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南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课件[大全]

时间:2019-05-14 03:3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南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课件[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南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课件[大全]》。

第一篇:2006年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南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课件[大全]

2006年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南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南沙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两个适宜”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目标,积极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三大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实现了南沙“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经济规模取得突破,经济增速再创新高。初步核算,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21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47.3%,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2.6个百分点,在全市12个区、县级市中位列第一位,是2002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64.2亿元,增长61.9%;第三产业增加值35.9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的比例达到4.7:78.2:17.1。

财政税收:财政税收大幅增长,增速均为全市各区、县级市之首。2006年,全区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4亿元,增长53.3%;税收总额37.7亿元,增长1.1倍,其中国税收入28.5亿元,增长1.6倍,地税收入9.2亿元,增长30.6%。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6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3亿元,增长31.6%,其中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6.5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4.1%,完成投资超10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有4个,分别是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广州丰田整车项目、广汽丰田发动机和广州南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丰田整车及相关汽配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1亿元,增长15.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2.8%,并带动了汽车产业园区周边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6年,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3 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36.4 %。全年完成城建投资21.1亿元,新增通车里程60多公里,市南路、亭角立交、环岛路、港前大道等交通主干道的建设和改造已完成,地铁四号线已开通至黄阁;凫洲大桥项目已完成80%的工程量,新蕉门大桥、凤凰大桥等重点骨干桥梁建设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启动了48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2亿元。已建成虎桥220KV变电站,另外8座变电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正顺利推进。

2006年我区加快了安置区和新城区的建设,黄阁麒麟新城安置区一期工程已全部交付使用,广隆安置区和珠江安置区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启动了珠江管理区第一代归难侨危房户的搬迁安置工作。结合我区发展规划和镇村公路的现有状况,对300人以上自然村的镇村公路网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建设;全区58个行政村已全部通行客车。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06年,全区农业生产在二、三产业快速推进、农业用地相应减少的情况下,仍实现农业总产值17.1亿元,增长6.3%。其中渔业是我区农业的主导产业,实现产值8.3亿元,增长14.5%,占全区农业产值的48.5%,;种植业产值6.4亿元,下降2.8%;畜牧业产值1.2亿元,增长1.6%;林业产值0.7亿元,增长1.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亿元,增长16.5%。

丰恒莲藕生产加工基地、横沥甜玉米生产基地、永乐农庄水果生产基地等已初步实现规模化经营并呈现出较强的带动效应。义沙西芹、庙南板田菜、新安水瓜、沙一豆角等蔬菜品种在周边地区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出现义沙村、庙南村等特色蔬菜专业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工业经济高速增长。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74.8亿元,增长80.9%,增速位居全市各区、县级市之首,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65.4亿元,增长83.4%;销售产值462.8亿元,增长86.1%;产销率达到99.4%。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0.7亿元,增长7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1亿元,增长86.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0.5亿元。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0:80。

主要工业产品方面,全年生产汽车6.1万辆;生产发动机15.5万台,增长12.5倍,其中出口9.3万台;发电量99.4亿千瓦时,下降3.5%;钢材产量21.6万吨,增长61.5%;初级形态塑料16.3万吨,增长15.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210.7亿元,增长5.8倍。其中汽车工业实现产值175.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7.7%,拉动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5.3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51.7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36.7%,拉动全区生产总值增长32.2个百分点。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迅速上升。2006年,全区已有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3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7.2亿元,增长1.7倍,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3.8%,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代表性企业有广州丰田整车、东方电气核电承压设备、美国通用电器塑料、日本名幸电子、瑞士龙沙公司、安捷利电子、慧视通讯科技、广钢MBA塑料等,产品涵盖微电子与集成电路(IC)、光电子与激光显示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新材料、民用核技术、纳米技术、环保与节能技术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

建筑业:2006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5亿元,增长2.2%。全区完成建安工作量93.9亿元,增长14.3%,其中建筑工程68.7亿元,下降10.4%;安装工程25.2 亿元,增长4.5倍。房屋施工面积122.62万平方米,增长36.6%;竣工面积50.75万平方米,增长19.7%。

