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风情茶饮业 促推观光旅游业
打造风情茶饮业 促推观光旅游业
作者:陈世斌
编者按:茶产业与旅游业分属不同领域,作者独辟蹊径,将这两个产业密切联系,拓宽了新型产业思路,希望引起相关思考。
平利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茶饮产业专业村、茶饮企业、茶叶专业大户进行走访、调查和座谈,在听取政府工作汇报和茶业、文化、旅游、金融方面相关专业人士对平利茶饮产业、文化旅游业发展情况介绍基础上,省市人大代表围绕调研主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意见。
一、平利把茶饮产业做成集高效农业、观光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型产业条件日趋成熟
平利山清水秀,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自然环境优越,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远离工业污染,是开发生态有机茶的一方净土和生态观光的一方热土。
(一)茶叶基地初具规模,田园风光亮丽展现。截止2009年9月底,全县已建成茶叶基地种植规模达到15.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0%以上。其中高产密植示范茶园达到2万亩,长安、八仙、正阳、广佛等超过万亩茶的乡镇达到6个;靛坪、广佛、高峰、蒿子坝等超过千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达到30个,100亩以上的产业大户达108户,全县有近10万人从事茶饮产业,全民务茶的浓厚氛围和产业生产基地的百千万工程框架已基本形成。与此同时,随着标准化茶园建设的逐年推进,公路沿线及川坝地带的茶园在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中已经形成一步一景四季迷人的田园风光。
(二)茶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全县茶产品产量达到3700吨,实现总产值3.7亿元,比2008年增长23%,占农业总产值的27.1%,实现务茶人均增收1500元。茶饮产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快了农户及村庄建设步伐,近年来农村新建房3268户,实施民居徽派改造27500户,美丽殷实的农家小院和生态百里长廊已成为陕西独有旅游风景线、成片的徽派民居与以茶为主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成为外来参观者最为抢眼的旅游休闲的新景点。
(三)茶饮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相关服务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全县已建成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年加工茶叶20吨以上,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加工型企业15家和108家小型名优茶加工厂,一个龙头企业+加公司+基地+茶农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成形,进而带动了城区、集镇的茶庄、茶楼、餐饮及茶行、茶店、茶饮一条街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成了人们品茶、观赏、休闲的好去处。
(四)茶产业科技水平提高,茶产品质量体系健全。平利县制定颁布了《无公害绞股蓝标准综合体》和《女娲有机茶标准综合体》等科技成果,有力支撑着平利茶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女娲绿茶和绞股蓝茶系列产品分别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AA和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平利绞股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取得QS质量安全认证。为平利茶饮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健全各项市场准入创造了条件。
(五)女娲文化、茶饮产业、观光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新的理念。一是通过倾注力量抓女娲文化研究与开发,打造平利女娲茶文化精粹,传承平利传统茶艺,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表演活动,着力营造出了全民务茶、饮茶、懂茶和营茶的茶文化氛围;二是把茶楼、茶文化开发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开发建设茶艺村和建设茶叶科技生态观光园,推行茶园参与式旅游,体现平利茶乡独特的民俗风情,形成平利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三是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平利茶之旅文化节,以平利茶为风光的田园游成为平利一张耀眼的名片。
二、尚需进一步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平利把茶饮产业做成集高效农业、观光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型产业符合县情实际和安康总体发展思路,是科学发展之路。代表们在肯定平利茶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茶业还未真正成为旅游卖点。平利种茶务茶饮茶历史悠久,如果对茶业进一步加以很好的开发,再辅以科学的商业运作,茶饮业对拉动平利乃至全市旅游业发展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平利旅游开发刚刚兴起,与茶产业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茶饮业体现旅游意蕴的气氛还不浓厚,茶特色游不凸出,致使平利茶的优势在为平利旅游增色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以茶为主的旅游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购物消费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加速器。平利旅游主打产品是茶,但平利茶园有规模,产品欠批量;茶叶有品牌,加工少特色;品质有标准,营销不规范;规格品种单一,无法满足各层次游客的购买需要。加之农民受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影响,其他农副土特产品,大多数都是自产自销,平利地方产品外销链短量小。旅游产品开发滞后,阻碍了平利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
(三)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与茶产业发展不相适应。要突出解决游客来茶乡留的住、住的下、吃的香、玩的好、看的美、买的到的问题。服务设施、服务体系、旅游景点的不健全,吃、住、游、购、娱不配套使大多游客跑马观花多、住下休闲少;机关团队参观多,家庭个人来游少;开车来观景多,到农家体验少。
