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汇报材料
全县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汇报材料
感悟数学教学的本质
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数学新教材的培训,之后,有很多感想与体会,现就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谈一下几点:
1.“不管教材怎么变,数学知识本质不变,教师要抓住本质教学”。——学会钻研和思考教材,只有老师真的懂了,学生才能明白。
2.“让学生慢慢爬火焰山,老师要的是耐心”。——有经历才有感悟。就像猎人挖坑捕猎一样。
3.“考的是学生的思想,是数学的内涵。——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正面评价。(5只兔子,有多少只脚?)
4.“让生活经验支撑学生学习数学。——让学习数学变的有趣、有用。(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5.加强了与初中知识的接轨,有助于学生为以后学习初中的数学知识作铺垫。
6.更注重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与探究学习过程。
总之,这次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与策略;再次地明确了小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以致用。
第二篇:新教材培训汇报材料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培训汇报材料
郭玉荣
2009年7月21到22日我受学校的委派到石家庄参加了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培训,这次培训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教材总主编倪文锦教授解读新大纲,二是石家庄信息管理学院研究所的陈金海就《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报告。
倪教授对大纲的解读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明确课程任务、培养目标,落实新大纲 ;二是改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三是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 ;四是新教材的把握和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课程任务、培养目标,落实新大纲
(一)教学大纲修订的思路:(1)以继承和完善为前提,客观剖析2000年<大纲>﹐在承接的基础上完善和提升;(2)以理念为指导,提升高素质劳动者文化素养﹐体现课程功能;(3)以务实为要旨,根据实际需要﹑正视实际现状﹑针对实际问题﹑务求实际效果;(4)以整体推动为目标﹕明确课程定位----确立改革取向----引导观念更新----规范内容与要求—--指导教学实践与改革----提出教材编写要求;(5)以清晰表述为要求﹕说正确﹑说准确﹑说清楚﹑说明白。
1.新大纲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大纲 表 述
2000年《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新《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新大纲构建模块化内容结构:
结构 基本內涵 作用与意义
基础模块 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 1.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制度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革的要求。
职业模块 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 2.体现规定性与灵活性结合限定
选修内容﹐提高了可选择性。
拓展模块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3.具有鲜明职教特色 的任意选修内容
3.新大纲强化语文应用能力
着力点 表述(列举)意义
课程任务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 从“定位“上保证﹐具有“纲” 文字 …… 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 的作用
课程教学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 的语文基础知识﹐ 从培养目标高度丰富”应用能
能掌握日常生活 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 力“内涵 代文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 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 1.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内容。1.以规定性要求 落实。
2.减少文言文和写作教学内容,降低 2.明确高素质劳动者必备 教学要求 的”应用能力"
4.有机渗透职业教育元素
渗透点 突出体现
课程任务教学目标 于“任务”中渗透职教元素,以“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 为“目标” 的归宿和检验标准
教学内容教学结构 特指职业模块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1.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内容。2.通过“实践活动”平台,创设职业情境
提升语文活动地位
落实点 突出体现
教学内容 设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强调其具有整合功能
教学实施 1.在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中规定教学时数。
2.提出“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任务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教学建议
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1.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特点,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要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2.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3.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4.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
落实新大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现状,首要的任务有三个:
1.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观念的革新,一是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换位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行情境教学和开放教学。
3.改革评价机制,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这方面来。
二、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模式 1.情境式教学模式
创设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是事件的探索者或问题的解决者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只听别人的讲解
具体程序是:
第一,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第二,确立问题。在上述情况下,选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去解决。
第三,自主学习。要求每一个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解决,教师只负责提供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协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五,效果评价。在所有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特征:学生中心(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情境中心(活的情境是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问题中心(学生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
2.支架式教学模式
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支架。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介入程度比较大,引导教学的展开,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在学生逐渐掌握、建构起所学知识概念后,教师介入的程度逐渐降低,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到最后教师撤去支架。
基本程序是:
第一,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引入情境,提供工具)
第二,搭建支架,引导探索。(帮助确立目标,提供探索方向;明确问题情境,解释隐含问题; 提供术语、概念及解决问题原形,使学生顺利迁移,要循序渐进加大难度,逐步放手)
第三,教师放手,独立探索(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视角、方法等)