四、交通运输业

港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06年,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928万吨,增长41.1%;集装箱吞吐量达252.3万标箱,增长1.1倍。目前,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开通了至美洲、欧洲、日本、澳洲、东南亚等国际、国内航线18条,全年累计航次达到2.8万次,增长45.5%。南沙汽车滚装船码头、广州小虎石化码头以及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2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纷纷建成投产;世界最大的远洋航运企业马士基集团及全球第五大码头经营企业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也在2006年签约加盟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的建设经营,将促使广州港南沙港区进一步扩大吞吐能力,同时带动物流、市场等的飞速发展。

五、国内商业和对外经济

国内商业:2006年,全区国内商品销售总额40.4 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亿元,增长6.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6.2亿元,增长1.6%,其中限额以上2.3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5亿元,增长27.9%,其中限额以上0.6亿元。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6年,全区新批利用外资项目38个,合同利用外资达5.06亿美元,同比增长0.4%;实际利用外资4.5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一批知名企业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名幸电子、电装等纷纷增资扩股,扩大生产,共增资2.12 亿美元,占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的46.4%。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南沙投资成立的企业已达到36家,其中2006年新投资的项目有3个。2006年7月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同意由中石化总公司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的1200万吨炼油项目选址广州南沙,标志着这一龙头项目的招商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还引进了西电集团广州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项目等一批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龙头骨干项目。

外贸进出口:外贸进出口形势喜人。2006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9.4亿美元,增长25.3%,其中进口22.2亿美元,增长19.1%;出口17.2亿美元,增长34.4%。在出口中,进料加工13.9亿美元,占出口额的80.8%,增长有45.9%。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企业有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美国通用电器塑料中国有限公司、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及明幸电子(番禺南沙)有限公司。

六、科技和教育

科技:2006年,区政府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651.9万元,有19个科技项目获得支持,对南沙的企业科技创新和创新平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沙资讯科技园现已有23个研发型公司、公共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入驻园区,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已建立了8个研究中心和2个中央研究设施,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3间省级重点实验室也已经启动建设,加上东方电气、慧视通讯科技等大型企业自建的研究开发机构,我区现已有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所(院)、设计院(所)、实验室等共计39家,其中包括省级研发中心4家。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科技创新的的重大进展,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主创新活动日益活跃。2006年,全区专利申请量280件,增长53.9%,增速列全市各区、县级市的第二位;专利授权量163件,增长48.2%,增速列全市各区、县级市之首。5月20日到26日,我区围绕广州市的“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广州”的科技活动周主题,举办了南沙区首届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包括在南沙科学展览馆举办中学生电脑机器人表演赛、“创新改变世界”主题展览、珠江农业科普园的科普基地挂牌仪式和在资讯科技园的“南沙科技论坛”。本次科技活动周促进了我区的科技宣传与普及工作,展示了我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新成就:南沙科学展览馆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珠江农业科普园挂牌成为管理区高新农业技术推广基地等。教育:教育创强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06年,我区改建、扩建不达标的薄弱学校共6所,先后撤并了17所“麻雀学校”,全区的公办学校由原来的49所整合为35所,其中普通中学7所,小学28所。学校的质量有所提高,等级学校数量有较大增加,目前我区共有1所省一级学校、11所市一级学校、22所区一级学校,等级学校数已占全区学校总数的97%,我区小学等级学校已全部达到“教育强区”指标要求,中学的办学条件也得到进一步改善;黄阁镇、万顷沙镇已通过了省教育强镇验收。全区共有专任教师1485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53人,小学专任教师832人;共有在校学生27777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428人,小学在校学生数1634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6.63,高中升学率为75.51%。

