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2

时间:2019-05-14 04:3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2》。

第一篇:关于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2

全市乡村旅游发展 情 况 汇 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顺应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并于2011年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我市实行“省市共建乡村旅游示范区”的请求,即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力共建,将我市打造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下,我市乡村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的亮点。到2011年底,先后建设了全省首批乡村旅游星级线路、1个旅游强县、2个旅游名镇、5个旅游名村、5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全市共有乡村旅游服务点近300余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区点达到144家)、乡村家庭旅馆40余家,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年经济收益近10亿元,解决劳动就业人数4万人。

1、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统筹协调机制。

市里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旅游、农业的副市长及联系旅游、农业的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农办、旅游、农业、水利、林业、财政、交通、国土、发改、建设、文化、规划、劳动、环保、广电、扶贫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和市、县有关部门出台了扶持政策,引导村镇在新农村建设和规模化、特色化种植中与乡村旅游相对接,促进了乡村旅的发展。同时,市旅游局积极引导发展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提高乡村旅游社会参与水平。2012年初,娄星区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为乡村旅游业主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合作交流平台。

2、创建标准体系,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品质。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我市先后设计了乡村旅游标识体系,并相继出台了包括乡村旅游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在内的服务规范,如《娄底市农家乐星级评定与划分标准(试行)》、《娄底市星级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娄底市乡村旅游诚信公约》等等,并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了《乡村旅游线路星级评定与划分》,形成了从产业准入、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标准建设到组织管理、服务规范、市场营销和质量等级评定划分的完整标准体系,这些地方性标准的实施,对规范和指导乡村旅游发展以及积极调动民间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科学规划布局,培育和打造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

2010年,我市编制了《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一区、四圈、二走廊”对我市乡村旅游进行总体布局,初步形成了“山、水、花、田” 四大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山之恋(以国家森林公园新化大熊山、涟源龙山等山系为代表的山色胜景)、水之梦(以水府庙为主的涟水流域为主的旖旎风光)、花之缘(以双峰锁石花门的万亩油菜花基地—甘棠的芍药牡丹花基地—三塘铺的突尼斯软籽石榴花基地---曾国藩故居的荷花基地等特色的沁脾花香)、田之韵(以列入了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紫鹊界梯田为核心的20万亩峒田风光)。在此基础上,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娄星区形成了以孙水河、仙女寨、洪家山为中心的乡村旅游聚焦区,市经开区初步形成了以中阳白鹭山庄、湘军水府农业观光园、新东方葡萄园、石泉国际度假山庄“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冷水江形成了王家村、大坪村、眉山村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文化旅游村建设的新亮点;双峰、新化和涟源依托景区发展乡村旅游接待区点,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景区的接待压力,成为了的旅游接待主力军。

4、推进“3521”工程,彰显乡村旅游富民惠民作用。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省政府实施乡村旅游“3521工程”(即2011年—2013年,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万个乡村旅游点及家庭旅

馆)。我市高度重视,积极扶持引导,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新化县成功跻身全省首批10个“旅游强县”行列,水车镇、荷叶镇获“特色旅游名镇”,蒿子村、浒石村、中阳村等5个村获“特色旅游名村”,九龙仙女山庄、南扶生态农庄、银凯山庄、白鹭山庄等5家获得“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乡村旅游区的经济结构和农民收入发生显著变化,紫鹊界从事乡村旅游接待的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奉家下团村自开通娄底至奉家桃花源旅游专线以来,旅游年接待人数和年收入翻了两番。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激发了农民发掘特色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风的热潮,紫鹊界的草龙舞、梅山山歌、梅山傩戏、涟源的珠梅抬故事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扬,奉家下团村村民自发组织和编排了一台地方戏,丰富了游客的娱乐生活,提高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5、积极宣传促销,努力提升我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为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市将节庆活动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先后策划组织了中阳白鹭农庄乡村旅游线路开通仪式活动,大力推介我市首批乡村旅游星级线路;在双峰县锁石镇举办“花之缘”乡村旅游线路开通暨首届娄底旅游摄影大赛启动仪式,促进了“花之缘”乡村旅游与曾国藩耕读文化的深度融合; 特别是与市委农村工作部、娄底晚报合作推出的“2011娄底最美乡村”评选

活动,通过推出一批秀美村庄的好典型、乡村旅游的示范村,激发了更多的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不仅成为了深化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一个主题活动,更是旅游、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共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的一个良好开端。

我市乡村旅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扶持合力有待进一步整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较短,起点较低,需集中各方力量,对一些资源禀赋好、积极性高的村镇予以重点优先扶持。近年来旅游、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都很重视农村工作,但因着眼点不同,扶持的重点区域不同,导致支持力量分散,整体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二是乡村旅游道路进入性差。目前绝大部分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为村级公路,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需要。而乡村旅游经营者都是普通农民,无力承担道路建设的巨大经济压力,只有依靠政府和交通部门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调整规划,优先建设。三是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有待完善。旅游厕所、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停车场等发展乡村旅游的必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直接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下阶段我市乡村旅游发展重点

鉴于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我市决定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步伐,按照“三年提质上档、五年整体建成”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全面推动我市乡村旅游的整体提质,将娄底培育成全省甚至全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

1、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品牌。优化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实施差异化开发,打造一批精品景区(点)和经典旅游线路,建好5大乡村旅游度假区和5条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商务会展旅游,形成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培养发展民俗风情体验、科考探险、户外运动、体育休闲、康体疗养、自驾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挥地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创作地方文化节目,形成乡村旅游的文化品牌。到2015年,主要乡村旅游区(点)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年均增长40%;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45%以上;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农民达10万人。

