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湖县实验小学禁毒知识讲座
金湖县实验小学禁毒知识讲座
张如祥
第一部分 认识毒品
一、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常见的几种毒品
1、鸦片:是从罂粟未成熟果实流出的乳状物经风干而成,鲜时呈膏状,日久则坚硬易脆,为棕色或暗棕色,俗称福寿膏、烟土、大烟等。其吗啡含量为10%。
2、吗啡:是从鸦片中提取的生物碱,是鸦片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成分。吗啡中毒主要特征为意识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深度抑制、紫绀及血压下降。吗啡有强大的止痛作用,但它却比阿片更易使人上瘾,因而成为毒品。通常连续用药一周以上即可上瘾。有的人仅用药几天就可成瘾。
3、海洛因:化学名称为盐酸二乙酰吗啡。粉状(灰白色)或红色液体,俗称有白粉、白面、红鸡、白龙珠。海洛因的成瘾性及毒性比吗啡高4-5倍。
4、大麻:大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温带和热带地区,大麻共有60多种大麻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精神活性成分四氢大麻酚(THC)对人的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5、冰毒:又称去氧麻黄碱,化学名称为D-甲基苯丙胺盐酸盐或称甲基安非他命。通常由麻黄碱合制而成,它是一种无味、透明的结晶体、外观与冰极为相似,俗称“冰毒”。
6、麻古:“麻古”系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冰毒,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属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死亡。
7、摇头丸:是冰毒的衍生物,化学名称为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或菱形药片状,有白、绿、黄、桔、蓝等多种颜色,其图案千姿百态,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
8、氯胺酮:俗称K粉,属于其它合成类的新型毒品。滥用后,导致人的迷幻,产生错觉,麻痹人的神经系统。近年来在一些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发现了氯胺酮的滥用现象。
9、度冷丁:吗啡的人工代用品,具有与吗啡类似的性质。反复作用也可成瘾,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所以,无论从其药理作用、成瘾性,对人体的危害来讲,还是从法律文件规定上讲,度冷丁都是一种毒品。
三、毒品的危害
毒品,包括各种兴奋剂、抑制剂、致幻剂都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毒害人体的重要组织、器官,干扰、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导致体力、智力明显下降,免疫力降低,精神颓废。毒品破坏家庭幸福,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贩毒、卖淫、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毒品的巨额利润使世界上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毒品犯罪集团或是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或用重金支持反政府组织,制造恐怖活动,产生一系列政治问题。
第二部分 拒绝毒品
据公安机关统计,吸毒人群中,18-35周岁的青少年占85%以上,尤其一些青少年沾染上吸毒恶习,多是因为受到了毒品和吸毒者的诱惑。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会被诱惑?除了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监护等原因外,个人的自我防护能力是吸毒的更直接原因。
许多吸毒者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仅仅因为好奇或者为了炫耀和显示身份,或者仅因一时有些事想不开,但无论什么原因,一旦开始了吸第一口毒,对他们而言将是刻骨铭心的,成瘾后他们才能深切体会“毒品”何其毒!据与吸毒者交谈了解,第一次吸食海洛因的感觉是头昏、恶心、呕吐,有的出现肚子痛等不适症状,吸上2-5次后,以上症状逐渐减轻,逐渐感觉有一种舒适感,进而出现成瘾,再也离不开毒品了。因此,一定要克服盲目的好奇心理、糊涂的从众心理以及幼稚的权威崇拜心理,不受别人的诱惑,不追求刺激,不贪图享受。
第三部分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易制毒化学品又称制毒物品,是指用于非法生产或者合成毒品的化学物品。它不是毒品,但与毒品有密切关系,在非法生产或者合成毒品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吸食和贩卖的毒品,大部分是通过各种方法提炼和制造出来的,所以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作为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的缔约国之一的中国,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非常重视。针对近年来我国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走私出境或制造海洛因和安非他明毒品非常严重的情况,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
2005年11月1日,国务院颁布施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制定这个条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
口、出口行为,防止易制毒化学品被用于制造毒品,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条例明确,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易制毒化学品分3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条例在附表中列示了胡椒醛等12种易制毒化学品为第一类,苯乙酸、醋酸酐、三氯甲烷、乙醚、哌啶等为第二类,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高锰酸钾、硫酸、盐酸等为第三类。
第四部分 “禁毒知识”小资料
1、我国禁毒方针。我国政府一贯实行坚决的禁毒政策,近几年来,针对国际贩毒吸毒不断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我国部分地区吸毒活动不断蔓延的情况,强调要坚持禁制、禁贩、禁种、禁吸的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方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击、防范、宣传、教育多管齐下,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
2、禁毒工作的原则: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