七、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文化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2006年,黄阁麒麟舞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角山炮台等一批历史文化古迹已基本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7月份,南沙成功承办了瑞典“哥德堡”号商船访问广州的首轮活动;11月份,我区老年大学应文化部文化司的邀请,参加了全国老年文艺汇演,荣获“荷花奖”;12月份,万顷沙镇成功举办了“广州水乡文化节”活动;文化旅游事业也顺利启动。开拓了“南沙一日游”,南沙滨海公园已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百万葵园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体育:体育事业喜获丰收。在6月初举行的2006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上,横沥镇女子代表队摘取了国际标准龙舟女子组桂冠,万顷沙镇女子代表队获得该组别亚军,万顷沙镇男子代表队则获得国际标准龙公开组亚军的好成绩。南沙中心小学足球队参加“2006年达能少年国际杯足球赛”广州赛区比赛勇夺冠军。12月,我区成功承办了第11届环南中国海国际自行车大赛广州站比赛。

卫生:卫生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9所,其中一级医院9所,门诊部6所,疾病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24间,村卫生站38所;医院编制床位共有709张,实有床位583张;全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总数为851人,其中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87人,占人员总数的80.7%,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79人,注册护士225人,药剂人员60人,检验人员3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87人,其所占卫技人员比例分别为40.6%,32.8%,8.7%,5.2%,12.7%。全区每千户籍人口拥有卫生人员6.0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18‰,婴儿死亡率2.98‰,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58%。2006年,我区大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成立了区卫生监督所、区疾病控制中心;黄阁医院加挂区妇幼保健院的改造方案已经启动;珠江管理区医院加挂区中医院的改造方案已列入市中医强市的规划;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规划建设的南沙中心医院首期工程已正式动工。

八、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2006年末,我区户籍人口为147181人,比上年末增加4631人,其中农业人口107597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73.1%。按计生口径计算,全年死亡人数893人,死亡率为6.1‰;出生人数1419人,出生率为9.69‰,自然增长率为3.5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9。

就业: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3万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72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3.6%;全年我区先后为2万多人(次)本地劳动力提供了求职登记、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等“一站式”的就业援助和服务,开展了多场专场招聘和就业援助活动,吸引了600多家企业前来设点招聘,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达成用工意向近6000人次,其中大部分是我区农村劳动力;区有关部门制定了《南沙区公益性岗位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工作实施办法》,将道路维护、保洁保绿、计生协管员、城管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统筹起来,解决了1084名本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2006年,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住院实际补助比、住院受惠率、参合农民人均利用费用、参合农民人均补助费用等五项指标均居广州市前列;农民报销医药费用总额为1066.8万元,全区参合农民有6716人次受惠,平均每住院一人次补助1575元,补助金额占农民住院总费用的39.6%,已有34人获得2万元的最高补偿,大大减轻了患病农民的医疗负担;2006年全区养老基金收入3.8亿元,全部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均通过社会化按时足额发放。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的南沙开发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第二篇:广州市南沙区投资优惠政策

广州市南沙区投资优惠政策

(1)“五免五减半”。对从事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港口、铁路、公路、电站等)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其投资经营期在15年以上,从获利起可以享受“五免五减半”政策(即头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两免三减半”。外商投资的生产性企业(含带项目在成片土地上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商投资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一免二减半”。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及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外国投资者的资金由总行拨入的营运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经营期限在10年以上的,经金融机构申请、税务机关批准,其经营业务所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从开始获利起,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和第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两类企业减税。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在依照国家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举办的先进技术企业,依照国家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延长三年(上海为二年)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5)新办高新(先进)技术企业,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从投产起,二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之日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7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核定,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认定先进技术企业,在享受“二免三减半”后,经税务机关核定,可在第六至八年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6)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2010年前可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含单晶硅片)2010年前可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即征即退。

(7)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的外商而有来源于区内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除依法免征所得税的外,都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其中提供资金、设备条件优惠或者转让技术先进的,经政府批准,可给予更多的减征或免征优惠。

(8)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可免征地方所得税。

(9)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分得的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汇出额的所得税。

(10)外商投资者从其投资者将从企业中分得的税后利润再投资于企业和开发区其它企业,期限在5年以上的,可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纳所得税税款的40%。如再投资举办、扩建的企业属产品出口或者先进技术企业的,可全部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税款。