2、建设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提高休闲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农村风貌美化、景观提质、环境整治,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新建休闲农庄要与乡村旅游区(点)星级建设相一致,重点培育一批高星级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园区和具有文化内涵的民俗村建设。培育特色农产品牌,将休闲农业与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有机结合,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注入活力和生命力。重点发展百果园、四季花园;建设湘莲荷花、油菜、红米、黑米、软籽石榴,牡丹芍药、金银花和其它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3、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交通网络,促进旅游公路与高速公路网、国省道和铁路、码头连接,加快推动城市公交网络向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延伸,打通旅游交通快速通道;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输电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地方民俗风情特色的五星级生态山庄(宾馆)、家庭旅馆和产权式酒店,推出特色餐饮项目,建设体现当地居民特色的购物、美食等主题街区;加强乡村旅游商品和销售网点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商品产销企业,重点发展永丰辣酱、百雄堂豆制品、葛根、田鱼、养生药膳等土特产,国藩溪砚、梅山竹编和具有娄底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等,在大型乡村旅游区(点)和游客集散地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专门市场和乡村旅游商品展示厅。

4、加强乡村生态保护,美化乡村旅游环境。强化旅游生态理念,在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区,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适度开发乡村旅游观光项目,控制开发规模和游客环境容量,实现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断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实施面。大力开展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活动,为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途径。

三、请求与建议

我市乡村旅游在政策体系与建设标准化管理上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领先尚未在产品建设、乡村旅游经济总量得到充分体现,亟需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为此,市政府请求省委、省政府借鉴国家将张家界列入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做法,将我市确定为全省乡村旅游富民民工程建设示范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副省长何 在全省“3521旅游创建工程”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省直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共建工程,并要求我市加强衔接,加大推进力度。为此,特提出如下请求与建议:

(一)明确职责,完善部门合作共建机制。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需要会社会的参与、关心和支持。我市已成立了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请求市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制订省市共建具体工作方案,出台专项扶持发展措施,按照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共同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建设。

1、市交通局。支持与乡村旅游业相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于2012年4月份前制定《娄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建立公路、水路、站场、码头等综合建设项目库,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范围、建设主体、建设标准、建设期限、资金筹措方式等,逐年实施“乡村旅游畅通工程” 并抓好公路绿化。重点扶持:

(1)“十二五”期间优先安排县域城镇通往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尚未硬化的乡村公路及断头路的连通。

(2)大力支持市、县城镇通往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危旧窄桥梁的改造、安全保障和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打造平安旅游线路。

(3)对确定为市级以上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对外连接线按乡级公路标准修建和补助;对确定为县、乡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对外连接线需新修的按村级公路标准补助。

(4)对市级确定的重点乡村旅游度假区和基地目前对外连接线提质扩容。现为村、组级公路的,拓宽2米,拓宽部分按村级公路标准补助。优先重点解决双峰三塘铺镇境内主干线到软籽石榴基地道路10公里、双峰荷叶乡村旅游度假区内的道路20公里、水府旅游度假区内的道路20公里、龙山旅游度假区内道路20公里、奉家山(紫鹊界)旅游度假区内道路20公里。

(5)优先开发建设好孙水、涟水、新化资水的水上航运线路,在规划建设航运线路、水路客运码头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

(6)大力支持通往景区旅游线路的绿化工程,打造美化旅游。

2、水利局。积极扶持和利用水资源和水利风景名胜区资源(如山塘、水库、湖泊等)发展乡村旅游业。根据旅游景区(点)建设需要,改造、提升现有水利基础设施或兴修

景区水利设施,加大对河流、水渠、山塘、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整治;对乡村旅游景区内的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水利设施的防险加固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给予优先支持。重点扶持:

(1)尽快实施荷叶旅游度假区的涓水河治理,并支持将测水河流域的河水引入涓水河的“活水工程”;

(2)对奉家山(紫鹊界)旅游度假区内的紫鹊界梯田水利风景名胜区的水资源实施保护工程。对奉家山(紫鹊界)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内的小河进行治理;

(3)对龙山、大熊山、九峰山实施水土保持工程;(4)对省“两型”改革试验区水府片区内的水域及流入水府库区的孙水、涟水实施整治,提高经济效益和观赏性。

3、市农村工作部和农业局:积极扶持和引导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实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机融合。重点扶持:

(1)扩大“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点的面,对共建的五大乡村旅游度假区所在地40个村列入示范点优先实施。

(2)对双峰锁石5000亩油菜花基地、甘棠1000亩芍药牡丹基地、三塘铺100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荷叶1000亩荷花基地实施重点扶持,(3)加大休闲农庄建设力度,重点对5大旅游度假区内或5条星级精品线路上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10家实行贴息等扶持。

(4)实施标准果园的建设,全市共建设50家,其中对10家较大规模的果园实行补助扶持。

(5)支持创建省级、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和示范点2个以上。

4、市林业局:积极扶持和引导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根据景区(点)周环境的需要,加大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扩大森林抚育和优材更替实施范围,对古树名木实施重点保护。重点扶持:

(1)以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尽快在大熊山、龙山、九峰山实施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项目(重点:森林抚育、无节良材、优材更替、生物防火林带和新建珍稀树种基地建设等),扩大公园内可观赏性景观的面积,提高重点景区的经济效益。