3、国家禁毒工作领导机构:1990年11月3日,国务院第72次常务委员会决定成立国家禁毒委员会,对内称国家禁毒工作领导小组。4、1987年6月12日,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部长级禁毒国际会议,138个国家3000多名代表参加,是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禁毒国际会议。6月26日大会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5、1950年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向全国发布了:《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6、2005年4月14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为期三年。这次由国家禁毒委部署开展的全国禁毒人民战争将立足于广泛、深入宣传教育,引导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参与禁毒工作,形成全民禁毒的强大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围绕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三大重点,组织禁毒预防、禁吸戒毒、堵源截流、禁毒严打、禁毒管理五大战役,力争取得禁毒工作的新成效、新突破,开创禁毒工作新局面。禁毒人民战争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开展对全民、青少年、高危吸毒人群的毒品预防工作,实施对吸毒人员的“大普查”、“大收戒”、“大帮教”活动,打好破案攻坚、歼灭外流贩毒、禁种铲毒、娱乐场所禁毒四场硬仗,开展整治易制毒化学品、精神药物和麻醉药品管理秩序专项治理行动等。17、2005年国家禁毒委员会确定的禁毒宣传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鉴于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的延续性,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宣传主题仍沿用2005年的宣传主题“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禁毒知识讲座
八仙筒学区中心小学校
禁毒知识讲座
(一)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理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医学的角度看,毒品具有药品的属性,可以用来冶病、维护健康、缓解病痛,但是前提条件是合理的生产、管理和正确的使用。从法律的规定上看,我国的法律未将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酒精、烟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认定为毒品。毒品主要是被非法使用的鸦片、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同时,杜冷丁、美沙酮、盐酸二氢托啡、三唑仑等其他一切列入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一旦被非法使用便是毒品。
二、毒品有哪些特征
毒品具有4个基本特征: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
1、依赖性
它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两个方面。生理依赖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使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一种周期性的或慢性中毒状态,需要继续使用该药方能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机能紊乱和损害性反应(称为戒断症状或撤药反应)。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严重程度除了与吸毒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外,还与所滥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频度和剂量有关。据研究,鸦片类毒品所产生生理依赖必性最为强烈,甚至从第一次用药后就会出现,用药者一股在停药8――12个小时扣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
2、耐受性
不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药物后,药用效果会出现退化现象,机体对该药物的反应迟钝、变弱,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与以前相 同的效果。由于毒品的药物耐受性,使多数吸毒者都会经历逐步增大每次吸毒的量、缩短吸毒间隔时间以及改吸食为静脉注射等过程。
3、非法性
任何能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对人体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即医疗作用和毒害作用。只有用于非法用途才称为毒品。我国法律规定,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法律处罚,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强迫他人吸毒等行为是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的。
4、危害性
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其家庭、社会都产生极大的危害。
上述毒品的四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依赖性和耐受性是毒品区别于其他毒物的自然特征;对吸食者本人、家庭及社会产生的巨大危害性则是毒品的后果特征;为消除毒品的危害性,法律必然要规范和限制毒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对违法犯罪活动加以惩处,因此,非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
三、吸毒对人的身心危害主要有哪些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它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戒断反应引起的稽延性症状主要有:全身疼痛、顽固性失眠、焦虑和内心渴求等。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的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完全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了正常 的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甚至人性。
4、感染各种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型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四、如何预防吸毒
1、吸毒的个人预防
沾染毒品的诱因很多,预防吸毒的措施也很多,但归根结底,预防吸毒的关键还在于自己。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才能够切实保护自己,不被毒品所害。个人预防吸毒主要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构筑起抵御毒品侵袭的铜墙铁壁。首先要加强对文化、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那些腐朽生活方式,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其次,要不断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平衡能力和抗拒毒品诱惑的能力。要培养自己多方面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参加文明、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摒弃吸烟、酗酒等恶习。特别是青少年,远离毒品,首先要远离烟酒。
2、吸毒的学校预防
学校是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控制青少年中新吸毒人员滋生的最有效防线之一。学校的吸毒预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抵抗毒品的能力。学校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育人、育才、育德并重。要在教学课程中把“禁毒教育”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使学生时时处处自觉地加以防范。学校校长是学校禁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禁毒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高度注意对“差生”和特殊学生的重点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使学生在优良传统、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教育中健康成长。此外,学校必须严格控制社会闲散人员出入,更要严防有吸毒劣迹的 人入校,对学生必须执行严格的请假、销假制度。