(11)外商投资企业在区内新建或购买的房屋,自落成或购买之日起,免征房产税三年,高新技术企业免征房产税五年。

(12)外商投资属《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建筑用建筑材料以及安装、加固机器所需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1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商投资项目,其产品内外销比例除涉及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制度管理的以外,可自行确定产品内外销比例。

(1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设备技术、工艺水平先进或投资额较大的外商投资项目,给予优惠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

(15)设立南沙风险投资公司,对重大外商生产性项目试行股权投资。经区建设指挥部批准,可由风险投资公司作部分出资,按外商要求兴建专用厂房,持有该项目一定股权,待该项目运营成熟后以一定价格退出。

http://www.xiexiebang.com/zjgl/newsdetail.asp?id=5354

第三篇: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10-11 09:16:52| 分类: 统计公报网|字号 订阅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四区六化”为发展定位,全面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两圈”建设与“三旧”改造,城市建设实现大跨越,城区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升。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政策有力、内需提升、信心增强,全年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良好。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初步核算,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2.55亿元,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大关,增长13.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0.8:28.4:70.8。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94、173.69、433.92亿元,分别增长0.5%、9.2%、1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03%、21.7%和78.2%。

财税收入

2010年,全区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1.18亿元,增长14.7%;一般预算支出44.52亿元,增长23.2%。税收总额实现快速增长,全年税收总额178.50亿元,增长32.2%。其中,国税收入129.05亿元,增长32.8%;地税收入49.46亿元,增长30.8%。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按法人在地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7.15亿元,增长7.4%。从三次产业看,投资集中于第三产业,全年完成92.6亿元,增长9.4%;第一和第二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19亿元和4.35亿元,分别下降34.1%和20.9%。

2010年,按项目在地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8.23亿元,增长27.0%,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逼近200亿大关。

对外经济贸易

2010年,全区外贸出口总值为18.31亿美元,增长29.5%。其中,一般贸易实现10.34亿美元,增长55.5%;进料加工实现7.64亿美元,增长7.11%。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香港、东盟和欧盟分列前三位,共占全区出口总值的68.9%;从出口商品种类看,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类所占比重最大,达37.9%。全年新增外资项目79个,增长36.2%;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增长1.7倍;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1.4倍。

二、主要行业 农业 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49亿元,增长1.0%。其中,花卉产值6.33亿元,增长3.6%,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84.5%。

工业

2010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42.63亿元,增长12.0%,增速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28.77亿元,增长14.1%,增速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27.6亿元,增长20.3%,经营效益进一步趋好。

在烟草制品行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行业的带动下,轻工业全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有力回升拉动下,重工业实现连续四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轻工业产值223.56亿元,增长14.2%;重工业产值205.22亿元,增长12.8%。

全区前20名重点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5.1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8.0%。其中,产值增速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主要有广州卷烟二厂、广州金莱冷轧带钢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企业。

建筑业

2010年,全区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41.75亿元,增长2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2.97万平方米,增长26.3%;工程结算收入66.36亿元,增长11.0%;工程结算利润3.84亿元,增长27.2%。

房地产开发业

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53亿元,下降45.8%;房屋施工面积161.56万平方米,增长28.0%。商品房销售面积8.88万平方米,下降22.8%;销售合同金额11.62亿元,下降5.2%。

国内商业

消费需求持续畅旺。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11亿元,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快11.0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70.61亿元,增长25.4%。从商品种类看,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汽车类企业零售额分别实现120.93亿元、22.95亿元,分别增长22.4%、48.3%,对全区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8%、13.5%。

全区商品销售总额2318.17亿元,增长41.0%。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金属材料类和日用品类分别实现销售额328.82亿元、896.10亿元和164.95亿元,合计占全区销售总额的60.0%。

三、民营经济 2010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4.81亿元,增长11.8%,占全区生产总值36.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0年末,全区个体户、私营企业6.31万户、从业人数12.82万人、注册资金77.27亿元,分别增长3.3%、-1.5%和16.8%。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