(2)支持在乡村旅游线路上建设绿色通道(娄新高速龙山连接线25公里;长韶娄高速洪家山连接线20公里;娄衡高速至双峰国藩故居连接线70公里;娄新高速大熊山-紫鹊界连接线60公里)。

(3)在娄底城区周围建设城市森林生态圈。为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景观面积,启动珍稀阔叶树种项目建设和扩建长防林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

(4)为增加乡村旅游中体验式、自助式的旅游内容,在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和有条件的乡村开展“森林人家”评级活动试点。

(5)参照高速公路安排异地造林项目的模式,每年从植被恢复费中划拔资金安排支持“三边”造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植被恢复、矿区植被恢复等异地造林工程。

(6)加大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十二五”期间向国家争取在水府庙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向省林业部门争取将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列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并争取将该项目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与省本级湿地保护补助范围。

5、市旅游局:牵头组织专家对娄底市主要乡村旅游景区(点)的提质进行会诊,明确具体标准和要求;对景区(点)的提质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重点扶持:

(1)对5个重点乡村旅游度假区的游步道、标识牌、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给予技术指导和奖励性补贴。

(2)扶持指导全市“3521”工程创建。

(3)重点扶持和指导荷叶旅游度假区和龙山旅游度假区建成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

(4)定期策划和组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加强全市乡村旅游的宣传推荐。

(二)整合资金,设立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每年从旅游、林业、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相关专项扶持资金中切块,划拔出1000万元作为省市共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资金用于乡村旅游项目前期引导和借款贴息、规划编制、宣传促销、奖励性补贴等,资金归口市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由市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初提出使用分配方案,报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和市分管领导同意使用进行划拔。

(三)加强协调,争取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我市已经请求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政府分管旅游的副秘书长任组长,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局、娄底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市共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专项政策措施,共同推进娄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示范区建设。目前虽然得到省领导的支持,但文件、政策的是否能顺利出台,需要省委、省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而在今后的具体实施中,更需要他们的大力支持。因此,请求按照对口的原则,由市政府牵头,各市直部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沟通,争取文件、政策的早日出台,并确保这项共建工程的顺利实施。

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 二0一二年二月 日

第二篇: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光雾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3年我镇乡村旅游开始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截止2010年我镇共有农家乐45户,接待能力达1400余人,宾馆7家,接待能力1500余人。今年共因世博会的召开、景区建设、连续下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游客数量有所下降,共接待 游客5万余人,预计至 红叶节后,共接待游客约18万元,实行旅游收入7200万元,其中乡村旅游收入约3000万元。

二、具体做法

1、坚持建设符合总体规划。在建设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聘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光雾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都是请镇规划建设科同志现场放线,设计图纸,在基础上就确保了不乱修乱建现象发生;

2、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及集镇建设相结合。参观总结了剑阁、苍溪等地的新农村建设风貌特色,对全镇及农家乐按照“川北民居”风格进行整体风貌改造,盖小青瓦,做坡屋面,统一墙面色调,画穿斗结构图案,白粉墙、座脊、色檐,万字格门窗,墙壁贴半圆木,提升了居民住房形象。

3、加大乡村基层

基础设施建设。昨年加大资金倾斜投入。昨年我县共投入6000万余元对进行建设。集镇和桃园寺新建广场,建垃圾处理厂及废水处理厂,新建了公共休闲服务设施、标志标牌、三星级厕所、街道统一铺青石板,统一绿化,完成了对桃园景区的道路黑化,感灵寺至大营村的道路硬化,铁炉坝到大坝的道路正在硬化之中,龙王村、普陀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

3、加大农民素质培训,提升展乡村旅游品位。、风管处、县委党校、旅游局、就业局等每年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营销、卫生、安全、统计、政策理论、服务技能等培训1-3次,并经常性带领专家深入业主进行现场操作指导。

4、加大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我们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因此风管处加大了环境资源的保护,设立有环境资源保护科,在各种会议上进行环境资源保护宣传,并引发小册子和宣传卡,让老百姓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5、加大乡村旅游整体品牌提升力度。我镇拟将铁炉坝、彭家坝、大坝、集镇分别逐步打造为三星级、四星级乡村酒店,目前正在打造阶段。

6、加大乡村旅游管理。制作统一的店招及标志标牌,按服务质量及硬件设施等统一评定等级,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由农家乐协会统一组织协调,相互交流,外出参观,对外营销等。

7、加大政策倾斜。对异地搬迁进入集聚地的,实行移民政策,对实施统一风貌改造的,给予政府适当补贴,并给予信贷优惠。

三、效果明显

一是百姓思想观念的得到转变。我镇曾经是典型的山区,农民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冬天打猎,夏季捕鱼,稻田很少,全镇插秧面积仅仅56亩,耕地也少,主产玉米、土豆,过年就仅仅是包谷馍馍沾蜂蜜,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民很多一辈子都走不出居住的是大山,思想观念也得不到解放,通过政府引导和辅助,第一批经营农户开始尝到了甜头,迅速带动了其他农户也干起了农家乐;二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服务质量和价格是任何营销永不变的主题。环境条件的改善可以大大提升回头客率。农家乐凭着地势的宽广,地理自然条件的优越,庭院都是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室内整洁美观,干净明亮,在提升服务质量 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三是缓解景区接待压力。光雾山全镇共有农家乐40余户,预计今年9月底达到70余户。每户住宿接待能力大部分在30个人左右,多的可达80个,生活接待能力每户一次性在100个左右,住一晚、吃三餐,价格一般淡季在70左右,旺季在160左右。有棋牌、篝火晚会等服务项目,也可免费体验农事活动,免费品尝庭院野果。四是促进了干群关系和谐。通过农家乐的致富作用,农民深刻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干群关系更为和谐。