3、吸毒的家庭预防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是任何社会团体都无法比拟的。只要家庭成员具有整体意识,对家人怀有浓浓的亲情,就能及时发现和洞察其成员的吸毒苗头,并给予坚决制止。家长一定要把反毒、防毒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子女抵制毒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警惕,防止子女误入吸毒的歧途。这样,吸毒的家庭预防使可成为抵御毒品的一道有效的防线。
4、吸毒的社会预防
建立和健全各种社会预防和控制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预防、控制、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能力,是防毒、反毒的重要措施。社会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一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扎扎实实际地组织开展强有力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建立社会预防的心理机制。二是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环境的专门预防机制。所谓高危人群指的是容易染上毒瘾的一些特殊人群;重点环境是指那些容易滋生吸毒、贩毒现象的地段和场所,如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三是建立完善对吸毒人员的帮教挽救机制。四是建立完善高效、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特殊打防机制。五是建全禁毒综合治理的统筹协作机制。毒品的危害
毒品的危害可以说有很多,归纳起来最主要的危害有两大类:
一、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 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一)静脉注射毒品
(1)静脉注射阿片类毒品的危害最大,后果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不洁注射导致感染各种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破伤风、败血病、横断性脊髓炎,并极易传染乙肝、丙肝等血清型肝炎。不洁注射是传播艾滋病毒的重要途径。
(2)注射阿片类毒品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直接和全面的损害。静脉注射毒品,最容易引发吸毒过量死亡,国内外大量的统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肌肉或皮下注射毒品
注射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脓肿、感染、色素沉着、疤痕硬结等症状。
(三)通过呼吸道途径吸食毒品
是指毒品加温后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吸食方式。长期吸食对呼吸道系统造成恶性刺激,轻者易患气管炎,重者导致肺炎、肺气肿 和肺癌。
柳树镇第三中心小学校
禁毒知识讲座
(二)“国际禁毒日”是怎样确定的?
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毒品泛滥,成为严重的国际性公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1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禁毒国际会议。
会议专门讨论了毒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通过了禁毒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向各国政府和组织提出了禁毒要综合治理的建议。会议提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Yes to life,no to drugs)的口号。
6月26日大会结束,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抵御毒品。
毒品的认识
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
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我国在1990年12月28日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国际禁毒公约将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因此毒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也有些物质成瘾性大,早已淘汰出药品范围,只视为毒品,如海洛因。
“毒品”、“吸毒”是我国的习惯讲法,而国际上习惯只讲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二、认识毒品
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全国人大党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一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被称为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我国是一个曾遭受毒品严重危害的国家,历史上的毒祸曾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几乎使中国陷入亡国的境地。今天,毒品死灰复燃,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挑战。由于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的时间相对较短,预计毒品的蔓延还将有一段发展时期。
三、毒品知多少?
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成瘾性的药品。根据1990年12月28日我国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毒品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现简介如下。
鸦片又称阿片。为罂粟未成熟果实的浆汁干燥而成,可用于治疗疼痛及止泻等。其提取物吗啡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几乎对一切剧痛均有效。将吗啡进一步加工,即可得到臭名昭著的海洛因,俗称白粉。以吗啡为例,若连续应用两天左右,每4小时1次,即可成瘾,停药后会产生一系列痛苦的反应。
罂粟壳俗称大烟壳,为罂粟的干燥果壳。它原是一味中药,可用于治疗久咳、久泻、脱肛、便血及胃痛等症,但不宜多服、久服,否 则容易成瘾。某些见利忘义的摊主、饭店经理竟将它放在火锅内或牛肉汤中煮汁,让顾客上瘾,以招徕“回头客”。此属违法犯罪行为。
大麻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曾作过药用,它的雌花与树脂则为含有大麻素的毒品,少量食用可使人产生一种梦幻感,看到的物体变得鲜艳明亮,具有很强的引诱力。成瘾后会使人惊恐或产生攻击行为。
可卡因从古柯树叶中提取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一旦成瘾,会因幻觉而自残,如感到有许多虫子在皮肤内骚动,不堪忍受,于是不惜用刀将皮肤切开,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或产生迫害、嫉妒妄想,以致用暴力进行“报复”。
此外,“冰毒”、致幻剂、苯丙胺类兴奋剂(如摇头丸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也属于毒品之列。
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人吸毒为什么会成瘾?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统一确切的答案。以吸食海洛因为例,对成瘾机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人体内本身就有一种类似阿片类物质的存在,当从外部大量摄入阿片类物质时,外来的阿片类物质逐渐取代了原来内在的阿片类物质,扼制了原来人体内正常阿片类物质的形成和释放,从而破坏了人体内的正常平衡,形成人体在生理、心理上的依赖,只有不断的递增这种外来“摄入”,才能保持人体生理、心理上的平衡。如果中断外来的毒品供应,吸毒的人就会因“犯瘾”而引发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1)吸毒成瘾是服用毒品后人的机体生理和心理发生某种变化的一个过程。有的专家将吸毒成瘾视为一种脑疾病。
