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信访协调工作制度(穗府办[2004]68号)(共5篇)

时间:2019-05-14 03:2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市政府信访协调工作制度(穗府办[2004]6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市政府信访协调工作制度(穗府办[2004]68号)》。

第一篇:广州市政府信访协调工作制度(穗府办[2004]68号)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4]68号 【发布日期】2005-01-10 【生效日期】2005-01-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政府信访协调工作制度

(穗府办[2004]68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政府信访协调工作制度》和《广州市政府信访督查工作制度》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1月10日

广州市政府信访协调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信访协调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为民、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协调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依法办事的原则;

(二)分级负责、依职能办理的原则;

(三)坚持原则和注重实效相结合的原则。

二、协调的范围

(一)涉及多个地区、多个部门的信访案件;

(二)信访人与责任单位对处理意见存在较大分歧的信访案件;

(三)不及时处理,将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信访案件;

(四)领导和上级机关交办的需要重点跟踪落实的信访案件;

(五)其他需要协调的信访案件。

三、协调的主要形式

(一)现场协调。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重大或紧急事项;在集体上访过程中,有发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苗头,需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理,以平息事态、化解矛盾的,采取现场协调方式。

(二)会议协调。对重大信访案件的处理不妥或处理不落实,需要协调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落实处理措施,以解决问题的,采取会议协调方式。

四、参加协调的人员

(一)主持人。

1.市政府领导或市政府办公厅领导。对重大信访案件,需市政府领导或市政府办公厅领导出面的,报请有关领导主持协调。

2.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以下简称信访局)领导或受委托的业务处室负责人。

(二)与会单位和人员。

1.信访部门。信访局领导、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及经办人员。

2.涉及单位。信访案件所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人。

3.信访人。可视情况通知信访人或信访人代表参加。

五、协调的程序

(一)信访协调工作由信访局负责具体落实。

(二)信访案件需要协调的,由信访局提出议题报主持人审批。

(三)信访局负责印发会议通知,提供信访案件的相关材料。

需立即进行现场协调的,可通过电话等方式通知有关单位。

(四)由主持人主持信访协调,听取意见,研究问题,提出措施,调解矛盾。

(五)信访局负责记录有关协调事项,必要时形成会议纪要,在协调后3个工作日内报主持人签发。

(六)各有关部门按协调议定的事项组织落实,在规定的时限内解决信访问题。属于紧急事件的,各有关单位要立即行动,落实处置措施,控制和平息事态。

在市政府机关发生异常上访事件,按《市政府机关异常上访突发性事件处置方案》(穗府办函[2003]221号)处理。

(七)信访局负责协调后的督查工作,经办单位应将办理情况和进度及时报送信访局,并在一个月内将处理意见答复信访人。信访局定期督查催办,直到问题解决结案。

六、协调工作的纪律

(一)协调人员与信访案件或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二)协调人员应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廉洁自律。

广州市政府信访督查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信访督查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信访督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行政机关工作职责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督查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依法办事的原则;

(二)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一致的原则;

(三)督促检查与指导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原则与注重实效相结合的原则。

二、督查的范围

(一)上级机关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立案交办的信访案件;

(二)市领导批示交办的信访案件;

(三)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知名人士的信访案件;

(四)重大集体上访事件和突发性群体事件;

(五)3次以上重复来访来信和5人以上的联名信;同一天内有3人以上反映同一问题的来电来邮,或者3天内5人以上反映同一问题的来电来邮;

(六)其他应予立案处理的信访案件。

三、督查的主要职责

(一)检查反馈:对责任单位办理信访案件的措施、进度、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并向上级机关和领导报告。

(二)督促落实:督促责任单位及时处理信访案件,对进展缓慢的进行催促,对久拖不决的限时处理。

(三)提出建议:指导基层单位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处理信访案件,对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综合协调:对涉及多个地区、多个部门的信访案件,会同有关部门理顺关系,协调和推进案件的处理。

四、督查的程序

(一)信访督查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以下简称信访局)负责具体落实。

(二)立案处理的信访案件,由经办人提出拟办意见,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期限,报有关领导审批后交办。

(三)立案交办后,经办人应认真做好督查催办工作,重要的信访案件要重点督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1.由经办人建立督查案卷,定期督查催办。督查催办可采取电话催办、发函、听取汇报等形式进行。一般情况下,逾期3天仍未回复的应予催办。