四、存在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只是吸引部分高消费的游客,而对于如何搞好低层次要求,包括做好旅行社的营销还欠缺思索。

(二)客人切身体验农事上欠缺,让游客感到除了打牌没有更多可参与的事情。

(三)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四)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内涵,文化节目品种单一。

五、发展设想

一是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维护景区形象。从游客的利益、经营户的利益、行业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制订出台区域评比标准,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二是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乡村旅游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现有的蛋糕做大,必须在统一规划下进行改造,集中升级。破除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局面,靠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

三是宣传引导,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我镇的乡村旅游是以光雾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和载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这是生存之本。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督促业主自觉养成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条例政策要求实施。

第三篇:乡村旅游发展

摘 要:在旅游消费由大众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的今天,面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乡村旅游到底该如何开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开发一套乡村旅游策划开发的基本流程和示范模板是必要的。

关键词:乡村旅游;示范模板;必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1.1 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是随着城镇化推进而出现的旅游类型,是以农村自然资源、农业经济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大中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职和回归自然资源等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其最早兴起于欧洲,不少国家的政府倾向于将乡村旅游看作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在我国乡村旅游的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我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种以接待外国客人为主的接待型旅游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收入的增加,国内旅游市场开始逐渐繁荣,发展成为至今的创汇型旅游形式。旅游消费逐步由以大众观光为主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生态、探险、自助等多种旅游形式并存的格局。

1.2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他利用已有的农田、果园、林地、牧场、养殖场,加以美化、修饰,增加旅游接待设施,建成观光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林场、观光牧场、观光养殖场等观光农业项目,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2)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可能。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既不离乡,也不离土”,以地生财,使就业竞争力弱的农民,通过一定的就业职能培训,便可以承担起乡村旅游所需的接待、服务、导游、卫生和管理等工作。

(3)乡村旅游能够提高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度。旅游业是促进人流动的产业,由于人的频繁流动,带动了信息,技术、资金的流动,促进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给他们带去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使他们摒弃小农经济观念,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素质。

(4)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乡村旅游的特点之一就是游客的参与性,游客可亲自参与采集、品尝农产品,农产品就地销售,减少了农产品的营销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5)乡村旅游为优化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等是国内农业的普遍现象。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能够带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人和农产品走出村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国内乡村旅游面临的发展机遇

(1)从宏观方面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2006年底统计显示,全国共有农村家庭28000万户农村人口将近70000万人,占到全国人口的67%,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

(2)从微观方面看,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发展农村的有效途径。

第一,农村有着可观的投资需求。借助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开发农村巨大的投资潜力,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工业企业、学校村镇建设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等都有巨大的投资潜力。而这些设施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不管是“家电下乡”还是“汽车下乡”,这些政策无非都是想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来向下寻求城市不能给予的经济增长。在一切都追求“利内需”、“利分配”、“保增长”的情况下,乡村旅游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第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代农村的一种经济产业。当今乡村旅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产业。就当前全球的金融形势来说,还担当着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责任。与其说是重任倒还不如说是机遇,是全球给中国解决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问题的机遇。

乡村旅游目前的开发状况

(1)乡村旅游不同于景区旅游。

首先乡村旅游需求量大。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其次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再次乡村旅游强调乡村气息、旅游体验与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乡村气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等。

(2)目前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①最普遍的问题是政府和开发商盲目的搞乡村旅游,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认识不到位。就拿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景观乡村嘉年华”来说,他实际上并非乡村旅游的范畴,因为他犯了乡村旅游开发的致命错误,即空心化开发模式。所谓的空心化开发模式就是圈出一块地,毁掉该划定区域内的所有建筑和设施来重新规划开发。空心化开发模式是广泛应用于景区开发的一种模式,然而景区开发远非乡村旅游开发。怎样开发好乡村旅游是在不违背其本质的前提下来规划的,而不是在一块毁掉了的农村里的一块土地上异想天开。乡村旅游游的就是不同于城市的乡村味,而且这种感觉要真实,而并非是让城里人看一块建在农村的农村公园。

②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更是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由贪大求全的迹象,其娱乐配套设施与乡村旅游的特点不相符合,高档餐饮、高档洗浴、豪华客房等设施越来越多,这种做法严重扭曲了乡村旅游的根本,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成长和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示范模板的必要性

(1)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台湾,农业旅游被认为是面临利润下降、需要新的经济支柱的农民在乡村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选择,是克服低收入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我国大陆的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业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陆续发展起来的。但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从长远来看是一种促进增收的有效途径。

(2)开发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中国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都接种在广大的农村,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繁荣农村,更能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展望。

“98华夏城乡游”,“99生态环境游”等都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标志。2004年胡锦涛视察上海时又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旅游工作年会上也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6年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宣传口号“新农村 新旅游 新体验 新时尚”。乡村旅游在国内全面启动。结语

乡村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在正确认识乡村旅游最大特点的基础上,改正已有的开发和经营乡村旅游中的一些错误观念,贯以新的、正确的思路才能把乡村旅游开发成为“点石成金”的朝阳产业。所以开发出一套模板作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篇: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发展