(2)人吸毒后,毒品物质会迅速传送到人的脑部,并与人的某种受体物质结合,反复多次后,人体对毒品的耐受性提高,药物的作用逐渐减弱,吸毒者只能以更大的剂量连续不断地来抑制身体反应,满足生理渴求,从而愈陷愈深不能自拔。
(3)吸食毒品,使人在生理上形成奖赏性强化的后果,导致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性,即强烈的渴求感,也称为“想瘾”或“心瘾”。
(4)人一旦吸毒成瘾,生理依赖与心理依赖又互相强化,因心理依赖而加重生理依赖,生理依赖产生的戒断症状又反复加重了心理上的依赖。
吸毒的方式有哪些?
吸食毒品的方式主要有: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等5种常见方式。
1、烟吸。将毒品掺入烟丝,通过吸烟将毒品吸入体内。
2、烫吸。将海洛因放在铝箔纸上或金属匙上,下面用火加热,毒品升华为烟雾,吸毒者用力吸吮缕缕毒烟,又称为吸烫烟。
3、鼻嗅。又称鼻吸。用小管对准鼻孔,通过鼻粘膜将毒品吸入。
4、口服。口服多为毒品的片剂,如口服冰毒片、摇头丸等。
5、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第三篇:禁毒知识讲座
2018年5月18日12:30分,“大学大美,无毒青春”禁毒知识竞赛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我系昨天在禁毒知识竞赛中表现优秀的五位同学代表我系参与学校的禁毒知识竞赛,希望他们能取得好成绩。
首先,主持人欢迎大家的到来,并向大家详细介绍比赛流程和规则,在比赛开始之前,主持人先让参赛者给自己组取个口号,我系的学生的口号是禁毒先锋队,这样霸气响亮的名字刚开始就能给对手一击
接下来就到了正式比赛,第一轮为必答题,主持人按顺序让每队轮流答题,我系学生在比赛中沉稳冷静,表现积极,答题准确。经过4轮的必答题后,我系得分为90分。
接着比赛又进入了第二轮抢答题环节。场上一时气氛紧张,甚至比赛场还出现了一些小故障,但我系学生丝毫不受影响,依旧冷静面对题目,积极抢答。第二轮比赛后,我系总得分为100,交管系获得第一名。
虽然这次比赛我系未夺得冠军,但依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这次的比赛让青教系学子更加了解到了禁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加大了禁毒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第四篇:禁毒知识讲座2013
禁毒知识讲座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禁毒知识。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会后认真写心得体会,学校要组织交流活动。
何谓“国际禁毒日”? 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会议专门讨论了毒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通过了禁毒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向各国政府和组织提出了禁毒要综合治理的建议。会议提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口号。6月26日大会结束,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虎门销烟纪念日:6月3日
首先,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理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医学的角度看,毒品具有药品的属性,可以用来治病、维护健康、缓解病痛,但是前提条件是合理的生产、管理和正确的使用。从法律的规定上看,我国的法律未将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酒精、烟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认定为毒品。毒品主要是被非法使用的鸦片、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同时,杜冷丁、美沙酮、盐酸
二氢托啡、三唑仑等其他一切列入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一旦被非法使用便是毒品。
其二,毒品有哪些特征
毒品具有4个基本特征: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
1、依赖性
它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两个方面。生理依赖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使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一种周期性的或慢性中毒状态,需要继续使用该药方能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机能紊乱和损害性反应(称为戒断症状或撤药反应)。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严重程度除了与吸毒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外,还与所滥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频度和剂量有关。据研究,鸦片类毒品所产生生理依赖必性最为强烈,甚至从第一次用药后就会出现,用药者一股在停药8――12个小时扣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
2、耐受性
不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药物后,药用效果会出现退化现象,机体对该药物的反应迟钝、变弱,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与以前相同的效果。由于毒品的药物耐受性,使多数吸毒者都会经历逐步增大每次吸毒的量、缩短吸毒间隔时间以及改吸食为静脉注射等过程。
3、非法性
任何能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对人体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即医疗作用和毒害作用。只有用于非法用途才称为毒品。
我国法律规定,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法律处罚,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强迫他人吸毒等行为是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的。
4、危害性
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其家庭、社会都产生极大的危害。
上述毒品的四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依赖性和耐受性是毒品区别于其他毒物的自然特征;对吸食者本人、家庭及社会产生的巨大危害性则是毒品的后果特征;为消除毒品的危害性,法律必然要规范和限制毒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对违法犯罪活动加以惩处,因此,非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
第三,吸毒对人的身心危害主要有哪些?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它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戒断反应引起的稽延性症状主要有:全身疼痛、顽固性失眠、焦虑和内心渴求等。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的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完全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了正常的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甚至人性。
4、感染各种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型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第四、如何预防吸毒?