第四,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探索过程、解决方案、思考方式方法,乃至感受与他人交流,大家分享不同的成果)
第五,效果评价(个人自我评价,集体对个人评价,这是反思提升的过程)
3.目标——导控模式
又叫“目标式教学”
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教学评价为保证,以多种教法结合使用为桥梁。以群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为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基本程序:目标认定——前臵补偿——达标教学——矫正深化。
目标认定:定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三方面的目标:认知性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前臵补偿: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三个目标的诊断,作好有关准备,旨在解决学生学习新课时在知识、技能、策略、情感等方面的缺陷。
达标教学:掌握新知,形成能力(技能技巧),渗透情感教育,突出人文关怀。
矫正深化:依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校正教学,为没有达标的学生提供第二次学习机会,对优秀学生进行延伸训练。
4.情——知互促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又陶冶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
A 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或场景表演等手段构成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融入情境,求得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效统一。B 参与各类活动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和实践操作等活动,在特定的气氛中,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创设情境的活动中去。C 总结转化
通过教师启发与总结,使学生实现科学知识和道德情感的内化。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
1.小组成员应该是异质互补的。小组长必须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一定要把小组长的工作做好。2.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要有每周的评价、课上的评价、作业的评价、考试的评价,所有的评价基本上都在小组进行。
3.在小组培养团队精神,学习过程中要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对抗。4.小组形式必须明显,应该小组学生坐在一起。
(二)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强化预习。预习必须是有目的的,教师检查预习一定要及时、认真。2.要有朗读、诵读的考察和评价 3.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展览、比赛。如读书笔记比赛、读书卡片展示、读书批注展览等。
(三)处理好双主体的关系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稳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主拨、主帮作用。2.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思路狭窄需要拓宽,遇到疑难需要打开思路,迷途之中要引上正路,走投无路时要铺路架桥。
(四)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
1.改变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将着眼点放到生活中去(社会),放到专业发展上去。2.把教学内容的来源与现实生活(包括专业)联系起来,教学中的许多知识、原理、概念、规则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可以把书本中的这些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相联系,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加深体验和理解。
3.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相联系。了解生活中的用途、解决什么问题,使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专业)密切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4.通过学生直接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优化、内化、重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大知识间练习的强度。
(五)多元的教学互动技巧
互动性表现为师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体验,针对某一事实进行的交流、研讨、合作、分享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1.根据学生层次、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激发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自主性,要根据不同层面需求,设臵互动详目。
2.发挥互动的整体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教材、信息资料、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包括专业环境)的互动。
3.注重课程文化的建构性。语文课程不再是人类教育的理性概括,而是学生的文化再生产。学生通过与课程的对话和对课程意义的建构,变文化传承的受动者为文化再生产的经营者、参与者。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课程内容的“精确掌握”,而是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文化的解读、三维目标的主动建构。
(六)淡化学科特点,突出服务功能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工具,工具是用来服务的,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发展,服务于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要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2.以服务为宗旨。
服务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听读说写)
服务于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口语训练,交际技能,文明水准)
服务于专业学习(语文通用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陈金海老师的报告分三项内容:一是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任务,二是正确认识语文实践活动,三是开展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课程任务,落实新大纲
(一)课程任务
理解、运用和发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
实践、能力和基础——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高素质劳动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职业教育特点:
培养目标:高素质劳动者。为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服务
学生特点:发散思维强势,善于交际,动手能力强,渴望得到认可,有上进心。
教学特点:重在培养能力,重在养成、引发。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能力不应该只从文化课的考试来判断优劣,应该从多种智能的角度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基础模块要求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在活动中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成才方向,以利于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模块的要求
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拓展模块要求
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发现和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落实新大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首要的任务有三个:
1.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观念的革新,一是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换位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行情境教学和开放教学。
3.改革评价机制,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这方面来。
二、正确认识语文实践活动
(一)活动特点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组织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搜集资料)直接体验。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收获。(例如展示成果)