——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经济部门的的增多,各地区都开始了

不断开发新的经济部门以求得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兴起让各个

地区将经济发展方向或多或少的转移到旅游业这个无污染的第三产

业中来。各个地区无论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区或者丰富的人文景

观都开始了对旅游业的不断探索。旅游业日益获得人们的关注,为社

会创造了渐增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旅游经济的日益成熟化,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旅游模式

具有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领略农村乡

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

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旅游方

式。乡村旅游已成为以乡村为中心内容,汇聚农村田间文化与农家乐

为规划设计,塑造、凸显与传播特定的乡村旅游地“形象的以体现文

化特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并以此吸引游客。为响应党的十六大的号召,我们旅游学院组织了一支志愿伍,奔

赴黄山市太平县的太平渔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同当地村

民就乡村旅游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十一五规划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旅游已被提上了逐

渐重视的日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快速致富,还可以提

高农村文明的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创造了发展物质与非物

质的双重机会。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日渐增多的自驾车旅游,短途旅游以及自寻旅游景点。而且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寻找回归自然的要求日趋强烈,所以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还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乡村旅游发展并不是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它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所以说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件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民对发展旅游业这项经济形式的认识并不深入,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认可度不够大,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不够高。第二、农村发展旅游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够完善,乡村旅游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较多,一旦宣传力度不够会造成信息的流失,更新的进度跟不上。第三、发展乡村旅游仅仅依赖乡村固有的自然景观或者独特的人文景观,这样久而久之新鲜感失去,不利于吸引游客,即旅游产品单一,亟待开发。第四、开发旅游景区时间久了之后就会造成景区的破坏与污染,由于利益新的滋长会造成过度开发景区。所以开发乡村旅游有待于解决较多的问题。

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解决现今乡村劳动力剩余过多,涌入城市过量,造成城市化压力大等问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乡村旅游一旦发展起来,可以带动乡村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还可以拉动乡镇化企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离乡背井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正符合城市化的健康发

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农民在本地发展经济,不仅是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是对后代教育的一个承担。

农民在本地发展经济,不外出打工,对于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探讨也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包括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和谐,区域、社会关系的和谐,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教育与社会关系密切,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内在地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并通过发挥教育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所以为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都是为农民

培养下一代所提供的重要方案。所以在乡村拥有发展旅游业的条件的情况下就应该积极创造催化条件推动其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思想上提升认识,树立大众旅游的观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乡村旅游所获得的益处。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从业者的培训,农民从事旅游业有必要进行专业的旅游知识教育。第三、加强宣传攻势,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宣传好可以为旅游景区打造品牌效应,便于让更多人接纳。第四、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政府对于农民发展经济有着宏观指导作用,政府之力必不可少。第五、提升文化品位,突出乡村民俗文化特色,不断的更新才能不断的吸引更多的旅游群体。发展乡村旅游既是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快速道路,也是一条推进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有利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光添彩。

第五篇:乡村旅游汇报材料

光雾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具体做法

1、坚持建设符合总体规划。在建设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聘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光雾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都是请镇规划建设科同志现场放线,设计图纸,在基础上就确保了不乱修乱建现象发生;

2、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及集镇建设相结合。参观总结了剑阁、苍溪等地的新农村建设风貌特色,对全镇及农家乐按照“川北民居”风格进行整体风貌改造,盖小青瓦,做坡屋面,统一墙面色调,画穿斗结构图案,白粉墙、座脊、色檐,万字格门窗,墙壁贴半圆木,提升了居民住房形象。

3、加大乡村基层

基础设施建设。昨年加大资金倾斜投入。昨年我县共投入6000万余元对进行建设。集镇和桃园寺新建广场,建垃圾处理厂及废水处理厂,新建了公共休闲服务设施、标志标牌、三星级厕所、街道统一铺青石板,统一绿化,完成了对桃园景区的道路黑化,感灵寺至大营村的道路硬化,铁炉坝到大坝的道路正在硬化之中,龙王村、普陀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

3、加大农民素质培训,提升展乡村旅游品位。、风管处、县委党校、旅游局、就业局等每年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营销、卫生、安全、统计、政策理论、服务技能等培训1-3次,并经常性带领专家深入业主进行现场操作指导。

4、加大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我们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因此风管处加大了环境资源的保护,设立有环境资源保护科,在各种会议上进行环境资源保护宣传,并引发小册子和宣传卡,让老百姓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5、加大乡村旅游整体品牌提升力度。我镇拟将铁炉坝、彭家坝、大坝、集镇分别逐步打造为三星级、四星级乡村酒店,目前正在打造阶段。

6、加大乡村旅游管理。制作统一的店招及标志标牌,按服务质量及硬件设施等统一评定等级,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由农家乐协会统一组织协调,相互交流,外出参观,对外营销等。

