠政策。
经国家认定的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民族贸易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在信息咨询、人才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对少数民族企业提供帮助,扶持少数民族企业发展。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上级国家机关及有关部门在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开发资源、兴办企业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少数民族的利益。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活困难的散居少数民族人员,应当给予照顾和救济,凡符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当予以纳入。
第四章 发展散居少数民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帮助民族乡(镇)、民族村和民族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协作。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散居少数民族的民族特点及居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民族学校或者在普通小学和中学内设立民族班。
设立民族学校和民族班,由县人民政府教育和民族事务主管部门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教育和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民族学校在经费、师资等方面予以照顾。
辖有民族乡(镇)、民族村和民族街的县,应当设立散居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
辖有民族乡(镇)的县的县人民政府应当逐年增加民族乡(镇)的教育经费。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帮助散居少数民族开展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文化艺术活动。民族乡(镇)、民族街应当办好民族文化站,民族村应当办好民族文化室。
有条件的民族乡(镇)应当定期召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帮助民族乡(镇)、民族村和民族街建设卫生基础设施,培养少数民族医务人员,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加强地方病和流行病的防治工作。
散居少数民族应当实行计划生育。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上级人民政府对长期在民族乡(镇)工作的教师、医生及其他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应当给予优惠待遇。
第五章 培养散居少数民族人才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培养散居少数民族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
各级国家机关在录用、选拔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选拔散居少数民族公民。必要时,可以划出专项指标,放宽录用、选拔条件。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在录取学生时,对散居少数民族考生给予在考试总分基础上增加10分的照顾。定向招收散居少数民族学生时,可以给予高于10分的照顾。
对有特殊困难的散居少数民族学生,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高级中学应当按照规定减免学杂费。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录用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散居少数民族公民。
任何企业事业单位不得以生活习惯为由拒绝录用散居少数民族公民。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民族乡(镇)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职工,享受生活补贴。补贴标准和经费来源,比照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尊重散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加强劳动就业信息咨询服务、技能培训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散居少数民族人员扩大劳动就业。
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帮助民族乡(镇)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市政管理和市政建设中,应当照顾散居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和实际需要。
在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群众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设置必要的清真肉食、副食、饮食服务网点。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县以上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卫生部门负责审查申请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资质,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批准,并颁发由省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清真专用标志。
清真专用标志不得擅自转让。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在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较多的单位,应当设立清真食堂或者清真灶。没有条件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发放清真伙食补助费。
清真饮食服务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由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管理人员。
清真食品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销售场地应当保证专用。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具有特殊丧葬习俗的散居少数民族妥善安排墓地,并采取措施加强散居少数民族的殡葬服务。
城市人民政府对散居少数民族公民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应当给予支持。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强迫具有特殊丧葬习俗的散居少数民族实行丧葬改革。
因建设需要迁移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墓地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县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散居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活动,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放假,并照发工资。
第七章 罚则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擅自转让清真专用标志给无资质单位开展经营活动的,由县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收回清真专用标志,撤销转让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资格,责令受让方停止违法行为,对转让方和受让方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由民族事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权限,责令其停止有关活动,没收并妥善处理有关制品。对有关单位,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没收其违法所得,并按照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对有关责任人,责令其作出补救措施,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给予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因处理不及时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五款规定,截留、挪用或者克扣少数民族专款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强迫散居少数民族改革丧葬习俗,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以生活习惯为由拒绝录用散居少数民族公民的,由该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该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给予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其他规定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由本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有关人员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开展《2012-2014年湖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2-2014年湖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申报工作的通知
鄂农机管发〔2011〕36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农机局(办),各有关农机企业:
《2009-2011年湖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包括调整中增加的产品)将于今年底到期。为做好《2012-2014年湖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编制工作,按照湖北省农业厅、财政厅、发改委颁布的《湖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鄂农机发〔2008〕84号)以下简称“办法”)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申报指南的通知》(农办机〔2011〕42号)等文件精神,现将申报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企业及产品申报条件
(一)企业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企业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
2、申报企业注册资金应在200万元以上,员工在册人数应在30人以上且结构合理,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健全;
3、申报企业应具备从事申报产品批量生产的必要硬件条件,其中生产车间使用面积应在1000平方米以上,应具备必要的成套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检测设备;
4、申报企业应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近三年内无不良诚信记录。
(二)产品申报条件
1、申报产品必须是申报企业自制产品;
2、申报产品需证明在湖北省内有市场需求和实销地区;
3、申报产品的安全防护和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规定实施生产许可和强制性认证等管理的产品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4、在本内发布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中,未列入质量较差的产品名单;