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完成中山七八路、康王路等11条主干道及荔湾路、泮塘路等46条次干道路面黑色化改造,新增改造道路面积240万平方米。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整治改造21个重点片区,覆盖范围190万平方米;整饰建筑物4228栋195万平方米;大力推进荔枝湾、陈家祠、沙面、聚龙村等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改造覆盖面积35.9万平方米。

水环境治理效果显着。全年完成12条主要河涌、18条一般河涌的综合整治,河涌总清淤量达58万立方米;绿化整治面积70万平方米,完成堤岸建设达67公里;完成41处水浸街治理工程及55项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新建雨水管道施工191.5公里,新建污水管道施工36.2公里,新建小区排水立管220公里。

绿道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包括省立绿道1号线荔湾区段建设共20.15公里及6条区内支线绿道建设共18.19公里。

城市绿化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卓有成效。完成了中山七八路、龙溪大道、花地大道等15条主、次干道绿化升级改造项目;开展了荔湾湖公园扩建、醉观公园、青年公园和双桥公园等生态公园的改造;打造了陈家祠广场、沙面、聚龙村、驷马涌绿地等一批城区精品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9.2公顷,绿地率达21.26%,绿化覆盖率达到2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97平方米。

危房改造

危破房改造和直管房修缮工作进一步推进。2010年,完成房屋安全鉴定2295宗;完成2007、2008、2009年在册危房改造任务918幢,面积12.1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小连片危破房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西荣巷项目土建工程已完工、蒋光鼐故居项目、龙津东719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龙津东720项工程主体、水电安装已完成;直管房淘汰重建工程全年开工61幢,完工41幢,面积2497平方米;大宗原状维修工程全年开工165幢,完工151幢,面积45289平方米。

环境保护

开展了迎亚运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完成禁燃区内工业锅炉、炉窑清洁能源改造工作,淘汰了小旧锅炉24台,在编黄标车淘汰503辆,328家企业完成了挥发性有机物整治任务,全区在建建筑工地按照6个100%要求全部完成亚运会期间环境应急一系列工作,为亚运会顺利举行提供了环境质量保障。

强化环境监管,拓展在线监控。2010年,我区自主研发完成的“荔湾区污染源监控综合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拓宽了监控的规范和类型,已开通各类视频监控点68个,排污数据监测点17个,油烟治理设备监控点466个。

切实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2010年二氧化碳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为359吨、199吨,完全控制在广州市下达的534吨和230吨控制指标之内。全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平均值为0.13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0.04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53毫克/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值56.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值67.5分贝。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0%。

在环境监察执法中实行“十五个一律”,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2010年,开展专项执法58次,出动人员6743多人次,检查排污企业3245间,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243份,责令关闭企业254个,对560间违法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城市管理

大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顺利完成创文、迎亚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数字城管,对各街道主干道和“六乱”黑点进行全天候视频监控。全年视频巡检15.33万次,及时发现整治“六乱”、占道经营问题2.28万宗。清理乱张贴441万多张、乱涂写10万多处、规劝纠正违规人员325人次。规范整治户外广告。全年清拆违法户外广告716处2.58万平方米;清拆违法户外招牌2577块共1.49万平方米。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全年派发分类垃圾桶3000多个,宣传资料15万多份。扎实推进社区环境整治。全年整治34个一般社区,全年整治项目投资944万元,其中,道路工程21910平方米,排污工程7167平方米,园林绿化842平方米,房屋外立面整饰4100平方米。

社会治安

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10年,全区立刑事案件3575宗,下降10.8%;其中“两抢”案件341宗、“两盗”案件990宗、诈骗案件600宗,分别下降39.5%、15.9%和7.6%;杀人、放火、强奸、伤害、绑架、爆炸、劫持七类暴力性案件160宗,下降4.2%;命案14宗,下降17.6%。全年实际破获刑事案件3885宗,破案率为60.8%,列全市第一;其中,破命案14宗,命案破案率100%;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7820人,打掉各类犯罪团伙322个,抓获团伙成员946人,刑事拘留1590人,治安拘留3772人,逮捕1225人,打击破案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工矿商贸(含建筑)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下降40.0%;死亡3人。发生火灾12起,死亡4人。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内。