1、吸毒的个人预防
沾染毒品的诱因很多,预防吸毒的措施也很多,但归根结底,预防吸毒的关键还在于自己。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才能够切实保护自己,不被毒品所害。个人预防吸毒主要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构筑起抵御毒品侵袭的铜墙铁壁。首先要加强对文化、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那些腐朽生活方式,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其次,要不断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平衡能力和抗拒毒品诱惑的能力。要培养自己多方面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参加文明、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摒弃吸烟、酗酒等恶习。特别是青少年,远离毒品,首先要远离烟酒。
2、吸毒的学校预防
学校是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控制青少年中新吸毒人员滋
生的最有效防线之一。学校的吸毒预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抵抗毒品的能力。学校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育人、育才、育德并重。要在教学课程中把“禁毒教育”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使学生时时处处自觉地加以防范。学校要将禁毒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高度注意对学困生和特殊学生的重点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使学生在优良传统、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教育中健康成长。此外,学校必须严格控制社会闲散人员出入,更要严防有吸毒劣迹的人入校,对学生必须执行严格的请假、销假制度。
3、吸毒的家庭预防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是任何社会团体都无法比拟的。只要家庭成员具有整体意识,对家人怀有浓浓的亲情,就能及时发现和洞察其成员的吸毒苗头,并给予坚决制止。家长一定要把反毒、防毒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子女抵制毒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警惕,防止子女误入吸毒的歧途。这样,吸毒的家庭预防使可成为抵御毒品的一道有效的防线。
4、吸毒的社会预防
建立和健全各种社会预防和控制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预防、控制、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能力,是防毒、反毒的重要措施。社会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一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扎扎实实际地组织开展强有力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建立社会预防的心理机制。二是建立
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环境的专门预防机制。所谓高危人群指的是容易染上毒瘾的一些特殊人群;重点环境是指那些容易滋生吸毒、贩毒现象的地段和场所,如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三是建立完善对吸毒人员的帮教挽救机制。四是建立完善高效、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特殊打防机制。五是建全禁毒综合治理的统筹协作机制。
老师们、同学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亮丽多彩,让我们手拉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阳光的校园!
兴义市茗阳实验中学 2013年9月20日
第五篇:禁毒知识讲座
禁毒知识讲座
(一)主讲:张海字
2016年9月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禁毒知识。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会后认真写心得体会,学校要组织交流活动。
首先,我讲一讲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理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医学的角度看,毒品具有药品的属性,可以用来治病、维护健康、缓解病痛,但是前提条件是合理的生产、管理和正确的使用。从法律的规定上看,我国的法律未将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酒精、烟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认定为毒品。毒品主要是被非法使用的鸦片、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同时,杜冷丁、美沙酮、盐酸二氢托啡、三唑仑等其他一切列入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一旦被非法使用便是毒品。
其二,我讲一讲毒品有哪些特征
毒品具有4个基本特征: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
1、依赖性
它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两个方面。生理依赖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使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一种周期性的或慢性中毒状态,需要继续使用该药方能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机能紊乱和损害性反应(称为戒断症状或撤药反应)。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严重程度除了与吸毒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外,还与所滥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频度和剂量有关。据研究,鸦片类毒品所产生生理依赖必性最为强烈,甚至从第一次用药后就会出现,用药者一股在停药8――12个小时扣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
2、耐受性
不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药物后,药用效果会出现退化现象,机体对该药物的反应迟钝、变弱,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与以前相同的效果。由于毒品的药物耐受性,使多数吸毒者都会经历逐步增大每次吸毒的量、缩短吸毒间隔时间以及改吸食为静脉注射等过程。
3、非法性
任何能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对人体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即医疗作用和毒害作用。只有用于非法用途才称为毒品。我国法律规定,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法律处罚,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强迫他人吸毒等行为是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的。
4、危害性
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其家庭、社会都产生极大的危害。
上述毒品的四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依赖性和耐受性是毒品区别于其他毒物的自然特征;对吸食者本人、家庭及社会产生的巨大危害性则是毒品的后果特征;为消除毒品的危害性,法律必然要规范和限制毒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对违法犯罪活动加以惩处,因此,非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
第三,吸毒对人的身心危害主要有哪些?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它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戒断反应引起的稽延性症状主要有:全身疼痛、顽固性失眠、焦虑和内心渴求等。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的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完全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了正常的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甚至人性。
4、感染各种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型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第四、如何预防吸毒?