5、申报产品在省级以上消费者协会或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机构的记录中,不存在未被有效处理的质量投诉案件;
6、申报产品推广鉴定证书必须真实有效,有效期截止日期应在2012年3月31日(含31日)之后。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应是2008年6月1日以后获得的应是部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
二、申报程序
(一)企业申报。10月20日之前,在我省注册或在我省主销的生产企业自愿向省农机局进行申报。生产企业必须通过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或湖北省农机安全监理推广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上的“湖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申报系统”进行相关内容的申报,并经申报系统打印报送纸质申报书(非申报系统打印的申报书,或申报书内容与网上申报内容不一致的不予受理)。
(二)汇总初审。10月30日之前,省农机局委托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对产品进行汇总和初审,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推广应用和投诉情况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三)综合审议。11月10之前,省农机局组织专家召开《目录》评审会议,听取初审意见汇报,并进行综合审议,形成《目录》公示稿,通过湖北农业信息网、湖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对《目录》公示稿进行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
(四)公布公告。省农业厅整理公示结果,对其中争议较大,社会反映问题较多的企业或产品,进行调查核实并对《目录》进行必要的修改后,送财政厅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前后,按《办法》规定发布公告。
(五)调整。企业可根据需要,于2012年和2013年申请调整。调整包括增补、变更和取消。调整根据《办法》和指南(附件1)进行。
三、申报材料要求
1、申报材料应按照(附件1:《2012-2014年湖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申报指南)和《2012-2014年湖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申报书格式的进行填报。
2、申报材料务必真实、齐全、有效;决不允许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否则,取消该产品的申报资格。
3、申报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等材料中的企业名称与企业公章务必一致,推广鉴定报告和检验报告中的企业名称应能确认为同一企业。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应包括本企业申报产品。
5、申报书、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推广鉴定报告和检验报告中的产品名称和型号务必一致。
6、企业申报产品标准的证明材料应符合《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国质检标联〔2009〕84号)。
7、企业地址应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址一致。
8、尚未进行推广鉴定的新产品申报时还须提供以下材料:
(1)选型鉴定报告。由省级农业机械鉴定机构出具,并经省级及以上农机化主管部门批准。选型鉴定为省级以上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按照已批准的选型鉴定大纲出具,其鉴定内容至少包括主要性能指标检验、适应性评价、安全性检查等内容。
(2)用户使用意见。内容包括用户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产品购置时间、累计作业时间和作业量。故障发生情况;对产品及售后服务的评价。大型农业机械需提供5个用户以上、中小型农业机械需提供10个用户以上的意见。
(3)产品的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说明材料。内容包括结构、原理、性能、材料、工艺等方面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的优势。
9、申报材料按A4幅面和申报书格式规定的顺序汇编并胶装成册。不受理塑料封面、活页夹等形式的申报材料。
每个产品提交的申报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申报书(格式见附件1);
(2)营业执照(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
(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
(4)产品彩色照片(6寸3张,前方向、后方向、侧方向各1张,统一粘贴在A4纸上);
(5)注册商标证明材料(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
(6)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
(7)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报告及检验报告(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尚未获得农机推广鉴定证书的新产品申报时要提供选型鉴定证书。
(8)国家实施强制管理的证书及其附件(如有附件,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
(9)企业产品标准(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如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应出具采标的正式文件);
(10)申报企业需出具产品配置说明,并提交产品作业音像资料不超过5分钟(光碟或U盘);
(11)使用说明书等。
四、纸质材料报送
材料接收单位:湖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94号,邮编:430017,材料接收人:苏仁忠,电话:027-52233757,027-52233755(传真)***)
联系人:省农机局质量管理处 徐华侨
电
话:027-87664856(传真)
第三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
2010年11月11日来源: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鄂政发〔2010〕6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现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省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两型社会”建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激励和约束作用不够健全,以及部分地方工作认识存在偏差,全省一些行业落后产能仍大量存在,已成为提高全省工业整体水平、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增强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难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综合运用法律制约、政策引导和行政管理等多项手段,加强各项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政策环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按照国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范围和要求,2012年前,全省将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为重点,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各地要根据淘汰落后产能和调整结构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
我省2012年前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目标任务是:
1、电力行业:2010年底前淘汰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
2、煤炭行业:2010年底前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煤矿。
3、焦炭行业:2010年底前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下的小机焦(3.2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
4、铁合金行业:2010年底前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
5、电石行业:2010年底前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
6、钢铁行业: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淘汰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
7、有色金属行业:2011年底前淘汰100千安及以下电解铝小预焙槽;淘汰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淘汰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工艺及设备,淘汰未配套建设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烧结机炼铅工艺;淘汰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单日单罐产量8吨以下)等进行焙烧、采用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8、建材行业:2012年底前,淘汰窑径3.0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窑径2.5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高铝水泥的除外)、水泥湿法窑生产线(主要用于处理污泥、电石渣等除外)、直径3.0米以下的水泥磨机(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以及水泥土(蛋)窑、普通立窑等落后水泥产能;淘汰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等落后平板玻璃产能。
9、轻工业:2011年底前,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淘汰以废纸为原料、年产2万吨以下的造纸生产线;淘汰落后酒精生产工艺及年产3万吨以下的酒精生产企业(废糖蜜制酒精除外);淘汰年产3万吨以下味精发酵生产装置;淘汰环保不达标的柠檬酸生产装置;淘汰年加工3万标张以下的制革生产线及落后工艺和设备。
10、纺织行业:2011年底前,淘汰落后的棉纺设备、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淘汰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定形机,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年产2万吨以下粘胶生产线、涤纶长丝锭轴长900毫米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设备等落后化纤产能。
三、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
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目标责任落到实处。