2.对信访案件处理情况不清,需派人调查核实的,要2人以上同往。

3.对涉及多个部门或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可联合有关单位组成督查小组进行督查。

4、经办人要对督查情况及时记录;对领导交办的督查案件,应在督查工作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将督查情况书面报告有关领导。

5.对多次催办仍不回复办理情况,又不说明理由的责任单位;或多次督查仍处理不力的责任单位,将采取责成说明情况、责成书面检查和通报等形式,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

(四)信访案件的办结要求事实清楚,结论正确,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手续完备,材料齐全,并落实处理意见。

1.经督查符合结案要求的,作办结处理;不符合要求的,退回原责任单位重办。

2.需复函上级机关、有关领导或信访人的,应及时回复。

3.信访案件办结后,经办人应将督查资料连同结案材料一并整理归档。

五、督查工作的纪律

(一)督查人员与信访案件或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二)督查人员应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廉洁自律。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州]关于加快我市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穗府办(2008)19号

[广州]关于加快我市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穗府办(2008)19号

发布时间:2008-07-21 文章来源:广州市外经贸局 作者:转载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政策和《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将服务外包作为转变我市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加快引进服务外包跨国企业和培育壮大本地企业,推动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全面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建成8个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吸引30家以上跨国服务外包公司落户广州;培育100家取得国际认证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其中,2家以上营业额超10亿元,2家以上人数超过5000人;培养和吸引6万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人才;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

(三)发展重点。发挥广州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积极承接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业务外包(KPO),重点发展软件开发、电信服务、数据加工处理、后台服务、网游动漫产品设计与制作、药物委托合同研发和加工、第三方检测、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二、加强组织领导

(四)成立广州市服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部门、相关区(县级市)政府、海关和外汇管理等单位参加。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市服务外包中长期发展规划;认定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广州示范区;对服务外包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制订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发展服务外包和建设服务外包基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外经贸局),负责服务外包工作的日常管理;落实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组织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广州示范区的申报、初审以及认定后的管理和考核;协调落实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定期向领导小组和国家有关部门报送我市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三、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五)安排财政资金支持。

1、设立广州市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自2008年起,市和区、县级市(开发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支持服务外包发展资金不低于1亿元。其中市本级从市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各示范区所在区(县级市)政府合计安排不低于8000万元。

2、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国家、省扶持资金的配套;鼓励引进服务外包企业;支持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费用和国际市场推广活动、项目研发、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专业国际认证;自

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培育;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维护;示范区建设;新办企业建设和租用场地支持;人才引进奖励等。

(六)充分发挥国家、省、市相关专项资金的作用。

1、支持企业和相关培训机构申报国家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

2、用好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区的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境外国际知名的展览和专业会议,参加和开展境外服务外包宣传推介等开拓国际市场活动,扩大广州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业务合作渠道。

3、在本市设立外商投资服务外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且符合《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的规定》的,按该规定给予奖励。

4、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扶持力度。

(七)推动各类贷款担保机构向服务外包企业政策倾斜,鼓励风险资金投资服务外包企业。引导信用保险公司将服务外包业务纳入信用保险范围,推动相关金融机构根据信用保险公司的保单给予优先办理融资。协调中小企业担保资金优先给予服务外包企业办理融资担保。

(八)指导服务外包企业根据需要设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协调外汇管理部门放宽对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管理,其外汇收入可全额留存。

四、推进示范区建设

(九)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制订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园区由市政府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广州示范区”。

(十)申请认定示范区的园区所在地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外包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并设立了服务外包发展资金。

(十一)加快示范区建设,示范区所在地政府应完善通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并充分预留发展空间,加大对办公用房、多功能居住用房、整体环境美化等建设资金投入,促进技术、人才、政策资源的高度集成。

五、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

(十二)鼓励企业引进服务外包中高级专业人才。通过“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平台吸引一批具有国际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工作背景的领军人才。采用“送出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服务外包人才到先进国家进行短期培训或交流学习。落实人才奖励、创业投资、户籍、安居、子女入学优惠政策和出国(境)等便利。

(十三)引导广州地区的各类院校设置服务外包相关专业。推动高校在国际贸易、金融财会、法律、管理、设计艺术、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汽车电子、生物医药、外语等相关专业中增加服务外包相关课程和内容。