1、吸毒的个人预防
沾染毒品的诱因很多,预防吸毒的措施也很多,但归根结底,预防吸毒的关键还在于自己。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才能够切实保护自己,不被毒品所害。个人预防吸毒主要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构筑起抵御毒品侵袭的铜墙铁壁。首先要加强对文化、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那些腐朽生活方式,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其次,要不断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平衡能力和抗拒毒品诱惑的能力。要培养自己多方面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参加文明、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摒弃吸烟、酗酒等恶习。特别是青少年,远离毒品,首先要远离烟酒。
2、吸毒的学校预防
学校是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控制青少年中新吸毒人员滋生的最有效防线之一。学校的吸毒预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抵抗毒品的能力。学校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育人、育才、育德并重。要在教学课程中把“禁毒教育”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使学生时时处处自觉地加以防范。学校要将禁毒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高度注意对学困生和特殊学生的重点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使学生在优良传统、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教育中健康成长。此外,学校必须严格控制社会闲散人员出入,更要严防有吸毒劣迹的人入校,对学生必须执行严格的请假、销假制度。
3、吸毒的家庭预防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是任何社会团体都无法比拟的。只要家庭成员具有整体意识,对家人怀有浓浓的亲情,就能及时发现和洞察其成员的吸毒苗头,并给予坚决制止。家长一定要把反毒、防毒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子女抵制毒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警惕,防止子女误入吸毒的歧途。这样,吸毒的家庭预防使可成为抵御毒品的一道有效的防线。
4、吸毒的社会预防
建立和健全各种社会预防和控制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预防、控制、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能力,是防毒、反毒的重要措施。社会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一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扎扎实实际地组织开展强有力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建立社会预防的心理机制。二是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环境的专门预防机制。所谓高危人群指的是容易染上毒瘾的一些特殊人群;重点环境是指那些容易滋生吸毒、贩毒现象的地段和场所,如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三是建立完善对吸毒人员的帮教挽救机制。四是建立完善高效、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特殊打防机制。五是建全禁毒综合治理的统筹协作机制。
老师们、同学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亮丽多彩,让我们手拉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阳光的校园!