7、加大政策倾斜。对异地搬迁进入集聚地的,实行移民政策,对实施统一风貌改造的,给予政府适当补贴,并给予信贷优惠。

三、效果明显

一是百姓思想观念的得到转变。我镇曾经是典型的山区,农民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冬天打猎,夏季捕鱼,稻田很少,全镇插秧面积仅仅56亩,耕地也少,主产玉米、土豆,过年就仅仅是包谷馍馍沾蜂蜜,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民很多一辈子都走不出居住的是大山,思想观念也得不到解放,通过政府引导和辅助,第一批经营农户开始尝到了甜头,迅速带动了其他农户也干起了农家乐;二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服务质量和价格是任何营销永不变的主题。环境条件的改善可以大大提升回头客率。农家乐凭着地势的宽广,地理自然条件的优越,庭院都是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室内整洁美观,干净明亮,在提升服务质量 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三是缓解景区接待压力。光雾山全镇共有农家乐40余户,预计今年9月底达到70余户。每户住宿接待能力大部分在30个人左右,多的可达80个,生活接待能力每户一次性在100个左右,住一晚、吃三餐,价格一般淡季在70左右,旺季在160左右。有棋牌、篝火晚会等服务项目,也可免费体验农事活动,免费品尝庭院野果。四是促进了干群关系和谐。通过农家乐的致富作用,农民深刻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干群关系更为和谐。

四、存在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只是吸引部分高消费的游客,而对于如何搞好低层次要求,包括做好旅行社的营销还欠缺思索。

(二)客人切身体验农事上欠缺,让游客感到除了打牌没有更多可参与的事情。

(三)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四)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内涵,文化节目品种单一。

五、发展设想

一是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维护景区形象。从游客的利益、经营户的利益、行业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制订出台区域评比标准,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二是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乡村旅游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现有的蛋糕做大,必须在统一规划下进行改造,集中升级。破除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局面,靠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

三是宣传引导,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我镇的乡村旅游是以光雾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和载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这是生存之本。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督促业主自觉养成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条例政策要求实施。篇二:乡镇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花园乡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花园乡位于县城东南部,东临一帆河,326省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总面积66.3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拥有生猪、蘑菇、淮山药、蔬菜四大特色产业,素有“蔬菜之乡”、“教育之乡”美称。今年以来,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乡村旅游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创新观念,组织外地参观

乡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多方征求意见,并组织乡三套班成员、各村支部书记、班站所相关负责人赴苏州、无锡、上海考察、观摩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通过考察,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从而推动我乡乡村旅游发展。

二、多措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加快“一路二街三区”建设,启动一帆河“百花大桥”建设,打通东西大通道。二是围绕“三置换、两统一、一整合”的总体思路,以推动产业新发展、建设农村新社区、积极培育新农民、努力营造新风尚为重点,加快推进周庄村缩庄整地试点工作,努力将周庄打造成彰显地方特色、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富有田园风光和现代气息的苏北一流的省级康居示范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三、优化环境,提高旅游发展水平

在加强管理、完善政策支撑的基础上,要求各职能部门都根据各自职责,从“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户的开办条件、技能培训、食品卫生、质量监督等方面,给予了优质的服务和充分的指导,营造了我乡发展乡村旅游良好的大环境。

我乡乡村旅游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处于起初阶段。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思路,扎实举措,奋力推进我乡乡村旅游工作在上新台阶。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的起始之年,也是我乡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2011年,我乡乡村旅游工作思路是: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旅游局的指导下,突出乡村旅游规划,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内涵,突出服务管理,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推动我乡旅游工作大进步、大跨越。

一、科学规划

充分利用我乡毗邻县城的优势,结合我乡农业特色产业,邀请相关部门对我乡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总体规划。

二、突出重点

以周庄2000亩日光温室基地、育苗中心和果蔬物流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全省一流的高效农业生产、仓储、物流基地,打造全市高效农业第一乡,以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同时选择基础较好的村发展“农家乐”,并提升、丰富“农家乐”的文化内涵。

三、整合资源

一是继续组织乡村干部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二是对全乡已有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认真筛选,充分吸取其他省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经验,坚持抓大放小,加大扶持,培育一批重点旅游项目。

四、优化环境

一是加大完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加强管理制度化,与各乡村旅游经营户签订安全、卫生责任书,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全面提高我乡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篇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xxx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xxx位于xxx市北10公里处,与xxx市接壤,景色秀丽多姿,文化底蕴深厚,山奇、地绿、水清,堪称:“灵山秀水、林海果园”,先后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围绕主题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xxx紧紧围绕“xxx特色镇”建设要求,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土地流转”“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为重点,重点突破,分批推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道路绿化、资源开发等工作,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先后建设了xxx民俗村、欢乐向前冲实景基地、xxx中心、xxx等休闲娱乐项目,xxx成为集生态旅游、水果采摘、农业观光、农家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二)不断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

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了解最新旅游业务,积极争取上级乡村旅游扶持项目。同时,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标准,提升旅游服务档次,我们积极开展各种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

作,重点创建了一批精品采摘园、星级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省级旅游示范单位、好客山东最佳休闲乡镇等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创品牌来带动我镇乡村旅游发展。

(三)整合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新线路 休闲生态游 ①xxx百果园

一处集休闲采摘、劳动体验、科普推广、名优果品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也是目前xxx市规模较大的设施农业园区。种植16大类共300多个品种的树种,建设有休闲娱乐区、果品只有采摘区、“果树认领”体验区、新果品培育区。

②xxx观光园

观光园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有优质果树大棚种植区、盆景花卉展示区、果品休闲采摘区、特种养殖示范区、民俗风情体验区、权利打造集苗木花卉种植、特色果蔬采摘、餐饮食宿垂钓于一体的综合性“家庭农场”。

③xxx xxxx是一处集果蔬采摘、花卉培育、休闲垂钓、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示范园,以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享制“城市农夫”的全新滋味,建设“花样年华”花卉种植展示销售区、“果然之乐”果蔬采摘区、“鱼情鱼礼”水上垂钓怡情区、“美食美味”餐饮娱乐品茶区。