(十四)吸引、鼓励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和大型企业在我市开展服务外包培训,重点培养研发、管理、市场开拓中高级人才;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服务外包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训基地,培养服务外包企业急需的实用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

(十五)支持企业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及人才定制、人才资质、国际认证、法律、行业标准和知识产权等培训。

六、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

(十六)加强对欧洲、美国、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推介和招商,积极引进国际著名服务外包提供商和具有承接和发包双重能力的跨国公司落户广州;着力承接国际知名企业在软件开发、后台服务、办公支持、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外包业务,提升我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整体水平。

(十七)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比较优势的本地服务外包企业设立境外机构,加强对服务外包发包商集中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建立广州软件境外合作中心,建立境外接包网络。

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十八)各前置审批部门应对服务外包企业给予登记便利,工商部门可在营业执照的有关栏目中注明其从事服务外包经营。

(十九)积极建设国际服务外包公共技术开发平台、测试技术平台、培训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

(二十)加快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主要电信运营商增加带宽,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服务的质量,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

(二十一)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法规保护体系,建立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健全行政、司法联合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导行业制定服务外包数据保密指导规则,引导企业建立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制度。(二十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服务外包企业诚信评介体系,引导企业加强客户资料保密;鼓励行业自律,通过行业组织加强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和管理。

(二十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外包统计制度,加强服务外包发展趋势研究,做好信息收集和分析,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第三篇: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穗府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7]24号 【发布日期】2007-06-29 【生效日期】2007-06-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穗府办[2007]24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鉴于人事变动及工作需要,市政府同意调整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后的成员如下:

组 长:张广宁 市长

副组长:邬毅敏 常务副市长

徐志彪 副市长

甘 新 副市长

成 员:李国华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安局局长

赵南先 市政府副秘书长

郭志勇 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家成 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袁新生 市府办公厅副主任

洪英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冯建标 市文明办主任

卢一先 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潘建国 市发改委主任

赵小穗 市经贸委主任

华同旭 市教育局局长

蔡刚强 市科技局局长

张德明 市公安局副局长

张杰明 市财政局局长

简文豪 市建委主任

冼伟雄 市交委主任

汤锦华 市农业局局长 肖振宇 市外经贸局局长

陶 诚 市文化局局长

张连广 市国资委主任

范 旭 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局长

王旭东 市统计局局长

陈斯达 市工商局局长

梁嘉炽 市质监局局长

吴明场 市法制办主任

余 伟 市外办副主任

李兆宏 市府研究室主任

罗维佳 市国税局局长

罗与洪 市地税局局长

谢学宁 市信息办主任

何伍爱 市档案局局长

黄建锤 市保密局局长

陈小颖 广州海关副关长

徐诺金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

徐 丛 广东省电信公司广州市分公司总经理

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市信息办负责。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意见(渝府办【2010】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渝办发[2008]65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全市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使边远山区农民群众从根本上摆脱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市还有数十万农民群众生活在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的高寒、边远山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渝东南和渝东北的区县(自治县)。这些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部分区域地质灾害和地方病较为严重,人类活动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不仅能使搬迁群众从根本上摆脱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其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开拓新的生存发展渠道和空间,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不仅有利于降低扶贫开发成本,减轻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人口压力,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而且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 1

略的重要措施,对我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以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运用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总体目标。到2012年,全市完成生态和扶贫移民35万人,到2017年基本完成生态和扶贫移民搬迁任务,使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民群众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尽快脱贫致富,同时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三)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整合资源,统筹安排:搬迁安置与后续生存发展并重。

三、统筹安排,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步伐

(一)合理确定生态和扶贫移民搬迁对象。对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生存条件恶劣、居住地地质灾害或地方病严重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政策覆盖的农民群众,及时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优先安排贫困农民易地搬迁,鼓励以自然村为单元实施整村搬迁。

(二)科学选择生态和扶贫移民安置地点。移民安置地的选择应与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眼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科学论证安置地点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择优选定安置地,合理确定安置规模。

(三)合理确定生态和扶贫移民安置方式。要综合考虑搬迁群众年龄、受教育程度、技能状况、经济能力等因素,根据群众的意愿,结合安置地 2

基本情况,合理确定安置方式。具备条件的要尽可能实施无土集中安置。

(四)切实搞好生态和扶贫移民土地调整。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土地调整办法。搬迁群众退出的宅基地和经营承包地,原则上归集体所有。要及时对退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进行土地整治,实施退耕还林或规模化经营。对有土安置的搬迁群众要确保其拥有必需的生产用地和建房用地。要通过上地整治、农田改造等措施,增加安置地耕地面积,提高产出能力。