禁毒知识讲座(二)
主讲:张海字 2016年10月
一、毒情形势
1、世界“三大毒源”地
目前,世界上毒品种植和生产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金三角”和“金新月”主要生产鸦片,分别地处东南亚和西南亚。“银三角”主产可卡因,地处南美地区。
(1)“金三角”地区。位于老挝、泰国、缅甸三个国家的接壤地区。因盛产鸦片,以“金三角”在世界著称。“金三角”的毒品主要产于缅甸,缅甸与我国有漫长的边境线,是我国海洛因来源的主要毒源地。
(2)“金新月”地区。位于西南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接壤地区,是世界鸦片生产的另一大产地。
(3)“银三角”地区。位于南美,盛产古柯、可卡因。可卡因为白色粉末,人们便将该地区称为“银三角”。
2、世界毒情
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全球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毒品问题,全球每年毒品交易额高达10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贸易额的13%。全球滥用毒品人数超过2亿,每年有10万人死于吸毒,1000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能力。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斗争尤其是民族矛盾、宗教对抗、地区冲突、恐怖活动的加剧,一些国家对毒品经济的依赖日益加深,以毒养政、以毒养军、以毒养恐等问题日益突出,毒品犯罪的国际化、职业化、武装化、高科技化趋势日益明显。
3、我国周边地区毒情
境外毒品对我国形成“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复杂态势。西南境外,“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和海洛因产量居高不下,缅北地区的毒品原植物种植面积大幅反弹,“金三角”地区的制毒工厂数目也不断增加,该地大部分毒品进入我国,我国消费的海洛因绝大部分来源于该地区。冰毒已成为该地区毒品渗透新的“增长点”,并在我境内形成消费市场。西北境外,阿富汗因政府无力采取有效禁毒措施使得该国国内毒品种植与加工出现严重反弹,已成为全球鸦片和海洛因的主要产地。“金新月”地区所产罂粟年产鸦片6100吨,供全球毒品消费一年尚存余30%。中亚地区的毒品贩运和消费问题进一步恶化,“三股势力”(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势力)在此活动频繁,并通过贩毒筹措资金,对我国危害加大。东北境外,某国继续坚持毒品经济,罂粟种植面积已超过9万亩,并在全国试种大麻。目前急欲打通中国贩毒通道,对我渗透加剧。东南境外,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向我境内渗透情况非常突出。
4、我国毒情
对于毒品问题,中国人民有切肤之痛。旧社会,中国人因为吸毒,被称为“东亚病夫”,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建国初期,全国罂粟种植面积达1500多万亩,有2000万人吸毒,30万人以制、贩毒为业;在中央政府领导下,我国用三年左右时间,发动群众,力禁烟毒,基本禁绝了为患百年的鸦片烟毒,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但近年来,受国际大气候影响,我国毒品问题又出现了蔓延的趋势,正面临境外毒品渗透加剧和国内毒品来源增多、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继续发展与新型毒品迅速蔓延的双重压力。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广东、福建为主)制贩冰毒、摇头丸犯罪活动严重,并逐步向内地蔓延,联合国禁毒署及美国在国际场合多次认为我国已成为全球新型毒品的主要生产国;一些地区非法种植罂粟和土法加工海洛因的问题出现反弹,个别地区还出现种、制、贩产供销一条龙现象;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药品、精神药物流入非法渠道的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地区娱乐场所吸贩毒问题很突出,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急剧增多,毒品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全国现有吸毒人员近80万名,已有2000多个县、市、区发现吸毒人员,约占县、市、区总数的75%,其中,吸毒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217个。毒品问题的发展蔓延,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按照全国现有吸毒人员估算,每年因吸食海洛因就至少要耗费270亿元人民币,政府每年需要投入几十亿元用于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毒品问题的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危害。据统计,全国因吸毒造成的死亡人数累计达34000余名,因静脉注射感染艾滋病毒的吸毒人员占感染艾滋病毒人员总数的42%。毒品问题还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吸毒人员中,由于无知、好奇、被他人引诱而吸毒的青少年的比例较高。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别是非能力差,不易抵制毒品的侵袭,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易受到毒品的侵袭。目前,我国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70%,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沉湎于毒品而荒废了青春,迷失了人生。
二、禁吸拒毒
1、什么是吸毒?吸毒,就是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的违法行为。
2、吸毒的方式有哪些?吸食毒品的方式主要有: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种常见方式。(1)烟吸:将毒品掺入烟丝,通过吸烟将毒品吸入体内。(2)烫吸:将海洛因放在铝箔纸上或金属匙上,下面用火加热,毒品升华为烟雾,吸毒者用力吸吮缕缕毒烟,又称为吸烫烟。(3)鼻嗅:又称鼻吸。用小管对准鼻孔,通过鼻粘膜将毒品吸入。(4)口服:口服多为毒品的片剂,如口服冰毒片、摇头丸等。(5)注射:分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3、毒品为什么能使人成瘾?