(四)茶叶龙头企业的培植和销售市场开拓显得滞后。目前生产加工和营销企业小而散,没有大的龙头支撑,形成了县内的无序竞争的局面,影响了产品效益和声誉。加之没有一支专业营销队伍和健全的销售网络,多数产品依赖坐地销售,销售市场狭窄,销售渠道单一,影响了平利茶叶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幅提升。
(五)茶业整体效益偏低。茶产业的综合经营效益主要来自于高效茶园,而无性系良种茶园又是高效茶园的基础。当前无性系高效茶园仅占总面积20%,由于高效茶园面积小,茶园基础较差且投资不足,导致平均亩产量低(仅占全国平均水平五分之一),加之当前仅利用了春季茶园的嫩叶,中下档茶、特色茶生产和茶原料深度开发不足使茶产业还在低产值状态徘徊,经营未呈明显优势,农民种茶务茶的水平和积极性与建设西北名茶大县不相适应。
三、几点建议意见 通过调研,省、市人大代表一致认为,平利茶业已做成特色鲜明的大产业,随着全市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平利与周边的大中城市越来越近,为平利茶饮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合理布局,把茶饮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使茶业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紧紧依托八仙悟真观、正阳大草原、广佛佛殿山、古仙湖、县城景观、长安楚长城重要旅游景区,采取统筹规划,把长安坝、太平河流域、城关镇部分村以及八仙镇作为新型茶园观光基地,高点起步、集中布局,大规模快速发展茶饮产业。以茶为媒,把茶园风光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紧密结合,使茶饮产业成为平利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达到茶与旅游共同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二)突出特色,围绕旅游业需要,建设茶叶观光园。精心设计,高点起步,把茶园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的园林式公园。推行“参与游”、“特色游”、“体验游”,游客既可以游玩,也可参与采茶、制茶、品茶、茶表演,了解平利茶采摘、炒制、鉴别、品饮等知识。使游客游有所乐、来有所获,真正在田园风光中畅游,在大自然之中放松身心,充分体会观光农业的无穷魅力。
(三)完善服务,把茶文化与徽派民居改造结合起来。把茶文化充分融入徽派民居建设之中。在茶叶基地新村建设中,按照接待游客需要进行设计和改造,使有能力的家庭都成为家庭小旅馆、家庭小茶馆、小饭馆、小商店,全方位地为游客搞好服务,使游客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品农家茶、游休闲茶乡、购土特产品,处处感受平利茶文化的魅力。
(四)依托资源,开发以茶为主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中低档茶及茶叶边脚料,开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茶叶精深加工系列产品,优化茶产品包装,提高茶产品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拓宽茶产品消费途径,优化茶叶产品结构,促进茶产业由传统廉价型向现代高效型和大众消费型转变。利用平利土特产品丰富的优势,开发中药材及制品、即食腊肉、高山蜂蜜等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配以旅游出版物、等旅游商品,丰富旅游要素。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
(五)借题发挥,抓住机遇,加快旅游元素建设。一是对长安连仙河到楚长城之间的区域,实施密植高效茶园、荷塘、花卉园、人造公园建设的全覆盖,增加绿色风光,动感元素。二是精心打造包装长安河。充分利用水资源,建成桥亭相连、美景点缀、生动灵气的河岸景色靓点。三是进一步绿化美化长安集镇南北两山。在两山建茶园、植果园、修步道、建凉亭,打造出游人登山健身、优美悦目的胜景。四是完善集镇功能,提升旅游要素。以特色民居改造升级为靓点、以公共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休闲娱乐为核心,提升长安集镇的现代化设施建设,形成乡村旅游、度假休闲、会议接待、垂钓采摘、农家体验的陕南特色风情小镇。五是抓住全省重点集镇建设机遇,把长安集镇打造成全省茶叶重镇、旅游新镇、文化名镇。
(六)发挥优势,做大做强茶产业,形成茶饮产业与田园风光游的鲜明发展特色。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速茶叶观赏园建设,由点到面,由线到带,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在三年内首先把长安坝、太平坝建成茶饮亮点、旅游热点区;二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通过政策、资金、项目扶持,采取兼并、联合、重组,引进嫁接等形式在三年内建成大型茶业龙头集团公司。通过集团公司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企业化运作,真正实现平利茶叶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茶饮产业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三是进一步整合品牌和规范市场管理。着力打造“女娲富硒茶”知名品牌,实行品牌、质量、标准、包装和市场准入“五统一”。树立平利茶叶良好的外部市场形象。四是加大推介力度。采用政府扶持、企业运作、政企联动的作法,通过贸洽会、新闻媒体、固定广告、互联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平利茶饮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女娲富硒”茶走出陕西、走进国内外大市场的发展目标。五是进一步营造茶文化氛围,大力推介平利风光。要进一步研究平利人文背景,挖掘“女娲文化”和地方茶歌、茶艺、茶企等茶文化历史,引进嫁接全国茶文化精粹,进一步营造全民爱茶、饮茶、懂茶的良好茶文化氛围。采取高层次论坛,建立作家、摄影家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文化手段,使平利茶再添意蕴,形成茶乡独特的旅游品牌,为促进平利优美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篇:茶饮业调查报告
茶饮业调查报告
一.茶饮料概念
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含有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兼有营养、保健功效,是清凉解渴的多功能饮料。
二.茶饮料分类
茶饮料按其原辅料不同分为茶汤饮料和调味茶饮料,茶汤饮料又分为浓茶型和淡茶型,调味茶饮料还可分为果味茶饮料、果汁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味茶饮料及其它茶饮料。