五、科技和社会事业 科技 我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防震减灾及科普宣传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全年共安排区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7550万元,增长13.0%,带动各项目承担单位投入研究开发经费8.85亿多元。区辖内单位全年申报各种项目223项,其中广东省科技项目74项,广州市科技项目134项,广州市和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0项,科技部的“科技亚运”重大专项项目5项。全年专利申请量939件,增长53.7%;授权量735件,增长52.8%。2010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家。

教育

2010年,全区各类学校196所,在校学生96668人,专任教师7346人,初中升学率95.49%,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9.11%。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稳步推进,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率为85.4%。继续深化“三品”工程,累计评选品牌学校34所,品牌学科251个,品牌教师1145人次。2010年高考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区属学校重点本科率8.01%、普通本科率54.23%,本专科上线率98.71%,居全市12区(市)之首。我区中小学生在主要科技比赛中在各项评选和比赛中,全年收获国际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95项、省、市级奖项126项。2010年,我区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名校长、广东省基础教育名教师各1人,3人被评为特级教师,7人获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127人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文化

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深化。全年举办各种演出活动50场,收获了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曲艺类群星奖(表演唱《西关食通天》)、“广州文艺奖”三等奖等奖项,圆满完成“亚运歌曲大家唱”合唱比赛、“广州好——迎亚运、创文明”等亚运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全年举办3期“西关大学堂”文化讲座,开展图书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等流动服务,累计送书6.55万册,共接待读者21.1万人次,外借图书22.4万册次,向读者推出新书2.55万册,开展各类读书宣传活动13项。

第四篇:2014年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调结构、促统筹、惠民生,奋力打造经济发展、城乡一体、政府治理“三个升级版”,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4709万元,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717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075628万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356364万元,增长11.1%。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7.5:62.2:20.3调整为17.0:62.3:20.7。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075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026万元,增长12.4%。各项税收118318万元,增长21.9%。全年完成财政支出293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4943万元,增长23.2%;教育支出68613万元,增长21.9%;医疗卫生支出32851万元,增长35.6%。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4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67587万元,下降6.2%;第二产业投资1029954万元(工业投资1003676万元,增长23.1%),增长26.1%;第三产业投资936462万元,增长18.9%。房地产开发投资230874万元,增长15.1%。全年销售商品房46.3万平方米,增长10.7 %;商品房销售额176633万元,增长5.9%。

二、农业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4865万元,增长5.5%。粮食种植面积5479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566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441公顷。粮食产量401196吨,比上年增长2.6%;油料产量14134吨,增长12.7%;棉花产量 5310吨,增长8.2%;蔬菜产量155654吨,增长3.4%;肉类产量50192吨,增长1.4%;水产品产量33996吨,增长3.0%。当年完成造林面积600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71万吨,农村用电量44072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74830万元,比上年增长9.7%。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311户,累计完成产值3026030万元,增长14.5%,实现增加值737965万元,增长12.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60031万元,下降0.7%;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2725165万元,增长1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181899万元,增长16.3%。轻工业产值1086503万元,增长10.8%;重工业产值1939527万元,增长17.2%。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9%。工业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76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实现利润总额198175万元,比上年上升17.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08.5%,比上年上升15.2个百分点。建筑业。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1家,完成总产值596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实现增加值1593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2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0万平方米。

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实际利用内资2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省外资金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五、贸易、服务业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9826万元,增长 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8547万元,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08654万元,增长10.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9718万元,增长14.1%。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三产从业人员12.1万人。全县共接待游客26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35亿元。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7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2%。其中,进口总额1854万美元,增长41.6% ;出口总额14902万美元,增长42.3%。

六、交通和邮电交通运输。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7304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全县公路里程1751.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30公里。邮电业。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3391万元,比上年增长 30.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465万元,增长8.1%;电信业务总量38926万元,增长33.3%。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43万户,增长1.8%;移动电话31.3万户,增长8.2%。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6.17万户,其中宽带用户2.89万户。