(五)认真搞好移民安置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安置地农田、水利、供电、道路、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安置地人口承载能力。

(六)切实抓好移民搬迁群众的住房建设。移民安置地搬迁群众住房建设应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引导群众量力而行,严格控制建房规模,每户住房规模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避免举债建设、盲目攀比,严禁搞形象工程。

(七)扎实做好搬迁群众产业扶持工作。加强对搬迁群众生产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培训,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帮助搬迁群众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培育后续产业,加大主导产业培育支持力度,确保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促发展、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四、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生态和扶贫移民保障措施

(一)合理确定生态和扶贫移民补助标准。从2008年起,全市生态移民市级以上资金补助标准上限统一为人均5000元。各区县(自治县)可根据本地财力情况安排补助资金,并对绝对贫困人口适当增加搬迁补助资金。

(二)大力整合生态和扶贫移民投入资金。一是对已确定的迁出地,原则上不再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将有关规划原确定对迁出地的投资调整用于移民安置区的农田、水利、供电、道路、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 3

建设。二是2008年安排以工代赈易地扶贫资金0.5亿元,扶贫开发资金0.7亿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约2.4亿元,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对接交通、能源、农业、水利、林业、扶贫、社会事业、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规划,梳理整合相关资金,着力抓好生态和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区的住房、公路、农田、人饮、社会事业等工程建设。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生态和扶贫移民搬迁和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信贷扶贫资金应优先向搬迁群众建房提供支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要加大对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外贷款,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安置区发展。

(三)切实完善生态和扶贫移民政策措施。一是对有土安置的群众要确保人均拥有不低于0.5亩的基本口粮田。用于安置移民群众的宅基地和耕地,属国有荒山、荒地的,由安置地人民政府无偿承包给搬迁群众:属集体上地的,按实际可利用面积,协商调剂或给予一定补偿费,承包给搬迁群众,实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二是鼓励有条件的搬迁群众实行无土安置,迁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使其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三是对搬迁群众新建房用地(除使用国有土地和占用耕地外),免收一切费用:对建设或购买用于安置住房的搬迁群众,免收建房相关费用,减免房屋买卖交易契税等税费:减免闭路电视入网费和用水入户费;免费为搬迁群众提供可供选择的建房样板图。四是为搬迁群众免费提供一项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力争每户搬迁群众掌握1— 2项农业实用技术。五是在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督下,允许搬迁群众与长期在外居住致土地撂荒的农户,在自愿和充分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签订土地、山林转包或出租协议,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六是及时办理搬迁群众户口转移、土地调整、建房等手续,除按规定收取工本费外,一律不得收 4

取其他费用。

(四)建立健全生态和扶贫移民公示监督制度。要利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形式,将生态和扶贫移民政策、各类投资及补助资金构成、拟安置地基本情况、搬迁工程建设、搬迁对象条件、搬迁资金使用等相关内容,进行公告公示,确保程序公正、公开透明,使搬迁政策人人明白,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顺利推进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抓住有利时机,认真编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以及生态和扶贫移民工程项目规划,针对具体情况研究对策,制定切实有效措施,通力合作,加快推进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

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是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和健全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和力量,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及工作责任,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管理,严格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顺利实施。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加强对区县(自治县)的指导、帮助,对项目实施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市发展改革委要牵头编制全市生态和扶贫移民工程项目规划,会同市林业局、市扶贫办统筹安排生态和扶贫移民资金;市财政局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市国土房管局要优先安排安置地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指导和帮助区县(自治县)做好建设项目用地 5

和移民安置地有关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市交通、建设、水利、农业、农综、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也要切实加大对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并为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附件:重庆市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区县(自治县)任务分解表

二○○八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

重庆市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区县(自治县)任务分解表

(总合计356000人,其中生态移民异地扶贫搬迁120000,巩固退耕还林236000人。)

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做到“八统一”