(一)省经信委要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形势和省政府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阶段性目标任务,结合产业升级要求及各地实际,会同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等部门提出分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州和有关部门,并严格考核问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指导和督促各地认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二)各市州人民政府要根据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和企业,并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报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经信委),同时抄送省发改委、省环保厅。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内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职责,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做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职工安置和相关稳定工作。
(三)各有关企业要切实承担起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地淘汰落后产能。
(四)各相关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间桥梁纽带的作用,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四、进一步健全政策约束与激励机制
(一)严格市场准入。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指导产业规范发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业发展。提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对产能过剩行业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严格环评、土地和安全生产审批,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新增落后产能。改善土地利用计划调控,严禁为落后产能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建设项目提供用地。
(二)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运用价格杠杆等经济手段,提高落后产能企业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促使落后产能尽快淘汰。对落后产能用电坚决实行差别电价,严格实行资源和环境保护税费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监督性检测、减排核查和执法检查。加强对企业执行产品质量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和安全生产规定的监督检查。采取综合性调控措施,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的市场需求。
(三)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市州,严格控制国家、省安排的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和暂停对该地项目的环评、核准与审批,直至整改完成并通过企业(生产线)关闭工作验收。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吊销其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对其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和核准其新的投资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批准其新增用地,相关部门不予办理其生产许可,已颁发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要依法撤回。对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被政府责令关闭或撤销的企业,工商部门要责令其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依法吊销其工商营业执照。必要时,电力供应企业要按有关规定对落后产能企业停止供电。
(四)加强财政资金引导。继续执行和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引导和鼓励各地淘汰落后产能。各市、州、县也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淘汰落后产能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引导作用。继续安排省级财政奖励资金,重点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职工安置、企业转产等工作。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财政资金发挥实效。
(五)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各地政府要指导关停企业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妥善处理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及就业问题。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认真完善和落实企业职工安置政策,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妥善安置职工,做好职工档案管理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工作。坚决避免大规模失业,防止激化矛盾和发生群体性事件,积极稳妥地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六)支持企业升级改造。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落后产能进
行改造和升级。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地方和企业,在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开发利用、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
五、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
(一)强化舆论和社会监督。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名单公示、公告制度。省及各有关市、州、县每年要向社会公告本地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落后工艺设备名单以及淘汰时限和总体进展情况。要加强工作交流,总结推广和广泛宣传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的有效做法,营造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和职工安置情况,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各地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重点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指导,并将进展情况报告省政府。
(三)严格考核问责。省政府对各地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情况进行考核,对未按要求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进行通报,限期整改。对瞒报、谎报淘汰落后产能,进展缓慢或整改不到位的地区,要依法依纪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
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各地要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确保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实效。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四篇:un-gauc1年湖北省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2011年湖北省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各考点:
为做好我省医师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规定,现将我省2011年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核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报名资格
(一)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九条所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二)2011年8月31日前毕业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临床实践或公卫实践经历的,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三)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即2009年8月31日前注册的);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即2006年8月31日前注册的),可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四)参加湖北省传统医学确有专长考试,并取得《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的,可申请参加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二、审核需提交材料
(一)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及复印件。(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包括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护照、台、港、澳考生来往大陆的有效证件)。提交的身份证必须为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二)毕业证书原件(或2010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成绩单)及复印件。专科以上学历需同时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省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学历证明。2000年以前取得的我省中专学历,需同时提供省、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学历证明。2000年以后取得的我省中专学历,需同时提供湖北省教育信息网查询证明。
(三)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暨授予医师资格申请表。
(四)本辖区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包括执业助理医师升报执业医师的)。
(五)试用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考生较多的单位,可统一提供一份)。
(六)执业助理医师申报执业医师考试的,还应当提交《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七)符合《关于台湾地区居民和获得国外医学学历的中国大陆居民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发明电〔2007〕17号)条件的人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八)与网报上传一致的白底色、小二寸照片2张。
(九)取得《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的人员,报考中医类别助理执业医师,须提供《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