七、金融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24836万元,比年初增加18539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6326万元,比年初增加180553万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56830万元,比年初增加175051万元,其中,短期贷款346497万元,比年初减少14945万元;中长期贷款636167万元,比年初增加181621万元。

八、教育教育。年末,普通中学30所,专任教师1489人,在校学生24241人;职业高中学校2所,在校学生2384人;小学47所,专任教师1403人,在校学生29337人;幼儿园86所,在园儿童1297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文化。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 1个,馆藏图书 12万册,乡镇文化站8个,举办训练班76次,训练班结业人员2500人次。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体育。2014年,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我县运动员共获得奖牌22枚,其中金牌9枚。举办县乡运动会2次,参赛运动员达650人。卫生。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 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5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25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80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666人,注册护士376人。按照三级乙等标准建设的县医院迁址新建工程交付使用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

十、人口、人民生活人口。年末,公安户籍人口550342人,比上年减少152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284624人,女性人口265718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7‰,死亡率为7.7‰,人口自然增长率4‰。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9元,比上年增长9.9%;人均消费支出12044元,比上年增长27.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1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6 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生活费支出7503元,比上年增长10.8%;人均生活用房面积 40.6平方米。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8%。注:

1、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第五篇:2013年华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华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省“两强一堡”、全市“三基地一窗口一屏障”建设的机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云南省工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努力化解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一年来,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富有成效。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3836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生产总值自2002年来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1183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37211万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95277万元,增长14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60.6%和31.9%,分别拉动GDP增长0.8、6.7和3.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22569元,比上年增长10.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2.7%、63.5%、23.8%调整为13.3%、61.8%、24.9%,“二、三、一”结构继续得到巩固。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0.6 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1%。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1.18亿元,比上年增长

9.6%,占华坪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2%。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2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43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产值56801万元,增加19370万元,增长27.2%;畜牧业产值35063万元,增加465万元,下降0.2%;林业产值4447万元,增加718万元,增长15.1%;渔业产值3740万元,增加130万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79万元,增加89万元,增长4.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8401亩,粮食总产量达73036吨,比上年增长1.1%。全年大牲畜出栏15829头,比上年增长1.23%,期末大牲畜存栏70413头,比上年增长0.92%;生猪出栏126928头,与上年持平,期末生猪存栏166630头, 比上年增长0.86%;羊出栏46336只,比上年减少0.6%,期末羊存栏133618只,比上年增长2.2%;家禽出栏1275081只, 比上年增长7.8%,期末家禽存栏765249只, 比上年增长1.32%。

林业生产发展情况。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430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核桃1449.5吨,板栗137.2吨,花椒970吨,木材采伐3040立方米,竹材307.2万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6329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8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115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5%,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1159万元,比上年增长17.2 %,实现利税69720万元,下降5.3%,其中利润27610万元,下降17.1%。

全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5个(县内企业),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7198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实现利润总额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3084万元,比上年增长43.7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594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分产业看,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 3614万元,比上年增长57.3%,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20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76.3 %,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0.8%。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79个,比上年增长8.2%。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9.6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3.3亿元;国内贷款资金0.37亿元;自筹资金15.2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490万元,比上年增长79.7%,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9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2800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2.9%;商品房销售面积3310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

从行业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工业投资120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采矿业投资72381万元,比上年增长87.4 %,制造业投资7662万元,比上年减少73%,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40827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在工业投资中不含电力的投资81823万元,比上年增长17.9%;交通运输业投资60559万元,比上年增长74.2%;水利管理业投资27685万元,比上年增长68.4%。