一是统一房屋选址。根据经济环境、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商贸状况和物资集散流向等综合因素,把生态移民集中安置点统一选定在倪家村2社。二是统一场地规划。县建委康居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对集中安置点进行勘测、统一规划。三是统一办理手续。在集中安置过程中,凡属办理土地手续、建房手续、房屋产权证件等由村委会统一办理。四是统一风貌设计。安置点的房屋建修,统一按照巴渝新民居3号图集进行设计施工和建设。五是统一房屋面积。镇村按照农村建房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根据山区农村实际用房状况,统一规划每户建筑面积140平方米。六是统一建筑施工。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建房,由村委会按照程序,公开招标,统一进行建造施工。七是统一基础建设。安置点路灯、绿化、供水、电力、通讯、电视等基础设施由村委会统一规划建设。八是统一搬迁入住。集中安置点从8月初动工,2010年3月底竣工后,由镇村组织验收合格后,统一迁居入住。(河堰镇 钟小平邓旭德)

第五篇:广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穗府办[2007]31号)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7]31号 【发布日期】2007-08-24 【生效日期】2007-08-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穗府办[2007]31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反映。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广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扎实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基本原则。民生为本、生态优先;林水结合、城乡一体;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战略,以城市、森林、民生为主题,大力推进青山绿地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努力构建以“林带+林区+园林”为框架、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有效提升广州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生态广州”、“绿色亚运”。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创建森林城市分三个阶段,即三步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07年,在各类指标达标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青山绿地二期工程,进一步优化广州生态环境;取得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举办权。

第二阶段:2008年,举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第三阶段:巩固和发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持续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方案,大力发展人本林业和社区绿化,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服务“绿色亚运”和生态广州建设。

三、组织领导

成立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和推进我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张广宁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陈国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赵南先副秘书长、市林业局郭清和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公厅,市发改委、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国土房管局、建委、交委、水利局、农业局、文化局、环保局、规划局、市政园林局、新闻出版和广电局、林业局、旅游局、公路局、文明办及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陈国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赵南先副秘书长及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公厅和市林业局、市政园林局的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创建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等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督促,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部署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单位成立的领导小组名单于2007年9月30日前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任务与分解

详见广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附件)。

五、实施步骤

根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考核验收程序,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06年11月至2007年8月):完成申报、分解及下达工作任务、签订举办论坛协议。

1.2006年11月至12月,向国家林业局递交申请报告(已完成)。

2.2007年1月至6月:对照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全面检查核实广州各项绿化指标;各相关部门及各区、县级市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下达工作任务;完成青山绿地二期工程项目设计、用地、拆迁、青苗补偿、施工招投标等。

3.2007年7月至8月:由市主要领导向国家林业局汇报情况,并商议举办2008年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相关事宜。

(二)第二阶段(2007年8月至10月):启动宣传发动及迎接检查。

1.2007年8月至9月: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和广州“森林与城市群发展”论坛实施方案。

2.2007年8月至10月:宣传发动,迎接国家评审专家组考察。

(1)收集汇编材料,包括:技术总报告、城市森林指标体系调查报告、总体工作总结、创建工作主要环节的各类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等;各类林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青山绿地工程规划等;各类法规如生态公益林管理条例、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各部门、各区(县级市)城市绿化建设任务、实施方案、完成情况等。

(2)拟订专家考察和接待工作方案。

(3)制作广州城市森林建设宣传片,向国家创建森林城市评审专家组展现广州生态建设成就。

3.2007年:全面推进青山绿地二期工程。

(三)第三阶段(2007年10月至12月):全面开展宣传发动及检查各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积极筹备“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1.各部门、各级政府全面检查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2.制订2008年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方案。

3.2007年12月,举行“森林与城市群发展”科技论坛。

(四)第四阶段(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积极推进“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前期准备工作。

1.2008年1月,全面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2.邀请有关国际组织、国内外城市市长,特别是与广州缔结友好城市的国外城市市长。

3.各部门、各级政府继续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与检查。

(五)第五阶段(2008年3月至10月):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1.落实各项筹备工作。

2.举行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六、保障措施和经费预算

(一)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任务完成。各级政府要抓紧落实城市森林建设资金,由各牵头单位纳入本部门专项预算,再统一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二)健全林业法规,加强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省、市已经颁布的80多项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完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湿地保护及国土绿化等法规或规章,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绿化成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广州市政府信访协调工作制度(穗府办[2004]68号)(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市政府信访协调工作制度(穗府办[2004]68号)(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