综合应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应用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能力,提高素养。(例如任务、展示、评价、交流)
(二)活动意义
融视、听、说、做于一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兴趣浓厚,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或演 讲,或表演,轻松活泼,无疑,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主持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评价方式
(1)评价的要素。按态度、过程、效果(即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素养提高程度)三要素评价学生活动的情况。
(2)评价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两个方面,前者针对个人,后者针对小组或集体。
(四)活动分类
1.“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个人活动。可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2)小组活动。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横向交流机会和团队合作条件,应是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活动”组织形式。
(3)班级活动。以班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在“活动”开始时的动员、方案说明、活动完成后的总结、评价,以及展示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的完成,可以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
2.活动种类
(1)课上语文实践活动(单项活动)阅读欣赏活动、朗读怡情活动、专业欣赏活动 口语交流活动、写作表达活动、专业能力活动(2)课下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活动)编排小报活动、调查采访活动、专业活动活动 才艺展示活动、排练剧本活动、辩论演讲活动(3)趣味语文活动
描述(人、地、景、物)说明(事、物、理)朗读与背诵 议论(人、事、理)展览解说(批注等)对抗与竞赛(4)专业语文活动(分为工科类、文科类、其他类)介绍和解说活动 专业交接班活动 专业技术讨论活动 即席发言活动 求职和应聘活动 专业技能展示活动 3.活动策略
以小组活动或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
1.小组成员应该是异质互补的。小组长必须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一定要把小组长的工作做好。2.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要有每周的评价、课上的评价、作业的评价、考试的评价,所有的评价基本上都在小组进行。
3.在小组培养团队精神,学习过程中要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对抗。4.小组形式必须明显,应该小组学生坐在一起。
三、开展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领域普遍而严重存在着的非语文、泛语文现象,有必要再次强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语文质的规定性,进而明确在教师的引领之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是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的噱头。
语文实践活动上成德育课 只重形式不重效果 语文实践活动上成专业课 学生不配合不敢安排活动 收不住口影响教学进度 只重表演忽略语文要素 学生活动教师没有事情做 重视活动忽略评价
(二)实践中应该关注的几方面 1.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
(1)将着眼点放到生活中去(社会),放到专业发展上去。
(2)把教学内容的来源与现实生活(包括专业)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加深体验和理解。
(3)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相联系。了解生活中的用途、解决什么问题,使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专业)密切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强化预习。预习是活动的基础,教师检查预习一定要及时、认真。
(2)要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评价标准,朗读、诵读、朗诵也要有活动和评价
(3)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展览、比赛。如读书笔记比赛、读书卡片展示、读书批注展览等(当然要配合适当的评价)。
3.注意活动评价
所有的改革要有评价机制的支撑,修订大纲特别强调了改革评价机制的问题,主张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这方面来。
评价要重过程、重方法、重体验、重规律、重创新。
要以人为本、主体多元、过程引领、科学合理、动态推进、促进发展。
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评定分数,而是要在观察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诊断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励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和方式,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考核认知领域的问题,更要关注心理层次和行为层次的问题,做到全面评价。
(1)评价体系
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的方法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新大纲主张语文教学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团队精神等。例如,学生的预习、课上表现、活动表现、与他人合作等。
(3)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某一阶段进行的考试。以试卷形式呈现,学生的考试分数是评价等级的重要因素。
(4)评价的基本程序
小组形式——确定标准——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认定 4.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习调控、感悟理解、口语表达、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交流合作、实践应用、辩证思维、联想想象、模仿创新等能力
(1)学习调控能力:能适时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适时修正情感态度并正确调动已有知识获得新知。
(2)感悟理解能力:能正确感受、认知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正确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3)口语表达能力:正确运用口语技巧与他人交流,善于倾听和正确评价。能正确转述别人的意见,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发表见解。能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述问题。
(4)搜集整理能力:能运用一切有效手段搜集信息并按照需要整理信息,能够分门别类,能够提炼检索。
(5)分析归纳能力: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材料,能运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适当扩展或压缩材料内容。
(6)交流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交往与合作。能够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协调一致。特别是交往过程中的态度、语言、姿态,注重交往效果。
(7)联想想象能力:正确观察事物,正确地运用多种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例如,发散联想、引申联想、逆向联想、多角度联想,想象的分解、组合与类比),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8)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正确地分析、判断、定义、推理,能够一分为二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9)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获得成功,能够正确地统筹、安排实践环节,正确的操作和训练。
(10)模仿创新能力:能够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进行与之相类似的活动,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
另外,可通过下列活动培养语文通用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例如,倾听与交谈、收听与转述等。
思维能力训练活动:例如,提炼与概括、联想与想象等。
遣词造句训练活动:例如,摘句与联句、评价与鉴定等。
演讲辩论训练活动:例如,角色演讲、小型辩论会等。
主持人训练活动:例如,欢迎与欢送主持、专题活动主持等。