第一是生理因素。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吸毒者吸了海洛因、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自身吗啡肽的分泌,最后达到靠外界的类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全停止分泌。那么,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吗啡肽物质,则人的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紊乱,出现医学上说的“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再供给吗啡物质,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瘾”。第二是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能否获得毒品,社会动荡不安对人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决定哪些人易成为毒品的俘虏,社会法律对毒品的态度等等。第三是个人的心理因素。研究结果倾向于认为在不同性格的人当中易冲动,对社会常规模式具有反抗性,以及对挫折忍受差者这三类人,有着相对较高的危险度,即具有较高的滥用药物成瘾的易感性。
*有关“海洛因吸三次就会上瘾”的说法: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适和欣快感的药理学特征。吸食海洛因毒品初始有一种强烈的欣快感,实践表明,多数成瘾者第一次吸毒后就有浑身困乏、非常难受的感觉,而渴望第二次吸毒,从而导致成瘾。因人已适应了药物,从而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赖。因此说吸三次海洛因就会上瘾是有大量例证的,那些认为偶尔吸一下海洛因无所谓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4、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染上毒瘾一般有以下迹象:
(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3)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4)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5)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6)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
(8)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9)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10)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5、引诱吸毒技俩
毒招之一:“毒品吸一两次不会上瘾”。众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日吸毒,永远想毒,终身戒毒。
毒招之二:免费尝试。几乎所有吸毒者初次吸食毒品,都是接受了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免费”提供的毒品。此后,毒贩们再高价出售毒品给上瘾的青少年。
毒招之三:声称“吸毒治病”。毒贩们利用人们对毒品的无知和对疾病的恐惧,引诱青少年吸毒。但实际情况是吸毒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害人的大脑,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还会降低生殖和免疫能力,甚至导致死亡。
毒招之四:鼓吹“吸毒可以炫耀财富,现在有钱人都吸毒。”毒贩们瞄准一些青年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积攒了一定财富的机会,向这一群体的人们灌输“吸毒是有钱人的标志”这样极其荒唐的错误观念。
毒招之五:利用女青年爱美之心,编造“吸毒可以减肥”的谎话。实际情况是,吸毒不仅损害面容和身体,还摧残人们的意志。
6、吸毒原因
(1)寻求刺激:有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认为服用“摇头丸”是新生活方式,是时尚的表现。错误的人生观导致许多年轻人误将吸毒视为时髦,最终断送了他们本来美好的前程。
(2)无知好奇:一项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从打听朋友吸毒后的感受开始,逐渐产生试一试的想法,最后,也尝试吸毒。
(3)精神空虚: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不好、高考受挫以及待业等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试图以吸毒麻醉自己。
(4)盲目自信:认为吸毒后戒毒容易,认为自己有自我戒断能力,最终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5)交友不慎: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状态中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掩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设下陷阱,把青少年一个个拉下水。由于同学、同伴、同事、亲属吸毒的不良影响而导致吸毒的青少年,每年都有许多。他们在最初发现自己置身不良影响的时刻,没有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这为日后种下了祸根。
7、抵制毒品不良诱惑的方法
应该说江阴青少年学生在拒毒方面做得比较好,目前尚未查处过在校学生吸毒,但出校后不久被查处的也有。目前,我市查处的吸毒人员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是一个女的。
(1)拒绝尝试:面对毒品,千万不要心存好奇和侥幸,试图亲身尝试,而要坚决予以拒绝。
(2)拒绝毒友:就是要拒绝与沾染毒品的人员来往,不要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朋友。(3)拒绝虚荣:不要以为吸毒就是时尚,就是有财有势的象征,决不追求这种颓废的精神刺激。
8、青少年发现吸毒、贩毒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保持镇静,不胆怯慌张,实施自我保护,迅速远离毒贩、吸毒者和吸毒、贩毒场所;
(2)向老师、家长反映情况,寻求行为指导;
(3)直接向公安部门和禁毒机构举报;
(4)发现自己的家长吸毒、贩毒应立即寻求社区、学校、青少年保护机构的保护和行为指导。
9、老师发现孩子吸毒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向青少年保护机构、戒毒机构咨询,寻求行为指导;
(2)保持头脑冷静,控制情绪,注意教育方法,不要对学生暴跳如雷、横加指责,无休止地批评、辱骂,不要对其采取惩罚措施;
(3)面对面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使用快速尿液检测板,确认其是否真的吸毒;
(5)到合法的戒毒机构帮助其戒毒;
(6)学校与家庭、社区加强沟通,优化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防止复吸;
(7)向学生了解毒品来源,并向公安机关、禁毒机构举报毒品提供者。
建立和健全各种社会预防和控制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预防、控制、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能力,是防毒、反毒的重要措施。社会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一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扎扎实实际地组织开展强有力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建立社会预防的心理机制。二是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环境的专门预防机制。所谓高危人群指的是容易染上毒瘾的一些特殊人群;重点环境是指那些容易滋生吸毒、贩毒现象的地段和场所,如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三是建立完善对吸毒人员的帮教挽救机制。四是建立完善高效、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特殊打防机制。五是建全禁毒综合治理的统筹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