④田园家庭农场

建设有花卉盆景温室大棚种植区、“微田园”果树认领区、休闲垂钓区、民俗风情体验区、餐饮食宿休闲区、立体养殖观赏区,是一处集观光、餐饮住宿、会议培训、民俗体验与一体的农业生态庄园。

山景自然游

①xxx线路

由xxx、碧霞元君祠、南天门、中天门等景点组成的xxx寺庙群,于岱岳泰山相媲美,游人拾级而上,旅游观光、赏景踏青、远离城市喧嚣,融入山野风光之中。

②孔子石线路 25亿年前自然形成的孔子石乃天赐瑰宝,于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图无异,形神兼备,比例适当,儒雅高古,神情谦恭,给人以无限遐想。

③xxx线路 xxx景区垒砌工事城池为宋代呼家所营造山城,南有面积约1000平方米呼家练兵场。北有可与沂水大峡谷相媲美的景点,重峦叠嶂,雄伟无比。

欢乐采摘游

采摘时段从4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采摘品种齐全,深厚游客喜爱。

民俗风情游 xxx民俗村集人文景观赏析,自然风光旅游,民俗民居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有休闲街、文化街、美食街、度假屋、民俗表演馆、自采园、水上娱乐园、等五大功能区,占地面积3000亩。拓展自驾游

①xxx实景基地

实景基地项目是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快乐向前冲》的闯关基地之一。选手置身于青山绿水的背景中闯关,整个色调以绿色为主,既有闯关的乐趣又有林海果园的秀美,快乐温馨,激情浪漫。

②xxx拓展基地

拓展基地项目是集餐饮食宿、拓展培训、夏令营、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旅游拓展接待中心。基地自然风光优美,器械装备齐全,教练队伍精干。

③xxx拓展攀岩基地

攀岩拓展基地项目是xxx市最大的拓展训练基地,主要承办搭锁过涧、攀岩、定向越野、岩降、真人cs野战、露营、野外生存等训练项目。

二、工作亮点、经验

(一)加大资源保护及宣传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我们按照“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永续

利用”的十六字方针,在加大对主要景观景点、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维修、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促销宣传活动,连年举办xxx三月三庙会、农民文化艺术节、登山比赛、摄影大赛、大樱桃采摘节等载体活动,吸引了周边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三产服务业和旅游产品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旅游收入。

(二)加大招商力度,加强旅游项目建设。通过文化招商、旅游招商等一系列招商活动,先后启动建设了xxx旅游二期开发建设工程、启动芦斗寺佛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圣山度假中心、xxx民俗村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旅游项目。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xxx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在加快旅游开发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旅游安全,成立了旅游管理中心,负责旅游咨询、投诉和景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保证了生态环境优美,旅游秩序有序。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公厕、停车场、游客咨询中心等相继建设完成,旅游导引标识基本完善。

(四)拉长旅游链条,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围绕xxx原始森林、九仙天池等自然风光,打造经典风景区;充分挖掘孔子石、碧霞祠、芦斗寺等历史文化积淀,打造集儒释道三教相融合的主题风景区;以曹刿论战地、凤凰城遗址为依托,恢复建设历史传统特色景点;立足林海果园,开发采摘篇四:湘乡市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湘乡市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湘乡市旅游局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湘乡旅游业的亮点,是吸引长株潭城市群居民来湘乡旅游休闲的重要吸引物。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共同构筑了我市旅游产品格局,是我市的旅游主打产品和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之

一。因此,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近日,湘乡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发改局、地税局、卫生局、农办、水利局、工商局、电力局、公路局、交通局、规划局、国土局、法制办、供水管理处组成调研组,以发放问卷、座谈讨论的形式,对我市范围内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区(点)、农家乐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组织相关部门到长沙望城县光明村学习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旅游概念及类别

概念: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进行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类别:按照乡村旅游活动的主题目标至少可以分为农家乐(这是当前乡村旅游的主体)、农村风景观光旅游、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历史文化村落和农业胜景六类;而按照乡村旅游这个活动存在的理由来划分,则可以分为景点依托型(这是主体,包括部分农家乐以外的旅游类型)、客源地依托型(如大部分农家乐)和混合型(即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征)三类。按主题目标分类,能从发展阶段、产业特点、地区分布、吸引劳动力特点、游客消费模式和游客结构等多方面细致描述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是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类型,是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基本形式,也是现阶段最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游。

二、湘乡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市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乡村旅游,是我市较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能够营造出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是实实在在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项目。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乡村旅

游是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和农业自然资源的新利用,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猪的生产以及外出打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增收门路,改变现有收入的来源渠道,改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拉动经济的增长。

(三)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湘乡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区(点)是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乡村旅游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是现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乡村旅游可以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区(点)集中在城郊和旅游景区周边,都是在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湘乡具有特别的意义。

(四)发展乡村旅游是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我市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拥有其他旅游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我市现有的乡村旅游区(点),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优越的区位和交通,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原生态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将会成为我市旅游产业一个主打产品之一,和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形成互补,成为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1、外部交通和区位优势