第三篇: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0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济南小学数学新课程培训,自己能与人教社课改专家零距离接触,聆听了课改专家王德鹏主任对《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下册教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我受益颇多,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真谛,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改版后的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
新教材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调整:
一、加强了知识的准备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了实验教材的数一数、比一比;删除了比高矮、比长短;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都删去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将半点的认识挪到了二年级上册,减少了半时对整时的干扰,这样调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二、注重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这次修订编委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教材。新教材提供了新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如王娜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解决问题》,王老师首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读图发现问题入手,通过看(看图里有什么)、想(想怎么解答)、写(写解题过程)、检查(回过头来检查)四步,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新教材还增加了数学背景知识,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之,这次新教材培训,使我更加深入的把握了教材的编撰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因此,今后一定认真研究新教材,领悟其中的精神和内涵,才能更好的践行新课程标准。
第四篇: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平罗县城关第二小学 杨玉霞
我参加了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每一次培训,都让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教师的成长之路应是一条学习之路,也是一条反思感悟之路。下面就将本人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
一、教材整体分析
(一)内容的调整:由于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从三年前就开始的新一轮的教材,不从在内容上的调整,只是在使用中例题有所增加,铺垫,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接受。应用题的提法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从形式上的改变到思路上的引导,重新指点学生理清思路,解答问题。内容同老板教材有一定的改变,排版上的调整,安排上的调整,都让我们切实感觉到编者们对我们一线教师的理解。
(二)两整合
将联系紧密可以整体呈现的部分课节进行了整合。
将零星散乱的倍的问题提了出来,系统的设计为一个单元,更好的使学生体会倍这种数量关系。
(三)新增内容
新增加了一些内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材特色介绍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将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3.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4.大数目的加减混合运算,很容易出错,教科书突破了这一难点。5.教科书非常重视图表表示问题, 读懂图表等基本素养的培养.6.乘除法中增加了点子图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7.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调动已有认知基础,建立起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8.用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开展新知的认识。9.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总之,新教材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将努力践行课标新理念。篇二: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塔城市三小朱相臻 2015年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塔城市教科局小学数学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
方法,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才能不断的提高。篇三: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上犹二小 钟芬芳
参加了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从中感觉到,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可是,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座后,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认识清楚了许多。几位老师不仅就《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谈自己的体会,还结合一年级的实际内容给我们分析,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2、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
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
4、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新教材培训,我们将对新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
第五篇: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东关小学 孙莉
2012年7月23日和24日两天,我在白银参加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的培训,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中搭建的教学平台上,我有幸和各校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教材的交流,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我从教材的整体安排、教学目标、教材说明等几方面的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教材内容的变动有了新的认识
新教材内容的变动,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加强了准备性,降低了难度,使教材更加合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数学。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对教材编排特点有了新的理解
新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教材编排也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使抽象的数学密切联系实际,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通过和老师们的交流,我对教材整体编排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编者对例题的编排意图,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我们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6.注重知识的渗透。如填未知加数(原来作为例题安排在6-10的加减法中,但深不深浅不浅,教学的度不好把握,渗透在各部分知识的练习中。p56暗示了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数、P63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填出未知加数、p68借助数的组成)。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评价是老师们非常重视又感觉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了老师们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内、外教材的做法基础上,我们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给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一点思路和线索。充实紧张的培训,时间往往过得飞快,带着几分回味,几分思考,几分收获,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此次的培训正如一枚强心剂,将我的困惑逐一驱散——它提高了我对新教材的理性认识,促进了我对新教材的有效把握,更是增强了我对新教材教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