五、消费品市场销售

城乡交流活跃,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76万元,比上年增长18.0%。从城乡消费结构看,城镇消费零售额55368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农村消费零售额42008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77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20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4%。从经济成分看:公有经济完成零售额4291万元,比上年增长4.0%,非公有经济完成零售额93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8.7%。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675.6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公路货物周转量103366.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6%;公路客运量1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公路旅客周转量11806.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8%。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081.7万元,比上年增长5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30.94万元,移动业务收入409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586万元, 联通业务收入774.76万元。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228.7万份,比上年增加34.15%;函件7.62万件,减少21.29%;特快专递33938件,增长30.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0.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95万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持续增收。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完成60794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地方财政支出146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金融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银行存款余额629593万元,比年初增加67839万元,增长12.1%,其中:储蓄存款418433万元,比年初增加33525万元,增长8.7%,各项贷款余额304322万元,比年初增加37716万元,增长14.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25372万元,比上年下降1.9%,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112693万元,比上年下降1.6%。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县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21129万元,比上年增长21.07%;各项赔款和给付 4342万元,比上年增长7.76%;赔付率20.55%,比上年下降2.54%。

八、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县受益学生1.75万人,免补金额1422.88万元。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全县有普通高中3所(含私立1 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中6所,小学62所,幼儿园35所(含私立34所)。高中专任教师190人,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21人,初中专任教师463人,小学专任教师978人,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27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482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09人,初中在校学生5263人,小学在校学生12259人,幼儿园(含私立)在园儿童4454人,在校残疾儿童少年39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86.67%,小学入学率99.87%,升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0.11%,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4%,初中升学率95.44%,初中巩固率98.09%,初中辍学率1.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8.2%。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78%,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59%。全县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100%,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37年。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城乡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65场次。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 99.2%。全县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活跃。全县各行业、乡村举办运动会65次,参加活动人数13.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700人次,学校举办运动会48次,参加活动人数18800人

次, 比上年减少300人次,举办老年人运动会10次,参加活动人数3700人次, 比上年增加200人次,全县体育人口已达64700人。

卫生事业深入发展。全县共有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12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中医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8个,公立医院共有床位63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4人,其中医生216人。有私立医院2个、门诊部1个,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66人。有个体诊所37个,卫生技术人员131人。全县共建立了58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43人。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371例,报告死亡0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19.2/10万,死亡率0。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婴儿死亡率9.03‰,孕产妇死亡率0,住院分娩率95.42%,新法接生率达到99.8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52%。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人口素质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7.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

民生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6元,比上年增加1002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4元,比上年增加2494元,增长14.6%。

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34人,年末城镇全部单位从业人员3.1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低于控制目标1.3个百分点。年末转移农村劳动力达917人。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1658人,比上年增加689人,其中参保职工9283人,比上年增加608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375人,比上年增加81人,征缴养老保险费5571万元,比上年下降8.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927人,比上年增加722人,其中参保职工12982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342人,征缴医疗保险费3575.9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4000人,比上年减少500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5%。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4444人,比上年增加683人,征缴工伤保险费1337万元,比上年增长62.3%。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327人,比上年增加676人,征缴生育保险费200万元,比上年增长45.3%。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农保)人数8669人,与上年持平。年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69726人,比上年增加5915人,参保率85.69%。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76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154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00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3126万元。全年发放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347万元。年末有社会福利机构8个,其中:城镇福利院1个、农村敬老院6个、儿童福利院1个,床位337床,收养人数181人。

十一、城市建设、节能降耗、安全生产情况

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1.8%,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 32.2公里;城市公共绿地面积8 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1.3%;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0.15%,;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0.8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达到85%。初步测算,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51%。

全年全县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1起,比上年增加3起,上升37.5%。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0人,比上年增加2人,上升25%。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1起,比上年增加1起,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人,比上年增加1人;道路交通事故10起,比上年增加4起,上升66.7%,死亡人数为9人,比上年增加3人,上升50%。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9人,比上年上升26.1%。

注:

1、本公报中的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或预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由相关部门提供。

下载2006年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南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课件[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南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课件[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审时度势、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攻坚克难,协调推进稳增......

    2017年乐东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乐东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乐东黎族自治县统计局 (2018年3月7日)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式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

    2011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波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2012年2月1日 2011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主题主......

    三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两个加快’、奋力开创三台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

    2008年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小 中 大]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的各项决策部......

    200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沈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 (2009年3月31日) 2008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市......

    盘锦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盘锦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我市大力发展接续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2009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东统计信息网2010-02-11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威海经济发展最为困难、最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