我市距省会长沙约100km,距株洲约80km,距湘潭城区 40km,距韶山仅22km,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湘乡市将成为“三市一体化”的卫星城市和区位优势明显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近省内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中心的优越条件,区域内客源市场很大。同时,我市处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范畴,湘黔铁路、洛湛铁路、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规划和建设中的沪昆高铁、宁乡灰汤—虞唐、韶山—湘乡、湘潭易俗河—湘乡、209省道湘乡段、长花灰韶高等级公路湘乡段将构成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地缘文化优势

我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有难得的红色旅游资源、宝贵的名人资源、独有的湘军文化资源、少有的佛文化资源和珍贵的古城资源,而我市乡村旅游区(点)大都在这些人文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周边,使我市乡村旅游区(点)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3、农业产业和山水资源优势

湘乡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涟水中游,是湘潭市两个农业大县之一,面积2012平方公里,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辖3乡15镇4个办事处,708个行政村、47个社区居委会,8102个村民小组,225493户农业户,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水田56.4万亩,旱土5.6万亩,有林地138万亩,放养水面14.28万亩。

鱼米之乡,山地和水库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开发。

褒忠山、韶峰山、东台山等山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涟水河、韶山灌区、水府庙水库等水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4、人力资源优势

湘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千年湖湘文化的浸润使湘乡人具备了“有血性、讲义气、勤奋务实”的人文精神,湘乡人能吃苦、霸得蛮,战争时期能打仗,和平年代会读书、会做官、会经商,同样也会发展乡村旅游,湘乡作为一个县级市有2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就是最好的证明。

湘乡历来重视教育,东山学校、湘乡一中、二中等优势教育资源是优势人力资源的源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智力支撑。

(二)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起步早,自发建,起点越来越高。

我市乡村旅游从农家乐起源,明月山庄、龙溪山庄于2001年前开发,是湘潭市和湖南省最早的一批农家乐,益阳的花乡家乐是在明月山庄学习取经后开发的。2004—2005年是湘乡和湘潭市农家乐开发的高峰,都是农民自发投资建设和经营。2007—2008年以茅浒水乡为代表的生态休闲型乡村旅游点拉开了我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序幕,茅浒水乡还因其原生态的山水环境、绿色生态的经营理念而成为湖南省首家生态休闲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共有茅浒水乡度假村、明月山庄两家“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山水人家休闲农庄、起凤山庄、龙生龙和生态庄园三家“湖南省四星级篇五: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一、拟选的乡村旅游试点村:韩坊村

二、韩坊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韩坊村地处新市镇东约4公里,现有138户人家,人口525人;民风淳朴,历史文化深厚,在历史上曾有临邑至济阳的官道,近三十年来踩高跷,鼎盛时达150多人,小迷戏在1978年左右最为鼎盛,当时有四十多人参与;土地宽满,土质肥沃,可耕地面积905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和大棚蔬菜等,该村的大棚菜从1991年就开始种植;土马河横穿本村,水资源丰富,水质洁净、清澈,野鸭、白鹭等水禽众多,鱼类、植被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业条件优越。

三、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的定位

结合自身实际,遵循现代理念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韩坊村乡村旅游产品定位于“乡村观光游览+民俗文化体验”。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

以发展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产品为基础,计划在村内建设一个以农业采摘、渔业养殖、垂钓、餐饮等为一体的高标准生态园,大力规范、引导和发展农家乐、农业旅游园以及现代新农村等乡村旅游产品;以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为特色,深入挖掘农根文化,为游客提供一种真实的、感性的、可观的、可体验、可参与、全方位的本土文化体验空间。

五、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措施

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等,重点解决好土地、资金投入上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环境。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投资开发者的各项权益,并列出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旅游业解决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问题。同时,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对重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指导,使其强化自身特色,更好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广泛宣传促销。多与农业、林业、新闻媒体等部门联系,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交易会和旅游推介会等,积极宣传推介韩坊乡村游。同时,加强策划包装,细分客源市场,通过专项促销、与旅行社结盟、与周边景点联动等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吸引游客。

(三)优化旅游环境。加大道路、交通、住宿、餐饮、通讯、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乡村脏、乱、差的局面。同时,规范旅游运作,引导和鼓励农民建立乡村旅游发展行业协会,规范乡村游的经营与管理,确保在食、住、行等方面的接待条件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四)多渠道融资。积极探索和创新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六、几点请求与建议

一是请县政府确定专人负责来抓韩坊村的乡村旅游工作,并尽快派驻工作组、专家和技术人员。

二是请县建设、交通、土地、财政、农业、科技、旅游等部门实行对口帮扶,并落实具体项目。

三是建议县政府要以实施十村百户工程为抓手,加强对农业旅游的引导和规范管理,不断加强产品的层次性开发和产业链扩张,发挥示范点的典型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

下载关于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赵琼 黄鑫 [论文关键词]衡阳市 乡村旅游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论文提要]乡村旅游作为衡阳旅游的重......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大全)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乡村旅游是当前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结合采访调研活动,对全......

    浅析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 ——以漾濞县为例 摘 要: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首先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郊区附近的乡村蓬勃兴起。广大的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XXX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XXX位于XXX市北10公里处,与XXX市接壤,景色秀丽多姿,文化底蕴深厚,山奇、地绿、水清,堪称:“灵山秀水、林海果园”,先后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东省旅游强乡......

    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范文)

    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 通过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依靠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分析平水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对该村的积极影响和益处,以及成都消费市场的需求,本文认为应该支持像......

    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 依托核心风景区 发展特色“农家乐”——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 积极引......

    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南昌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 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一、为规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发展资金(以下简称“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发展资金”的导向和......

    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