按我国软饮料的分类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茶汤饮料是指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类应有风味的茶饮料;果汁茶饮料是指在茶汤中加入水、原果汁(或浓缩果汁)、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原果汁含量不低于5.0%;果味茶饮料是指在茶汤中加入水、食用香精、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碳酸茶饮料是指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等经调味后充入二氧化碳的制品;奶味茶饮料是指在茶汤中水、鲜乳或乳制品、糖液等调制而成的茶饮料。所以,消费者在选购茶饮料时最好到正规渠道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选择有QS标志的产品。注意产品的标签标识,茶饮料的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类型、净含量、配料表、制造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花茶应标明茶坯类型;淡茶型应标明“淡茶型”;果汁茶饮料应标明果汁含量;奶味茶饮料应标明蛋白质含量。
产品种类分为茶汤饮料、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味茶饮料和其他茶饮料。
三.茶饮料市场前景
全球软饮料市场发展迅速,从软饮料的品种来看,碳酸饮料仍占主导地位,占世界总销售额的54%,其次是果汁饮料和矿泉水,分别占18.5%和13.6%。中国软饮料业近年也取得了飞速发展:2008年1-11月我国软饮料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08,835,015,000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505,744,000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6,128,486,000元;2009年1-5月我国软饮料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029,138,000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8,966,759元,截至2009年5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600家。
但近年来,软饮料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备受推崇的碳酸饮料逐渐“退烧”,而以茶饮料为代表的无糖饮品迅速崛起,成为新的饮料市场主力军。在国外,茶饮料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最快的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生代饮料”,被认为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绿色的消费追求。
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中国茶饮料市场销量达998亿箱,其中绿茶饮料占据42%的市场;红茶饮料的份额高达47%。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了果汁饮料,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
目前国内茶饮料市场品牌集中化的趋势较为明显,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的市场
份额超过96%。其中,统一、康师傅、麒麟、王老吉、三得利、雀巢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九成左右。正是看好茶饮料的未来发展前景,以碳酸饮料发家的“两乐”也随着市场的需求转身茶饮料市场。
随着茶饮料的出现及市场的繁荣,中国茶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21世纪饮料市场将是茶的世纪,茶饮料将成为“饮料之王”。
四.大学生对茶饮料的态度
大学生作为饮料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一直受到关注。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近年来,由于茶饮料的口味多种,产品之多,并且市场研究报告专家指出茶的功效,如:(1)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2)茶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并有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3)饮茶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据英国的一次调查表明,儿童经常饮茶龋齿可减少60%。(4)饮茶有延缓和防止血管内膜脂质斑块形成,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脑血栓。(5)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6)饮茶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特别是乌龙茶对此效果尤为明显。这让大学生对茶饮料有所改观,逐渐趋向于茶饮料。
第三篇:茶叶局:促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茶叶局: 促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2012年,县茶叶局立足“把茶产业作为我县率先跨越的重点产业发展”这一目标,紧紧围绕推行“四个选好”,实现“四个转变”,坚持做到“五位一体”,严格执行八个不能栽的工作要求,全力促进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2012,全县计划新发展茶园面积3.4万亩,茶园补植补造
1.4万亩新建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8家,修建茶青交易市场5个,茶叶加工能力达到15000吨,茶叶产量5600万吨,实现产值4.049亿元。抓好幼龄茶园管护,搞好幼龄茶园套种,全县完成幼龄茶园套种辣椒、花生、蔬菜等6万亩。
为推进全县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12年,我县打破区域界限,围绕展示带建设的要求,切实提高茶园基地建设质量;加快加工厂房建设,积极申报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品牌打造和管理,对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生产加工严格执行等级评定标准、卫生标准、计量包装标准要求,确保茶叶品质和安全;积极参加茶事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我县茶叶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落实两家千吨茶叶加工企业落户**;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切实搭建展示、推介、信息平台,推进品牌、市场建设发展奖励政策、措施的出台,引领企业建立市场渠道、积极拓展市场,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150名乡镇抓茶干部和50名茶叶辅导员开展2次以上的茶叶技术培训,增强茶产业科技支撑能力。细化对乡镇茶叶发展的工作考核,实行综合考核和阶段考核相结合,严格落实考核奖励政策,确保茶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